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粉尘的预防措施

2022-08-09

第一篇:防治粉尘的预防措施

粉尘防治措施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尘肺。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吸入的粉尘在体内(肺部)沉淀所致。尘肺类职业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中危害最严重和危害最普遍的尘肺是矽肺和煤工尘肺。尘肺病症状:尘肺病是危害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防尘措施是防止生产性粉尘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医疗预防措施。我们的综合防沙土和降尘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指导意义。

1、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常以达到以下目的作为改革的重点。

(1)减少原料中含矽量,或以不含矽的材料代替。

(2)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以减少尘源。为密闭尘源采

取通风除尘措施创造条件。

(3)减轻体力劳动,减少粉尘飞扬。

(4)减少工人与粉的接触。

2、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3、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

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4、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

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5、护,个人防护,是防、降尘措施的补充,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

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如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隔绝式压风呼吸器、防尘服,使用护肤霜和皮肤清洗液;不在工作场所进食吸烟,注意个人卫生;回家前将工作服换下彻底洗净。吃食物前一定先洗干净手。

6、管,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

7、教,加强宣传教育。

8、查,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和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第二篇:煤矿粉尘防治措施

xxxxxxx煤矿

煤矿职业性

粉 尘 防 止 措 施

2016年1月

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

第1条 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进风井口50米范围内必须卫生良好,无杂物积尘。

第2条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每一生产水平至少配备一台洒水车,洒水车必须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可查。皮带斜井必须使用常开侧喷雾或地喷雾,大巷及采区进风石门安设自动水幕,正常使用。

第3条 井下所有煤仓、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3T矿车卸载点必须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第4条 采掘作业规程必须有综合防尘规定,对防尘系统及防尘设施、洒水防尘时间做出具体要求。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有完善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

第5条 采掘、运输各产尘点,应遵守防尘制度,使用好防尘设施,并进行粉尘治理创新,逐步降低产尘量和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超标准情况纳入质量标准化考核。

第6条 坚持湿式打眼,井下所有地点严禁干打眼(粉尘和煤粉量监测眼除外)。所有地点应采用风钻或风煤钻打眼,严禁使用电煤钻打眼。

第7条 井下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每支水炮泥必须灌满水,爆破前后必须洒水灭尘、开启水幕。放炮撤人时,由安监员负责检查并开启所有水幕,否则对安监员按违章处理。

第8条 锚喷作业要实行潮料喷浆,坚持使用除尘风机和个体防尘保护。 第9条 炮采工作面、机采工作面炮采段、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爆破前和综掘工作面割煤前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1、在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打爆破孔前,必须先打注水眼,使用快速封孔器进行注水。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注水眼深度比炮眼深0.2米,注水直至孔周围炮眼出水为止。

2、煤巷、半煤巷综掘工作面在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注水眼深度比循环进度深0.2米,直至注水孔周围煤壁出水后方可开始割煤。

3、炮采工作面及机采工作面炮采段利用打好的炮眼,隔一注一,至注水孔周围炮眼出水为止。每个单面配备至少4根封孔器。

4、爆破煤层厚度1.3米以上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实行超前注水。

第10条 主要防尘管路和综采(一趟)、综掘工作面防尘管路的管径不得小于Φ108mm,其他采掘工作面防尘管路的管径不得小于Φ50mm,皮带运输机巷每隔50m设一“三通”阀门,其它地点每隔100m设一“三通”阀门。使用单位必须在采煤机及掘进机供水管上安设水质过滤器。

第11条 岗位、部门防尘责任制及井巷冲刷防尘制度

1、采煤单位负责本工作面上、下出口超前支护以里范围内的防尘,每班上半班冲刷防尘一次。上、下出口超前支护以外平巷至石门口的防尘由通防工程部负责,每天冲刷防尘一次。

2、各皮带运煤转载点前后20米范围内由岗位工所在单位负责防尘,每班上、下半班各洒水防尘一次。

3、掘进工作面自开门点至距迎头30米位置,全岩掘进工作面每3天至少防尘一次,煤及半煤巷每3天至少防尘一次,要求巷道两帮、风筒及管路上无落尘。

4、上、中、下段皮带井的防尘工作由运输二部负责,每旬至少冲刷一次,并负责防尘管路的管理。

5、采区上、下山车场(平巷段)范围内的防尘工作由运输一部岗位工负责,每5天至少洒水防尘一次。

6、井筒、采区上(下)山(包括片口和车场)、水平运输大巷防尘工作由通防工程部负责,每旬至少冲刷防尘一次;采区皮带运输巷每3天洒水防尘一次,每旬上报通防技术部一次工作量。各地点的洒水情况必须有记录,在现场保持10天以上的记录。井筒、采区上(下)山、水平运输大巷使用洒水车进行防尘。

7、运输一部各片口和车场、水平运输大巷的底板粉尘清扫工作,每旬至少清扫一次,要求无粉尘积聚。并按照通防工程部的要求,指派电机车牵引洒水车对井筒、采区上(下)山、水平运输大巷进行防尘。

8、所有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运输机(巷)转载点、卸载点必须设置洒水喷雾装置,出煤时必须开启正常使用。要求设施齐全,阀门容易操作,喷头位置正确并机械固定,出煤即喷雾,能有效消灭煤尘井下易积尘点,运输机道、转载点、卸载点等地点要及时清扫煤尘。

9、井下任何场所不得有厚度超过2毫米、长度超过5米以上的煤尘堆积地点。

10、所有岗位工防尘地点必须配备专用防尘软管,软管长度不少于10米,由防尘单位自行配备。

11、井下所有地点冲刷防尘必须有记录可查,采掘工作面三班防尘记录要明确洒水人员姓名、洒水地点长度、爆破前后等情况,并签字备查。升井后到工区填写汇总表,各单位防尘汇总记录本于次月12日前报通防技术部存档。不按时上交汇总表,每次罚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各20元。

第12条采煤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距安全出口50米以内各安设手控水幕一道,炮采工作面回风巷30米范围内设声控自动水幕一道,要求水幕灵敏可靠,使用正常。

2、炮采工作面必须沿工作面敷设一趟专用防尘软管,每隔2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安设炮区喷雾一个,调整好喷射距离和喷雾效果,覆盖整个放炮区。放顶煤工作面放煤口安设喷雾,实现放煤时喷雾降尘。

3、坚持湿式打眼,严禁干打眼(粉尘监测眼除外),严禁使用电煤钻打眼。

4、放炮使用水炮泥,有灌水炮泥的装置,并有水炮泥存放箱。

5、工作面爆破地点30米范围内,爆破前后必须洒水灭尘,冲刷岩(煤)帮。并填写洒水记录,保持10天以上。

6、工作面上下平巷防尘管路必须安设水压表。

7、机采工作面必须正常使用机组内、外喷雾,雾化良好。内喷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压力不得小于1.5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或雾化不好必须停机。中厚煤层综采、综放工作面必须安设架间联动自动喷雾和移降架自动喷雾。

8、放顶煤采煤工作面放煤口,必须安装喷雾装置,降架、移架或放煤时同步喷雾;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和喷雾装置或除尘器。

9、采煤工作面及上(下)机窝爆破实施短壁快速注水,煤层厚度1.3米以上的采煤工作面实施超前注水。

10、采煤工作面上下平巷安设隔爆设施,距上下出口60-200米内设隔爆水袋一组,在应设辅助隔爆棚的巷道应设多组水棚,每组距离不大于200米,水量符合有关要求。

第13条 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

1、掘工作面必须安装防尘管路系统,炮掘工作面安装使用2寸防尘管路,综掘工作面安装四寸防尘管路。

2、采用湿式打眼,定炮使用水炮泥。

3、放炮前后,对距工作面迎头30米范围内巷道周边进行冲洗防尘,并填写洒水记录,现场保存记录10天以上。爆破前撤人时,由安监员开启水幕。

4、掘进工作面在距迎头10米范围内安设3至4个喷嘴的炮区喷雾,放炮时打开,喷射到迎头。在30米范围内安设自动水幕,50米范围内安设净化水幕。

5、扒装过程中要边扒装边洒水。

6、锚喷作业坚持潮料喷浆,坚持使用螺旋上料机,使用除尘风机降尘,职工佩戴使用防护口罩。

7、工作面防尘管路安设水压表。

8、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风钻、风煤钻打眼。

9、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内喷雾水压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水压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的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则必须增加外喷数量,制定掘进机掘进时防治煤尘的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或雾化不好必须停机。

10、距掘进迎头60-200米内设隔爆水袋一组,在应设辅助隔爆棚的巷道应设多组水棚,每组距离不大于200米,水量符合有关要求。

11、煤巷半煤巷掘进工作面放炮或割迎头前实施煤层快速短臂注水,施工地点悬挂施工煤层注水管理牌版,并建立注水台账,每班由注水人员负责煤层注水记录。

第三篇: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目录

摘要

多年来,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 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 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 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 业中, 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例如, 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 我国各类工矿企业 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 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 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 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尘肺检出率达6.8%。

关键词

呼吸性粉尘 危害现状 预防对策

一、国际上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表明[1], 每年全球约有2.7亿个伤亡和非伤亡职业事故,约1.6亿作业人员遭受职业病伤害。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2005年发表报道:每年因工作有关损伤与疾病导致死亡人数为220万人,其中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每年要夺去全世界约44万工人的生命,尤其石棉这一项每年就杀死10万名工人。另外,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接触石棉而引发的间皮瘤和肺部疾病死亡人数超过16.6万。ILO另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欧盟国家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已累计有1000万人是职业事故的受害者;WHO总部官员Fingerhut博 士指出[2], 美国也同样面临传统和现代职业危害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工伤事故与高科技产业相关的工效学要求,以及生物性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古老的职业病(例如矽肺)仍为美国职业卫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美有10万工人在“超标”条件下从事接尘工作,导致各类职业病、伤残,以致死亡;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各国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二、粉尘的概念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三、危害

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其理化性质不同和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及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有些粉尘(石棉)还可引起肿瘤。因此,我国规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如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气肿、严重的胸膜肥厚与粘连、胸廓畸形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不宜从事粉尘作业。 从事粉尘作业。

四、个人防护和装置

在粉尘作业环境中,应首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有害环境的可能性。若工程控制措施因各种原因无法实施,或无法完全消除有害因素,以及在工程控制措施未生效期间,可采用个人防护,即作业人员使用防尘护具,虽然是被动的防护,切是最后的一道防线。

常有的防尘护具有:防尘口罩、送风口罩、送风头盔、防尘安全帽等,防尘口罩是最常用的的一种防尘护具。

五、我国的职业粉尘危害现状

多年来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

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业中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例如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我国各类工矿企业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尘肺检出率达6.8%

5.1煤炭行业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作业均可能产生粉尘。特别是机械化、大功率采煤,使井下作业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很高的程度,如在放顶煤综采工作面,有时高达1400mgm3。到1992年末,全国煤矿(不包括乡镇小煤矿,小煤窑)累计尘肺病患者达160643人,疑似尘肺213956人,尘肺合并结核25551人。目前每年尘肺新发病人达4500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尘肺病患病率达10%

5.2冶金行业

冶金工业生产中,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等几大部门的相当多的作业场所均会产生大量粉尘。据统计,冶金行业接触有害作业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7.7%,作业环境平均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24倍,最高的达667倍。据“八五”期间的综合统计,累计职业病总数为53722人,其中尘肺病占90%,平均年新发尘肺病1500余例。调查研究表明,冶金行业由于尘肺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2亿元。

5.3 石棉制品行业

石棉制品制作过程中每道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的石棉尘。据统计,我国到1988年底,16家重点石棉制品企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仅为36.8%,最严重的超标达42倍。职工中患有各期石棉肺的占累计职工总数的10.57%,石棉肺患者的平均寿命比社会人群低10年左右[3]。 5.4 有色金属行业

有色金属与冶金行业类似,很多工序和作业场所存在大量粉尘,只是粉尘的化学成份和理化性质各异,有的粉尘毒性很强。例如,对江西11个钨矿的调查结果显示:钨矿围岩游离SiO2含量很高,采取综合防尘对策前,累积接尘应检人数22114人,其中发现患矽肺病11083人;综合防尘后,累积接尘应检人数20886人,其中发现患矽肺病106人[4]。

5.5 乡镇企业

由于乡镇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生产规模小且分散、作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问题。特别是部分职工的安全卫生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漠。根据1990年到1991年卫生部和农业部共同组织的对29246个乡镇企业(占当时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3.09%)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9.3%的乡镇企业存在粉尘作业。对1972个厂矿的矽尘测定中,合格率不足10%。在被检查的18944名工人中,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的检出率依次为1.20%、1.09%和3.45%。按此推算,我国乡镇企业尘肺病患者的数量到1991年底达70万人。目 前,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已有10余年的发展时间,尘肺病的潜伏期已到,必将导致尘肺病患者数量的迅速增加[5]。

六、呼吸性粉尘是导致尘肺的主要元凶

尘肺病是粉尘对人职业危害的最终结果,而呼吸性粉尘和其中的游离SiO2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生产环境的总粉尘浓度只能反映作业环境中粉尘的水平污染,与尘肺病的发生无对应关系,只有呼吸性粉尘可达呼吸道的深部并进入肺泡,与尘肺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用呼吸性粉尘表示作业场所的危害程度,才更符合卫生学的意义,而被人体吸入的粉尘的生物学效应则取决于粒子的理化性质和沉积部位,其中游离SiO2含量愈高,对肺脏致纤维化作用愈强。因此,游离SiO2的含量是表示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已制定了呼吸性粉尘的卫生标准,不再采用总粉尘浓度来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他们对粉尘的采样、监测、治理和控制都是以呼吸性粉尘为依据的。如英国煤炭公司研制的吸尘滚筒能有效地抑制呼吸性粉尘。它对呼吸性粉尘降尘率可达95%,1976年英国煤矿在采用它之前,尘肺病患病率约为8%,至1993年底,当大面积采用这种吸尘滚筒后,尘肺已降到1%以下。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现在新实施的欧洲标准把作业环境的呼吸性粉尘进一步分级,新研制的呼吸性粉尘采样头根据粒径大小把粉尘分为三级,这样更

七、粉尘职业危害的预防对策

建国以来,我国对工业防尘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一些防尘、降尘措施,使工人的劳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尘肺病得到一定的控制。目前, 7.1我国的预防对策主要是:

(1) 加强劳动卫生立法,建立监督机构。50年代初, 我国开始建立与粉尘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如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近年来, 劳动部颁布了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的四项标准;1996年颁布了呼吸性矽尘、煤尘、水泥尘的最高容许浓度国家标准,同时统一规定了监测方法;制定了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等;从上到下建立了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体系, 由卫生防疫站、职防所定期对作业环境和工人进行监测和健康检查。

(2)实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落实情况由劳动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验收。

(3)实行作业场所粉尘危害分级管理。1990年开始,劳动部以监测呼吸性粉尘个体接触浓度为基础,对粉尘危害实行分级管理、重点监察和管理。针对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护措施。

(4)突出治本措施,加强对尘源的治理和控制。如陶瓷行业的装坯工序,过去一直沿用在匣钵体内撒硅石粉的传统做法,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后改为在匣钵体内刷高氧化铝粉浆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矽尘危害[6]。 7.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7.2.1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在防治粉尘危害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接尘人数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生产压力大,资金不足;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行为;临时工、合同工等外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使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形势更加严峻。

7.2.1主要表现是:

(1) 对非国有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未跟上。如一部分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未经过“三同时”审查,卫生监督和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短期行为严重,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将会给社会留下大批尘肺病人的沉重包袱。

(2)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短缺,无力出资弥补对劳动安全卫生投入的欠帐。或者防尘、降尘设施费用过高,企业无力负担。

(3) 清洁生产、文明生产的观念淡薄,终端治理尚占上风。现有的防尘、降尘措施多为待粉尘扬出后再收集治理,而在清洁生产工艺、源头污染消减方面投入力量不够。

(4) 选择粉尘治理技术缺少科学依据。多数企业采取防尘、降尘措施都习惯沿用老方法,重形式,不重效果,致使一些设备和技术措施不能很好使用,甚至闲置不用。

(5) 重生产,轻劳动安全卫生,防尘、降尘设备不能象生产设备那样始终正常运行。由于不配套、安装不合理或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使这些设备难以长期处于有效运行状态。

(6) 控制粉尘职业危害的立法和研究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甚远。世界上多数国家早已执行呼吸性粉尘卫生标准,并建立完善了相关的检测分析体系。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尘肺基本得到控制。我国颁布了若干种呼吸性粉尘的卫生标准和接触浓度管理标准, 但用于呼吸性粉尘 的采样仪、检测技术还不完善, 对标准的执行缺少技术支持。对防尘、降尘设施缺少呼吸性粉尘 去除效率的评价。我国对粉尘职业危害的控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八、建议

根据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经验, 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粉尘危害, 预防尘肺, 尽 快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尽快健全和完善与粉尘职业危害和防治尘肺病有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管理、监督机制, 尽快改变当前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卫生失控状况。将临 时工、合同工等外来职工的防护教育纳入劳动卫生管理体系。

(2)提高防尘工作的管理水平, 严格审批和验收制度, 把住“三同时”关。同时, 以经济手段 强化防尘管理。例如, 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水泥企业防尘收尘奖惩暂行办法》 , 对全省120家水 泥企业的防尘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从污染源头抓起, 把作业环境的粉尘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加快新 技术、成熟经验的推广。

(4)建立粉尘危害程度评价方法和防尘技术措施的评价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粉尘 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进行治理,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建立评价——治理——推 广——评价这样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现有的防尘技术措施进行综合评价, 达到经济投入与 治理效益的最优化。

(5) 建立和完善呼吸性粉尘检测技术和呼吸性粉尘监测制度。加强对呼吸性粉尘的研究, 为呼吸性粉尘劳动卫生标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也为尘肺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使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能与国际接轨。

(6) 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成果, 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治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控制尘 肺病的发生, 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消除和控制工人与导致尘肺病的粉尘接触。现在不少除尘器 的除尘效率并不低, 但去除的主要是大颗粒粉尘, 看上去作业场所的粉尘污染状况得到很大改 善, 但是呼吸性粉尘仍弥散在空气中, 危害工人健康。因此, 研究开发对呼吸性粉尘有效去除的 技术和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 粉尘职业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创造符合卫生学要求的生产环境, 新工人就 不会患尘肺病。但是, 作业环境的粉尘治理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 需要建立医学与工程以 及环境、安全、卫生相互配合的体系。劳动保护工作者任重道远。

第四篇: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1.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开始凸显,而我们生活的必需空气也逐渐充斥着粉尘,不断损害我们的健康。本文具体解释说明了粉尘的形成原理及分类,还有粉尘对人体及职业危害。最后本文总结现有方法罗列几种常见及有效的方法。

2.关键词:粉尘 危害 防治措施

3.正文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随着发展的深入,许许多多的问题开始显现,其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粉尘。

3.1粉尘,粉尘的产生原理及分类

3.1.1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3.1.2粉尘的产生原理

粉尘几乎到处可见。土壤和岩石风化后分裂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它们伴随着花粉,孢子以及其他有机颗粒在空中随风飘荡。除此之外,许多粉尘乃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副产品;烟囱和内燃机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粉尘,面粉,采石场等的作业引起的,火山爆发的火山灰。

(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

(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 (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3.1.3粉尘的分类

粉尘通常按其组成、粒径、形状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类。

按物质组成分类 分为有机尘、无机尘、混合尘。有机尘包括植物尘、动物尘、加工有机尘;无机尘包括矿尘、金属尘、加工无机尘等。

按粒径分类 按尘粒大小或在显微镜下可见程度分为: 粗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粒径; 细尘,粒径10~40μm,在明亮光线下肉眼可以见到; 显微尘,粒径0.25~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

亚显微尘,粒径小于0.25μ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按物理化学特性分类 由粉尘的湿润性、粘性、燃烧爆炸性、导电性、流动性可以区分不同属性的粉尘。按粉尘的湿润性分为湿润角小于90°的亲水性粉尘和湿润角大于90°的疏水性粉尘;按粉尘的粘性力分为拉断力小于60Pa的不粘尘,60~300Pa的微粘尘,300~600Pa的中粘尘,大于600Pa的强粘尘;按粉尘燃烧、爆炸性分为易燃、易爆粉尘和一般粉尘。

3.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1)沉积于呼吸道内的颗粒物,产生诸如粘膜分泌机能亢进等保护性反应,继而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引起鼻粘膜糜烂、溃疡。

(2)颗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可能吸附和富集空气中的其它化学物质,或和其它颗粒物发生表面组分交换。表面的化学毒性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有机废物,在人体内直接被吸收产生中毒作用。

(3)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的粉尘,会携带多种病原菌,经吸入引起人体感染。

(4)长期吸入矽尘、 石棉,这是粉尘生产现场人员最容易发生的职业病之一,也是人们比较了解和普遍关心的粉尘导尘可引起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

[1]肺间质纤维化,从而发生尘肺病致的疾病。 3.3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

多年来, 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 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 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业中, 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例如, 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 我国各类工矿企业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 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 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

[2] 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 尘肺检出率达6. 8%。3.3.1 煤炭行业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作业均可能产生粉尘。特别是机械化、大功率采煤, 使井下作业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很高的程度, 如在放顶煤综采工作面, 有时高达1400m 3g/m。到1992年末, 全国煤矿 (不包括乡镇小煤矿, 小煤窑) 累计尘肺病患者多达160643人, 疑似尘肺213956人, 尘肺合并结核25551人。目前每年尘肺新发病人达4500人。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尘肺病患病率达10% 。 3.3.2 冶金行业

冶金工业生产中, 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等几大部门的相当多的作业场所均会产生大量粉尘。据统计, 冶金行业接触有害作业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7. 7% , 作业环境平均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 24倍, 最高的达667倍。据“八õ五”期间的综合统计, 累计职业病总数为53722人, 其中尘肺病占90% , 平均年新发尘肺病1500余例。调查研究表

[3]明, 冶金行业由于尘肺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 2亿元。 3.4粉尘的防治措施

3.4.1 水炮泥

水炮泥是一种特制的装满水可以自动封闭的塑料袋。将炸药和水炮泥一起堵塞进炮眼,炮后借助炸药爆炸是产生的压力,将水散成雾状,起到降尘、降温、净化空气、阻止火花等综合作用。

使用水炮泥有如下效果:一是降尘率达到80%;二是减少炮烟70%左右;三是减少有毒

[4] 气体37%-46%;四是降温及扑灭炸药火焰。3.4.2 实施湿式防尘

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 简便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 粉尘遇水后很容易被吸附和

[5]凝聚, 采用湿式作业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可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 3.4.3实施尘源密闭

针对不能实时处理和净化的粉尘污染源进行有效的封闭控制,是防止粉尘飞扬外逸造成污染的有效技术措施, 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 防治效果较高。 3.4.4通风除尘技术

通风除尘技术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 效果最好的除尘措施。 运用通风方法将尘源予以控制, 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 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粉尘污染是现代工业导致的危害现象,粉尘污染对于人的健康和生活有巨大的威胁。了解粉尘产生原理是首要条件,优化生产过程、建立科学的防尘体系、研究高效的除尘方式是防治粉尘污染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举措。

5.参考文献

[1]. 张书林. 粉尘的危害及环境健康效应[J]. 佛山陶瓷, 2003, 13(4):37-38.

[2]. 薄以匀, 吕琳. 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及预防对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8(4):26-30.

[3]. 梁松林, 吕悦梅, 林富贵,等. 粉尘职业人群生活状况调查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z2).

[4]. 杨昉昉. 煤矿粉尘综合防治措施[J]. 科技与企业, 2015(3):118-119. [5]. 赵明. 浅议粉尘污染防治措施[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7).

第五篇: 煤矿装卸过程中的粉尘防治技术

第一章 我国煤矿运输形势

我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煤炭消费基地主要在东部地区,而煤炭的生产与供应基本在中、西部地区,并且今后煤炭的生产有向西北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这种错位布局导致我国煤炭运输基本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

中国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公路、沿海和内河水运。煤炭的运输方式包括铁路、水路和公路,或单方式直达运输,或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

(1)铁路煤炭运输基本情况

我国铁路煤运量一直占煤运总量的60%以上,煤炭运输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铁路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而煤炭历来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货物。铁路的煤炭运量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以上,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方,而煤炭消费主要在东南方,从而形成若干从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运煤铁路大通道。据统计,我国铁路煤运量一直占煤运总量的60%以上,煤炭运输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2007年,全国铁路运输煤炭15.4亿吨,而公路运煤仅2.2亿吨,内河运煤也仅2.44亿吨。而煤炭更是占据了全国铁路货运的半壁江山——2007年,铁路煤炭运输占货运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41%上升至49%。2007年跨省区的煤炭铁路运输总量为7.38亿吨。2008年预计为7.85亿吨。

目前我国铁路煤炭运价为0.0975-0.12元/吨公里,按山西出省煤炭500公里计算,运价48.75-60元/吨,如果换成公路运输,按每吨1.2元/吨.公里,需要最低600-800元/吨,中间的差价足有550元左右;如果按照公路的有效半径300公路测算,铁路需要30-40元左右,而公路需要300元左右,如此巨大的差价促使煤炭运输率先采取铁路,铁路的运输价格低廉促使成为煤炭货种最为适宜的运输方式。然而由于铁路运输的能力有限,铁路运力的不足由公路来作为补充。

在煤炭海运下水量中, 北方七港占全国外贸发运量的97.78%, 内贸发货量的82.30%。尤其是秦皇岛、天津、黄骅和京唐港四港合计占全部一次下水量的94.7%。在16 572 万t 的内贸煤炭下水总量中, 仅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市的煤炭接卸量就有14 680 万t, 占全部下水量的88.5%。上海、江苏、广东的煤炭来源较平均, 运量超过100 万t 的主要来源港口超过五个。浙江、福建的主要来源港口很集中, 其中浙江接卸的煤炭主要来自秦皇岛、天津港两个港口, 福建接卸的煤炭主要来自秦皇岛、天津、黄骅港三个港口。

第二章 针对装卸机械的防尘技术

煤矿的装卸机械包括:翻车机、卸煤机、带式输送机、卸船机、装船机、堆取料机等。

2.1 翻车机

翻车机是将铁路敞顶运煤车翻转一定角度,使煤靠自重卸下的一种机械。

其原理是将敞车翻转到

170-180度将散料卸到地下的地面皮带上,由地面皮带机将卸下的散料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翻车机可以每次翻卸1-4节车皮。早期的设备只能翻卸1节车皮,现在最大的翻车机可以翻卸4节车皮。

翻车机的形式主要有转子式和侧倾式。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转子式翻车机。转子式翻车机的特点是自重轻尺寸小。但地面土建费用比较大。

侧倾式翻车机使用的比较少。侧倾式翻车机的特点是自重比较大,消耗功率大,土建的费用相对要小一些。

单车翻车机的效率一般在18-25节车厢每小时。

2.1.1翻车机产尘机理

一是翻车机在倾倒物料时, 粉尘与粉尘、粉尘与固体壁面之间产生碰撞和挤压, 半封闭空间中的空气受到扰动, 产生运动, 粉尘剪切压缩造成尘化; 二是物料在空气中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 能带动周围空气随其一起流动, 这部分空气称为诱导空

气, 诱导空气又会卷吸一部分粉尘, 随空气一起流动,产生诱导尘化作用; 三是长方体的列车车厢, 在翻车过程中, 会绕某一轴随翻车机一起转动, 车厢的两个侧面和底面好像三面扇子, 绕轴作旋转运动, 因而会在车厢周围产生一股旋转气流, 这股气流会携带下落过程中的粉尘一起运动, 产生尘化。

如图所示,主要产尘的位置在位置3,位置是防尘的主要地方。

2.1.2 治理措施

主要的治理措施:设置隔栅板、加强密闭、通风除尘、加装喷雾装置、加装电除尘系统。

1.设置隔栅板

在料仓接受口安装隔栅板, 它是由纵向和横向的钢板通过绞合和焊接组合而成。其作用主要有3个:一是防止大块度的物料掉入矿仓内, 保证粉尘物料的纯洁和正常分配; 二是对下落的粉尘流及其气流进行导向, 限制粉尘的飞溅和扩散; 三是对粉尘的下落起缓冲作用, 相当于降低下落粉尘的落差, 减少下落粉尘对矿仓内粉尘的冲击。

2.加强密闭 在地下料仓的地面水平设置挡板, 在保证翻车机安全运行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减少翻车机两侧的间隙, 减少粉尘向人员活动区内的扩散, 减小上升气流的横截面面积。同时, 该挡板还起到了改变气流的运动方向的作用, 从而增加了粉尘与障碍物的碰撞几率, 通过撞击作用, 实现粉尘的现场去除。

3.加装通风除尘系统

(1) 挡尘屏。翻车机四周布置挡尘屏, 防止粉尘四处漫逸, 控制风流走向,确保操作岗位少受粉尘污染。

(2)收尘罩。用来收取翻车机产生的大量粉尘,共8个, 均匀分布在翻车机室底部, 每个收尘罩配有一个风门调节阀, 用于调节收尘罩的风量。

(3) 风机。收集下来的粉尘, 经风管进入设在地下室内的风机, 风机风量10万m/ h, 电机功率132kW, 风机置于消声罩内, 采取上述措施后风机噪音控制在88dB(A)以内。 (4)冲突网除尘器。除尘器主要由实心喷雾器、起粉尘凝聚作用的不锈钢纤维栅嵌板及分离器组成。在供水管上附有微型净水器。当含尘气流通过湿润的金属纤维嵌板时,由于纤维的振动(风速为16m/ s 时, 1根纤维的振频约100Hz), 强化了水雾雾粒、水膜与粉尘的碰撞、凝并作用, 提高了对微细粉尘的捕获能力。气流中的部分尘粒和尘团被喷附在纤维上的水膜捕获, 随水膜的加厚和因其自重形成下降水流,并清洗纤维栅的积灰; 其余粉尘由于与纤维上的水膜碰撞而成湿润的尘粒团进入分离器而被分离。污水从排污斗排出, 净化后的空气从除尘器排风口排出。

2.2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主要由机架、输送皮带、皮带辊筒、张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它既可以进行碎散物料的输送,也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除进行纯粹的物料输送外,还可以与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

带式输送机可以用于水平运输或倾斜运输,使用非常方便,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各种工业企业中,如:矿山的井下巷道、矿井地面运输系统、露天采矿场及选矿厂中。工作原理:带式输送机主要由两个端点滚筒及紧套其上的闭合输送带组成。带动输送带转动的滚筒称为驱动滚筒(传动滚筒);另一个仅在于改变输送带运动方向的滚筒称为改向滚筒。驱动滚筒由电动机通过减速器驱动,输送带依靠驱动滚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拖动。驱动滚筒一般都装在卸料端,以增大牵引力,有利于拖动。物料由喂料端喂入,落在转动的输送带上,依靠输送带摩擦带动运送袋卸料端卸出。

2.2.1无动力除尘器。

无动国除尘器原理,无动力除尘器采用独特的设计理念, 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 采用压力平衡和闭路循环方式, 最大限度降低物流导管内粉尘空气的压力。通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粉尘空气自动循环系统、雾化湿润系统和密封阻尘系统的协调工作, 实现了粉尘空气的闭路良性循环, 解决了粉尘外溢污染环境的问题。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2.2.1.1无动力除尘器系统组成

( 1)自动检测控制系统

该系统用来控制被运物料的干湿度。将特制的湿度传感探头直接触到带式输送机的被运物料上, 采集信号并传送到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则依据采集到的信号来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

( 2)粉尘空气自动循环系统

物料在落料管内自上段皮带跌落至下段皮带上时, 在跌落点处产生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冲击粉尘气流。无动力除尘器的多功能除尘室即安装在物料跌落点处的导料槽上, 其下部与导料槽连接, 上部与落料管连为一体, 使得由落料管 导料槽 多功能除尘室形成一个闭路循环系统。由于系统内存在着压差(跌落点处压力高于落料点上部压力), 因而粉尘气流能在系统内循环运行, 而粉尘颗粒则在运动过程中不断相互撞击, 体积增大, 重量增加, 并最终沉降在物料上, 随物料被运走, 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被运输的物料则穿过尘料分离室的滤尘挡帘随皮带被运走。

( 3)雾化湿润系统

雾化湿润系统设置在落料管的上部。当物料输送过程中表面水分较低时, 雾化湿润系统即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开始工作, 向下落的物料均匀喷雾, 其中一部分雾化水使干燥的物料得到均匀湿润, 从而降低了物料落入下段皮带时的产尘量;另一部分雾化水则扩散在自动循环的含尘气体中, 并与气体中的运动尘粒撞击、粘附, 增加了粉尘颗粒的湿度, 尘粒相互凝聚, 重量增加, 最终沉降在物料上, 随物料被运走。

( 4)密封阻尘系统

物料在通过多功能除尘室时, 会有少量粉尘气流被带出。该无动力除尘器在多功能除尘室的前方设置了几处滤尘室, 各滤尘室内设置的滤尘挡帘能对从多功能除尘室漏出的少量粉尘进行进一步的吸附、过滤, 从而进一步确保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2.2.1.2无动力除尘工艺

物料在跌落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气流首选进入多功能除尘室并在多功能除尘室与落料管组成的闭路循环系统中循环运行, 少量含尘气体则通过尘料分离装置进入滤尘室, 经过滤尘室中滤尘挡帘的进一步吸附、降尘处理, 粉尘被滤尘挡帘吸附后落入皮带随物料被运走, 净空气则达标排放。

2.3斗轮堆取料机

斗轮堆取料机是钢铁企业、矿山企业主要的装载设备, 在装载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粉尘飞扬。不同的物料在装载的过程中, 散发的粉尘量不同。据对某钢铁公司的测试调查, 装载球团矿的产尘量最大, 尘源附近50m范围内的瞬间粉尘浓度高达50~150mg/m3。由于其工艺过程是开放式作业, 因此, 其产生的粉尘是一种无控粉尘, 受大气环境因素(风速、晴雨状况)的影响大, 现有的除尘技术或除尘效果差, 或运行成本大。无控粉尘的治理一直是一个难题。 2.3.1斗轮堆取料机粉尘析出机理

任何粉尘的污染都要经过产生和传播过程。粉尘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状态的过程称为 尘化过程, 弄清尘源, 是治理粉尘的关键。

观察和分析现场可知, 斗轮堆取料机工作时产尘有3个来源: 一是斗轮堆取料机的斗轮转动时, 铲斗与物料接触, 挤压和剪切物料, 产生大量粉尘; 二是铲斗卸料时, 物料被抛掷, 产生粉尘; 三是物料做自由落体运动和物料着地的过程中, 发生碰撞, 产生粉尘。在粉尘传播的过程中, 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粉尘受升力作用, 飘浮起来; 二是在自然风流和斗轮旋转时产生的扇风流的综合作用下飞扬, 污染环境,斗轮运转速度越快, 产尘量越大, 风速越大, 污染也越严重。 2.3.2射流自激雾化除尘系统及除尘机理

对于料场的粉尘, 喷雾(湿法)除尘由于减少了产尘量, 是各种除尘方法中综合指标最好的除尘方式。喷雾除尘在现场采用最多的是喷嘴, 如果喷嘴孔径小, 水质不好和使用环境条件差时, 容易发生堵嘴现象, 造成喷雾除尘效果差。根据雾化理论和现场的实际情况, 斗轮堆取料机取料时宜采用喷射流自激式雾化除尘技术。

斗轮堆取料机喷射流自激式雾化系统主要由水箱、水泵、水枪和输水管道组成。系统工作时, 水枪对准斗轮, 射流与旋转的斗轮发生碰撞, 形成水雾。一方面小雾滴与飞扬的粉尘凝并, 捕捉粉尘; 另一方面, 大雾滴与物料再次碰撞, 实现二次雾化, 凝并, 捕捉粉尘细小粉尘; 三是雾化水湿润物料, 可减少粉尘的产生量。射流在撞击前, 水滴所受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气体压力和表面张力压力相平衡。撞击发生后, 水滴的运动学过程(撞击的流体动力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 撞击开始时, 水滴内部产生压缩波, 将水滴分为低压区和高压区。此时水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区扩展得比压缩波波前快, 压缩波波前一时尚未赶上接触边缘。但是到了某时刻, 压缩波波前赶上接触边缘, 随后压缩波脱体, 边缘附近流体的高压已使得自由面不能再维持原来的位置, 所以液滴发生连续的变形, 但此时并不破碎。在第二阶段, 液滴破碎形成许多微小水滴并以很高的速度从边缘射出, 这样就完成了撞击雾化的过程。总之, 射流自激雾化除尘的机理主要是惯性碰撞、截留、扩散、凝聚、重力、湿润物料粘滞粉尘等多种作用的综合。

上一篇:非盈利组织申请材料下一篇: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