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管理学

2022-08-17

第一篇:江西理工大学管理学

江西财经大学校级课题管理办法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争取多出高质量的成果,加强校级课题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校级课题选题范围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指南中的选题;

(二)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选题;

(三)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选题。

二、校级课题立项程序

校级课题一般采取每年申报一次,并原则上采取自愿申报和招标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一)申报立项程序

1.课题申报者按规定填写“江西财经大学校级课题申请书”,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交校科研处。

2.校科研处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筛选,产生拟立项的项目名单,然后报校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予以正式立项。

(二)申报要求

1.校级课题一般应有3人以上组成课题组。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中级以上职称的教研人员,否则须有两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

3.课题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身体健康,能承担课题实质性研究工作。

4.每个人只能以课题负责人的身份申报1项校级课题,原有校级课题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本年度校级课题。

5.校级课题一般分为三类,即校级重点课题、校级一般课题和校级青年课题(仅限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教研人员申报)。学校每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类项目的立项比例、数量及资助金额。

6.迟于截止日期送交的申请书,一律不予受理。

三、校级课题经费管理

校级课题经费管理按《江西财经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江财科研字[2004]13号文件)执行。

四、校级课题过程管理

1.校级课题由校科研处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负责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以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为主。 2.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应对校级课题研究工作加强领导和监督,并在时间、人力、物力等条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校科研处将采取适当方式,对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

4.校级课题一般要求自立项之日起2年内完成。对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完成的校级课题则视为自动撤销,学校还将追回该课题已使用的项目经费,该课题负责人自被撤销课题之年度起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校级课题。

五、校级课题结题管理

1.校级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向校科研处提交课题立项时所要求的结项材料。

2.校科研处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或按照课题结题标准对课题成果材料进行审定,凡通过鉴定或审定的课题,由科研处发给结题通知书,并以此作为该项成果进行登记和确认的依据。

六、附则

1、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原《江西财经大学校级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团学工作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团学工作大事记

制作人: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编辑部

二零一六年第二期

总第十一期 (2016.04)

四月工作回顾:

校对接院办的活动:

★4月8日—4月11日,举办了寝室文化节之给“宿管大叔、保洁阿姨”的一份情书征文活动

活动地点:无

参会(参与)人员:全校各学院同学

比赛结果:工商共7篇征文入选晋级初选,数量上与会计、财税学院并列第一

主办方:校生活宿管部 承办方:院生活部

★4月9日:举办了江西财经大学第四届传统文化年之“春节” 活动地点:蛟桥园校区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篮球场

参与人员:校党委副书记易小明、校团委书记习金文、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光秀、财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卢建华 、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许大晖、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葛家政、校团委副书记叶申玲 、江西财经大学传统文化研究社社长唐茗、各学院主席一副、各学院传统文化研究社社长,参与人数500余人。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主办方:校传统文化研究社

承办方:工商管理学院、现经管学院、国贸学院传统文化研究社

★4月9日:举办了第九届民族文化节开幕式 活动地点:蛟桥园校区南区大活篮球场

参与人员:校团委书记习金文、部分学院分团委书记、校学生会干部、各学院民族联谊会干部、全校部分少数民族同学以及汉族同学代表。

主办方:校民族联谊会 承办方:院民族联谊会

★4月9日:举办了“创技月辩论赛小组赛”

活动地点:蛟桥园校区北区3204 麦庐园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304 参与人员:工商博雅队,工商纸鸢队,评委观众工作人员等30余人。

比赛结果:工商博雅战胜会计一队和金融一队,工商纸鸢战胜软通归去

来兮队,败给经济解语队。工商博雅晋级八强。

主办方:校演辩协会 承办方:院演辩协会

★4月14日:举办了2015-2016工商管理学院“优秀团支部”评选活动

活动地点:麦庐园校区北区工商大楼416会议室

参会(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熊绍辉、分团委书记杨婉琪、组织员远翠平、各班班主任、参与团支部评选团支部代表人员、参与人数100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余人。

主办方:校组织部

承办方:院组织部

评选结果:3个优秀团支部,分别为:14工2团支部、15工5团支部、15工3团支部;3个活跃团支部,分别为:14工1团支部、15工2团支部、15国营团支部

★4月15日:校民族联谊会举办了“寻找最美民族手工艺品决赛” 活动地点:蛟桥校区财税学院一楼会议室

参与人员:校学生会干部,各学院参赛选手及亲友团 主办方:校民族联谊会 承办方:院名族联谊会

比赛结果:工商管理学院三位参赛选手分别获得亚军、季军、优胜奖的好成绩。

★4月17日:举办了“创技月辩论赛八进四以及半决赛”

活动地点: 蛟桥园校区北区3204 参与人员:工商博雅队, 评委观众工作人员等30余人。 比赛结果:工商博雅队击败工贸学院舌箭队,晋级4强 主办方:校演辩协会 承办方:院演辩协会

校对接院办的活动个数:7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院对接学生会的活动:

★3月25日——3月28日:举办了学霸下基层分享会 活动地点: 麦庐园北区第三教学楼教室 参与人员:15级各班同学

主题内容: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主讲人:陈艺鑫、罗宛婷、刘贺宇、郭晨辉、黄蓉、李寻、李慧、肖富文

主办方:院学习部

★3月29日:举办了雅思留学梦分享会 活动地点: 麦庐园北区第三教学楼M3104 参与人员:各班报名同学

主题内容:分享备考雅思的经验和学习方法,以及关于出国留学的相关内容 主讲人:燕兴国际教育宋老师

谢澍禾 主办方:院学习部

★3月29日-4月10日:举办了儒韵讲坛系列活动之“感怀清明,遥寄相思”线上作品征集活动

活动地点:麦庐园校区北区第三教学楼M310

4、M3110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传文兴趣小组、江西财经大学15级学生,参与人数30余人。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主办方:院传统文化研究社

★3月31日: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决赛

活动地点: 麦庐园北区工商大楼416 参与人员: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文革红、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熊绍辉、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雨虹、江西财经大学团委副书记兼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杨婉琪、工商管理学院学生辅导员许丽艳、人文学院分团委学生辅导员殷微微、旅城学院分团委学生辅导员朱超、各学院同学

主办方: 工商管理学院学习部、旅城学院学习部、人文学院学习部 比赛结果:一等奖 工商管理学院 李嘉欣

二等奖 旅城学院 洪俊伟

人文学院 黄诗源

三等奖 旅城学院 刘芳聪

人文学院 程艳

工商学院 虞云峰 优胜奖 人文学院 靖德昕 工商学院 于鑫鑫

现经管学院 吴树明

★4月2日:举办了“缅怀先烈,感恩思源”清明祭扫活动 活动地点:江西省南昌市方志敏烈士陵园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及麦庐其他学院青年志愿者 主办方: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4月5日-10日:向全学院征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绘画创意作品。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活动地点:麦庐北区7栋103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各个班级以及宣传部评审团 主办方:团省委学校部 承办方:院宣传部

★4月9日:举办了“主持艺术交流分享会” 活动地点:工商大楼416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熊绍辉、党委副书记黄雨虹、参与人数50余人

主讲:主持人相关培训内容 主讲人:薛刚 主办方:院文艺部

★4月10日:举办了“工商管理学院主持人大赛暨清明朗诵会” 活动地点:工商大楼416

参与人员:江西广播电台播音员薛刚,参与人数70余人 主办方:院文艺部

★4月12日:举办了“人工智能是否会威胁人类”讨论会 活动地点:麦庐园校区北区七栋306会议室

参会人员:工商管理学院常委王英卓、及工商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兴趣小组成员,参与人数18人。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主办方:院大学生理论研究会

★4月14日:承办了案例中心梯队成长计划暨考研分享交流会 活动地点: 麦庐园北区第三教学楼M3103 参与人员:各班报名同学

主题内容:介绍案例中心梯队成长计划,分享考研经验和在案例中心的工作经验

主讲人:黄涛、卢海涛

主办方: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分会、院学习部、院学术部

★4月14日:举办了承思杯传统管理知识竞赛初赛

活动地点:麦庐园校区北区第三教学楼M310

4、M3110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传统文化研究社部长周琪、企业管理协会企研部部长李起民,江西财经大学各学院同学,参与人数100余人。

主办方:院传统文化研究社、企业管理协会

★4月15日:举办了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赛初赛

活动地点:麦庐园校区北区第三教学楼M310

4、M

3110、M31

14、M3116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传统文化研究社部长周琪、外国语学院传统文化研究社部长李起民,江西财经大学各学院同学,参与人数200余人。

主办方:工商管理学院传统文化研究社、外国语学院传统文化研究社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4月17日:举办了承思杯传统管理知识竞赛复赛

活动地点:麦庐园校区北区工商大楼416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传统文化研究社部长周琪、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蒋红艳、江西财经大学各学院同学,参与人数70余人。

主办方:院传统文化研究社、企业管理协会

★4月17日:炒股知识公开课暨大智慧杯培训讲座 活动地点:麦庐北区M3207 参与人员:学术部全体成员 主讲人:程荣庆 主办方:院学术部

接院对接学生会的活动个数:14

社团活动:

★3月28日-4月26日:举办我行我销之娃哈哈杯创意营销大赛 活动地点:麦庐园校区 参与人员:各学院学生

主办方:营销达人社 比赛结果: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一等奖 Unique队

二等奖 嘻哈优销队、Shine队

三等奖 Dreamers队、SUPER FRESHMAN队、奶小童队

优秀奖 钙帮队、一鸣惊人队、Super Freshman队

★4月8日:举办第一届职业形象设计大赛决赛 活动地点:英孚大楼416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雨虹、学生辅导员许丽艳、人力资源管理系钟尉老师和赵映云老师,参与人数80人。

主办方:宏远人力资源社 比赛结果:

一等奖 15工2吴婧怡

二等奖 14工5李佳忆、会计14CIMA1 曹敏

三等奖 15工5张含旭、14工5宋秋红、15工7于鑫鑫

优秀奖 14工2周小龙、15国营陈佳、14工1贾慧君

最佳人气奖 14工1贾慧君

★4月12日:举办四进四信课堂活动 活动地点:大塘小学

参与人员:义工协会3名成员和大塘小学学生 主办方:义工协会

★4月12日-5月10日:举办第三届直通名企-实习生选拔赛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活动地点:蛟桥大学生活动中心 参与人员:各学院学生

主办方:宏远人力资源社

★4月13日-15日:举办绿植领养活动

活动地点:蛟桥大礼堂门口和麦庐一食堂门口 参与人员:各学院学生

主办方:绿派社

★4月14日-15日:举办一元募捐活动

活动地点:蛟桥大礼堂门口和麦庐

一、二食堂门口 参与人员:各学院学生1000余人 主办方:义工协会

★4月16日:举办“学创杯”2016全国大学生创业模拟综合大赛校内选拔赛 活动地点:英孚大楼416 参与人员: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吴志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王迪宏老师、赖维玮老师、欧阳普永老师、吴小芳老师、人力资源系朱建斌老师,参与人数60人。

主办方:IM商业智能社 比赛结果:

一等奖: A区325队 B区第⑨队

二等奖: A区TF student、三人行

B区猴赛雷、霸道总裁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三等奖: A区Flying thinking、星辛荣、炫空之影

B区I still、M先森、怪能

★4月23日:举办第十届物流设计大赛决赛 活动地点:英孚大楼516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熊绍辉,副院长刘浩华、学生辅导员许丽艳、物流系主任吴群、物流系老师钟昇和刘志华,参与人数80人。

主办方:物流学会 比赛结果:

一等奖 “V”笑队

二等奖 可乐无限、菜鸟战队、EU

三等奖 飞翔的蜗牛、畅流Plus、黑旋风战、蜗流队、拓梦队

优胜奖 物之云、风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一骑飞尘

★4月24日:举办春季运动会 活动地点:岭背小学

参与人员:义工协会6名成员和岭背小学学生

主办方:义工协会

★4月26日:举办第四届商业模式创意大赛决赛 活动地点:英孚大楼416 参与人员: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宋丽丽、企业管理系王鑫老师和康桥体检代表,参与人数80人。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主办方:企业管理协会 比赛结果:

一等奖 莱运公司

二等奖 六君子、香蕉文化

三等奖 I-Smart、Shine、创绩公司

优胜奖 Next科技、萘蔻普拉自制西点、Vikey公司

★5月8日:十佳十优社团评比

评比地点:蛟桥大学生活动中心D103 评比结果:

第一名

绿派社 第三名

营销达人社 第九名

物流学会 第十二名

企业管理协会 第二十一名 宏远人力资源社

社团活动个数:11

所有活动总数:32

第三篇:江西财经大学实验室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为加强我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指的实验室是设置在各学院的承担实验、操作、训练等教学任务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术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的实验室,包括计算机(含CIT)房、语音实验室、画室、琴房、音乐专用教室、设计(或美术、制作)室、标本室、摄影室、电教室及其它各种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如盆景园)等。

第三条 实验室工作必须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第二章

基本任务

第四条 我校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以及在满足教学科研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服务。

(一)实验室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要制定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完善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卡片等教学资料,备好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合理安排实验指导人员和学生实验分组,做好实验项目管理,确保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要不断吸收科研和教学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考试与考核,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要积极开展实验仪器的改进、研究和自制工作,努力开设新的实验教学项目或选做实验项目,逐步扩大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室要根据承担的科研任务,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工作,努力提高实验技术,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科学实验任务。

(三)实验室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全校学生开放和对社会开放。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技术开发、技术交流活动。

第五条 为保证以上基本任务顺利完成,实验室必须做到:

(一)做好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帐、物、卡完全相符;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及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无条件接受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对资产的清查;根据实验教学任务,完善仪器装备和教学软件资料,培训好实验指导人员。

(二)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除学校统一的规章制度外,各实验室还必须建立学生实验守则、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日志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

实验室建设

第六条 实验室的建设、调整与撤销,必须经学校正式批准。实验室的设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和饱满的实验教学或科研、技术开发等任务。

(二)有符合实验技术工作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

(三)有足够数量且配套的仪器设备。

(四)有合格的实验室主任和实验技术人员。

(五)有完整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六)符合学校的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七条 实验室的建设,应贯彻合理规划、资源共享、专管专用的原则,要讲究投资效益,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避免重复设置。 第八条 实验室的建设(包括新建、改造、更新、维修等)实行“项目管理” 制,报建流程如下:

(一)报建单位到教务处实验室管理科领取实验室建设申请书;

(二)报建单位提供实验室设置的论证报告;

(三)教务处组织学术、技术、管理方面的专家,根据实验室设置的基本条件(见本条例第六条)和报建单位现有实验室管理的考核成绩提出论证意见;

(四)分管校领导审核后报学校党委会或者校长办公会批准。

第九条 经批准建设的实验室,筹建期满,学校组织验收,确认达到建设目标的,由学校公布,列为正式实验室建制;筹建期满,未达到建设目标的,应予撤销,并查明原因与责任,对其人员、设备、用房等作出调整处理;确需继续建设的,要重新提出申请。实验室调整与撤销,必须经学校批准并及时报相关主管职能部门备案。

第十条 实验室建设经费,要采取多渠道筹措的办法。可从教育事业费、基建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各种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建设。凡利用实验室进行有偿服务,均应将所得收入的一部分补偿实验室建设。

第四章

实验室管理

一、管理体制、机构

第十一条 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各学院由教学副院长主管本院实验室工作。学校教务处是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任务是协助主管校领导会同学院做好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评估检查以及宏观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本实验室的全面工作。按照教学功能实验室可下设若干个分室,各实验分室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本分室的建设及全部物资的管理工作。主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领导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所属各实验室的工作。

第十三条 学校设立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主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对实验室设置、建设及科学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和咨询等,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验收,对实验室教学与管理等进行评估。

二、人员管理

第十四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

第十五条 实验室主任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热爱实验室工作、责任心强、有实验教学或科研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专任或兼任。实验室主任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实验室主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和所在单位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实验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完成本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及技术信息、对外服务等方面工作;

(二)负责制定本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材料)的购置及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

(三)负责制定本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管理细则),负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

(四)负责抓好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处理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各项物资的增添、外调、外借、报损、报废等申报事宜;

(五)负责本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和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六)定期总结实验室工作,开展评比活动。

第十六条 依据实验室的规模和性质,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实验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责是:

(一)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做到物、帐和卡三者完全相符;

(二)维护实验室设备和环境清洁整齐,做好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工作;

(三)做好每次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样品的配制和仪器的准备等;

(四)当好高级实验技术人员的助手;

(五)熟练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范,维护所负责的仪器,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六)做好实验室的日志和登记工作;

(七)遵守和执行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完成本职工作。

第十七条 实验室工作的中高级技术人员,还须承担以下工作:

(一)制定实验室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指导书;

(二)负责新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和指导高水平装置的研制和改造;

(四)承担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主讲2门或2门以上实验教学课程,并能具体指导学生实验工作;

(六)高级技术人员应有消化、吸收和使用引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十八条 实验室规模较小,人员编制不够时,实验室主任、实验技术人员职责由在岗教师承担。

第十九条 实验课的指导教师原则上由承担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担任,以便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验教师必须认真填写实验教学任务书,并于每学期结束前两周将下学期的教学任务书交实验室主任,经所在单位和教务处审核确认后下发给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根据实验教学任务书,按时做好人员、设备、材料等计划安排,并会同教务处教学管理科排好实验课表。

第二十条 实验室各类人员的职务聘任、级别晋升,根据实验室工作的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各单位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验室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二十一条 学生参与实验课时应遵守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服从教师安排。

三、设备、用品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材料等物资的管理,按学校有关管理制度执行。

四、信息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必须做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保留近五届学生的实验报告等资料。

第二十四条 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五、安全管理

第二十五条 实验室要根据本实验室的任务,健全安全防范管理制度,落实“三防”(防火、防盗、防事故)责任人,配置必要的安全防火设备和器材,并定期检查,及早消除各种险情隐患。

第二十六条 实验室要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设立专库或专柜存放,并指定专人保管。领用时在量、时、人、用途等方面严格把关,不得任意领用、借用或转让。管理人员不得将钥匙转让他人保管,其他人也不得借用或另配钥匙。凡在实验室进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产品的试制或试验时,必须经过有关学科专家的充分论证,设计应急措施,报相关主管职能部门审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能进行。

第二十七条 对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学生要进行安全教育,讲明本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注意事项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未经安全教育者,不得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不得动用仪器设备和实验用品。

第二十八条 禁止个人承包经营实验室。禁止在实验室从事不健康及与本实验室性质不相称的活动。

六、财务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验室所在单位根据实验教学任务详细列报实验经费预算,经教务处(实验室管理科)会同财务处汇总审核后,报学校批准。

第三十条 学校设立一定数额的实验基金,由教务处统一掌握,调剂使用。

第三十一条 实验经费(基金)用于实验教学的消耗、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以及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

第三十二条 实验室的任何收费项目须报经教务处(实验室管理科)同意后,报校收费领导小组审批。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三条 学校每年开展实验室考核评估活动,考核结果列入单位年终考评体系,并作为报建实验室的重要依据。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不合格实验室进行通报批评直至撤并。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实验室将从重处罚,并对所在单位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责令整改直至撤并。

第三十五条 学校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额较低、年工作量大大少于计划规定的工作量、实验教学队伍不健全,以及发展方向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实验室将进行调整或撤并。 第三十六条 实验室如发生火灾、盗窃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遗失、泄漏等责任事故,或个人保管或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室内脏乱,帐、物、卡不相符,仪器设备维护差,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参评选先进实验室。如属个人责任,除进行赔偿外,将视事故的轻重程度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将移交司法、公安部门处理。

第三十七条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对从事高温、低温、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超净等工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对于在上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营养保健规定,发给保健津贴,确保其劳保待遇。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适用于设置在各学院的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实验室参照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5年4月15日起施行。

江西财经大学共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根据财政部关于《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奖金管理办法》,为规范和加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项目(以下简称“共建实验室”)管理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共建实验室是学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实验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围绕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第二条 按照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教务处是学校管理共建实验室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落实国家有关共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

(二)指导共建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

(三)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

(四)组织学院申请共建实验室立项,组织实施共建实验室建设,并指导运行和管理组织编报建设申请书、计划任务书和验收工作。

(五)组织对共建实验室进行考核,组织做好共建实验室验收与评估的相关工作。

(六)落实共建实验室建设经费和分配有关实验经费。

第三条 学院是共建实验室建设的日常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共建实验室的直接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提出共建实验室建设规划;

(二)编制共建实验室建设申报书和建设预算报告,开展可行性论证和项目立项评审工作;

(三)负责共建实验室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评审、计划实施、验收、调整等);

(四)配备共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技术队伍;

(五)负责共建实验室的教学日常管理,编写实验教学资料,做好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

(六)制定共建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四条 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立项的共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建设,学校实行项目负责制,由有关学院根据立项申请书的要求安排,组织专人负责实施建设工作。

第五条 共建实验室的建设经费,由学校财务处拨付。主要用于购置具有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软件等。仪器、设备、装置以及基本建设等按照学校有关物品采购规定,必须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共建实验室用房及水、电、气等配套条件,要尽量利用现有设施调剂解决。凡在建设完成需扩建的,应纳入学校基本建设计划。

第六条 项目建设期间,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任务书组织建设。建设前以书面形式向教务处递交建设报告,并经学校批准,以作为评价建设项目、拨付建设经费和验收的依据。

第七条 共建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应充分考虑网络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对外开放平台建设,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新型科研组织形式。

第八条 共建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立项申请书编制的时间。建成后,应向教务处提出验收申请,教务处组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第九条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确因学科发展需对共建实验室更名,或变更主要研究方向,或对实验室进行调整、重组,须由学院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论证,报学校批准。 第十条 共建实验室按照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体相关规定、程序,由学院具体组织日常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和考核评估工作。

第十一条 共建实验室应重视和加强管理工作,仪器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凡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都要对外开放。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第十二条 加强共建实验室信息化工作。实验室应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并保持运行良好。

第十三条 共建实验室是教学、学术基地,不允许任何个人或部门以其名义,从事或参加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开始实施。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值班人员职责

一、中心主任每学期根据本学期具体工作任务安排值班表。

二、值班人员必须坐班,坐班地点为二楼网络中心办公室,时间以学校上班时间为准。

三、值班人员必须对当天所有实验室的设备安全负责,负责实验室开门,检查实验室的设备完整无缺,并登记检查情况,要求上课老师签名。平时不定期对实验室巡逻,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四、值班人员负责设备日常维护,以及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完成学院领导及中心主任交待的任务。

五、遇值班中途有急事,必须在安排值班工作的情况下,经请假方可离开,并且注意关好值班室大门。

六、若因临时工作值班人员需要调班,要自行与其他人员协商好,并经中心主任同意。

七、值班人员必须登记好值班日志。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技术岗位职责

一、负责实验教学中心使用的计算机及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与有关部门配合,完成教学辅导和实验指导工作。

三、保证全体教学设备正常使用,完好率达95%。

四、负责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及实用软件的安装及调试。

五、负责设备维修,及时排除故障,定期全面检修,确保教学正常进行。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六、负责计算机教学网络和其他外部设备故障的排除,保证集线器、网卡及其它外设的完好,保证网络通讯的畅通。对维护使用的仪表、仪器、笔记本等工具负责保养维护。

七、负责内部设备的安全保卫工作,并负责保养保修。

八、完成学校、学院及其它中心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除服务器机房、教师备课机房外,其余机房从物理上与互联网隔离

二、与互联网相联的机房建立值班与上机签名制度,保证每台上网机器有记录

三、学院网站的密码应院信息安全责任小组组长掌握,信息安全小组组长有权对网站的开放、密码的更改以及内容的修改做出适当的安排。

四、网站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查网站安全,从技术上保证尽可能高的安全级别。

紧急情况预案

一、当接到上级明确指示我院实验教学中心的设备有如外来势力破坏、有害信息入侵等突发事件时,首先关闭服务器,并通过网站建设人员直接删除其中内容。

二、除服务器机房、教师备课机房外,其余机房从物理上与互联网隔离

三、与互联网相联的机房建立值班与上机签名制度,保证每台上网机器有记录

四、学院网站的密码应院信息安全责任小组组长掌握,信息安全小组组长有权对网站的开放、密码的更改以及内容的修改做出适当的安排。

五、网站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查网站安全,从技术上保证尽可能高的安全级别。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工作人员守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证执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二、树立服务意识。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老师、同学服务。培养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不计得失。挣挑工作重担。

三、遵守党纪国法,遵守社会公德。认真执行学校和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循私情,不搞特殊化,不利用权职搞不正之风。

四、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讲协作。搞好部门之间的关系,相互帮助,互补图推诿,共同做好工作.

五、发扬事实求实精神,注重调查研究。事实求实地处理各种问题。严禁弄虚作假

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本职工作,注重质量,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文化水平。

七、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行业荣誉感,爱护集体,关心集体。

八、尊敬师长。爱护同志,热情待人,讲究礼貌,遵守公共秩序,注重仪表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九、加强保密观念,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安全保卫制度

一、切实执行《江西财经大学安全保卫责任的若干规定》,制定个工作室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确保个工作室及备的安全。

二、加强安全法制教育。经常进行防火、防水、防盗、防毒、防破坏的宣传。与学校保卫处密切配合。搞好防范。

三、贵重设备、易燃、易爆、有毒药物等危险品均应有专人负责。

四、非教学光盘均由专人保管,使用前必须办妥严格批准手续。

五、每天下班前必须水源、电源、门窗关闭情况进行检查。对 消防设备经常经常检查外,还需每月全面检查。

六、每季度对本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将查。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管理规定

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主要用于本院教师、本科生及研究生按照教学计划,开展专业课教学、毕业设计,以及本院教师完成科研课题使用。

二、教学计划内的使用以教务处安排的正式教学任务通知书为准,其他情况凭院领导的批示使用(见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教学仪器设备借用实施细则)。

三、外院系要借用本中心实验室必须缴纳一定的设备维护、人工费及管理费。,

四、每个实验室要建立专用的帐册,登记实验室设备清单,设备增减情况以及使用情况。每次上课以前均要任课教师签字,注明使用基本情况,便于统计与检查。

五、值班人员每天要检查教师使用实验室的登记情况,上课前及下课后,均要与任课教师一起清点设备,以保证帐实相符,若不一致应请任课教师签字证明,并尽早报告。

六、若有设备损坏或缺失,上课班级及教师要负责追回或赔偿,教师为第一责任人。

七、各实验室的设备不得随意调进调出,以保持设备的相对稳定,便于检查保养。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设备管理规定

一、保证本院教学、科研顺利进行,加强管理体制、合理使用,使之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

二、为使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应按照仪器设备的单价、特点、性质和用途建立帐本。

三、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帐目登记制度,及时填报设备的增减及借用情况。

四、仪器设备的借用必须遵守借用手续。详见“实验教学中心教学仪器设备借用实施细则”。

五、实验教学中心的师生员工都应自觉地爱护设备、节约器材。

六、如设备器材损坏丢失,应按“实验教学中心设备损坏、丢失、浪费处理实施细则”的相应条例进行处理。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设备管理使用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实验教学中心的仪器设备是保证本院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物资条件,必须合理使用,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使之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

第二条 对全院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当掌握使用维护与计量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管理的目标------对仪器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充分发挥其效能,以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第四条 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实验教学中心负责本院所有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力求稳定,调动工作时要认真办好交接手续。对一贯认真负责,遵守规章制度,爱护仪器设备,管理成绩显著工作人员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负责任致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人员应给予批评教育,责令赔偿损失,必要时,报表学校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章

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针和分类原则

第五条 为使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首要的工作是按照仪器设备的单价、特点、性质和用途建立帐本。

1、单价在100元以上500元以下,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能独立使用的仪器设备,称为低值品,应建立低值品帐进行管理。

2、单价在500元以上2万元以下,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能独立使用的仪器设备,称为固定资产,应建立固定资产帐进行管理。

3、单价在3万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能独立使用的仪器设备,称为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建立精密贵重设备档案进行管理。

4、教学和科研用的消耗器材和易耗品,也应填单建帐进行管理。 第六条 第六条

固定资产和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分类原则:采用原国家教委编印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人类目录》手册,按照四级分类方法-------一级分为16大类;二级分类是物资属性、使用方法;三级分类是根据仪器设备的结构特点、性质和用途;四级分类是仪器设备的名称。这些分类是建立三帐一档的根据。

第七条 第七条

实验教学中心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帐目登记制度,及时填报设备的增减及借用情况,如实反映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的情况。各种凭证要妥善保管,要经常和校产处核对帐本,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第八条 第八条

在抓好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努力掌握和开发仪器设备的功能。

第三章

仪器设备的保管、使用和考核办法

第九条

仪器设备保管的基本要求与考核标准:

1、要求设备帐目登记齐全、完整、做到帐物相符。

2、随机技术资料齐全(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图纸、验收单等)

3、场地整洁干净,仪器设备使用分类存放、摆列有序。

4、仪器设备有专人保管。

第十条

仪器设备使用的基本要求:

1、有健全完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如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维护修理规则等)。

2、精、贵、稀设备由专业人员负责保管,上机操作必须持有操作合格证。

3、精、贵、稀设备设有使用履历簿,及时记录,登记运转、维修、计量、改造等情况,并按时填送报表。

4、使用,妥善保管,及时维修,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台件数╳100%

5、积极钻研技术,开发设备的功能,不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年实际使用时数/年计划使用时数╳100% 第十一条

仪器设备的借用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院内各系、办公室等单位借用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按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教学仪器设备借用实施细则借用手续。

2、精、贵、稀设备原则上不借往院外。校内互相借用时,设备技术负责人应随机操作或指导使用。

3、借用设备都必须办理借用手续,严格执行交接制度,记录使用情况。

4、外院借用本院仪器设备,必须经领导同意,并应收取一定的租借费,并到实验教学中心办理租用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修:

1、仪器设备要经常性地进行维护保养,并定期按技术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通电和校验。机器现故障必须尽早报告并联系修理。

2、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自行拟订维修与保养制度。 第十三条

每天由值班人员对当天开放的实验室设备进行检查,每月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会有有关人员检查各实验室的设备,每学期期初与期末分别对所有设备进行普查工作。每次检查均要记录设备完全情况,每天检查情况在值班工作表上登记,月度工作检查情况应登记在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日志上,学期期初与期末检查情况,应写出专门的设备清查报告材料。

第十四条

抓好仪器设备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防止灰尘及污染等。对存在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四章

设备计划购置和验收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根据教学及实验要求,经学院领导同意,应及时向学校申请购置仪器设备计划,争取尽早列入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购置计划,并协助有关部分选购好设备。

第十六条

自制设备或订购非标准设备,按照有关标准组织验收和试用。考验一定时间(3---6个月)再正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鉴定,确定符合技术性能指标和技术条件后,再由校产处办理建帐手续。

第五章

设备器材损坏丢失的赔偿规定

第十七条

使用实验教学中心的师生员工都应自觉地爱护设备、节约器材。

1、中心主任应加强对物资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建立科学严格的保管和使用制度,制订各项必要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不断改善物资保管条件,做好经常性的检修和维修工作。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基本技术训练,切实防止设备器材的损坏与丢失。

2、在实验室做实验或上课的教师必须向学生宣传机房设备的使用规定,并对本次实验室的设备的完整性负责。

3、中心保管员必须经常整理设备帐簿,并且按要求发放消耗品。

4、其它人员必须在中心主任的安排下,各负其职,团结协作。 第十八条

由下列原因,发生责任事故,造成设备器材的损失,应予赔偿:

1、不听从指挥,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2、不按制度又未经批准,擅自动用、拆卸仪器设备;

3、尚未掌握操作技术或不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轻率动用仪器设备;

4、失职,不负责任,或保管不当;

5、粗心大意,操作失误;

6、由其它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主观原因造成仪器设备或器材损坏丢失。

第十九条

因责任事故造成设备器材的重大损失,除照章赔偿外,还应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赔偿的计算办法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和浪费的处理规定。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设备损坏、丢失、浪费处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教学、科研物资的管理,增强师生员工爱护国家财产的责任心,减少设备器材的损坏和浪费,以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因责任事故造成物资(含设备器材及有关消耗品,下同)损坏、丢失和浪费的,原则上均应赔偿。但在考虑赔偿数额时,可根据具体情节、物资性质、造成事故人员的一贯表现、事故后的认错态度及受损价值大小,分别轻重,酌情处理。

第二章

赔偿界限

第三条

由于下列责任事故造成物资损失、积压浪费的,应给予赔偿;

1、不按批准计划清单要求的品名、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订购器材,而是讲情面,图私利,慷国家之慨订购不适用或劣质产品造成损失的。

2、物资验收时,验收人员不验明数量,不检查包装完好状况,提货不及时,违反物资提运要求等而造成少件、破损、罚款而带来损失的。或者不按规定时间验收造成损失的。

3、保管物资的人员违反物资保管要求和操作规程,物资不分类无标志、堆放杂乱,进出库物资的帐物不清,手续不全造成损失的。

4、不听从指导,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制度要求又未经有关领导批准,擅自动用、拆改设备器材造成损失的。

5、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指导错误或不及时,在使用人员尚未掌握操作技术或了解性能及使用方法的情况下,轻率动用设备器材造成损失的。

6、工作时擅离职守或自行兼做与工作无关事情造成的损失的。

7、因玩耍打闹损坏物资而造成损失的。

第四条

由于下列客观原因造成物资损失的,经过鉴定或有关负责人员证实,报学校有关部分同意,可免于赔偿;

1、由于专业调整,改变实验教学计划,变更安装物资场地,或学院未作安排用房,撤销科研课题或改变科研方向等原因,物资已购入库或已订货,经交涉不能退货造成物资积压的。

2、因物资本身的缺陷或实验操作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临时停水、停电,一时难采取应急措施,确实难以避免引起损坏的。

3、因器材物资使用年久,超过或接近耐用期限,在正常使用或保管时发生的损坏和合理的自然损耗。

4、经有关领导批准,试行新的实验操作或检修,进行设计性实验,虽然采取了预防措施,仍未能避免的损失。

5、由于缺乏必要的使用和防护条件,经过主观努力仍未能防止的损失。

6、易于损坏的低值易耗品,在使用过程中正常和自然耗损的。

7、过去已有损坏记录一次以上(含一次)的设备,经过修复未能保证其正常运转和使用的。

8、由于其它客观原因或不测自然灾害,责任人员难于避免造成意外损失的。

第五条

因责任事故造成物资的损失,除按上列规定进行处理外,均应责令当事人作检讨,并给予批评教育。

对于一贯不爱护物资,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或保管要求,发生事故隐瞒不报,或推诿责任,态度恶劣的;损失重大,后果严重的,除责令赔偿外,应根据具体情节,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

属于责任事故造成物资损失的,其损失价值应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加以计算。

1、损坏、丢失零配件的,只计算零配件的损失价值。

2、局部损坏可以修复的,只计算修配费和所换零件材料的价值。

3、损坏后质量显著下降,但尚能使用的,应按其质量变化程度,酌情计算损失价值。

4、损坏、丢失的设备器材或零件,应按新旧程度合理折旧,并减去残值计算。特殊情况可按当时市价计算。

第七条

赔偿幅度

1、因工作疏忽,不了解制度,无意造成物资的损失,可按损失的30~70%赔偿。

2、不遵守制度,严重失职或不负责任而造成物资的损失,按损失的70~100%赔偿。

3、不按规定的制度,又未经有关领导批准,物资保管人员擅自出借物资给个人或外单位使用遭受损失以及一些民用性较强的二用物资(如录相机、照相机等)遭受损失的,均按受损失前核定价值的100~150%计算赔偿费。

4、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将物资转给所办经济实体使用而造成损失的,按第三条幅度进行处理。 第八条

损坏、丢失设备器材的责任事故,属于几个人共同负责的,应根据各个人的责任大小,认识态度和表现情况,分别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处分,并分担应有的赔偿费。

第九条

凡受损、丢失的零配件、材料中属金银、珠宝、文物等贵重或类似贵重而民用性强的物品,如放射源、液、气等有碍人身安全污染环境的物品、剧毒、易燃易爆和物品,除追究直接当事人责任、赔偿损失外,还须详报情况,精确记载,听候处理。

第三章

处理手续及批准权限

第十条

发生物资损失、丢失事故时,当事人要立即报告单位主管。有关领导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析情况,并进行处理。损坏大型、精密、贵重、稀缺设备器材、危险物品和其他重大事故,应保持现场,并迅速报告院保卫处和设备科,专案进行处理。对某些零星低值易耗品的损坏、丢失(不含危险品)可根据具体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登记,定期上报校产处备案。凡已作处理的结论,应记载在实物记帐本或仪器设备档案内,并进行物资帐务的处理。

第十一条

批准赔偿处理的权限

1、属低值、易耗品及一般材料、试剂原料(未含危险品)由教研组(科研组、实验室)提出处理意见;同批次在500元以上,由本单位提出意见,报校产处审批。

2、属危险物品的试剂原料的损失,由本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校会同院保卫处审批,报主管院领导备案。

4、单价在3万元以上的和大型精密、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和其他重大损失事故,由单位提出报告和处理意见,经校产处核查,报主管院长或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赔偿费由当事人向财务处交纳。如一时无法交清者,本校教工、学生申请分期交纳,由财务处在工资、助学金中分扣款。如出租的设备被损坏,赔偿费按被损前价格计算。由租用单位一次交清。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学院负责解释。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仪器设备借用实施细则

为完善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等教学仪器设备的借用程序,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设备借用原则上以在实验教学中心使用为主,外借为辅。

二、院内教师因教学科研需要外借教学仪器设备,借用人需写出书面申请,说明用途与借用时限,并有关人员批准。教学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借到院外,如确因工作需要(如合作科研等),应在不影响院内工作的前提下,经院长审批方可借出,并缴纳一定的维修与管理费用。

三、计算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等贵重设备的外借需经院长批准,在实验教学中心内部借用需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光刻机、硬盘、活动硬盘、光驱、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小型设备的外借需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在实验教学中心内部借用经系主任与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协商同意。

四、经过批准后,借用人必须持批准件到实验教学中心办理登记手续,在教学仪器设备借用本上填写所借用仪器设备的有关项目内容(包括使用时间及地点),并在借用人档签名,批准件存档。

五、计算机整机一般不外借,少部分承担了省级以上课题或博士论文写作的教师确有必要借用的,需要经过院长批准方可,并应从严掌握。

六、借用教学仪器设备到期后应及时交还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并在借出登记簿上注销。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填写损坏、丢失仪器设备报批表,按学院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七、任何个人,违反上述规定,未经有关领导同意而擅自将教学仪器设备借出,属于违纪行为,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对由此而造成损失者,学院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八、本实施细则自二OO五年五月二十日起开始执行。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管理规定

为贯彻执行勤俭办学的方针,加强学院材料、低值易耗品(以下简称物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防止丢失、积压浪费,保证教学、科研和其它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一、物品的范围包括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不属于固定资产范畴的物资,它包括:打印纸、打印机色带、磁盘、光盘以及其他零星用品。

二、物品的采购必须经有关部门或有关领导批准后才可执行。经批准的购置计划,不得随意变动。物品采购进校后,应认真组织验收,及时办理入库手续。验收合格后,凭入库单、发票经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签字到设备科或后勤管理处理办理登帐手续后,方能报到财务处。

三、物品的管理

1、学院的物品均应按学校校产处规定的分类进行管理。建立本单位的二级分类帐和明细帐,及时做好物品的增减记录;学院财务处(或财务部门)办理物品的报帐并按有关的财务规定科目分类设置总帐。

2、各单位应制订物品管理员和仓库保管员的岗位职责。 物品管理人员应严格按学院物品帐册的要求做好登帐工作,并于每年12月份和设备科进行对帐。仓库保管员对所保管的物品应作到科学管理、存放有序、整洁方便、帐物相符。

3、物品领用、借用应根据工作需要由使用人填写领用或借用单,经负责人批准后方能领出。领用单和借用单,作为记帐的依据应妥善保管,如使用人调离或其它原因离开原工作岗位,所借用的物品应予归还或办清手续。

4、物品的丢失、损坏、盘亏、应区分情况,按照学院有关赔偿办法进行处理。

5、对确实失去使用功效的物品,可予以报废。报损、报废的物品应由有关人员填写“物品报废申请单”,由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意见,经校产处同意后方可处理。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职责

1、负责本实验室的精神文明建设,认真抓好对全体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安排并检查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2、根据教学需要,负责制订本实验室长远的发展规划和近期的建设、改造计划,负责编报本物资申请计划。

3、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科研任务的要求,组织制定学年实验教学计划,不断充实和更新实验内容,介绍和采纳新的科学实验手段。提高技术水平。

4、全面负责组织本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工作,开展评比活动,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加速管理现代化。

5、领导和组织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实施实验室工作计划,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保证实验的质量。

6、有计划地以各种途径对实验室各类人员的业务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7、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前提下,积极组织安排对外服务工作。

8、督促检查实验室计划的落实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9、努力提高业务和科学管理水平,承担和实验教师相似的工作。

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支持师生开展科技活动,规范实验中心的开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在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重点对校内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科研人员开放,开放实验室严格遵守各项有关的规章制度。

二.开放时间: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班时间,其他时间与实验老师预约。

三.进入本实验中心,请自学遵守实验中心有关规定,并自觉登记,按照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做实验。

四.参加自由选题项目的师生,如毕业设计、数学建模比赛等,由指导老师和学生提前向实验室申请。

五、发现仪器有故障,及时报告老师,以便妥善处理。

六、未征得老师同意,不能动用其它实验设施。

七、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设备,征得老师检查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第四篇: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江财研教字〔2009〕1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博士生培养工作,保证和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校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有献身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人格健全。

(二)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功底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科学研究的能力,做出了获得同行专家认可的创新性成果。

第三条

博士生的学制正常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6年,所修学分在6年内有效。

第四条

博士生一般不准提前毕业,若申请提前毕业,在校期间必须在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或相同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10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中2篇须在国内权威(或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必须以江西财经大学名义发表,且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期刊级别的认定按科研处规定执行,下同)。

第五条

博士生培养以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为主。博士生除了研习必修的学位课程外,还应结合个人特点,选修相关课程。课程的确定以培养方案为依据,并征得导师同意。 第六条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指导小组以导师为首,由学术梯队或课题小组成员组成,成员可跨学科跨学院或从校外聘请。提倡学科交叉和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第七条

培养方案由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在培养单位制定,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和学分安排、培养目标、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和德育要求、学位课教学大纲、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要求。培养方案由导师小组提出,经所在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

第八条

学校对博士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研究生部负责规划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制定管理文件,检查和评估博士生教育质量,协调各专业学院工作;负责与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系事宜;组织博士生参加规模较大的学术及校园文化活动;按照学校有关要求,对博士生宿舍进行管理。各专业学院负责博士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思想教育、党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及党员发展、博士生普通奖学金的发放、勤工助学等工作。

第二章

课程教学

第九条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时限一般为1.5年,期间必须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最低课程学分。

第十条

任课教师与博士生均不得无故缺课。教师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上课时间,应至少在上课前一天向研究生部提出书面申请。博士生某门课程缺课课时若达到该门课程总课时的1/4,任课教师有权取消该生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并报研究生部备案。

第十一条

研究生部和各博士点所在培养单位应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检查上课情况,并做好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检查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通报抽查结果。 第十二条

学位课、必修课、公共基础课的期末考试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选修课的考核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但任课教师在考前须将考核方式和时间以书面形式报送研究生部审核备案。博士生学位课程考试答卷交由研究生部统一保存;博士研究生的非学位课考试答卷由课程所在培养单位统一保存。博士生一般不得在考试期间请事假,因病请假必须持医院证明,经研究生部批准后,可参加下一年级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对擅自缺考、考试违纪者,按研究生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任课教师必须在考试结束后1周内,将博士生课程考试成绩报送研究生部,方可计算教学工作量。

第三章

个人培养计划

第十四条

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应充分体现因人施教的原则。要对该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与考试方式、学位论文方向与具体安排等作出规定或说明。个人培养计划按每位博士研究生制定,一般应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完成,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培养计划一式四份,研究生部、博士生所在培养单位、导师和博士研究生本人各执一份。

第四章

科学研究

第十五条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在校期间应完成一定的学术任务。

第五章

中期考核

第十六条

中期考核在博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位论文开题之前,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的12月份。

第十七条

考核内容及要求

(一)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学风严谨,有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有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和课程考试成绩。

(三)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四)阅读不少于70篇与选题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就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准备不少于30分钟的口头陈述,并回答考核小组的提问。

第十八条

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可以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中期考核者,可在半年内申请再次考核,但再次考核时间必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如再次考核未通过者,按勒令退学处理。

第六章

学位论文

第十九条

博士论文的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预期成果有较大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鼓励博士生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博士生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确定选题。

第二十条

博士生在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的分析;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等;

(四)课题的创新之处;

(五)课题的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预期成果;

(六)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已取得的成果和已具备的条件等;

(七)论文工作量估计与研究经费的预算和落实情况。

第二十一条

博士生写出开题报告后,由导师组确定开题专家小组,召开开题报告会审议其开题报告。开题专家小组须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至少3位具有教授职称的成员组成,专家组成员由导师组确定。开题报告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全体专家一致同意方为通过。未通过开题报告者至少应在3周后方可重新开题,直至通过为止。

第二十二条

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得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博士生写出书面报告,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在专业学院院长审批后,报研究生部备案,并按开题程序重新开题。

第二十三条

在导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博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自开题报告之日起,博士生从事学位论文写作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年。

第二十四条

创新性是衡量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最基本的标准之一。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认为论文具有创造性:

(一)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或对重要理论有新的发展;

(二)在科学方法和技术上有重大创造,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前人未曾解决过的科技关键问题。 第二十五条

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审阅,博士生可向所在专业学院提出预答辩申请,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特点,专业学院聘请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博导、教授3—5人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受理申请人的预答辩事宜。

第二十六条

预答辩必须在初步确定的正式答辩日期5周以前进行。博士生在预答辩前,必须至少提前1周将学位论文送达预答辩委员会委员。

第二十七条

预答辩采用正式答辩的程序进行。指导教师须到预答辩现场详细介绍作者的研究情况,可以列席预答辩现场,但不能作为预答辩委员会成员。预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十八条

预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通过预答辩、未通过预答辩或经修改后通过预答辩的意见。对于修改后方可通过预答辩的,预答辩委员会应指明修改需要的时间。

第二十九条

通过预答辩者,持预答辩决议向专业学院和研究生部提出正式答辩申请。未通过预答辩者,需要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重新申请预答辩。修改后方可通过预答辩者,需要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修改期满并经预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同意后可提出正式答辩申请。

第三十条

首次预答辩涉及的费用由导师承担。若发生再次预答辩,其费用由博士生本人承担。

第三十一条

论文通过预答辩后,博士生必须及时提交包括预答辩决议在内的相关材料,办理论文评阅与论文答辩的申请手续,未按规定时限提交的学位论文一律不予送审。

第三十二条

论文送审前,博士生应完成科研成果的登记工作。导师应审核博士生的科研成果并在登记表上签字。研究生部确认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完成了科研学分后,方予受理论文送审申请。“论文用稿通知”等非正式依据可暂时用于这一阶段的科研成果登记,但提交给学位委员会申请学位的成果,必须是正式发表、出版或结项的成果。

第三十三条

论文评阅实行“双盲”制,论文送审由研究生部负责。各博士点应建立论文评阅专家库,向研究生部提供并定期更新论文评阅专家名单。每篇论文的评阅人不少于5人,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其中校外和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以外的专家不少于2 人。评阅意见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论文实行评阅专家一票否决制,即论文被任何一位评阅人评为不合格,则论文作者必须重新修改论文,至少推迟半年方可重新申请论文送审,并承担后续发生的评阅费用。

第三十四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专业学院确定,由5至7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和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以外的专家2—3人,且应有科研单位的专家参加,博士生导师人数应不少于4人,答辩委员会主席应是博士生导师。论文评阅人可参加答辩委员会,但不得超过2人。论文答辩采取导师回避制。答辩委员会另设秘书1人。

第三十五条

学位论文答辩应以公开方式进行(保密专业除外)。答辩委员会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的2/3以上(含2/3)通过,方可做出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学位的决议,表决结果记入答辩委员会会议记录。答辩委员会对未通过的论文(包括未通过论文答辩和未通过建议授予学位),应就是否同意“在一年内加以修改,重新答辩一次”做出明确决议,并需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备案。如果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答辩的决议,任何个人无权在修改论文后重新组织答辩。

第三十六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具有硕士学位和中级以上职称,秘书负责的具体事项有:在答辩前领取有关答辩材料并检查填写情况是否正确完整;综合论文评阅人的评审意见并起草答辩委员会决议;学位论文答辩时,对答辩委员质疑的问题及答辩人的回答情况做简明准确的记录,会后整理在决议书的“答辩记录”一栏;答辩结束后,将有关材料(学位申请书、论文评阅书、决议书、表决票、学位论文等)整理好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审核。

第三十七条

已通过论文答辩的博士生应汇总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论文经导师审核并签署“本论文已汇总专家意见并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字样后,研究生部方予归档并安排后续学位审核程序。

第三十八条

学位论文答辩相关费用按《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培养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章

学位授予

第三十九条

博士学位授予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江西财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进行。

第四十条

学位授予审核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思想政治表现、遵纪守法情况;

(二)课程学分完成情况;

(三)科研任务完成情况(论文、专著必须已正式发表或出版;课题必须已结项);

(四)论文是否通过答辩。

第四十一条

校学位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分别在元月5日左右和6月25日左右举行。博士生及博士点相关责任人应在会议召开1周前备齐学位申请的所有相关材料,报送研究生部学位科。如未能及时提供必备材料,相关学位申请工作自动延期至下一次学位委员会会议。

第八章

学籍管理

第四十二条

录取到本校的博士生应持通知书和其他有关证件,在规定的日期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须事先向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请假,并附相关证明,经批准后方有效。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未经请假或超假期2周不报到者,由招生办公室提出意见,研究生部主任审核,分管校领导批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四十三条

每学期开学时,博士生须按学校规定报到日期到研究生部办理注册手续,在办理注册手续时须交清应缴费用(包括学费和住宿费等),否则不予注册。因故不能按时注册时,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开学后1个月内未能注册者,作勒令退学处理。

第四十四条

各培养单位对博士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活动进行检查。学生违反有关规定由各培养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博士生一学期内病、事假累计超过1个月时,报研究生部备案。

第四十五条

博士生必须休学时,由本人申请,培养单位签署意见,报研究生部审批。博士生复学程序与休学程序相同。

第四十六条

各专业学院必须建立博士生学习档案。博士生人事档案由研究生部学生档案室管理。

第四十七条

对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学生,依据《江西财经大学优秀博士生奖励办法》,由其所在培养单位提出表扬和奖励意见,报研究生部核准。

第四十八条

博士生应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违反校规校纪者,依据《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办法》,由其所在培养单位提出处理意见,送研究生部审核,报学校审定。

第九章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

心理学院 胡竹菁执笔

一 心理学在1998年以前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

我校心理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0年的国立中正大学。1978年后杨鑫辉、漆书青等老一辈学者在心理学科重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杨鑫辉教授于1987年开始招收和培养普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由他领衔与漆书青教授等学者一起于1990年申报并获批普通心理学(后更名为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他们还曾于1993年联合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南开大学乐国安教授等国内著名心理学专家一起申报普通心理学博士点,主要因江西师范大学当时仅有七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未达到申报单位至少要有八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最低要求等原因而未获批准。

1994年,学校宣布组建由漆书青任院长,戴海琦任院党委书记的教育科学学院。在他们的领导下,心理学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成就为1998年以后的发展典定了坚实的基础:

1“普通心理学”于1996年获批省级“重点学科”;

2 1997年成立心理学系并开始招收和培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

3 以漆书青、戴海琦和丁树良三位教授为主要骨干的“教育与统计测量”科研队伍逐渐得到包括张厚粲先生、车宏生教授、张华华教授、侯杰泰教授等国(境)内外心理测量学家的广泛认可;

4当原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学术带头人杨鑫辉教授于1997年2月正式调到南京师范大学工作后,及时地决定将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重任交由胡竹菁博士担任(经教育科学学院推荐,学校和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批准,胡竹菁博士于1998年5月起正式被确定为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5 1998年6月邀请时任国务院学位办心理学科评议组组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沈徳立先生来访,让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邹道文教授与沈先生建立起良好的工作互动关系。沈徳立先生在来访期间,一方面对学校邹道文副校长和学院漆书青教授两级领导指出了心理学应如何发展的具体意见,另一方面也对邹道文副校长作出了帮助江西师范大学大学进行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允诺;

6协助杨鑫辉教授将我国著名心理学学术期刊《心理学探新》杂志于1994年重新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主办单位向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申请内刊号并成功获批,在主编杨鑫辉教授于1997年调离我校、1997年8月第一次申请正式刊号未被批准、江西省委宣传部已经发文要求所有内刊停刊的艰难情况下,及时将《心理学探新》的编辑发行工作调整由胡竹菁博士负责。之后,胡竹菁博士一方面组织完成了1998年的办刊任务,另一方面写出更加详细的材料继续向国家科委提出申请,在邹道文副校长的帮助下,于1998年12月获批到可以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刊号。

1998年8月,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了由胡青任院长,王冬生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心理学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 心理学在1998年以后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

如前所述,在杨鑫辉教授调离江西师范大学工作后,经上一届教育科学学院推荐,学校和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批准,胡竹菁博士于1998年5月起正式被确定为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逐渐担负起组织该学科发展的重任。回顾至今12年来的发展历程,我校心理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所依托的行政机构经历了教育科学学院(1998-2003)、教育学院(2003-2007)和心理学院(2007-)等三个阶段,与学校党委前后三任党委书记即熊大成书记(1998-2003)、游海书记(2003-2009)、傅修延书记(2009-)大致重叠。在以校党委书记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支持下,我校心理学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一)学位点建设方面得到较大发展

作为新一届教育科学学院第一副院长和心理学科学术带头人的胡竹菁博士,在考虑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时,注意到学科发展除了本学科的学术团队需要提高学术水平外,还需要得到学校行政和国内外专家等方面的支持。在审视我校当时的发展形势时,欣喜的看到,在学术团队方面,虽然漆书青教授已经退休,但我校统计测量团队主要成员戴海琦教授也是我国心理测量学界高度认可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校内部环境方面,1998年初,学校成立了以熊大成教授为书记、李贤瑜教授为校长的校领导班子。在熊书记的领导下,江西师范大学逐渐形成了举全校之力冲刺博士点单位的氛围;在外部环境方面,由于漆书青教授的邀请,我校分管学科建设的邹道文副校长与时任国务院学位办心理学科评议组组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沈徳立先生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在胡竹菁博士来江西师范大学工作的前几年中,其导师张厚粲先生几乎每年都到江西师范大学来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学科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因此,我校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在正确分析我校心理学学科建设形势的基础上,我们首先选择申报“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作为新一轮学科建设的突破口。经过两年的努力,2000年,我校由戴海琦教授领衔组织申报“应用心理学”硕士点授予权,由于有沈德立先生的支持和主导,我们的申请在国务院学位办心理学科评议组中获得通过并最终获得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准。三年后(2003年),该硕士点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

由于作为一级学科的心理学只有基础心理学、发展和教育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因此,在拥有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时,我们把目标锁定在申报心理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上。2000年7月,胡竹菁博士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到瑞典斯特哥尔摩市参加第十六届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学术研讨会期间,第一次就我校申报心理学博士点的可能性以及应如何申报等问题向国内顶级专家征询意见。对此,张厚粲先生指出,从她的分析看,虽然我校当时申报博士点还不够条件,但在全国来看,多数省市的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呈下降状态的,而江西师范大学是少数几个呈上升趋势的学校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为申报博士点而努力准备条件;林崇德教授则直接对胡竹菁博士说:“对于你校心理学的博士点申报工作我会给予全力支持,你们可以在2002年开始申报,争取在2004年获批„„”。 2000年12月,学校举行了一次布置学校2000-2002年冲刺博士点单位的动员会议。漆书青教授和胡竹菁博士代表心理学科出席了会议。会上,漆、胡两人首次向学校提出了我校心理学在新形势下开始申报博士点的要求,当漆先生将上述专家的意见转述给与会人员时,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后被学校列入11个候选学科之一:中文,教育,历史,教育技术,计算机,化学,数学,光学,美术,思政,心理学。

2001年上半年,心理学在组织申报材料的同时,在学校邹道文副校长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主要做了以下两件事情:

1由邹道文副校长率学校人事处副处长周剑萍,漆书青和胡竹菁一起于2月11-15日,拜访张厚粲、沈德立、林崇德等国内一流心理学家,由学校向他们提出我们希望申报心理学博士点的要求并请求他们的支持。期间还到南开大学乐国安老师的家表达希望他能来我校领衔申报心理学博士点的意见;

2为了得到更多国内一流心理学家的支持,我们以《心理学探新》刚获批需要得到心理学兄弟期刊指导为理由,在学校支持下于3月25-29日,组织了心理学学术期刊首届主编联谊会。这一倡议得到沈德立的高度赞扬和重视,认为不但各心理学学术期刊的主编要出席,而且中国心理学会的主要领导也要出席。因此,在沈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出席该次主编联谊会的国内心理学家包括:沈德立、黄希庭、杨治良和莫 雷等四位国务院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陈永明(理事长)、沈德立(副理事长)、黄希庭(副理事长)、林仲贤(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心理学报》主编)、杨治良(副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心理科学》主编)等中国心理学会主要领导;各心理学学术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共十八人。主编联谊会于3月26日上午开幕,江西师大校党委书记熊大成、校长李贤瑜、主管副校长邹道文出席;下午继续进行,后半段介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晚上,在工会二楼活动室举行专家与师大师生对话,主题是现代生活与心理学。

2001年7月,学校根据各候选学科点的半年的工作成效,经评估后,保留了包括心理学的八个学科继续进行冲刺博士点的工作。之后,主要由胡竹菁、漆书青、戴海琦等为核心组织基础心理学的申报工作。

2003年3月,学校在教育科学学院基础上组建了以刘建平教授为为书记,胡青为院长的教育学院。心理学在新的学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博士点的申报工作,申报材料则主要由胡竹菁博士、戴海琦教授和董圣鸿老师负责。申报期间,熊大成书记、李贤瑜校长、邹道文副校长等校领导还多次拜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沈德立先生请求支持,新到任的学校党委游海书记也对心理学的申报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经过多方努力,我校基础心理学终于在2003年7月27日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我校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博士点。与此同时,我校心理学还获批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

基础心理学获批博士点后,2003年下半年组织了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评审工作,胡竹菁博士、戴海琦教授经评审成为我校首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4年,一方面,导师组在校研究生处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制订了我校基础心理学博士点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在校研究生处协助下完成了首届四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他们是:由胡竹菁博士指导的董圣鸿和杨莉;由戴海琦指导的周骏和刘声涛。

基础心理学获批博士点后,学校对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9月,游海书记在胡竹菁博士的陪同下,到天津师范大学拜访国务院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沈德立先生时,向他提出了下一步要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要求。沈先生为游海校长为学校图发展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会为我校的这一目标提供帮助,并当场决定2005年由国务院心理学科评议组主办的心理学博士点建设工作会议交由江西师范大学承办,以提高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的知名度。回来后不久,游海书记就对教育学院下达了要准备力量冲刺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要求。之后,学院党委书记刘建平教授与胡竹菁、戴海琦等一道,全程参与了为实现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而进行的所有策划工作(2006年,董圣鸿被任命为教育学院副院长后,也参与了之后几年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所有申报工作)。 2005年,在游海书记的直接领导下,我校成功地承办了由国务院心理学科评议组主办的心理学博士点建设工作会议,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同时,我校心理学在拥有所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顺利地转为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为了心理学的学科建设能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学校于2007年4月12日下发了校发〔2007〕23号“关于组建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通知”的文件,内容是“各学院、处(室、部、馆),各直附属单位:学校研究决定,以教育学院心理学科为基础,组建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并成立了心理学院筹建领导小组(一年后,于2008年8月正式任命心理学院的领导班子,刘建平任党委书记,胡竹菁任院长)。心理学院成立后,学院领导班子继续把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作为是学院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2007年5月,在顺利完成了江西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培养教学大纲的所有培养任务后,学院为董圣鸿、杨莉和刘声涛等三位博士生举办了我校首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答辩委员会的组成情况是:主 席:黄希庭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副召集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委员是:王登峰博士(教育部语言应用司司长,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沈模卫博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许 燕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漆书青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我校三位博士生均以优秀成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则我校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博士学位证书。

2007年7月,在游海书记和学校分管副校长曹达忠教授,以及校党委副书记祝黄河教授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以黄加文处长为核心的人事处的协助下,我校在有了首届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的基础上,从国家人事部申请并获批到我校第一个(当时也是唯一的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详见国人部发 [2007]110 号文件),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增加了内涵建设的水平。目前,该博士后流动站已有两位博士在站与合作导师胡竹菁一起进行高水平的心理学学术研究。 至此,我校心理学从1998年只有一个基础心理学硕士点,发展成为拥有一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学科。这在我校只有四个博士点的情况下,可以说在校内学科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共有250多个教学机构招收心理学本科生的高校中,只有22个高校拥有博士点,其中只有17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表明,我校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在全国同行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二)人才队伍得到较大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心理学专职教师从1994年组建教育科学学院开始,就一直维持在20名左右。其间,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目前心理学专职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比十几年前有了质的提高:

从职称的构成上看,我们有了10位教授(其中胡竹菁、戴海琦、李文虎和袁登华等四位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另外还有丁树良教授是基础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从博士学位的构成上看,2000年以前只有胡竹菁一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漆书青院长、戴海琦书记注意到培养博士生的重要性,从1997年起,书记先后送了罗照盛、文剑冰、邓湘云等自己培养的硕士出去攻读博士学位;以后的各届学院领导也先后送出童辉杰、郭斯萍、张阔、袁登华、唐日新、易芳、江波、刘明矾等年轻教师出动攻读博士学位。虽然这十一位教师中只有四位目前仍在我院工作,但学院发展过程中也先后引进了郑发祥、孙庆民、刘瑞光、张景、张凤华等五位博士进来工作,2004年后又利用我校拥有的基础心理学博士点平台先后培养了董圣鸿、周骏、涂冬波、邱琴等四位博士,因此,目前心理学院24名专职教师中,有14人拥有博士学位(含4名博士后),占教师比例的58%(如果算上叶金辉、曾晓青、傅春江等在读博士,这一比例则是71%),远远高于学校的约20%的博士/教师比。

从科研水平上看,在2003年申报基础心理学博士点的申报材料中,1998-2002五年的时间中只有我校教师只有胡竹菁和戴海琦各一篇(共2篇)《心理学报》的文章, 2005-2009《心理学报》发表文章16篇,自然科学基金2项,五年课题到账经费390.07万元,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另外,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刊登了一篇由何小清撰写的文章,该文对SSCI、A—HCI(1956-2006)收录论文20篇以上的大陆学术机构的排位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入围的72所学术机构中,江西师范大学以被收录32篇与华中师范大学并列第50名,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入围的学术机构。在这32篇被收录的文章中,有27篇是我校心理学老师于2000年之后所作的贡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心理学团队在整体上已经有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从学科特色上看,经过十多年的博士点申报工作的推动,我校心理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戴海琦领衔的心理统计与测量省级教学团队在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等基础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心理测量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丁树良等在认知诊断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紧追国际前沿。在实践应用方面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人保部、卫生部、国家汉办研究课题近20项,项目经费达270余万元。

胡竹菁领衔的推理心理学研究已成为基础心理学研究的特色领域,《演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和《人类推理的心理学研究》等专著是我国基础心理学有关推理与决策等领域教学和科研中的必备参考书,提出的“试题与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对该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庆民等关于心理学理论与史的研究横跨中西俄,在国内独具特色。

(三)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2007年成立心理学院后,在人才培养方面,拥有心理学本科、一级学科硕士点、基础心理学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平台,已培养出含14名博士在内的大批心理学专业人才。2009年心理学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2009年由戴海琦教授领衔,“心理统计与测量”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在教材建设方面,2010年由戴海琦教授领衔,由分管副院长董圣鸿负责组织各种申报材料的撰写和录制,经过努力,《心理测量学》课程获批为江西师范大学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由戴海琦教授主编(罗照盛博士任副主编)的《心理测量学》教材和由胡竹菁博士主编(董圣鸿博士和张阔博士任副主编)的《心理统计学》教材,先后于2010年5月和7月由国家级教材出版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选定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推荐教材。这也表明我校心理学这两门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已经得到全国心理学同行的认可。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在游海书记的支持下,学校从2004年起先后拨款300多万元用于心理学的实验室建设。该项工作由刘建平教授、董圣鸿博士和胡银泉老师具体实施。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心理学院已经拥有实验室面积约1000m2,拥有128导ERP系统和便携式40导EEG系统,SMI眼动仪等价值500余万元的设备。学院实验室于2009年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此外,心理学还拥有PsycARTICLES等多个外文数据库,和CNKI等多个中文数据库。在中小学、青少年心理学校、监狱、预备役部队等建立了近十个实践基地。

(四)《心理学探新》杂志越办越好

《心理学探新》是我国心理学专业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于1980年由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河南大学所创办,性质是心理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在20世纪80-90年代与《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通讯》(现名为《心理科学》)并列为心理学三大理论刊物。创办时的主办单位是“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潘菽先生任主编,高觉敷、车文博、吕寿等先生任副主编。编辑部设在河南大学并于1980年出版发行了第1期(该刊于1981年出版发行了3期,与1980年出版的第1期合并为第1卷)。1993年下半年开始,河南大学将该刊更名为《心理世界》,其办刊性质由学术期刊改为科普期刊。《心理学探新》从1980年创刊至1993年第2期在河南大学出版发行了共13卷50期。

1994年下半年,经杨鑫辉教授向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申请并获同意后,在江西师范大学分管副校长邹道文教授,原教育科学学院漆书青院长、戴海琦书记的支持下,《心理学探新》经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江西师范大学以内刊形式紧接原来的卷数和期数继续出版发行,由江西师范大学和中国心理学会理论与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车先生与燕国材教授和李佛铨教授(时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等任顾问,杨鑫辉教授任主编。

1998年第1期开始,由于主编杨鑫辉教授已经于1997年初调往南京师范大学工作,主编的实际工作改由江西师范大学的胡竹菁博士担任并完成了当年的出版发行任务。

1998年12月,经多方努力,尤其是在时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的邹道文先生的努力下,《心理学探新》重新获得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国际:ISSN1003-5184,国内:CN36-1228/B)。1999年4月18-21日,《心理学探新》杂志复刊后的第一次编委会会议在江西师范大学(后易地井冈山风景区)举行,讨论并确定了该刊的办刊原则、主要栏目和审稿程序等,在1999-2002新一届的编委会中朱祖祥、车文博和杨鑫辉三位教授担任该刊名誉主编(后改为顾问)。主编由江西师范大学的漆书青教授担任,胡竹菁任常务副主编(2003年在漆书青教授退休后任主编至今),南京师范大学的叶浩生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的莫雷教授任副主编以支持该刊的发展。

在上述国内一流心理学家的关心和支持,《心理学探新》杂志在再次获批正式出版号的十多年时间中聚集起包括莫雷、叶浩生、乐国安等中青年心理学家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的编委团队,其办刊水平在质和量上均出现非常明显的发展: 在办刊容量方面,《心理学探新》从2004年第1期开始由原来每期64页(四个印张)改为每期80页(五个印张);2006年第1期开始又改为每期96页(六个印张);2009年起由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在办刊质量方面,从1997年—2007年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2004年入选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复印资料影印刊物上也有较高的转载率,同时,该刊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我们也可以从下列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给出的客观数据上更清楚地了解《心理学探新》杂志近几年在质量上的发展:

Web即年下载年份 总被引频数 影响因子 5年影响因子 他引总引比 被引期刊数

率 2008 441 2007 329 2006 227 2005 235 2004 176 2003 105 2002 89 2001 51 „„

总之,《心理学探新》复刊后,其办刊质量已经获得国内一流心理学家的高度认可,这也为我校申报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院与国外、境外的学术联系)

回顾我校心理学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得到熊大成书记、游海书记以及傅修延书记等为核心的各届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支持;也得到张厚粲先生、沈德立先生、林崇德先生、黄希庭先生、张华华博士等国内外一流心理学家的支持。我们的目标是,在学校的支持下,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一届博士点申报工作中,完成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并争取在近几年内将我校“心理统计与测量”的教学团队申请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0.779 0.586 0.416 0.44 0.481 0.34

0.897 0.776 0.556 0.573 0.543 0.035

0.97 0.98 0.97 0.97 0.97 0.981 0.9438 0.9608

254 205 139

95.4 79.3 43.9 43.9 30.3

0.2667 0.0816 0.2323 0

上一篇:驾校理论考试合格率下一篇: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