高校学生调查报告

2022-07-02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校学生调查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高校学生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报刊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报纸,你到底怎么了?——高校学生报刊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很多学生记者和编辑在发报纸的时候,常常会吃闭门羹。有的宿舍门上居然贴着这样的标语:发报纸者,谢绝入内!还有的学生借机多索要几张,是为了”打牌时可以垫桌子”。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学生报纸,真的这么让人讨厌吗?如果是,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了这一结果?

据了解,河北大学现有各类学生报纸13家,这些报纸的生存现状如何,面临着哪些问题,本期报纸将以河北大学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报道。

学生报纸学生看——看还是不看?

由于种种缺陷,学生报纸面临着以下的命运:

——学生报纸,谁看!

发下来,当抹布用!

——我看,睡觉前随便看一眼。

我也看,上厕所的时候看!

先看,然后在报纸上写英语,再练书法,最后当废纸卖钱。很好的废物再利用的例子。

命途如此多舛,原因何在?

内容上

内容上不够吸引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关于调查纪实类的内容,但是”调查采访方面,极力往好的一方面引导,不会去揭露某些东西,缺乏吸引力。”

作为平面媒介,时效性不够,这是致命的弊端。”宿舍里都有电视或者电脑,一般的新闻都会很快的了解到。”在强大的视觉冲击面前,学生报纸不战自败。

学生报刊内容过于单一,而且往往局限在校园内,与社会的联系不紧密。”应该适当做一些综合新闻,娱乐和体育的新闻多加些。”大一学生郑伟这样建议。

某些情感类、文学类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很受读者的厌恶。”太做作了,不想看,那只是作者的个人感受,很难引起我们读者的共鸣。”新闻专业大一学生李信说,”学生报纸无非是关于感情、就业、兴趣爱好的三大方面,但是现在好多编辑和记

者知识面狭窄,眼光狭窄、个人色彩浓重,喜欢无病呻吟,小文章没意思。”

另一些同学认为文化版没必要存在,”倒不如去图书馆借几本文学书看,那样还有意义。”

不能贴近学生生活,缺少一些真正的引导性的东西,大学生都是比较文明的群体,但是

很多人的素质不高,需要正确的引导,但是报纸在这方面得做得不够。学生不能克服自己的

蒙昧性,但是精神领域没有得到引领、指导,学生报纸在这方面做的不够。

可见,校园报纸应该真正走近学生,反映学生心声,同学们的一些想法,在报纸上应该

很好的体现出来。

形式上

大三学生王学涛说,”排的版面特别幼稚,总体感觉挺不美的,有些丑陋,挺死板的!”

“有的版面的大图片给人一种单纯的填充版面的感觉,没有起到大图的作用。”大二新

闻专业的高同学这样认为。

学生报刊缺少了学生特色、没有个性,模仿性很强,很受专业报刊的影响。”缺乏学生

的阳刚之气和青春气息。”李信这样说,”版面没有活力,在艺术视觉方面达不到强烈的冲击

效果。”

“除了一些照片,图片往往是在网上和其他地方摘取的,有些已经是看过的了,总有抄

袭之感,感觉没有新意。”

诚然,大学生追求新奇、崇尚个性,加之受一些社会风气影响,往往把自己的喜好投射

到所接触的事物上。但是,他们所说确实也有合理之处,毕竟学生报纸应该体现学生特色,

展现学生风采。但是要避免沦入华而不实的误区。

心理上

学生报纸都是内部刊物,免费发送,认真对待的程度就大打折扣。”自己花钱买的报纸,

都会很仔细的看,但是学生刊物是免费的,了解哪些东西对自己的用处不是很大,所以很随

意。”很多同学看报纸是出于一种有偿心理,把报纸当作一种商品,所以报纸的价钱就成了

衡量其实际价值的标尺。从这个观点来说,免费报纸价值当然很低,可是时间有限却无价,”

不值得去浪费时间,何况还有其他更快捷的方式来了解新闻。例如:网络、海报、滚动屏等。”

用无价的时间去读一份所谓无价值的报纸,”不值!”

一旦心理上将学生报纸“不值”固定化,报纸的内容不能够达到推翻这种抵触心理的高

度,读者更可以心安理得的将其称之为”不值”。然而是不是真的不值,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克服这种心理的偏见就需要报纸内容不断的翻新。跟不上读者的口味,唾弃之词就会迎面扑

来。

受传统办报纸思想的束缚,新闻无自由,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内容多是歌颂型的。“学

生不想看,失去了办报的初衷。”郑伟这样说,”报道一个新闻,如果非常有专业水准的话,

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学生报纸的专业性不强,只是作为消遣,可是我有更好的方式

来消遣,为什么还去看它。”

“大部分做学生报纸的记者或者编辑不是把报纸当成一种责任,往往只是为了增加阅历

或者赚些小钱花,这样的话报纸的质量就上不去,所以觉得不值得看。”曾做过一段时间学

生报纸编辑的王某这样说,作为读者来说,他们也学要得到尊敬,即编辑和记者的负责。对

于学生报刊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某些新闻是否是记者和编辑为了应付了事,其真实性很值

得怀疑。”

虽然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上课、看书之外,体育、交际、电视以及上网等等占据了

很多时间,吸引力相对小些的学生报纸自然少有人问津。“现在网络和电视的冲击力太强了,

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用到这些方面,看报纸的时间就少了。”

看来,对于学生报纸来说,读者的看与不看,在于报纸的价值大小,他们投入了一定的

时间和精力是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学生报纸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然会很失望,进

而导致对报纸的绝望。

听听我们的呼声!!

——与社会联系紧密一些,别局限在校园内部。

——读者与报纸应互动起来,受众是学生,贴近生活,报纸要为学生服务,要让学生都

参与进来。

——报道的都是过时的东西,时效性太差了。

记者编辑看报纸——无奈加无辜

一方面是有限的校园新闻,另一方面是要求走出校园的读者。而编辑记者不得不把眼光

放在校园内部,“新闻少,各个报纸都来做这个新闻,但是没有自己的特色,看来看去都是

一回事儿。”孟某这样说。

对于不太熟悉的校外新闻,很多记者感到发怵。毕竟学生记者在思想上、眼界上很难达

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能力有限,并不是人人都很优秀。“我们的报纸针对性强,但是往往

造成新闻题材的狭窄,在内容上少有创新,感觉到每次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儿。”孟某说,“某

些内容做得太浅了,学生报纸往往浅尝辄止,没有深度,不够吸引人。没有创新、原创的东

西少,网上摘抄的多,质量不怎么高。”

“都是时政新闻,没有好准备的,必须等事件发生之后才能采访报道,时间有限,结果

是质量不是很好。”某编辑说,“作为就业方面的报纸,内容不是很好找,关于就业的信息不

是太多。”对于学生记者和编辑来说最头疼的版面往往是头版,因为政治和制度的原因,他

们不得不墨守陈规,也很无奈。

某报纸主编对这一矛盾如此回答:“同一个新闻事实,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来报道和挖掘,

编辑记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如果没有创新,不能发掘出新的新闻点,就很容易陷入校

园新闻的死角。”的确,不能有效利用资源就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对于有限的报纸资源来

说,对人力、财力的不合理利用,无疑会造成更大程度的浪费。学生报纸,期待创新。

对于读者反映的与互动的话题,“关键要有个性。要更多的人去认同你的个性,来达到

共鸣,以吸引更多的人。”某主编这样看这个问题。

“其实,学生报纸需要活泼。但是由于学生报纸的特定的身份和背景,所以自由上很

受限制,版面上就不可能很灵活。”《红色战线》报纸执行主编李宏昊这样解释。

对于文学、情感版中读者提出的问题,李宏昊这样说:“文学走到今天这一步,尤其是

网络文学以及80后文学,已经不能说是真正的文学,而是文字的组合。”“不少人都比较喜

欢看那些飘的东西,那些不需要动脑一看就明白的文字。”看来,编辑读者是各有说法,而

读者想看得很可能就是那些既有哲理又显而易见的内容,这下可难住了编辑记者,因为他们

的文字是“需要认真体会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

就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新闻传播学院邵宝辉老师,邵老师这样看待这些问题:矛盾

无处不在,这是很自然的,而且传播者与收受者的矛盾关系还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基本矛盾

之一。学生报纸的运作确实不容易,因为管理体制与经费来源等问题,往往使得参与者们有

比较好的创意,却少了实现的机会与基础,正所谓有心无力,情有可原。

但是学生报纸不是学校工作的装饰——如果那样它根本不需要动脑子,因为存在本身就

是它的价值,上列事实就是最好的推卸责任的理由。反之,就应该对学生读者负责,为学生

读者服务,按照学生读者的特点与要求努力去做。

学生读者的意见与建议就是学生报纸”改版”的最佳指南。即内容上贴近学生学习与生

活,强调真实与理性,增加趣味性与指导性;形式上也要有所创新,创新并非大投入,关键

在于创意。当然也无须舍本逐末,不重内容而刻意在形式上下功夫,必有哗众取宠之嫌,结

果仍然不被欢迎,因为真正让学生读者信服与尊重的还是报纸内容。

后记:大学是思想的殿堂,是知识的圣地,是一个时代精神的领头羊。大学生报刊也应

该成为新思想、新视野、新观点的传播载体,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激情与青

春的T形台,展示出当代大学生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但是面对日益强烈的网络传

媒和电视冲击,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读者群体,加之一些体制和制度上的原因。一些隐藏很

深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原有的弊端也日益加深,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报纸举步维艰。

如何使学生报纸走出困境,焕发出大学生应有的朝气,需要学生记者编辑的努力,也不

是光学生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毕竟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而笔者认为一份报纸首先要解决财务问题,从采访中了解到原有的许多报纸被

注销就是因为经费有困难。在一定程度上,经费制约着人才的吸收、版面的创新以及发行量

等因素,进而导致生存的困难。

但是经费问题是一个非学生能力所及(或者说能力有限)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学

生报纸的生存质量,而不是片面的求全求广,如何打造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报纸队伍。这已

经不是学生的能力问题了,毕竟种子的发芽、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

俗言:开卷有益。卷非仅仅拘泥于书,报纸当然也是被囊括之物。白马也是马,学生报

纸算是群马中的一匹,但却不受优待,往往被置于床底、角落,与鼠类、蟑螂为伍。同是草

木之源、仓颉之字,为何其他报纸高高入明堂,而学生报纸这样被冷落?

学生报纸有自己的独特性,即读者是学生,编者亦是学生。学生身份有自己的局限性,

也有自己的优越性。

学生做报纸往往存在着精力有限,能力缺乏的问题。从高中校园走出来的学生,社会经

验不足、视野狭窄,看问题不深入,报纸做不到精辟入里。毛主席高瞻远瞩,当年就能看到

今日学生报纸的问题所在,所以他老人家一再提醒,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可是今人虽有所

删减,仍是萝卜白菜一起熬。文学、新闻、娱乐、文化都要涉及,加之版面有限,结果就如

食堂的饭菜,萝卜成了白菜味,白菜成了黄瓜味,黄瓜成了茄子味,美其名曰创新,但是这

种创新是不是有点不伦不类?若是这样的创新也可解决问题的话,那中国的政客们真要大张

旗鼓的学习一番,以改变一下中国外交柔韧有余而钢劲不足的现状。报纸一味的杂烩内容,

没有自己的风格,后果可想而知:要么闭门整顿,要么无人问津。当然其间不乏技艺高超者,

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作,但毕竟少之又少。

近年来,校园文学泛滥。所谓的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层层推出。今天上市一本《长安乱》,

明天就出来《洛阳乱》、《开封乱》,后天就变成了天下大乱。怪异的心理,离奇的思维模式

不断涌现,多得像雨点一样,不停地砸着岌岌可危的文学小船。人的意志力本来就是不强的。

本来就有些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学生报纸在暴风骤雨中很难站得住脚。习惯的实力很强大,重

新建立流行很难,秉承流行却是容易的。于是总能见一些华美文字的堆积,作者可能还在深

情款款,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幽思;读者却两眼茫茫,不知所云。学生正处于学习时期,

有必要广泛吸纳营养来丰富自己。对于社会流行却不可一味追风,倘学之有道,才可以将报

纸进行到底,推向到一个高峰。

报纸的内容单靠编辑是远远不够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吸纳更多的新鲜血液,征稿是

有效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多数学生目标明确:一切向钱看。写稿、投稿的

目的是稿费。投稿人兵书读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投稿前先要把报纸拿来研究,将编

者的心思抓得死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刊登的目的。文风单一这样的恶性循环令人不由得思考,是编辑的思想单一,还是供稿的单一?

学生离不开校园,报纸应具有学生特色。学生的最大特色,最大的优点就是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而这种热情往往被压制,不能充分发挥。言论被给定了一个圆圈,在圈内畅所欲言总有缺憾之感,但又无人关注;圈外是一片透明,连点水印都不能留下。热情转成为隐讳,能看出来就不是隐讳,是隐讳的没几个人能看得出来。学生报纸在无奈与矛盾的边缘痛苦的挣扎。

资金、管理制度、人力等无不制约着学生报纸自由的展示,让学生报纸一直处于种种问题的深渊,如何突破局限,发挥优越条件,需要编者和读者共同的努力。

第二篇:高校学生顶岗实习报告

年月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待已久的顶岗实习之路,当我坐上离开学校的的班车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充满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必定会给我带来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财富。

是的,顶岗实习的生活是充满艰辛的挑战的。当我们来到实习点面对一间间小平房而不是高楼大厦时,很多人后悔为什么当初选择了顶岗实习,但是我想说,这是我所预料到的,这也是我想要的,因为我知道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我也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我自然还不是人上人,但是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自己有限的生命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都渴望为更多的人做出自己所能做的一切,都渴望在后世看到你的生命无可比拟,我自然也不例外。我知道我的实习之路还刚刚开始,我要经历的还有很多。来到实习学校之后尽管很快的解决了食宿问题,但生活水平与师大不可同日而语,来到这里吃的第一顿饭是白菜馒头。我自然感觉这对我没有什么,我很适应,我也是步行上中小学,吃粗粮长大的,这点苦还不及我儿时的十分之一。

教学当老师是我在这里生活的主旋律。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接受和欢迎的老师,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方法,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我个人认为这里面主要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基础,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双基的教学,把夯实基础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向学生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方法无疑在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掌握了优秀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人就等于掌握了开启知识与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我们强调,国家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是绝对的真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人才。

顶岗实习的生活是温馨和幸福的。这里充满着浓浓的乡情,这里的老师们对我们关心有加,他们知道我们远道而来,并且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他们经常会把他们这里最好的吃的东西拿给我们吃,还和我们一起包饺子,偶尔遇到周末同时又是男老师值班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叫我们改善一顿。最让我喜又让我忧的是那些和我朝夕相处的学生,他们不仅年轻天真纯朴可爱坚韧进取,而且那幼小的心灵就会体贴人和关心人,每逢节日,我不只一次的收到他们送来的土特产外加一些蔬菜什么的,其实这是比什么都珍贵了,也许我们并不在乎这些物质的东西,有这颗心足够了,作为老师,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幸福了。他们会以心灵上的沟通让你感到幸福和欢喜。但是每到考试的时候,总有些同学让你忧心忡忡,这种感情是每一位老师感同身受的。

这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收获的经历,这是一段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旅程,这是一段充满挫折与反思的人生,这是一件我们一生用心珍藏的礼物,这是一个不老的故事,是教师和学生用情感书写的传奇,这一切必将是我生命中不朽的记忆,必将给我们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是我生命中丰硕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用灵魂铭记!

第三篇:高校学生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本文依托调查,以xx学院学生干部为例,分析目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参考流程,主要包括预先建设、过程建设、反馈建设,针对这三个阶段提出思考建议,秉承学生会从同学出发、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来促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更全面、更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xx学院在校学生干部为对象,其中包括xx学院的学生团体有社团联合会、28个社团、五个分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5个宿管部。他们分别由团委、分院主管老师、学生处管辖。

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干部自身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力差。不少学生干部角色认识错位,认为当了学生干部就高人一等, 同时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

(2)部分学生任职出于功利思想,工作过程中奉献精神有待提高。有学生干部的动机是为了获取一些政治资本,为入党、就业等增加砝码,这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另外一部分同学因为自身的表现欲而担任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都容易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吃苦精神。

(3)忽视工作方法的改进。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学生干部表面看来忙忙碌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有的学生干部缺乏谦虚求实的态度,干部之间互不接受意见和建议;有的主要干部不民主,制订重要工作计划一人或少数几人说了算,缺乏民主作风,其他干部意见大,分化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

三、xx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流程参考

在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提出以下xx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流程参考:

(一)预先建设

预先建设是在学生干部产生之前的前期建设,在此提出两方面的建设内容:意识建设、机制建设。

1.意识建设。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期建设中,要预先做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干部、如何培养学生干部等各方面的前期考虑。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本位培养意识。高校学生干部不仅是维系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学校实行自我管理的重要辅助团体。实现学生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思想,关心、爱护、信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其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

第二,注重“能岗匹配”的管理意识。能岗匹配原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某个人完全具备,即职得其人。”

2.机制建设。机制建设主要是指在学生干部任职前期形成科学合理的一系列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如学生干部选拔产生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等先行先定,为后面的任用做好保障。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干部的选拨与任用,必须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任人唯贤,追求最满意而非最优。”最优并不代表最好,选拔最适合岗位要求的干部,达到“能岗匹配”才是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因素。

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岗位培训是提高干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岗位培训可以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他们不断创新的能力和热情,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管理队伍。”

(二)过程建设

过程建设是在学生干部产生之后、卸任之前的中间建设,在此提出过程建设中的三方面:程序建设、职位建设、考核建设。

1.程序建设。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程序建设是指把学生干部上任后所要开展的各项常规工作规范化,形成一套可以长期作为工作指南和工作智囊的制度,使其成为新上任干部也能很快适应和上手工作的工作“法律”依据,这也是学生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规范程序的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开展:一是建立动态有效的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程序机制,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把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开展流程积累下来,汇编成册,形成“工作程序”。二是建立一定的指导机制,对各项学生工作进行程序指导,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程序开展工作,整合碎片化、琐碎化的工作现状,促使学生干部开展工作能沿着“程序”的轨道高效运转。

2.职位建设。由于每一个既定的学生干部岗位都有固定的职能要求,有固定的业务操作。基于调查出的现状,要加强各个学生干部工作岗位的业务整理,促进岗位业务明晰化。

第一,在学生干部管理者的角度,要对每个学生干部岗位的业务进行详细规划,区分不同职务的业务差异,一来可在职位职能清晰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干部的业务素养,二来明确区别了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要求和业务水准,提高高层次岗位的吸引力,吸纳高年级学生干部从事高层职位,落实学生干部的梯度建设和梯度管理。

第二,学生干部自身要有明确的职位蓝图。首先,学生干部从一开始就要形成清晰的岗位认识,低年级低职务可先从事事务性的工作,高年级高职位的学生干部则要结合工作经验对任职岗位形成自己的工作设想和工作思路;其次,在职位工作中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岗位所赋予的职能和权利、义务,实施自身工作抱负中促进组织的发展;再次,要积极对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总结,这不但是对自己任职初衷的反馈,也是为组织调整职位角色,科学、创新学生干部职位设置提供现实意义的参考。

3.考核建设。目前xx学院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建立自上而下严格科学的考核机制,统一和量化考核标准,将不定期考核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及时反馈考核情况,通过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表扬激励。与之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通过干部评优等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方式,表扬先进,树立模范。

(三)反馈建设

反馈建设是指在学生干部卸任后的后期建设,也是目前xx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此主要针对两方面提建议:成效跟踪、后续发展。

1.成效跟踪。在成效跟踪上,学校已基本建立起学生干部建设考核机制。在考核中,学生干部往往只被当成客体对象进行绩效考核,而忽视了其作为主体的反馈意见。成效跟踪不仅应从学校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角度,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达到自身的发展目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等问题也是学校进行学生干部可持续培养的重要参考,不容忽视。

2.后续发展。学校对干部的培养不应仅限于在职期间的培养,更要完善其卸任后的后续发展,干部的培养应坚持可持续原则。学生干部对学校的建设贡献功不可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可引入“退休制”和“退休待遇”,即学校进行后续引导。尽管学生离开岗位,但学校应始终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时刻关注卸任后的学生干部,建立学生干部跟踪发展档案,关心其学习生活状况,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篇:高校学生工作调研报告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调查报告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陈曦

2013年5月20日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大学生管理模式调查报告

陈曦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展开,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努力根据市场的需求办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必须根据现有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次调查以我系本科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走访、学生座谈会、辅导员座谈会、文献查阅等多种形式调查学生工作现状,研究我系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对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问题给出建议和措施。

一、我系学生管理现状

我系现有专职辅导员二人,兼职辅导员四人,全部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生学历一人,研究生五人,五人年龄在30岁以下。我系现有四个本科专业,在校人数约1200人。我系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制定了许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校园文明建设、学风建设方面取得过比较好的成绩。但随着我系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方法、手段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某些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其突出表现在:

1. 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以管代导”的现象仍较普遍,强调单一的管理模式;学生因而缺乏个性和适应社会多种变化的能力,缺少创新精神。

2. 教学改革与学生管理相互分离,各自为政,未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随着弹性学分制、分级教学的实施,班级的概念日趋淡薄,但建立在班级基础上的管理落脚点并未改变,加之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缺乏有效沟通,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真空。

3. 管理的时效性较短,如在校园学风建设活动月中已基本消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课桌文化”、早餐进课堂、上课迟到等现象,目前在我系又有回潮,说明在管理中缺乏持续性,管理未能达到唤醒学生自我约束的目的。

4. 后勤社会化后,后勤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特别是学生公寓管理亟待加强,公寓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应进一步加强。

5. 互联网给学生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我系有些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晚上

玩游戏造成白天上课睡觉,学习主动性大大下降,甚至有些同学逃课上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课玩手机的大有人在。

6. 我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受学习和就业压力、人际交往障碍、家庭和经济贫困等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个别学生有严重的自闭倾向,思想过于偏激。

7. 我院学生恋爱现象较为普遍,恋爱动机、爱情观及恋人间的行为举止存在诸多问题。

二、加强学生管理的措施和途径

1. 更新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大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主体,学校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民主意识,增强平等、服务、公正、创新意识。要尊重广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他们的民主权利,在工作中应淡化权力意识,多一点感化与引导,少一点生硬与高压教育,尊重学生思想自主,坚持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要以一种标准来判断学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变以往包办过多,管得过死的管理模式,构建全新的大学生管理理念和体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的理念和创新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职能,学校管理活动必须围绕这一职能来进行,管理过程要与教育过程结合在一起,从本质上讲,管理就是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自觉活动。要使大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管理与思想教育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重教轻管的结果只能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思想教育就会软弱无力。只管不教,管理就会变成单纯的行政指令,缺乏恒常性。学生日常的行为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措施。如加强学生在校文明行为的教育,就是通过长期推行一种合理的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产生定势心理,从不自觉到

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渐渐地使行为取向与管理目标一致,从而养成良好品质。管理目的达到了,教育效果也实现了。

3. 实施分层次的管理模式

大学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过程,贯穿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内容,一方面从大学过程的每个学年来看,其不同年级均有着不同的侧重和要求,另一方面,人的特长、兴趣、爱好不一样,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在管理中应注意个体的差异,因人而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得到充分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掘,应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防止“一刀切”。如对一年级的新生,从入学开始辅导员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常规管理,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上,强化校纪校规的教育管理,让学生们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品质。各学院应建立院史馆或荣誉室,让新生一进校就亲眼目睹学院的发展史和取得的成果,以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大

二、大三学生,由于他们各方面已比较成熟,则应以导代管,尽量给其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辅导员以指导为主,学生以自己管理自己为主,引导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并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分层次的管理模式能真正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加强了管理,针对性提高了,管理也出效果了。

4. 加大寝室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后勤社会化以及教学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政策都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实行弹性学分制,分级教学以来,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它不仅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更是良好学风形成的最基层单位。寝室氛围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一个单元,甚至整个院校的校风校貌,所以学生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应从班级转移到寝室。加强寝室建设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进行文明寝室建设的基础。学校应明确规定学生租住学校宿舍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每位新生一入学就应与分院签订一份《自律协议书》,其内容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书》在激励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又

对学生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大多数已年满18周岁,是法律意义上的合法公民,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搞好寝室建设另一重要环节是选好寝室长,寝室长不仅仅是负责安排好寝室的卫生和值日工作,还要管理好寝室成员的各方面表现,带动全体成员积极向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分院可适当选派团、学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担当此职,认真抓好寝室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来考察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各方面表现。院学生会和团委还应积极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各项竞赛活动,如定期公布寝室的卫生成绩、大学英语

4、6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各项活动的获奖率等,以寝室建设为切入点来不断地提高全院的校风校貌,把寝室真正建设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针对公寓社会化后入住公寓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在公寓中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每楼层为单位,成立不分年级、专业的党小组,以每幢公寓楼为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让学生党员承担责任,成为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核心,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考评,在工作中锻炼、教育他们。目前由于我校宿舍紧张,辅导员进宿舍还有一定困难,但辅导员应定期召开舍长和党小组会议,对宿舍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5.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把握“网上”主动权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学院应使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接受和反馈学生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水平。学院通过信息反馈网站及时公布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学风建设情况通报,校内重大活动安排,学生获奖、处罚通报、热门话题、就业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随时了解到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学院通过网络还可以收集学生有关吃、住、行等后勤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保证了后勤和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参与学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信息反馈网站与院方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达到共识,化解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的安全与高技术犯罪以及学

生沉湎于网络游戏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大学生上网。客观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注意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涵,甚至可以考虑在网络上以讨论会的形式开课,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对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自控能力。

6.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爱情观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除采取心理健康进课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卡片等措施外,分院还应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自我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学科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级心理健康组织,应由分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分院及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恶性事件。学院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在明晰了大学生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积极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要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性、人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促进个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大学管理者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与归宿。

第五篇:高校知识产权调查问卷 学生

知识产权问卷调查(学生)

填卷人信息:所属专业所在年级

1、您在此前了解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吗?

A、相当了解B、一般了解C、听说过D、不知道

2、您通过何种途径接触过知识产权?

A、亲身经历B、新闻报道C、报纸期刊及相关书籍(含电子版)D、身边人介绍E、老师上课讲授或提及F、学校知识产权双专业的宣传及讲座

3、下列专利的种类,您知道的有

A、发明B、实用新型C、外观设计D、其他

4、在你购买产品时,是否会注意到©这几个标记?

A、注意过,并知道含义B、注意过,但不知道含义C、似乎看到过D、没有注意过

5、您认为大学生们没有对自己的专利成果及创意进行保护的原因是什么?

A、对自己的创意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什么阳的成果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B、认为自己的作品可能会和他人有雷同的情况

C、不知道应该如何保护或申请专利D、怕麻烦,觉得没必要

6、您是否了解创业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A、不知道创业中还要涉及到知识产权B、了解一点皮毛C、大体知道D、十分了解

7、如果你想申请专利,你想向下面哪个部门申请?(单选)

A、省市专利管理机关B、国家知识产权局C、工商局D、学校或所在单位E、不知道

8、

9、如果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会选择什么样的解决方法?

A、与对方协商解决B、通过仲裁方式C、通过知识产权行政部门解决D、提起知识产权诉讼

10、您对知识产权保护持何种态度?

A、非常重要,这关乎到国家、企业、个人的发展及利益B、比较重要,稍微加以保护即可C、可有可无,知识是无界限的,随用随取D、没有观点

11、以下行为你认为是对知识产权侵犯的是?(可多选)

A、生产冒牌产品B、购买盗版光碟C、复制正版影碟送给朋友看D、购买正版光碟后转为MP3并供人下载E、写论文时大篇幅引用他人作品F、复印同学笔记G拷贝老师课件H、窃取他人思路搞创作

12、您认为学校或部门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引导和促进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多选题)

A、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意识:例如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的高校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推广教育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及结构;设立知识产权必修课,普及相关知识

B、增加科技、实践、学术类的比赛和活动,树立浓厚的学术气氛,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

C、帮助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专利保护

D、学校并无义务为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进行额外的工作

13、如果您所在的地方组织知识产权专题活动,您是否愿意参加

A、很愿意B、比较愿意C、一般D、不参加

®™

感谢您的参与,祝您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上一篇:高校实践教学思考下一篇:高校教研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