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导学案

2022-10-07

第一篇:部编版八下语文导学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5 黄河颂》导学案【精编】

5

黄河颂

【导学目标】

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3.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6.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

目标

3、4

(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求知的快乐)

【导学难点】

目标

5、6

【导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导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

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三、基础知识

4、字音认读,给划线字注音:

狂澜(

)屏障(

)

哺育(

)体魄(

)

山巅(

)

澎湃(

)

劈开(

)

浊流(

)

5、字形辨识组词

障(

)

浊(

)

哺(

)

湃(

)

蟑(

)

蚀(

)

捕(

)

拜(

)

6、词语补注

滋长:

哺育:

摇篮:

浩浩荡荡:

四、整体感悟

7、首先听录音范读,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再听老师作朗诵方法指导。

8、自己轻声试读,再大声朗读。

9、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10、再分组表演朗诵。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11、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五、合作探索

12、梳理作者思路,并能概括大意。

序曲

主题

尾声

13、这首诗歌主要是歌颂黄河,在歌颂黄河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翻的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是哪个字所统领的?表现黄河的什么特点?

答:

14、赞颂黄河的部分能分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答:

1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需要表达什么情感?

答:

16、颂歌的首尾层是呼应的,但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答:

17、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

18、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答:

19、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答:

20、如何理解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21、诗人写黄河的意图及历史和现实意义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答:

六、拓展延伸

22、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2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

评论:

24、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答:

25、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你的问题有几个?

答:

颂扬:自己创作或收集有关黄河的诗歌或短文!

第二篇:【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回延安》导学案【精编】

2

回延安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信天游,也叫__________,流行于__________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_________,常用来__________

,亦可叙事。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________。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白羊肚.手巾()糜.子()气喘.()

黍.类()油膜.()

整体感知:

3.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4.概括诗歌每个部分的大意。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5.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6.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修辞手法:

7.分析诗歌第二节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8.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分析情感:

9.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

艺术特点:

10.分析全诗富于变化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11.夸张手法的运用。

拓展延伸:

12.这首诗是用信天游的形式写出的,请你说一说信天游和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有什么不同?

学习小结:

1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训练

14.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

(2)这六小节主要写________。

(3)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

(5)“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的深厚感情。

(6)“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

(7)“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的关系。

参考答案:

1.“顺天游”陕北的自由抒情诗人剧作家《白毛女》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2.

dǔméi

chuǎn

shǔmó

3.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4.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5.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6.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7.“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一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8.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9.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在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10.(1)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2)并列关系: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此处极言延安发展变化后的崭新面貌。

(3)顺承关系:如“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这一节前一句写老爷爷进门喘气的动作神态,后一句写出老爷爷讲的话,上下句构成了顺承关系。

11.诗中写道“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这种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作夸大的描述的修辞方法,叫做夸张。又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搂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儿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12.略

13.略

14.(1)陕北民歌信天游;

(2)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3)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4)喻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5)延安拟人与延安人民亲密;

(6)拟人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7)比兴养育与被养育。

第三篇:「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19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精编」

19

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

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1、普希金(1799—1837)是

(国籍)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

”“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

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三、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们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三、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表达出来吗?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二、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

假如

不要

,不要

!

需要。

相信吧,。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朗读并背诵《未选择的路》这首诗。

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三、学习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弗罗斯特(1874—1963),

国诗人。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

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

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弗罗斯特以写

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二、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三、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四、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二、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三、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四、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一、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忧郁(

)伫立(

)萋萋(

)涉足(

)

瞬息(

)

延绵(

)

幽(jì)

_

(yùn)

(kuài

zhì)

人口

污(rǎn)

二、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

国诗人

,他的著名诗作有《

_》《

》《

》。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

国诗人

,这首诗采用了

艺术手法。

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使人容易接受作者的意见。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

D.《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要慎重选择人生之路,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思考,独立选择。

四、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节中,体现了作者向往未来,坚信未来是光明的信心。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诗人普希金通过想象,展示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鼓励人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告诉了人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坎坷,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B、全诗表达了诗人坚定信心:忧郁的日子终将会过去,幸福就要来临!

C、读完此诗,宛如聆听一位长者对于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

D、这首诗是用劝说的口吻,直接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

六、能力拓展: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

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柜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示例: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一)

风暴(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闪烁(

)

2、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3、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

4、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5、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椰子树像什么?②像芭蕉像棕榈③芭蕉没有它高④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⑤椰子树像什么?

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⑦椰子树就是椰子树⑧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1.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句是思索起点,由疑而思。

B.②与⑥相互照应,由疑而知,由浅入深地探求。

C.③、④把椰树与芭蕉、棕榈比较,说明了尺短寸长。

D.⑧是全诗的核心,是哲理,是诗的主题。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项是(

)

A.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作诗节开头,设问是在思索之后发出的,诗人心中已把椰树作为象征体。

B.这是一首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哲理诗,它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独到的思想感情。

C.诗先提出椰树像什么,最终确认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自然而合逻辑。

D.诗以平常事物谈起,展开联想,最终得出“艺术贵在独创”的哲理。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导学案-12.1唐诗五首野望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野望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

背诵诗歌,激发学生想像,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背景透视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诗歌鉴赏方法:

赏意象(描绘了什么?)抓特点(怎么描绘的?)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写出正确汉字和读音。 东皋( )徙倚( )落晖( ) 驱dú( )采wēi( )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第1页 4.诗句解释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探究案

1. 第

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四、拓展延伸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2页

参考答案

一、

2. gāo xǐ yǐ huī 犊 薇

4.(1)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2)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3)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4)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二、

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5.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第3页

第五篇: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检测

班级: 姓名:

一、古诗词默写

1、,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关雎》)

2、蒹葭萋萋,。所谓伊人,。(《蒹葭》)

3、,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子衿》)

4、与君离别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5、,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6、茅飞渡江洒江郊,,。

7、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8、?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白居易)

9、,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0、挥手自兹去,。(《送友人》李白)

11、,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12、,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二、《北冥有鱼》对比阅读(15分)

【乙】蜩与学鸠笑之①曰:“我决②起而飞,抢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④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注释】①蜩:蝉。学鸠:一种小灰雀。②决(xuè):迅疾的样子。③抢(qiāng):通“枪”,触,撞。④控:落下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5分)

(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 (3)抟扶摇而上( ) ...(4)去以六月息( ) (5)奚以之九万里(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庄子对大鹏、蜩和学鸠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分别是哪句话表现最为明显?(4分)

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15分)

【乙】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③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⑤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⑦!’”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借粮。贷,借。粟,谷子,泛指粮食。②邑金:封地的租税。③鲋鱼:鲫鱼。④波臣:水族中的臣民。此为鲋鱼自称。⑤游:游说。⑥激:激发,引发。⑦肆:店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5分)

(1)是鱼之乐也( ) (2)安知鱼之乐( ) (3)固不知子矣( ) ...(4)请循其本( ) (5)活我哉(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

3、结合文段,请分析庄子的语言技巧有何特点?(4分)

四、《虽有佳肴》对比阅读(19分)

【乙】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③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④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⑤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揠:拔。③芒芒:疲倦。④苟:假若,如果。⑤矜:夸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1)虽有嘉肴( ) (2)不知其旨也( ) (3)然后能自强也( ) ....(4)教学相长( ) (5)学学半( ) (6)于初植者( ) ...

2、翻译下列句子。(9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3)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3、甲乙两文都是讲学习方法的,但是两文的立意不同,请分别简述之。(4分)

五、《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24分)

【乙】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③,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④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⑤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②忤物:触犯人,与人不合。③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④十千:指一万铜钱。⑤卒:最终,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1)选贤与能( )( ) (2)讲信修睦( ) ...(3)男有分( )(4)如其欲与之( ) (5)至明使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5)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两文都写了“盗”,乙文的“盗”如果生活在《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他会为盗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六、《马说》对比阅读(27分)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④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⑤之以石,贞士⑥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⑦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选自《韩非子·卞和泣玉》)

【注释】①玉璞:未经加工的玉石。②诳:欺骗,迷惑。③刖(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④奚:何,为什么。⑤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⑥贞士:志节坚定、操守方正之士。⑦理:加工雕琢。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9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不以千里称也(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5)才美不外见( ) (6)执策而临之( ) ...(7)使玉人相之( ) (8)及厉王薨( ) (9)使人问其故( ) ...

2、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5)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3、甲乙两文通过“识马”、“相玉”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马说》以“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

上一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下一篇:部编版教案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