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二级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下不同等级篮球运动员表现的差异分析

摘要:多目标追踪范式(MOT)起源于人工智能,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法。由于多目标追踪范式与的重要性和价值被逐渐普及,因此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逐渐成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体育教育训练学相互融合的主要媒介。本文利用多目标追踪范式结合点探测范式,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以篮球运动员等级为划分,根据实验需要选取男子篮球一级运动员与男子篮球二级运动员各十人作为被试人员,旨在通过模拟真实比赛场景旨在考察不同等级篮球运动员在追踪不同数量目标下的探测刺激觉察率和追踪正确率的差异。整个实验阶段分为两个部分:实验一为无追踪任务,此时被试人员仅需要判断有无探测刺激点的出现;实验二为多目标追踪任务,共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追踪数量分别为1个、2个、3个、4个、5个,被试人员需要在判断刺激点是否出现的同时按要求追踪一定数量的目标。并在实验第二阶段选取有无大赛经历作为新的指标进行分别的组内对比,希望从竞技体育角度出发帮助完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相关理论,延伸、丰富运动认知心理学的内容,促进多学科科学融合。结论:(1)目标的数量对于被试运动员的追踪正确率以及探测刺激觉察率具有显著影响,追踪目标的数量越多,追踪正确率以及探测刺激觉察率就越低。(2)相比二级运动员来说一级运动员具有更为优秀的多目标追踪能力,且该能力随着追踪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更为突出。(3)在任务难度较低的起始阶段,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无明显差异。(4)通过组内数据结合实际对比,相同等级的运动员中拥有大赛经历的运动员具有更优秀的多目标追踪能力,说明临场比赛经验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多目标追踪能力。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不同等级篮球运动员;追踪数量;探测刺激觉察率

学科专业:体育教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多目标追踪

2.1.1 多目标追踪范式

2.1.2 影响多目标追踪任务的因素

2.1.3 多目标追踪范式的认知机制

2.2 接受训练人群在多目标追踪下的表现差异

2.3 多目标追踪范式中针对抑制表现的探讨

2.4 多目标追踪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专家访谈法

3.3 数理统计法

3.4 实验法

3.4.1 实验假设

3.4.2 实验对象

3.4.3. 实验客观因素控制

3.4.4 实验材料

3.4.5 实验设计

3.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追踪正确率的对比分析

4.2 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探测刺激觉察率的对比分析

4.3 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组内追踪正确率的对比分析

4.4 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组内探测刺激觉察率的对比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差异分析

5.1.1 追踪正确率

5.1.2 探测刺激觉察率

5.2 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的组内对比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的展望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10 附录一

11 附录二

12 附录三

上一篇:学校德育探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图书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