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构建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分析

2022-09-11

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 多数高校人均占有运动场地的面积距离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评估体系标准相差甚远, 而健康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更少。解决这一矛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目前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单位活动面积重复使用次数, 这仅靠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以其强大的时间容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而时代赋予健康本身所包含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等多种基本含义, 在俱乐部的项目参与中都能够得到实现。此模式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 并且对未来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产业化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经营对象即会员来源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及教职工。因此, 它在经营内容选择上就有别于纯商业营利型健身俱乐部, 它包含了相当的教育成分。普通高校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产业化经营追求的目标是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运动场上, 实现健康体育、放松心理、健康体质、陶冶情操的目的,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当前, 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化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高等院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 具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 经验丰富的体育师资, 因此,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地域、经济、生源等特点选取胶东半岛的普通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烟台大学、鲁东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6所学校开设了不同性质的体育俱乐部, 因此本课题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青岛农业大学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体育改革的政策法规和近10年来国内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的文献和资料等, 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 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1.2.2 调查访谈法

在对烟台大学、鲁东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6所学校进行调研期间, 访谈了12位教学主任, 10位专家教授以及部分体育教师。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采用归纳、类比等逻辑方法进行讨论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概念的界定

“俱乐部”一词源于欧美, 亦称社团和会社, 是指为特定人群提供娱乐或利益的场所或组织。“俱乐部”在《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是:为了休闲或为了参加某一特殊的活动 (尤指某一体育运动) 而有规律聚在一起的人群。

所谓商业健身俱乐部, 是指经营者把健身房 (俱乐部) 作为一个经营实体, 以盈利为目的, 以健身娱乐设施为活动场所, 面向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服务, 以企业的形式, 按照市场运作规律,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会员制群众体育俱乐部。

它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俱乐部以顾客为核心, 以提供有偿健身健美服务为主要经营项目。

(2) 设有集体健身场地、负重和有氧健身器械设备以及健身指导人员。

(3) 以盈利为目的,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

综上所述, 本研究把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界定为: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 是经营者把健身房 (俱乐部) 作为一个经营实体, 以盈利为目的, 以健身娱乐设施为活动场所, 面向师生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服务, 在学校有关规定的制约下, 按照市场运作规律,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会员制群众体育俱乐部。

2.2 普通高校构建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据目前有关对美国1000所大学的调查表明:有50%以上的高校只开设体育选修课, 平均每周2.35小时, 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2.6小时。在加拿大、西班牙、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高校体育活动一般采用俱乐部形式, 无论水平如何都可参加。因此, 有80%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加拿大提出了高质量的日常体育活动的QDPE计划。课外体育的最低时间要求随年级增高而延长 (1) 。由此可见, 发达国家都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是与他们提出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密切相关的,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正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随着压缩体育课总学时的趋势, 那种仅靠增加课时与延长教学年限来实现高校体育目标任务的举措已无法运作, 仅以体育课为中心支撑高校体育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 普通高校构建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体育教育只有通过改革, 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是课外体育俱乐部的一种, 这种俱乐部属于业余性质, 成员由大学生组成, 活动范围主要在学校。俱乐部有组织管理机构, 分设不同项目协会, 各协会会长由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 可由学生成员选举产生, 各协会的活动由会长组织进行。普通高校校园体育俱乐部可以设在学生的生活区内, 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 如在早上、下午、晚上、双休日、节假日。高校大学生没有了“应试教育”的繁重压力, 空闲时间较多, 每天拿出1~2小时锻炼是很轻松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去俱乐部进行锻炼。俱乐部的锻炼内容丰富多样,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 在普通高校构建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是非常有必要的。

2.3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的构建

2.3.1 构建背景

改革开放使中国体育与奥运会实现了全方位的交流和融合, “奥运模式”的创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所产生的轰动效应, 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一种重要手段。掌握体育技能, 开展体育社交活动, 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观、体育观、自我健身等意识增强, 区域性的现代化带动了地区和家庭体育活动条件的改善, 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出多样性, 反映出一种主体的体育价值意识, 既追求锻炼的长期效益, 更注重体育锻炼的健身、娱乐、消遣和社交的功能。正因为如此, 高校体育既强调满足大学生现实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需要, 又要满足大学生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体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体育教育结构, 深刻体现高校体育的时代性、永恒性、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

从教育部199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到2002年8月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十年间, 各高校结合本校特点积极推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取得一些成效。尤其是90年代中期在学习西方国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以俱乐部形式来开展的高校体育教学, 比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已成了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一条新思路。

2.3.2 特色优势

俱乐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的体现、延伸和补充, 是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以及校际间体育交流的主要代表, 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和组成形式。俱乐部的规模和活动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体育文化的主流方向和学生个体社会价值取向。

(1) 具有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是素质教育、现代健康观和终身体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在我校逐步得到贯彻的产物。它使大学生在体育课统一达标的基础上, 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专业特点和运动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余暇体育活动项目, 在大学校园内兴起丰富多彩的有职业化特征的健身和体育娱乐竞赛项目, 可使校园文化更加健康和生动。就师生员工而言, 校园内多样的、连续性极强的余暇体育活动项目, 是激发他们体育兴趣和持续参与的动力。可以说, 如果校园内积极向上的雕塑、优雅美丽的绿地和形式多样的舆论阵地等是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中的静态美, 那么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引导产生的健康生动、多样有趣和优美欢快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则是大学校园中充满活力和催人团结奋进的动态美。

(2) 具有切实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最初创意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指出:“体育运动的道德价值比身体价值大, 它有消除罪恶的作用。”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不仅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而且是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因此,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具有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德育功能的作用, 可以切实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

(3) 具有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美育的功能。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俱乐部中的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活动, 基本上是按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的需求和场地器材等实际条件组织开展的。因此, 其活动项目大多是以可行性为特点的项目, 如健美操、瑜伽、女子防身术、体育舞蹈、跆拳道以及日常生活、工作、社交中的基本礼仪培训等。体育俱乐部中这种连续性极强的、可行的和富有动态美的体育活动, 可以极大地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 不但能促进学生获得匀称健壮的形体、优美的姿态、发达的肌肉和健康的气色, 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可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识别能力, 从而对社会上真、善、美的事物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赞颂和羡慕的心理, 这对他们产生美好理想、形成高雅情操和树立崇高信念是十分有益的。

2.3.3 未来发展趋势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是高校群众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完善或补充, 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俱乐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

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这6所高校中的学校领导对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开展的态度是积极支持的, 认为高校以体育俱乐部形式来开展学校体育, 并以此促进体育课程目标实现的思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认识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引下, 利用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 传授运动技能和健身知识, 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综合性俱乐部的学校领导对开办体育俱乐部持赞成态度,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是从学校发展角度来看, 开展体育俱乐部可以促进体育教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二是从学生角度来看, 开展体育俱乐部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学校领导对开办体育俱乐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好课外活动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而培养终身体育习惯意识则放在后面次要位置。在我们所调查的6所高校俱乐部中, 由学工处团委管理的体育俱乐部不重视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多种价值作用, 只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丰富校园生活, 而由体育部管理的体育俱乐部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 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丰富校园生活,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高校商业体育俱乐部适合在普通高校广泛推广。

4 结语与建议

4.1 结语

(1)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 是经营者把健身房 (俱乐部) 作为一个经营实体, 以盈利为目的, 以健身娱乐设施为活动场所, 面向师生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服务, 在学校有关规定的制约下, 按照市场运作规律,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会员制群众体育俱乐部。

(2)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符合当前高校改革的方向, 具有可行性。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更趋于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能动性、灵活性的发挥,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将成为本世纪高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3) 普通高校校园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目标符合高校的特点, 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丰富校园生活, 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有利于实施终身体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适合在普通高校推广。

4.2 建议

(1) 为保证大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 学校应进一步解决体育场馆的缺乏问题;合理安排课程, 保证学生的课后体育活动时间;在收费上做到既合理又照顾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得人人都有机会加入到体育俱乐部的大家庭里来。

(2) 俱乐部活动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外, 还组织体育知识讲座、体育咨询、裁判员培训以及各种社会体育活动实践, 努力吸引所有大学生加入其中, 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 灵活选择、尽情娱乐、锻炼和竞赛。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访谈、文献研究及逻辑分析等方法, 以建立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的青岛农业大学的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 对普通高校构建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俱乐部的建立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补充, 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与质量;对促进高校实施终身体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校园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 田忠.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阐释[J].浙江体育科技, 1994, 5:54~58.

[2] 乌兰, 包铁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2001, 2:62~63.

[3] 刘小青.发展体育高校体育俱乐部, 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探索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6) :48~49.

[4] 孙建华, 吴志坤.高校实施俱乐部制课外体育活动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师友, 1999 (2) :40~42.

[5] 胡建华.大学俱乐部制体育课模式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研, 1998 (2) :31~35.

[6] 邹师, 等.我国普遍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1) :70~73.

上一篇: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探讨下一篇: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