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023-03-04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黄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二〇一四年)

为统一开展我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好主要慢性病的发现、报告、诊治、随访和评价,畅通运行慢性病管理流程,建立统

一、有效的死因监测和肿瘤报告体系,制订本规范。

1、任务分工 村服务站点:

(1)负责出具本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每旬集中交镇服务中心防保科,第三联交死者家属注销户口,第四联交死者家属作火化凭证。

(2)将死亡信息即时登记到《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运行手册》中的“居民死因监测登记表”中,每旬集中报镇级服务中心防保科。

镇级服务中心医疗科:

(1)负责出具院内死亡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即时交防保科。

(2)协助进行死因推断工作。

镇级服务中心儿保门诊:负责婴儿死亡登记并报防保科。 镇级服务中心防保科:

(1)统一保管本镇《死亡医学证明书》,统一编号,建立发放、回收台帐,填写、保存第一联。

(2)每月与镇社事办核对死亡登记信息。

(3)负责本镇所有死亡信息的收集、复核和报告,填报“居民死因登记月报表”和“慢性病防治镇级月报表”中的死因监测部分。

(4)负责死因信息网络直报,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时进行复核和完善,尤其是填明调查记录,于次月15日前完成网报。

(5)组织开展本镇居民死因漏错报调查。

2、资料要求

《死亡医学证明书》使用台帐必须与其发放、回收、质控等实际情况相符。镇村死因登记必须相符、必须与《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相符、镇级死因登记与慢防镇级月报表的统计内容相符,即表册相符、表证相符、表表相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使用要求:

(1)统一编号:例如 200901001 注解 2009为年代,以后逐年类推(必须4位),01为镇代号,001为死者编号。

(2)第一联必须根据第二联内容对应填全项目并保存,注:医师签名为村医生签名,院内死亡的为接诊医生签名。

(3) 第

二、

三、四联统一盖卫生院公章,不得盖防保科、村服务站等其他章,不盖骑缝章。

(4) 第二联填写注意点: a.框外地址栏不得缺项。

b.死者基本信息不得缺项,农民工作单位填写其住址,出生日期不详用“99”。

c.死亡原因必须在对应栏目填写,不得填写出格,车祸等非正常死亡必须在I(a)直接死因栏填写临床疾病,在I(b)根本死因栏填写详细的非正常原因。

d.诊断单位和诊断依据不得缺项,癌症等诊断明确的疾病不得填写村医生死后推断、不得填写未就诊和不详,溺水等非正常死亡不得填写死后推断、不得填写未就诊和不详、可填写临床依据等,衰老可填写村医生死后推断。

e.医师签名实行“双签名制”。 f.调查记录必须包括就诊过程(时间)、就诊单位和临床表现等。 镇级“居民死因登记月报表”填表说明:

备注栏填写对应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未出具证明书的不填。

3、网络直报

镇级服务中心配全电脑网络等设备,按全市统一要求开展死因网络直报。慢防医生收到死亡证明书7日内或填卡日期后1月内进行网报,否则视为网报不及时,对审核不通过的3日内订正后提请重审。

4、重点指标

全年报告死亡率≥6‰,《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率≥95%,不明原因死亡(含衰老)<5%,不明原因死亡入户调查率达100%,网报及时率≥95%、合格率达100%

黄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

2013年01月04日

抄 送: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盐城市亭湖区黄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01月04日印发

第二篇:2014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

附件:

##区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

(2014版)

一、监测目的

居民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应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

(一)具有##区户籍的居民、##区常住居民(在辖区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居民为常住居民,包括港澳台居民及外国人、新生儿),均属登记报告、统计对象。

(二)非##区户籍的流动人口(在本地居住不足半年),属登记报告对象,不属统计对象。

三、监测内容

(一)以卫计委规定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2014年开始使用)作为统计凭证,按照《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4 -

网报);定期与本级的公安、民政、妇幼、计生等部门掌握的死亡信息进行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三)区直医疗机构、区卫生局注册非公有制医疗机构

负责收集本单位经治医生上报的《死亡证》,做好登记并按质量控制进行第一级审核,审核后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填卡15日之内进行网报),定期与院内死亡病例资料进行核对,及时补报漏报病例。

(四)##区疾控中心

对各直报单位网络报告的《死亡卡》,严格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二级审核;严格质量控制,及时查重;对直报单位的网络角色、权限等进行管理。

六、质量控制目标

(一)《死亡卡》填写: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准确率≥95%,死因诊断符合率≥95%。

(二)根本死因编码:编码正确率≥95%,不明原因死亡者应≤5%。

(三)死因监测报告和审核: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应100%。

(四)人群粗死亡率争取达≥6‰。

- 5 -

第三篇:渔沟镇死因监测与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渔沟镇

死因监测与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了解我镇居民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准确反映居民健康状况,为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项目防治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掌握居民死亡和死因构成情况,准确估计主要癌症死亡率地区与人群分布。

2、确保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在我镇顺利实施,推动相关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3、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死亡病例,了解我镇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为上级卫生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和卫生长远发展战略,提供提供依据。

二、监测目标与指标

(一)目标

全面开展我镇死因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村级漏报调查,按时上报死亡监测资料,上报资料准确、完整。

(二)指标

1、《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

2、以乡镇为单位网络报告覆盖率达100%;各村级报告单位从填卡至网络报告的及时率≥95%;

3、镇卫生院网络报告人员按时网上填报《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时率应为100%;《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计算机录入符合率≥98%;月、年报表的差错率≤5%。

4、各村卫生室年度报告率100%,及时率≥95%,完整率≥95%、准确率≥95%。

三、机构与职责

1、镇卫生院职责

(1) 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开展全镇死因监测工作。

(2)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审核、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对死因不明或主项填写不全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同时进行质量分析,及时网报给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针对村级死因报告人员的技术需求,定期组织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4) 负责日常技术指导,不定期的对全镇死因监测报告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的准确性。

(5) 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6) 做好原始《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等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

(7) 建立健全本单位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漏报。

2、村卫生室工作职责

(1) 根据镇卫生院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开展好本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 按时参加镇卫生院组织的,医疗机构死因报告与统计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3) 负责对本村居民死亡统计报表,及时把本村居民伤、病死亡信息供上报给镇卫生院防保所。

(4) 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本村居民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 配合镇卫生院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死亡漏报调查。

四、范围与内容

在全镇范围实施,内容如下:

(一)监测对象及责任报告人

1、监测对象:对在医院门(急)诊或住院发生的所有(包括院前诊治/医院救护车上及其他医疗机构死亡的本镇户籍常住

居民)死亡病例。

2、责任报告人:各村级卫生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内容

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2、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3、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三)报告程序与时限

1、患者在本院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2、患者在家中死亡或其他医疗机构死亡,由村卫生室人员入户调查并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3、镇卫生院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网络直报。

(四)数据审核

镇卫生院死因报告督导人员应对医生填写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

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或村级卫生室人员进行核对。

(五)死亡信息分析与利用

1、数据分析

镇卫生院应按月、年进行动态分析,重点分析内容包括: (1)肿瘤患者死亡在所有死亡病例中比例。 (2)心脑血管患者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 (3)慢性病患者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

(4)其他疾病患者和不明原因死亡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

2、信息的利用

对在死亡报告数据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卫生院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五、质量控制

(一) 健全组织

镇卫生院成立了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防保所长任副组长,防保所相关同志为成员。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由副院长任组长,防保所长任副组长,防保所及临床相关人员为成员。

(二)培训指导

1、镇卫生院死因监测相关人员接受上级卫生部门培训后,应及时对村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镇卫生院每季度召开全镇村级死因监测人员工作会议,

讨论、协调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

(三)疑难个案核查

乡镇卫生院对村医报告情况不清的个案,须亲自查阅有关资料,或上门面访核实,明确诊断。

(四)资料管理及相关档案管理

镇卫生院对历年收集的资料应存档保管,以备分析,原始报表、卡片、计算机数据库均应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存档,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对报告的病例个案按要求进行登记,并录入计算机,定期对医疗机构内部人员的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五)质量控制、漏报调查

卫生院每年度组织2次对村卫生室死亡报告卡片质量、漏报调查,并于12月底前汇总成专题报告上报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蒋济先

渔沟镇卫生院

附表:

1. 居民死因监测领导小组 2. 居民死因监测技术指导小组 3. 居民死因监测督导员、信息网报员

第四篇:死因监测方案

孝感市死因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一、死因监测目的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的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二、死因监测网

(一)死因监测行政管理:由孝感市及各县市区卫生局统一领导,协调公安、民政、统计部门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死因监测网构成:死因监测网由孝感市及县(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哨点医疗机构组成。

三、死因监测网职责

(一)孝感市疾控中心职责

1、 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湖北省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督导、考核方案,组织县市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

2、 根据死因监测工作进展,针对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协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

4、及时收集本市网络直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定期分析本市的死亡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职责

1、 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本县市区实际情况,针对各級各类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审核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死亡病例,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本县市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同时及时反馈给各乡镇防保站。

4、参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6、制定考核方案,对辖区内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至少一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配合上级疾控中心做好死亡漏报调查。

7、采集上统计部门人口统计数据供统计使用。

(三)乡镇卫生院、防保站职责

1、负责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对死因不明或主项填写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入户调查。

2、每月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核对,及时补报。

3、对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按质控要求定期检查指导村卫生室死因监测工作。

(四)医疗机构职责

1、负责收集本单位各科室医务人员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编码、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

2、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等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

3、建立健全本单位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漏报。

(五)妇幼保健部门职责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除按本方案做好死亡登记报告之外,加强孕产妇及婴幼儿的死亡报告,负责掌握核对5岁以下儿童及孕产妇死亡情况,应及时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作,相互提供所需的死亡信息资料。

四、监测的对象及责任报告人

(一)监测对象

1、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2、统计对象为本辖区内户籍人口中的死亡者。

(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五、报告凭证及使用

(一)报告凭证

全市统一使用卫生部制定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报告的凭证。

(二)报告凭证的使用

1、卫生部门死因报告的依据。

2、户口注销凭证。

3、办理殡葬手续的证明。

六、死因报告

(一)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治过程中的死亡者,均由经治医生及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未作出明确诊断的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应由诊治医生或接生员(助产士)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在家中或求医途中以及在其他场所的正常死亡者,经过医生救治的则由负责前来救治的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或体征进行推断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未经过医生救治的则由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的医务人员家访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同时必须填写第二联背面的死亡调查记录。

(三)在外地死亡的当地未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者,由户口所在地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补填。

(四)凡非正常死亡者,需依照司法部门判定的死因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七、《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一)《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正确填写。

(二)部分基础项目填写说明

卡片编号:由卫生部门统一编号;死者户口所在地:城镇以街道、农村以乡为单位;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是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以备调查;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最长的职业填写,同时填写详细工种,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挡车工、排版工、电镀工等;身份证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应与出生日期一致;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龄-出生年龄-1 已过生日者:死亡年龄-出生年龄; 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死亡地点: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村;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住址或电话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和所在工作单位。

(三)部分特殊项目填写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

1、第Ⅰ部分是用于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 (c)由(d)引起,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但至少(a)行要填写一个疾病。以上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不要只填写临死情形。

2、第Ⅱ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与致死疾病无关但对死亡有影响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第Ⅱ部分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都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Ⅰ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

3、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

4、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5、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6、填报日期:指出具死亡证明书的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

(四)调查记录:在家死亡、死因不明或来院已死,由该死亡者诊治医生或者负责入户调查的医生填写:

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用精简的医学术语,写出病历摘要,如达不到此要求,也可将死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内容应 包括: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指发病后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残留病症)、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 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 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 酒嗜好等);

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在此签名; 3.与死者的关系:指被调查者与死者的关系,如直系旁系或邻里同事等关系; 4.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联系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 5.电话号码:指被调查者的联系电话号码; 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名称,不应填写为症状、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 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调查时间. 死亡证明书在完成上述项目的填写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五)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

由统计人员按ICD-10填写根本死亡原因编码。

(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用途与管理:

1、《死亡医学证明书》四联的用途: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所在辖区疾控机构作为死因报告原始依据;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证明。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第一联由乡或乡级以上医院指定专人妥善保存,以备核实、查询;第二联由县市区疾控机构长期保存;第

三、四联分别由公安机关和殡仪馆妥善保存。

3、县市区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后,将非辖区内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转往死者户籍地区县市区疾控机构。

4、《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各级使用单位要做好收发编号登记。

八、死亡信息的报告程序

(一)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责任报告人对本村(社区)常住人口中发生的的死亡者应及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报送所在乡镇或街道防保站。

(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单位

由本单位预防保健科负责收集各科室经治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好登记并进行第一级审核,对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应核实重新填写,审核后及时上网填报。定期与门诊和出入院登记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三)乡镇或街道防保站

负责收集卫生院经治医生及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好登记并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一级审核,审核后及时上网填报。定期与本级公安、民政、妇幼、计生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进行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四)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对辖区内医疗单位、乡镇防保站网络直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每天上网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二级审核,对核实无误的进行根本死因编码,每周查重。

(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对县市区网上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第三级审核。

九、《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审核时限

(一)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

(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报告。

(三)县市区级疾控机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和根本死因编码。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确认。

十、质量控制

(一)《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质量控制: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死因诊断符合率≥95%。

(二)根本死因编码的质量控制:编码正确率≥98%,不能归类的其他疾病、其他原因者应≤1%。

(三)死因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均为100%;县市区每全部《死亡医学证明书》中填写老衰和诊断不明者应≤5%;《死亡医学证明书》计算机录入符合率应≥98%;月、年报表的差错率应≤5%。

(四)漏报率:县市区漏报率≤8%。

十一、督导、考核与评价

(一)市疾控中心每年不定期对县市区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督导,作出评价。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在当地卫生局的组织下每年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各乡镇死因监测工作至少进行一次考核。

第五篇:死因监测工作常见死因链

死因监测工作常见死因链/顺序和错误解析

A死因链/顺序

一、只发生在男性/女性的死因

新生儿(围生儿)死因: 吸入性肺炎、窒息、早产、先天性疾病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 肺炎、腹泻、营养不良

孕产妇死因: 梗阻性分娩、妊高症、产后出血 老年人死因: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

中青年死因: 损伤/中毒:机动车事故、工伤、自杀

二、常常不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继发性疾病: 继发性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早发生的疾病: 动脉硬化、高血压、急性支气管炎 医疗操作并发症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临死前的症状:如呼衰、心衰

三、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原发性疾病:原发性恶性肿瘤;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 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还有糖尿病、精神病、孕产妇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肾炎、慢性白血病、慢性支气管炎. 举 例:

1、慢支30年→肺气肿10年→肺心病5年→死亡;

2、意外被撞(行人在道路上行走意外被卡车撞倒)1小时→颅骨骨折1小时→颅内损伤1小时→死亡;

3、(a) 脑梗死 (b) 脑血管意外 根本死因:脑梗死

4、(a) 三期梅毒 (b) 初期梅毒 根本死因:三期梅毒

5、(a) 慢性肾炎 (b) 急性肾炎 根本死因:未特指的慢性肾炎

6、(a) 肺纤维化 (b) 陈旧性肺结核病 根本死因:呼吸道结核病的后遗症

7、(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b)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 根本死因:肝硬变

8、(a)急性心肌梗死 (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流行性感冒 根本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9、(a)心包炎 (b)尿毒症和肺炎 根本死因:尿毒症

10、(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 (b) 动脉粥样硬化 根本死因:恶性贫血

11、(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根本死因:风湿性心脏病

12、(a)胰腺纤维囊性病 (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 根本死因:胰腺纤维囊性病

13、Ⅰ (a)支气管肺炎 Ⅱ 继发性贫血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根本死因: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14、(a)贫血 (b)脾大 根本死因:脾大性贫血

15、(a)心肌变性和肺气肿 (b)衰老(R54) 根本死因:心肌变性

16、a)心源性休克 b)心力衰竭 c)心脏扩大 根本死因: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心衰

17、a) 肺部感染 b)尿毒症c) 动脉硬化性肾病d)高心病 根本死因: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18、(a)风湿性心脏病 (b)二尖瓣狭窄 根本死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9、(a)脑膜炎 (b) 结核病 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 20、Ⅰ(a)妊娠中严重的高血压 Ⅱ子痫惊厥 根本死因:妊娠子痫

21、(a) 脑干损伤功能衰竭 (b) 脑挫裂伤 (c) 前颅底骨折并颅内积气 (d) 车祸伤 根本死因:车祸伤

22、(a) 肺脓肿 (b) 大叶性肺炎 根本死因:大叶性肺炎

23、(a) 支气管肺炎 (b) 脑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根本死因:脑梗死

24、(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b)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 根本死因:肝硬变

25、(a) 多脏器功能衰竭(b) 慢性肺气肿(c) 慢性肾孟肾炎(d) 高血压性心脏病 根本死因:慢性肺气肿

26、(a)衰老和坠积性肺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根本死因:类风湿性关节炎

B常见错误解析

一、恶性肿瘤

1、原发肿瘤编码为继发Ⅰ(a)肺癌 错误编码为:C78.0(肺继发性恶性肿瘤) 正确编码应为:C34(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

2、宫颈癌编码为宫体癌Ⅰ(a)宫颈癌 错误编码为:C54(子宫体恶性肿瘤)正确编码应为:C53(宫颈恶性肿瘤)

3、低年龄患一些恶性肿瘤 Ⅰ(a)乳腺癌 年龄5岁 要进一步核查年龄和死因;

二、循环系统

1、高血压一般不作为根本死因Ⅰ(a)高血压 编码为:I10需要进一步追溯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2、与年龄的逻辑关系 低年龄患冠心病、心梗 Ⅰ(a)心脏病 年龄1岁 错误编码为:I 25(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要进一步核查死因和年龄,一般为先天性心脏病(Q类);

3、肺心病一般很少作为根本死因,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Ⅰ(a)肺心病 错误编码为:I 27.9(肺源性心脏病,未特指) 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有慢支病史),正确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

三、循环系统

1、高血压一般不作为根本死因 Ⅰ(a)高血压 编码为:I10需要进一步追溯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2、与年龄的逻辑关系 低年龄患冠心病、心梗Ⅰ(a)心脏病 年龄1岁错误编码为:I 25(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要进一步核查死因和年龄,一般为先天性心脏病(Q类)

3、肺心病一般很少作为根本死因,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 (a)肺心病 错误编码为:I 27.9(肺源性心脏病,未特指) 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有慢支病史),正确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

4、低年龄患脑出血、脑中风 (1)脑瘤错误编码为脑动脉瘤Ⅰ(a)脑瘤 年龄13岁 错误编码为:I 67.1(脑动脉瘤) 正确编码应为C71(脑恶性肿瘤) (2)新生儿脑出血错误编码为成人脑血管病 Ⅰ(a)颅内出血 年龄0岁 (b)产伤错误编码为:I 61.9(脑内出血,未特指)正确编码为P10.1(由于产伤引起的大脑出血)(3)伤害错误编码为疾病引起的脑出血 Ⅰ(a)车祸脑出血 年龄10岁 错误编码为:I 61.9(脑内出血,未特指) 正确编码为V89.9(交通事故);

四、呼吸系统疾病 低年龄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1)病毒性肺炎错误编码为慢支 Ⅰ(a)支气管肺炎 年龄5岁 错误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 正确编码为:J18.9(肺炎,未特指) (2)新生儿、先天性肺炎错误编码为慢支 Ⅰ(a)新生儿肺炎 年龄0岁 错误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 正确编码为:P24.9(新生儿肺炎);

五、消化系统疾病 低年龄患消化系统疾病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系疾病错误编码为成人消化系疾病 Ⅰ(a)肝硬变 年龄0岁 错误编码为:K74.1(肝硬化) 正确编码为:P78.8(先天性肝硬变)

六、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1、低年龄围生期疾病P类错误编码为O类 Ⅰ(a)早产 年龄0岁 错误编码为:O60(产程和分娩的并发症—早产) 正确编码为:P07.3(其他早产婴儿)

2、高年龄其他疾病错误编码为O类 Ⅰ(a)乳腺癌 年龄60岁(b)乳腺炎 错误编码为:O91.2(与分娩有关的非化脓性乳腺炎) 正确编码为:C50(乳腺癌)Ⅰ(a)脑血栓 年龄73岁 错误编码为:O22.5(妊娠期大脑静脉血栓形成)正确编码为:I63(脑梗死);

七、围生期疾病

1、妊娠期疾病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疾病 Ⅰ(a)产后大出血 年龄37岁 错误编码为:P15.9(产伤,未特指) 正确编码为:O72(产后出血)

2、成年人疾病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疾病 Ⅰ(a)肺气肿 年龄43岁 错误编码为:P25.0(起源于围生期的间质肺气肿)正确编码为:J43(肺气肿)

3、伤害死亡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的产伤Ⅰ(a)颅骨骨折 年龄41岁 煤矿塌方导致 错误编码为:P13.0(由于产伤引起的颅骨骨折) 正确编码为:W77(塌方伤害);

八、先天性疾病

1、恶性肿瘤错误编码为先天性疾病 Ⅰ(a)胆总管癌 年龄61岁 错误编码为:Q44(胆囊、胆管和肝先天性畸形)正确编码为:C24(胆管癌)

成年人的慢性病错误编码为先天性疾病Ⅰ(a)冠心病 年龄69岁 错误编码为:Q24.5(先天性冠状动脉瘤) 正确编码为:I25(冠心病);

九、年龄和伤害的逻辑错误 5岁以下的自杀

例子一:四岁男孩 I. a)灭鼠药中毒1天 编码为:X68(杀虫剂的故意自害) 错误原因:意外中毒被判定为故意自害(服毒自杀)。正确编码为X48(杀虫剂的意外中毒)。

例子二:不满一岁男孩I. a)溺水 b)被母亲带着一起跳河自杀 编码为:X71.9(用淹溺和沉没方式故意自害)错误原因:意外溺水被判定为故意溺水(溺水自杀)。正确编码为W69(在自然水域中淹溺和沉没)。

上一篇:苏阳光心态做幸福教师下一篇:适应企业制度的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