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探讨《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2023-02-21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多部门、多学科、多时序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法学以及农业、畜牧、农机、水利、城镇建设等部门和土壤、气象、植物、水文、水文地质、地貌等学科, 同时还涉及遥感、航测、工程测量、地图编制、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它既有属于软科学的一面, 又有属于工程技术的一面, 既包含社会经济科学的内容, 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内容, 属于应用性综合边缘学科。

《土地利用规划》课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导课程, 《土地利用规划》课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国土资源高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笔者已经参加工作数年, 回忆往昔学习该门课程的情形, 结合当前工作经验和社会需要, 不禁有很多想法, 下面笔者总结该课程的几个特点, 并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土地利用规划》课课程的特点

1.1 综合性强

《土地利用规划》课涉及知识面广, 它包括资源学、环境学方面的内容, 又包括管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它以这些相关学科的内容为基础, 要求学生必须有宽厚的基础知识, 才能把握和学好这门课程。

1.2 实践性强

学生在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课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后, 对一个地方的规划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是由于各个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 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在设计和规划时不能得心应手, 这就要求学生多接触实际, 了解规划区域地貌地形、土壤、气象、环境和经济条件, 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 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安排, 圆满完成规划任务。另外对图件编制、修饰都要求学生亲手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往重学生手工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功的训练。

1.3 相关知识、技术迅速发展

相关知识、技术迅速发展, 推动了《土地利用规划》课课程内容的发展和实现方法的更新。如以前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人工利用经纬仪测量和人工绘图, 效率非常低, 而现代技术如红外测量、遥感、土地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使测量、绘图变得迅速高效并节省了成本。

1.4 规范、标准、法律和政策变化快

《土地利用规划》课课程内容应以国家规范、标准、法律和政策为依据进行, 它与形势联系非常紧密。如1 9 8 6年颁布《土地管理法》, 1988年重新修订, 1998年再重新修订颁布, 新《土地管理法》要求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 实行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可持性土地资源利用, 城镇建设用地标准必须按国家标准执行等, 而1988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对这些内容没有要求。

2 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2.1《土地利用规划》课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设置

《土地利用规划》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它以自然、经济、社会、技术四方面的学科为基础, 这四方面学科相互联系如下图所示: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 首先必须明确规划区域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在问题分析时, 就应以地貌学为基础进行土地分类, 了解各种土地类型, 再一个对规划区土地资源分析也以资源学为基础;其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对土地利用在空间合理安排, 如何体现合理, 它是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来进行分析的, 所学的相关课程应包括土地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等;最终形成的规划成果有报告和图件, 所以图件的绘制必须借助于绘图学及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来完成。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时间应放在相关基础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进行。在具体教学时间安排上, 笔者记得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或大学4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对土地利用的合理分配。它的内容一般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内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整个区域土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宏观总体安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土地利用某一方面进行的安排, 兼具宏观性和微观性;土地利用内部规划是对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落实。因此, 在课程教学内容上, 从这三个有机联系方面入手, 总体考虑, 同时, 吸纳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 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2.2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笔者记得当初通过课堂学习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后, 往往感觉到做土地利用规划还是无从下手, 难以进行实际工作。所以我觉得在课程学习完后, 应该安排两周《土地利用规划》课课程实验。半周左右时间进行野外实际考察, 结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貌图、地形图和航片等, 综合以前所学各单科内容, 了解何种地形, 有何种土壤, 生态条件如何。进行土地适宜评价和景观分类, 形成一个区域整体概念, 为在规划中土地利用的配置奠定基础;再一个分发调查表进行访问, 如各企业经营效益、各田块作物产量和产值、分布、人口数量等, 为实际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最后对变化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补测。再用半周左右时间, 让学生学习或阅读现有各具特色的规划报告和规划图件, 了解实际规划如何编制。剩下一周时间结合一个县或乡域 (尽量结合实际规划任务) , 编制一个区域上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及涉及到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 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和图件。要求每一个学生写一个专题或一部分报告的内容, 图件要求让学生亲自绘制一张规划图。

2.3 创新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从当初的学习经历看来, 笔者认为《土地利用规划》课主讲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在理论公式推导中有些难点给学生讲清楚, 教师要有一定规划实际经验, 讲课形象生动, 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下列教学模式, 启发—自学—式相结合学习模式。启发式学习要求教师备课充分, 就某一节或章内容多提出问题, 课堂解答, 针对性强。自学式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大量文献外, 还就个别章节要求学生上讲台来讲 (一般要求提前一、二周作准备) , 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就这部分内容查阅本专业相关期刊与书籍,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最后, 锻炼了学生演讲口才和推销自我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 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规划设计能力和规划管理能力。

摘要:笔者在基层国土局从事土地规划相关工作多年, 回忆往昔学习《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经历, 结合现在的工作经验和对该项工作的需要, 有了很多体会, 从前教学改革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提出, 笔者此次创新性地从经验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 探讨《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向, 希望能给高校教师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经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 高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体系构建[M].中国地质教育, 2005, 1:61-64.

[2] 陈银蓉, 梅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2 (2) :100-103.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西藏大学社团组织建设现状探讨下一篇:浅谈媒介服饰意见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