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2022-10-30

第一篇: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随着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由此打破,而大国崛起的旅程也由此真正地揭开序幕。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发展史无疑对而今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经济是基础。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稳坐世界霸主的位置,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殖民领土,让18世纪的英国真真正正完成了大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市场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建立论。亚当斯密的《国富》将自有资本和自由竞争的理念将英国经济真正推向世界的中心,此后的百年自由经济理念在世界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要发展的中国首先经济必须要抓起,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在中国现今国情上说,这些成果相比于发达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望取得更辉煌的成果。总之,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更体现在民众与领导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而在政治这一环节中,体制创新是一个大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但却沉溺于封建体制,不思进取,最终霸主地位被象征资本主义文明——英国所取代。因为,英国在同一时期进行了艰辛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才打下了未来日不落帝国的体制——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先进文明的代表,使得工业先声在英国奏响,世界的天平也由此向西欧的一个偏僻小岛——英格兰倾斜。回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我们会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体制创新对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作用。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旋律在全世界激荡的时代。我们的邻居——日本,也避免不了与我们相同的命运。黑船事件之后,日本深刻认识到了封建体制的腐朽,决心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得以避免中国的厄运。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醉生梦死,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华夏大地一片震惊。然而,为时已晚,中国的灾难从此以后接踵而至。

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已开始。在政治体制方面提出“一国两制”,在港澳回归后已付诸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建立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的结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正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弊端,国家必须加强适当的宏观调控。中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显然这个体系仍然很不完善,它一不健全,二未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三就是法律权威性不够。我国必须加快各种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尤其是在农村立法方面),然后就是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建设和监督,严禁腐败贪污,还有就是要加强地方法律法规的建设。而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揭开了中国体制创新的新篇章,对于中国这又是一次勇敢的伟大尝试。今天的中国已经正在迈向更高程度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时刻谨记:中国仍旧需要进行不断的进行体制创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体制的僵化。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谈及大国之谜时,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些思想文化生的辉煌无疑为英国的大国之路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在法国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的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十一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法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根源也许就在于其对本国思想文化的重视与坚守。二战后本该萎靡不振的日本却以惊人的速度使经济得到恢复并进一步得到发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日本对本国教育事业的大量投入,由此培育出大量的新时代人才,为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无疑有着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而面对传统文化,如今的中国要做到的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同时进行文化创新,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使其能够绵延不绝的发展。此外,中国目前还必须高度重视的便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人口带来的压力十分巨大,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当我们通过发展教育来培养人才时,我们所得到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对于教育的投资毋庸置疑是十分必要的,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已经成文中国深化改革刻不容缓的一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说60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而拥有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科技创新的能力。二战刚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便提出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五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计算机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二十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大国崛起都有其特有的机遇。但历史并没有偏袒谁,对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来说,挑战也是机遇。第三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必须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同时推动科技的不断发展:

1、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加强国家宏观指导

3、强调原始性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4、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5、加强技术预见研究

7、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8、坚持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曾经的大国在没落后又重新崛起,这一个过程历经无数失误和苦难,用无数的鲜血铺下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仅要总结自身的错误和经验教训,还要像其他大国借鉴,从他们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启发,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只有如此,中国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

第二篇: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 葡萄牙和西班牙:十

五、六世纪的欧洲,见证了两个超级大国的诞生,它们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通过跨海航行,葡萄牙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从西班牙抵达了美洲,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随着新航线的不断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也不断通过一路的殖民掠夺,瓜分着世界,分别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殖民帝国。然而,这两个在十六世纪上半叶发展至鼎盛的超级大国却没能得以长久地繁荣与兴盛,由于他们没有对工商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快走向了落末。由此可见工商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同样适用,始终不要忽视工商业的重要性。

2、 荷兰:通过设计制造造价低廉的船只进行跨海贸易,并因为有利的地理位置,迅速占据了市场,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一半的贸易,并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成为十七世纪的佼佼者。直至今天,他们开创的商业规则仍然产生着影响。由于我国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的自然条件优于荷兰,如果能再加以对商业的发展,也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对航海探险与贸易的支持、开明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牛顿、瓦特的重大发现与发明,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但到后来,繁多的殖民地渐渐成为了英国的负担,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我国通过采用适合的政治制度,开明开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不盲目肆意扩张领土范围,不断调整,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制度。

4、 法国:由于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爱,使启蒙思想在整个法国得以传播,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随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拿破仑的出现,使法国走向强大。但由武力取得的大势并不能得以长久地维持。二战后,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引导下,再次走向辉煌。我国应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养,贯彻落实扫盲政策,坚持走独立和谐自主发展道路。

5、 德国:由于长期对统一的渴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由于长期对教育与科技的重视,使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站稳了脚跟。二战后,最终和平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对于我国的启示:保证领土统一与完整这一经济发展重要前提,并时刻将对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6、 日本:随着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展,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并开始了工业化发展,大久保利通的拿来主义,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二战后,在美国的帮扶下,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并在明治维新运动百年之际,成为仅次于美国与苏联的经济强国。我国应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开展对经济的发展。应视日本帝国殖民侵略为警钟,不迷信动用军事力量进行侵略占有,始终将互利共赢作为国际合作发展方针。

7、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使其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但因农奴制,逐渐落后于完成工业化的英法等国。随着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出现,俄国逐渐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向了繁荣与辉煌。发现并始终贯彻落实适合自身的发展政策制度,不使其成为禁锢我国经济发展的枷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8、 苏联:诞生于十月革命,在列宁的引导下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并吸引了外国的投资者。斯大林将国家重心放在工业化上,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其成为工业强国,并经受住了二战的考验。对于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我们,应在多学习借鉴苏联的发展道路与策略,给予工业发展足够大的重视的同时,充分利用发挥我国自有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9、 美国:最早由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开始自制管理生活,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使其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解决奴隶制,林肯总统带领北方赢得了内战的胜利。西进运动之后,在爱迪生的带领下,美国进入电气时代,不断的发明创新使美国不断发展。随着自由竞争,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诞生,使社会两极化严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将美国带出经济危机的困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契机,美国逐渐走上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我们应注重发明与创造,并对于社会上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解决。不断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及时调整经济发展进程,发挥政府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九个国家崛起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或方式。我们要在借鉴他们兴盛经验的同时,找到属于我国自身的发展道路,扬长避短,综合发展,则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之日可计日而待也。

第三篇:大国崛起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观看《大国崛起》十二集纪录片,收获颇丰,特别是大国崛起的历程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启示,透过这9 个世界性的顶尖大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来指导我们个人的发展。

一、 具有发展战略思想

每个大国崛起历程都是一些极具战略头脑的伟大人物在客观系统分析世界局势的基础上,通过制订富有远见的战略目标,经过几代人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最终实现的,战略思想是大国崛起之基,对于我们个人发展同样如此,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人的志向和人生规划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航标,如果顺其自然、随波逐流,没有理想抱负,很可能虚度年华,一生碌碌无为。如果没有人强,就没有国强,没有个人价值的实现,没有综合国力的提升,任何国家的崛起只能是空谈。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我认为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人生,为国家的崛起做一个支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搞好人生规划,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披荆斩棘,一步一步地前进。

二、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是大国崛起的源动力,最初各个大国是在探索新航线的征程中起步的,飘洋过海,忍受着无法预测的风暴、海浪、死亡之威胁,向着目标前进,许多人在艰难远行的过程中葬送在异国他乡,这种开拓创新和大无畏精神是大国崛起的充分必要条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没有竞争观念和创新意识,满足于正常例行工作、安逸舒适的生活,怎么能开创一番惊人的事业,怎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在时代的前沿、处于不败之地呢?因此我们应想别人曾未想、办别人曾未办的事情,以无私无畏之精神冲破传统落后观念的壁垒,打开创新思路之门。也就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需要我们有拼搏进取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志气、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加快发展进程。具体地说如何开拓创新呢?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强化创造意识要在竞争中培养,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善于大胆设想,确立科学思维,包括确立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动态思维;另一方面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面对重重困难,如果有坚强的意志,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说,坚定信心、不断进取,坚定意志、顽强奋斗,是开拓创新的根本,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

三、 具有文化底蕴

大国崛起的历程虽然各不相同,但文化的促进对大国崛起的重要作用是人所共识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财富、灵魂,是激发国家崛起的活力和源泉,文化决定国民素质、决定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个国家人口再多,如果国民整体素质很低,只能增加国家负担,只有人人素质提高和万众一心,这个民族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以色列是1948年才建的小国,现在是世界20个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根本原因是它坚持走科技发展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德国两次大战都是战败国,很快就扭转了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其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三,其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高度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与其相似的盟友日本,在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以“软实力”还是保留下来了,它有一批实力很强的科技队伍,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其经济效益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以上各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重视教育、重视科技,着力提高国民素质。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是成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21世纪的三大特征就是速度、多变、危机,我们的应对措施就是终身学习,全哲•邓传志的《21世界预测》中说得好:农业经济时代,只需小学教育(5―6年),工业经济时代,需要接受大学教育(20-25年),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接受终身教育(80年制的终身教育),面对多变的时代,我认为一个人必须从改变观念开始,从改变自身开始,从改变小事开始,在不断改变过程中完善自己,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首先学会做人,一是以诚信为本,以德服人,做正直的人,二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其次是学会做事,一是激发潜能、奋发向上,以做好各项工作为已任,在落实责任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学思想家的善于思考,学组织家的资源整合,学战略家的战略战术,学教育家的传播理念,学道德家的信念体系,三是追求卓越,以人民百姓满意为原则,把工作做实做细。

四、 善于抢抓机遇

大国的崛起之路是无法效仿的,因为时过境迁,能够成就先前大国的机遇和条件已一去不复返,如果现在想学西班牙、葡萄牙那样靠殖民地积累财富,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反过来讲,大国的崛起历程往往也都是在历史机遇降临之时果断地把握住,以此为契机而实现的。机遇对于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何等的关键和重要啊!试想一个不到100万人口的小国葡萄牙,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地崛起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占领了包括澳门在内的全球众多疆域,垄断了全世界的香料、食糖、黑奴贸易,它靠的是什么?唯一的机遇是他们最先发现了新航路。仅此而已!但已足够了。西班牙的情形和它类似,不同的是,西班牙是一个大国,不仅人口,还有疆域,除了先机,似乎没有一点比葡萄牙差,但取得霸主地位的时间却硬是被葡萄牙延误了几十年,毕竟,后发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先发展国家的遏制。历史给予荷兰的机遇是金融资本的需求以及欧洲的商业革命,给予英国的机遇是工业革命和新型国家制度的强大生机,赋予日本的机遇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迅速学习西方后的自我变革。而本身就具备大国潜质的法兰西、德意志及俄罗斯,之所以在一些现在看来的小国之后方才缓缓步入大国行列,最好的解释应该是他们受机遇的青睐较晚,没有像前面国家那样得地利之便,同时开创精神略逊一筹,在殖民运动及商业活动中未得先机。同样,分析每个人成长的机遇,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工作中常有人感慨:“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这种把命运系在别人给予或等待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机遇是自己创造的,抱怨自己的命运是愚者的想法。世界上没有机遇主动来到身边,只有靠自己努力争取。但凡成大事者:有机遇时抓住,没有机遇时要懂得创造。拿破仑说过:“任何人唯一的机遇是他自己创造的”。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呢?我认为第一要有较高的素质。生活中机遇随处可见,那么我们有发现机遇的本领吗?这就要求我们有发现机遇的素质,如果有了很高的素质,那么即使没有机遇,也能创造出机遇。莎士比亚说过:“聪明人会抓住每一次机遇,更聪明的人会不断创造机遇”。那么怎么创造呢?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去发现或制造机遇,利用现有的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实现机遇!现有的机遇毕竟不多,等待只能被动,这就要求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住一闪即逝的机遇!

那么,我们如何创造机遇、又如何把握机遇呢?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思维敏捷,积极进取,做事主动,凡事多出力,把工作做到家。第二,乐观人生,懂得激励自己,在困难挫折中寻找机会,化弱点为优点,艰辛的日子一定会度过,会有灿烂的明天。第三,要有成就感,确定事业方向,制定目标,全力以赴,有自豪感。第四,要有自信心,只要拼搏苦干,应付困难,完成任务,环境就会改变。第五,态度开放,要广泛吸收新思想、新知识,容忍不同意见,吸纳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第六,有创新精神,求变求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七,要有冒险精神,触觉要敏锐,随时分析发现的问题,尽快解决。最后,心中永远要想好下一个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机遇、把握机遇,实现又快又好的成长。

第四篇:大国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

从 [大国崛起] 看中国发展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里,总是有着某个国家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这个大国无疑是中国。但是,从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成为世界性的大国。15世纪的葡萄牙拉开了人类航海的序幕,将海上探险和殖民贸易结合起来,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经济大国。16世纪的西班牙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凭借殖民美洲与亚洲所获财富,很快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17世纪的荷兰依靠金融创新、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迅速确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替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国地位。18世纪的中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紧紧跟上工业革命的浪潮,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与经济强国的目标。

15世纪前的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世界之首。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盛极必衰往往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永恒的繁荣,中国也不例外。拥有着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物资,中国的领导者也渐渐变的自大起来,不关注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在历史发展最重要的15-17世纪。那时,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史称“地理大发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18世纪的英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再看这时期的中国。此时的中国处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在1644年入关以后先后打败了大顺,南明等政权统一全国。而在清军入关的4年前——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企图征收新税,却遭到了议会的坚决反对。这标志着,在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真正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议会手中。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而此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虽然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这却是封建王朝落幕前的最后一次绚烂。同时期的欧洲大陆上的主要国家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开始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此时的满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随后,乾隆朝末期和嘉庆统治时期,整个社会逐渐出现了衰败的现象,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并发展成为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康乾时期的繁荣景象早已荡然无存。在同一时刻,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也同样面临着空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启蒙思想家们自由民主平等的观点早已传遍了整个欧洲大陆,1789年愤怒的巴黎人民攻陷了象征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则预示着一场日后摧毁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革命——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是在18世纪末,在英国爆发了一场相对平静但是同样对世界影响巨大的另一场革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8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整体下滑的阶段,而欧洲无论从政治制度和经济上都处于上升的时期,远超中国。

美国,这个成立仅仅200多年的国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经济总量、科技水平均居世界第一。回顾美国的发展史,美国一开始只是英国的殖民地。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的人民通过独立战争和1812-1814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彻底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就对教育非常重视,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随后,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大大推进了在自由劳动制度下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并且,在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重视教育,为美国提供了众多的专业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美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政府设立专利制度保障发明人的权利。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政治中心的地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奠定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大国的崛起,从根本上,在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思想等“软实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条件和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纵观这些强国崛起的历程,殖民扩张和财富掠夺等暴力方式伴随着每一个强国的崛起。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依靠对外殖民扩张之路实现经济崛起已不可复制。同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走对外扩张的老路,只能走和平发展之路。但是,研究总结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进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重视世界历史的发展机遇。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算起,纵观在这500多年中世界经济强国走过的发展道路与留下的经验教训会发现:每一个强国的崛起都是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紧紧地抓住历史与现实赋予的战略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家借助地理大发现的巨大历史机遇,广泛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建立起庞大的经济版图,实现了国家的崛起。而其他没有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国家,则被抛在了后头。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意味新的发展机遇。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化后起之国,紧紧地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从而实现了经济强国的目标。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处于深刻的调整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掀起人类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应紧紧利用好这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第二,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强国崛起的历程雄辩地证明:科技创新在强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唯有依靠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并不断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必由之路。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先导,英国在18世纪掀起了一轮技术发明与改进的浪潮,为英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以爱迪生的发明为先导,美国成为19世纪电气革命和20世纪电子信息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鼓励技术创新与科技发明的体制机制,各种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在全球经济中独占鳌头。日本依靠技术引进及改良创新,建立了自主的科学技术体系,并依靠科技的力量迅速赶超先进国家水平。德国则非常重视基础科研与应用科学创新,正是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等成为具有极强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奠定了基础。

第三,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重视。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无一不是依靠巨大的人力资本投资,创建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为实现经济崛起提供有力支撑与必备条件。美国是经济强国,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强国,美国的高水平大学、高端科研机构的数量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日本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上迅速重建经济,其奥妙之一就是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为实现经济起飞奠定了人才基础。德国在二战之后,依靠政府对教育的巨大投入,使得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迅速得到了发展,为实现经济崛起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第四,改革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促进了资产阶级经济的发展;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经济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又通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资产阶级经济开始了飞跃式发展;俄国、日本,都是相继通过改革,使得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跃跻身大国之列。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就是一次成功的改革。这次改革,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的世界地位。

第五,妥善处理好国际关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但是它们的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同样,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在现如今,世界各国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再想要靠战争掠夺实现国家富强无疑是痴人说梦。回顾历史,德国掀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整个欧洲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面对着19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来缓解国内的矛盾。这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造成了阻碍。两次世界大战告诉我们,战争是不可能带来繁荣的。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中,法国和德国携手开启的欧洲新秩序引人关注,欧盟为和平与合作的国家发展模式提供了时代的注脚。所以,中国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增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

欧美等大国的崛起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国家想要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必须以现代生产力做为参照系,认识到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承认差距,奋起直追。其次,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决不能偏颇和动摇。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实现文化、社会制度的全球化,人类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盲目地接受文化全球化和社会制度全球化,是极不现实极不理智的。批判继承,包容融合,创造创新,三者有机组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为中国的民族复兴创造动力,“中国梦”不仅仅再是一个梦,而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现实。

第五篇: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在社会学课上,我们观看了两集《大国崛起》关于美国部分的纪录片。很早之前便听说过这部著名的纪录片,这次不仅见识到了美国迅速崛起的三百年历程,更加深刻地觉醒到美国崛起过程中政治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就像高中历史学的一样,影片介绍了五月花号上的英国人们踏上了美洲的土地,独立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他们带着从欧洲传来的先进科技,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虽经历了南北战争,但很快便迎接来了电气时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打下良好基础。之后由于自由竞争,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罗斯福总统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经济危机大萧条时期,另一位罗斯福总统,他的罗斯福新政用著名的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再次拯救了美国经济。二战对美国的影响也不可忽略,使得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位更加稳固。

美国的发展在于机遇,虽然美国有源自欧洲的工业基础,但是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美国的不菲的利益。而中国现在无疑是经济大国,却称不上是经济强国。中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金融体制还不健全。并且,中国国内存在着相当大部分的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大而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而环境污染严重也是困扰着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就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贫富差距极大,大批失业人口,胡福总统以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政策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使社会问题得以解决,但是这种放任政策却使问题更加严重。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用看不见的手进行了宏观调控,事实证明这种适当的调节比起放任不管政策有效。而对于我国存在的问题,政府加大宏观调控是必行之策。罗斯福新政从金融方面开始,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我国国内如今的物价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金融制度管理来得以控制,并且缩减政府开支,而不是在召开各种大会上肆意使用纸电等资源。其次对工业和农业进行调节,罗斯福进行了工业复兴法,而中国工业虽蒸蒸日上,但却面临着破坏环境等问题,这是需要发展工业的同时所注重的问题。至于农业,中国农业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出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注重农民工在城市的问题,也应该注意农民工外来务工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问题。再次罗斯福对失业进行救济,建设公共工程,对安抚社会的稳定有着积极作用。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此举毫无疑问地缓解了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于国于民皆利。最后罗斯福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行之有效,我国在此方面做的很好,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都日渐完善,连我们大学生也参加了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社会的平衡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虽然只有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却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占领者主导地位,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也迅速发展,在世界地位上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距离美国仍有遥不可及的距离。这与时间和机遇是分不开的,我们一定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赶超行动,而是在借鉴美国经济发展的教训和经验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上一篇:电工实验报告实验总结下一篇:地基处理江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