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理念引领特色农业转型深化山西农业供给侧改革

2022-11-26

山西是众所周知的煤炭大省, 近年来经济遭遇困局。煤炭价格下跌、工业增幅下滑, 山西整体经济发展呈现断崖式下降, 山西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困难时期。数据显示, 2016年山西GDP增速为4.5%, 尽管比去年有所好转, 在中国31个省区中仍然排名倒数第二。山西境内119个县, 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 73%的人口在县域, 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119县其中有56个贫困县, 要想扭转经济下滑局面和全面脱贫, 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有创新。山西不仅是煤炭大省, 更是特色农业大省、历史文化大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引, 以特色农业发展为突破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提速度为基点, 整合山西特色农业发展优势资源, 进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通过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动, 放大比较优势, 实现产业联动、市场共建、品牌同享, 全面打造山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体系, 从而激发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实现山西省众多贫困县彻底“脱贫摘帽”和经济全面转型。

1 立足立地条件, 优化区域布局,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实现科学发展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十年九旱, 但阳光充裕, 昼夜温差大, 土地类型丰富多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为发展小杂粮、草食畜、干鲜果和蔬菜提供了特有的生产环境和气候条件, 造就了品质优良、绿色健康、供不应求的名、特、优产品。这些优势主导产业和产品是山西特有的资源禀赋, 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供不应求的稀有产品。因此, 山西不是粮食大省, 山西农业之长在特色。

做强做大“果畜菜”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山西现代农业发展应实行“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科学发展、大力培育”相结合战略:优化布局———以“优、特、精、强”为核心, 以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为基础, 按照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晋中盆地和晋南盆地五大特色农业板块的布局, 大幅调升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面积;分类指导———重点在平川地区实现要素汇集, 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丘陵坡地发展林果经济, 山地沟壑区重点发展林牧经济、林下经济和沟域经济;科学发展———以科技带动为抓手, 有序提升干鲜果、蔬菜、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优质、高效、生态发展, 使特色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有绝对比重, 使山西特色农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大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借助丰厚文化旅游资源, 大力培育休闲农业等农业发展新业态, 促进农业多功能融合, 有效促进特色农业增值增效。

2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突出特色农业优势, 实现创新发展

山西农业发展的优势在于“特”, 农业的增收在于“加”, 提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在于“游”, 必须走出以粮为主的发展模式, 不片面强调粮食安全。从全国划定的“七区二十三带”粮食生产区看, 山西省没有一个县划入此范围。就山西立地和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粮食生产只是“温饱”产业, 要想脱贫、致富, 需要大幅调减粮食生产面积, 为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留出空间。

调整山西多数县域“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 是山西特色优势农业创新发展的基础, 也是山西农业供给侧改革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双创高产良田创建工程, 基本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 大幅调减粮食生产面积,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加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 加快构建山西“果畜菜为主”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促进特色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农业资源利用率, 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量效齐增”, 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实现精准脱贫。通过山西农业“硅谷”建设, 以发展功能农业为突破口, 打造山西省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引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大同、晋中、运城三大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充分推动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及推广, 促进现代农业向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级形态转变;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重构农业微观经营主体, 提升农业发展源动力;通过“互联网+”创新现代农业新业态, 打造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 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特色农业产业新业态。

3 加强产业—资源—环境和谐, 实现协调发展

优化要素配置, 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化的重点。通过政策扶持,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 科学整合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 推进特色农业节本化增效, 有效提高山西特色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 优化农业产业组织结构, 加快推进山西县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实现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产业发展与资源承载的协调统筹, 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借助优势资源跳出“三农”, 干“三农”。一方面可以借助山西特有的品位高、垄断性强的文化旅游资源———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功在千秋的红色文化、普度众生的佛教文化、誉满全球的晋商文化等;另一方面, 依托各县域风景独特、环境宜人的自然旅游资源, 以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 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高度融合, 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推进特色农业精准扶贫, 变资源优势为山西特色农业发展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培育乡村旅游为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4 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环境, 以绿色资本打造绿色产业, 实现绿色发展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 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随着消费市场发育的完善和消费者观念的改变, “绿色、生态、安全、营养”的品牌农产品将在市场上将占据重要地位并成为未来的主导产品。山西特色农业发展须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 全面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 促成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增强山西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绿色资本能充分激发新型产业活力。山西省有21个县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区, 主要分布于吕梁山、太行山区, 贫困县绝大部分乡镇依然保留着较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人为开发破坏少, 自然生态资源、历史遗存、人文风貌等保护较好,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干果经济林、生态山林、沟域河流域生态构成了贫困县山区原生态的生产环境, 可以满足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的回归自然、生态、健康等诸多要求, 绿色发展将成为新的名片。有效挖掘贫困地区资源特色, 放大绿色资本功能, 加快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发, 成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这将从根本上培植农民脱贫致富、贫困地区摘帽的造血机能, 使贫困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的动力。

5 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实现开放发展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 集群化招商是实现山西省特色农业大发展、现代农业跨越转型的新思路和创新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大对外开放, 实施内联外引招商,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 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主攻方向, 着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要瞄准国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来强力策划, 深化并推进与国内国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 结成战略联盟体, 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成规模、成块状、成圈带地发展经济, 充分发挥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 形成以园区农业、基地农业为主的新型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山西省在与“一带一路”大通道对接中, 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其他省市相比具有地理优势和陆路交通优势, 充分发挥山西为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陆路枢纽作用, 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便利条件融入“一带一路”, 把山西打造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 以开放合作为主线, 以重大项目为载体,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制订和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加强领导引导、协调和考核, 做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精心运作、全力推进, 从而实现以重大项目助推山西农业供给侧改革。

6 构建“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品牌”发展模式, 实现共享发展

加快山西特色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 以工业化的理念打造全新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构建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通过全产业链增值, 形成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市场增益的共享发展新机制。特色农业的发展应以企业化组织为载体、市场为导向, 效益为中心、基地和园区农业为基础, 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服务的方式, 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 达到规模化出实力、深加工出竞争力、专业化服务出质量、延伸产业链出效益。

以“513”工程为目标,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龙头企业, 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方阵;以农产品产业基地为支撑, 着力打造“一县一业”基地县、“一村一品”专业村, 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和产业带;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核心, 壮大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 其他经营主体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一批素质过硬、业务够精的特色农业从业排头兵;以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为抓手, 借力“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等营销活动, 有机整合品牌资源, 重塑山西品牌, 让山西品牌抱团出省, 抱团出海, 极大提升山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覆盖率, 形成以产业化发展带动全省特是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格局。

新的发展理念是先导, 科学战略是行动指引。补齐山西农业发展短板,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 山西应立足农业发展现状和多样性的立地条件, 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主导科学整合生产要素, 加快推动特色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成长, 以工业化的理念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一体的全新产业链, 运用“互联网+”等模式, 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打造特色农业转型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以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山西农业供给侧改革, 使山西确实成为先行先试的农业农村发展的示范区、创新区。

摘要: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创新性地将五大理念有机融入山西农业供给侧改革, 通过立足山西立地条件, 优化农业发展区域布局, 整合山西农业发展优势资源, 做大做强山西特色产业, 培育山西特色品牌等, 深化山西农业供给侧改革, 促进山西特色农业科学、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最终实现山西农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理念,农业供给侧改革,特色农业转型

上一篇:福克斯-福代斯病并腋臭2例治疗分析下一篇:安全评价法在带压堵漏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