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研究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财务研究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单纯地应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进行危机预警,其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并不能令人信服。为了改善财务危机预警效果,研究者们在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开始更多地将目光聚集在非财务信息的应用上,于是非财务信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研究便成为了危机预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第一篇:财务研究论文范文

企业财务危机与财务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企业作为经济体最基本的单位,是微观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财务预警机制研究入手,对如何提前发现化解财务危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研究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呈现全球性震荡,我国经济也受到影响,遭受了很大的打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极大危害,让人们更加意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王道。对企业而言,财务状况是企业的生命基点,是检验企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财务危机无疑是妨碍企业正常发展的最大可控风险。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及时有效的进行预警是企业及化解财务危机的前提,进而成为保持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因此,对财务危机的有效预测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模型的借鉴和模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方面,结合企业实际的研究还很好。为此,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对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和有效应对财务危机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共同商榷。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预警概述

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目前尚未统一,但一般认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的财务困境,是指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无法支付到期债务的一种经济现象,但以上只是狭义角度的财务危机。从广义上来看,企业财务危机是对企业所以不利事件的总和。财务危机的发生是潜移默化的,财务危机的发生从外部表现上是个突变的过程,但其实质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财务危机不但具有先兆,并且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在企业财务系统的正常运作中,我们需要对其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出预警信号,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告知经营者,从而使其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或减弱对企业的破坏。

财务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财务危机预警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其灵敏度越高就越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防范与解决问题,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有监测、诊断和治疗功能。

二、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1.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

(1)经营方面。销售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企业在经营规模没有明显缩小的情况下,但收入却明显下降,表明企业销售受阻,进而导致企业存货积压,利润减少,如果企业负债规模较大,可能会因为无法到期偿还债务而破产清算。在销售收入变化不大或者增长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蕴涵财务危机,由于赊销的存在,使得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往往不会立刻体现出来,而是有一定时间的滞后和延迟,所以还需要结合现金流动表进行动态分析。

(2)投资方面。企业进行投资是企业获得利润以及进行资本规模扩张的必要手段,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由于企业财务资源有限,必须充分考虑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如果一味考虑资产的流动性,会导致企业流动性资产的闲置,造成机会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如果减少企业的流动性,而把短期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一旦出现资金缺口,企业在难以及时补充资金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资本结构失当而形成财务危机。

(3)筹资方面。很少有企业全部通过自有资金来开展经营活动,企业总会或多或少的利用金融机构、其他企业或个人的资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利润,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效应可以提高企业权益净利润水平,但同时也放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了企业财务危机爆发的系数。从财务危机形成角度来看,主要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帐面资产变现能力差,在企业负债规模过高情况下由于经营不当造成的现金紧缺,使企业陷入危机。

2.财务危机的成因

(1)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对企业来说,大多是不可控因素。主要成因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竞争加剧,企业的财务危机增大。反之,则企业的财务危机降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时缺少法律依据,从而使企业的经济舞弊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

(2)内部因素。相对于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外部成因,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内部原因则是来自于企业经营理念、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有效性等各个方面。企业经营理念主要看企业经营采用是激进型还是稳健型的经营思路,激进型经营理念一般通过高额负债来取得企业迅速扩张的资金,企业在取得超额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过高的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是过度负债使公司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孕含着财务危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是生产供应不稳定,生产组织管理不当以及销售环节薄弱都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诱因,进而积聚了财务危机。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应用研究

1.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

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中企业销售收入、现金状况、利润水平以及外部经营环境来直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危机大小,一般可以将财务危机定性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4个阶段,,根据阶段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财务策略。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运用比较简单,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高低,但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还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解决。

2.财务预警的定量分析

财务预警的定量分析主要有单变量模式、Z分数模型和多元逻辑概率模式。单变量模式是指运用单一变数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指标主要有: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资产收益率(净资产/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等等。当企业模型中所涉及的几个财务比率趋于恶化时,通常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先兆。企业还可以通过计算安全边际来看企业财务危机的大小以及严重程度。Z分数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成的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Z=0.012×1+0.014×2+0.033×3+0.006×4+0.999×5。公式中,×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Z分数模式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多元回归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财务危机,使财务预警更加客观和准确。多元逻辑(Logie)概率模型是通过条件概率,来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但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实践中运用很少。

总之,财务预警的分析只是给企业一个提前应对财务危机的信号。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应当居安思危,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确保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莉,朱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9,10中旬

[2]杨轶,张友棠:企业财务预警国内外研究述评[J]财会月刊,2008,7

[5]陈晓龙: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颓誓模型,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7期

作者:王博

第二篇: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信息应用研究

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单纯地应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进行危机预警,其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并不能令人信服。为了改善财务危机预警效果,研究者们在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开始更多地将目光聚集在非财务信息的应用上,于是非财务信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研究便成为了危机预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一、非财务信息概念界定

理论界对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由于缺乏统一的概念界定,不同的文献在非财务信息所包含内容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随着非财务信息在各个决策层面重要性的提高,以及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非财务信息从概念上给予明确的界定,就显得必要而紧迫。

(一)国外机构与学者的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从财务信息披露的角度规定,只有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项目才能予以确认进入报表;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被排斥在会计报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其发表的《报告非财务信息》的研究报告中认为,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以外的所有信息,包括叙述性信息和量化的非财务信息,如经营比率、存货数量和雇员数量等。该类观点只是从广义的角度对非财务信息给予了说明,这种界定全面却并不那么容易让人理解和把握。

(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1CPA)提出企业应当考虑披露下列非财务信息: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背景信息,但并没有从定义的角度给出明确的说明。Roberts.Kaplan和David Norton在对平衡记分卡的论述中也提到:非财务信息是财务信息的先导性指标,是阐述财务成果形成过程的信息,包括组织的学习与成长,经营及生产过程效率,顾客价值等信息。这些观点通过列举的方式给出了非财务信息应该包含的一些具体方面,容易被人理解把握但其内容却并不全面。

(二)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国内学者马晖、王静(2005)指出非财务信息是指以非财务资料形式出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信息资料。李晓龙(2005)认为不满足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与企业未来财务业绩密切相关的业绩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耿黎(2008)认为会计信息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非财务信息则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人相关的,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除上述几种得到较多认可的观点以外,其他的学者大都选择运用罗列内容的方法来说明非财务信息的含义。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笔者认为非财务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本身和可扩展信息以外的所有其他信息;狭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针对特定会计主体内部而言的,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且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

二、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引入非财务信息的必要性

科学全面地运用财务指标建立起来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较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但其不能充分体现那些与企业未来密切相关的前瞻性的非财务信息对危机发生的影响。因此,要建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应该在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加强非财务信息的引入。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财务信息局限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营环境更是瞬息万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使用者时刻都需要更新自己掌握的信息来进行有效决策,然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年度为期间统计的,不能满足决策者对信息的及时更新需求。另外,传统的财务信息只能说明企业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状态,而不能对现状进行及时揭示,更不用说超前反映企业的发展趋势了。相对于财务信息的滞后性,非财务信息却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更能满足财务危机预警的要求。因此,要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真正起到提前预警危机的作用,只采用滞后性的财务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综合非财务指标的内容。

(二)我国财务信息披露现状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公司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和披露质量标准尚不完善。同时,由于净利润容易受到经营者的操纵,经营者可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来调节净利润的高低,将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造成决策信息混乱。因此,在我国单纯地依赖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能保证预警准确性和可信性的。

另一方面,财务指标由于受企业会计基础和计量属性的影响,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个具有良好财务指标的企业,可能现金支付能力极差。这种偏差既可能是由于会计权责发生制使用所带来的已发生的的利润并没有带来真实现金流入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的利润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并没有带来实际净现金流入造成的。由于存在这样的局限,财务指标不能满足预警对于准确性的要求。因此,只采用财务指标来评判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显然是不准确的,甚至还会出现差错。

同时,我国目前可得的财务信息主要来自于企业财务报告,而财务报告侧重于提供定量信息,但忽视定性信息的披露;侧重反映有形资产状况,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企业形象、知识产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并没有给予恰当反映。但是这类事项或情况,对企业以后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引入非财务信息就显得更为必要。

综上所述,财务危机预警中,在充分运用财务信息的同时,应该加强非财务信息的应用,以增强财务危机预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最好既要涉及到定量的财务指标,也要涉及到定性或定量的非财务信息,将非财务信息的评价作为企业预警模型的一个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为完备地反映企业的整体面貌,真正达到财务危机预警的目的。

三、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信息应用研究评述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非财务信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财务指标的选择方面。

(一)国外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指标研究在20世纪8O年代,很多国外学者就开始意识到过分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单纯以财务指标来预警财务危机难以让人信服,于是他们便开始尝试将非财务因素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并对引入后的预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引入非财务指标方面,国外文献主要从基于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方面的考虑、立足于行业差异分析、针对管理水平度量三个方面予以思考。Rose(1982)检验了28个经济周期指标从而论证了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着企业失败进程。Mensah(1983)考虑价格水平变动对财务数据的影响,用调整后的数据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结果显示这对于提高预测准确性的作用不大。Lawrence(1983)和Whittred Zimmer(1984)检验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延迟披露对危机预警结果的影响。Goudie(1987)尝试将英国经济活力(Dynamic)模型与其开发的破产预测模型进行整合,但因缺乏统计准确性而影响不大。Platt(1990)用行业比率标准化的方法控制行业之间的差异,得出一个稳定的破产模型,证明行业增长对企业失败影响显著,随后又进一步比较了行业比率调整与否对破产模型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Sunti Tirapat(1999)运用PMI、GPE、INT和MS2四个宏观经济变量作为因变量对企业股票的月回报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以得出的回归系数作为该企业对宏观经济的敏感性度量。John Baldwin等(2000)应用行业特征、宏观经济和地区变量对加拿大的小企业失败构建了预测模型,其中行业影响方面的指标有:企业规模/进入行业第一年的平均规模、行业集中度、行业员工流转率、进入行业第一年平均企业规模,行业平均企业规模,该模型论证了所处地区对小企业成败影响巨大而行业因素则作用甚微。

(二)国内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指标研究在非财务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可以直接量化的,国内很多学者将这部分非财务信息与量化的财务信息一起共同应用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模型的构建中。如:林素真、罗绍德(2005)将变更会计师次数、更换高阶经理人及财务主管次数、变更财测次数及出具非无保留意见次数等四个非财务变量应用到财务危机预警中。经过实证结果的分析验证所得的结果符合上述论述,加入非财务变量后的财务预警模型及完整性预警模型,在正常企业及危机企业和整体模型的预测率,果然较单纯以财务性变量的预警模型为佳。曹德芳、赵希男、王宇星(2006)就曾尝试将董事会治理因素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中。他们以1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变量和董事会治理变量进行筛选,并最终选定董事长持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成员持股三个董事会治理变量,进而将其与财务变量一起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警模型。结果显示,未引入董事会治理变量的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92.5%,而引入董事会治理变量的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4.15%,预警能力明显增强,证明了非财务信息中的董事会治理因素是影响公司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预警有着和常规财务信息同等重要的作用。邓晓岚、王宗军等(2006)分别检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10个非财务变量对财务困境的解释力,并应Jackknife Method检验模型的分类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年度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审计师意见的预警效果较好,其他非财务变量均不显著,纳入了非财务因素的模型预测力更强。郭斌、戴小敏等(2006)的研究及实证结果表明,消除行业影响后模型的分类准确度有所提高,而同时考虑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及经济环境因素的滞后预警作用,将大大改善总体分类准确度和拟合度。王宗军、熊银平、邓晓岚(2006)也尝试着将董事会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票价格变动趋势和样本公司是否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更换=1,未更换=0)等四个非财务指标运用到危机预警中。从实证结果看,在公司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的前一年,只包含财务变量的预测模型对ST公司的判别正确率为93.3%,对非ST公司的判别正确率为90%,总体正确率为91.7%。加入非财务变量——公司股价变动趋势以后建立的预测模型对ST公司的判别正确率升至96.7%,对非ST公司的判别正确率升至96.7%,总体正确率为96.7%,提高了5%,也证明了非财务信息的良好的预警效果。

除了有一部分可以直接量化外,大部分的非财务信息都是不太容易量化处理的。对这类非财务信息,国内学者通常采用模糊统计的方法,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财务危机模糊预警模型。如万希宁、王艳(2007)选择了研发能力与发展创新能力、管理团队及员工积极性、市场定位及经营发展战略等非财务信息,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价,对定性的非财务指标采用模糊统计的方法,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非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模糊预警模型。孙杰、李辉(2008)针对财务危机定量预警方法忽视专家的经验知识以及非财务信息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多专家群决策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运用的算例。算例表明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企业财务危机群决策预警方法,能充分利用多专家的经验知识以及大量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来评价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程度并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依靠定量预测手段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为在财务危机预警中应用非财务信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信息应用研究评述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非财务信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和统一的理论体系。不同的研究者只是从自己认为应引入的非财务信息入手开展研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由于没有统一的理论前提,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都不具有继承性和互补性,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结论,不能对财务危机预警实践产生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由于研究者一般选择的样本比较小,涉及行业比较少,导致其得出结论的适用性不强。不同的研究者开展的研究,由于选择的样本存在很大差异,其结论在逻辑上就不具有可直接累加的特性,导致重复研究的发生。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认为非财务信息的应用研究在未来必然走向概念规范化的道路,并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研究者们会在统一明确的非财务信息概念界定基础上开展研究,保证研究者各自研究结果的继承性和互补性。同时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研究者们会继续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该问题,只是在样本的选择上会逐步缩小样本范围并扩大样本数量。即由于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会对小范围大样本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系列针对性比较强的财务危机预警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耿黎:《非财务信息概念及披露内容刍议》,《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7期。(编辑 向玉章)

作者:田中禾 张 程

第三篇:财务文化如何成为财务学研究的对象

摘要:传统财务学理论是不研究财务文化的,财务文化是现代财务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财务学研究财务文化有助于扩展财务学视野。传统财务学不研究财务文化有一定的原因,主要受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但是财务文化还是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财务行为,需要我们研究总结。

关键词:财务文化 财务学 财务活动 财务行为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财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手段乃至整体研究视野不断扩展,各种新学术观点轮番登上理论舞台,为财务学提供了一幅幅精彩多姿的理论画卷。近年来,关于财务文化与财务管理关联的研究逐渐增多,财务文化理论似乎正在酝酿形成之中。对此有理由作一审慎追问:财务文化理论有研究价值吗?财务学者需要为财务文化理论的到来和加入财务学做好准备吗?

一、财务学研究视野的扩展

财务学者最初是从比较容易观测感知的财务活动来探讨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务规律与奥秘。财务学者一直把资本(包括厂房、机器等实物资本)等具有客观物质属性的生产要素视为财务主体财富生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财务学者进一步发现,一些不易被观测感知的非物质因素也对财富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技术、知识、信息、法律、制度等。而且那些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观测感知的纯粹主观精神因素也对财务活动从而对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富生成具有明显影响。财务行为主体的主观精神因素由此也渐次进入财务学者的研究视阈。财务学者还发现,乐观、充满希望的企业比悲观、失望的企业有更好的财务前景。诚信和信任也成为财务学者研究的对财富生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因素。财务学者发现,诚信和信任有助于财富生成。因为诚信和互信精神可以显著降低财务主体的交易与管理成本,扩大交易与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从而促进财富增长。耐心也是财务学者观测到的对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富增长具有明显影响的心理因素,这在股票市场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就系统地论述了信仰和价值伦理观念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财务文化概念。然而,财务文化理论并没有得到财务学者们的积极回应与认同。现在一些深受经验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的财务学者无法在自身的经验实证理论框架内接纳财务文化这种主观理论元素。所以财务文化理论提出以后很久,仍然迟迟没有进入广大财务学者的研究视野。

习惯于实证研究的财务学者虽然不屑于在自身的语境与理论逻辑中讨论财务文化,因为把财务文化这个无法通过经验把握的研究对象纳入财务学研究分析体系不符合实证主义理论传统。但是,财务学者又无法回避一个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会影响该国家、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所以,一些受实证研究理论教条禁锢较轻的财务学者,把财务文化作为财务学的研究对象。他们沿袭了制度学派的基本理论立场,把财务制度作为一个国家、单位财务活动和管理的重要背景条件。他们认为,不仅明确的财务制度对财务活动和管理有显著影响,而且看不见的习俗、价值观念、伦理精神、财务行为习惯等财务文化因素同样对财务活动和管理有显著影响。财务文化表明财务行为人群体的主观文化精神禀赋是一个国家和单位经济增长不可忽略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同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存在差异性,会显著影响其财务活动和管理的路径与绩效,这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令人欣慰的是,财务文化概念提出以后,开始有更多财务学者关注和研究财务文化对财务活动和管理的作用。

二、财务文化难以融入财务学的原因

国家和单位的经济发展尽管难以排除财务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主流财务学理论框架内财务文化精神又始终被隐匿遮蔽,其主要原因有:西方财务学深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财务学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新古典经济学思潮的影响。而新古典经济学又受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影响,他们主要关注土地、气候、矿藏、机器等物质要素和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几乎完全忽视人的精神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财务学者普遍把具有丰富精神个性的财务行为人视为与物质资本一样的无差异的资源,财务文化的重要性在主流财务学者的理论视阈里几乎完全消失了。财务学将人的财务活动和管理作“拟物化”处理是对财务运行过程作机械物理运动理解的需要。特别是流行的实证分析财务学,他们追求一种精确完美的分析计算工具。但是,这种所谓精确完美的分析计算工具却无法用来分析和把握人的主观财务活动和管理,更无法用它来分析财务文化对财务过程的影响与作用。因此,他们只有将人们的财务活动及管理“去文化化”,财务学作为“一门科学”才是可能的。但是这样却造成理论失真,从此人的财务文化因素对财务过程的密切关联、作用与影响,被排除到了财务学研究的理论视阈之外。其实经济学巨匠斯密、马克思、马歇尔都没有回避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他们从来不认为人是单纯的“理性经济人”,而是具有多重属性的“文化人”。脱离文化因素对经济学和财务学进行研究肯定是有重大缺陷的。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财务学又深受经验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经验数据计量检验成为财务学研究的主要工具手段,也成为财务学者选择研究变量的基本准则。那些不具备客观经验表象的文化因素,受到财务学者的冷遇和排斥。财务行为人丰富的文化特质在主流财务学者分析视阈里基本上是缺失的。财务趋利性成为财务学中涉及的财务行为人唯一的人格理性特征。主流财务学对财务行为主体财务文化特质的舍弃,究竟是否科学合理?这是财务学者必须厘清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西方主流财务学忽视财务文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基本财务文化背景和历史源流同属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具有相似性。西方国家的基本财务文化价值取向是崇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因此,历史文化背景的同质性使得财务文化因素退隐为其他各种显性因素之后的隐性因素。但是,当西方财务学者的分析视野跟随着西方国家资本外拓延伸到西方之外的其他国家,并试图解释财务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其他国家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考虑这些国家的传统财务文化背景条件,仅仅用西方财务理论范式,无法对这些国家的财务活动和管理作出合理解释与准确预测。例如,以个人功利、完全理性为基本理论假定的西方财务学,就难以解释中国人在世俗财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义为先”的财务行为。也无法理解中国民间社会所崇尚的“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好汉财务行为。所以,如果基本文化背景和财务行为价值取向出现显著区别,财务文化就成为财务行为解释的强关联变量。也正是在对不同财务文化背景国家的财务行为研究的过程中,财务学者们看到了财务文化对财务活动和管理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财务文化对财务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意义上的财务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发展所取得的所有财务文明成果。这些财务文明成果包括三种不同文化形态:第一种是有形的财务文化,如有形财务资本等实物形态文化;第二种是无形的主观财务文化,如财务信仰、财务道德理念;第三种是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财务文化,如财务知识、财务技术、财务信息、财务法律和制度等。在本文的理论思维中,财务文化既不是指第一种有形的文化,也不是指第三种类型财务文化,而是指第二种财务文化。一个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是由这个国家、单位的人群共同分享和信奉的一种财务文化精神。这种财务文化精神是人们在长期财务活动及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财务信念、财务准则、财务偏好、财务行为范式和财务思维习惯,并且经耳濡目染、口口相传地继承下来。

作为主观精神的财务文化是如何对财务活动及管理过程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呢?人是财务活动的主体,财务选择和财务运行过程是由人完成的。财务文化通过影响财务行为主体的财务行为选择从而影响财务活动及管理的发展与运行。财务文化对财务行为主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财务文化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财务目标导向作用。财务行为主体的财务目标的选择和确立要受主观财务文化的引导,财务行为人的终极财务目标追求是在特定信仰、社会伦理风尚、文化传统长期耳濡目染过程中形成的。财务行为人的财务文化会导引、帮助他制定财务目标,告诉他应当“怎么做”。二是财务行为战略导向作用。在财务活动中,人们的财务行为战略也受财务行为人的财务文化制约。人们的财务行为开放还是封闭?创新还是守成?风险偏好还是风险厌恶规避?趋利还是重义?守诺重信还是机会主义?总是与财务行为人的财务文化密切关联。

其次是财务文化的“激励”作用。财务文化是财务行为人的一种精神动力源。财务文化可以为财务行为人提供持续不断的信念,成为他们从事财务活动的精神支柱。主流财务学长期以来仅仅把物质财富需求作为人们从事财务活动的动机和获得激励的源泉,那么一旦人们的物质财富需求获得满足,从事财务活动的内在动力就会下降,“小富即安”这类现象就会出现。许多富人拥有巨大财富,但是从事财务活动及管理的内在动力仍然丝毫不减,和当年穷困时一样努力工作。他们不需要为生存去奋斗,是财务文化在激励他们。

第三是财务文化的“规范”作用。财务文化还是财务行为人的内在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是依靠财务行为人的财务文化自觉来维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法律规范的强制。财务文化的行为导向作用是告诉人们“财务应该做什么”,财务文化的行为规范作用是告诉人们“财务不应该做什么”和“财务不应该如何做”。现实财务活动中存在大量的失范行为,

作者:王棣华

上一篇:工程初级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学教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