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国培训考察的启示

2022-11-13

第一篇:赴德国培训考察的启示

赴日本考察培训的体会和启示

3月18日至24日,我参加了由中组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赴日本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专题培训班。这次培训考察,不仅让我学到了如何运用金融“杠杆”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的有关知识,更亲身体验了日本的发展现状和日本国民的工作、生活状态,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日本的快和慢

快节奏,慢生活是日本人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使日本国民天生就不具备优越感,危机意识和上进心都很强,工作非常勤奋、敬业。刚到成田机场,微笑的服务人员便上前一丝不苟地核对行李;无论在商店、酒店,服务员都周到有礼。在东京街头,满眼可见风驰电掣的汽车,行人匆匆且神情紧张。到了夜晚,日本有些办公大楼还灯火通明,细问才得知,在日本,一般公司职员都会工作到很晚,因为对工作意犹未尽,想再找点什么事做做。这种工作态度让我非常震动。同时,受益于日本高度发达的福利保障制度,日本人退休后生活无忧,因此在生活中表现得非常从容、坦然,真正在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对国家和社会也很包容。在都内近郊参观时,我体会到一种宁静,这种宁静是日本国民从生活中自然散发的气质,是一种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的精神动力。

二、日本的大和小

大与小体现在日本政府的发展理念和公共管理上。在发展理念上,日本政府追求务实高效。比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现在的建设规模和运输能力2004年就超越了成田机场,2009年机场全球排名升至第8位,但通过本次出行比较,首都国际机场的配套服务功能和效率与成田机场还有差距。这也间接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建设发展上,侧重于内在功能的保障和完善,对外在形象和规模不太追求,其理念与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在公共管理上,我感受到了大小、多少辩证存在的日本政府。在日本,政府的审核认证无处不在,资金资助无处不在,灾难时的救援无处不在,政策和技术指导无处不在。但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生产管理、研发销售,政府却不干预,任其在体制内发挥。

三、日本的静和闹

日本的静主要体现在社会秩序井然,国民内敛自律。去日本前,听说日本的餐厅鸦雀无声。带着疑惑去观察日本,发现这种安静舒适的环境随处可见。没有环卫工人,到处整洁干净;没有交通警察,交通秩序井然;在餐厅、车厢里,排队随处可见,礼让随处可见。当然,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其消费的繁荣也表现出一种喧闹。如日本的相扑、影视等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国际影响力大,日本国民和国外游客在参与和享受这些活动时,也表现得非常狂热。可以说,日本人是在该安静时严格自律,在该热闹时尽情投入。

2 这种静与闹的转换非常自然和有序。

国民素质、社会风尚是推进国家强大、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这次考察培训,我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基于中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实际的,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到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去,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加快推向前进。

第二篇:民政部赴德国社区建设培训团考察报告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安排,应德国瓦尔道夫市政府的邀请,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洁同志为团长,由民政部、部分国家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及重庆、长沙两所学院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赴德国社区发展培训考察团一行17人,于2001年9月1日至25日对德国社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25天的培训学习考察,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考察的目的

1、了解德国社区发展的情况。

2、实地观摩考察他们的成果。

培训考察团在德国期间,先后拜会了法兰克福社会福利局青年社会福利部,黑森州社会福利协会,黑森州体育联合会、联邦政府林姆伯格民事局、德国民事救助管理协会、德国联邦社会福利联合会、劳动者撒玛丽亚协会、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巴伐利亚州劳工、福利法规及家庭与妇女部、德国联邦家庭、退休者、妇女、青少年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机构,先后参观了摩菲德市的新建社区、威斯巴登市养老院、德国民事救助中心、慕尼黑自然保护与环境绿化协会、联邦民事服务局及属下的社区康复中心等机构。

德国方面还按照我们的培训计划,安排了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与全民健身运动、德国的兵役制度与社会福利体制、民事保护与事故预防、志愿者与劳动保护、德国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政策、劳工问题、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层面的作用等讲座。

这次培训考察活动,德国方面给予了我们热情周到的安排,使这次培训考察得以顺利进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二、德国社区发展简况和基本经验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和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设置及职能情况也不同,但是,德国从俾斯麦首相开始实行了对外开放,特别是二战以后实行改革发展的目标,确实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德国经过改革把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固然很多,但从社区发展和地方政府功能与体制上去考察,也有不可低估的因素,德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完善我国政府功能,推进社区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各级管理权限,把地方政府建设成为有活力的一级政权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它的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市、镇)三级政府组成,各州、市高度自治,联邦与州之间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但联邦高于州的地位,州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自治较高的单一制,德国民众对政府的理解是:有权征税的官方组织。巴伐利亚劳工局的介绍比较清楚:在政府管理权限上实行分权制,宪法逐项列举了联邦的权力,没有列举的由各州行使,地方政府根据州议会的特许行使权力,这样,各个层次政府之间的职责明确,在规定的范围内,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并有比较完善的确保地方自治的法律体系,我们考察的法兰克福、柏林、慕尼黑等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都与他们政府能够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直接相关。尽管如此,德国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据法兰克富福利协会介绍,针对法兰克福是全德国第四大城市,又是州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多元化社区的特点,提出了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应知道社区内的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怎样使政府少管一些,多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经过论证,确定了降低市场部分的税率、繁荣商业、增加服务和工作岗位等,明确政府由管理型政府改为向经营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购买服务,如:黑森州威斯巴登养老院,是劳动者社会福利协会主办的,建立这个养老院,私人投资了90%的资金,政府投入了10%的资金,投资者建好房就把它租给了这个养老院。政府发给老人养老福利金,老人就到这样的养老院交钱(养老金),由养老院向这样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养老院方面只计成本,不赢利,所收费用只够养老院的开支,政府对这样的社会福利事业免税。在黑森州向这样的福利院有500多个,老人都是用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到这些机构养老,这实际上就是政府购买服务。

(二)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基层管理体制

德国的地方政府体制从实际出发,各地千差万别。地方政府也就是市、镇之间相互独立、自治的结构,市、镇都是州的分治区,镇虽然处于某个市的区域内,但并不意味着它在行政上从属于某个市。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只有执行事务范围的不同。在行政区划上,市与市之间、镇与镇之间,以及市、镇之间大小相差悬殊,除三个直辖市和州一级,一般说来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由州议会以法律规定,但有的具体问题也由各地方政府通过选民投票,根据本地情况来决定。

(三)把能让社会办的事情尽可能让社会去办

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是德国部分专业人士的看法,这种观点未免偏颇,但他的基本精神是对的。德国各级政府除了少量的行政部门外,存在着各种门类的非政府组织、社团组织、非营利性机构等,它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为市民的需要提供生活,工作、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些组织起到了沟通政府与社会不同利益团体的联系和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德国还是一个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化较健全的国家,在各级政府拿出资金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的同时,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私有经济发达的特点,采取各种办法,从民间筹集大量资金,利用私有经济、社会团体、非营利机构、志愿者服务等,与政府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办好社会福利事业。如: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这样一个机构,它就是政府放手让他们从事绿化和自然保护这样一项工作,而这个机构又充分利用了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资助,把这样一项本该由政府承办的事情办得有声有色,既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又调动了这些非营利机构的积极性,还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矛盾通过这样的“缓冲带”逐步予以化解。

(四)增加民主决策的透明度

德国为了鼓励民众参与社会事务,采取了一些公开形式,一是议会会议公开,会议场所设有专门的民众席,允许旁听,也可组织参观联邦议会;二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公开政府及其官员的情况;三是政府办公公开,上网即可查询有关政府运作的情况;四是重大事务预先告知民众,并举行听证会,让民众发表意见等,尊重民意。同时,通过各种社区组织,反映情况,开展社会工作。

(五)地方财政有较大的自主权、税收体系完善

德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和举办公益事业经费来源由税收保证,任何人都交税,买东西也都交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各有一套独立的税务机构、税种分开。这为政府提供足额的社会公益事业经费和福利资金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社会强制保险为社会积累了强大的资源,每一个人都有了必备的资金保障,并有2000多个法律来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正常运行。

三、德国社区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德国社区发展的经验为我们现阶段的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党和政府的强有力组织和推动在社区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推动力,抓好当前的社区建设。

2、社区内各单位、机构、团体的协作力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充分开发,也有利于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3、社区内部组织的统合力关系着社区建设工作是否按照社区的发展方向有序的运作。

4、社区居民的拉动力关系着社区建设的成败。

5、居民社区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是社区建设初期的关键,也是社区建设过程中一项长期的任务。

6、社区内中介组织的培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7、社区工作队伍,特别是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养是关键。

8、社区活动有效开展必须依托于设施、环境、管理和人的有机协调。

第三篇:赴苏浙考察学习的体会与启示

三下江南 再开眼界 再拓思路 借力北大 师从苏浙 先行先试

孝义市百名党政干部赴苏浙考察学习的体会与启示

1996年和2006年孝义市曾先后两次组织百名领导干部赴江南考察学习,为孝义“十一五”期间实现“吕梁领先、三晋一流、中国百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的重要时间节点上,11月5日,省委袁纯清书记在全省观摩检查总结会上指出:“培育一批重点县,力争‘十二五’时期形成10个以上孝义这样的强县”。这既是对孝义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孝义46万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在全省“十二五”转型跨越的大背景下,孝义怎么办?为了深入贯彻落实“7·29”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袁纯清书记、王君省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打开思想解放的大门,寻求转型跨越的经验,谋划好“十二五”发展规划,从11月9日至12月1日,孝义市委、市政府组织市级领导、重点部局及乡镇主要负责同志120余人,分两批再赴中国县域经济最发达、高科技产业最集中、城乡居民收入最高的苏南浙北进行考察学习。我们在苏州安营扎寨,依托北京大学江苏吴中教研基地,以位列中国百强前列的县市为案例,以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现代企业为个案,邀请亲历这一发展历程的市级、县级领导、专家、企业家联系实际讲理念、讲经验、讲做法;邀请北大副校长刘伟、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肖勤福、上海交大教授余明阳等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学者讲形势、讲政策、讲思路,将实地观摩、教学培训、交流座谈、专家讲座等形式相互融合,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大家触动很大、震动很大、收获很大。

苏南浙北为孝义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苏南浙北地区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为孝义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解放思想的核心在于放胆争先,只有敢于在发展目标上高定位,才能在县域经济竞争中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赢得竞争先机。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昆山市提出“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县域城市之首,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长兴县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型中等工贸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城市定位,创新、开放、实干,创造了全国百强位次一年前移51位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张家港市大胆提出了“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项项工作争一流”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奋力超越,连续10多年保持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行列,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

(二)园区建设的重点在于功能创新,只有以最优的载体“抢最好的牌”,才能形成新兴产业先发优势、现代产业集聚优势和主导产业品牌优势。苏州工业园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上交各类税收、实际利用外资、注册内资“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已经跃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承接上海电子资讯、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和高档轻纺等产业转移,吸引54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落户,成为全国首个县办国家开发区。昆山花桥国际化商务城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金融机构后台处理中心、制造业区域中心、物流采购中心“四大产业”,创造了“昆山服务”、“昆山办公”品牌,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商务城。

(三)招商引资的灵魂在于招才引智,只有坚持以科技和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才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的优势,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优势。昆山市坚持“引进一个领军人物,聚集一批精英人才,开发一批科研成果,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理念,设立亿元优秀人才专项资金,建设5个区域性人才公寓,先后引入9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6万,居全国之首。形成了以创新创业人才为引领、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企业自主创新为着力点的科技创新新模式,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昆山先进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城市发展的前提在于科学规划,只有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才能打造国际、科技、生态、人文、宜居的现代城市。苏州市按照“古城居中、一体两翼、东园西区”的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地规划功能分区,各有所长地精心打造大港口、大工业、大城市的城市品牌,成为全国一流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昆山市以“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为总目标,聘请新加坡专家为城市规划总顾问,形成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点、特色功能区为配套的规划体系,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入选十大“最佳中国魅力城市”。长兴县把握“江南园林风格、浙北水乡特色、帝乡佛国之都”的灵魂,每年投资5000万元,通过邀标方式邀请国际一流规划团队对市政重点工程进行规划把关,成为联合国环境署认定的“国际花园城市”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五)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民生幸福,只有抓住了“发展为民”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强县的根本在富民,昆山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第一导向,大力实施“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工程”,建立起以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拆迁补偿、征地补偿为主体的农村“五道屏障”,产生了巨大的富民效应,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609元和13133元。张家港市永联村,坚持走以公兴村,村企一体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农民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收入方式多元化,已发展成为苏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

借智北大苏浙科学谋划孝义“十二五”发展规划

我们将以这次苏浙考察学习为动力,按照袁纯清书记“培育一批重点县”的重要指示精神,开阔视野,登高望远,先行先试,放胆争先,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省和吕梁市的战略部署,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两大战略,做好“背靠吕梁山,融入太原圈,面向环渤海”三篇文章,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市域生态化“四化”进程,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新腾飞”目标争创山西科学发展名牌,争做全省转型跨越排头兵。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年均确保增长20%,达到600亿元;努力增长25%,达到72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确保增长20%,达到120亿元;努力增长25%,达到1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确保700亿元,努力突破1000亿元。

(一)抢抓发展机遇,争取、用足政策,努力把孝义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转型跨越”时代。利用我省获批为国家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只争朝夕地展开政策研究,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一揽子政策承接方案、措施,确保在新一轮发展中先觉、先知、先行;用足用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这个招牌,努力扩大政策效应;按照袁书记“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十个左右像孝义这样的强县”指示精神,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开拓思路,创新实践,在全省继续保持率先发展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沿汾河两岸延伸拓展的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和打造融入太原都市圈的城际快速通道,更加自觉主动地接受太原的经济、科技、文化、人才等全方位辐射,加快转型跨越进程。

(二)立足区域定位,提升功能布局,努力把孝义经济社会发展推向“园区经济”时代。依托吕梁山丰富的煤铝铁资源、现有的新型焦化及铝工业项目和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千万吨级新型煤化工业园区、全省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园区;依托华北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企业——山西铭信禽业公司和全省最大的肉鸡养殖加工企业——孝义大象禽业公司,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孝义乐百利特LED项目,建设集光电技术研发、规模制造、技术展示与产业化推广于一体的全省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以沃尔玛超市、汽车4S店等项目为核心,在城北新区建设太原都市圈区域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全面提升园区的集群化、循环化、高端化水平。按照“魅力胜溪湖、北方小苏州”的发展定位,在胜溪湖和胜溪湖森林公园周边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娱乐、购物、金融服务、高档别墅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打造孝义的CBD、小苏州。

(三)着眼高端项目,瞄准顶尖人才,努力把孝义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人才创业”、“全民创业”时代。在人才引进上,大胆推进制度创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每年筹措1亿元资金,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进10个以上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或两院院士;引进100名以上教授级人才;引进1000名以上博士及工程师级的人才;引进10000名以上硕士及大学本科生。依托兴安化工、LED照明产业基地及冀中能源等企业,高标准打造一批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产业研究基地,提高人才和项目的入驻率。高水平建设吕梁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专业人才培养院校,努力打造吸纳人才、培养人才的基地。在项目引进上,主攻世界500强,继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招大商、招强商、招能商,力争每年开工20—30个亿元以上转型项目,形成200—300亿元投资,努力打造“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在融资平台建设上,聘请国内一流的资本运作专家学者,为我市规划、设计适合市情发展的融资模式和平台,并将我市的投融资平台逐步与先进发达地区对接,从“学着做、跟着做”到“合着做、领着做”,逐步打造我市形式多样、实力雄厚、灵活掌握的投融资新平台。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扩容提质,努力把孝义城镇化推向“孝河—汾河”时代。孝义的城市发展,已经由偏居铁路以北的“旧古城”、“小新城”开始向以孝河、汾河流域为依托,逐步形成“一河两岸、沿河环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通过竞争性招标,邀请国内一流团队,立足大视野、高品位,对城市重新规划布局。同时,依托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及苏州市规划设计院,组建孝义市城市规划咨询团队,辅助城市规划决策,力争用十年时间,建设具有中国气魄、苏州风格、孝义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到2015年,主城区面积达到57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农民集中居住度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努力建成山西市域城镇化“人”字结构中“心腹之地”最闪亮的明珠。

(五)引深“四城创建”,打造宜居环境,努力把孝义经济社会发展推向“生态宜居”时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成全省公认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载体,坚持一年投入1亿元不动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造林绿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常抓不懈,确保市区空气质量稳定到二级以上,努力在“十二五”期间真正实现整个市域环境的“脱胎换骨”。

(六)立足民生根本,提升保障水平,努力把孝义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民生幸福”时代。依托产业园区和特色基地,有效增加群众收入,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就业全覆盖;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困难群众和中低收入群体有住房;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将65岁以上群众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序列,在全省率先实现老年人社会保障全享受,努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幸福感的现代化城市。(作者:中共孝义市委书记 张旭光 孝义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保平)

第四篇:精福院赴荷兰、德国考察报告

【信息时间:2011-7-4 阅读次数:

108】【我要打印】【关闭】

2011年6月16日至21日,应荷兰GGZ buitenamstel 精神照料机构与德国法兰克福Verband养老机构邀请,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一行五人赴上述两家机构交流访问,进行实地考察,并就精神疾病康复和养老护理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代表团团长由市精神病福利院副院长张瑛、苏州市民政局纪检监察室主任顾黎明、市精神病福利院老年科主任蒋正华、精神二科主任沈苏、社会福利院总务科谢金生科长共五人组成。在此次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中,我们先后实地参观了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的精神病专业护理机构GGZ buitenamstel 公司旗下一家长期护理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华人同乐社)和一家综合医院精神科临床诊疗病房,以及位于德国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 Verband专业老年护理机构,并与这两家机构管理层就精神照料、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照料、社会保障体系、健康照料体系、机构管理、服务理念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我们还深入病房与他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实地观摩他们的住院环境和工作氛围,荷兰方面还专门邀请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Piet.Eikelenboon教授做了老年性痴呆治疗和护理的讲座。最后双方就下一步的深入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洽谈。考察中荷兰、德国精神与老年护理机构人性化设计、舒适的内部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先进的服务理念、计划严谨的工作作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优美的风貌、公众良好的素质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考察学习期间,我们受到当地同行的热情款待,荷兰GGZ buitenamstel 护理机构的Jan.willem.pijpers总裁、Anneke经理和德国Verband机构的Frederic.Lauscher总裁为这次访问做了精心和周密的安排,Frederic.Lauscher并和Ute.Bychowski、Michaela.hange、Armin.Blum三位经理全程陪同;Jan.willem.pijpers总裁、Anneke经理更是每天亲自开车接送,陪伴到很晚,风雨无阻,并且精心安排吃、住、行等方面计划,使我们感受到了异国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实地参观、交流、讨论,我们完成了出访前精心拟定的考察课题,进一步了解了西方发达国家对精神病人、老年痴呆的治疗、护理、照料、保障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找到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差距,明确了精神病照料和养老护理事业改革创新的新目标,看到了民政事业美好的明天。

一、考察机构简介

1、荷兰 GGZ buitenamstel 位于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是一家为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心理咨询和精神干预的公司,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他们也为精神病患者家庭提供帮助,帮助类型包括:提供预防精神疾病的培训、心理学专家给予心理疏导、提供日间治疗、提供入院治疗。他们的员工与社区医生、医院、警察、学校和养老机构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目前公司有病人21000个,床位600张,员工1450位,为阿姆斯特丹12个地区提供服务。公司共分为8个部门,分别为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照料部门、预防部门、教育部门,其中成年照料部门又分为急诊部、门诊部与社会部。我们参观的是该公司旗下的GGZinGeest精神病和精神卫生照料子公司。

2、德国Verband养老院

据介绍,该机构是法兰克福市最大的养老护理和精神病照料专门机构,负责法兰克福市20000名老年人和精神病人的收治和照料。该机构有需要护理的养老院共7所,我们访问了其中2所,2家护理机构均有精神科和老年痴呆病房,建于市中心,尽管年代久远,设施不是最先进,但它是德国养老管理的样版。虽然他们也建有设施更加完备的新的分支机构,但老年人还是喜欢住在老的病房,因为在老的病房,根据病人年龄的不同,布置有不同年代的一些老年人比较熟悉的用品,包括老年人青年时代的一些明星的照片,使病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熟悉的环境,勾起老年人对往日幸福生活的回忆,让老人们感到了家里一样的温暖,老年人在这里的生活待遇比在家中还好。这里的痴呆病房和精神病房,没有专职医生,以生活照料护理为主。病房全部开放式管理,生活设施人性化设计,安全而便利。其按照病情不同类型,实行分类管理。不能随意限制病员人身自由,如保护约束,除非法院同意。他们的服务理念是:让老年病人心情愉快,享受生活。根据病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收取不同的费用,甚至免费,类似于我们的所谓“三无”病人,但所有病人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服务。

二、考察主要的感悟

1、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荷兰的GGZ各精神照料机构均没有太大的规模和占地,甚至没有显著的机构标志,这些机构大多设在各个社区,与居民区连成一片,没有围墙和隔栏,在这里,患者可以随便出入,享受到正常老年人应有的正常生活,如外出购物、观光,也可以到所在社区与其他老人聊天。而且,行动自如的患者外出,可以不用工作人员陪同,这与我们的观念完全不同。机构外环境优美,树木林立,郁郁葱葱。所有工作人员都穿自己的服装,而不是统一的工作服,使入住的顾客没有心理上的隔阂。机构内环境舒适而温馨,色彩鲜明,布局合理,装饰设计别具匠心,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化的特点。墙上布满了病人自己创作的作品,病人住宿舒畅,大多是单间,病室内由病人自己布置,走廊宽敞明亮,每隔十几米就有共享空间,宽敞舒适,病房内康复设施齐全,有专门的治疗师为病人量身定制康复计划,老人们可以在病室内学习厨艺、种花、唱歌、画画,自由聊天,累了喝喝咖啡,病员可自己饮用,会客室更是舒适宜人,另还有专门的吸烟区。德国Verband养老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年护理机构,这里的环境与设施使人感到不是在医院里,而是像在家里,住在这里不会想到要早点出院。每层楼有小餐厅,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餐厅,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在哪里用餐,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我们在参观时,工作人员要给我们看一下房间内的小冰箱,先征得病人同意后才能看。尽管病房开放,并没有病人会走失,部分严重老年痴呆病人手腕上带有GPS定位的腕带,即使真的走出大门,马上会报警。他们考虑到老人喜怀旧的特点,在墙上到处贴有与老人年轻时同时期电影明星的图片,还留有缝纫机、留声机及各种老式生活用具,让记忆障碍的病员勾起往日的回忆,既减轻了患者的住院焦虑,又延缓了病情进展,病房内和楼下院子里养有花、草、鸟儿和鸡、鸭、兔等家畜,让老年人接触自然,使老年人享受到家的温馨,增加生活乐趣,营造了一种适合老人生活的颐养环境。

2、先进的管理理念。荷兰的精神病护理机构按照精神病人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设立了收治短期和长期精神病人的护理院,以及病人回归家庭前的过渡性公寓。他们一改过去将机构分布在郊外,不利家属探望,影响病人康复的管理模式,所有养老护理和精神病康复机构均建在市区,融入到各个社区,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使病人能得到家属的悉心照料,尽量使病人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3、实行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医护与照料管理服务体系。荷兰的这家机构根据病人的情况不同,设有长期和短期的分支机构,短期精神病人治疗周期为8周,长期精神病人则可停留几周至数年不等。入住的精神病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程序和法律程序方能进入机构,针对不同的病情,与家属协商制定详细的目标和治疗方案,要征求患者的意愿及同意。针对每个精神病人都有诊疗团队,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护士、职业治疗师、行为指导师、理疗师、社会工作者组成,而且现在他们又设立了社会精神病护士,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一般综合性医院的护士有所不同。诊疗团队每两周组织一次讨论,各个层面的人员都要参加,商讨诊疗计划实施后,效果如何,再确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即使病人出院回到社区,仍然有相应的专业治疗团队为其服务。机构内有局域网,采用信息化管理,所有护理观察记录均记录在专用电脑上,详细记录诊治情况、与患者签署的并经其同意的合同、躯体疾病情况、定期的医疗评估以及突发事件等等。所有诊疗活动包括医生与患者的访谈都会通过网络自动反映到保险公司,从而明确费用。其平时日常工作与国内有所不同,以护士护理观察与生活照料为主,而精神科医师平时不在护理机构,只是在病人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经护士通知,才与病员沟通,作出处理并有所记录,所以护士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这在病区的编制中也能反映出来。在一家收治30名病人的长期照料机构,配备有一位精神科医生,18位有职业资质的精神科护士,0.5个活动安排者,0.5个理疗师,0.4个物理师,0.7个社工,0.5个运动师,0.5个音乐治疗师,0.2个宗教辅导师,另外,还有一些见习者和志愿人员。对精神病人的治疗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机构对大部分病人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根据他们各自爱好,为他们量身定制诸如健身、音乐、绘画、电脑应用、手工等课程,并为这类病人提供技能学习和劳动场所。病人还可以随意出入,行动自如的病人外出,不需要工作人员陪同,这与我们的观念完全不同。德国的Verband养老机构专门设有监控室,有三名工作人员日夜看管,负责20000个老人的信息管理工作,走廊墙上设有红色的报警装置,一旦有突发情况,只要一按,监控室即能第一时间知道,及时作出应对反应。

4、充分发挥志愿者的服务管理作用。从我们所到之处,几乎每家机构均有志愿人员参与到平时的护理和康复治疗中,志愿者管理规范,必须有完备的手续,具有相应的资质,才能成为志愿者,并不是光凭一腔热血就能成为志愿者。我们去参观的一家日间照料机构,正好看见一位志愿者在教病人唱歌,据介绍,该名志愿者已连续在该机构服务15年,还获得过阿姆斯特丹市长特别奖,有些机构还有专门的志愿者团队,为病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同时,通过志愿者的服务和宣传工作,使其他人员对精神病和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志愿者还为那些照料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缓解这些照料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帮助他们宣泄内心的压抑情绪。这样也使病人能得到更好的照料。

5、先进成熟的社会工作管理经验。两个国家的社会工作都比较成熟,几乎融入到所有的医疗护理环节,包括社区社会工作、住院社会工作者,而且他们的工作显得很重要,有法律保护,他们为病人住院、出院、以及在社区的后续康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认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与医疗同等重要,他们寻找那种活动适合病人,社工通常带一群人,也可单个辅导或帮助,他们尽量让病人到外面活动,与居民一起活动,去教堂,也请一些学生到机构来与病人一起活动,有些工作光靠医生和护士是办不到的,正是有他们的工作,使老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各项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这样,也促使病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得到康复,获得做人的尊严,体现应有的价值。如病人制作的手工作品,可以明码标价,对外销售。在一个生产场所,我们看到精神病人缝纫、修理自行车、生产小木马、木鞋、酒类等物品。还有专门的商店出售病人生产的产品。

6、崇尚自然,注重历史传承。在短短的几天学习期间,不仅学到了他国的先进养老、精神病人护理和康复治疗的经验,而且也亲眼目睹了荷兰只有4.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这个国家古建筑保护别具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阿姆斯特丹市容整洁,居民生活从容,宁静和谐,幸福指数较高,从我们与当地华人“同乐社”的华裔老人的交谈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市内有纵横交错的运河,河水清澈,没有污染,河道两边及街道两侧均是保护完好的经典欧式建筑,据称已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丝毫显不出旧貌,相反在现代文明的照耀下,更加煜煜生辉。我们所到之处,鸟语花香,满目皆绿,田野里一群群牛羊在安静悠闲的吃草,没有一丝声响,仿佛它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一幅美妙的天然画卷,真正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7、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荷兰是西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较完善的健康照料体系,该体系的运行首先得益于强制性保险计划的推行,该保险计划要求每个荷兰人,包括在荷兰工作的外国人都必须缴纳与收入相符的各类保险金。其健康照料体系有极为规范的运行模式,由政府部门、评估机构、服务机构、保险公司共同参与,保险公司则根据评估结果和机构服务的质量决定如何支付费用。体系中各部门机构及保险公司之间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有效保证了体系的良性运行。精神病人在医院住院期往往很短,更多的是居家服务,医院派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尤其护理。这样,既使病人享受到了恰当的医疗护理,又使病人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同时,各个社区,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病人出院后的一切事宜,人们不歧视精神病人,精神病人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他们的权利有法律保障。在德国,15年前开始实施护理保险,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交护理保险费,作为养老院的资金来源。当然到了老年,生活不能自理了,即使未付过护理保险费的,亦可以享受。养老院里,根据需要护理的不同程度,分成3个等级。最轻等级的护理费每月2千欧元,中等以上的每月3800欧元。住宿费与伙食费需要自理,从养老金中扣除,50-60%其养老金不够,不足的部分由市政府补贴。养老院需要配备多少护理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来确定。护理经费还是严重不足,通过以下途径解决:捐款、政府拨款、国家惩罚制度如违抗兵役处罚、做社工。当然,良好的养老和医护保障体系,国家也要承担很沉重的包袱,近几年,由于经济不景气,欧洲各国政府也相应压缩经费开支,各个养老机构经费都较以前紧张,我们这次荷兰之行,荷兰方面老板和经理亲自开私家车,全程陪同,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同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

8、周密的计划安排。不管是荷兰还是德国,各项工作都是周密部署,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在制定计划前,它们会仔细斟酌,反复认证,一旦形成计划,就得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就拿我们这次出访的接待工作来说,荷兰方面几个月之前即开始制定计划,我院也与它们多次协商,荷兰方面将每天的日程进行了详细安排,可以说是精心周到,细致入微,大到每天的行程,小到每顿吃饭时间,宾馆房间的安排,都提前订好了,而且为每位入住人员房间送上贺卡和郁金香花一支,想的非常周到,也考虑到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都安排的很好。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考察对比,我们深刻感受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与社会福利事业,加大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大大改善了我市福利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以人为本,转变观念,构建和谐。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9789名,目前我市精神科床位只有1200张左右,远远满足不了精神病人医疗护理和康复的需求。我院编制床位260多张,实际收治情况是常年维持在400个病人以上,始终在超负荷运转,每年收治流浪救助精神病人200以上,去年更是突破300人,原有三无、半三无、低保及患病的康复退伍军人300人左右。我院现有病房大楼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不仅规模较小,而且设施设备陈旧,编制人员相对紧缺,与精神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很不相称,政府已经在考虑迁建,扩大床位。新建机构的设计、功能布局到设施设备的配置都要充分考虑到病员的舒适度、安全性和便捷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建精神病人和养老护理机构应该充分考虑到病人感受以及家属探视的便利,要建在离市区较近的地方,要有良好的周边环境,让病人感到自然亲切,最好是建在社区附近,一方面,有利于患者康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志愿人员前来提供服务。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尤其是各级政府要重视宣传以人为本思想,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加大对精神病人和老年人群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及对精神病福利事业的扶持与投入。

2、科学管理,转变模式,促进康复。尽管这几年人们已逐步转变观念,精神病人和老年人的待遇已有明显改观,但这还远远不够,要走的路还很长。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识到人性化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是切切实实的行动,尤其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观念,重视政策引导。变看管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把满足休养员全方位的需求作为一切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在现有工疗站基础上,多建立一些精神病人日间护理机构,缩短病员住院周期,让其及早出院,早日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否则,建最多的精神病床位,靠关押式的住院方式,有限的床位资源永远满足不了所有精神病人的住院需求。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精神病人,关注精神病人家庭,对接收精神病人就业的企业,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社会的和谐,精神病人的康复,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这样,居民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整个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发展。对住院病人,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加强心理治疗、行为治疗、音乐治疗、作业疗法等等辅助治疗手段,将以医疗护理为主变为医疗、护理、康复并重,整体推进。拓展康复手段,充实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范围,创建服务品牌,我院目前开展的“暖心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正是基于此考虑,充分挖掘现有的医疗护理资源,服务于更多的病人,更多的家庭,为社会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

3、积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科学的志愿者管理体系。目前,各种志愿服务层出不穷,有作为个人的,有团体的,志愿者的服务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服务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许多志愿者缺乏护理精神病人和老年人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对他们进行培训,而且志愿者的服务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如何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发挥好志愿者们应有的作用,需要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的培训渠道,同时要科学组织好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避免因志愿服务监管不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4、多措并举,广泛宣传,加强社会工作力度。如前所述,苏州人口多,精神病人总数有数万人,而住院床位数有限,而且,许多病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不了院,占了许多床位,还有历年滞留的新老“三无”病人,他们将一直住院,占去不少床位,许多在外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广泛发动宣传,消除偏见,同时关爱精神病家庭。我院自2007年开展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病医疗和护理和康复各个环节,努力为在院的精神病人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但这些病人始终无法出院也是事实,所以,如何让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及早出院,回归社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近年,社会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个社区干部都要求具有相应的社会工作知识,但许多人群从还不知道社会工作者究竟是干啥的,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形成规范有序的社会工作考评体系,使他们在精神病住院和出院后的康复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针对出院的病人,社会工作者能在这发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帮困扶贫,帮助精神病家庭走出困境,让精神病人过上正常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5、完善保障,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荷兰与德国都是高福利、高保障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较强,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充分保障不同程度老年人的基本照料和护理服务需求。但他们对精神病人住院是有严格限制的,保险公司有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能够在外服药病情稳定的不得住院治疗。苏州市在全国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目前老龄人口已占20%以上,未来几年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有多年,将来养老问题将十分突出,经此次交流,得知连国外同行都已注意到了并十分关注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近年来,苏州市民政系统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努力构建“六有民生工程”,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为我市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但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和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如何保障每个老年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尤其社会保障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养老服务纳入保障体系范畴,真正从政策和制度上对老人的养老护理需求给予充分的保障。苏州是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作一些有效的尝试和摸索。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工作年限内交纳一定的养老护理金,或提高目前的养老金交纳比例,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备将来需要养老护理所用。但目前古城区和新区、园区、吴中区、相城区的医保尚不统一,更何况还有各个县市乡镇,城乡差别还依然存在,各地发展也不平衡,而且,相对来说,农村老人的待遇较低,享受医保比例较小,他们一旦生病,医疗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尽管,苏州已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另外要加速培养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家庭服务,既满足患者的需要,又可减轻养老院的负担与财政支出。同时,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政府出资或鼓励个人投资开设专业护理用品商店,提供先进的专用护理产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出售、租赁或免费使用等方式,为居家老人进行护理指导和服务,从而解决老年人在家庭中护理的难题,提升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

第五篇:赴德国、匈牙利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2005年8月27日至9月7日,我分会就科研项目《医疗保险筹资与医疗费用宏观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组团赴德国、匈牙利进行考察。先后拜访了德国卫生和健康保险部,德国医院协会、德国保险认证医师协会、AOK保险公司以及匈牙利卫生部,了解了两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并就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和支付存在的问题与两国进行比较和分析。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目前该国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组成。绝大部分德国人都有义务上保险,其中小部分人可以在私人或法定保险中进行选择。这主要是根据其工作性质和收入多少来决定:公职人员及自由职业者(包括私营业主),以及收入超过一定水平的雇员(2004年税前月收入超过3862.5欧元)可以在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之间进行选择,也可以同时参加两种保险。从目前来看,88%的人口(7200万)参加了法定医疗保险,其中有11%的人是在两种保险中自由选择了法定医疗保险,另外还有9%的人参加了私人医疗保险。

法定医疗保险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所有保险机构的平均缴纳数额大约为收入的14%,原则上劳资双方各负担一半,但近几年比例有所改变,实际上雇主承担少于雇员的费用。缴费基数设封顶线和保底线,2001年封顶线为3350欧元,2004年调整为3525欧元,保底线在2001年为325欧元,2004年调整为640欧元。对符合条件并参加了法定医疗保险的雇员,其家庭成员(包括无业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一起享受医疗保险的各种待遇。

在德国医疗保险管理职权从两个角度划分:执行者及分级管理。从执行者角度来说,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政府部门和自治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国家政府部门为各级卫生和医疗保险部门,负责制定酬自己提供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并对医疗保险管理进行国家监督;自治管理机构为各级联邦共同委员会、法定保险机构协会、医院协会、保险认证医师协会,负责具体实施各项法律规定,制定和完善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保险服务价格、数量和质量的协商、监管。立法者通常给予自治管理机构在法规实施方面较广阔的自行安排组织的空间,由卫生及医疗保险部门对其进行监督。从分级管理角度上说,联邦、州及区的政府部门和自治管理机构责任、权利也各不相同,国家级部门、机构制定政策和目录;各州也参与决策,并统一执行政策和主要管理制度(如医疗服务项目目录)。

在医疗保险管理中有很多技术性问题需要处理,如药品性能和价格比较,确定支付标准,审核诊疗规范,处理医疗纠纷等,为此,德国卫生与健康保险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药品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处理技术性问题提供学术依据。

保险机构的竞争异常激烈,其数量由于合并而一直在减少。1989年德国有超过12000家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到2004年只剩下250余家,而且还在不断减少,预计到2015年将剩下不到50家。参加法定保险的人可在各保险机构间进行自由选择。主要在四个层面:价格(保险费),质量(医疗服务),保险程度(范围),服务(热线、分支机构、便捷程度等)。然而保险机构与医院不单独签订协议,而是与医院协会和保险认证医师协会签订协议,因此在医疗服务质量上差别不大;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涵盖范围很广,因此在保险程度(范围)上差别也不大。主要是在价格和服务上竞争。保险费根据个人收入进行计算——每个保险机构都有自己的缴费比例。

德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门诊和住院严格分开的国家。门诊基本是医生自己开设的诊所。医院则有国家、公共福利和私人性质的。在德国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部门都有专科医生及专家,被称之为双重专科结构。比如在德国既有自己开诊所的心脏专科医生,也有在医院心脏科工作的心脏科专家,通常在医院工作的心脏科专家为被聘用的。目前德国卫生体制也正在进行改革,允许开诊所的医生去医院服务,医院的医生出门诊。医生必须在成为医疗保险认可医师协会的成员后,才能够救治医保患者并得到基金支付。

德国法定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支付

法定医疗保险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原则上劳资双方各负担一半,但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有益投资环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近几年负担比例有所改变,实际上雇主承担少于雇员承担的费用,雇主平均约为6.6%,雇员为7.4%。

医保按照总额控制来支付门诊费用:一个地区所有的门诊医生有一个总额预算,但对每个诊所或医生不作具体限制。住院费用按照定额办法支付,每个医院根据住院病例数有单独的预算。

最初患者在看病过程中,只要在医疗服务项目目录范围内,就不需要掏一分钱。但近年来政策作了调整,德国开始尝试费用共担机制。患者每开一种药品,将会承担不同程度的费用。根据药品的单价和数量,每种药品个人负担在0至10欧元之间。

2004年医疗保险支出达到1311亿欧元,其中住院支出占最大比例,达到36.3%,

(Mrd为十亿欧元)

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德国医疗保险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德国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广,保障范围大,导致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缺乏控制。同时,高科技医疗技术和新药品不断诞生和广泛使用,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等,已使各大医疗保险机构每年收取医疗保险费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医疗保险支出的增长速度。1993年以前,医院所有支出都由疾病保险机构负担,93年以后,保险费收入增长低于支出增长,限制了医院费用报销的情况,医院也开始出现赤字。

为此,德国卫生和医疗保险部会同相关自治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来扩展筹资渠道、紧缩基金支出。

退休人员缴费。德国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国家,老龄人口的医疗费用也占了全部医疗费用的大部分,因此德国实行退休人员缴费制度。缴费比例为14%,基数为其养老保险金。费用的一半由老年人负担,另外一半直接从养老保险金中扣除。如果原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无业家庭成员,达到退休年龄后也必须要缴费才能够继续享受医疗保险;

加强对雇员收入的稽核力度。不仅将工资收入计入缴费基数,其他非工资性收入也同时一并计入;

适度提高筹资比例。根据医疗保险支出情况,适度调整筹资比例,最高时达到15.8%,2003年后逐步回落,目前稳定在14%;

结算方式逐步向DRGs过渡,以更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控制医疗费用。1996年以前,保险机构与医院按照定额结算,确定每家医院的平均住院床日费用;1996年至2006年属于过渡阶段,75%的疾病患者采取定额结算,25%的疾病按病种付费,并辅以特殊补贴(急诊或重症的附加费用)。预计到2007-2008年将全面实施DRGs系统按病种付费。尽管病例数量增加,通过合理化改革还是取得了床位的减少和住院治疗时间的缩短。与1990年相比,病例数增加了27亿(18.5%),但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5.8天(39.5%),床位数减少了144,000张(21%);

缩短专利药品的专利保护期。把原来的15年专利保护期缩短为10年,大大降低了药品费用支出。仅一种药品“利比多”,其节省的费用就高达近5千万欧元;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2002年以后,德国的医疗保险结余赤字情况才得以扭转。

德国的私人医疗保险

德国私人医疗保险作为法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公职人员、私营业主和高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与法定医疗保险人人相同的缴费比例不同,私人医疗保险需要审核确认参保个人的疾病风险,从而确定缴费数额。而且权利与义务对等,缴一人,保一人。

私人医疗保险公司与法定医疗保险机构一样,通过医院协会与各家医院签订协议。但他们不能直接介入医生诊断过程中,为了防止医生的过渡医疗行为,保险公司行业协会成立了监管委员会,对签订协议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抽查,并对医生进行信用评估。

由于私人医疗保险公司风险很大,为了能够在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一个互济制度,保险公司共同成立了一个行业风险评估组织——RSA,每年每个私人保险公司上交全年保费的13.8%给RSA作为保险公司的风险调剂金。如果哪家私人保险公司出现风险,RSA将会动用这笔风险调剂金来支援该公司。

匈牙利医疗保险基本情况

匈牙利在1990年以前实施基本国家医疗补贴,此后开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至今已经运行15年。

匈牙利实行法定医疗保险。通过法律规定公民要参加医疗保险。1990年起建立社会保险基金。1992年,社会保险基金明确分为两部分,即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费用作为一个特殊税种,约占工资的11%左右,由税务部门进行征收,然后划拨至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无业人员的医疗费用,由政府预算另行列支。

参保人主要分三类:

1.正常缴纳保险税的居民

2.除保险税外,3.还要购买商业保险的高收入人群

4.不5.缴纳保险税、由国家补贴的困难人群

目前,匈牙利医疗服务主要有3个层次,第一层次:全科医师与家庭医生;第二层次:综合性门诊和专科门诊;第三层次:住院医疗。每个医生都在卫生部和医师协会备案。家庭医生作为“守门人”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家庭医生来决定患者是否应去门诊或住院。医院由国家、地区、教会和私人性质,医疗保险根据医院的治疗水平,与医院签订协议。

医疗保险对这三个层次的医疗服务,有着不同的支付手段。对于家庭医生,按照其负责的居民数量领取费用;门诊根据接诊量按病种付费;住院按病种付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难度系数,类似于点分制付费法。

匈牙利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支付情况

医疗保险筹资比例为15%,单位承担11%,个人承担4%,自由职业者参加医疗保险要个人全部负担15%的保费。目前全匈牙利约有1000万人,基本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但只有390万人缴费。18岁以下儿童、18岁以上大学生以及退休人员可以免费享受医保待遇。无业家属由亲属代替缴费。参保患者发生在医疗保险服务项目范围之内的就医行为不需要承担费用,但按照西方习俗,需要给医务人员小费。除了正常的医疗服务报销外,医疗保险基金还承担以下费用:

2.14岁以下儿童生病,3.父母有权利留一位在家照顾,4.期间工资由基金支付;

5.妇女怀孕期间,6.前后半年由保险补贴个人收入的70%;

7.妇女生育时如果已参保超过6个月,8.等孩子两岁时可得到保险支付每月不9.超过8.3万10.福林(约合830美元)的儿童养育补贴;

11.参保人病退又未达到62岁退休年龄,12.其参保费用由医疗保险承担,13.超过62岁后费用由养老保险部门负担;

由于缴费人少,享受人多,每年支出已达到150亿福林(约合1.5亿美元),单纯的依靠参保人缴费已经无法满足支出的需求。因此匈牙利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开源节流。

1.中央预算对医疗保险进行补贴。每年约40亿福林,2.占到医疗保险支出的25%以上;

3.制药企业的某一药品销售额和销售量达到一定程度后,4.要返还一部分收入给医疗保险基金;

建议

医疗费用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取决于保险方、供方、需方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协调,还需要来自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国内在试点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纳入国家宏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之中,并且制定具体政策付诸实践。但就我国国情而言,尤其在目前医疗服务市场由供方垄断、人口老龄化、经济水平差距明显等现实情况下,上述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需要进一步研究。每年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都收入高于增长速度。这是否是规律,如果是,那么目前的筹资方式将不能使医疗保险做到收支平衡,必须要参考和借鉴国外的做法。

德国作为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有着较为完备的医疗保险体系,匈牙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与我国较为接近,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这些无疑会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依法管理。两国均通过立法来确立主体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在基金征缴、费用支付等有法律作为保障,有法可依,扩面、征缴力度也较大,能够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退休人员缴费。退休人员的人均医疗费用远远高于在职人员,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退休人员占全部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实行退休人员缴费大大缓解了基金的压力。

国家财政补贴。匈牙利的国家财政对没有能力参加保险的困难群体承担责任,同时对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给予补贴。既体现了政府责任,又保证了医疗保险基金持续稳定运转。

紧缩费用支出。如缩短专利药品保护期、逐步采取更科学合理的DRGs结算办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专设机构从事卫生经济、药品经济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通过专门的研究机构评估药品性能、价格,研究征缴和支付等问题,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充分发挥社区医生“守门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兼顾社区和各级医院,有效分流病人,减少患者盲目就医和住院,同时加强了疾病预防,有效控制了费用。

鼓励竞争。德国对医疗保险管理实行统一制度,分散管理,鼓励竞争。无论是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均由投保人自由选择,促使每个医疗保险机构搞好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医疗保险制度良性循环。

团长:郝春鹏(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医疗保险分会科研培训部副主任)

团员:高光明(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副处长)

谢新儿(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曹慧昌(山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助理巡视员)

黄志刚(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副处长)

黄贵权(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徐玮(杭州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史云(安徽省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2005年9月16日

上一篇:房地产文员的工作内容下一篇:复读生就读保证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