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意识

2024-04-30

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意识(精选13篇)

篇1: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意识

领导干部要增强团结意识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形成合力,团结成就伟业。而要团结共事,就必须发扬民主,特别是党内民主。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正确集中,是凝聚全党智慧,进行正确决策,维护党和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树立团结意识,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办事,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独断专行。要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和同志们共事,善于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而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更要心胸开阔,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平等待人,乐于听取各种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愿意接受监督,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团结班子成员一道,形成整体合力。把我们共同的事业办好。

领导干部在团结上自觉做到“五不”。一是决断不独断:领导干部是决策的把关人,对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决策时,要讲民主,讲集中,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搞“一言堂”,不个人说了算。只有平时常通气,会上才能不“呕”气,会后落实才顺气。关起门来畅所欲言议大事,走出门去一个声音抓落实。二是统揽不包揽:领导

干部管全局,抓大事,要统揽全面工作,要在大事上做文章,确定原则,具体工作交给下级去落实,让他们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对下属分管的工作不要统得过死,管得太具体,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三是放手不放任:领导干部要放手放心地让下属去干工作,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和必要的经费,支持他们大胆工作,但也不要忘了约束他们,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还要注意传经验、教方法,扶上马送一程。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批评帮助,促其改正。四是团结不结团:领导干部要注意团结每一个下属,注意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特别是重视性格、性别、能力、兴趣的组合,不搞小团体,小圈子。五是偏爱不偏心:对某个人有些偏爱,也属于正常现象。谁都愿意用那些能干、顺手的人。但在利益得失,名利地位、评功评先等方面要注意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有偏心眼。

篇2: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意识

要加强团结协作意识。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分工不分心,所思、所干都要以公司的工作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发展为重,摒弃各种私心杂念,有团结的胸怀和容人容事的胸襟。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谅解、相互关心,要形成整体合力,在公司营造一种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正确对待名利。以平常心态对待干部调整和职务升迁,不能一门心思想着提升职务,应当首先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出色。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在名利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在能力水平上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经常与艰苦、困难地方工作的同志比一比,与普通群众比一比,要不为名累神,不为利伤脑,努力实现自我,超脱自我。

要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工作上艰苦一点,作风上务实一点,生活上简朴一点,以身作则,甘于奉献。要公道正派,思想上要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企业领导人员也是高风险岗位,每位成员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养成务实、廉洁的思想境界和从政品格,上不负组织重托,下不负群众期望。

当前,我市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矛盾问题集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倍加珍惜班子团结,牢固树立“互相补台,好戏一台”的意识,精诚合作,团结共事,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解决好一切矛盾问题,全力推动中卫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怀,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在团结中干事,在干事中团结,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推动中卫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团结是力量,是生命,是谋发展、干事业的强大引擎。各级领导干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和谐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要善于处世,胸怀宽阔、互相信任、与人为善,以实际行动爱护团结,维护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切实形成推动中卫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要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重,心无旁骛,聚智聚力,谋大事,抓关键,促发展。

领导干部只有做到团结协作,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一切困难,干成一切事业。

团结问题事关全局,是干好工作的一种保证,是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也出政绩、出人才、出干部。不团结就没有合力,就没有积极性,心不齐,气不顺,劲不足,个人能力再强也发挥不出来;不团结,想干事的也干不成事,想进步的也进步不了。

在团结方面要努力做到“两讲、三多、四不”。“两讲”,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绝不能含糊;在小事上要多谦让,多顾全他人。

“三多”,即多沟通,勤联系,勤谈心,勤交心,宁可沟通过了,也不要沟通欠了;多理解,同志相处、分析和处理问题,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短处,多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多规范,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注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照章办事,照程序工作,既到位又不越位。

篇3: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意识

一、始终保持宽阔胸怀

宽阔胸怀是一种友善的态度, 是一种远见卓识, 是一种智慧气度和风范的综合反映, 也是搞好团结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机关干部应有海纳百川的境界和胸襟,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1. 常怀宽容心态。

宽容是一个人内心善意的表达, 体现了一种宽以待人的包容情怀。有人对宽容作了这样的比喻, 说得很形象、也很有道理:“宽容, 就像春天的一缕风, 给别人带去了舒爽, 也让自己舒适无比;宽容, 就像夏季的一场雨, 滋润了别人的心田, 也洗去了自己的浮躁;宽容, 就像秋天里的一幅彩图, 给别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也愉悦了自己的身心;宽容, 就像冬日里的一束阳光, 给予了别人温暖, 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心底。”是否具有宽容心态、豁达大度之风, 并非小事, 关系到能否搞好工作、人际关系乃至身心健康。怎么保持宽容心态?一是要容人。每个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思维方法、工作习惯不同, 在一起共事时间长了, 工作中不可能没有一点分歧和矛盾。要处理好这些问题, 就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和取人之长的风格。能力水平不同的, 做到强弱互助;经历习惯不同的, 做到长短互帮;工作泼辣和比较持重的, 做到刚柔相济;性格内向和外向的, 做到互相学习。二是要容事。有些同志之间闹矛盾, 往往不是因为什么大不了的事, 而是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又摆不到桌面上, 久而久之, 就有了感觉, 然后感觉变成意见, 意见变成了成见, 影响了团结。机关干部要自觉做到大气做人, 坦荡做事, 谦虚谨慎, 尊重礼让, 少一点猜疑戒备、多一些信任坦诚, 少一点积怨成见、多一些体谅理解, 少一点狭隘计较、多一些包容大度。三是要容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半句六月寒”。在现实生活中, 经常有这种情况:一句好话, 可以平息轩然大波, 减少无谓的争端;一句“损人”的话, 则能平水起波澜, 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这就要求我们筑起一道感情的“闸门”, 对不顺心的事, 甚至遭到冷嘲、热讽、挖苦、奚落、侮辱、打击时, 要冷静再冷静, 千万不要图一时解气, 以牙还牙, 恶语伤人。

2. 远离嫉妒心理。

什么是嫉妒心理?就是当他人的才能、声誉、地位、境遇等方面具有优势, 而自己处于劣势、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时, 便产生了复杂难言的不悦、怨艾、甚至憎恨的心理表现。嫉妒心强的人不能容忍周围的人超越自己半步, 只要发现别人进步比自己快, 运气比自己好, 心中便酸溜溜地不舒服起来。有的为了争名逐利, 勾心斗角, 甚至不惜伤害、诋毁同伴、朋友, 到头来只能伤害到自己。有这样一个寓言:雨伞和雨衣是一对好朋友。一到下雨天, 雨伞就得到主人的重用, 因此, 它过得很快活。可好景不长, 雨衣得到了重用, 雨伞感到非常失落, 对雨衣的态度很快由羡慕变成嫉妒。一天, 雨衣刚工作完, 就舒舒服服地躺在一边睡起觉来。雨伞觉得这是个大好的机会, 于是就来到雨衣旁, 用伞头把雨衣扎了个大洞。又是一个雨天, 主人把雨衣拿出来, 发现有个破洞很心疼。他于是就用剪刀, 从雨伞上剪下来一块布, 缝在雨衣上。因为主人的手巧, 补丁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 雨衣比以前更漂亮了, 而雨伞却被丢在了垃圾箱中哭泣。嫉妒是一种缺乏修养的心理, 是心胸狭窄、自寻烦恼的表现, 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 既破坏团结、伤害同事, 还会使嫉妒者自己身心疲惫。其实, 嫉妒者没有必要去自寻烦恼、自找痛苦。“梅花自有清香, 何必嫉恨桃花的娇艳;兰花高雅素朴, 何必嫉恨玫瑰之丰采。”同样, 翠竹之秀丽, 何必要嫉妒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温柔, 何必去嫉妒秋菊之高洁。因此, 嫉妒者只要开阔心胸, 放远眼光,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掘自己, 保持自己的优势, 靠自身努力赢得进步, 一定会比对手更优秀, 做出令人称赞的业绩。

3. 虚心接受批评。

善待批评, 是我们党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的有效方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楷模, 体现了宽阔的胸怀和崇高的风范, 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在20世纪40年代的革命圣地——延安, 人民群众都颂扬领袖毛泽东。可是, 在这一片赞扬声中, 竟然有个驮盐的老乡骂毛泽东。一追查, 原来是这位老乡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 赶着毛驴去外地驮盐时, 正值隆冬季节, 到了晚上没地方睡, 在冰天雪地里连续挣扎了三夜, 憋了一肚子怨气, 骂人的话也就溜出了口。毛主席听到这件事后, 对追查人员说:“老乡没有罪, 应该给他记一功。他骂得好, 骂中了我们的官僚主义。”后来, 毛主席抽空接见了这位骂他的老乡, 主动征求他的批评意见;召集有关人员, 研究在运盐路上设置驿站的问题;用这件事来告诫全党, 一定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过错, 做到闻过则喜、过而改之, 是一种素质, 也是一种雅量, 体现了一个人很高的修养水平。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有时自己可能看不到, 但别人却看得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 别人出于关心和善意提醒, 指出自己的毛病和问题, 要保持冷静, 正确对待, 虚心接受批评, 勇于解剖自己, 自觉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能固执己见, 不能一见批评就跳、一见表扬就笑, 不能因别人的批评触到自己的痛处而耿耿于怀, 更不能遇到偏激过火的言行时闻过则怒。

二、积极营造和谐关系

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有所作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也是机关干部讲团结的重要体现。一个人学历再高、本事再大、能力再强, 如果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量精力被人事纷扰所牵扯, 不可能聚精会神做好工作, 更不可能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因此, 机关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营造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环境。

1. 时时处处尊重他人。

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 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东方文化, 这其中就包括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 尊重他人的工作, 尊重他人的感情、愿望、习惯等。生活中, 对他人尊重的方式很多, 当他人功成名就时给以赞扬而不贬低是尊重, 当他人遇到挫折时伸手相助而不幸灾乐祸同样是尊重;对情趣相投的人真诚相待是尊重, 对性格不和的人能够包容同样是尊重;对影响自己发展的人崇敬是尊重, 对普通人物不嘲笑、不歧视同样是尊重。尊重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 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对同事尊重, 有利于团队合作, 提高工作效率;对家人尊重, 有利于和睦相处, 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对朋友尊重, 有利于广交益友, 促使友谊更长久。可见, 尊重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 这种力量不仅能够作用于人的外部, 而且能够撼动人的灵魂。因此,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尊重的价值, 哪怕是报以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句轻轻的尊重话语, 一个细小的尊重动作, 都会给人以温暖、鼓舞、激励和鞭策的作用。这样, 人与人之间关系会更加密切, 家庭会更加和睦, 社会会更加和谐。

2. 学会多为他人鼓掌。

学会真正为别人鼓掌, 体现了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 体现了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和谐关系。无论在工作、事业还是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水涨船高的关系, 成功者的创造、进步总是让周围更多的人受益, 而不是相反。如果你看到别人成功, 想到的是他又为我们集体增光添彩了, 那么你心里收获的就是欣喜;如果你看到别人进步, 想到的是又有了激励自己奋进的对象了, 那么你心里收获的自然是动力;如果你看到别人走上舞台, 想到的是在台下继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那么你自然能够举起双手为别人鼓掌, 而你收获的就会是健康的心态和别人的喝彩。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学生在学校参加话剧的排练, 最后校方要从中挑选一些人参加正式演出, 这也意味着参加排练的另外一部分人最终会被淘汰。这个小学生每次排练都特别地认真, 回家总和妈妈谈排练的事。妈妈越是看着女儿有热情, 心里就越是担心女儿如果最后被淘汰怎么办。终于到了确定人选的这一天, 妈妈在家等女儿放学, 早就想好如果女儿没被选上该如何安慰她。没想到, 女儿回来高兴地告诉妈妈:“我被选上参加演出了, 我是负责鼓掌的!”多么阳光的心态!其实, 这个孩子就是落选了。与其他同学相比, 她失去了站在舞台上表演并得到观众掌声的机会, 但她却仍旧开心, 因为她觉得能够为别人鼓掌, 证明她还是在这个光荣的集体中承担着自己的角色。机关干部要坚持优化人格修养, 培养阳光心态, 在别人取得成功、获得喜悦时, 要给予衷心的祝贺, 把别人的成就作为自己奋发进取的动力, 把别人的经验作为自己走向成功的阶梯,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彼此的友谊, 促进合作共事, 而且有利于在单位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和健康和谐的风气。

3. 凡事多替他人想想。

有一则故事颇耐人寻味:有个盲人夜晚提着灯笼走路, 有人问他, 你又看不见, 提个灯笼干嘛?他说:“我是看不见, 但提个灯笼不仅别人能看见路, 而且也不会撞到我。”故事很简单, 却反映了一个很深的哲理:给别人光明, 就等于给自己帮助;替别人考虑,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打算;做人做事为别人着想, 不仅能使对方受益, 而最大受益者就是我们自己。凡事多替别人想想, 要求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 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在一个单位, 同事之间共事存在各种竞争, 也可能产生一些隔阂。如果彼此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 那么大家所处的环境就会融洽, 合作就会愉快, 业绩就会出色。遇事多替别人想想, 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双赢。给别人留有余地, 自己将得到一片蓝天;给别人一点后路, 自己才会有广阔的坦途。因此, 我们平时说话要多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 不要伤害别人;办事要注重搞好协调, 确保运行顺畅;抓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 努力让大家满意。

三、努力追求崇高境界

境界是一种修养, 是一种品质。境界高, 姿态就高、风格就高。机关干部要自觉加强品德修养和人格修炼, 努力提升人生境界。

1. 甘于吃亏奉献。

有无“吃亏”精神, 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道课题, 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情操。人生在世,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得与失。一位哲人说得好, 用争夺的方法, 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办法, 你可以得到比期盼的更多。现在, 一些人往往为了一己私利, 不惜劳心劳力, 甚至铤而走险去占国家和人民的便宜, 最终只能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可悲下场。《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这本书中, 有一篇文章叫《学会吃亏》, 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很有哲理:“大地无私地为人类滋养丰登的五谷, 绝不是毁灭自己, 而是使自己的肌体更加肥沃, 更加健壮;大海忘我地为人类奉献宝藏, 绝不是使自己干涸, 而是使自己的胸怀更加博大, 更加宽广;同样, 你具备了吃亏的风采, 就会领略到人生的完美, 情怀的高尚。”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吃亏与收获的关系, 值得我们深思。人与人之间相处和共事, 如果为了自己的名利, 不顾他人的感受,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争, 属于自己的利益不让, 甚至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这样一个心中只有自己的人, 在家难与亲人相处, 在单位难与同事相处, 他的成长进步铺满了自己栽下的荆棘。机关干部要能够甘于吃亏、乐于奉献, 这样才能少是非、提素质、有作为、树威信、利团结, 才能生成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学会选择放弃。

人生是由无数选择组成的, 而放弃就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是人生的必修课。放弃是一种智慧, 是一种觉醒, 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展现。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在一个原始森林里, 一只巨蟒和一头豹子同时盯上了一只羚羊。豹子看着巨蟒, 巨蟒看着豹子, 各自打着“算盘”。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 必须先消灭巨蟒。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 必须先消灭豹子。于是几乎在同一时刻, 豹子扑向了巨蟒, 巨蟒扑向了豹子。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想:如果不下力气咬, 我就会被巨蟒缠死。巨蟒缠着豹子的身子想:如果不下力气缠, 我就会被豹子咬死。于是双方都拼命地用着力气。最后, 羚羊安详地踱着步子走了, 而豹子和巨蟒却双双倒地而亡。它们的悲哀就在于动物弱肉强食的本性里没有“放弃”和“谦让”。这从另一个角度启示我们:一个人要坚持正确的人生选择, 努力做到放弃安逸和享受, 选择奋斗和清苦;放弃私心和私利, 选择使命和担当;放弃金钱和地位, 选择服务和奉献。这样, 人生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3. 永远谦虚做人。

篇4:音乐课要具有创新意识

一、师生互动,构成良好气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情绪轻松,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去探究、去创造。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是为了学生会学,因此,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

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起伏跳跃的旋律充满了自由性,他那朦胧和不确定的特征给与了学生一个感受、理解、想象、演绎和创造的广阔空间。真可谓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我在黄河大合唱的欣赏教学中提问学生:你听完音乐后,看到了什么?学生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看到了我们好像在抗日战场上,我抗日军民那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有的说,看到了红旗飘飘,大刀闪闪的壮观场面,还有的说,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全民皆兵,同仇敌忾、英勇杀敌,我抗日军民必胜的画卷。学生们充分利用想象和联想的空间,畅所欲言。我没有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或否定他们,而是敏捷的捕捉他们的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的云彩,是多姿多彩的。音乐欣赏教学正是抓住学生内心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特点,通过借助视觉图像让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帮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体验音乐中所表达的音乐情感,从而提高音乐想象力。

二、加强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中,我常抓我校三个队不放松。即文艺队、歌咏队、小乐队。这是学生进行实践的基本形式。平时我就注重选拔和培养苗子,如唱歌、跳舞和演奏。只要具备这方面的特长,我都要把他们选进来,进行实践锻炼,可以说,在我们学校,不管具有什么样的才能,其能力都能发挥。几年来,我们还为各艺术学校,输送了不少人才,尤其是陈村艺校,他们对我们深表谢意。由于我校的文艺活动搞的红红火火,在学生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认为学音乐有意思、有兴致,音乐学好了,同样能考上大学,有作为。

总之,我认为,音乐课教学的创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通过自觉乐感的培养,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

2.教学内容。综合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知识进行素质训练。

3.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践创造的结果。

4.课堂结构。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巩固概念。

5.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改革是一项艰难、探索的工作,一定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在音乐课改革创新的路上,继续摸索经验,大胆创造,教好这门课,做一名受欢迎的人民教师,为振兴教育再做贡献。

篇5: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意识

如何加强领导力学习,是否只是简单地看看关于领导力方面的书,或者听一些关于领导力提升、领导力培养的讲座就可以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领导力学习是对领导力提升的锻炼和发展,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是天生具备高层次领导力,因此,加强领导力学习是任重道远的一个自我修养过程,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力感悟思维。

第一,关于“给我的权力和我自己的权力”。领导,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有“权”之人,这是事实。但作为领导本人必须弄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结构,否则,就会出现不能够正确对待权力的现象。领导科学告诉我们,领导的权力起码有三种权力构成,即职位权、威望权和专长权。即给我的权力和我自己的权力。其中职位权是组织“给我的权力”,人们习惯比喻为“半张纸飘下来的”(即半张纸任命,半张纸在组织部门存根)。准确地说是“组织”相信你,授予你权力。而威望权和专长权是属于你自己的权力,如何在职工中树立威望,如何在业务上不断加强领导力学习和提高,真正成为知识型的领导,要靠你自己修行。

第二,关于“用精神统领下属”问题。人总的有一点精神。人是为一种精神而活着。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自己都没有一种值得下属敬佩的精神,很难想象其下属的精神状态。一个单位的领导应成为本单位一架功力最大的发动机,是一个单位的精神支柱,要不断地去鼓舞下属的士气,自己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进取精神,最为关键的时刻要有献身精神。管理学大师彼得·圣杰认为,领导要善于为下属描绘本组织的愿景,提出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并指引下属去为之而努力。

第三,关于“用思路指导人”问题。有人说:“领导就是布置任务,最后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至于中间过程可以不管。即“管头管尾不管中间”。如果是这样的话,领导倒也好当。三岁的娃娃,都可以做到。领导是设计师、是下属的导师,要能够以明确的思路指导下属去行动。

王大琨是中国第3代房地产沙盘模拟培训领军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知名商学院客座教授。曾为北大纵横商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北大、人大房地产总裁班授课老师。教育背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管理硕士

第四,关于“用制度约束人”问题。制度安排是带领下属开展各项工作“游戏规则”,人人都知道,没有游戏规则的游戏是没有趣味的。任何一个单位,基本制度不健全,就很难以在各项工作上取得良好成绩。一个好领导是善于应用制度来约束人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是管理好自己的重要方略,也是统领下属的基本手段和措施,同时也是减轻领导压力的最好办法,领导不别要为解决内部的混乱而煞费苦心,也不别要为“面子”问题而大伤脑筋,“制度无情”替代了“领导无情”,也便于处理好管理中的“制度严格性”与“管理的人情味”之间的关系。

第五,关于“满足需要以激励人”问题。在加强领导力学习的过程中,激励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满足需要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三个层次的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无论什么人,生存在社会上,就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满足他的某种需要,就能够调动其积极性。激励的方法有多种,即不能够单纯地搞精神激励,也不能搞单纯地搞物质激励。仅仅精神激励是愚弄下属,仅仅物质激励是坑害下属。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必须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系统运作,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领导的艺术性之一就是善于激励人,用愿景(美好愿望和远景)激励使人感到有“奔头”、用正确评判激励使人感到很公平,用榜样激励使人感到有参照系,用荣誉激励使人感到受到尊重,用逆反激励使人感到有压力,用许诺激励使人感到一诺千金的份量,用物质激励使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用感情激励使人感到温暖,用晋升激励使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危机激励使人居安四危求奋进。

篇6:为领导者要善于团结人

为领导者要善于团结人

最近,在一次部门机构改革会议上,一位上级领导对新任职的党委“一班人”说,五指成拳才能催生强大的`合力,作为新班子,尤其要以团结为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加快磨合,才能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业绩,赢得新发展.他反复强调,能团结人既是为领导者识人用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本事.

作 者:刘雨东 作者单位:潍坊市城乡和住房建设局刊 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年,卷(期):2010“”(8)分类号:G22关键词:

篇7: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意识

作者:希望田野2011 于 2012-01-21 12:45:45 发表只看该作者

我们党历来强调,党员干部要讲原则。讲原则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是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讲原则,关键是要把握政治方向、坚决服从大局、切实维护团结、自觉遵守纪律。把握政治方向。党员干部讲原则,首先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党员干部讲原则的核心和重点,不能有丝毫动摇。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新局面、推动新发展。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一流成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服从大局。大局事关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方向,事关战略部署、整体利益和人心向背。服从大局是对党员干部讲原则的基本要求。服从大局,首先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大局就是整个的局面或形势。凡是涉及全局的事、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涉及国家前途命运的事,都是大局。只有全面了解大局、正确把握大局,才能真正做到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能紧紧围绕大局、一切从大局出发。其次要心系大局、顾全大局。每一个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都与大局紧密相连。党员干部只有心系大局、顾全大局,自觉将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与大局联系起来,找准位置、认清责任,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工作起来才能有方向、有章法、有成效。再次要服务大局、推动大局。服从大局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干事创业、为民造福的实践中。在当代中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大局的主旋律。党员干部必须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大局、推动大局。

切实维护团结。团结历来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切实维护团结,是对党员干部讲原则的重要要求。切实维护团结,首先要珍视团结。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利益关系复杂,矛盾问题增多,维护团结的难度增大。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团结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良好的作风维护团结,从而凝聚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其次要善于团结。团结是世界观问题,也是方法论问题;是一种领导理念,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在一个部门和单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个性特点和处事风格,要真正把大家团结起来干事创业并不容易。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坚持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明辨是非、心胸开阔,做到公道、公正、公平,才能有效地维护团结,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篇8:新上任领导干部要强化七个意识

1.档案意识。档案包括纸张实物和电子等为载体的工作资料,是我们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重要佐证,也是传承学校文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大家要树立档案意识,注意收集、保存和整理档案资料,这既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工作的高度负责。毕竟,学校建筑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而以文字图片为载体的档案才是记录我们奋斗足迹的有效载体。

2.信用意识。良好的信用基础是名声和信誉。一线教师能够成为学校或部门的领导干部,起码有良好的名声或信誉,其基础就是良好的行业信誉和较好的业务素质。一线教师成为一个业务部门甚至是学校的领导干部之后,面对的管理和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对其良好的信用基础要求比一线教师更高。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准则是法律法规、学校章程和办事流程,依法依规办事、公正公开是一种最大的负责,也是良好声誉和信用产生的前提。因此,一个干部良好的信誉,既是对个人和工作负责,也是对教育行业的信用负责。

3.服务意识。设置管理岗位的初衷是保障一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和部门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一线教师被提拔为领导干部后,必须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角色,切实做好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工作,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一线教育人员和受教育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问题,这是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要勤于服务,乐于服务,善于服务,准确、及时和有效地解决教师和学生遇到的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单纯管理。

4.专业意识。学校管理是一门学问,具有专业性,但并不为大多数教师熟知,这是目前教育行业性的最大误区。学校管理要走专业化道路,迫切需要一批懂管理的专业经营人才。目前,各级中小学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及以上干部,占教职工总数的12%以上,这些干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超过90%,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中高级职称编制的30%~60%被学校领导干部占用。但是现在的教师职称系列中又不设这个专业,没有健全的管理岗位绩效评价机制,因此,就出现了管理人员占用教师学科职称的突出问题,由此引发的干群矛盾屡见不鲜。在一些地方,学校管理岗位成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副业,既无行业规定,也无业务规范约束,这对学校发展、教育资产和师资来说是一种浪费。近年来,这种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学校管理和教育发展的障碍。

学校管理涉及战略策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经营效益等多个学科专业,而且是综合性和边缘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因此,成为学校管理人员之后,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很多。同时,更要摒弃学校管理就是人缘管理,家长管理的错误观念。

5.奉献意识。这里提到的奉献意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牺牲精神。为什么呢?目前,中小学管理绩效机制不健全,教育职员制度缺位,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对有志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来说,是一种挑战。“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好蓝图。

6.文化意识。学校文化是历代教职工的精神和境界的集中体现,需要当代学校管理团队进行总结提升,并做好对师生员工的宣传和学习工作。这也是学校管理由管理向经营转变的重要内容。物质奖励很重要,但是文化管理的作用更具生命力。教师提干后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或部门文化对管理工作的巨大影响力,有意识地利用好文化管理的理论知识,这对于学校管理和个人工作的长远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7.经营意识。既然有志于学校管理工作,并且已经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强化经营意识,既要做好日常管理实务,又要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是绝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经营,要有自己的思路。管理的境界是完成一项具体管理行为,而经营的境界是关注具体管理行为的最大效益。

篇9:领导干部要具有强烈责任心

责任心是谋划各项工作的前提

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直接影响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成效。尤其是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大非、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面前,领导干部责任心强,才能把事情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好事办得更好。荀子曰:“先事虑事,谓之接;患至而虑者,谓之豫,豫则祸不可御。”责任心强才能“先事虑事”、未雨绸缪、工作主动、“则事优成”;没有责任心,凡事推着干,“事”、“患”已至才发慌,临时抱佛脚,“则事不举”、“祸不可御”,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势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责任心是抓好工作落实的保证

在具体工作中,系于责任无小事,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根火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一张处方足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工作,才能在抓落实的过程中,扫除一切形式主义的虚无,实事求是、讲究科学、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把大事抓细、把小事抓好。

责任心是转变工作作风的核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以谋事想民、勤政爱民、做事为民。在言行上才能做到尊重群众、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听众人之声,采众人之谋,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实践中经过自觉的党性锻炼积累起来的。

责任心源于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然就会对事关人民安危冷暖的事情体察入微,自然就会密切联系群众、做人民公仆。反之,一事当前,光替自己打算,把乌纱帽看得比什么都重,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自然是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连人命关天的大事也能处之若素、置若罔闻。应当说,在紧张无序的战争年代和动乱年代,领导干部容易保持责任心,而在发展顺利、秩序井然的和平建设时期,则容易跟着感觉走,丧失责任心。对此,应给予足够的注意。

责任心源于崇高的理想和不倦的学习

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绝对不会是个人中心主义者。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总是高于自己的利益,少有索求、淡泊名利,对于不足和失误不推诿、不塞责。反之,则利欲熏心、争名逐利、推诿扯皮,把维护地方形象和个人政绩作为出发点,欺上瞒下,给事业带来损失,给人民造成损害,最终葬送了自己。树立崇高理想的关键是学习,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持久深入的学习,使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更加明确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做些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下什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责任心源于组织制度的约束

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时有暴露。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工作主动性,头脑僵化、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工作中没有高标准,没有创先争优的劲头,没有开拓局面的精神,没有一抓到底、狠抓落实的作风。要消除这些弊端和缺陷,就必须全力打造责任政府,全面实施“官员问责(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制度。推行“问责制”,短期的意义在于扭转行政积弊,通过组织制度约束,用压力来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重塑政府形象;从长远看,可以从根本上整肃吏治,树立领导干部队伍的民本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篇10: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五种意识”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五种意识”

加强作风建设,要牢牢抓住思想作风这个关键。思想作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抓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以下“五个意识”。

一是要牢固宗旨意识,真心诚意做人民公仆。要树立当官不为装点脸面的观

念,树立为民不遗余力的观念,树立办事不图回报的观念,树立工作不带私心的观念。要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情,激发对人民群众的热情和真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立足工商职能,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在便民、为民、惠民上下功夫,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办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方面改起、从窗口部位和执法第一线做起,努力搞好工商执法和服务,用好的行风、作风在群众中树立工商的良好形象。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二是要牢固责任意识,兢兢业业用心干事。责任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品格,责任意识是领导者的第一素质,所谓责任意识,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同时在工作中要敢于负责。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所担任的职务当成是一种责任,对国家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工商事业负责、对全系统干部职工负责。在不断追求责任的实现中,也展示出了个人的才华,体现出人生价值的实现。把心交给党、交给人民、交给工商事业,付出真诚、坚守执着,切忌浮躁、漂浮、肤浅。真正把心思凝聚到事业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落实上,始终保持一种执着的追求精神,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始终保持一股闯劲、一股冲劲、一股韧劲,凡事力求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快人一拍,努力走在前列。

三是要牢固务实意识,求真务实创新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工作中做到敢于竞争、勇于率先,敢于突破、勇于攻坚,敢于创新、勇于创造,自我加压、不甘人后、敢为人先。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务实和创新的关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

四是牢固和谐意识,努力构建和谐班子、和谐团队。和谐产生美感,和谐是一种心态,和谐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我”做起,特别是要从人的心理和谐做起。人的自我和谐,首先是要有一颗平常心。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坚持以人的自我和谐为基础,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做人做事做官,都要学会尊重人,理解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和谐的心理也是一种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作为领导干部,有了一种和谐的心理,也将会大大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威信。

五是要牢固廉洁意识,讲操守、重品行,树清廉领导形象。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古人云:“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决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常慕清廉之美,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轻名利,讲操守,重品行,带头遵守和落实党纪国法,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要增强自律意识,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把个人的爱好和业余时间放在健康有益的事情上来,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篇11:领导干部要具有团结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水平和能力的关键。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要想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的领导干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进行创新的前提。如果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我们的领导工作就难以做到根据变化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工作创新、领导方法与艺术的创新。我们今天之所以特别强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归根到底是由于实际情况发生了重大而迅速的变化。这种巨大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要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深入实际,勇于实践

实践是创新的动力。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起来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自己。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积极投入到改革的实践中,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领导群众实现改革的任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益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才能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新思路。同样,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变化,我国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开创新局面,需要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新的实践,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新的思维理念、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务实的作风,求实的精神。

深入实际,勇于实践,领导干部必须敢闯、敢试,敢于承担风险。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时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就要求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事业的成败,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坚决克服改革怕出乱子、发展怕无票子、创新怕丢帽子的思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既要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增强危机意识,又要履行好自己职责,加强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来自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实践证明,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当代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就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科学内涵,努力增强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领导干部要提高驾驭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广泛掌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现代新型学科的基本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二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特殊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和人格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只有遵纪守法、廉洁勤政、公道正派、人格高尚的领导干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

任和拥护,进而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三是领导干部要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大局就是事关人民和国家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工作全局。目前,我们的大局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实现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学习、冷静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从复杂变幻的形势中找到关键,并能迅速采取主动,搞好本职工作,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四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的第一线,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篇12:党员干部要强化“四种意识”

时间:2011年02月25日 10时32分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朱志国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党员干部是党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中坚和骨干,党员干部的形象好,党的威信就高,凝聚力就强,人民群众就拥护,反之则差。党员干部要把维护党的形象作为事关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自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强化“四种意识”。

一要强化先锋意识,始终坚持党的性质、纲领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现阶段,党员的先锋意识集中体现在坚持和捍卫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为之不懈奋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强化先锋队意识,就是要在思想政治上走在时代的前列,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作表率;在工作标准上走在前列,在脚踏实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上作表率;在自身要求上走在群众的前列,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上作表率。

二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办老百姓受益之事,使群众得到实惠;多办老百姓期盼之事,使群众感到温暖;办有利长远之事,使群众看到希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困难疾苦放在心上,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党的温暖、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领群众为全面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努力奋斗。

三要强化纪律意识,始终高度自觉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强化纪律意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最基本的是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四个服从”要求,始终做到心中有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自觉用组织纪律和党的先进性要求约束自己,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求群众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过硬的人品官德和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党旗增辉。

篇13:要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

《陈云文选》对党的干部政策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当怎样正确对待非党干部。在《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是党的重要政策》一文中,陈云同志对这个问题做了全面的论述。应当看到,关于团结非党干部问题,既是党的干部工作和干部政策的有机部分,同时也是关系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从《文选》中不仅可以学到陈云同志关于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思想,而且还可以学到陈云同志关于一个共产党员如何对待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主张和见解。在这里,陈云同志把党的建设和党的统一战线这两个法宝很好地联系了起来,体现了党的组织路线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党的政治路线的指导原则。在今天全面整党中来学习它,对进一步克服“左”的流毒和影响,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政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它将有助于增强我们在这方面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

陈云同志在文章中,首先简明地阐述了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的重要性。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不团结非党干部,就不能团结全国人民,革命就不能胜利。”换句话说,这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和取得革命胜利的大问题。我们党历来主张,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任务,必须调动千军万马,组织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最大限度地扩大同盟军,加强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社会集团和一切爱国力量之间的大团结。尽管工人阶级是我们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但是工人阶级在全国人口中毕竟是一个少数,共产党员更是少数。这个多数和少数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数量概念,但却不容忽视。这关系到是搞大团结还是搞小圈子,是实行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还是只靠少数人孤军奋战、包打天下。我们党历史上犯过几次“左”倾错误,无不是因为忘记了这一点,实行孤家寡人的政策,结果导致革命事业遭受严重的挫折和失败的。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必须牢牢记取。

为什么陈云同志把尊重和团结非党的干部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让我们认识它的重要性呢?对此,陈云同志有一个精辟的科学论断,即“团结于党的周围的非党干部是社会各阶层的进步分子,是党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既然是桥梁,就是说不经过他们,就不能很好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党也就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即使是正确的政策,不经过他们的传播,也不能深入群众。我们还应当看到,党外干部往往可以起到共产党员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我们听不到的意见,他们可以听到;我们看不到的情况,他们可以看到;我们宣传不到的群众,他们可以宣传到。此外,我们还要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之长”,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比如,一般来说,党外人士比较有知识;他们拥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有着强烈的为祖国和人民效力的愿望。而党的领导责任,恰恰就“在于发挥非党干部的才能,使之服务于革命需要”。因此,我们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很好地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事业的客观的必然要求。陈云同志指出的“没有党外人士的同情和合作,革命胜利就不可能”,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实现四化,保卫世界和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大艰巨的历史任务,无论在国内和国际都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这就更要求我们特别重视这个问题。

陈云同志尖锐地提出,能否解决好团结非党干部的问题,“在目前和将来都是对我们党的一个大考验”。党的历史已反复证明,这个问题处理如何,的确是对党的路线、政治的成熟性、党的作风、党的领导方法的一个全面考验。应当说,这里也包括对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考验。因为正确处理同党外干部的关系,势必涉及我们党员同志自身的觉悟、气量、作风、风格、品德等多方面的党性锻炼问题。从陈云同志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们要团结非党干部,第一要有解放全人类、求大同存小异的胸怀和气量,第二要有平等待人、礼贤下士的民主精神,第三要有主持公道、见义勇为的革命风格,第四要有严于律己、敢于承担责任的高尚品德。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以后的实践都表明,这四个方面的要求,的确是我们做好团结非党干部工作的宝贵品质。在这些方面,周恩来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每一个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能够具备这样高的品质修养,要求在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的工作上做的完满无缺。但至少有一个起码的要求,这就是“党员干部只有团结非党干部之责任,并无排击非党干部之权力”,决不允许对非党干部取歧视态度。如果“党员干部与非党干部闹不团结,应由党员干部负主要责任”。

为了帮助某些党员提高认识,澄清一些糊涂观念,陈云同志还就怎么看待党性、党票、党龄等问题,做了深刻阐述。他强调指出:不能把党性曲解为脱离社会的纯洁,恰恰相反,脱离党外人士的洁身自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不能根据有没有党票判断一个人是否可靠,而应根据其为人的历史和现实的表现;用人不能只考虑是否党员或党龄之长短,用党龄排位置,而要坚持用人唯贤,按才能排位置。这些论点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关于怎样正确对待非党干部的意见、批评和不满的问题,陈云同志也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为我们划清了这种批评的原则性界线。他指出:“非党干部有不满,发牢骚,说怪话,并不等于思想上反对党。应把非党干部善意的批评视为鞭策、鼓励我们的有益武器”。应当看到“非党干部的许多意见、批评、不满,常常是正确的,或反映了我们某些缺点。”

为什么我们有一些党员干部存在这样一些糊涂认识呢?陈云同志指出这是同当时党内仍然存在着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分不开的,而这种倾向必然会产生一种排他性。陈云同志列举了有关这方面的各种表现。比如:浓厚的排外思想,深具戒心,疑神疑鬼,任意“逻辑”;有人不用,口讲接近实际疏远,甚至嫉妒他人之长;高傲自满,党气凌人,满口原则,不近人情;以成见看待非党干部,对他们要求过高,不是以我适他,而以他适我;等等。因此,陈云同志响亮地提出必须“打破宗派主义,即打破‘你们’和‘我们’之间的人造墙壁”。并且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宗派主义的排他性是毫无道理的。他说:“在一条战线上奋斗的党员干部和非党干部,都是革命同志,人人都有革命、工作、说话之权,党员干部无权垄断革命。在革命工作中,与共产党员负同等责任的非党干部,他就有与共产党员同等的革命功,绩。”现在我国的情况虽然同革命战争年代有很大不同,但是经过十年内乱的干扰和破坏,应当说,这种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流毒仍然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错误思想妨碍我们落实爱国统一战线的有关政策,特别是同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政策。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同志认为党外干部可有可无,不在话下,爱好清一色,合作共事时,以领导者自居,衙门作风,训人态度,独断专行,我说了算。因此,在这方面主要的倾向仍然是“左”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流毒,需要我们继续花费很大的力气进行纠正。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尊重和团结非党的干部的方针,陈云同志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对非党干部所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并且详细地规定了相应的具体政策。他指出,我们“应取的基本态度是坦白、诚恳、爽直”。“只有彼此相见以诚,才能和衷共济”。现在,我们党根据历史经验和新的情况做了新的概括,要求我们对党外人士必须做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但是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基本态度,有了团结非党干部的方针,还必须有具体明确的非党干部政策。陈云同志指出,我们党同非党干部关系方面所以存在不正常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缺少相当的有力措施。为此,陈云同志提出,对待非党干部:一要在政治上信任他们,一视同仁;二要把非党干部看成是我们自己的人,不分“我们”和“你们”,决不见外;三要妥善安排他们的职务,并应同党员干部一样,给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必要的信任和必要的权力,使其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四对他们的要求要适当,只要在工作上服从党的总方针,就要尊重他们的思想自由和生活习惯,不能苛求其与党员一样服从一切组织纪律;五当他们担任行政部门的领导职务时,就要使其有职、有责、有权,该部门的党员应在行政上服从他们的领导;六在民主选举的政权机关和民众团体中,共产党员与非共产党员合作共事,应共同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七要相互开展善意的批评,特别要注意经常地倾听他们的批评意见;八,党对非党干部应在政治上、工作上、物质上给以帮助,以爱护党内干部的态度去爱护非党干部。以上这些办法的精神实质,也可以用现在的说法简单地概括为:“在政治上一视同仁,在工作上放手使用,在生活上关心照顾。”

在这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陈云同志根据马克思讲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的观点,强调指出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履行做好工作的义务,应从党与非党干部组织上的关系上给予一定权利。当时对这些权利做了以下规定:欢迎非党干部参加党的一般支部会议,有发言权,只是无表决权;定期召开党员和非党员联合的各种干部会议;党的干部部门要把照顾非党干部做为自己工作的职责;非党干部有直接找部门负责人和党的干部部门谈话之权;有向党组织直到党中央控告之权;党组织要赞助非党干部和党员共同组织专门性质的团体,如各种研究会和同学会。最近,我们党根据这个传统的政策,还规定了党的文件发到哪一级,哪一级的党外人士就可以阅读。一句话,我们党处理这类问题时,正是遵循着权利和义务相等的原则。

纵观党的历史经验,落实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政策的工作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概括地说必须抓好三个环节,一应妥当安排,二应充分使用,三应正确处理合作共事方面的问题。当前,我们党正在进一步强调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特别是对待非党知识分子的政策;而非党干部大多则包括在知识分子的范围里了。我们在落实政策时,不仅遇到直接来自“左”的阻力,而且还碰到一部分同志存在“害怕心理”,心有余悸,放不开手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重温陈云同志有关的论述,将有助于这部分同志进一步解放思想,解除害怕心理,冲破阻力。这个问题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为重要。正如中央负责同志最近强调指出的,放手发挥几十万、成百万党外人士的聪明才智,是我们学会科学领导方法和改进党外关系的大问题。

上一篇:汝河的六年级作文下一篇:新学期开始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