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2022-08-17

第一篇: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校长要有创新意识

校长要有创新意识和魄力

我叫郭俊锋,今年31岁,章里集学区北东坊学校负责人,几年来从事小学校长工作的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校长要追求工作上的卓越和有成效,学校时时充满朝气,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时时处于‘良性境界’,管理工作当中的“创新”非常重要。

一.思想观念要新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上属于老年和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较少,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走老年(经验)带青年,以青年(现代化手段)助老年的共同进步的适合自己的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思想观念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思想观念这张旧船票不能登上时代发展的新客船,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做为一名校长,如果思想观念落后,墨守成规,工作就不会有新的局面。只有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吸收新的事物,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工作实践才会有良好的效果,才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意义: 第

一、我本人拥有新的思想观念,能够鼓舞教师积极向上,一校之长思想观念上的积极变化,就会影响身边广大教师态度的逐渐形成;就会使工作出现勃勃生机。要想取得这个良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校长能否不断吸收更多现代前沿性的东西,构建新的思想观念体系;有赖于校长能否随时宣传新的思想观念,影响和感化广大教师,引领广大教师朝着新的方向前进,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第

二、我本人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树立大的教育观。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校长在办学理念上应与时俱进,要跳出教育研究教育,要使广大教师及学校领导更多地思考学校在社会大环境之中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均要依赖校长前瞻性的思想观念,依赖于校长整体、协调地统筹学校工作,即大的教育观确立,同时也是教师工作态度形成过程。 二.学校管理上要敢于创新(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1.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教法,最大限度优化课堂模式,向45分钟要高质量,是我们做校长抓教学质量重中之重。我的做法是:要求教师课前通过现代化手段(远程设备接受网络课件搜索)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备课。课堂上严格按照三维目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课后分层次布置作业。

2.教师评价上的创新,除日常工作积分外,对于工作中不好量化的如:①课前侯课②教法适用设计③口齿清晰,简洁生动④重点突出、难点突破⑤板书规正、繁简得当⑥作业适量、批发及时⑦关心学生、有责任心⑧教具运用恰当⑨授课熟练、控时准确⑩辅导耐心等十个方面。对教师按

1、

2、3等进行划分,总分除学生数得出每位教师的评议分,这样对每位教师在量化积分范围之外付出的劳动给以了量化,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最终教师业绩衡量公式为:日常工作量化分+教师民主评议分+教学成绩=教师综合表现评估机制。

3.在班级管理方面:把班级管理放手值周教师。我校把班级管理细化为六个方面:⑪学生出勤⑫纪律⑬卫生⑭板报⑮班内布置⑯班级文化建设。每周值周教师对以上各项检查不少于五次,在每周一早晨升旗仪式上负责总结上周检查情况并颁发流动红旗,最后将各班各项积分

公布在学校板报上。事实证明,从04年到现在,教师从参与管理使班级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充分调动了班主任特别是学生集体凝聚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一个基本条件。班级积分=日常值周积分+额外劳动+其他,这里我着重讲了我校教师和班级两方面管理, 4.其他还有我们坚持几年的制度一直坚持动态管理,大胆革新:

①月考制度

②上课报告制度(由学生每节课给教师划对钩),由教导主任抓,每周一上午第四节例会上总结

③站队下学制度——下学后5分钟净校(幼儿园至六年级)。

④周

六、日小组学习制度——教导副主任抓,分组轮流,月考后奖优秀学习小组

⑤安全课间值班——按区域划分:大门、操场、幼儿园、等三个学生密集活动的地方,3——6年级以上轮流值班。 ⑥间周各项文体活动制度 ⑦每周在学习、言行、、劳动、等方面评出进步之星制度 ⑧教学常规、听评课、(如评课实行2+2+1,2个值得自己学习,2个缺点,1点改进建议) ⑨领导班包班制度,按照流动红旗积分、安全、等项目评出

1、

2、

3、4适当奖励。 以上可操作制度是在具体执行落实过程中逐步改革和完善,使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从而教师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三.奉献教育

无怨无悔

对我来说,由于特殊的家庭境况,父母早逝,又是独生子,爷爷,奶奶身体又多病,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更是关键,但我始终认准一句话:“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去学校就是为工作而去,干校长就是为负责而去。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我可以无愧的说:我成功的把持好了工作与生活的分界限,工作日期间我从没有因我个人的原因而迟到、早退过。更想方设法不耽误学生的英语课,在小学英语课教学上,我更是潜心研究,以创设英语情景为主线,自我总结了小学英语“课堂大家欢”“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更多收获,完全得到小学毕业之前应达到2级课程标准,为进入初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树正气,发展特色,在“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思想影响下,我亲自组织了书法兴趣班,每周二下午第四节为集中辅导时间,要求学生每天临摹一张钢笔字,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书法班的学生字体有板有眼,并由点推广到面,带动全校学生养成了练字的好习惯,下一步有向毛笔字延伸的想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和做法,北东坊学校所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都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奉献是分不开的,我只是其中普通一员。相信有文教体局和学区领导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北东坊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我本人也将以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态度,开拓进取,开创北东坊学校一个全新局面。

汇报完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北东坊学校 校长 :郭俊锋

2009年8月20日

校长要有创新意识和魄力

---十佳创新型校长典型材料

章 里 集 学 区 北 东 坊 学 校

负责人:郭俊锋

2009年8月20日

第二篇:教师要具备不同人格魅力

丹江口市大柳树小学周玉宝“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要具备不同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则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 教师能受到同事、学生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敬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对学生有直接的榜样作用.教师的崇高人格就象一丝丝春雨“微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每一位教师该如何让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实践中散发光芒呢

一、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二、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有课程智慧的老师都会吃透教材绝不“照本宣科而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 而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各种因素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里包括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时间及物质条件的利用等各个方面

第三篇:教师要不要具备各项师范技能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现在很多高校都要求各个师范生在毕业之前完成各项技能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才能发放相应的证书。我们知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

首先,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等。

第二、教师要具有课堂管理能力。

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教师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教学

第三、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前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中反思,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教后反思,则是有批判、有总结性地进行教学反思,能修恶改良,使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

除了这些,教师还要具有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有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各项师范技能,才能培育出优秀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才能不误人子弟。

第四篇: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

一、 端正的工作态度

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笔者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的美好希望,都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2、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时,他充斥着教师的整个生活之中,如果教师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教师的工作又是精细的,它需要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它还需要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既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二、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研究者。第三要树立正确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是可以塑造的人,他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行为观:在处理师生问题上,不能强调“师道尊严”,而要强调民主、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对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对待同行上,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第五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与引导、师生交流、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过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通过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

三、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有些教师他年复一年的教,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他也没有把握到教育的真谛,也没有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广博的学识

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跟踪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2、教师应该博学多才

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的专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力争“样样通”。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大,他们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晓,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经常被问住,学生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3、教师应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

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具有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实事不能一一再现,常常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来描述,把丰富的知识通过语言描述来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启发性。

3、较高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依据时代要求,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教师的创新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等。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才会持续地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才会稳步地提高。

4、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缺乏组织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如何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灵活调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秩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很多时候,需要走出去,参加类似于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并指导这些活动,使之形成人人参与、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显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5、较强的教研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教研能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

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对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共识。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

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教研大多都停滞在对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讨、教具的使用、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 2

的陈述等方面,而对于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创造性的思考,也缺乏批判的精神。教师只有由教育型向学者型的转变,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六、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其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能力:一方面,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和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有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教学信息反馈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诚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做到很多很多,如:胸襟宽阔、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挑战自我等等。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认真地完善自我,用我们一腔爱生、敬业的热血,去做好教育工作,就会成为家长欢迎、学生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呢?高2008级即将毕业了,两年的教学让我体会了很多的东西,教师不不是园丁,也不是蜡烛,更不是神——

不可否认教师是一种职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绝大多数是谋生者,不可避免的教书成为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老师呢?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其中北川中学的一名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先离开,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埋在了教学楼里,是本能让他这样做了,我不知道他的教学成绩有多好,但是仅凭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最好的教学课。我想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

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必要条件。要有充分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正规还不失独特的教学方法。

有人看到这些后会说,别说了空谈自相矛盾。稍加解释一下,我说的正规是要完成国家对教学要求,教育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要成为教条的奴隶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中,具有自己的的特点,使你的教学从容不迫,就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给学生艺术般的体验。

要达到这种境界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是十分丰富,怕真是空谈。这就要求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让internet成为你的血液,帮你更新营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如果育人的我们不如正教学生更能融入社会,更能接受新知识,更能跟上时代的脉搏,我们都落后了,我们还去教谁啊?

还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外,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会和让学生会是两码事,不管教师的知识水平多高都不代表他的学生水平高低。教法是联系教师知识和学生头脑桥梁,让学生学会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教和教法尤其重要。一堂课课是不是一堂好课,关键看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没有这样的课的老师说是好老师,怕是有些牵强。

其次: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部分教师自私心理严重,合作精神差。本人是教师,说这些有些大逆不道,但我还要说,不说不为快,不妨把本人也算一份,免得大家群起而攻之。

有资料表明,个别教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要学生吃屎者有之, 3

等等。也许教师是有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而去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为那些和学生无关,这点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还是合格的老师吗?那和好老师更是无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把不该带入课堂的在教室外就消化掉教师其实你是学生优良心理的大部分,是他们真正的榜样,话说回来学生学生和你一样心里不健康,你说怪谁呢?虽不能说全是你的错,难道你没影响他吗?

再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

我们都说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呢?教师如果把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那么会出那样的人才吗?所以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而且老师的关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让学生接受。更何况越是生活物质无忧学生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越能使得心理问题突出。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学生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老师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而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社会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而至。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有了错不管不问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有了错就劈头盖脸的不讲方式不讲场合的批评反倒会起反作用。我们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让我们的管理是学生更愿意在护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把学生的形象当众撕毁。让学生自觉地去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主动努力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摘要:物理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物理技能。初中物理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启蒙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

而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在物理教学中,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

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物理教师工作的重点。

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物理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促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

一、灵活利用课本

新课程教材版面设计图文并茂,让学生耳目一新,内容更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例如,为了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

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相应的英文单词表示,既促进了英语的学习,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work”、“time”的第一个字母“w”、“t”分别是功、时间的字母表示。

在讲到“速度”时,课本上给出了猎豹追捕鹿与蜗牛缓慢爬行的图片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

又如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目的是让学生去动手、体验、观察,从而揭开望远镜的神秘面纱。

另外,课本中还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实验等等。教师灵活处理这些内容,都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

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4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弥补了课本书刊上只有实验结果的缺憾,自悟知识的个中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采取新颖教法

虽然物理实验生动有趣,但物理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物理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物理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上,然后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

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物理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科普活动

兴趣是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交叉发展趋势,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交通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不胜枚举。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了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6期科普专栏。该科普专栏设置在学校的走廊过道,学生课前、课后都能随时观赏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

如分别出过“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物理学与载人飞船”等科普专刊,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五、提供成功体验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例如:为学生建立“档案袋”、“文件夹”等。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信心。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再由好之到乐之,这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三个“质”的飞跃,三层学习的台阶。当学生进入“知之”阶段时,教师通过精心、刻意的引导和培养,形成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物理学的殿堂里越学越有劲,乐此不疲地勤奋上进,在他们的面前铺设一条永久辉煌的人生道路,敲开物理学中一些未知领域的大门,创造出最新的神话。

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由探究与理论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与自然、日常生活、生产、科技联系十分密切,既生动有趣,又丰富有用的学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要从学生的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说起兴趣,它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性、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性情绪。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活动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种倾向性情绪和一定情感相联系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现代教育心理学证明:凡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并能使人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他们就会执着地追求和钻研,他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反之如果产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无兴趣,就会觉得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把学习当作沉重的负担,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就会进行被动感知,进行形式的记忆,所掌握的知识是僵化的,这种消极的情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只能起破坏作用。所以,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学科建立深刻和浓厚的感情,学习积极性才可能进入最高阶段。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指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学生体验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某个学科有兴趣、对教师有情感等,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就会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到该学科上。

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从下面几点来谈:

一、揭开物理面纱,引起好奇,促进求知。

1、了解物理,接近物理。

物理学是20世纪以来,基础学科中发展最快、影响最深的一门学科,它是自然科学的先导和当代工技术的支柱,所以,学好物理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呢?

在新学年新学期上课时,可以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入手,然后给学生介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以探究与理念为基础的学科,它在天文、地理、生物、数学、化学等各学科的知识领域中,都有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科学知识。用现代科技观点看:天、地、生、化等学科与物理学科有密不可分的知识渗透与联系。物理学是现代工技术的支柱,它对现代各领域学科都有着重要影响,在高新科技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初级中学教育阶段,物理这门新学科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声、光、热、电、磁、力、原子等科学基础知识。在新课程 6

下的物理教学中,除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外,还要从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中挖掘学习和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抓好时机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这门生动的、有趣的、有用的、丰富的学科,以浓厚兴趣和极大的信心进行探究物理现象、规律等;探究物理科技发展前沿;探究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对于一个从少年步入青少年的人,身心成长趋于成型的时期,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态度与精神,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素质,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新课程下的各门课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解除心理障碍,增强勇气,树立信心。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物理这门学科是引导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启蒙的一门新学科,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提问、观察、收集信息、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讨论学生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学习与应用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初步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高新技术的物理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初中生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等特点,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不仅具有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欲望,还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与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这种求知的积极性和能力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当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问题时,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就产生矛盾与冲突,而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减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形成畏惧学习物理的心理,导致初中物理教学失败。再说,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等正处在有待提高和培养阶段,当学生在理解抽象性、概括性的物理知识时会感到困难时,当学生认识复杂的物理现象、规律会感到困惑时,就会影响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兴趣、动机和信心,导致学习成绩出现分化现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一次又一次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和失败,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和压力,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为了解除学生心理负担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要经常关心、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我悟出这样的一个道理: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就要在学生智力因素得到提高之前,培养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爱学、乐学。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克服学习畏难物理的情绪,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勇气和信心。在课堂教学过中,讲一些有趣的、激励人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故事,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抹去灰心丧气的学习情绪,医治他们消极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的心理创伤,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同时鞭策基础好的学生克服自满的学习情绪,激励他们继续勤奋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景,唤起学习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文化背景、生活与自然环境中的问题情境,可以融洽、亲近师生的感情,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加学生求知欲望和信心,促进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越开放,就越容易引导和激励学生身自参与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的学习活动;反之,则约束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所以,教师如果只满足于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结论或答案,就很难开发教学资源,也很难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做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探究态度和精神,也就很难实现。根据初中生年龄、身心发育的发展规律的特征,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有意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并通过图片、模型、实物等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或者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身临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规律,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等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好奇心”是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的行动。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如:展示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演示实验等,激发学生认知好奇心而产生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迷惑、混乱,进而让学生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的内在动机,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中会不断产生成就感、满足感,不仅能让学生找到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当这种 7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心理上逐渐沉淀下来的时候,就会演变成为学生对本学科的一种恒久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对其今后的学习起到一种持久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活动的情境,唤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的良好心境去体验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情绪,驱动学生探究与认识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内在动机。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与学生熟知的文化背景、生活、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问题情景,避免与学生在认知上产生过大的矛盾冲突,使学生感到无法接受,从而产生回避的行为和厌烦的心理。根据新课程的物理教学要求,问题情境作为促进学生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强调的感悟是教育教学的内因,是靠学生主体的心灵对探究、认识内容的自我感悟,通过创设恰当的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去感知信息、觉悟信息,而具有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因此,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环境、教材、学生特点等因素,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并采用语言描述创设情景、展示图片创设情景、实物演示创设情景、角色表演创设情景、播放音乐创设情景、再现生活创设情景等各种问题情境来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驱动学习动机,发挥评价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不仅对正在学习的知识失去兴趣而影响学习,还会使学生消极地面对周围的一切。所以,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学习动机,正确评价与激励学生学习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知道,求知需要就是学习动机,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表现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感受到浓厚的学习乐趣;外在动机是指由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各种情境力量提供的奖励所引起和维持的学习动机。这里,我从外在学习动机来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1、建立合适学习目标,驱动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有学年、学期等远期目标,也有节、课时等近期学习目标,初中生由于年龄身心特点和认识的局限性,不善于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所以,学生在学习过中,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差距太大,会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对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与学生本身的能力过低,则缺乏挑战性,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不断地获得学习的新成果,要不断地为学生明确提出各时段相适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略高于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经过学生主动努力也能够达到的,这样的学习目标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高,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完成所确定的学习目标,也可以采取一定的学习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2、反馈学习结果,发挥评价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通常以评价为前提,评价除了用分数来表达之外,还可以用等级、评语、表扬或批评等方式来表达。在新课程的激励评价功能中,评价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过性评价;评价不仅强调教师评价,也应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不仅要客观公正,也要及时准确;不仅要发展和走出单调的评价体系,还要学会开发与挖掘评价资源;评价不仅具有指导性与激励性作用,还要有人文色彩的评价方式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强化的情感因素从反馈学习结果中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表扬与批评过,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成绩较差的、自信心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有意创造合适的教学与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给予以表扬、激励,使学生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成绩较好的、有些自傲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的问题情境,并且注意在表扬激励的同时,要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和努力的方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存在明显的影响,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馈信息不仅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纠正错误,还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通过反馈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来激励评价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了多少进步,存在哪些方面不足,有多大度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此外,由 8

于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微笑、点头、手势、简单话语、掌声等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四、重视探究,体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与理论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探究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很容易接受,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在教学和学习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初中生具有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特征,他们理解抽象性、概括性的物理概念感到困难,认识复杂的物理规律感到困惑,但是他们对自然、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都保持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以,利用学生这种学习特点,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挖掘简易的探究实验的资源,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将物理的感性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熏陶与感化科学探究态度与精神,从而启发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动机和信心;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组探究实验活动。由于物理知识在自然、生活、生产、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首先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思考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有利的探究条件,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满足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愿望,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分组探究实验的作用。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除了组织教材中科学探究实验之外,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条件,还可以指导与组织学生利用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开展课外物理实践活动,让他们回归自然中实践,体验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探究实验活动,亲自动手进行设计探究各种简单的物理实验,通过科学探究实验过中体验到成就感与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探究实验中的不足,增进探究实验的效果,迎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学而致用,稳定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物理实际问题,如果学生在应用知识中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获得成功,愉快的学习情绪则会建立稳定的学习心态,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由于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中实际应用非常广泛,联系学生人文背景的实际和自然、生活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物理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得、学而致用,才能保持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哪个学科产生兴趣,学生就会刻苦钻研,以此为乐;学生对哪个学科毫无兴趣,他就会愁容满面,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解决一些物理实际的问题,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遇到困难问题,或者在教师提示和指导下便能解决遇到困难问题,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评价和激励,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物理课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门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如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是否能往45分钟要教学效果,我认为课前导入很重要,课前导入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者习题解答为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一个玻璃杯,一小桶水,一张硬纸片,让一个学生用硬纸片盖住空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后倒过来,后放手,硬纸片马上掉下来,让另一个学生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过来,后放手,硬纸片没有掉下来„„就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直接提问进入新课讲解。

二、利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所以教师要注意选用一些笑话或者形象的比喻来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例如:在讲到误差概念时,提问学生:“能不能说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呢?”很多学生异口同声说:“可以。”然后进一步追问:“能不能说你爸爸的样子象你呢?”学生听了哑然失笑,从而在笑声中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讲完光的折射一节时,对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中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为什么会有浅底的感觉?江底真的很浅吗?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精神了,心想自己读词的时候没这样想过,其中居然有物理的原理?还有把筷子斜放入装水的透明玻璃杯,在旁边看筷子时,会发现筷子变弯曲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样一讲,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做思考,促进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物理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物理学知识走进生活,走进学生,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兴趣。

四、以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确定,都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学获得成功,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就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做好演示实验。不仅做好课本上要求做的演示实验,还经常自制教具增加和改进一些演示实验,这样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学生分组实验。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学生多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利用课堂即席实验。即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实验“器材”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感知,提高兴趣,如讲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让学生用口对手呵气„„这样能收到演示实验达不到的效果。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学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思想,喜欢哪个老师就自然喜欢那门课。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活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门课。

教师的情感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教师精神饱满,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配合,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违反课堂纪律少,整个课堂会在和谐快乐、紧张有序的情况下进行,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会好。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抱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就会信赖、鼓舞和激励,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

第五篇: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

过去,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语言、板书、绘画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保持和发扬。为了适应新作图等。

课程,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具备新的教学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 、具备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程中的普遍应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学活动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及质量效益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有关。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问题,加强信息的应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工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心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过去教师有统一的教材、教参,教师过分的依赖影响了其创造性的发挥。新课程各种版本的教材没有了这些许多方面的规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更大了,弹性变大,为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余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运用适合实际、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再不是讲授甴别人编写而不能变动的课本,而是不仅会教“自己的书”,还能参与编出“适合自己学生”的书来。

同样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这就是教师对课程开发与整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事物本质的需要,也有一种获得新知的体验的需要,同时还具有获得别人认可与被人赏识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要求教师必须营造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采用适当的方法,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和情境中,建立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体验是一种买不到的财富。

三、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新教材提供给教师很多新的教学方式,有趣、新颖、独特、生动,每一部分内容都充满新意,每一节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新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加强对新知识、新领域和新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适应能力。同时要能够指导掌握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上一篇:节水型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