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奋斗论文范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兼顾奋斗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兰考落地,河南省实现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零的突破。从提出到推动,再到执行,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做了大量工作,日前,《金融博览》就相关情况采访了人民银行郑州中支徐诺金行长。

第一篇:兼顾奋斗论文范文

浅谈护理工作中身心兼顾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环境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护理人员应做到护理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通过良好的态度、言语、行为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以健康的身心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现代护理 身心整体护理 护患兼顾

现代护理工作的中心已由过去的重视疾病护理转变为现代的身心健康整体护理,而护士的身心健康是患者身心健康的保证,怎样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兼顾护患身心健康的理念,是对当代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新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个人的看法。

一、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中应首先做到保证自身身心健康。

现代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卫生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随着职业范围的扩展,责任增加,身心疲备的护理人员不断增多。

1.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因素

1)工作环境的压力大。長期的超负荷工作造成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厌倦,身心疲惫使得工作潜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2)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由于长期形成的社会偏见,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敬、报酬分配不公等现状,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主观上形成不良疲劳状态。

3)人际交往活动受到限制。大部分护理人员受到无规律倒班的影响,与外界社会交往少,并有这样一句话说:“女找男不找军人,男找女不找护士。”这使护理人员在生活中困难重重,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

4)医院环境影响。护理人员是疾病传播中第一被感染者,且每天面对身患疾病的人群,内心一直处于压抑、痛苦、感伤等不良情绪影响之下,长此以往使身心健康均处于低谷状态。

5)心态调节不良。工作的超负荷及晋级的压力等;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之间的矛盾等;生活中种种琐事的缠绕,这些都会使心理平衡失调。

2.为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保护

1)改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尽可能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

2)营造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关怀和鼓励,使护理人员得到心理上的最大满足感,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引导全社会尊重护理人员的良好风尚使护理人员正确对待压力。

3)组织并鼓励参加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使护理人员有机会接触多方面的人脉,从中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为护患交流打下基础,并能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以解除一切后顾之忧。

4)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观念。完善醫院各项管理及监测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保持和促进自身身体健康。

5)加强心理状态调节。通过冷静、理智的自我分析,以积极愉快的情绪面对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二、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兼顾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完成对患者身体疾病的护理,更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实现良好的心理护理,从而使患者得到身体舒适的同时更有信心与疾病作斗争,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1.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取得病人的信任。业务水平的精湛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基础,只有操作中分毫不差才能抢救患者的生命,只有广博的医学知识才能完善护理技能,只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真诚、理解与包容,架起沟通的稳固桥梁。在医院里要让病人有种“宾至如归”之感。充分认识自己应该是在为病人工作,感病人之所感,痛病人之所痛,以此为出发点,心情不一样,感情色彩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在工作中履行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来实践“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医学誓言。学会和病人沟通,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对病人进行身心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

3.建立使命感,用理想和责任去点燃激情。时刻感谢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面对渴求的目光,做到义无反顾;面对一惯的平凡,做到从容不迫;面对神圣的职责,做到兢兢业业;面对时代的召唤,做到一往无前。

总之,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身体的健康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应通过充分认识新的医学模式,运用心理学、伦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身心兼顾提高护理质量,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作者:张钰竺

第二篇:兼顾效率与公平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兰考落地,河南省实现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零的突破。从提出到推动,再到执行,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做了大量工作,日前,《金融博览》就相关情况采访了人民银行郑州中支徐诺金行长。

兰考的独特优势

《金融博览》:人行郑州中支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思考建立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

徐诺金:2015年的时候,我们最早提出过一个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方案,在向总行潘功胜副行长汇报的时候,潘行长觉得支持实体经济宽泛了一些,他当时正在参与国务院普惠金融方案的制定,于是建议我们改为普惠金融。我根据新的思路写出了一个报告,报送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当时是下午,结果晚上就得到了批复,肯定了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形成方案。这样,到2015年底2016年初的样子,方案基本形成,通过省政府报送国务院,一周的时间方案就得到了批复并发转人民银行总行,由人总行牵头各部委进行研究提出意见。

这其中很多领导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尤其是陈雨露副行长,在第一次听取申建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关汇报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试验区的意义,并在其后的严格完善、协调推动方案设计中给予了许多的支持和指导,付出了很多心血。具体方案于2016年2月由省政府上报了国务院,到12月26日成功获批。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月时间,在这期间,人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五个部委、四家金融机构总行,上上下下进行修改。国务院还专门对各部委进行跟踪。

《金融博览》:做普惠金融的探索,兰考有什么独特优势?

徐诺金:兰考具有微缩河南、微缩中国的普惠金融样本价值。其作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习总书记三次考察兰考,要求兰考大胆实践,在县域改革中走出一条好路子。认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金融助力兰考率先脱贫、率先致富,完成焦裕禄同志的未竟事業,是当前金融发展必须助力完成的历史使命。二是兰考是国家级贫困县、传统农业县,具有微缩河南、微缩中国的典型代表性,在兰考探索出一条金融扶贫、金融普惠、金融支持县域发展的新路,助力兰考实现“率先脱贫、如期小康,争当县域发展的排头兵”目标,对河南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三是国家已先后赋予了兰考多项改革试点政策,兰考是全国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示范县,以这些先行政策为基础,再辅以金融改革,有利于形成经济改革、金融改革良性互动、互相支撑的良好局面。加之兰考富民强县战略正有序推进,全县经济蓄势待发,这些都为兰考开展金融改革试验提供了坚实基础。

兼顾效率与公平

《金融博览》:您曾说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简称兰考试验区)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目标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探索,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徐诺金:普惠金融,我理解就是要把金融普遍惠及人民群众。就是要改变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改变服务理念。

传统的金融我把它概括三大特点,“身居闹事等客上门”、“财富信用锦上添花”、“行业高薪唯利是先”。普惠金融就要推动传统金融的转型,就是金融不能只讲效率,同时要兼顾公平,要推动金融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和谐服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教授也提出过,一个社会种种问题的产生都和金融很有关系。

不仅是理论,我们国家现实生活层面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效释放了金融活力,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但传统金融过分追求效率的天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金融资源过分向强势产业、强势行业、强势领域、强势客户集中,导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社会领域分化严重,“三农”、小微企业,尤其是弱势产业、弱势人群的金融供给明显不足,金融普惠性问题较为突出。二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使社会也出现了因各种各样原因而形成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我党提出的同步进入小康,金融在其中是否应该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能否运用金融手段推动扶贫工作等问题变得突出。三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城市对县域“虹吸效应”明显,县域积累的储蓄资源没能用于相对落后的县域建设,相反,相当资金流入大城市、大产业、大客户,县域、“三农”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由此提出了金融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

金融应该考虑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金融要改变过去只讲效率不讲公平,只讲经济利益不讲社会责任的状况。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突破,它考虑到了如何利用金融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提出普惠金融理论,进行普惠金融实践探索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金融博览》: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是怎样的?

徐诺金:在反复调查研究和借鉴其他试验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坚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的目标,突出普惠、特惠、县域三大主题,共有10个方面27条措施,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关于”:

关于金融如何普惠。一是强化金融体系普惠功能。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设立“金融扶贫事业部”,支持农业银行做大做强“三农金融事业部”,加强激励引导,提升县域金融机构普惠积极性;二是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向弱势群体增加低廉、便捷的金融供给。三是发展惠农支付。结合农村发展规划,推广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立惠农支付一网通平台,普及移动支付业务。四是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设立县域信用信息中心。五是加强金融创新,探索符合实际的、普惠型的产品和服务。六是加大对贫困人口、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金融消费权益的保护力度。

关于金融如何扶贫。一是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探索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创新扶贫再贷款的运用模式,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担保基金的设立方式。二是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实施“产业扶贫贷款工程”,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普及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引导发放扶贫信用贷款。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扩大保险覆盖面,持续优化保险服务,为扶贫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散和保障机制。

关于金融如何支持县域。一是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优势,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市场化融资主体,设立兰考发展基金,着力解决农田水利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资金不足问题。二是跟踪延伸农民工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围绕农民工在城市“进得去、留得住、过得好”提供全程金融扶持。三是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兰考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支持兰考涉农企业和现代农业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县域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新路。五是强化产权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支持县域金融改革创新。

我们希望经过5年左右的试验,把兰考建设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区、示范区,在实现金融服务高覆盖率、高可得性、高满意度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金融支持县域、支持“四农”(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支持扶贫的新路。

试验区发展方向

《金融博览》:普惠金融工作在兰考的推进,提出了三个近期目标,您能介绍一下吗?

徐诺金:三个近期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分百,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第一个是普惠金融对农民的授信要做到百分百,就是每家每户的农民都能很便利地享受到銀行的授信服务,实现普惠授信。除了纳入征信黑名单的人,对农民日常生产需要的资金,每户都给予三万元的授信,一授三年,授信之后可以随借随用,利率很低。这种模式可以称为“信贷+信用”,以往我们是先有了信用评级,再进行授信,但在实践中很难进行准确的信用评级。我们准备倒过来,先授信,然后在随借随还的过程形成信用记录,再根据信用积累和资金的用途,到期还贷的情况,慢慢完善信用评级,以此为依据来决定信用额度。通过信贷与信用的互动,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

第二个百分百是要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实现问题。即,通过微信“普惠金融一网通”平台把金融服务送到每家每户,理财、融资、授信、支付转账,政府惠农补贴、金融消费的权益保护以及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都在其中。通过它改变过去在边远山区设置支付点的模式,方便老百姓享受各种金融服务,解决了送达的问题。

第三个百分百是要争取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在每个村都有设立。它可以实现取现查询,更重要的是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通过和村支部的结合,和金融机构村镇网点的结合,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随着三个近期目标的快速推动落实,并以此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压茬推进,为试验区建设打好基础,开好局。同时,探索通过移动金融,改变现在银行的运作模式,把金融和实体经济联合在一起,借助电子商务和大数据,对农民,对合作社,对县域,不但提供融资服务,还要提供农业技术下乡,对农业的整个供应链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第三篇: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

摘要: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成功讲授,得益于对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及教学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讲授,受到了授课主体(教师)、授课对象(学生)、授课时空条件(授课时间、授课场所)、授课后勤保障机制(图书馆、教材、教具、教辅)等各种因素的限定和制约。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兼顾统筹各种教学要素、优化配置各类教学资源,并在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原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资源;以人为本

一、统筹兼顾制约古代文学授课的各种教学要素

概括起来讲,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授课质量的因素不外乎有四种,即人的因素(教师、学生)、物的因素(教案、教材、教具、教辅)、时空因素(课时安排、授课场地)、情感因素(兴趣、爱好、意志、信心、师生交流)。统筹兼顾好这四大因素,对于提高古代文学课教学质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授课过程中,教案起到的提示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脱稿授课,灵活运用。教材选取的恰当与否,对师专古代文学课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教材的选取,既要切合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又要着眼于学生今后深造和发展。再次,分析一下影响教学的“时空”因素。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讲授与学习,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场所下完成的。古代文学课所包含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语言艰涩难懂,各类文学团体文学现象异彩纷呈,以至教师在短时期内很难讲完,学生很难学好。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的授课课时要比其他专业多一些,高等学校系安排4学期260课讲授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最后,分析一下影响古代文学教学的“情感因素”。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课的教学过程,都贯穿着师生两大主体的情感交流,古代文学课也概莫能外。师生二者,对古代文学专业课的认识、兴趣、爱好、意志、情感交流,对讲好学好这门课来说意义重大。

二、坚持中国古代文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理念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大家陶行知,有一句教学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陶先生此言,一语道破教师教学的真谛和最终目的。教师授课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交给学生的并非零碎的知识碎片,而是交给学生学会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源去分析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手段何为中心,何为根本?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国古代文学教与学的中心和根本所在,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手段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来优化配置。在古代文学授课中,教师的讲课内容要切合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教师授课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不求满堂灌一刀切。另外,教材、教具、教辅的选择和运用,也要切合师专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课时安排,要适合学生的日常作息时间,一般不要安排在晚上或周六周日授课。教学场地要做到整洁、宽敞、明亮,设施方面也要完好、齐全、高效。教师的课上、课后与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兴趣等方面的双向交流,对提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培养工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和古为今用的教学理念,使古代文学的讲授向当代社会开放,以古鉴寻求古代文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达到彻悟原典与回应现实的统一,从而使得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浸润着时代的新鲜气息,不断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古代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智慧和行为力量,师生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不断挖掘、整理、学习和领悟这些内容,以期对学生的未来职场生涯和未来的人生规划发展起到借鉴指导的作用。比如《苏秦始将连横》这篇先秦散文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事智慧和博取成功的诀窍技艺,可对当前大学生择业起到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注重开设一些能够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内涵素养的特色课程,如“古代文人的处事心态”、“古代文人的治学境界与人格修养‘、”古代文人往返聘问的辞令艺术“等。

三、授课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课历史贯穿上下数千年,时间跨度大,容量巨大,所关涉到人物和事件纷繁芜杂。当前中国古代文学面临着教学覆盖面广和教学时间短的巨大矛盾,现有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安排难以满足教学方要求。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力度,不断发掘和采用全新的教学视角和教学方法。笔者在此着重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中国古代文学分体教学法和注重地域文学视角授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依然采用的是千篇一律陈陈相因的分段分历史时期的教学模式,大体将古代文学划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段。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教学的优势所在,不过很多的教学弊端也存在里面。笔者无意于否定和推翻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强调分体教学授课视角意在为相沿已久的历史分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供教学方法和教学视角上的参考和补充。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教学法,可将古代文学划分为诗歌史、散文史、曲词史、小说史、戏剧史等各个文体门类进行讲授,同时注重对各个问题门类的诸多异同之处进行对比研究和授课探讨。这种授课方法可作为当前历史分期教学法的一种补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的体制特点以及某种文体的起源、发展、传承、因革的流变态势和生发演变的规律取向。中国古代文学的作家和作品,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浸润着地域文学文化的风貌气息和背景印记。开展古代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和地域文学教学,可以更全面地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古代的文学现象,探讨古代文学的地域性教学是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崭新途径。实施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文化视角教学,有利于开掘、深挖和丰富中华古典文明的精神构建和意蕴内涵,进而在不断冲撞、交流和互动的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和话语强权方面,在继续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文化特色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四、结束语

中国古代文学授课,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简单的教学事项。其实,它是一项浩繁复杂的工程,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教学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学会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各类教学资源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人、物、时空、情感诸种因素的综合高能,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不断创新,从而达到提高中国古代文学的授课质量与培养合格的实践性、创新性人才队伍的崇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涛.从文体学发展线索看古代文学教学理念的转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5).

[2]郭庆杰.古代文学教学的古今关系处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陈小芒.论古代文学教学创新的地域性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张国荣.浅论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性[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5).

[5]党月异.古代文学教学理念的新建构[J].德州学院学报,2007,(1).

作者:孙振涛

上一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论文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