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管理理论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管理理论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不同的维度,却是“知行合一”,管理总是带着价值观的,而在管理中,价值观又不断被重塑。

第一篇:有管理理论论文范文

信息资源管理,究竟有几条

标准模块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标准条目

(三)信息资源管理

1.内容标准

⑴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例1个人藏书、图书馆藏书、音像资料、因特网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都需要管理。

例2实施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等。

⑵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⑶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这部分内容是典型的“看着容易做着难”。因为,从方法层面上看,无非就是从生活现象着眼,逐步向资源管理的目的、方法、特点与价值深入;从过程层面上看,无非就是从个人信息管理着手,逐步向数据库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深入。然而,由于信息管理的概念过于宽泛,这两条教学线索并不容易顺利进行,经常会发生方法游离于过程之外,或者技术前后反复的现象,甚至会因为数据库技术“皮太厚”而阻碍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我们需要理清信息资源管理教学的脉络,寻找更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线索。

校准“管理”内涵,让“方法”更明确

课标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学习方法建议是“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能够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合理性。这里我们产生了几个连环式的疑惑,即信息资源管理到底是指哪些信息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到底有哪些?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先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有一个校准。很明显,在不同角度上,“管理”的表现是很不相同的。例如,从技术手段的层面上,我们是使用人工还是机器?从信息处理的层面上,我们是使用分类还是排序?而这些问题从课标中却很难得出明确的答案。即使从其中的举例“个人藏书、图书馆藏书、音像资料、因特网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都需要管理”来看,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仍然不明确。

从现行的教材来看,到是大都遵循了课标“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的教学建议,在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时采取了实践活动模式,把这个难题转嫁给了学生。是的,学生可以从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事例来进行调查,可是到底要他们调查什么?教材大都没有很明确的限定。即使用“管理活动”、“管理目的”和“管理方法”等调查项目来加以引导,仍然明确不了管理的具体内涵。因此,管理方法也是模糊不清的。

通过教学实验,综合前后的教学探索,我们认为:将管理的内涵限定在技术手段更适合“方法”教学,也更能与后面的环节相一致。至于大多数教材侧重的信息处理层面,也无可厚非,只是分类、筛选、排序和标准化这些概念超出“技术”较远,甚至与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性不明显,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例如,在图书馆管理中,我们让学生去了解比较详细的图书管理过程,了解采购、编目和上架等环节,这虽然在实践上是有益的,但是对学生理解信息管理的方法、探索使用计算机管理图书的高效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让学生体验怎样寻找一本珍贵的图书,通过登记簿和计算机技术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查阅,是不是更能使学生体会到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特点,体验到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区别,离技术学科本位更近一些,离情报学等行业本位更远一些?

如果我们把管理的内涵以管理技术作为标尺,就能轻易地解析出:“方法”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的技术方法,而不是更宽泛的提高管理质量。例如,在管理音像资料时,使用网络共享文件夹或视频点播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组织、分类、存储和检索的技术优势是非常有特点的;相反,如果我们在信息处理层面上转圈,过度重视如何对节目进行分类、编目等“行业”细节,管理“方法”就泛滥了,学习目标就会偏移。

消除知识“冗余”,使“过程”更清晰

在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相似的内容反复出现:学生在调查时可能使用了数据表格,教师在讲解数据关系、数据分类和数据标准化等问题时也使用了相同的数据表格,在认识数据库时又要再次面对这些数据表格,从头至尾,如“王晓伟 男 16岁”这样的数据会出现在各个阶段,很容易给师生带来思路上的混乱。

其实,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从构造数据化模型、相关的数据采集、采集后的数据分类处理与存储,到检索机制的建立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回到以前“零起点”的老路上去:非要先讲一个通用的数据模型,从头开始学习字段、记录,总在一些数据库基础知识上绕来绕去。毕竟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电子表格,即使没有学过电子表格,关系数据库中的表结构与我们用纸画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至少,表格如何把事物的属性数据化并进行分类等知识在语文、数学课上也是早已学过了的,我们只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是如何“搬”进计算机的就行了。何苦不放心地反复把这些常识作为庞大的知识“冗余”呢?正是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常识,使管理过程模糊化。

在过程上,我们就只对着“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这一条线索精简知识,让学生能轻易搞清楚如何使用计算机把信息高效地管理起来,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如何提高准确程度、存取速度和检索效率。这样,“过程”的特点就更清晰了,学生就能体会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滋味。

对准数据库“核心”,把“价值”更彰显

剖析一个典型的数据库,是我们在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前,我们经常犯的一个失误是:在一个数据库中提供的数据量过小,只是对数据库的创建、组织、检索和统计等技术点进行训练,并不能体现出数据库的必要性和高效性。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大家达成了共识,大都能利用比较典型的、内容比较丰富的数据库进行实践活动。但是,大部分教材采取的剖析案例的做法却有失针对性,这是一个新的问题。

试想,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数据库,逐部分地介绍其概念、结构和关系,这是不是“剖析”的意图呢?当然不是!这样的话,学生仍然是坐着白听大道理,亲手做时仍茫然无助!课标中是这样说的:“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非常明确,课标是要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而不是数据库的概念和数据库系统。所以,我们的剖析要对准数据库核心的结构与功能,直面数据库的主要特点。例如,我们可以不去过多地分析表间关系这样的内容与内容的关系,这是行业内容而非技术内容;而是去分析输入窗体与表的关系、查询表单与表的关系这样的技术与内容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了解数据库是数据与用户的桥梁,是组织数据的技术平台。又如,我们可以不去过多地分析查询的逻辑技巧;而是去分析排序、过滤等不同的查询技术在数据库中的优势特点,使学生更容易地体验到数据库技术对信息管理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另外,不少教材在讲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性时,大都列举了“啤酒与尿布”的案例,以说明信息管理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新信息,但是,在对此例的分析中,却大都忽略了以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论述,即,这个案例是怎样体现技术魅力的?这个例子虽然对行业管理很有意义,但是对管理技术却意义不大。实际上,数据挖掘的例子并不少见,股市分析的例子更有针对性。每天盯着股市信息变化的股民们不正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挖掘大军,他们不正是利用信息挖掘在进行着金钱挖掘吗?当然,挖掘并不一定总是成功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关注的应是计算机在股市中通过数据库技术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分类、存储、计算、分析和绘图等,甚至进行决策建议。

所以,我们在剖析数据库时,要剖析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剖析它高效的优势,让数据库的独特价值更加彰显,而不能仅仅盯着“电子表格”的一些表层现象。只要对准了数据库的核心去剖析,就能更加彰显数据库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教学建议

综上所述,建议在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时按以下三条线索分头实施:

第一条线索:体验信息资源管理

从身边的资源管理调查做起,以技术体验为主线。例如,对现代化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员进行访谈,以亲身考察、体验信息技术为图书管理带来的变革为主,而不是以考察传

统管理为主。

第二条线索:尝试信息资源管理

对自己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主要包括管理需求、信息内容、管理方式、采用技术和管理过程等。例如,构建自己的通讯录,可借助电子表格、数据库或专用通讯录软件完成,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环节进行尝试。

第三条线索:剖析信息资源管理

对典型的数据库进行剖析,以数据库核心结构、功能为主线。要针对数据库非常有特色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认识、修改、执行、观察和总结,着重对数据库的存取、共享、维护、统计和查询等功能进行技术效率与技术价值剖析。例如,可以对学校的成绩数据库进行剖析,了解相关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其采用了哪些核心技术来管理成绩的采集、存储、分析、跟踪和报表,认识到技术对成绩管理的价值在哪里。

作者:王爱胜 建 年

第二篇:价值观:让管理提升有价值

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不同的维度,却是“知行合一”,管理总是带着价值观的,而在管理中,价值观又不断被重塑。我们先来看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著名“成功公式”:创造力 = 能力×热情×思维方式,其中,“能力”和“热情”的取值区间为0~100,而“思维方式”的取值范围则为-100~+100。由此可见,思维方式不同,公式的结果正好相反。

“思维方式”是对待工作的价值偏好和取向,其实就相当于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和全体员工对企业、对事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终极判断,它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多元的思维方式:激进还是保守?冒险还是稳健?高调还是低调?长期还是短期?为公还是为私?从而形成契合自身的管理风格、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

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实践的背后,价值观是一只无形的手,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通过内涵拓展和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产生出导向力,并不断转化为管理的方向目标、路径手段、方式方法,乃至一种坚不可摧的持久创造力。下面,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远集团”)为案例,浅析价值导向在企业管理提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对于中远集团来说,近三年来无疑历经了一场生死大考。作为国家战略性行业,受航运周期恶劣影响,中远一度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处境最艰难的中央企业,行业形势之严峻、持续低迷之漫长,让人感到前途莫测。危机之下,中远集团打起精气神,坚持理性思维,聚焦扭亏创效,有效推进战略回顾、结构调整和管理提升。2014年,中远集团一举扭亏为盈,成为航运企业逆境突袭、绝地起航的传奇。

系统思维:

构建新常态下的发展格局

国务院国资委于2012年年初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活动一开始就提出了四个结合:立足自我与学习借鉴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从严治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加强管理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由此看出,管理提升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和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治理是关联的、一体的,因此推动企业管理提升,首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系统思维的核心是把企业管理提升放到企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国资委的要求上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保增长的硬目标、企业战略的大方向、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改革创新的主引擎。系统思维可以保证管理提升持续改进、全面推进和协同推进。正是基于这样的系统思维,管理提升活动启动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中央企业尽管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洗礼,面临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但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带动力、保障力以及内在活力不断提升,为中国经济抵御风险、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基石。

中远集团的系统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战略思维

中远集团坚持战略先行,通过对前几年制订的2020战略进行回顾,完善升级,统一认识,使企业的目标愿景更符合当前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围绕战略,公司提出了四个指标性的引领:一是不断增长的指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结合经营实际,调整优化网络布局,深度挖掘市场价值,在做强做优做大上下功夫,在提升市场占有率上有突破,使规模的增长实现稳定增长,而不是大起大落式的增长。二是盈利能力的指标。突出商业模式的创新,突出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深化企业纵向成长性对标管理,着力在释放创新活力上做文章。三是克服周期的指标,不断加强航运主业自身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加快综合业务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着力在业务板块和产业格局上进行调整,使企业具有较好的抗周期能力。四是全球公司的指标,坚持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并重”拓展,扎实推进中远集团的海外事业,加大国内专业公司在海外业务的拓展,精耕细作海外市场,为2020年成为全球公司打好基础。在战略指引下,中远集团进行了船队结构、市场结构、客户结构、人才结构等一系列调整,并部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新常态思维

经济新常态,造就了航运新常态。航运新常态下,航运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成了必由之路。要转变方式,根本是转变理念,转变作风,转变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中远集团董事长马泽华提出:转变自己熟悉的、适应的东西,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但不转型,企业就没有出路。

中远集团把航运新常态总结为“四大呈现”:一是超低成本竞争将成为企业盈利的策略常态。低成本已经不再是一种常规的经营手段、短期策略,而是企业应对低迷市场的核心武器、救命稻草。二是资源内外整合将成为航运市场的竞合常态。集装箱市场大型联盟不断涌现;油轮、杂货特种船市场联营体不断深化;干散货市场船货之间在产业链上的合作正在不断走向深入。三是企业跨界融合将成为推动航运的产业常态。近年来“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的推动,使更多的关联产业开始涉足航运。四是服务模式创新将成为赢得客户的营销常态。航运企业从航线设计、准班率、服务手段、营销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加以改变,通过创新提升服务质量。面对新常态,中远集团快速建立新思维,建立了积极谋进的动力机制,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应对举措:一是以资源优化为导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二是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培育市场化的服务模式;三是以成本领先为依托,形成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四是以客户体验为手段,提升客户服务的满意度;五是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形成全球化网络营销格局。五个方面作为有机整体,互为作用、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在这种新常态思维下,中远逐步摆脱传统发展方式,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稳健型发展模式迈进。

中远集团的系统思维来源于企业愿景:“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世界一流的集成全球航运、供应链、海洋工程与油气储运服务的综合物流企业”。在这一愿景下,不断打造服务全球贸易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以及国内综合物流网络,同时发展产融多元,为企业发展构建了格局。

问题意识:聚焦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因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深层次矛盾而饱受非议和诟病,管理粗放、体制落后、人事臃肿似乎成为国企标签。导致“问题国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国企被很多棘手的问题困扰;二是国企面临的很多问题具有体制性和结构性特征;三是围绕国企问题的许多观点本身也是相悖的,加剧了国企的问题积累。问题倒逼改革,问题倒逼管理,对于国企来说,管理提升首先要正视和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扫除拦路虎,管理才能真正提升。譬如效率问题,在很多人眼里,国企受所有制和企业家委派制、任期制等影响,运行效率低下是“天然”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低效不是国企的专属,而且国企通过科学决策、加强管理,完全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譬如中远集团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务,起步于2008年,到2009年,中远100万平方米的一期海工基地已经投产并交付世界顶级海工产品。“敢为人先,快人一步”的先发优势使中远成为中国海工的领军者。短短六七年,中远集团海工产品实现了由浅海到深海、由油气平台到特种工程船舶的全覆盖,拥有了国家级海工技术研发中心,手持海工订单量占中国船厂总订单量三分之一还多。取得这样的成果,欧美和日韩、新加坡两大海工阵营至少经历了50年。由此可见,国企的决策效率、管理效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低。国企要实现管理提升,关键要用锐意改革的精神破除阻碍效益提升的顽疾,要以问题为导向,眼睛向内,多从主观上查找问题的根源所在,以啃骨头的精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中远集团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精益思维

精益思维来源于对粗放管理的反思。前几年,中远集团在基础管理、风险防控、降本增效、协同效应、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做强做优、科学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努力实现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向更加注重内涵式转变,发展手段从依赖规模、船队扩张向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中远集团将“精益管理”作为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并将其作为管理提升的价值指导和主要抓手,其实质就是对企业战略、决策、营销、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最合理的流程设计、最合适的资源配置,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最佳匹配。

精益管理的理念体现在加强基础管理上。公司全面梳理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业务标准和制度体系,优化管理链条,优化决策审批事项及流程,在完善监管措施、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明确职责权限,减少无效控制,提高办事效率,逐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譬如中远集运公司,将号召人人献计献策的“掘金行动”与管理提升有机融合,全员贡献智慧;上海中货公司细化区域内营销体制改革,实施分片营销经理负责制,将营销责任和压力逐层分解、传递;大连中货公司推动机关“大部制”改革,根据区域业务特点,精简合并部门设置,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华南中货公司完善驳船支线网络,为高端客户提供订制服务,改革考核制度,实现职能部门与网点业绩考核的捆绑。再譬如中散集团“新盛海”轮,践行“把小事做成精品”的理念,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时时、处处、事事“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工程”,保持了一流的船容船貌。近年来,在PSC检查日益严格的形势下,该船创造了连续无缺陷通过的奇迹。目前,“新盛海”轮已经退役了,但“新盛海”轮的精益管理理念却产生了辐射作用,“新盛海”式船舶不断涌现。

精益管理的理念更体现在成本管控上。在企业增收困难的情况下,降本对企业效益增长的作用非常关键。中远集团通过深化成本精益管理,努力把精益管理理念贯穿于成本动因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每个基础环节,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内部调整,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不断增强成本控制力。譬如在燃油方面,通过招标采购、降速航行、科学调度管理、合理选取航线、船舶技术改造等一系列管理改进,使燃油成本大幅下降。其中降低航速,就使成本减少了20%,中远集运2012年消耗燃油310万吨,2013年降至267万吨,2014年降至245万吨,单燃油一块,管理提升活动之后,成本就降低了4亿美元。整个中远集团去年节约燃油消耗66.52万吨。

对标思维

对标思维来源于对“船老大”思维的反思。作为中国最早、最大的航运企业,中远集团在综合能力、价值链、队伍、品牌等诸多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在一部分人中滋生了盲目自大的思想,以大国企、船老大自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表扬多,自我反思少,缺乏变革精神。实际上,与有效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和严峻市场形势的要求相比,与稳健发展的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中远集团还存在一定差距。

认清自己最直接的方式是对标。中远集团总经理李云鹏提出:找差距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和批评,找差距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工作方式。近年来,中远集团转变思维方式,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业内优秀同行,聚焦关键经营性指标,横向对标,找短板,找差距。同时,从去年开始,启动纵向自我成长性对标。横向对标能够让企业看到自身与行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纵向对标则能够让企业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便于反省成败的得失、改进和提升,通过横向、纵向两个方面的对标,更有助于客观地评价业绩,更有利于激励员工干事创业。有了这两个指标,企业激励员工的时候,不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指标体系。

中远的纵向自我成长性对标管理,是以建设“百年中远”为使命担当、以成长性对标为基本方法、以精准公平考评价值贡献为核心、以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的管理工具,是通过尊重历史、记录成长、纵向对标、关注过程、客观评价、有效激励、激发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管理体系。其实,纵向自我成长性对标管理正是中远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它体现了中远注重持续、止于治善、基业长青的事业观和业绩观。

价值导向:

实现企业效益和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发展必须是有效益的发展,经营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管理的根本目标也必须是创造价值。中央企业管理提升的目标最终落脚在综合绩效明显改善,因此,管理提升的重点任务应该侧重以全员消除浪费、创造价值为指导,强化向管理要效益理念。

树立价值导向就是要强化保值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所在,亏损是没有理由的,也是耻辱的,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效益和价值的提升。

树立价值导向就是要注重价值创造,注重培育市场化的服务模式,根据市场变化,不遗余力地改进服务方式和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价值经营。特别是拥有国际化业务的中央企业,要充分导入价值营销策略,加强全球化、网状化的整体营销,深化海内外互动、互补的平衡营销,突出业务延伸的增值营销,强化业务协同的联合营销。

中远集团最近对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了升级,最新确定的企业使命就是“我们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坚持以创造价值为引领,突出科学发展、稳健发展、可持续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致力打造价值中远。在这样的使命下,中远注重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的价值贡献,坚决不做形式主义的无用功。中远的价值导向重点体现在“客户价值最大化”和“协同价值最大化”,由此培育了客户思维和协同思维。

中远集团的价值导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客户思维

客户思维决定企业的长远。企业要赚钱,但怎么样才能赚到钱,想赚钱得别人愿意给钱才行,所以必须主动创造客户价值,创造客户就是创造价值。在曾经闭着眼睛也能赚钱的航运市场火爆期,中远的客户意识是有偏差的,因此近几年,中远在理念上不断调整,把“客户为尊”摆在中远价值观的第一位,倡导全系统任何岗位、任何员工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优质服务、延伸服务,努力带给客户最好的服务体验,使客户满意成为中远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追求和目标。

在客户思维的全员倡导下,中远集团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四个调整”:一是从服务理念上加以调整,从利益竞争向“价值共同体”转变;二是从服务模式上加以调整,从传统的营销手段向电子商务转变;三是从服务链上加以调整,从传统水运段向“全程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转变;四是从合作深度上加以调整,从“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合作转变。

服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中远集团近年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在服务设计和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突出客户导向,建立了客户驱动服务标准,不断加强与客户沟通,站在客户的角度制订服务流程,让客户参与服务产品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客户体验、实现了价值创造。同时,充分发挥中远产业链优势,着力在为客户提供全程综合物流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的差异化、个性化和增值化。目前,“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已渗透到中远人的血液中,并体现在服务的细微之处。譬如船期方面,中远集装箱船准班率达到84.14%,达到行业领先地位;建立了客户投诉机制,通过设立客服邮箱和投诉电话,对客户反馈意见进行及时、妥善处理,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大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再譬如深化与客户的战略合作方面,2014年以来,中远相继与58家大型企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31家为中央企业。

协同思维

古人云:“同心合意,庶己有成。”协同从来都是价值最大化的代名词。企业协同是系统的竞争、体系的对抗,既是企业内部协同,更包括企业与竞争者的协同、企业与合作者的协同、企业与环境的协同。协同思维是管理提升的基本价值观。

中远集团注重与地方政府、大客户、供应商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以互联互通为目标,致力于提升海外网点核心经营职能,把国内的经营职能逐步向海外分散布局,形成境内外互联互通的网络优势,不断打造全球化网络营销格局。在内部协同方面,中远集团在资源宽度上更具有突出的优势:横向来看,航运板块兼跨集、散、杂、油、特、气;纵向来看,拥有修造船、海工、航运、物料、燃料、码头、仓储、物流等上下游业务,组合的空间非常大。近年来,中远集团把业务链整合作为重点任务,从经营板块内部、关联板块之间、外部联盟合作层面同步展开,整合利用内部资源,力争把资源效应发挥到最佳。

实现内部协同,要首先解决的依旧是观念问题。系统内部协同目标是集团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只有摒弃“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维,聚焦共同目标,才能够做到思想一致、步调一致。协调各种资源有机配合,不仅仅要拥有独特优势的资源,还要具有较强的战略运作能力。目前,中远集团在协同方面已经迈出了步伐,外部合作、联盟已初具构架,内部企业之间、业务领域协同也已广泛开展,逐步推进集约化、高效化管理,发挥整体效应,力争把存量优势转化为增量优势,不断提升规模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创造1+1>2的综合效益。

压力传导:同舟共济推动管理提升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是面对人性的善与恶,找到驾驭和改变的方法,释放人的善意,激发人的潜能,消除人性的弱点,也就是弃恶扬善。从这一点来看,管理其实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推进管理提升,首先要着眼团队,要提升人的素质。管理提升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去奋斗,而是调动大家群策群力,需要广泛的参与,需要深入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碰撞。要把管理提升的需求传导下去,让所有人达成“讲求团队协作、强化集体思考、注重自我提升”的共识。没有基层企业、一线员工的参与,强化管理提升特别是企业基础管理的各项措施就难以落到实处,管理提升的预期目标也就难以实现。管理提升必须形成压力,并传导到基层,内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

中远集团的压力传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全员思维

中远集团坚持“全员提升”的理念,从2012年管理提升活动启动,党政工团就充分融合,聚焦管理提升,行政提出总体方案和具体步骤,党委推出“管理提升创先争优”,工会推出“面心实、促管理”,团委推出“管理提升青年先行”,把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压力层层传导,以“同舟共济”的企业精神为激励,全方位立体化动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管理提升活动实践,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良好局面。

围绕集团2015年的总体目标任务和管理提升长效机制的建立,中远集团管理层把三个层级的领导作为压力传导的重要枢纽:一是集团经营班子,要求经营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对经营单位起到有力推动;二是集团部门长,要求部门长多想办法,与经营单位增加互动,找准切入点、问题点,转变传统工作方式;三是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重点关注工作思路有没有突破,工作成效有没有增量,工作状态是不是向上。通过这三个层面,强调领导责任,同时体现一种垂直的协同力、整合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层面的发动,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把集团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

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公司加大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方面,切实贯彻“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要求,挖掘存量价值,企业薪酬系数向经营一线、有突出能力和贡献的人员倾斜;在用人方面,改革创新人才任用制度,建立了更加灵活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高中层管理人员聘任制、任期制,着力为普通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激励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大提升了企业活力。目前,公司基本形成了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新机制。

落地思维

执行效率的提升,关键在于抓落实。中远集团近期大大提升了干部考核中的“执行力”权重,将执行和落实作为重要指标。从2015年年初起,中远集团启动管理督导工作,根据管理实际,重点加强成本、业务、市场、预算、风险五个方面的督导工作,提高督导能力,最大限度发挥督导对管理效率效益的推动作用。在成本督导方面,加强对标,创新手段,发挥综合效益,覆盖各级单位;在业务督导方面,重点跟进客户开发和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业务单位的货源稳定程度,重视营销手段的创新;在市场督导方面,深入分析,科学研判,谋定而后动,把预判和经营结合起来,尤其在细分市场和重大项目上发挥先导作用;在预算督导方面,固化预算管理流程,实现预算编制、审批、调整、执行监控、考核评价等全过程管理,切实发挥预算管理的督导作用;在风险督导方面,以建立全面风险识别体系为抓手,研究制订各业务环节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管理督导主要有四种做法:一是突出问题和重点,针对一个单位、一个方面深入查找,一查到底。围绕决策效率低、内部整合力差、激励约束不合理、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等难点问题,加大解决力度;二是深入基层督导,通过督导打通发现问题的渠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集团督导的效果;三是问题纠偏,对于在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直接提请其上级单位限期解决;四是管理督导与工作调研区分开来,敢于触碰问题,务求做实,不走形式,不走过场。通过严格督导、逐级督导、分项督导,管理提升活动逐步树立了长效机制。

提升管理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管理提升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绊脚石,而它们的实质大多是观念的桎梏,只有树立价值观,重树价值观,来一场思维方式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才能迎来真正的变革,才能获得有价值的、长久的提升。

(责任编辑:崔小花)

作者:朱雪峰

第三篇:新时期会计管理要有创新精神

摘 要: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对会计工作管理的理念、手段、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适应性的变革,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不灰心、不气馁,要勇于实践,不断进取和开拓,以创新精神来做好新时代的会计工作。

关键词:会计管理;科学策略;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以实践为依托而产生的一种勇于实践、不断开拓进取、积极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例如人的好奇心和兴趣,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和求知欲,对真知的执着追求态度等等,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原动力。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对会计工作管理的理念、手段、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适应性的变革,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不灰心、不气馁,要勇于实践,不断进取和开拓,以创新精神来做好新时代的会计工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深刻理解会计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会计管理学是一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运筹资金为对象,阐明会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性经济管理学科。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为框架,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等理论问题以及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传统的会计职能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对会计管理进行革新,相应的其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对一个企业而言,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生成、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可以说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以及会计资料的质量水平;但是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不单单会对企业内部的组织运营产生影响,它还会对会计资料的使用者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掌握财务管理的各种业务方法,学会运用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二、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

现代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资产服务的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执行性管理会计与决策性管理会计两大阶段。执行性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其前身是成本会计。决策性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1.管理会计创新。信息系统改进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ABC、ABM、ABB还是综合平衡记分卡,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管理本质,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管理内涵,从符合管理会计的应用角度处理信息,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如果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的那套对外财务报表/报告,以对外披露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的。只有对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在这个立体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企业控制的中心,其中财务会计重综合,管理会计重分析,两者互相促动,相辅相成。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运用的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使企业增进创立管理会计系统和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的意识。正如管理会计的创新只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手段,真正推动发展的还应当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内在力量。

2.构建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紧密结合企业各时期经营情况和会计工作情况,立足于企业传统会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构建健全的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动态会计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企业通过全面落实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及时纠正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推进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完善管理体系、发现不足与问题的循环式管理过程,其随着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将达到动态的、时刻检查企业会计工作的、促进会计管理体系完善的目的。所以说,动态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推进企业会计管理科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3.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当全球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时,所有企业的发展均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突出财富的保值性与利益的整体性。现代经济体制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步及,企业决策者要汲取以往的教训,认真领会现代会计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利用该原则指导决策全过程,使得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標迈进。

总之,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相互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动关系。公司内部治理的加强与外部治理的合理化导致了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巨大需求。公司治理中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促使企业财务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对管理会计进行完善和创新,而管理会计的持续更新与变化,十分有利于健全完善公司治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往复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开展公司治理不能仅仅考虑到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那部分信息,还应当着重考虑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相应信息。唯有将以上两者相互结合起来,才会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吉林省安图县邮政储蓄银行)

作者:王琨

上一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师幸福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