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珍视”,让学生自由呼吸

2022-09-11

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让学生在各种情况下成为学习的主人,不由自主地拔节生长。

1珍视学生的问

曾看到流传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师生中的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古希腊人普罗塔戈说过:人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当学生的头脑是火把的时候,应该是他的头脑充满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头脑中充满了问题,充满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渴望,他的生命也就充满了希望。

《九色鹿》一课时 ,有学生发问:“乌鸦是不吉祥的鸟 ,故事里为何给九色鹿报信的是乌鸦呢?”这问题看起来没有什么“质量”,然而恰是这样的疑问才是学生“真”的疑问,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真的是学生迫切想弄明白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乌鸦是九色鹿的朋友;有的说,乌鸦凑巧路过……我顺势引导学生:“既然都不确定,不如课后查查资料。”此时,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主动的求知,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第二天的语文课,学生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公布: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有同学补充说:“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

从这一课中,我想到:提出问题不是教师的特权,解决问题不是学生的义务。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珍视他们的问,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因此,我要大声呼吁:珍视学生的问题和发言吧,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追根求源”的欲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我们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真教育。

2珍视学生的错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以正确心态允许学生犯错继而巧妙引导,把错误看作一种学习资源,给学生主动成长的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呼吸的天地,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自主创新的快乐。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反过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本着一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理解出错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才没有精神负担,才会满怀激情投入学习。在我的课上,错了允许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

如教学《祁黄羊》一课时,学生将“解狐”中的“解”“xiè”读成了“解”“jiě”,有学生提醒:他读错了,这里应该读“解”“xiè”。

接着,我出示了一系列人名:曾巩、华罗庚、任弼时等,让学生试着读读,看看有什么发现。一部分学生读后发现这些“姓”和平时的读法不一样。学生经过查字典,论证,很快弄清楚了这些姓的发音,还得出了一个规律:很多“姓”的读音与平时不同,我们平时要多留意,勤查勤问。

把错误看成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大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课堂会因此而精彩,错误也会因此而可爱。

3珍视学生的读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像语文一样直指人心。因而,语文教学,也不妨从朗读入手。语文教师要赏识自己的学生,坚信自己的孩子是读书的种子,对他们充满文化的期望,让学生懂得朗读,善于朗读,敢于朗读,读出自己的个性。

如在上《村居》这首古诗时,我为配乐朗诵,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色。然后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读这首诗。学生用轻快、柔和的语调朗诵:“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我紧接着追问:“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学生描述道:因为春天来了,草绿了,柳树发芽了,是个美丽的季节,要读得美一点! ”我作恍然大悟状:“哦! 原来如此! ”又一生用欢快的语调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学生笑着答:“因为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

我立即表扬他们:“同学们都很在主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下面就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吧。学生激情满怀地读了起来。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是的,放开了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4珍视学生的写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的“练习”中《风》这首小诗清丽、质朴、有味。诗的两个段落结构相似: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树梢轻轻地摆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诵了这首诗,然后模仿诗歌的形式,试着写了自己眼中的《风》: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蒲公英雪花般飞舞,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炊烟如云雾般散开,风儿已从那里走过。课后,我及时将学生的诗句打印成稿,在教室展览。珍视了学生的写作成果,学生享受到了分享、创作的喜悦,都兴致盎然。此后,班中甚至还出现了几个平时爱写几句诗的小诗人。

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 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 可以压缩于斗室, 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守望者,不忘珍视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可以自由呼吸的快乐天地。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措施下一篇:沙漠地区道路选线和路线布设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