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023-03-07

第一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三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反思

本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正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不足之处:

学生能学的教师最好不讲

时间上之所以没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统计过程,还是教师没能做到精讲,不相信我们的学生,自认为有些内容非讲不可,这还是受应试教学的束缚。

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不够到位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在获得统计数据之后,能发现数据所蕴含信息的愉悦体验,以及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还要加强

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的设计是可以灵活处理的,这点也因让学生予以知晓。篇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能体现以下两点:

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反思、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要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一)学习目标让学生来制定。当老师提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条形统计图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条形统计图怎么画、怎么用、为什么需要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怎么看。

(二)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来探究。在尝试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不同的人看事物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让学生在争辩中解决制图难点,产生思维的碰撞。当学生制图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在反思中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注意美观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由学生身边的事引出的数学问题,熟悉的生活事例自然地对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和谐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必要的数学工具,让学生充分体验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运用,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学好统计的初步知识显得日益重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我生存的关系。 本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北京2008申奥成功的盛典回顾,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感受奥运申请成功后的极大喜悦。接着,我又以中国队往届的金牌数为切入口,引出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弄清的条形统计的制图步骤后,我以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为素材,通过即时的调查统计,让学生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强化了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过程。课中创设的作品交流和欣赏统计图的环节,通过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的引导,让大家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学生从最后提供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了职工平均工资的逐年上升,感受到了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从环境质量分析图中,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

三、一个没解决的问题引起的思考。

在课前同学提出了几个学习目标,最后我问:你觉得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有的同学认为前面提出的“为什么需要条形统计图”这一问题没解决。他没有从这节课中明显的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我认为造成这一问题可能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原因一:在导入部分时,老师的问题是----你喜欢哪一种呈现的方式。学生各抒己见,这时没有大部分同学肯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为了充分尊重学生,我没有统一意见,不知如何处理更好。“六一”活动的设计,我原本想通过这环节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形象,但没有体现。教学后我觉得虽然这内容既有现实意义,有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对于教学条形统计图来说,这内容不够典型,确实无法解决为什么一定要画条

形统计图。由此,我深刻地体会到面对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探究的同时,教师该如何导,还得好好思索。篇三: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江寒香

我教学的内容是p35-36《运动会上的小统计》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第一是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特别是在两张不同单位长度的统计图中进行比较。第二是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教学的第二课时是在前一节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和提高、拓展,对我来说公开教学课挑战练习课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在学校整体教研氛围的影响下,我们觉得基于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考和实践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对我的考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目标的确立与实现,引导与实践,谈谈自己的感受:

1、创设学习情境,围绕学生熟悉的主题展开学习:本节课一开始就从北京2008奥运会的奖牌数开展导入,同时复习了前一节课所学到的单位长度的确定等等。紧接着,在观察了两张不同单位的统计图后,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哪个国家的成绩好”,这个环节引发冲突,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统计图中不能单看直条的长短来比较数据的多少,而应根据单位长度的多少来判定。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分析数据、整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又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2、在练习设计上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从竖着的直条变成横向的直条,学生觉得很有新鲜感,

学习兴趣也很高涨,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能掌握制图的关键,就是要交换横轴和纵轴的统计数量和统计项目。而在最后的环节,我是请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让大家一起欣赏,从而感受到统计图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但是,在这节课的实践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比如对学生已有掌握的知识把握的还不够,出现预设和生成的之间存在差异,这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要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做到备学生。

整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是能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现实化、活动化、自主化、小组合作化,使学生学得有益、有效,作为教师的我也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第二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

、每个星期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

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50种规格的校服呢?

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

(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身高120cm~129的穿小号,130~139的穿中号,140~149的穿大号。)

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3种型号,看了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

(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写完之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学生继续完成。与电脑校对。

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

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

4、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

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其实我们身边用分段的方法来整理的现象是很多的。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比如成绩:90多分的为A,70多、80多的为B,60多的为c,60以下的为D„„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出示)

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怎么分段比较的合适?

(50多的为A,40多的为B,30多的为c,20多的为D。)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交流校对

2、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演示:“你知道吗?”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一些常识

3、现在你们想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吗?(出示p.72第2题)找一找,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画“正”字统计在表中。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找一找。(良)把其他也是“良”的城市找出来,统计好

剩下的几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哪一段呢?继续填写。

根据“正”字整理情况,完成统计表。看了这份统计你有什么想法么?

指名读一读表名,这个表名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时间:XX年4月30日

指出:空气质量随时会随着一些交通、工业等情况发生变化,所以这份统计表还特意要说清楚统计的时间。

4、再来看一份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上海在XX年4月整个月中的空气质量情况

演示该题,先找到刚才提到的“4月30日58”指出:4月30日这天,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58,空气质量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

(不是,有空气质量优的时候,也有轻度污染的时候。„„)根据这份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你能评价一下上海XX年4月份的空气情况吗?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三、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请大家多搜集一些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刚才提到的空气特别好的城市中,我去过四个地方:北京、贵阳、桂林、海口边说边出示自己在这几个地方游玩时拍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感受美。

练习七

教学内容:44页2—7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第二题

.出示题目,弄清题意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

二、第三题

.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韩国汉城5枚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西班牙巴塞罗那16枚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亚特兰大16枚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澳大利亚悉尼28枚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雅典32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北京51枚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英国伦敦38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49—50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演示:XX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XX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

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XX年12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1)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2)XX年的棉花产量比XX年增加了多少万吨?(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说说第28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届呢?

指出:奥运会每4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练习八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怎么求出平均数(先求和,在求平均)

二、练习1.练习八第3题

.平均身高160厘米,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说说理由2.练习八第4题

指名板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核橘子各多少箱?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3.练习八第5题

判断,注意平均数的含义4.第6题

估计平均数,只要在最多与最少之间即可5.第

7、

8、9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校对,订正。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要细心。

三、作业

完成第10题,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二、明确目标点名读教学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四、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2)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

五、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

六、结束本课

第三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2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能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能简单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数据反映的简单事实。

2、在经历统计过程、运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的过程中,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并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提高用统计表处理简单的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和运用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周六,我们很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请看青云小学五年级正在活动着的4个兴趣小组情况。

出示例题图。指名说一说各小组人数。

2.把这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学生独立填写)

3.4个小组的情况,每小组一张,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四个组 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复式统计表

解读复式统计表表头 。

指出:复式统计表的表头一般都需要分成3块,横着的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即“性别”;竖着的表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即“组别”;中间这块即我们统计的各类数据,即“人数”,也可以写成“数量/人”。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合计数以及总计数的?

4.评价: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5.与刚才的单式统计表相比,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调查、统计。阅读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2)分析数据:经过统计,你了解了哪些数据?

(3)回顾反思。我们开始要了解哪些情况?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

2、练习十五第1题。

3、练习十五第2题。把分组调查到的数据进行交流,核对数据。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有什么练习和区别?

第四篇:第1课时 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第1课时 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

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嘛? 生:喜欢。

师:平时你们在家喜欢看一些什么电视节目呢? 生: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等。

师:你们喜欢的节目可真不好少啊,如果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类节目,你会选择哪

一种呢? 学生口答

师:张丽华同学为了了解她班上的同学最喜欢哪类电视节目,特地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记录结果如下:

呈现例 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师(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生:数“正”字

师(追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

(1)师:大家可以根据张丽华同学的调查记录,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后,提问:统计表中合计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为什么要计算合计数 ? 指明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填的这张就叫做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由哪些部分组成?要注意哪些地方?

小结:制作统计表是我们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填写完统计表中的数据后,还要填上统计时间。

师: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师(提问):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统计图的标题,制图的日期,横轴,纵轴 教师补充:横轴表示”节目类别”,纵轴表示“数量” 师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生:表示2人

教师示范:刚才我们科普类的人数是x人,我们就到x格的高度画一个直条,并且标上数据x 学生在空白的统计图上完成其他类别的条形图,?

师:完成后交流一下,在画图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什么

生:看清每格表示几,直条上标上数字,写上日期,要用直尺等)

2、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从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生:每类节目的人数,总人数;人数最多和人数最少等

3、认识特点:

提问: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小结: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汇总记录的数据,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

(3)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

(4)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2、做练习七第1题。

三、全课总结。

1、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说说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统计表---------填数表示

图形统计图------------直条表示

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

直观

形象

第五篇:2014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一、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么?你们都喜欢哪一类的电视节目呢?

这是张丽华调查收集和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请大家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看你都从表里知道了一些什么啊? 生:

师:这里张丽华用的是正字法来收集数据,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用正字法来收集数据,“一”一个人,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人

师:大家觉得怎样表示这里的数据,才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生: 师:我们可以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是一幅简单的统计表,小朋友们可以从上面获得什么样的信息?

既然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正字法来收集数据,要更加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 学习新知

(一)统计表 师: 生: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或者说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

师:1.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标题和日期,标题表示统计的是什么,这里的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日期是用来注明是什么时候统计的。2.还需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一般的统计表里都有合计栏3.还需要有表示的数据,这里是人数 生:

师:你能根据前面统计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么?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生:

师: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动画类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 生:

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合计数是怎么算的?

合计数表示的是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多少。这里合计数是46人,是全班的总人数。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

师:在填写统计表的过程中,你觉得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预设: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注明统计日期

(二)条形统计图

师:整理数据除了制作统计表,我们还可以制成统计图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图当然少不了标题和日期,横轴表示“节目类别”,纵轴表示“数量”,用直条来表示数据的多少。同学们看统计图中有许多的小格子,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每个小格子的高度表示的是什么?

师:一格的高度表示的是2,像科普类的人数是六,我们就到六格的高度先画一个直条,最后再标上数字6.同学们记住,千万不能忘记,画完直条后,要标上表示的数量。

师:同学们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剩下的统计图完成吗? 生: 师:同学们是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呈现学生的条形统计图交流、检查)

生:

师:谁来告诉老师动画类节目的条形高度是怎样确定的?

师:回顾填写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三、 分析数据

从这里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四、 认识特点

师: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五、 统计实践

1.师:在课间的时候,老师也统计了一下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具体数据大家看屏幕

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表里的数据,又快又好地完成书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呢?(巡视,指导,在屏幕上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检查) 生:

2.请同学们翻到课本44页,阅读练习七第一题,了解统计内容和数据并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师:第一题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师:这一星期用水量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

师: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3.请大家翻到补充习题第36页,完成第一题

上一篇:泰国自由行攻略最详细下一篇:推荐反腐倡廉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