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明清时期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明清时期西画东渐即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后续影响为研究对象。所论明清西画东渐不仅仅是指西方绘画在华的传播影响过程,同时也是指西方艺术美学观念在华的传播影响过程。论文以历史时间顺序为线索,着力对明清时期西方文化艺术在华传播的历史背景、前因后果、事件人物、代表作品及后续影响等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论文整合了以往对该现象的分散性研究成果,注重分析西画东渐运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在研究方法上:首先,论文从文艺学、美术学、历史学等学科角度对西画东渐运动做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其次,论文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综合分析西画东渐过程中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别及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本文立足民族文化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解析明清西画东渐中的艺术创作现象和其对后来二十世纪初新时代美术发展的影响。再次,本文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来证明理论论述的准确性。本文打破了以往中国美术史论述中只注重中国传统美术而忽略西方美术对中国美术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局面,对现代绘画艺术创作者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论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五章,以下是本论文的结构和各章节主要内容:首先是绪论,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论文的缘起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对论文作了整体性的说明。本文所论证和叙述的是当下美学工作者和美术创作者所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明清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西方绘画艺术的创作、传播和影响为论证主体,采用图示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文艺学、美术学、比较文艺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和视野出发,对上述问题做全方位的分析和阐释,从而为美学理论研究者和绘画创作者提供全面、立体、准确的理论支撑,同时又为创作具有本民族时代特色的绘画作品提供理论指导。其中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西方绘画艺术或者受西方艺术影响的绘画形式曾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长期地存在,它们慢慢地改变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欣赏习惯,从而为二十世纪初的新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绪论第二部分是本文对明清时期“西方绘画”概念的界定。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说明。首先,本文从时间上对其做了界定。其次本文从中国这个地域范围内对明清时期的“西方绘画”概念做了界定。其中,具有“西方绘画”主要特征的几种绘画形式,都被纳入本文所指的明清“西方绘画”之列。绪论的第三部分为文献综述。笔者查阅了与本文有关的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中外文献资料。国外的文献资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介绍明清西方传教士入华及其所做贡献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博物馆现存的明清绘画实物资料。国内的文献资料主要是近十年来以西画东渐及后续影响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专著等研究成果。绪论最后部分是对本论文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的陈述。正文内容分为如下五章:第一章是对西方绘画传入明朝的背景及传播状况的梳理与分析,分为四节。第一节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明以前西方绘画在华的传播情况。虽然明末的西画东渐是中华美术史上一次可以称之为有序、有质量、有规模的,以传教士为主体的西方艺术的传播运动,但这并非西方绘画艺术首次进入中国。首先,根据确切的文献记载,早在大唐时期,作为西方天主教一支的景教就已传入中国。并且,该教还曾形成一定的规模。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景教也经历了很多曲折和生存危机,但从未从中华大地消失过。本文同时论述了当时作为景教产生地的东罗马的艺术状况。西方最初解释基督教义的文献中就包括类似连环画的书本插图或庙宇壁画。这些插图或壁画又会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扩散。当时的历史文献不仅记载了景教传入中国的这一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描述了随着这一教派一起传入中国的宗教绘画活动。当时的景教寺院中会有教徒进行宗教壁画和人物帝王肖像的创作活动。由此推测,景教入华时,西方释教的艺术图像就已经传入中国。其次,随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和西亚的贸易也越来越繁荣,中西风格的实用工艺艺术品也随着频繁的商业活动而带给双方,同时在华长期居住的外国人也不断地传播着西方艺术。从宋元时代所保存下来的西方人的墓碑以及一些艺术实物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的西方艺术在国内的传播状况。这也说明明末的西方绘画艺术入华并不是一个突发的、孤立的艺术事件,而是具有历史上的继承性和连贯性。第二节分析了明代西方绘画艺术在华传播的中国背景。本节从当时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以及人文思想两个方面来论证明末西画东渐时的中国社会背景。第一方面是明朝的对外政策。明朝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中国政府对南方沿海贸易地区的管控对策,是西方开启中欧贸易之门的先决因素,也是西方绘画艺术能够进入中国的主要条件。第二个方面是当时的人文思想。明朝人文艺术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级对社会文统的批判性和矛盾性。当时的文人艺术表现出脱离现实社会的内向追求。创作者们强调抒发胸中的逸气和追求虚无缥缈的境界。第三节介绍了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传播西方绘画的历史过程。本节分别论述了利玛窦来华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和宗教背景以及明代欧洲西方传教士进入远东的条件。利玛窦来华时,意大利绘画艺术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为西画东渐运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第四节介绍了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的传播者罗明坚及明末之美学译介。本节内容论述了早期澳门耶稣会的建立过程、罗明坚神父携西方绘画进入内地的传播过程以及明末西方宗教哲学、美学、实用科学等著作的在华译介过程。欧洲文学的译介活动开阔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同时对明末知识分子理解西方艺术也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章分析了明入华的西方绘画的审美特点及其传播影响。本章分五节。第一节论述了中国油画家游文辉的《利玛窦像》的审美特点,并详细解析了游文辉《利玛窦像》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此画也是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人画的油画作品。第二节论述了欧洲传教士画家乔瓦尼的美术活动和传教士倪雅谷的绘画创作,以上两人是明末最著名的西方油画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第三节是对现存明代西洋绘画“木美人”的个案分析,虽然此木板“油画”至今具有争议,但被认为是明代绘画实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第四节论述了明末江南南京一带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明代重要画派“波臣派”和其代表画家曾鲸。第五节是对受西方绘画风格影响的明代经典肖像画的审美解析。这些肖像画的构图基本一样,但分别为西方油画和中国画。本节着重论证了西方绘画在明代的具体传播和影响作用,并对其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作了分析。从客观上讲,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已经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第三章研讨了西方绘画元素在明末清初外销瓷器中的体现和演变。此一时期西方绘画语言及审美风格对中国的影响还突出表现在占明末中西方贸易重大份额的瓷器绘画上,这也是明清西画东渐在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外销瓷器上的绘画往往是以中国的绘画形式来表现西方的宗教内容,这种表现形式也是后续外销瓷上转向西洋风绘画的开端。本章分四节,详细介绍了明代中西瓷器贸易的背景以及西方艺术元素对瓷器绘画的影响过程等几个方面。明代以后,西方教会定制瓷器的出现,使得传统瓷器绘画日益受到西方绘画元素的影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国人也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审美观念。这种受西洋风影响的瓷器绘画的演变一直持续到近代。第四章分析了清代宫廷中不同形式的西式绘画创作,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了欧洲传教士画家在宫廷中所创作的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对传统宫廷绘画的影响。这又是从两方面进行论证的,第一方面,研究了郎世宁的来华及其背景;第二方面,论述了其他西方画家在清宫廷中的创作及其影响。总体内容可以分为五点:1.油画材料的选择;2.对《桐荫仕女图》的解析;3.对传教士画家的介绍;4.西方透视理论在华的传播;5.西方版画在清宫廷中的创作及其影响和清行宫建筑雕塑所受西洋绘画因素的影响。第二节分析了画家郎世宁中西结合的绘画创作及其传播,内容包括“郎世宁花卉和景物的创作分析”“西方绘画因素在郎世宁人物画创作中的分析”“西方绘画因素在历史题材中的渗透和中西绘画技法上的结合分析”等三个方面。第三节探讨了著名传教士画家的宫廷肖像画创作及中西师承关系。第四节的题目为“现海外收藏清朝经典油画和融合西方绘画因素的肖像画分析”,主要对现存意大利、柏林、加拿大博物馆的有关藏品进行了审美分析。第五章的题目为“走向现代美术及美育观:明清西方绘画在华传播的后续影响”,可分为三节。第一节的题目为“明清西方绘画的传播是导致现代美术教育开端的综合因素之一”。此节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分析了西方绘画艺术在南北方传播与影响的不同特点。第二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美术、美育观念的确立过程。第二节的题目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西方艺术影响的新式学校和留洋画家”。本节列举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对现代美术教育和培养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新式绘画学校和知名画家。第三节的题目是“新美术运动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此节论述了西画东渐运动对新美术运动的影响。在西画东渐过程中,以写实为主的绘画和新美学观念得以确立,这为新美术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新美术运动中,一些有识之士用科学、理性的西方艺术观念改良了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使新的艺术教育模式、机构,逐步取代了原有的绘画方法和技术。这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的艺术创作及其艺术观念的发展。结语部分总结了西画东渐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作用和影响。西画东渐不仅改变了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整体创作格局和传统绘画面貌,也对中国现代绘画和艺术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西画东渐演变过程的研究,厘清了该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对近现代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影响。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当代的艺术理论建设和思想革新,而且也对当代艺术家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有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清时期;西方绘画;传播影响;利玛窦;郎世宁

学科专业:文艺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缘起和现实意义

(一) 缘起和现实意义

(二) 艺术传播的情景和结果

二、对本文所论明清时期“西方绘画”概念的界定

(一) 地域与时间的界定

(二) “西方绘画”概念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框架

第一章 西方绘画传入明朝之背景及传播概况

第一节 明代前西方艺术在华特征

一、早期西方基督教绘画入华依据

二、宋元在华西方墓碑艺术及元代西方宗教艺术背景和主要特征

三、元代西画东渐中中西文化艺术随商贸交流之相互影响的实证

第二节 明代西方绘画艺术在华传播时的中国背景

一、明朝社会对外制度

二、人文艺术特征

第三节 明末利玛窦为代表传播西方绘画状况和实证

一、明末时欧洲文艺复兴中晚期社会背景及西方传教士进入远东的条件和入华

二、利玛窦来华时代的意大利艺术和画家及欧洲耶稣会背景

三、利玛窦传教士及西方绘画在华的传播和实录

第四节 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的传播者罗明坚及明末美学译介

一、澳门耶稣会建立及罗明坚神父携西方绘画进入内地

二、明末美学译介

第二章 明代入华西方绘画的审美解析及传播影响

第一节 中国画家游文辉油画《利玛窦像》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游文辉和他的利玛窦画像

二、油画《利玛窦像》的审美特点

第二节 传教士画家乔瓦尼和修士画家倪雅谷的绘画创作与传播

第三节 现存明代西洋绘画《木美人》的个案分析

第四节 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明代画家曾鲸及“波臣派”

第五节 中外同版两题的创作关系和杨氏神像分析

一、《罗马人民的保护神圣母玛利亚像》和明唐寅版《送子观音》的关系和比较分析

二、杨茂林神像

第三章 西方绘画元素在明末清初外销瓷器中的体现和演变

第一节 明朝外销瓷器时期的中欧贸易历史背景及瓷器输出

一、受西方绘画影响的外销定制瓷器的风格演变

二、明代外销瓷器的制作中心

第二节 西方宗教绘画艺术及其审美在中葡外销瓷器设计上的体现

一、绘有耶稣会徽号的瓷器

二、带有十字架绘画图案的西方定制瓷器

三、西方外销瓷器与葡萄牙的贸易和传教的关系

第三节 西方早期外销定制瓷器绘画图案选择考和绘画审美特点

第四章 清代宫廷中不同形式的西式绘画创作

第一节 北京宫廷欧洲传教士画家的绘画创作审美特点和传播影响

一、郎世宁来华及其背景

二、西方画家及西方油画在清宫廷内的创作与传播

第二节 郎世宁中西结合绘画创作的审美分析

一、西方绘画因素在郎世宁花卉和静物画创作中的审美解析

二、西方绘画因素在郎世宁人物画创作中的审美分析

三、西方绘画因素在历史纪实题材中的渗透和中西绘画技法上的结合特征

第三节 传教士画家的宫廷肖像创作及中西师承

一、传教士画家王志成的肖像画审美分析

二、清宫廷内的中西师承

第四节 海外收藏清朝经典油画和融合西方绘画因素的肖像画分析

一、达瓦齐像

二、满绰尔像

三、陸禧甫像(李夫人的丈夫)、李夫人像(陸禧甫夫人)

第五章 走向现代美术及美育观:明清西方绘画在华传播的后续影响

第一节 明清西方绘画传播是导致中国现代美术开端的综合因素之一

一、西方绘画艺术传播和影响之南北方现象

二、现代美术、美育观念的确立

第二节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西方艺术影响的主要新式学校和留洋画家

一、土山湾画馆

二、震旦大学

三、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四、上海城东女学

五、述善学堂

六、保定优级师范学堂

七、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八、周玲荪(1893-1950)

九、清华大学艺术科

十、上海油画院、布景画传习所、中西图画函授学堂及其创办者周湘

十一、上海神州女校美术科

十二、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

第三节 新美术运动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影响

一、写实为主的绘画改良派及新美学观念的确立

二、近现代中国美术对西方绘画艺术技巧、文化精神的吸纳、融合和民族艺术实践

结语

一、明清时期西画东渐的传播作用

二、明清西画东渐对传统艺术的影响和对现代创作观念的改变

附录一: 明清西画东渐传播中做出明显贡献的西方传教士列表

附录二: 20世纪初至1949间中国留学生赴日学习油画一览表

附录三: 1887年至1948年间中国留学生赴西方欧洲学习油画一览表

参考文献

其他参考书目

致谢

上一篇:社会学本科论文提纲下一篇:现代互联网金融风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