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学新解

2022-09-10

色彩构成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以科学的色彩理论为依托, 色彩技能训练为关键,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创造能力为核心, 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不是对颜料的掌握, 而是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 掌握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 并通过大量的课题训练, 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运用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 把复杂的视觉表面现象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 还原到最基本的色彩要素。

1 色彩构成简介

色彩构成是人类从色彩知觉和心理出发, 用严谨的科学分析的方法, 把纷繁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最容易理解的基本要素, 运用科学理论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法则,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心理联想, 并利用色彩的量与质、空间上的可变幻性, 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配置、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创造出新的、多角度、多层面、多功能的理想的色彩效果。它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的高度为各种专业的艺术设计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 通过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深刻的、全方位的认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色彩的表现力。此外, 色彩构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审美的判断能力和倡导创新的变革精神, 色彩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

2 色彩构成教学现状

色彩构成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2.1 教学模式单一

构成课是认识课不是技法课, 这是个必须明确的教学概念。色彩构成教学, 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构成教学模式, 由教师课堂讲授理论内容, 学生接受教学内容, 通过手工实践, 最终以书面作业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模式虽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熟练掌握手绘工具, 同时, 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1) 对理工类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生入校时的自身艺术修养偏低, 多数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都处于初级阶段, 再加上整个构成课程抽象性较强, 很难到培养学生基础设计能力的作用。2) 传统的构成教学中, 由于使用颜料手绘作业费时、耗神, 增加了教学的课时, 而且也使学生把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做上, 很容易忽略对色彩的研究与探讨以及造型设计的研究。且作业完成后, 改动较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又削弱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 束缚了学生拓展、创新能力的提高。

2.2 培养目标不明确

色彩构成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色彩感悟力和敏锐力, 为专业主干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但目前大多色彩构成教学目标不明确, 普遍存在与主干课程的教学缺乏沟通, 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 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 缺少综合技能的训练, 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 课程之间缺少融会、贯通, 以至于设计基础课不能很好的为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3 我认为色彩构成教学应做以下几点的改革:

3.1 颜料不是表达色彩的唯一

从静物写生到色彩构成, 前者的介质多为颜料, 而后者的介质可以是颜料也可以借助现有的软件来实现。前者偏重感性认识, 后者偏重理性抽象和感性运用。静物写生重色彩的再现, 而色彩构成强调对色彩的组合和运用。使颜料这种介质进行色彩构成训练, 其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颜料 (如水粉、水彩) 等介质的熟练掌握, 但是手绘的色域范围较小, 调色后的色彩饱和度偏低, 且费时费力, 作业一旦出现错误难以修改;此外它能产生的色彩种数远远少于数字化电脑屏幕的R G B色彩色域。应该强调的是:我们的目的是运用介质再现人肉眼所见的光的色彩世界。色彩构成的训练应该回到它的本质轨道上来, 也就是对色彩的审美规律的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 而不是对某种介质的掌握。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知道还能电脑软件取代颜料作为完成色彩构成训练。

3.1 计算机辅助“色彩构成”教学

色彩在设计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 色彩构成就是将色彩进行搭配组合, 从而构成新的色彩关系。不同的色彩搭配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体现出不同的情感效果。例如:红色表示热情、喜庆;紫色表示清雅、高贵。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讲授色彩原理时, 是以口述和板书为主, 学生只能通过联想或教材上有限的图片理解理论, 直观性较差。

采用计算机辅助色彩构成教学, 相应的软件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等在色彩使用及调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践讲解色彩间的复杂关系, 学生也可以轻松的掌握相应的理论。也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因手工涂色不均、手工操作费时费力等问题。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创作出多个方案, 并可结合设计的需要, 将许多特效进行组合、升华、再创造。即达到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 又在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即为专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搭建了走向专业设计课程的桥梁。

实践证明借助于电脑软件使得许多传统的训练手段变得易如反掌, 而且效果也更丰富、更显现, 比手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 迫使我们要重新拟定教学目标, 增添新的教学内容, 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 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传统构成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相结合, 为传统色彩构成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产生新的活性因子, 催化出更加合理和艳丽的教学奇葩。

3.3 主题性设计多元化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色彩的基础设计教学当中, 主题性的色彩构成训练, 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 是如何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关键。主题性设计是设计领域的惯用手法, 它的好处在于能够界定一个有文化属性和经济价值的课题, 通过大量背景资料的搜索和调研, 创作和整合出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成果。在信息时代设计观念和方法急剧发展的今天, 新的色彩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 而不是提供答案, 这就是主题性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这样做, 可以在主体性设计课课中, 把设计观念引入色彩构成, 使学生在学习色彩的同时, 提高创新能力。主体性设计课题可以强调多元化, 如“来自大自然的启示”、“色彩与数学”、“来自音乐的感受”、“感觉与色彩”等等,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研究的范围,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摄取专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 不能彻底抛开现有的色彩体系去创造新的学说来传授色彩审美与应用, 但也不能固守旧的传统。新时代新技术赋予色彩构成新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应用诸多新兴技术和知识,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改革, 使学生通过分析、探索, 积累配色调色经验, 为未来的设计打下坚实的色彩应用基础。

摘要:色彩构成是设计基础课, 如何能让它为设计的本质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色彩构成教学现状, 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具体讲述色彩构成的教学和体会。

关键词:色彩构成,设计基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莉婷.色彩构成[M].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 (09) .

[2] 李鹏程, 王炜.色彩构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07) .

[3] 李树春, 刘卓.色彩构成教学之探索[J].教学研究.

[4] 张跃华.色彩构成教学初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7) .

[5] 吴向阳.改进色彩构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学术论坛.

上一篇:树立通识教育理念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下一篇:论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