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2022-12-09

第一篇:各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推荐)

胸外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一般护理

[术前准备]

1.按普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3.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准备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 【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清醒拔除口插管回病房后,给予半卧位或45o卧位。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监护记录。

4.呼吸道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应加强雾化,坐起拍背,刺激隆突,鼓励咳痰,必要 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根据病情,给予鼻导 管供氧或面罩供氧。

5.严密观察气管位臵,如发生突然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医生。 6.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按有关章节常规护理。

7.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 8.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早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 丰富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同时应注意多进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9.鼓励患者做术侧肩关节及手臂的抬举运动,拔除胸管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 2.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室内空气调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粗纤维饮食,必要时给予缓泻药;食管术后患者,餐后应半卧30min,防止食物返流。

4.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5.门诊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1、病人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各类物品均要严格消毒灭菌,预防感染。

3、正确连接各管道,水封瓶用护架保护臵于床旁,连接胸腔引流管的长玻璃管必须在水平面下3—4cm。

4、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因胶管扭曲,受压而造成阻塞。引流瓶的液面应低于胸腔60 cm.

5、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气体排出、水柱波动等情况, 并详细记录.如有两条引流管,应分别记录。如每小时引流量达100毫升以上,应报告医生。

6、每日更换一次引流瓶及连接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先用两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然后换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每1—2小时更换胸壁引流口的敷料1次。

7、嘱病人离床活动时,防止引流管移位脱出或打破引流瓶,勿使引流瓶和连接管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以防引流液逆流进入胸腔。

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l、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半坐卧位。

3、准备胸腔穿刺包、氧气,水封瓶和吸痰机。

4、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浅,呼吸时有无胸部反常活动、胸痛,如发现有呼吸异常。即子吸氧和准备作肋骨牵引或固定。

5、注意全身情况,如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内出血和血痰,以及皮下气肿等情况出现。

6、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咳嗽,防止肺炎。

7、胶布胸壁固定法:在病人作最大呼吸后屏气时,用前后过正中线5厘胶布固定,每条重叠1—2厘米上下界超过两根无骨折的肋骨.

肺切除术护理

【术前准备】

按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体位 向术侧卧45o,必要时侧卧位10—14d,防止纵隔摆动。 3.让患者保持平静,减少燥动,以最大限度减少氧耗。 4.供氧术后应充分供氧,适当延长吸氧时间或间断吸氧。

5.静脉补液的护理观察出血失液情况,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速度不宜

过快,保持 30滴/min左右,以葡萄糖维持体液平衡为主,限制盐份输入,以

免肺水肿发生。 【健康指导】

1.按胸外科手术一般护理保健指导。

2.肺叶切除术者,供氧时间不宜过长,保持温化,避免呼吸道干燥,引起排痰不畅。

食管癌根治术护理

[术前准备]

1.按胸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营养补充,改善全身状况。根据患者的吞咽程度给予饮食,有贫血、脱水、营养不良

者酌情给予输血、补液、静脉高营养等。

3.加强口腔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有明显食管狭窄和炎症的患者,术前口服肠道

抗生素,减轻炎症和水肿。

4.消化道准备术前1d进少渣饮食,晚8时后禁食,并用肥皂水灌肠1次。结肠代食驾手术

准备:手术前id下午1时、2时、3时、6时、9时各服甲硝唑200mg,庆大霉素0.5g;下

午4时后口服10%甘露醇1000ml,半小时内服完;术前3d进少渣饮食,术前1d进流质,

晚8时后禁食,并行肥皂水清洁灌肠1次。 5.手术晨臵消毒胃管1根。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术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护理,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

物,促进肺扩张。

3.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胃肠减压护理按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2 5.胸腔引流的护理除按一般胸腔引流护理外,应特别注意胸液的质和量。若术后血

清样胸液过多或粉红色中伴有脂肪滴,应警惕乳糜胸可能。

6.严密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密切注意有无切口感染、裂开及吻合口瘘的

征象。 7.饮食护理

(1)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保持输液通畅,观察药物反应。

(2)食管及奔门术后5—7d,根据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术中吻合口张力、血供情况而决定

进食时间。自少量饮水起,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结肠代食管术后进食时间

宜适当延迟。

(3)胃代食管术后,加强饮食宣教:少量多餐,避免睡前、躺着进食,进食后务必慢走,

或端坐半小时,防止返流,裤带不宜系得太紧,进食后避免有低头弯腰的动作。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少渣饮食,并观察进食后有无梗阻、疼痛、呕吐、腹

泻等情况。若发现症状应暂停饮食。 [健康指导]

按胸外科一般手术护理保健指导。

胸腺瘤切除术护理

【术前护理】

1.按胸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患者肌无力、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症状和程度。 3.遵医嘱术前给予服用胆碱能药物,并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 4.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术前需帮助训练有效咳嗽及深呼吸。 5.有吞咽乏力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不足。 6.床边须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和人工呼吸机。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肌无力危象,如手握力、吞咽情况,加强对患者呼吸的监护,若出现呼吸困

难症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3.根据术前用药量及术后的一般情况,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正确判断用药不足和用药

过量的不同症状。

4.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气管切

开患者须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5.术后应尽量避免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地酉泮、吗啡、利多卡因

及某些抗生素药等。

6.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有食物返流可臵鼻饲管。 【健康指导】

同胸外科一般手术护理保健指导。

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特别是可能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术后应给予密切观察。观察的侧重点为体温、情绪和颈部伤口。本组23例患者中有20例于术后4~5d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并出现烦躁不安、多汗、失眠等。检查颈部伤口可见局部红肿、压痛、皮下气肿,这提示发生了颈部吻合口瘘。此时应尽快采取措施,切口伤口引流。20例出现体温、情绪方面异常的患者中,有17例及时检查并处理了颈部伤口,结果于吻合口瘘发生后18d左右愈合。有3例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改变未能及时处理,结果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平均达1个月。伤口延迟愈合的原因 3 考虑为吻合口瘘发生后,局部分泌物增多而未能及时引流,引起组织张力增高,血液循环障碍,感染加重。这一结果表明,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保证伤口尽快愈合的前提。 2 颈部伤口护理:颈部伤口必须充分引流,及时冲洗,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本组23例中有11例瘘口较大,脓臭分泌物较多,我们采用利凡诺尔液湿敷,每日换药2~3次,效果较好,4~5d后分泌物明显减少,再改用洗必泰液冲洗。其余12例瘘口较小,直接用洗必泰液冲洗换药,每日1~2次。经过上述处理后,大多数伤口于瘘发生后10~12d呈现出良好的愈合状况,肉芽组织较为新鲜。有3例于瘘发生后3周伤口愈合状况好转。此时再分别辅以红外线局部照射,促进血液循环,伤口均顺利愈合。 3 营养护理

3.1 空肠喂养:颈部吻合瘘的患者无法经口腔进食,本组23例均行空肠造瘘术,进行空肠喂养。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相比,采用空肠喂养价格较低廉,更符合生理需要,实验室监测项目较少,导管有较大灵活性,不易堵塞,且并发症较少。本组23例均采用持续滴入的方法,滴入的要素营养液为我院营养科配制,每日滴入总量2 500~3 000ml。营养液经加温后滴入造瘘管,开始时速度宜慢,约300ml/h,逐渐加快至500ml/h。采用空肠喂养后,每周需复查2次电解质、肝肾功能,根据具体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有1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等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

3.2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造瘘管给予确实固定,严防滑脱。定期消毒造瘘管管口和外壁。冲洗造瘘管管腔,防止堵塞。空肠喂养完毕后,将管口妥善包扎,防止污染。腹部皮肤接触造瘘管处给予氧化锌糊剂涂擦,防止皮肤破损。

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前、后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按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注意有无食管和气管压迫症状,如有气管移位或气管压迫征者,需备

好氧气,气管切开用具和吸痰器等。

3、如有上腔静脉压迫征者,不宜在上肢作静脉滴注。

(二)术后护理

、按一般胸外术后护理常规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

3、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

4、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吸氧。

5、有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引流

液的性状和量,必要时可用负压吸引以利引流。

6、作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

和颈静脉怒张。

7、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

第二篇:产科十种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 产科一般护理

一、护理措施

1.热情接待:产妇人院后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携产妇至床旁,说明呼叫器的使用方法。 2.介绍环境:包括浴室及卫生间的使用,医院的规章制度,取得产妇和家属的合作,通知医生。 3.填写病历:填写住院病历及护理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详细阅读门诊、急诊病历记录,询问病史,进行一般产科检查,制定护理计划。

4.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食物。

5.向家属说明产妇情况,取得家属合作。

6.嘱产妇若有破膜、见红、宫缩情况应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护士应说明破膜后的注意事项。

7.每周测体重2次(晨起,勿食,相同的衣服),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

8.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体温超过37.5℃者改为3次。必要时改试口表。 9.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监测胎心变化。

10.第二产程产妇进产房后,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1)产妇回休养室时,详细交待分娩情况及特殊治疗,了解新生儿一般情况。 (2)向产妇交待分娩后注意事项,如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多饮水,早下床活动等。

(3)产后24小时内的最初几个小时,护士应主动床旁巡视,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更换会阴垫。若出血多,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4)提供一个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能量。一般产后12小时内卧床休息,第1次下床活动床旁应有人帮助,逐步增加活动量。

(5)预防尿潴留:嘱产妇产后6小时内应排尿1次,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而出血。护士应主动提供便器或搀扶上厕所,若因膀胱过胀失去张力,不能自行排尿,试行诱导法:①温水冲洗外阴或尿道口使括约肌松弛;②便盆内盛热水熏蒸;③搀扶上厕所听流水声;④针灸:关元、气海、三阴交;⑤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mg协助排尿;⑥无效者,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尿管,长期开放,24小时后拔除。如导尿时尿量>1000ml,应用止血钳夹闭尿管20分钟后再开放,以后定期开放,可帮助膀胱恢复功能。

(6)预防产后便秘:12小时后应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若产后2日仍未排便,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7)注意卫生,可擦浴,勤换内衣,保持皮肤干燥。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冒。 (8)每日测体温、脉搏2次,血压1次。若体温超过37.5℃,应改为测3次/日,并及时报告医生。

11.生殖器官护理:

(1)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排出的情况,排空膀胱了解宫底高度。观察恶露排出量、颜色、气味、性状等。必要时保留会阴垫,排出物有可疑情况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2)会阴护理:由于分娩扩张会阴有水肿,撕裂及侧切伤口,又紧靠肛门易

被污染,应经常清洁更换会阴垫,会阴冲洗,2次/日,至拆线,有肿胀者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2次/日,肛门痔疮肿物可给予20%鞣酸软膏涂患处或加50%硫酸镁冷敷。

(3)恢复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弹性,指导产妇适当坚持做产后保健操,避免产褥期过早劳动,预防阴道壁膨出,预防子宫脱垂。

12.母乳喂养指导: (1)按需喂养。

(2)正确含接姿势及体位。 (3)预防乳胀、乳头皲裂。

(4)母婴分离时如何保持泌乳。 13.计划生育指导。

14.产后检查:产后42日携婴门诊复查,了解生殖器官恢复情况、婴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情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开放的伤口及恶露污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分娩后身体虚弱有关

3.知识缺乏——与缺乏母乳喂养经验、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有关

第二 正常分娩护理

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产道排出称为分娩,其过程共分三个产程。

一、护理措施

1.第一产程护理:

(1)产妇临产后应住院,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介绍环境并解释临产各种征象和发展的正常生理过程,对过去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者要多加关怀,详细交待使用红灯或其他呼唤医护人员的方法,使产妇有安全感,同时协助产妇更换衣服、裤子、拖鞋。

(2)填写住院病历并通知医生。

(3)入院后,情况允许可测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体温超过37.5℃,脉搏超过100次/分,应通知医生,同时了解临产情况如宫缩发动时间、频率、持续时间、胎膜有无破裂、阴道出血量等。

(5)宫缩间歇时,鼓励产妇多进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和水,充分休息,保持体力,胎膜未破无下床禁忌证者可下床活动。

(6)注意膀胱及排尿量,临产后每2~3小时应排尿1次,防止膀胱过胀影响胎头下降延长产程,若有尿潴留,可在无菌操作下导尿或留置尿管至分娩。

(7)观察宫缩,了解宫缩的规律性,包括宫缩的强度、间歇和持续时间,

(8)应每隔1~2小时在宫缩间歇时听胎心1次,宫缩紧时每半小时听1次,正常在120~160次/分,同时用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护。

(9)清洁卫生,临产后由于子宫收缩频繁,除全身出汗外,外阴部由于分泌物及羊水外溢使产妇感觋不适及疲劳,应协助产妇洗脸、洗手、梳理头发、换干净衣服及床垫,清洁外阴部粘液,出汗多者需擦澡,使产妇感到舒适并解除疲劳。

(10)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3~4cm,应送分娩室准备接生。 (11)产程中应作好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2.第二产程护理:

(1)产妇进入分娩室后,平卧于产床,应有专人守护安慰和鼓励。 (2)进入产房后,应给予氧气吸人,指导产妇用力,加快胎儿娩出。

(3)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避免膀胱过胀影响胎头下降,每5~10分钟听胎心1次,或胎心监护。 (4)刷手准备,穿衣戴消毒手套。

(5)准备接生用物及新生儿抢救器械。 (6)消毒外阴。

(7)准备开放暖箱及备好新生儿的抢救物品。

(8)产程中若需静脉点滴应使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畅。

(9)接生者按无菌操作原则,按胎儿分娩机制进行接生。可根据会阴条件决定是否需要侧切。 (10)胎儿娩出后立即吸净口鼻喉头的粘液和羊水,使其呼吸道通畅,1分钟及5分钟分别给予阿氏评分。二程后,产妇常规肌注催产素10U。

(11)脐带处理。用气门芯套扎法,有效地预防脐带出血。

(12)胎儿娩出后立即早开奶30分钟,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可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并促进早下奶。

(13)新生儿即刻护理。擦净全身血迹,用花生油纱布轻擦去胎脂尤其皮肤皱褶处,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预防眼炎。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的畸形,测量身长和体重,系手腕条,填写婴儿病历,印好脚印,包好并注意保暖,放人小床内。

3.第三产程护理:

(1)胎儿娩出后立即在臀部下放置量血器以正确估计出血量。

(2)胎盘剥离征象:子宫底上升,子宫变得硬而圆,阴道有少量出血,阴道口脐带自行下降,在耻骨联合上方挤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阴道口脐带不再回缩。

(3)正确协助胎盘娩出:确定胎盘已剥离,嘱产妇稍加腹压,接生者一手挤压子宫底但不能用力过猛,避免子宫内翻(腹部有消毒巾),一手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达到阴道口时,应用双手托住胎盘顺一个方向转动,并向下向外牵引使胎盘胎膜完整娩出。

(4)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5)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用纱布擦净外阴血渍,检查外阴,会阴,阴道有无裂伤及其程度,如有损伤应按层次由深到浅,由里到外修补缝合,记录外缝丝线针数。

(6)缝合后常规查肛,检查有无缝线穿过直肠。 (7)产后即时护理是指产后继续在产房内观察2小时。应给产妇擦浴,更换衣服,垫好会阴垫,保暖,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膀胱充盈情况,阴道出血情况,会阴、阴道有无血肿,测量血压、脉搏。若无异常将母婴送至休养室。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宫缩引起宫口扩张有关 2.恐惧——与长时间的疼痛有关

3.知识缺乏——与缺乏生产经验及如何配合生产有关

第三 产褥期护理

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一、护理措施

1.观察生命体征,若产程延长致过度疲劳时,体温可在产后最初24小时内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产后的脉搏略缓慢,每分钟60~70次,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有关,产后1周恢复正常,不属病态。

2.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以后每日下降1~2指,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于耻骨联合扪不到宫底。

3.产后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 4.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伤口及恶露有关 2.知识缺乏——与缺少产褥期知识有关

第四 新生儿沐浴护理

1.调节室温:24~28℃。 2.备齐用物

(1)洗澡台:放置毛巾垫、浴巾(一人一巾)

(2)洗澡车:放置婴儿爽身粉,沐浴露,70%酒精,龙胆紫,消毒棉签,0.25%氯霉素眼药水,消毒方纱,备用手腕条

(3)婴儿操作台:20%鞣酸软膏,婴儿包被。 3.设定水温:39~41℃,以前臂试水温。 4.操作步骤:

(1)抱起婴儿时应记住床号及母亲姓名。

(2)用清水纱布擦洗双眼,由内向外,从上至下的顺序洗净面部。

(3)脱去衣服,脐部用尿布覆盖,一手捏住婴儿双耳避免进水,用沐浴露洗头。 (4)依次洗颈下、腋窝、 亡肢、前胸、后背、臀部、下肢。

(5)洗毕后用于燥浴巾擦干,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用手将爽身粉涂抹颈下、腋下、腹股沟,用70%酒精和龙胆紫先后消毒脐带根部。

(6)准确记录体重、大小便次数、皮肤有无异常,如手腕条丢失应及时补上。 (7)臀部涂20%鞣酸软膏后包好婴儿。 (8)核对床头卡后,放置于小车内。 5.注意事项:

(1)保持室温恒定,动作轻柔,注意遮盖婴儿避免受凉或损伤。

(2)操作时,一手应压住双耳,勿将水进入耳鼻,口腔,眼内,脐部,严防浴水污染。 (3)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婴儿异常问题并及时处理。

第六 胎膜早破护理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其对妊娠分娩不利的影响是早产率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皆升高。

一、护理措施

1.破膜后应立即住院,卧床休息,密切注意胎心的变化。胎头未定、臀位应抬高床尾,防止脐带脱垂。对胎膜早破发生于37周前,迫切要求保胎者更为重要。

2.破膜12小时后,未临产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破膜发生于37周后,超过24小时尚未临产,估计可自阴道分娩者,可用催产素静脉点滴。 4.妊娠不足月,无产兆,无感染征象,应严密观察,以争取适当延长孕龄。 5.破水后立即听胎心,注意羊水量及其性状,以了解有无胎儿宫内窘迫现象。 6.每日测体温3次,观察体温变化,及早发现有无感染征象。 7.外阴保持清洁,每日用消毒液冲洗会阴3次,同时勤换会阴垫。 8.每日查血象,注意胎心变化,每日做腧b监护1次。 9.注意孕妇尿潴留的发 10.应用平车移动病人。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感染——与胎膜破裂有关

2.有胎儿受损的危险——与脐带脱垂及胎儿宫内窘迫有关 3.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绝对卧床有关

第七 产后出血护理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常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一、护理措施

1.若有产后出血应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2.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用套管针,备好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宫缩止血剂,按摩子宫。监测产妇血压,寻找出血原因预防休克。

3.必要时配血,输血,或采取填塞子宫、结扎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切除等措施。 4.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1)胎儿娩出后给产妇肌肉注射催产素10U。 (2)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

(3)有宫颈或软产道裂伤,应配合医生缝合。 (4)产前做好凝血功能检查。

(5)产后加强巡视,发现阴道出血多,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5.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 6.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 7.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晕倒摔伤。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疲乏——与产后出血引起的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感染——与出血、抵抗力下降及宫腔内操作有关 3.恐惧——与大量出血有关

第八 胎儿窘迫护理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其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一种以胎儿胎盘系统的呼吸循环功能不全等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状,主要表现为胎心率改变,胎动异常及羊水粪污染。

一、护理措施:

1. 孕妇左侧卧位,吸氧,严密观察胎心变化,行胎心监护。

2. 为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如宫开至,胎先露已达坐骨棘平向以下3cm者,应尽快阴道助产娩出胎儿。

3. 准备好抢救新生儿的物品,如吸痰管,气管插管,氧气等,随时配合新生儿的抢救工作。 4. 做好心理护理,尽量使孕产妇情绪稳定,有利于胎儿血循环的改善,帮助待产妇分析目前的现实情况,让其作出正确的抉择,如遇胎儿不测帮助孕产妇渡过心理危机期。

二、主要护理诊断:

1. 焦虑:与胎儿的健康威胁有关

2. 抉择与冲突:与为抢救胎儿需要手术及胎儿健康不测有关 3. 预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夭折有关

第九 新生儿窒息护理

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新生儿窒息,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窒息(7—9分钟),中度窒息(4—7分钟),重度窒息≤3分,重症新生儿应在出生后5分钟,10分钟再次评分。新生儿窒息应及时抢救,做到迅速、准确、轻柔 ,避免损伤。

一、护理措施:

1. 积极纠正胎儿窘迫、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包括人员及用物。 2. 协助抢救组人员为新生儿清理呼吸道、胎儿娩出及时用吸引管或手挤压法清除鼻咽的粘液及羊水。断脐后,立即把新生儿放在抢救台继续用吸痰管插入咽部吸出粘液和羊水,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吸取,动作要轻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咽部粘膜。

3. 刺激呼吸:确认吸干净呼吸道的粘液、羊水后,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呼吸恢复,对轻度窒息的新生儿可轻拍足底,刺激其呼吸,但勿将新生儿倒悬或用暴力。

4. 吸氧:用鼻内插管给氧,流量每分钟不超出2L,一般为5—10个气泡/秒,如重受窒息,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加压给氧,每分钟30次左右。

5. 纠正酸中毒 :按医嘱予碳酸氢钠脐静脉慢推。

6. 体外心脏按摩:新生儿仰卧,用小、中两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段,每分钟100次左右,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

7. 保暖:擦干羊水,置自动控温抢救台。 8. 做好母亲心理护理。

二、主要护理问题: 新生儿:

1.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中存在羊水,粘液有关 2. 有受伤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有关 母亲:

1. 恐惧:与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2. 功能障碍性悲哀:与现实的或预感的孩子、及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第十 产褥感染护理

一、护理措施

1.单位隔离,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2.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便于感染恶露的排出。

3.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应用抗生素。注意精神状态及病情发展。 4.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被动活动。 5.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日,作好记录。

6.增加营养,补充大量维生素,进食营养丰富饮食。 7.保持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每日冲洗2次。

8.密切观察中毒性休克早期征象,如精神恍惚,出冷汗,血压低,应及时通知医生。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产褥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感染——与分娩有关

第三篇: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肺结核护理常规

执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由于长期休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予以解释和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安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尤其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出现耳鸣,口唇麻木,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能损害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

吸氧.

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

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肌注.

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曲池,三阴交等穴.耳穴肾上腺,神门等穴.

呼吸受抑制时,可肌注可拉明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酌情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出现呼吸停止,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气管插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行被动呼吸.

心跳骤停时,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和一般情况,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隔离至症状消失.乙型,丙型肝炎应注意血源性传播,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废弃,用具应严格消毒.

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直至黄染减退,症状基本消失.

给予低脂,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饮食,重症肝炎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有腹水时,给低钠饮食,限制入水量.

向病人宣传防治肝炎知识,如一般隔离,消毒常识,禁用对肝脏有害药物,严禁饮酒,定期复查等.对重症肝炎,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情绪.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出血及神志,性格,行为等改变,提示为肝昏迷先兆表现,要立即报告医师.如出现昏迷,则按昏迷护理常规.

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先安定患者情绪,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详记出血量,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肝硬化护理常规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悲观情绪.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呕吐物,大便颜色及量,若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肝昏迷前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吗啡,四环素等).

随时准备好抢救药械,如三腔二囊管,止血药,输血输液器等.

病人躁动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

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并发症.

腹水病人应取半卧位,并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

合并肝昏迷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禁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灌肠 高热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

鼓励病员多饮水,

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

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P,R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醇浴,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热型及出汗情况,并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每日用朵贝氏液或生理盐水漱口3-4次,口唇干燥者涂以甘油或石腊油.

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大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防止受凉.诊断未明,疑为传染病者,应暂时隔离,并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验,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休克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

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内,采取头与腿均抬高30度与平卧位交替使用.

备齐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提高血氧含量,纠正缺氧对休克的危害.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在输液前抽血,做好各种急测工作.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严密观察意识,表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皮肤色泽,肢端温度等改变,并作好记录.

留置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特别注意尿量,比重,颜色及酸碱度等.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

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者要注意保温 昏迷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躁动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下,以防误咽引起窒息.并随时清除口腔内及呼吸道的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应托起下颌或用舌钳将舌拉出,缺氧时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切开后应按气管切开术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瞳孔,血压,呼吸与脉搏的变化,和24小时出入水量,每30-60分钟测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2-4小时测一次.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上下午,早晚各班用盐水棉球清洗口腔一次.可根据口腔感染情况选用不同的溶液漱口.

眼睑闭合不全者应每日二次滴入0.25%氯霉素,并涂以抗菌眼膏,再用油纱布复盖,防止角膜干燥,溃疡.

尿潴留者可用针炙或按摩帮助排尿,无效时可留置导尿管,间歇放尿,每日更换引流袋.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整洁,平坦,柔软.每2小时翻身一次.若用热水袋保温时必须使用布套,防烫伤.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每天5-6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两次之间可补一定的水分.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预防肢体挛缩,进行肢体按摩或帮助病人活动. 、伤寒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床旁隔离至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卧床休息,热退1-2周后才可适当活动.

给予高热量,低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胀时应停食牛乳和糖食.

高热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清洁.热退后仍应每日测体温三次,继续观察1-2周.

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有精神症状时,应专人守护并加床栏,防止发生意外.

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生命体征改变及腹痛,便血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急性期因体温高,排便次数多,应卧床休息.

多饮水,给予清淡少渣易消化的流汁或半流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及时采取大便标本送检.

有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腹痛剧烈时腹部置热水袋热敷.

中毒型痢疾的护理

:按高热,昏迷,抽搐护理常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如发现呼吸不规则,暂停,或抽泣样呼吸等,应及时清

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及时给氧,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按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感.

遵医嘱禁食或给冷流汁饮食.

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色,肢体温度及周围血管充盈情况,同时注意呕吐物,排泄物的量及颜色,认真做好记录.

出血严重,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配血,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门脉高压引起消化道出血时,禁用安眠药及吗啡,并备好三腔二囊管及急救药械.

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30、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危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或恢复期病人可适当活动.

加强膳食管理,给易消化,少刺激,富有营养,少渣饮食,少量多餐为宜.

密切观察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报告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作好相应处理.

熟练掌握消化系统有关检查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保持完好状态,以利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做好心理护理,配合治疗. 心跳骤停护理常规

按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平卧地上或硬板床上,传呼有关人员参加.立即行心前区叩击3-5次,心跳未恢复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如确认心跳呼吸同时停止,应先口对口吹气4次,即行胸外心脏按压3-5次,如此反复.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特殊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流量为5-6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呼吸器.

心电监护,观察抢救效果,必要时除颤起搏.

备齐抢救药品和用物,并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和掌握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或先给心急救处理.

病人情况及抢救药品,应准确记录.并保留安瓿备查.

复苏后的处理:①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心率应维持在80-120次/分,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均易再次出现停搏或心功能不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②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可置冰袋,冰帽于头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体温32-35度之间,遵医嘱给以脱水剂,细胞活化剂,保护脑组织.③每30-60分钟测血压一次,应维持在80-90/50-60MMHG,血压测不到,应协助医生查明原因.④复苏后的呼吸功能不健全,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表浅,双吸气,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⑤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以判断病情.⑥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菌素.

33、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加强精神护理,环境要安静,整洁,并及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引导患者摆脱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

按医嘱给予无盐或低盐饮食,少吃多餐,每餐不宜过饱,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加强二便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并全面作好患者的基础护理,有浮肿者,预防褥疮.

密切观察病情,数脉搏,呼吸时,必须测数一分钟,并注意脉率,节律.发现异常或心跳骤停时,应立即抢救并报告医师.

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为15-30滴/分)

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材,不失时机地主动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做好出院前的卫生宣教工作,如防止受凉感冒,避免情绪波动与过度疲劳,按时服药及定期复查,生育期女病人劝其避孕或绝育等.

第四篇: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血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及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护理常规 早产儿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热情接待家属及病儿,更衣、洗澡、剪指甲、测体温、磅体重,并在患儿的手腕上戴上明显的标记,写上床号、姓名、性别,由责任护土向家属做好人院宜教及探视制度,介绍主管医生。

3、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温度55%—65%,使病儿核心温度维持在36.5—37.5℃。

4、做好皮肤、粘膜、脐带、口腔护理,每日沐浴一次,每1.5—3小时更换尿布一次,并更换体位,大便后,随时更换尿布,用温水从前向后擦洗臀部并涂紫草油或达克宁霜,脐带未脱者,注意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注意喂养,新生儿尽快开奶,按需哺乳,如病情需要可照医嘱定时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若病儿饥饿,随时哺喂,喂奶后竖抱排气右侧卧位半小时。必要时抬高上身15—30°。

6、预防感染:

(1)医护人员人室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假,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病儿前后应洗手,若有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病儿应立即进行相应的隔离(或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或三氧灭菌机消毒1—2次,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十五分钟,出院病儿的床单位,暖箱须进行终末消毒。

8、病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喂养知识和疾病恢复期的护理知识等出院宣教。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循环中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入院后按医嘱立即抽血作培养加药敏,严格无菌操作。

3、保证足够水份,营养及热卡,不能进食可给胃肠外营养,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T.P.R神志、眼神及有无并发症,注意脐部和皮肤护理,尤其要要警惕脑部并发症。

5、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黄疸较重者应按医嘱及时光疗,并按蓝光箱治疗护理常规。

6、按医嘱保证抗生素的正确应用,注意药物的浓度,时间、静脉输液时注意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

7、一般护理:包括皮肤、口腔清洁及感染病灶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损伤,主要由于围生期缺氧及数量所致的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实质出血等。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搬动,一切治疗护理操作须集中、有序、轻柔进行。

3、抬高上半身15-30t,采取右侧卧位。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1)生命体征:T.P.R.面色和出血情况。

(2)神志、前囱、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肌张力、有无抽搐、惊厥、脑性尖叫及呕吐等。

(3)观察局部输液情况,防止药液外渗。

5、保证液量及热卡供给,对吸吮困难者,可行鼻饲喂养,呕吐者,可予生理盐水液洗胃或暂者给予禁食并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

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红臀等。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分宫内感染性肺炎及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1)宫内感染肺炎是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致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

(2)出生后感染性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卧位:必要时半卧位,应以常更换体位,拍背,吃奶呛咳者应给予鼻饲、防窒息。

3、给氧pm;根据病情选择头罩或鼻导管,给氧保持患儿口鼻腔清洁,保证氧气的供给,同时严密监测血气变化,缺氧好转后即应停止给氧,FiO20.3—0.5并湿化。

4、吸痰pm,保持呼吸道通畅。

5、超声雾化pm,痰液粘稠者应雾化后及时拍背,吸痰。

6、保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最好采用微量泵控制。

7、严密观察病情:神态、面色、呼吸快慢,深浅及节律、缺氧情况,如有呼衰、心衰、休克等征象时即刻报告医生,并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腹胀,呕吐及便血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小肠、结肠广泛或局限性坏死为特点,多见于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多在出生2周之内。

l、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采取半卧位。

3、遵医嘱禁食:腹胀伴呕吐者给予胃肠减压,负压应保持在40mmHg,保持引流管通物,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腹胀重者必要时加肛管排气,每天更换消毒引流瓶,每周更换胃管二次。

4、在禁食,胃肠减压阶段,遵医嘱静脉补液,输血浆或输血等肠道外营养,保证热卡供给,注意输液及输血速度,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

(1)一般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四肢温度、皮肤弹性、眼、前囱是否凹陷,有无脱水及酸中毒征象,黄疸情况。

(2)密切观察腹胀情况:注意有无肠穿孔、腹膜炎、休克等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呕吐者应注意呕吐物的次数、颜色、性状及量,同时应注意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有无粘液及

脓血)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并留取标本。

6、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发生鹅口疮,有禁食时,应每天用3%苏打水清洗口腔粘膜,有鹅口疮者应先给3%苏打水清洗后再涂以制霉菌素液,有溃疡者可局部涂药,口唇干裂者可涂以石蜡油或甘油。

7、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耳后、颈部、腋下、胸腹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裤,呕吐后及时更换衣服,病情许可时应每日沐浴一次。

8、停禁食者,根据病情需要应先试喂5%糖水数次,无呕吐及腹胀再喂少量稀释的乳汁,若能耐受逐渐增加摄入量,量应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渐增加。

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疾病,常分青紫型和非青紫型,其次又因缺血缺氧性疾病,感染等多种原因而造成的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以病毒感染和缺血缺氧为多见。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a、保持安静,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哭闹和不良刺激,必要时用镇静剂,病室温度保持在24—25℃,相对温度55%—65%,防止过度变化。

b、喂养;以少量多次缓慢喂养,奶孔不宜过小过大,以少力而不以引起呛咳为度。 c、氧气吸人:呼吸困难及青紫时及时供氧,并取半卧位,使隔降低和减少回心血量。 d、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遵医嘱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3、切观察病情:注意面色、呼吸、心率、心律(特别在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后心率的变化)肝脏、尿量及病儿的一般情况,应准确记录出入量。

4、预防并发症:

(1)预防感染: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行口腔、脐部、臀部护理,注意皮肤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2)防止血栓形成,特别是脑栓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血粘稠度高,高烧或低温可引起脱水,易致血栓形成,需及时补充液体。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原因众多:

1、喂养不当;

2、胃粘膜受羊水或药物刺激;

3、各种感染;

4、颅内压升高;

5、胃肠功能失调等,由于新生儿对呕吐协调不佳,呕吐前亦无恶心反射,故常从鼻腔和口腔同时喷出呕吐物,有时则进入气管导致窒息。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卧位:头高足低,右侧卧位,避免因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

3、喂养:采用正确的喂奶方法,少量多次,喂奶后将婴儿竖抱,轻拍背部待气体排出后轻放于床上。有中度以上脱水者应禁食。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次数、量、性质、呕吐物的气味、颜色、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大小便的次数、量、腹部情况四肢循环。发现异常者报告医师,尽早明确诊断。

5、呕吐严重者要及时遵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新生儿出血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血症又名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依赖因子所致的出血症.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搬动,以便加重出血,局部出血者注意压迫止血,可置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以助止血(但需要注意保持正常体温)脐带出血者,重新消毒,包扎。

3、喂养:有消化道出血者,轻者低温牛奶,重者遵医嘱禁食,或遵医嘱从胃管内注入止血药。

4、观察病情变化。

(1)注意T.P.R.BP.精神状态及神经体征,反应力,末梢循环,面色、呕吐物中有无出血,次数、量、大小便的颜色、量等。

(2)重点观察;出血部位,性状、次数、量、色等变化,并通知医师,如需输血,做好血型、血交叉准备及抢救工作。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感染、寒冷、早产、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症。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平卧,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一次。

3、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1)轻症者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包裹,置于24—25℃室温中,同时加热水袋(水温从40℃逐渐至60℃),促使体温上升,待体温上升到35℃时,移进预热至28℃的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C,以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至36.5—37℃。

(2)重度硬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现多主张快速复温。

可将病儿送人预热至27℃以上的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箱温,直到体温恢复亦可配合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在快速复温的同时必须供氧,做好呼吸管理及供氧,监测有无酸中毒,低血糖和凝血等。

4、供给足够热卡,可先用静脉高营养,待消化道机能正常后再喂奶。

5、密切观察病情:

(1)一般状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T.P.R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肺出血等出血倾问。

(2)若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间歇供氧,必要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3)若发现有肺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及输血准备。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寸感染、寒冷、早产、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

的临床综合症。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平卧,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一次。

3、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1)轻症者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包裹,置于24—25%室温中,同时加热水袋(水温从40℃逐渐至60℃,促使体温上升,待体温上升到35℃时,移进预热至28℃的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以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至36.5—37%。

(2)重度硬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现多主张快速复温。

可将病儿送人预热至27℃以上的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箱温,直到体温恢复亦可配合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在快速复温的同时必须供氧.做好呼吸管理及供氧,监测有尤酸中毒,低血糖和凝血等。

4、供给足够热卡可用静脉高营养,待消化道机能正常后喂奶。

5、密切观察病情:

(1)一般状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T.P.R记录出人量.观察有无肺出血等出血倾问。

(2)若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间歇供氧,必要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3)若发现有肺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及输血准备。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是由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

1、实行保护性隔离,保持安静,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有条件最好单独房间隔离,双眼用避光遮盖。

2、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呼吸、用镇静剂的疗效及副作用。

4、用氧化消毒剂(3%过氧化氢或l: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再涂以碘酒以消灭残余破伤风杆菌,换下的敷料应焚烧。

5、禁食者从静脉供给营养,置胃管者每次喂奶应先用空针回抽残余奶,复注并在鼻饲奶量中减去残余量,恢复期喂奶窒息,胃管每周更换二次。

6、剪短指甲做好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褥疮和堕积性肺炎的发生。

蓝光治疗及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照光前的护理。

(1)检查蓝光箱电源及灯管是否完好。不亮应及时调换,有灰尘先擦净。

(2)室温低要预热,待箱温或到30℃左右方将病儿抱人内,湿度保持55%—65%。 (3)天热可将光疗装置放在通风处,如走、门口、窗旁等。

(4)照光前,一般先洗澡,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操后不应扑粉,以免防碍光线照射皮肤。

(5)剪短指甲,用黑色不透光纸遮盖双眼(注意眼部护理)保护会阴及足跟等骨突处。

3、光照射的护理:

(1)病儿以裸体置于箱内中央,若因烦燥、移动体位后应予纠正。

(2)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消除。 (3)注意病情观察:如黄疸消退情况,并发症(如青铜症、核黄疽等)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39℃作物理降温,每2小时测T.P.R一次,做好病情记录。 (4)由于光疗时不显失水增加,要注意补液和喂水。 (5)对于特别瘦小的病儿,骶尾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而引起皮损,每2小时翻身一次。

4、照光后的护理:

(1)光疗结束后应现再次进行全身沐浴或擦身,并检查全身有无皮损等。

(2)继续观察皮肤黄疽反跳现象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及程度等、判断其发展情况。通常先在面部、然后躯干、到四肢。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的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去除其他诱因,避免使用引起新生儿用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药物,如维生素K、磺胺等。

4、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病情,取得合作。

5、保暖、合理喂养。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患儿黄疸期间食欲差、吸吮无力,应耐心喂养,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6、降低胆红素浓度,予蓝光疗法、换血疗法、输血浆或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7点: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4)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5)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6)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2.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儿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和呼吸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按治疗原则给与相应的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进行氧疗、输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碱性药物或葡萄糖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遵医嘱用鲁米那、速尿、甘露醇、纳洛酮或氨茶碱等药物,对症治疗,以达到镇静解痉的目的。

4、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加强喂养,保证营养的供给。

5、保持呼吸道通畅。

6、做好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治疗。

7、健康教育: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以获得其支持理解,为足够疗程、及早治疗、综合治疗而建立信心和理解;做好出院宣教,争取早期干预、定期随访,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所致的感染。主要病理改变为脏器纤维化,多见于早产儿。临床多表现为营养障碍,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肝脾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黏膜出现圆形、卵圆形或虹彩状皮疹、斑块,多见于口周,手脚出现大泡饭或大片脱皮。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或早产儿一般护理常规。 2.按传染病护理常规,严格执行床旁隔离。

(1)治疗和护理操作放最后集中进行。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戴手套,贴醒目标识,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2)床旁放置专用收纳桶,患儿衣物单独用 1:80 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在送洗浆房清洗,医疗废物单独放置,并标明传染性废物。

(3)患儿用物专用,出院后床单元及所有用物进行彻底消毒。 3.皮肤护理

(1)皮损明显者如暖箱暴露皮肤。

(2)斑丘疹处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一次。 (3)保持患儿安静,保护四肢防止皮肤抓伤

(4)加强臀部及皮肤皱褶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4.梅毒假性麻痹护理

(1)90%患儿有股损害,严重时出现梅毒假性麻痹,表现为四肢弯曲状态,张力大,不能自然放松伸直,牵拉时剧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治疗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强行体位,尽量减少患儿的疼痛和不必要的刺激。 (3)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时,仔细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1)加强全身检查,及时发现皮疹、红斑、大疱及脱皮部位变化,观察甲床,角膜及口腔黏膜有无炎症表现。

(2)梅毒性鼻炎可有鼻塞、张口呼吸、脓血样分泌物及鼻前庭湿疹样溃疡。

(3)观察患儿精神,肝脾及黄疸情况,有无发热,前囟膨隆,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6. 健康教育:

(1)做好心理护理。

(2)治疗好后出院后第

1、

2、

3、

6、12月应随访RPR滴度,若1岁未减低或升高应再次治疗。

(3)神经梅毒患儿每6个月进行脑脊液检查,直至细胞数正常、VDRL阴性。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定 义】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含脂肪或带脓血,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

【观察要点】大便次数、性状、量,是否有腹胀,饮食情况,有无脱水和酸中毒等情况。 【护理常规】

1、入院后立即进行床边隔离,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注意保暖,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

3、腹泻病儿急性期暂禁食,轻度腹泻只需减少奶量,呕吐腹泻严重者暂时禁奶,进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8-12小时,然后开始喂奶。

4、加强巡视,注意大便次数、性质、量及腹部症状,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禁食期间每日测体重一次,口腔护理两次。

7、如有肛周糜烂时,进行TDP照射。严重者给予入温箱暴露疗法。

8、失水明显时易有露眼现象,易至角膜干燥二发生角膜炎,应滴氯霉素眼药水及金霉素眼膏进行预防。

【安全提示】

1、有脱水者,眼眶和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

2、有酸中毒者,多数表现精神极差、反应差,口鼻周发绀,面

色苍白或发灰,皮肤花斑等,少数可表现为典型的呼吸深 长、口唇樱红。

【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向家长介绍食具消毒的方法,喂养卫生知识及臀部护理知识。

2、出院指导:1)注意室内温湿度及通风。

2)注意奶具消毒,哺乳前清洁乳头,防止肠道感染。 3)避免着凉,引起腹泻。

4)坚持新生儿抚触,增加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定

义】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

环障碍。

【观察要点】

1、早期预测,做好充分准备。

2、复苏后处理 评估和检测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经皮氧饱和度及窒息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等,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

【护理常规】

1、保暖,减少散热,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无自主呼吸和心率小于100次/分,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手指压与放的时间比为1:1.5,氧气流量应大于5升/分。胸廓起伏时证明通气有效。

3、胸外按压心脏:如心率小于80次/分,需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

4、药物治疗

5、患儿取侧卧位,床边配吸引器等物品,观察患儿神志、肌张力、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6、维持患儿肛温36.5℃-37℃.

7、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注意颈项、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护理。每2-3小时翻身一次,加强口腔护理和脐部护理。

【安全提示】 大多数窒息患儿经抢救能够恢复呼吸,肤色转红,哭声响亮,少数患儿病情继续发展并反映到脏器病变,进入危重状态。

【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1)安慰家长,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2)复苏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多陪伴、接触患儿,给与安

慰。

2、出院指导 :1)细心喂养,正确添加辅食。

2)注意温湿度和保暖。

3)预防感染。

4)病情有变化随时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血糖指全血血糖<2.6m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紫绀、震颤、惊厥、呼吸暂停、肌张力低、激惹、多汗、苍白等。

一、 病情评估 1. 评估血糖

2. 评估呼吸、神经系统症状等

二、 护理常规

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葡萄糖,控制输液速度。 2. 喂养: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 3. 监测血糖:遵医嘱按时监测血糖。

4. 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有无震颤、多汗、呼吸暂停等,并给予相应处理。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血糖症指全血血糖>7.0m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口渴、烦躁、多尿、体重下降、惊厥等。

一、病情评估 1.评估血糖

2.评估呼吸、神经系统症状等 3.评估尿量、体重

二、护理常规

1.维持血糖稳定:严格控制输注葡萄糖的量及速度,监测血糖变化。溶血症患儿换血后容易出现高血糖症,换血操作时要注意换血速度,静脉推注药物尽量用生理盐水配药,不用含糖液稀释药物,换血结束后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2.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体重和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3.做好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早产儿

症状护理:

1.保暖

⑴早产儿室内温度应保持温湿度适宜,对体温较低、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则给予暖箱保暖。

⑵暖箱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要求越高,体重在1501-2000克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1001-1500克者,暖箱温度在32-34℃,一般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随着日龄增加而相应调整暖箱温度。

2.喂养: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 ⑴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 ⑵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可用滴管喂奶。

⑶吸吮及吞咽反射能力差者,但胃肠功能尚可,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

胃排空情况,遵医嘱调整注奶量。

3.密切观察病情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 ⑵供氧,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⑶呼吸暂停时给弹足底拍背等刺激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压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应及时吸出,并报告医师。

⑷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必要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一般护理:

1.预防感染,早产儿室内必须空气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擦,每周用消毒液消毒。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工作人员护理前须洗手,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内水。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热水袋水温低于50℃,防止烫伤,随天气变化添减衣服。

2.减少探视,避免与感冒者接触,防止呼吸道感染。

3.提倡母乳喂养,注意乳房的护理,勤换内衣,保持皮肤乳头的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4.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皮肤皱褶处,如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最好每日沐浴一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和感染。 6.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和儿童体检。

第五篇:重症医学科常见护理常规[1] 2

录 目

重症医学科常见护理常规

一、ICU-般护理常规

二、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四、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五、心跳呼吸骤停护理

六、压疮护理

七、疼痛护理

八、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九、石膏固定护理

十、牵引护理

十一、全身麻醉后护理 十

二、全身低温麻醉护理 十

三、机械通气的护理 十

四、发热护理 十

五、休克护理

十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 十

七、昏迷护理常规 十

八、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十

九、急性脑疝护理 二

十、截瘫护理 二十

一、癫痫护理常规 二十

二、动脉置管护理常规 二十

三、PICC护理常规 二十

四、脑室引流管护理 二十

五、CRRT护理

二十六、使用降温毯的护理常规 二十

七、胸部物理治疗 二十

八、完全胃肠外营养

重症医学科主要疾病护理常规

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

三、呼吸衰竭护理

四、高血压性护理

五、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六、心律失常护理

七、急性左心衰竭护理

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

九、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十、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护理 十

一、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十

二、大肠癌术后护理 十

三、多发伤护理 十

四、脑挫裂伤护理 十

五、脑梗塞护理

十六、一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护理 十

七、脑出血护理

十八、糖尿病护理

十九、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十、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护理 二十

一、乳酸性酸中毒护理 二十

二、甲亢危象护理

二十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二十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二十

五、全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二十

六、MODS护理

二十七、有机磷农药中毒 二十

八、溺水急救护理 二十

九、大面积烧伤护理 三

十、中暑

三十

一、CO中毒 三十

二、电击伤急救护理

上一篇:广州初三语文期末考试下一篇:高中地理老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