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感受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生本课堂感受范文

感受生本教育 收获幸福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生本课堂教学的设计原理: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生本课堂的教学原则: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前置作业的设置、课前检测题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课后巩固题的布置。

生本课堂的学习过程:领受——学生自学,完成前置性作业,领悟——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学习所得和困惑疑问),提升——班级展示,把自主先学、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

1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呢?

一、前置性作业 1.设置目的

前置性作业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让学生在完成对前置性作业时能预计和把握到下一节课的主要脉络。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 2.设置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我实践中的感悟,我认为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低入原则。“低人”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理念。布置作业时遵循“ 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 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 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 发展能力送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布置前置性作业任务细化 ,要求明确 ,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完成。

(2)趣味性原则。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 方式新颖, 内容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之情绪高昂, 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 思维更活跃, 反应更灵敏, 所以作业要适应学生心理, 形式多样化, 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 3.设置内容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把握好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保证。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留于形式,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所以,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方面,一般分为这几个板块:字词、文章理解、拓展延伸。在设置内容时,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本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利用好前置作业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先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作业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提倡有自我的构建更有小组的合作与展示,力争让作业“活”起来, 让

2

学生做作业时乐起来,真正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实践证明: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前置性作业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二、学习小组组建立 1.成员的确立

小组确立一般由四人组成。为了确保小组力量的均衡,每一小组包括: 1A (一个优等生)2B(二个中等生)1C(1个学困生)。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有组长、有记录员、有汇报员和评价员等,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任务,无论是课前准备,课上讨论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完成任务。

2.组长选配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为每组选配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必须具有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 3.组长培训

要使组长真正发挥领导作用,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通过培训,让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

(1)小组长要提前收齐本组所有成员的前置性作业,依据书写和完成情况评判出相应的等级。(ABC)

(2)小组讨论时,组长迅速组织本组员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最终小组长汇总本组解决不了的,可以在以下的交流中向其他组请教。

(3)迅速分配展示任务(板书、展示、点评、质疑、补充、完善等)

(4)指导本组成员在他组展示时,补充完善好自己的前置性作业。

三、学习小组的评价与交流 1.完善小组评价机制

为了激励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把每组随时加分奖励。积分一周总结一次,获得前两名的小组,借助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宣布评比结果,并给前两名小组的所有成员发放喜报。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真正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3

2.交流展示方法

前置性作业的展示要给每个孩子机会。交流展示时,先在组内展示,组长迅速组织本组员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然后是全班交流展示,上台的小组根据组长的安排完成自己的任务(板书、展示、点评、质疑、补充、完善)。在该环节中,先由组长向大家报告自己是第几组,他们汇报的内容是什么,以便其余小组内心明确,然后再由小组成员逐一展示,最后由组长引起和台下的同学互动交流,如: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疑问?同学们只要有不同想法,可自由地上台质疑,每到此时学生总是抢着上台、争着发言。遇到疑难杂症,大家就会一起奋力攻克,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由于各路豪杰,粉墨登场,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变成剧场,学生变成演员,老师变成导演。

四、生本教育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

生本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挥,激发生命原动力,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中也不容忽视,教师决不能采用放羊式,而对学生不管不问。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归纳。

记得荆志强老师在报告中曾说他能在课堂上什么都不做,甚至喝茶都可以。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刚实践生本的时候,老师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我们虽然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无所事事。相反,课堂上我认真倾听学生畅谈,对于学生的认知有误差或思路打不开时,我就随时进行启发、引导。

2.编制学习目标达成检测

目标达成检测是检验孩子们学习效果的手段,在设计检测试题时,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以下板块:

第一,我会写或我会认。完成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字词。

第二,我会填。感受人物特点,明白写作目的,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作为考查的题目。 第三,我会写。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3.取得家长的支持

要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家长了解生本是实实在在对孩子有利的一种教育方式,及时地给家长发信息,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真诚的交流、沟通 。

第二篇:生本教育的感受

2009年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株洲景炎学校生本教育的发展的新起点。 生逢其时,孩子入学前,我们家长应景炎学校之召,来校学习、听取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教育好孩子的疑难点,由此豁然开朗,心中包袱因此释然。所以,在景炎第一次引入生本教育,我们就把孩子送入到生本班。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证明,景炎学校实行生本教育不负从望,引入及时,恰到好处,收获多多,令人喜出望外。

一喜:孩子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养成。

孩子转入初中,学科多,学习任务繁重,常有顾此失彼之窘态。景炎学校引入生本教育,让孩子主动学习,自我修养,学习习惯由此得到良好养成。

二喜: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的提高。

孩子由以前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学习,其间的自觉、自律、自学、合作、省悟,不是三句二句能说得完的

三喜:孩子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日见卓越。

由于把孩子的放在第一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三边结合(学生自个、教师、学生合作小组),学习的效果日见成效,学习上居高的成功率,孩子心里喜不自胜,每次到家,爱谈学习,喜好表达,作为家长的我,默然赞赏。

四喜:解放了的家长。

现代教育,家长对孩子的不放心是处处可见,陪读陪练陪周末更是司空见惯(当然,陪孩子度过愉快的周末,也是家长与孩子的一大喜乐),由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好,成绩进步,家长沉重的包袱被放了下来,看孩子学习,听孩子读书,间常的点拨成了家长与孩子共享的快乐时光。

五喜:密切了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家校联手更显默契和谐。

老师是阳光的,老师是辛苦的。生本教育,老师主导。家长听到的更多的是孩子进步的足音,看到的是老师圈点里流溢的欣赏,体会到更多的是老师的良苦之心。

百年教育,任重道远,愿景炎生本教育发展之路越拓越宽,景炎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张普的家长

2010年4月

第三篇:感受生本之魅力大全

感受生本之魅力

--------参加首期全国生本教育指导教师培养班之心得

初二 吴淑兰

本学期开学前夕,我们一行5人再次奔赴广州,参加生本教育理论培训班,再次聆听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讲座,并与全国多名在生本研究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学校校长、专家、同行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对我的触动却很大,郭教授的报告让我对生本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一线教师专家的经验介绍,让我豁然开朗,不得不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实践。这次学习,似乎在前面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学习的感受。

一、 教者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

这是郭思乐教授在生本教育理论里阐明的教师观,他说,我们的使命不是让自己聪明起来,而是让学生聪明起来。生本教育的教指的是教者帮着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学得好,自动地喜欢学,然后进入良性循环。郭教授把教育比作园丁和树木的关系,不可否认,对于树木,人的作用很大,但很有限,采取的培育措施完全被树木之天性所规定,所以,整个事情只能是在人的帮助下,使树自己更好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不见自我”,因为只有站在太阳的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 从人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去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当了父母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处于不同年龄段时,对玩具的需求是不同的,还没有学会走路时,一个手摇鼓,一个小铃铛可能会让他乐此不疲,当他能在地上熟练走路时,一辆能跑的小汽车可能会更吸引他的眼球,甚至会把它大卸八块,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对玩过的手摇鼓、小铃铛会不屑一顾,慢慢地,孩子的年龄在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会让我们刮目相看,刺激我们思考: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玩具才能满足他的需要。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点----以学定教,这是生本教育理论中提出的“教皈依学”的教学观。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学生视作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好学,不是简简单单地遵循“课前先学、课上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三步曲,仅仅在形式上实现自主还远远不够,生本教育提倡的是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走向学习的核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核心性的学习”这个概念对许多老师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我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才接触到,我自己认为它应该是生本教育的灵魂。生本教育给“核心性的学习”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我们要给学生的核心性的学习,指的是使学生能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处:他们的思想发生处,知识形成处,素养凝聚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要在这些方面做文章,只要找到所学与人的心灵和生活接壤之处。老师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演员要创作出一个好角色,他要去体验生活,把剧本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结合起来,这样的角色才容易令观众接受,才有生命力。再有,读者不喜欢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故事:整天闷在房间里,与现实生活隔绝,凭空想象捏造。直接来源于人的生活和心灵的东西,要无比精妙和充满活力。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的学习变成心灵和生活活动的一部分,知识从此充满了心血和感情。作为一个教师都知道,传授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特别是只重视知识的陈列,缺乏对人的相关的基本素养的培养更是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只让学生记住了某些题目的解法、侧重结论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无从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只知道思维的 最终产物,没有一点再思维的意义和含量,就像生活中,我们把自己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吃,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而且会让孩子慢慢失去对食物的兴趣,味觉越来越不灵敏,所以,生本教育倡导“粗料精做”,而不是“精料精做”,在“粗料精做”中,学生去粗取精,也就是形成思想的能力,而“精料精做”中,无法形成这种能力,因为一开始就是“精”,已经是别人的加工物。作为数学学科来说,把知识点转向思维点应该是一种研究的策略。

三、 真正去做生本,把生本本土化----互相学习,取人之长为我用。

荆志强老师、龚雄飞校长、胡首双校长„„一个个鲜活、耀眼的例子,让我感叹他们的作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执着。(下面我只列举其中的三位)

许多老师听过荆志强老师的报告,“我阳光,我快乐,我奋斗”是他对教育工作的信念,“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是他的奋斗目标,有人评价荆老师上课,像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做的好有奖励,不好的就有罚。他捆绑考核,经常“挑动群众斗群众”,让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错误分享,把错误变成教育的资源。向学生讲清道理,落实措施,与学生做真心朋友,用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经常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变为生动的生活语言,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生本教学。他说他有四“幸”:喜欢读书、学生喜欢、领导推崇、结缘生本,这也许是他成绩取得的重要原因吧。

四川重庆凤鸣山中学打造的“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提升领学”新课程 “魅力课堂”模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讲堂”先升级为“学堂”再升级为学生充分展示、大胆表演的“殿堂”,就像这所学校的龚雄飞校长所说:魅力课堂上,老师就像一个演奏家,忘我投入;学生则成了一个个可爱的音符,无论轻拨哪一个,都会奏出动听的乐曲。这时候,不论为师为学,都感到成功与陶醉。魅力课堂正是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下,通过充分的展示和互动交流,“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使教学充满吸引力和责任感,使课堂洋溢着生命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是有“温度”的课堂。“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先学后教、学生主教;先练后讲,学生主讲”体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 “七字”要求被该校老师谱成了“魅力课堂学习之歌”,从铿锵有力的旋律和短小精悍的文字中,老师们或许能发现什么:

魅力课堂我做主,快乐学习聚众智;

情境自学多思考,保持安静严自;

合作互学都参与,难点问题才展示;

走上讲台最重要,不急不慢高声语;

面向全班能脱稿,抬头挺胸讲姿势;

台上台下多呼应,质疑对抗有深度;

提升领学找规律,智慧求知有雅趣;

人人发言都主动,成长进步每一日。

广州增城市港桥中学的胡首双校长给我们做报告的标题是“原来当教师可以如此幸福”。他的“幸福”有三层含义:首先是健康,再者工作要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最后是活的要有尊严,这样幸福才有意义。针对第三层的意义,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学校的老师和他说,以前外出学习听课的时候,都是围着人家请教这、咨询那,现在不一样了,出去,只要一听说是港桥中学来的老师,都会被围上来,问这问那,向他们取经,那种自豪感就甭说了,这就是有尊严

胡校长在谈到教学改革时说,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一段话:如果教学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主动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改革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胡校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观点,特别强调这里的 “先会后学”与“先做后学”是伴生的,“会”是“领会、意会”的意思,把生本教育的理论又具体化、本土化。(举例:用其他教师的班上公开课)

我们不能光仰望灿烂的星空,追寻耀眼的明星,还要低下头来,看看我们的脚下,自己的路将怎样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下一步的学习实践中,着重在以下方面深入探索:

1、 适当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以便真正适应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形成“大感受,小认识,勤熟悉”的格局。

2、 相信和依靠学生,处处凸显学生学习中的生长点、思维点、创造点。

3、 因为成功和安逸不可兼得,学生学习的动力要看老师如何去调动,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其前提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理论不管多么丰富,如果缺少实践的检验和支持,那么它是空洞的、毫无价值可言的。

教不严,师之惰

生本教育创造了一种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喜欢,老师轻松。

但,近来发现有些学生产生了误会,以为只要上课,就会展开讨论,就可以随便有说有笑,纪律有些混乱;有的组长责任心不强,有的组员不服从组长安排,滥竽充数,上课效率不高。检测阶段,百分之七十的出错率,有不少学生作业极不认真,偷工减料,家庭作业尤其严重。

反思这些现象,感觉首先是近来自己对学生要求不甚严格,总觉孩子们各科作业加起来挺多,就让他们少写点,谁料有些学生得寸进尺,比如要求至少写两页(一页两百多字的方格笔记本)读书笔记,很多只写一页半。就是不能心太软!

下一步,要进一步培养好组长,讲方法,讲策略;加强小组建设;规范小组展示语言;扎实搞好学生基本训练;加强检测、反馈力度。加大阅读、写作力度。加强指导和点评。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根据学情扎扎实实搞好生本语文教学。

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显现什么。只要要求到位,他们大部分就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发现了学生的很多弱点后,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很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比如作文写作的书写和容量都有另人高兴的表现。

生本教学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以生为本,为学生成长负责,更需严格要求学生,教不严,师之惰!

第四篇: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听课体会及反思

鲍峡镇中心小学 余宏

通过这次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掌握了导学练案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小组学习,学生拼角、折角得到验证。又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放手让学生讲解具体思路,小组汇报后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植树问题》中收集鲍峡小学小树林、舞台、鲍峡一桥、五指四空等等,这些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阮秀丽老师上的《图形的拼组》,阮老师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图形?出示课题围绕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美丽图案过渡到下一个例题,教学评价也是用三角形。自始至终围绕三角形展开教学。

5、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反思: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生本课堂

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1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发展性评价指标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

2

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3

生本课堂发展历程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程]是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堂”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科研课题。[生本课程]的“生本课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早在2003年,[生本课程]科研小组就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在近10年时间里,科研组在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30多座城市开展了教学实验,近万名小学生参加了“生本课堂”的学习和训练,近千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培训或进行了理论学习。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本课程]专家和一线科研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总结提炼出[生本课程]的“7·3黄金法则、6大系统板块和5大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生本课程]导学理论和“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2011年3月,项目正式立项国家“十二五”课题。课题开题后,总课题开始有计划的在全国各地发展实验校区,目前北京总部导学馆已经为推进中国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做出革命性贡献。

上一篇:日语一级语法范文下一篇:人事助理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