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网络舆情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微信网络舆情范文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危机公关需从网络舆情监测开始

【舆情研究】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危机公关需从网络舆情监测开始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博传播媒介治理和网络舆情监测成为舆情研究新课题。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特别是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同样明显,而法规建设则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因此,“微传播”是把双刃剑备受政企的重视。

微博作为自媒体传播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具有很强的信息传播力,特别是轰动性消 息的传播范围之广,对信息当事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惊讶。因此,微博成为众多政企 展开网络口碑建设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网民结构的多样化 和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的缺失,这就必然使得网络传播存在风险。

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浮躁感,网上泛娱乐化和炒作现象普遍,人们对负面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增强,这些导致网络负面信息更容易发酵传播,形成负面舆情环境,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对政企形象的破坏将是深远的。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段时间,网络上掀起的各类舆情议论潮,陕西的“表哥”事件、广东的“表叔”事件、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以及肯德基速成鸡事件就是自媒体时代体现微博舆情威力的典型案例。微博热点事件的偶然集中发酵,使得政企对突然而至的网络舆情危机倍感压力,对事件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导致舆情 危机处置严重滞后,不利于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第一时间法则。因此,如何突围微博舆情危机,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成为政企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今,网络舆情危机爆发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一条不起眼的负面信息经网络的发酵很可能突然演变成一场网络舆情灾难,而如果缺乏有效网络舆情的预警,突发而来的舆情风暴就会让政企在处理危机时乏力感倍增。

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危机的强劲爆发力,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全面的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很好地帮助政府企业获取网络微博舆情动态,了解民意民声,实时监测微博相关话题信息的传播效果,监控微博虚假负面信息,在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时可以妥善的、有目的性的针对处置。

以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该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自动 采集子系统与结果浏览子系统。可以对微博上一切与本地区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其监测范围囊括各大网络媒介的微博平台,并可对重点微博话 题实施重点监测,最后对检测结果生成各类数据图表和舆情日报周报。

在当下变幻莫测的复杂自媒体环境下,政府和企业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及时发与我相关的舆情呼声,第一时间了解民意,在萌芽状态化解矛盾。

第二篇:网络舆情

[摘 要] 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将成为各级劳教机关和场所执政能力的一个体现。掌握话语权、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将成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舆情”概念、形成过程、传播特点的分析,探讨劳教机关和场所如何应对和处置好网络舆情。

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急剧增加的网民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网络新闻,使网络舆论成为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而网络舆情一旦形成,处理不当,就会激化舆情,招来网民铺天盖地的批评,形成火力甚猛的监督攻势,常常置政府于被动局面。如2008年的“俯卧撑”,2009年的“躲猫猫”,2010年的“咆哮哥”等网络热点事件。

劳教监管场所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日常执法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国际人权组织和“三股势力”和“民运”等不法分子进行炒作,传播虚假信息,扩大事件本身,用以恶毒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歪曲法律政策、抹煞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恶意破坏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如2009年“广东韶关群殴事件”发生后,被境外三股势力在网上大肆炒作,借机对中国进行攻击,煽动群众上街游行示威,境内敌对势力与其遥相呼应引发了“乌鲁木齐7.5事件”。学习和把握好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发展和应对规律,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劳教(戒毒)工作的发展,已是摆在了我们劳教场所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与挑战。

一、认清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与变化的复杂性

博客、论坛、社区、微博等Web2.O标志性应用的诞生,使网民不再仅是传统互联网中的信息接收方,也是网络信息编辑、生成、发布的重要主体,网民意志得以更自由的表达,并形成具有普遍影响的网络舆论。网络表达形式的快捷、信息的多元、便于互动交流,使其具备了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57亿,手机网民3.03亿人,博客用户规模2.95亿人,域名总数866万,网站总数191万。如此庞大的人

群规模,决定了网络舆论主体的复杂化,不同网络舆论主体在不同动机下对待同一事件所表达的网络言论不同,使网络舆论质疑力量也有一定的盲目性, 常常不但不能代表民意,且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正常网络舆论秩序。加之网络舆情在发生机制上的突发性、传播途径上的扩散性、后果控制上的难控性等特点,使网络舆情的发展与变化更加复杂化。

二、深化对网络舆情的认识

1.网络舆情的含义

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舆情则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而网络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情就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1]

2.网络舆情的形成

网络舆情形成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公共事件发生,随后公众在网络论坛、博客或者社交网站等公共平台上对该事件进行描述、议论、揣测、分析。如四川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浙江杭州“飙车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案”等事件;第二种,针对政府提出的具有争议性的政策进行讨论,如上海市“户籍新政”、北京市房地产“限购令”;第三种:由地方政府官员的不当言行引起的,如河南郑州市副局长“替谁说话”事件和“安徽马鞍山局长打人”事件。

网络舆情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种因素:首先,事件本身往往具有突发性与公共性的特点。比如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公交车突然燃烧,现场惨不忍睹,该事件已经超出了社会新闻。其次, 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尤其在Web2.0时代,网络活动的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更加方便和频繁,这些网络传播本身的特点造成了热门话题的高跟帖率、高转载率,从而导致了议题迅速扩展为网络舆情;第三,政府的处理不当,会激化舆情,最典型的是湖北石首市骚乱,警方对于青年厨师涂远高的非正常死亡未能给出令家属和公众信服的答案,在新闻发布会上语焉不详,这样暧昧的态度激怒了网民,从而引爆网络,最后舆情扩大到骚乱这样的群体性事件。

3.网络舆情的特点

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网络传播具有无限性,具有强影响力的公共事件一旦发生,网友就会很快将自己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手机短信、手机上网、论坛发帖,网络聊天等形式传播出去。在网络世界中,传者与受者的身份比较模糊,这种特点就造成了网络传播的传受同时性,这种特点加速了网络传播。在官方消息不确切、语焉不详的情况下,更促使网民传播自己的揣测。

具有易变性和非稳定性的特点。李普曼在《舆论》中指出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了“在现实政治世界的基础上,政治家或煽动家的巧妙的符号操作和宣传活动下,大众传媒通过定型的政治印象制造模拟环境,并形成大众定型的心理认知,再形成意志”的几个环节。而舆情作为公共情绪,它既有感情又有思想,具有很大的易变性和非稳定性。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社会,地方政府更应该掌握舆论的“制高点”,起到“灯塔”导航作用。

三、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发展

(一)科学分析,掌握舆情发展方向。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舆情分析是对事件中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将各类大众舆论信源进行有效排查,去伪存真,从中得出事件处理的依据,并迅速做出科学决策的过程。由于劳教场所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征,通过舆情分析,把大量零散的网络信息贯穿起来,找出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东西,通过判断舆情信息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可以找出这些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引导舆论的对策建议,为正确的引导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抢占舆情主动权。目前我区劳教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按照内外有别的原则,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内、外网站,但在外网网站的建设上注重于单向的信息发布和宣传,信息内容相对单

一、互动机制还没有建立,使网站对大多数网民的吸引力不够。搭建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一方面要重视自身外部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及时利用网站平台发布信息,开设网民诉求通道,回应网民应诉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隔阂和对立情绪,在收集网络舆情上发挥自身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介入一些重大知名网站和论坛,及时

了解网络舆情动态,收集相关舆情资讯,为平时工作提供参考。此外,我们的各级劳教场所负责人和业务部门还可以采取开放博客、公布电子邮箱等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和监督议题,畅通网民访求渠道和网络监督通道,提升公共治理水平。2010年2月起,广东肇庆市公安局率先在微博上建立了全国首个通过实名认证的公安微博,此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公安局及省公安厅的官方微博相继开通,到5月11日,全部完成认证并在网上建立起了微博群,挂上了闪亮的“V”字符号,大受网民追捧。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公开微博与广大网民交流,征集民情,密切了与网民的交流,就引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引导网络舆情发展。网络时代的公共治理,要求我们把网络舆论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同各种网上错误言论作斗争,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多发表正面的言论,正确引导,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就是失去市场,败下阵来。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努力建设和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网络的高素质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各种论坛里面针对政各种热点话题,发出主流声音,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

积极构建“红客” 队伍,主动引导舆论。由于长期以来,公众在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很难找到负面信息,所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信息来源多样化的网络往往成为人们了解事实真相的趋向性选择。但是面对网络上关于新闻事件的海量报道,一般公众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重要依据。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告诉我们,“舆论领袖”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意见领袖往往是网络世界中的舆论主宰和引导者,在网络舆论表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关注网上的“舆论领袖”,培养网络红客,发动网络红客来引导网络舆论,是劳教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网络红客们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被版主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或论坛的突出位置后,对于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影响舆论走向,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做好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回应网民关切。网络舆论的威力巨大:“炒谁谁死,捧谁谁红。”而互联网上的涉警信息永远是热点和焦点。劳教人民警察“公正执法、程序规范公开”和“形象”等问题往往都成为了负面炒作的主要对象。一旦出现网上涉警负面舆情,必须加以重视。否则,可能成为危机突发事件的加速器和推动力。为此我们必须对一些敏感度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如执法过错、脱逃、非正常死亡、所内案件和公共卫生等,更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关注和媒体的炒作,因而应当按照其脆弱性和敏感度,详细制定受网络舆论冲击的相应预案,以免事后的被动反应。

要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发布会制度,牢牢掌控话语权。从不敢说,不会说,到说真话。坚持“先入为主”,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给出声音,要成为核心信息源。“宁可说错了,也要自己说。”要让老百姓听到劳教机关和场所发出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并不是权威解答。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至少表明了劳教机关的一种姿态,给公众一个承诺和信心。在已经发生的多起危机事件中,最终导致事件扩大、恶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机构没有及时作出反应,任由谣言滋生。如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 2月13日,《云南信息报》首先报道了玩游戏撞墙致死的“躲猫猫”事件,经网络转载以后,立刻迅速引起了网民强烈关注,而云南省晋宁县公安局却没有任何回应。2月20日,网友组织开始进入看守所调查“躲猫猫”事件,晋宁县公安局仍然不主动配合,还企图敷衍了事,引发了网民潮涌式的批评。造成“躲猫猫”迅速成为2009年开年网络上最为红火的网络词语,成为俯卧撑、打酱油以后,又一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戏谑之词。直至2月27日、28日:云南检方公布“躲猫猫”案结论:“牢头狱霸”殴打致死;相关负责人被免职,至此该事件才慢慢平息。同样是2009年,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在人民网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一。我们来回顾事件的处置过程。事件发生仅2小时,成都市政府就召开了首场新闻发布会,当天连开三场,不断公布伤亡、救治和现场情况,让真相赶在传言前边。6月6日第四场发布会主动回应市民有关疑问,使质疑声音减弱。7日第五场发布会认定“有人带油上

车”,网民转而追查纵火者,民众的思路和情绪与政府逐渐合拍,最终这一突发恶性事件平稳落幕。

(五)细化与媒体沟通协调的科学路径,利用媒体力量应对舆情发展。善待媒体,加强与媒体的协调沟通。劳教场所的特殊性,决定了发生在劳教场所里的新闻,对于媒体来说,往往是吸引眼球的好材料。尤其是舆论热点一旦形成之后,媒体也更加关注和需要劳教场所的权威信息充实报道内容,增加新闻含金量,劳教场所则需要媒体澄清真相,传播主流声音,这时,我们的劳教场所就要充分利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的机会,及时推出事实的真相和分析问题的发生根源,可以很好地利用媒体的放大效应和舆论的热点效应,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处置危机事件过程中,劳教机关和场所的宣传部门要担当起联络员的角色,学会契合媒体、公众的需求。劳教机关和场所缄默不言,或者语言表达上过于偏激,甚至对抗媒体采访,将有可能将媒体逼成一个联盟。信息的供需矛盾始终困扰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一方面,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真相;另一方面,真实信息的供应又跟不上,导致各种“路边社”消息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混淆、遮蔽、消解着真相。当媒体无法从劳教机关和场所渠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时,只能从社会其他层面搜寻信息。可以设想,一旦遭到媒体联盟群起发难,警方陷入孤立境地,丧失了有限的话语权,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媒体打交道,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诚相待,要学会说“感谢”。学会关心与理解,诚恳对待批评意见。要善于倾听,倾听和发言一样重要,它不仅是原则,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此,劳教机关和场所要学会与媒体对话,加强对话能力的培训,以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能利用有限的话语权来引导舆论导向,从而培养驾驭新闻媒体的能力。

总之,应对与处置危机事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绝非一日之功。归根到底还是要转变思想认识,加强培训工作,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发挥宣传的作用,学会应对新闻媒体。

第三篇:网络舆情

在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和某些看似“躺着也中枪”的偶然遭遇中,触及了现阶段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廉政、城乡融合、民众政治参与等社会深层问题。能不能较好地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冲突,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和最紧迫的任务。

一 社会各阶层上网喊话

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社会各阶层都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喊话”,表达个人观点。一些社会事件一旦上网曝光,网络舆论就成为事件发展得最重要的推手。

现阶段行政监督机制低效,法律做为利益调节的底线保障也时有失灵,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持续弱化,新闻的“异地监督”受到遏制,互联网也就成了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几乎唯一顺畅的通道。一人爆料维权,众人“围观”,互联网成为弱势群体展示伤痕和互相取暖的地方,也经常成为倾泻“仇官”,“仇富”等负面情绪的垃圾箱。

传统的“公共知识分子”在网上频繁发言,关注时事政治,热衷于“观念启蒙”延展其影响力。“公共知识分子”在网上发言时十分自信甚至自负,但对社会额冲击力其实有限。在7·23动车事故成为一个契机,推动中等收入阶层集体登上网络舆论平台。这个阶层过去一般不介入时政议题。而此次事件却伤害到中等收入阶层,不仅因为他们是动车乘客的主体,铁道部处理不当,侵犯到中产阶层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人群的安全感和尊严。

以演艺明星为代表,中等收入阶层变得激动起来,在“7·23”动车事故中,一些演艺明星的舆论影响力,整体超过传统的学者、作家群。中产阶层对公权的质疑和离心倾向,值得为政者警思。

高收入阶层也在网上十分活跃,如一些房地产商人、投资家等,其粉丝都在百万人以上。他们虽不像“公共知识分子”那样具有完整的政治诉求,却有很多公共议题的热心参与者,以成功人士的身份全是和强调现代化价值观、情感,对年青一代又很强的人格感染力。

一些官方背景人士好机构也找到互联网“发声”,试图推动解决体制内难以处理的问题。

二、政府公信力弱,网上争论就多

在突发事件中,网民渴求真相、全民侦探,与一些政府部门试图掩盖真相的拉锯战,远没有结束。在一些地方,政府信息不公开依然是常态,公开是例外。政府部门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尴尬,即“一旦失去公信力,无论是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修复和提振政府的公信力,是舆情应对的关键。

如何让政府拥有公信力,是当下舆论探讨最多的话题。但政府应比舆论更关注这一问题。公信力是政权的基石。建国初期,政府拥有极高的公信力,却在10年浩劫中遭到重创。从浩劫之后开始,都应是政府重树公信力的阶段,哪能再被挥霍?官员们必须认识到,政府的公信力,已没有再被透支的资本。

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财政对民生工作的投入。要立足“移民大县”实际,在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的基础上,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加大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养老、住房、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在逐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面貌的同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上,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者收入。一是加强对城乡生活困难群众、灵活就业人员尤其是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有就业欲望的人群有一定的就业技能,提高其自我谋生和提高收入的能力。二是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政府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和“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困难家庭的生活

水平。三是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类经济组织,减少失业下岗人数,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家庭收入。四是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3、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各项制度和政策,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疏通各种助学渠道,结合实际,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要有重点地对义务教育阶段住校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生活补助,保证困难家庭的学龄儿童不辍学。畅通扶贫助学、贷款助学的渠道,使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都能获得帮助,以减少家庭的经济压力,确保外出求学的大学生不能因学费问题而退学。

4、健全完善城乡医疗保障救助机制。一是遵循“全民医保”、“病有所医”的原则,将符合参保条件的所有居民都尽可能的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中来。二是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众、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日常医疗救助,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对于患大病且费用超过一定标准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相应的现金补贴,尽可能减少因病致贫现象发生。三是每年定期组织地开展义诊活动,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帮扶,免费进行身体检查,减免治疗费用,宣传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建康水平。

5、建立健全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大力宣传,逐步提高全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意识。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将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机关事业单位向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伸,使更多的务工人员能够老有所养。在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6、扩大民政低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管理和探索,努力争取专项配套资金,严格执行“能进能出”的管理原则,提高低保标准,逐步扩大城乡低保的覆盖面,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的目标,切实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7、设立扶贫济困基金募捐社会救助资金。动员社会力量设立扶贫济困基金,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实行救助,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有计划地举行大型慈善宣传和爱心回报社会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扶贫济困爱心捐助的良好氛围,争取经济效益较好的县内外大型企业进行捐助,增加基金积累,切实提高帮扶水平和层次。

【让关注有温度:政务微博办事厅四川站启动】继江西、重庆、上海、河南四省市联合新浪推出微博办事厅,第五站四川站今日启动!恰逢四川司法政务微博发布厅上线,本期主题为@四川司法 推出的“司法服务如何便民利民为民”,李仲彬厅长在线与网友互动。欢迎猛戳!http://weibo.com/pub/i/zt/sczwwbbst

【人民日报:群众不满意多从干部身上找原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干部是主体,必须从干部抓起,时时处处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坚持亲民、爱民、为民。很多群众不满意问题的产生,应更多地从干部身上找原因。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于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网友:计生干部非法关押老人儿童 计生部门:是老人主动要求过夜】网友微博称,福建南安市向阳乡计生办私设黑监狱,关押留守老人和儿童。当地有关部门回应称是“老人家主动要求在这里过夜”,被锁房间内是“工作失误”,因“请来看门的是本地人,回家时不小心把门锁上了

【宁夏林业局原局长王德林被开除党籍公职】新华社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德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并多次捏造多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事实进行举报,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

【福建计生干部倒卖4名婴儿 公务员参与买婴】12月18日至24日,在公安部直接部署指挥下,福建、云南、四川、安徽等9省公安机关统一行动,摧毁9个特大拐卖儿童犯罪团伙。令人震惊的是,参与倒买倒卖的还有村干部等,王某在福建安溪县当了9年的妇女主任、计生干部,倒卖了4名婴儿。

【把人当畜牲的干部是什么?】5个孩子生命换来却是冷漠乖诞的“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标语。如属实,这标语显示的就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剁脚“的简单卸责思维,而是管理者伦理和人性的缺失了。把流浪的人与乱走的牲畜并列,内心要多么寒冷、黑暗才能说出这样的昏话。【毕节垃圾箱警示“严禁人畜入内”】贵州毕节崭新垃圾箱上,喷着红色字体“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何官屯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孙浩然认为,换垃圾箱与此前毕节有流浪儿死于垃圾箱无关,而是出于“工作需要”,镇政府需要由此治理环境脏乱。而对垃圾箱上的字并不知情。

就在案发前两天的12月12日,该学校刚刚通过由一名县教体局副科级干部带队的平安建设检查,该校各项指标合格。而这几天,该局分管学生安全的副局长周锋一闭上眼,就会出现血淋淋的凶案场面和痛彻心扉哭叫的孩子。“我们对不起孩子„„”和记者说起他在医院见到的场景,他掉下了眼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光山学生伤害案何以发生】末日论影响、干部作风不实、学校安防不足„一系列社会问题终酿惨剧。凶徒清晨闯入校园,学校大门四敞大开,没有老师和门卫第一时间出现;歹徒受末日论刺激,虽患癫痫但行凶时具备自控力;23名孩子全是留守儿童,没有一个父亲到医院„

【河南22名学生被砍后当地封锁消息 官方集体失声】河南光山县14日发生的小学生校园被砍伤事件中,22名小学生被砍伤,1名老人命在旦夕。在发出这一消息后,光山县当地封锁消息,官方集体失声,甚至有当地干部在办私事、玩游戏,称“探讨没意义”。

周强在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作讲话。

12月25日上午8时20分,参加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近千名干部按时进场。

8时30分,会议准点开始。主席台上没有鲜花朴素简洁,省委书记周强正用他温和的语调讲话。9时52分,周强的语调突然升高:“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抓发展环境的改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问题依然突出,各方面反映强烈。”

记者注意到,周强平时和蔼的面容此刻显得异常严肃,他脱开讲话稿,犀利的目光环视

全场:“有的把企业当成„唐僧肉‟,随意向企业伸手,索拿卡要甚至敲诈勒索……我也时常接到有关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投诉信。”

讲到这里,周强显得十分激愤,“有些部门、有些干部过去是要有好处才办事,现在就是拿了好处也不办事,喝完了酒,吃完了饭,泡完了脚,屁股一拍就走人,什么事也不办,什么问题也不帮企业解决!”

“还有,企业一年到头,不是迎接这个检查就是应对那项评比,一些部门靠检查评比索拿卡要,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甚至十分严重。”

第四篇:网络舆情监测

顾名思义其实就是舆论发生和传播的情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此事件产生和持有的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形成速度快、传播速度快、传播有一定的无序性、处理头绪多难度大。既具有媒体的特征,又具有口碑相传的特点。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直接性:通过微博、微信、BBS、新闻点评和博客(blog)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

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并且形式多样,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配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分析系统弥补了人工难于处理的不足。它具备以下的功能:

1.引擎。这是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 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 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发信人发表的文章的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3) 主题跟踪,分析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4) 自动摘要,对各类主题,各类倾向能够形成自动摘要。(5) 趋势分析,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们所关注的程度。(6) 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7) 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8) 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网络舆情监测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2.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这项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网页进行检索。网络舆情监测应能根据用户信息需求,设定主题目标,使用人工参预和自动信息采集结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务。

3.信息抽取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需要滤除无关信息,抽取并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于微博、微信、论坛BBS,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信息处理技术

4.SNS关系分析。系统的SNS关系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分析人物的关系,可以很好了解传播的范围、方式。

第五篇:涉税网络舆情

关于国税部门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

李晓鹏 彭洲

[内容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在互联网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当前国税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把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入手,在全面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后,以国税部门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国税部门 网络舆情 应对 问题 对策

来自工信部的互联网产业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4月22日,我国网民总数达4.04亿,已超过美国,稳居世界第一位,社交网站用户群也达到了1.91亿。而网民人数普及率仅为30.2%,对比美国,其网民普及率在2009年就已达了68.9%。居于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来看,可以很明显的预见到,中国的网民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还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过程,而且增长空间很大。

另外,据2009年初中国青年报社调研中心委托腾讯网

1 所做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网民选择的举报方式依次:网络曝光35.8%,传统媒体曝光31.3%,向纪委举报17.2%,向检察院举报11.4%,向上级政府机关举报3.3%,向公安部门举报0.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在面对举报选择时,网络曝光已成为其首选。

一、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以上两组数据显示,正如工信部通讯发展司副司长祝军所说的那样,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在便捷性、及时性、隐蔽性、开放性、无边界性等方面无与伦比的优势,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表达民情、宣示民意、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更是表现出了“核武器”一般的威力,如“湖北巴东县邓玉娇事件”、“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上海交通部门钓鱼执法事件”“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长江大学三学生救人事件”“新余干部出国旅游清单事件”、“贵州习水官员嫖宿幼女事件”等等这些在社会影响面广、反应强烈的热点社会事件,最初都是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并且因为大量网民的参与,最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对整个事件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最后推动了其中不

2 少问题的解决。这一连串事件从发生,到通过网络传播而被社会广泛关注从而最终得到很好解决,对中国整个社会、特别是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亚于发生了一次思想观念上的“唐山大地震”。

这一系列事件显示,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社会问题已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网络被社会所广泛知晓,甚至是被迅速炒作、放大。这就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大众性特征,所带来的表情达意的便捷性、随意性和从众性所带来的后果和“副产品”。每一个网络舆情事件,既可以成为理性公民、热心群众监督政府、抨击时弊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也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制造网络暴力、社会群体事件的乐园。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在这一特殊时期,作为执法部门的国税机关,不仅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更要学会直面庞大的网络受众,正确快速的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确保做到早知道、早发现、早处理,争取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打赢“网络舆情战”,而近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的“江苏省大丰市国税局局长黄金名片”事件和“滨海县国税局副局长猥亵幼女”事件更是为国税部门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敲响了警钟。

二、理性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成因

要想打赢“网络舆情战”,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其特点,知道其成因,做到知根知底、知己知彼,争取主动权,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确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达到“百战百胜”的目的。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的存在依托于通讯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互联网正是其能在全球“肆虐”的载体,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评论、论坛、跟帖、BBS、博客、QQ群等等。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及时性、大众性和无边界性,使得网络舆情的表达十分快捷、而且信息来源多元、复杂,参与者众多,表达方式互动、直接、高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整个社会形成铺天盖地的舆情“攻势”,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表达的便捷性,只要是在互联网覆盖的地方,网民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很方便的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网络“推销”给受众;二是表达的直接性,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借助博客、论坛、QQ群等平台,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并且无滞后性的马上呈现给受众;三是事件的突发性,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舆情的形成非常突然,往往是一个热点事件或论点,通过观点、利益不同的网民情绪化、对立性的争论,立马就可以

4 形成燎原之势;四是传播的快捷性,网络的无边界性和互动性,使得一个热点事件会以很快的速度扩散出去,形成舆情风暴。加上受众和网民数量庞大,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挟持”媒体,“绑架”民意,形成舆论暴力;五是观点的多元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加上利益诉求、知识背景、思想信仰等不同,使得网民往往容易对一些热点事件形成根本对立的、观点不同看法。而个别网民情绪化、宣泄式的言论在其中推波助澜,更是放大了观点的差异。

(二)网络舆情的成因

通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平台,大量网民的积极参与为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公民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为网络舆情的形成起到了“催熟”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成为网络舆情形成的导火线和主要原因。具体而言,网络舆情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对公权力监督的失灵,导致的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我国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监督制度,但不可否认,很多监督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的情形任然大量存在,再加上很多公共信息的不公开、行政执法的不透明,从而导致了公众对公权力的不信任。面对转型时期大量存在并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加上对权力机关的不满和不信任,使得公民更原因借助网络这一工具和平台来“表情达意”。

5 二是大量网民的存在和积极参与,为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有4亿多,居世界第一,而且数量还在迅猛增长,增长空间很大。互联网已影响并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用网络来表达意愿已成为人们的首选。

三是行政、执法的失误和瑕疵,加上缺乏相应的意识,没有把网络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别税务管理员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谋略,不讲究方法,有时会忽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使得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和瑕疵,再加上没有应对网络舆情的完善制度,缺少相应的意识,就使得个别事件被“有心人”在网上快速放大和炒作。

四是公民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得公民在面对不公和自身权利被损害时,不再是“麻木不仁”和选择“息事宁人”,而是通过种种途径和手段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网络的特点加上对公权力的不信任,使得公民通过网络来维护权益和反对不公变得理所当然,成为其首选。

三、科学诊断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网络舆情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组织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已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介绍,从2009年7月第一次推出“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到“2010年第二

6 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问世,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已在稳步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可惜的成效。但纵观全局,特别是对国税部门来说,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国税部门领导思想还没有完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一方面是个别领导在面对舆情时,高高在上,不能用平等的心态面对;另一方面是很多国税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问题时还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一些网络舆情事件中,正是事发单位和负责人应对不当或发表不当言论,从而导致事态尖锐化和扩大化。

二是组织措施不得力。绝大多数国税机关还没有成立应对网络舆情的组织机构,没有专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的固定人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制度。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过去的经验来应对,或者是直接采用围追堵截的办法,缺乏应对网络媒体、网民的技巧。因此,国税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在创新工作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了化解矛盾、引导舆论、维护执法公信力能力不强。

三是制度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关于应对网络舆情的法律和制度。在唯一的相关文件《中共中

7 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只是概括的提到: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具体的应对。目前,我国在网络舆情立法和体制建设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从而导致在应对实践上,还处于无法可依、无制度可循的尴尬中。

四是监督管理不完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仅仅停留在行业和网民自律的基础上,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网络舆情监督管理负责。目前,我国对谣言、虚假信息、不当言论的发布者、扩散者、平台提供者等缺少行之有效监督管理,对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研判等应对准备工作也严重滞后和缺失,造成了国税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中往往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四、和谐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和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借助网络媒体反映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已成为人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这也造成了少数不了解实情,或是别有用心者,利用这一渠道发布不实言论,甚至是有害信息,极易产生负面影响。国税部门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和制约,这就需

8 要我们按照网络时代的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顺应民意民声,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成立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国税部门相关领导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国税部门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要强化网络舆情应对意识,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组织机构和队伍。可以通过抽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网络操作水平的税务人员,来收集相关信息,处理网络舆情事件,尽量把不利网络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如竹溪县国税局的互联网络舆情发言人制度就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我们必须从完善制度着手,通过制度来明确目的、细化责任、确保落实,使网络舆情应对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建立网络舆情应对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两种制度:一是办事公开制度。使公众特别是广大纳税人可以十分便捷的了解国税部门的方方面面,从而消除对国税部门的神秘感和不信任感;二是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回应公众的合理要求。特别是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国税部门要坦诚面对,及时找准问题的关键,主动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过程,防止事态扩大化。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落实网络舆情应对责任。国税部门要实行阳光执法,最大限度的保障公众对国税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国税部门的行政、执法都在阳光下运

9 行,把国税工作臵于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同时也必须明确,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对问题解释不清、态度恶劣导致矛盾激化,以及处臵手段和处臵方法明显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都要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四是提高综合素质,改进网络舆情应对方法。国税机关要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信力,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感,在源头上根除网民制造、扩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心理和受众基础。同时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公众的角度了解其利益和需求,做好沟通工作,从而对症下药,并积极引导公众要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对待问题和矛盾。

上一篇:微信使用技巧范文下一篇:文学知识汇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