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2022-08-27

教学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它要求教师灵活应变,因材施教。但是教案的撰写,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 秋季运动会

——条形统计图(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学习,知道一格可以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实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个表示一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校运动会场景) 师: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是的。同学们知道吗?要举办一场成功的运动会,学校需要多方面付出努力。比如,运动会日期的选定、班级的运动员选拔、教师裁判的安排、以及运动会期间的各种服务和安全防范措施等等。你们还记得我们开运动会的日期吗?(11.27~11.28)为什么学校选择那2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月的天气情况吧! 二:新课展开

1、课件出示11月份天气情况图

2、学生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

3、展示学生作品(画圈圈,三角形,正字等)

4、引导出统计表:同学们都准确的统计出了各种天气的天数,假如这份统计材料要上报给校长的话,都有一个缺点,就是校长还需要数才能知道各种天气的天数,能想个办法让结果一目了然吗? 学生填统计表。

5、引导出统计图: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板书:条形统计图)

学生分组填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作品展示,看谁绘制的统计图最漂亮。

引导学生读图,通过观察,知道它的纵轴、横轴分别表示什么?纵轴一格表示多少天?

你从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现在明白为什么选在27号和28号来开运动会了吗?

6、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A、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B、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C、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三:巩固练习

1.调查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选送情况:四(1)10个、四(2)8个、四(3)8个、四(4)7个

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制作。 回答问题:哪个班的运动员最多?哪个班的运动员最少?你还发现了什么?

2.调查各工作组人数:跑部工作组12人、掷部工作组4人、跳部工作组3人、政宣部2人、后勤部5人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与发现。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回答

3、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 A、协助学生展开调查 B、制作条形统计图 C、展示作品

D、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个别学生说)

五、练一练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更清楚更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多少

第二篇: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96页例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做一做”绘制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第98~99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2、4题。

【教学目标】

1.能看懂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知道怎样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练习纸、彩色笔。

【情景导入】

1.复习:怎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回顾交流。 2.导入:

我们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 学生讨论、猜测。

师: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新课讲授】

探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

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 师: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 生:两个。

师: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

师:绘制好了吗?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 生:展示。

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

2.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讨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能不能把两个横向的单式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呢?学生讨论交流。

(2)实验

小组合作操作,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大家想想,该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和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

小结: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 (3)分析

师:从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哪年的城镇人口最多?哪年的乡村人口最多? 生:哪年的城镇与乡村总人口最多? 师:那分别是多少呢?生回答。 师: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这个地区这几年的城镇与乡村人数差距。 生:这个地区城镇人口在逐年增加。 ……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种,纵向和横向,制作步骤一样。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小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①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②在纵轴上分配直条的位置,宽度和间隔;③在横轴上确定单位长度;④按照数据大小画出直条,并注明数量。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第4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2)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种,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制作步骤一样。

优点:清楚直观、 便于比较。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篇: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运用数据,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兴趣,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在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需要注意什么?(统计图名称、图例、横轴、纵轴„)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可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种类进行对比)

3、同学还知道其他类型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吗?(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新课教学

1、学习例2,学生阅读该例题内容,并请同学讲述表格展现的信息。

2、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绘制前面学过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绘制过程,并让学生对照自己绘制的与教师绘制的差别。予以订正。

4、观察课本105页的统计图,思考:

① 教材中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各表示的是什么?(横轴是车辆数量,纵轴是种类) ② 教材中统计图的条形方向是什么?(横向)

5、教师与学生一起补充完整教材中的统计图,特别注意统计图的名称。

6、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发现的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停放的轿车的数量最多,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或者在整个社会中所有车辆中,轿车数量也是最多的。)

三、巩固与应用

完成教材106页的“做一做”

(根据这些信息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多就能带来更多的降水,树木就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第四篇:认识条形统计图2教案

七. 条 形 统 计 图

执教者:张文英 【学习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绘制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习过程】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早餐吗?

2.如果不吃早饭,那我们的血糖浓度就会降低,会出现饥饿感,大脑的兴奋性随之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每天都好好吃早饭。

3.最近,学校附近的早餐店为了了解学生们最喜欢那样早餐,对四(1)班同学进行了调查,并且绘制了一张表格。今天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p96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3.制作全班同学最喜欢的早餐统计图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作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评价学习目标1)

4.小组交流。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5.集体交流。各组汇报展示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全班交流)(评价学习目标2) 预设:①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②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7.思考: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

5、10甚至更多的单位。

8.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10.你想对早餐店老板提出什么建议?

三、知识运用

1.出示北京市2012年9月的天气情况的记录单。(评价学习目标1) 2.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数据填写下表。 月份 天数 天气 8月 和 月份 天数 天气 9月

3.由于8月和9月中全都是包含晴、阴、多云、雨这四种天气,所以我们可以把两个表格合二为一,这样既方便绘制表格,又便于我们观察。出示复式统计表。

晴 阴 多云 雨 晴 阴 多云 雨

4.把上面的数据分别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5.小组交流: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9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6.你还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分别用两幅图来对比研究,对比的时候不方便,可以将两幅图合并在一起。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问题?

2.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了用1个格代表2个单位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比如:学校为了统计各个班级的人数,就可以把1个格表示成10人;某个商场为了统计一年的营业额,就可以把1个格表示成10000元。

第五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

、每个星期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

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50种规格的校服呢?

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

(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身高120cm~129的穿小号,130~139的穿中号,140~149的穿大号。)

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3种型号,看了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

(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写完之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学生继续完成。与电脑校对。

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

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

4、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

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其实我们身边用分段的方法来整理的现象是很多的。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比如成绩:90多分的为A,70多、80多的为B,60多的为c,60以下的为D„„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出示)

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怎么分段比较的合适?

(50多的为A,40多的为B,30多的为c,20多的为D。)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交流校对

2、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演示:“你知道吗?”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一些常识

3、现在你们想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吗?(出示p.72第2题)找一找,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画“正”字统计在表中。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找一找。(良)把其他也是“良”的城市找出来,统计好

剩下的几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哪一段呢?继续填写。

根据“正”字整理情况,完成统计表。看了这份统计你有什么想法么?

指名读一读表名,这个表名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时间:XX年4月30日

指出:空气质量随时会随着一些交通、工业等情况发生变化,所以这份统计表还特意要说清楚统计的时间。

4、再来看一份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上海在XX年4月整个月中的空气质量情况

演示该题,先找到刚才提到的“4月30日58”指出:4月30日这天,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58,空气质量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

(不是,有空气质量优的时候,也有轻度污染的时候。„„)根据这份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你能评价一下上海XX年4月份的空气情况吗?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三、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请大家多搜集一些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刚才提到的空气特别好的城市中,我去过四个地方:北京、贵阳、桂林、海口边说边出示自己在这几个地方游玩时拍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感受美。

练习七

教学内容:44页2—7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第二题

.出示题目,弄清题意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

二、第三题

.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韩国汉城5枚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西班牙巴塞罗那16枚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亚特兰大16枚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澳大利亚悉尼28枚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雅典32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北京51枚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英国伦敦38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49—50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演示:XX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XX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

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XX年12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1)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2)XX年的棉花产量比XX年增加了多少万吨?(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说说第28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届呢?

指出:奥运会每4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练习八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怎么求出平均数(先求和,在求平均)

二、练习1.练习八第3题

.平均身高160厘米,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说说理由2.练习八第4题

指名板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核橘子各多少箱?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3.练习八第5题

判断,注意平均数的含义4.第6题

估计平均数,只要在最多与最少之间即可5.第

7、

8、9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校对,订正。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要细心。

三、作业

完成第10题,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二、明确目标点名读教学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四、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2)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

五、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

六、结束本课

上一篇:通讯员学习座谈报道下一篇:体育局年市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