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转企改制关键期思想政治工作

2022-09-10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做好基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单位的稳定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黏合剂的作用。今年是全面改革的第一年, 也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 (简称“报刊社”) 转企改制的关键年。在转企改制的关键期, 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在这关键时期, 职工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问题较多、矛盾易发。如果不及时妥善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就势必影响到改制的顺利进行, 影响到事业的发展。报刊社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能准确掌控, 因势利导, 及时疏导, 把思想工作做细做实, 就能有效化解矛盾, 稳定情绪, 从而大大推动改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确保改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就如何做好转制关键期报刊社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转制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人”

随着转企改制的不断深化, 报刊社的性质、体制、机制、产权结构、劳动人事关系和经济关系将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报刊社逐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 进入企业序列, 以竞争主体的身份进入文化市场, 成为文化企业;报刊社职工由事业身份变为企业职工, 由在编职工、终身制、铁饭碗, 变为劳动合同制职工。这是报刊社发展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对职工的思想观念、接受能力是重大挑战。在许多员工的心里, 还是不太情愿自己所在单位进行转制, 不太愿意成为一名企业职工, 对未来企业发展信心不足, 担心将来退休时, 在待遇上与事业单位同类职工差距较大。相对于报刊社的性质、体制、机制、产权结构等的转变, “人”的转变难度最大, “人”的问题就成为改制过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 也成为转制工作能否顺利、稳妥进行的关键环节。而“人”的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身份转换和退休养老两大问题, 因此, 如何正确处理好职工身份转换和退休养老等问题, 已成为转制工作中最大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就职工个人而言, 身份转换就是自己将从原来的一名事业单位职工转变为一名企业职工。一是在职时工资待遇不再保留原有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待遇, 而是要建立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化管理的薪酬制度, 工资水平的高低是与报刊社的经济效益完全挂钩, 效益好, 则收入高, 效益差, 则收入低, 不再有着固定而稳定的收入。二是在退休养老待遇方面, 职工退休后, 享受企业养老金待遇, 与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相比, 存在“事企差”问题。

就报刊社而言, 身份转换就是要增加支出。一是要按规定加入企业的“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 以及住房公积金。由于目前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一旦转为企业, 就要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 而这一保险缴纳比例在所有险种中单位承担部分最高, 为此, 报刊社将增加此笔费用支出。二是人才流失企业成本加大。符合提前离岗条件的职工大多数都是单位有经验的业务骨干, 如果提前离岗的人数较多, 或者其他职工因转制而对报刊社未来发展信心不足的话选择辞职, 这样, 都会造成人才流失, 报刊社可能还要在转制后, 花一些成本去招聘新员工, 这就给企业增加了成本的支出。三是许多报刊社长期依附于政府机关或者国有大企业, 靠事业费和财政支持生存, 自主经营能力差, 有的报刊社没有房产, 长期占用政府机关的办公场地或者租房办公, 担心进入市场无法生存。

正确分析员工结构及思想特点

报刊社人员的结构特点

非时政类报刊社大多成立于1980年代, 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近年来, 报刊社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某行业报社为例, 1984年成立时的老人基本都退休了, 近10年新接受应届大学生50余人, 加上外聘人员,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员工占到2/3以上。这些年轻员工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二是学历高、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 有进取精神;三是思想和行为之间存在差异, 他们有思想、有抱负, 但不少人缺乏具体行动和奋斗精神;四是讲实惠, 追求生活现代化, 要求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目前, 大家对改制的必要性, 媒体融合的前景, 纸媒式微、收入下降、生活“压力山大”, 报社未来发展, 改制后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要求能否适应, 议论较多, 有时表现出急躁、消极情绪, 有的为改制后自己的前途出路而焦躁不安。

报刊社员工思想表现的主要特点

1) 思想处于活跃期

转企改制是报刊社的大事, 也是干部职工的大事。一旦决定实施, 必然成为员工的热门话题。有些干部职工会从多方打听改制的政策和措施, 甚至对改制进行多方的猜测。有些员工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构想, 想象自己未来工作前途的美好或暗淡。对改制, 每个员工都想表达自己的意见, 都有话要说。有些问题还会在员工中引发争论和辩解。这个时期, 员工最关心的是改制, 谈论最多的还是改制, 争论最多的仍是改制, 此时员工的思想处于高度的活跃期。对此, 报刊社领导应该如何应对, 使员工的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认识处于混乱期

一个报刊社有几十号上百号员工, 每个员工的思想、认识、理解能力都有不同。所以, 对改制的理解认识必然会参差不齐。在改制政策和方案公布实施前, 员工对改制的认识都不会相同, 甚至在政策出台后对政策的理解也会有偏差。对改制既有支持者, 也会有反对者, 也会有沉默者。支持者有支持者的道理, 反对者有反对者的理由, 谁是谁非, 莫衷一是, 难以定论。此时, 应采取什么措施, 有针对性做好工作, 确保改制工作能顺利推进。

3) 情绪处于波动期

转企改制不仅是管理体制机制的大的变革, 更是对员工思维定向、价值取向、工作生活方式的全方位的冲击。变革的冲击力必然波及员工的心理和情绪, 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要求, 使员工暂时难以适应新的变化, 表现出急躁、消极、消沉的情绪, 有的为改制后自己的前途出路而焦虑不安。对此, 报刊社的领导管理层应有所作为。

4) 矛盾处于凸显期

大量的实践证明, 每到改革的重要时期, 也是单位问题矛盾凸显的时期。许多平时隐埋的问题和矛盾会随着改制的实施与推进而爆发出来, 如, 报刊社发展方向问题、待遇问题、用人问题、协调平衡等问题, 既有私人问题, 也有工作上的问题。此时, 如果不把握这一时期的特点, 思想工作不到位, 就会引发问题和矛盾的大爆发, 并继而引发新的问题和矛盾, 给改制的实施和事业发展带来阻力和障碍。

报刊社员工的人员结构特点和思想表现, 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 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在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科学决策、坚持原则, 确保改制措施到位

当前,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 报刊社应积极面对, 加强沟通, 解疑释惑,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做好人员安置、社会保障接续问题, 处理好职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好事要办好,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切实解决好职工的个性化需求和特殊问题、特殊困难, 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把转制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转制期员工队伍结构和思想特点, 要确保改制的顺利实施, 确保队伍不散、人心不乱、工作衔接,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必须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 宣传教育工作要深入到位。

一是宣传计划要周密, 包括改前如何吹风造势, 改制中如何深入发动, 改制完成后如何深化宣传等都要做好计划和安排。可成立转企改制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和要求, 做到未雨绸缪, 这样宣传教育工作才有计划性,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宣传工作要深入。思想宣传工作要细致, 要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措施, 要提前介入, 发挥舆论先导作用。要通过横额、标语、下发小册子、手机短信、内部网、微博等有效载体大力宣传, 让员工人人知道改制度、了解改制。同时要深入员工, 大力宣传改制文件精神, 解读改制的相关政策, 把员工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三是征求意见要广泛。要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和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全体干部职工、退休老同志、中层干部等各层次各类型的同志征求对改制的意见和建议, 并做好意见的梳理工作。四是动员工作要到位。要广泛动员广大员工, 积极参与单位的改制度, 支持单位的改制工作, 要利用各种适合的场合宣传改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澄清错误认识, 提高员工的思想, 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制的各项部署决策上来。

第二, 心系员工, 想员工之所想, 急员工之所急, 切实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这是做好员工政治思想工作最具说服力的重要体现。员工是报刊社改制的主体, 改制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取决于广大员工是否对改制的支持。只有心系员工, 处处为员工的利益着想, 才能取得员工的信赖和支持。在整个改制的过程中, 员工最关心的是自身前途出路问题, 最担心的是正当合法的权益有无保障问题。领导者应抓住这些问题, 围绕这些问题做好改制的组织实施工作。为此,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改制的指导思想要明确、正确。这是实施改制工作的“灵魂”。正确的指导思想就能把改制引向成功的方向, 而错误的指导思想必将把改制拖入失败的泥坑。改制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 通过改制, 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报刊社, 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而最终的目的是让员工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和好处。这一指导思想要始终贯穿于改制的全过程。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在组织实施改制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始终围绕最广大群众和员工的根本权益这一中心去考虑。

二是改制的实施方案要科学切实可行。改制能否顺利实施, 制定一个科学的方案至关重要。这是实施改制的关键。所谓科学切实可行, 就是符合转企改制的相关文件和精神, 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广大员工认可, 操作性强。要确保方案切实可行, 必须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方面要吃透文件, 熟悉文件政策, 使改制始终不偏离文件的精神要求;另一方面, 要全面准确掌握本单位的情况, 包括经营情况、收支情况、债权债务、资产情况、人员队伍的情况, 特别是人员的信息情况把握细致准确, 这样在制订方案时才不会丢三落四, 有失偏颇。同时, 要广泛征求意见, 广纳民智, 查漏补缺, 使方案更为完善, 更科学可行。要适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审议通过改制方案。

三是改制必须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改制中, 群众、员工最担心的是自己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 如果透明度不够, 就容易诱发许多问题和矛盾, 给改制带来阻力。缺乏一个公平、公正的改制环境, 这也是一些单位一些地方改革工作不顺利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也是群众反映最多最尖锐的问题。要有效避免这种状况, 要求改制的实施者心系群众, 心系员工, 心胸坦荡, 公道公平公正处事。要敢于说真话, 敢于坚持原则, 不违背良心办事;一切依照方案和程序要求办事, 不搞“暗箱操作”。在实施改制过程中, 该公开必须公开, 该讨论的必须经过讨论, 该通报的要及时通报, 让改制置于社会、群众、员工的监督之下。可成立改制监督工作小组, 邀请纪检监察部门、人事劳动部门、单位员工代表组成监督小组, 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对改制工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监督, 这样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改革中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打消公众的疑虑, 增强改制的信心, 促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 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 落实好相关的政策, 平复员工的情绪, 让员工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轨道上来。

在改制的过程中, 员工的情绪波动较大。一些员工对目前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有出入或出入较大, 于是在心理上产生了不满意不平衡的心态, 在情绪上表现出消极的状态;有些员工想立马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但又一下子不适应新的工作和要求, 于是产生急躁厌烦的情绪。有些员工可能因分流下岗情绪较差, 意志消沉, 精神萎靡。面对这些情况, 单位应早筹划, 认真做好相关的工作。一是做好员工心理和情绪的疏导工作, 要及时介入, 既要通过讲政策讲道理, 分析形势局势, 耐心教育, 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正确面对现实, 服从大局, 服从安排;又要设身处地为员工考虑, 深入到员工心中, 站在员工的角度, 耐心倾听其内心想法, 帮助分析原因, 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让其调整好心态, 平复情绪, 乐意开心接受安排。二是做好新岗位新业务的培训工作。一些员工对新岗位新业务不熟, 单位要迅速组织开展新业务新岗位的培训工作, 使其掌握新的技能, 熟悉新的业务。可举办业务培训班, 邀请专业人士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三是要落实好相关的政策措施。要严格按政策落实好人员的安置工作, 该补偿的要补偿, 符合提前离岗规定的要妥善办好有关手续, 消除其后顾之忧。

第四, 要把维护职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努力解决好职工身份转换和退休养老等实际问题。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化管理薪酬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方向。转制后, 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以岗取酬的分配制度, 按照“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 “效益优先, 兼顾公平”, “向一线采编人员、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原则, 严格绩效考核, 奖勤罚懒, 搞活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调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二是解决好社会保障接续问题。按照转制政策, 认真做好养老保险的接续手续, 按时足额的缴纳养老保险, 确保转制后按企业身份退休的职工直接到社保拿到养老金。做好以事业身份退休人员 (老干部) 养老金的转接手续, 使老同志及时拿到社保养老金。三是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为确保转制后退休职工待遇水平不低于同类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标准, 解决好“事企差”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来实现。根据报刊社自身经济实力, 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辅助性的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政府以政策指导和政策优惠为导向, 企业和职工共同出资。职工退休后, 即根据职工本人的工龄、贡献大小等因素, 将企业缴费分解到每个职工的个人账户中, 这样, 职工可以再领取一份养老金。四是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在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 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帐户, 提高职工医疗报销的比例, 减轻职工的医疗负担。从长远看, 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项战略举措。

上一篇:深度探讨基于GPS技术的建筑物动态监测下一篇:印尼巴齐丹码头防波堤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