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学习心得

2024-05-05

生本课堂学习心得(共11篇)

篇1:生本课堂学习心得

生本课堂学习心得

这次有幸参加了沙湾县第五中学的生本课堂的学习,我听了七年级的三节语文课,让我获 益匪浅。事物的发展是需要创新的,而生本课堂就是对高效课堂最好的诠释。

首先,走进五中的教室,学生在课间互相讨论,都在准备下节课的内容和学习工具。一眼望过去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在做什么。真正的精彩是在上课之后。教师导入完毕,就会进行预习检查这一环节,学生以五到六人为一组,学生均是按照两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两个后进生的学习情况来分组。提前分组预习新课的内容,每组都有一块展示板,反馈本组的预习情况以及不懂的问题。在预习检测的环节同学们的错误不用老是点出来,其它预习了的同学都会及时发现,同学之间就可以进行及时的点评。学生回答积极,讨论激烈。就像五中的校长说的,生本课堂是从以教定教转化为以学定教,小组讨论加比赛式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部分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我发现只要同学们认真做好预习,对老师设置的一些问题,可以非常快的从书中找到答案,并积极和大家分享,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由老师来设置,七年级十五班在进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在感知文章内容这一环节,由每个组在展示板上写出你认为这一课的最重要的问题,或者是小组讨论完之后不懂的问题,由其他组来共同探讨,教师总结并反馈问题的答案。每当前一组的问题解决完后,学生就自觉的摘掉展示板,下一组的同学快速挂上新的展示板,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却不散乱。而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学生探讨前,老师就会不断重复写景散文需要注意的问题:

1、写作手法

2、写作顺序

3、景物特点

4、修辞手法。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学生也都在和老师一起重复。按照这四点的思路,很快就把文章的内容分析的清楚透彻。这一环节,老师基本上就不用讲解太多的概念性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教师就不需要讲,甚至有学生比老师讲的更细致,在后面课堂内容总结这一环节,学生在展示板上展示本节课内容,教师之说一些书写习惯,比如书写工整有序之类的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话,根本不需要先强调一遍本课的内容。学生将自己的总结放好,老师也拿出事先写好的课堂小结,并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谁写的好,学生的板书一点不比老师的差,甚至比老师的还详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所锻炼,每个同学的兴趣特长都在这种自主的课堂上充分发挥。更切合的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还学生于课堂。突出了生本课堂的教育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最后,我发现这些孩子,不论是反应好的还是一般的,人手都有一本学习参考书,而且种类繁多,每个学习小组都人手一本,而且还不一样,我向学生了解到,都是他们自己买的,不一样的练习册当然也会衍生出不同的问题来探讨。而且他们的老师在上课时也强调了,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不能用参考书了,这种锻炼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主动学习,并且会借助学习工具自主的学习,自然记住的语言词汇也就繁多,有感悟也能从内心里明白的表达出来。学生和老师通过这种模式的交流,实现了三个学习形态的转变:从灌输式到自主性;从听懂了到学懂了;从他律到自律。整堂课给我们呈现出了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高效课堂。

生本课堂以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为学校的德育基础,在七年级的这三个班听课,每当我们走进教室,任课教师都非常热情的欢迎我们,主动给我们介绍课堂状况。下课的时候会教孩子主动和我们道谢并告别。他们这种积极热情的教育氛围,让我深深的投入其中,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可敬的。

作为一名教育新手,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更要扎实我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力争做一个好的引导者。

篇2:生本课堂学习心得

——月池小学:郭光国

10月20日通过学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感受颇深突出展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133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营造浸润民主、平等、激励、交流环境的人文课堂,是教师转换角色,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学习共同体,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心智能自由飞翔的生命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先感悟,后认知,再熟知,重过程的生成课堂;是由文本到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关注知识的生命活力的生活课堂;是通过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以追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更精彩的互动课堂。

第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以前的传统课堂中,基本生本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上是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在生本高效课堂中,更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就成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环节的流畅性与主导课堂变化的能力。

其次,要做好激励工作,由于现在的课堂主要是由学生来讲,所以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对于好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我们要相信学生,这可能也是我们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学生是否讲得好,讲得对。通过这几天的观摩学习,我发现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比如说,在王莎老师的《桥》一课上面,有的学生就表现的很好,他在展示过程中反复朗读,使得感情与主人公共鸣。再比如说,在陈老师的课上,学生自制的孔雀非常美观。展示环节学生自信、沉稳的介绍引人注目。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要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能力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再次,要做好引领工作。生本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所以在课堂上面,我们要适当的引领。对于展示的好的地方要给予鼓励,对于展示不到位的要及时给予提示,尽量使得环节完整。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点拨,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点拨尽量做到语言精简、方法恰当、并列举恰当的实例进行补充。这样便于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展示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的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展示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第二,学生角色的转变。和传统教学相比,生本高效课堂的模式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也和新课改理念学生主体地位提升不谋而合。新教材知识和旧教材相比,更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同学们在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建立了自信,提高了能力。在通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这些为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启示1: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大部分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殊不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启示2: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经验证明,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启示3: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后进生问题在全国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

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启示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存

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启示5: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成功,并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就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中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引导先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体现了与国家课改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学习”的精神相一致,尤其是我们通过教师精心编写《自学指导》,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指引,使学生自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顺乎学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得当,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每一步都有明确任务,明确的时间、明确的学后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更重视了课前的预习。

另外,从我们的研讨课中发现,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素质;更重要的是,把作业前移,让课堂容量增大了,课后作业少了,真正做到了“减负”。

我相信: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模式,就会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这样一条轨迹:由不会——会学——学会——爱学,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得到保证。

总之,我认为如果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开展生本高效课堂,学生就一定能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篇3:生本课堂学习心得

关键词:数学,生本课堂,个性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数学学习成功感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善于抓住课堂活动中的契机( 可能是一种失误、灵机一动或意料之外的言行) ,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使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平台[1]. 生本课堂的数学学习,要作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学习的成功. 学生用心灵去感悟数学课堂的学习快乐.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创设学生成功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成功. 数学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没有数学概念,也没有数学的生活经历,要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数学学习的工程中帮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我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中的“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并没有按照书中的例题把知识照搬给学生,而是在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统计表,让学生课前先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是我们班学生参加学校兴趣小组的情况. 此项任务既让学生明白了统计所需要的步骤,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二、生本课堂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集中表现.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生本课堂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教学内容时,我创设了一个教学场景.有两个相同大小的杯子,倒入不同高度的水. 第一次在两个杯子里都放上一颗糖块,我问学生. 放上糖块以后,哪杯水更甜呢?学生很快就会知道,杯子水少的那杯更甜. 因为学生都知道糖在水中的比例越大,水就越甜. 接着,我在水多的杯子里再放一块糖,问学生,那现在哪个杯中的水更甜呢,学生就说不清楚了.因为学生从杯中水的多少,很难判断第二次提问的哪杯水最甜? 这个问题必须通过逆向思维———水越少越甜. 这里既是对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的训练,又是定量与变量数学思想的渗透. 由于问题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场景,又有具体的画面,学生都能去思考.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就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对于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圆的半径和圆周长关系,圆和三角形的关系,圆和椭圆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对于圆的认识进行反思性学习.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思考的问题要联系圆的知识和原理. 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可以更好的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并能很好的反馈和深化已经学习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圆的半径与周长,圆和椭圆的区别和联系,全面理解圆的基本原理.

三、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当前面临着一些紧迫任务: 难点的清楚界定与解决,对于教学方法改革中形式主义倾向的超越,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小学数学的专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2]. 数学学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习过程,要帮助学生能在具体形象的学习环境中去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就要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数学环境,帮助学生能在具体形象的数学环境去体验数学. 在“认识厘米”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厘米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就要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去认识厘米的长度,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会量事物的长度,在实践按中去体验数学.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师: 请同位的两个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尺子,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生: 教师,我们的尺子都不一样啊,怎么量啊.

师: 是的,今天就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尺子去量,可以吧.

话音刚落,各小组忙活起来.

师: 量好了吗,那你们对一下,你们量的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 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生: 他的书有包皮,我的没有.

经过一番的交流讨论后,学生终于量出了书本的长和宽,在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厘米有了实践的过程和理性的认识.

篇4:学习生本教育 感悟生本课堂

我们看到录像上,孩子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灵动的。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40分钟的课堂上,或合作学习,或观点交锋,或书写,发言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有时讲述自己的做法,有时纠正别人的错误……。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做个指引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实效性特别强。充分体现出了生本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的课堂。为什么在原來的课堂有那么多学困生打瞌睡,而现在竟然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自信、竞技的状态呢,一下子变得那么有激情呢?

回想自己的课堂,为了激发学困生的激情,把最基础的留给他们,他们会很自信地展示已经学会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有自信有成就感了,老师也更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本的理念下慢慢树立起自信心,而且他们的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释放出无法估量的学习能量。

通过生本的实施,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是感到生本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勇气,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兴趣。信心是最好的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感到生本中互相讨论,互相研究,互相鼓励,互相指正、互相监督的活动给师生、生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三是生本给老师带来了课堂上的轻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展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不再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而是真正的起到导演的角色了,实在是轻松。

刚开始时,凭着自己去听的几节示范课,感觉生本不过如此:教师布置前置作业——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吸收知识。后来,我发现情况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开始的时候,我按部就班提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举手到讲台前展示。但连续几节课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参与活动,而且音量很小。老师不断的强调学生声音大一点,不断重复学生的话,不断的鼓励。最终一节课下来,内容没有完成,效果又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根本没有一点生本的气息,这种情况使得自己一下子心情也开始烦恼了。课后问学生,他们都有完成作业,都有进行讨论,那为什么学生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做到呢?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做法有点急进。要想小组成员能积极的参与,声音响亮的回答问题,先要设置一个让他们感到充满信心的环境。于是我就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展示前先进行3分钟的讨论,然后四人分工,四人参与,这种做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举手争答的同学很多,效果明显。

篇5: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生本课堂学习体会

4月9日,我有幸来到城关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历时一天半的生物生本课堂暨中考复习研讨会的活动。主要活动安排是:余小丽、余劲松、李春玲和我讲了四节课,然后进行了认真的评课,实验中学的黄佳树老师交流了生物中考复习的经验材料,教研室付老师搞了有关生本课堂的研究讲座。活动时间是短暂的,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同时我也从各位同行身上学到的很多,有有关生本课堂的思考,有生物中考复习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可以说收获颇丰。

一、对三节课的简评。

全县的专职生物老师的队伍并不庞大,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这支队伍有着具大的凝聚力量,而且都有着渴望学习和研究的心情。搞复习备考会并不新鲜,讲课也是必须的环节,这次活动中有包括我之内的四位老师讲课,从参与度讲,可以说所有学科中这是最高的。而且与会人员,较之以前,也有变化,以往只是代九年级的生物老师参会到齐也就差不多了,而这次活动中,我遇到了许多新面孔,那就是一批代七、八年级的生物老师,说明大家都是冲着这次机会,来学习的,来共同研究的。对三节课具体感受如下:

1)余小丽老师的“精巧”实现生本课堂。

余小丽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内容,在这节内容里有一个实验:观察鸡孵的结构,实事求是地讲所有生物老师上这节课时最多有20%做了这个实验,经常的做法就是让学生看书的图片及文字

资料把鸡卵的结构与功能自学一下了事,虽然学到的知识是一样的,可是这种自学和灌输可以说如出一辙,毫无生本而言。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能过“三探”环节认真观察了鸡卵的结构,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推测出的各部分的功能,基本上认同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基本的生物学思想。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而且也高度尊重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存积极性,实现了先做会学,先学后教,这不正是所谓的生本课堂吗。

2)余劲松老师的“平实”实现生本课堂。

余劲松老师讲的是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这节内容,对于这节内容可以说学生对此熟悉而又陌生,因为偶尔的“流血事件”真切感受,但对血液的具体成分及各自的功能却无从得知。余老师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提炼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体现了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就是生本课堂。

3)李春玲老师的“大胆”实现生本课堂。

李春玲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节内容,平时上这节课老师们都感到头疼,因为这节内容又难又重要,学习方式经常是把孟德尔定律的三条结论记下来,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这些结论,如果再如此教当然是不可行的。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孟德尔豌豆实验,层层推导,步步为营,直到共同得出三条结论,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老师和学生们的收获的是快乐,因为充分感受到了知识获得的过程,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三位老师的精彩演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切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三大转变: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二、我对生本课堂的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我对生本课堂的认识,同时我又深入做了一些思考,下面我谈自己对生本课堂的认识吧。

1、围坐讨论不是生本课堂,生本课堂一定形神兼备。只是坐在一起那是个形式,要有神的话,必须要有学生的质疑,学生有效的交流,学生的精彩的展示,而且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能总让小组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展示。

2、生本课堂不就全是讨论之声,而不管不顾学生的学习任务。我们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并不是所有的都要交流或者展示,学生自己会的不需要交流,在一起交流了全会的不需要展示,主要展示的是学生的问题、疑难,展示的是核心,展示的是关键。

3、生本课堂有底线,我们要把握,那就是一定要尊重知识的获得。

4、老师少讲,学生来讲,并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模式。我们生物学科有理科的特点,有些东西,只靠学生是讲不清,学不来的,老师要注重引导,层层推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这也是生本课堂。

说起来其实际也就三句话,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然而实现起来的确不是一日这功,现在老师的观念再慢慢发生改变,

然而学生的习惯却一时半刻改不过来,这需要长时间的历练。为了学生多学,老师少讲,我们方法不一,但这个目的不变。

三、我的建议。

其它这也不全是我的个人建议,这是付教研对我们全体生物老师的建议,由于我完全认同,也将一一照做,所示提出来希望大家共同遵照:

1、加强学习。包括书本的理论学习,网上相关视频的学习,校内学科间老师的共同学习,协作区之间的共同学习。

2、分课型、分环节研究。因为生本课堂的概念很大、很笼统,我们就此研究,可以目的性不是那么强。那么我们可以从不同课型去展开研究,比如说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实验探究课等。还可以从不同的环节入手去研究,比如研究前置导学的做法,导学案的编写等。

3、多做实践。说不如做,做了才有更多的思考,做了才有一定的说服力。

4、要把握底线。如时间的合理分配,学生一定是要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间一定要有有效的交流和展示。

篇6: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一、数学课堂要和谐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和谐、亲切的环境下自主参与学习讨论。眼下,不少学校正在改变过去的学生一律面朝黑板的做法,变4人或8人学习小组,学生面对面,这样既便于讨论,又便于教师检查,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讨论,学生感到轻松、快乐,效果很好。相反,我听到一位教师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是公开课,有教师在后面听课,请大家坐正了,把手放下去,大家发言要积极。”这样的开场白,显然加剧了课堂的严肃性,增大了学生的畏惧感,结果整堂课下来,课堂沉闷,学生不敢大胆举手发言,当然效果不好。由此可见,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高效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要有个性

我在一份教案中看到这样一段标题:“要求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并熟悉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目标,要求高、跨度大,缺乏个性,不便于教者操作,也是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内难以达到的,变成了大而空的教学目标。所以,要制订出具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不同类别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符合实际的个性化教学目标,达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目标制订至少应有二类:一类是基础性目标,是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学习目标,是人人必须达到的;二类是发展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需要等,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高效数学课堂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实现发展性目标。

三、数学课堂要新颖

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接受、消化、巩固、应用知识都有很重要的直接作用,教师应摒弃机械、呆板、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行为,变师讲生听为师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或生讲师评等教学行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教学路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数学课堂要合作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合作,让课堂精诚团结。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引导者,及时点拨。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宽思维,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篇7:学习生本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通过今天上午的学习,我体会到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生本高效”既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

在以前的课堂中,是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在生本高效课堂中,更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在教学中要做好激励工作,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对于好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要相信学生。和传统教学相比,生本高效课堂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这也和新课改理念相统一。总之,我认为全面开展生本高效课堂,学生就一定能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在这次学习以后,我感受到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不但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更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

1.用精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提问是最终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提问应该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真水平,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自主的学习。用精当的提问引导课堂。要让自已的语言做到精,准,把时间还给学生。

2、高效的阅读是学生的必备能力,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不好,学习效率就会不高,这次的学习让我看到了三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高,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快速的理解并完成测评,这是我们小学学生没有的能力,他们还在每分300—500之间的阅读速度,还要老师领着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很差。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阅读速度与阅读面给学生带来的好处。高效阅读在语文的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3.设计有效的活动,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师生互动,提高生本高效课堂的效果。

篇8:浅谈生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优化组合,团结协作

在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小组成员要团结,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1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 优化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二、明确任务,各尽其能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安排组内各成员的学习任务,使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小组之间的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大家都知道,对于我们老师们来说, 最痛苦的是考试后看到学生错误百出的试卷了。尤其是课堂上再三强调的知识,而学生呢,转眼又还给你。接下来就是试卷的讲评了。以往我总是试卷发下来后,再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但收效甚微。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组。

三、把握时机,体验成功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泛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因此,老师要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让每个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问题仅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 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 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四、评价激励,激发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与小组之间量化评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完成任务表现等。在我的小组合作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1)课堂合作学习表现。(2)作业完成情况。(3)早读任务过关情况。(4)学习成果情况。 每个小组长都有一个评价本,每天负责登记评价得分。一星期一总结,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然后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篇9:学习“生本教育”心得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学。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以上是学术界对生本教育的阐述,我的理解是:生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努力开发学生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提倡自主学习,培养自食其力的学习本领。

生本教育,这个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事物,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初步感知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不是“师本教育”中国的教育似乎例来都遵循着一种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换言之,就是所谓的“师本教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以教师为主。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老师们似乎都有这样一种认识:现在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现在的孩子也是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孩子们见得多,想得多,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与思想,他们再也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老师传授什么就接受什么。现在的孩子,他们经常都会问“为什么”,会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就是因为这样,老师的“师道尊严”就再也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了。也就是因为这样,老师才从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做的,只是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并不是不讲,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我们班的同学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在课堂上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同学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同学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不厌其烦的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我说的口干舌燥,孩子们听得昏昏欲睡。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听宣化新兴街小学老师的课,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篇10:生本课堂学习心得

追求精美细致的教学环节,是建构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注重基础,立足课堂,讲求务实,力求长远”的教学工作思路,真正把课堂教学的核心回归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上来,围绕市教研室提出的“解放学习力,构建生本课堂”这一主导思想,积极打造语文特色,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1.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努力解放学习力。学习力是指学生学习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创新力等。解放学习力就是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调动生命本身的力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效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等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完善教学模式。形成成熟、高效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富有特色并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模式。

篇11:生本课堂学习心得

“生本智慧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观摩了几位数学教师的精彩讲课和专家、教师及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几次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平台,提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教材为本,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

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多数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明白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放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积极采用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

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上一篇:铁路发展演讲稿下一篇:基层反映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亟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