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总结范文

2022-06-01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死因监测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死因监测总结范文

死因监测年终总结

民航广州医院2014死亡报告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居民死亡报告管理工作,及时指出上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下一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特开展了辖区医疗机构居民死亡报告管理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2014年全年本院收集死亡医学证明书24份,其中网络报告死亡卡24份,无漏报,无迟报,网络报卡率100%,均是临床诊断。但死亡卡填写质量偏低,认真查找了辖区医疗机构上半年报告的死亡卡片质量偏低的原因,将上半年死因网络报告出现的错误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讨论。对报告时限、根本死因以及纸质卡片填写做出进一步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医院领导对项目工作十分重视,切实将项目作为提高我辖区死因调查和居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死亡调查率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医院分管领导任组长,医务科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死亡死因网报由专职人员负责。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工作氛围

为了提高全医院对死亡报告项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医院领导充分利墙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死因报告卡、网络直报知识宣教活动,尤其是着重宣传进行死因管理工作规范管理对提高死亡报告质量和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的重要性,以取得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支持。

总之,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提高了认识,了解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为以后工作中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民航广州医院 2014-12-31

第二篇: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细致,学员的积极性高涨,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六、严格考试纪律

培训结束我们为学员发放试卷,对本次培训进行了考核,考场秩序井然有序,学员认真答题,无交头接耳。

七、试后严格评分

试后我们组织人员当场阅卷评分,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的全部参与培训人员对次活动的内容真正的做到了掌握,同时使人们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在基层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第三篇: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度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三、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 2014年我乡人口数为68886人,一至6月死亡270人,其中男性死亡:158人,女性死亡:112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4.25‰。

(二)死亡原因分类

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5人:占死亡比例的(0.70‰ ) 心血管系统疾病145人:占死亡比例的(0.45‰)

癌症37人:占死亡比例的(0.05‰)

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2人:占死亡比例的(3.03‰)

(三)死亡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于死者生前所患疾病描述不够准确,容易造成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不准确。

六、建议

1、加强乡医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管理,健全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的保密制度,对死者及其家属的情况要保密;

2、加强乡村医生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培训,让乡村医生掌握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方式方法及技巧;

3、各乡医要按要求及时完成每月的死因调查工作,以免造成工作任务的堆积,不利于死因调查工作的开展。

草桥卫生院

二○一四年六月十二日篇二:死因监测工作工作总结 2012年度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三、具体调查方式方法

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为进村入户调查,配合周围群众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死者生前生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乡村医生对以上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院防保组,卫生院防保组对乡村医生上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具体死因的判断并填写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四、居民死亡数据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死亡数据 2012年我乡人口数为19886人,一至十月死亡55人,其中男性死亡:34人,女性死亡:19人,儿童死亡:2人死亡率为4.25‰。

(二)死亡原因分类

感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4人:占死亡比例的(0.70‰ ) 心血管系统疾病8人:占死亡比例的(0.45‰)

癌症2人:占死亡比例的(0.05‰)

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31人:占死亡比例的(3.03‰)

(三)死亡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因为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成为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另一个主要疾病。

五、死因调查日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对于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相对困难;

2、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村传统根深蒂固。死亡人员,特别是老年死亡人员,死前就诊基本不到医院,给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死者家属对于死者生前所患疾病描述不够准确,容易造成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不准确。

六、建议

1、加强乡医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管理,健全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的保密制度,对死者及其家属的情况要保密;

2、加强乡村医生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培训,让乡村医生掌握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方式方法及技巧;

3、各乡医要按要求及时完成每月的死因调查工作,以免造成工作任务的堆积,不利于死因调查工作的开展。

者太乡卫生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篇三:接龙镇中心卫生院2011年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接龙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死因监测工作总结

为认真做好我院死因监测工作,提高我院死亡病例 报告工作质量,根据上级要求,我院对2011年死因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通过认真自查和区疾控中心认真经常督导,目前我院

各相关科室人员已经能够规范完成此项工作。同时我院也已逐项完善死因报告的各种制度,力保死因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2011年死因信息监测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水准不断提高,使监测工作基本上进入正常工作运转。但还存在专业人员工作经验差,不能完全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网络报告不及时等等问题。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我镇开展死因监测的工作新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开展好死因信息监测工作打好基础。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加强对报告人员的业务培

训,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3.加强对各科临床科室死因监测、死亡疾例报告工作的检查,加强对相关资料的审核,多与区疾控中心沟通、请示汇报;4.加强质量管理,提高

死因监测工作质量;5.按照区疾控中心的要求,认真做好补报和自查工作。 接龙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10月20日篇四: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等(模版)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本院各科室临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各科室临床医生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镇卫生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公共卫生科相关人员要参加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辖区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

5、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一定要是已取得职业医师资格的医生。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档案管理制度

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培训工作制度

1、公共卫生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

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定期与院内各科室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各科室负责人要定期了解本科室死亡病例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各科室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2、实行奖惩制度,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院关于成立死因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根据《湖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鄂卫办发〔2010〕62号)和《蕲春县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死因报告)实施方案》(蕲卫文〔2010〕7号)的文件精神,为加强我镇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了解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死因顺位、死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等,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根据我院实际,成立 院死因报告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死因报告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公共卫生科,主要负责死因报告工作的计划制定,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培训学习、上报报表,日常督查,年度总结等工作。

年 月 日

镇2012年度死因报告工作计划

为加强我镇死因监测工作,了解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死因顺位、死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等,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结合我镇实际,制定2012年度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卫生院门(急)诊及入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篇五:死因监测自查总结

上街区人民医院死因监测自查总结 为认真做好我院死因监测工作,提高我院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质量,根据《上街区疾控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居民死亡病例登记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自查,发现以下问题:1.未及时上报,2011年7月份我院对防保科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调动,新上岗人员各项工作未正确及时掌握到位,导致死因监测工作未保质保量完成;2.上报内容质量待提高,在自查中发现,根本死因和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在上报中有不准确现象,经区疾控中心死因管理老师的指导,才完成工作;3.各项制度欠完善。

通过认真自查和区疾控中心认真经常督导,目前我院防保科人员已经能够规范完成此项工作。经自查督导后,我院立即进行死因报卡、网报工作,并已逐项完善死因报告的各种制度。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死因临测工作;3.加强对各科临床科室死因监测、死亡疾例报告工作的检查,加强对相关资料的审核,多与区疾控中心沟通、请示汇报;4.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死因监测工作质量;5.按照区疾控中心的要求,认真做好补报和自查工作。

第四篇:xx乡卫生院2015年度死因监测培训总结

xx乡卫生院2015年度

死因监测--死亡调查记录培训小结

5月8日,我乡死因监测--死亡调查记录培训在卫生院二楼会议室召开,全乡各村卫生室防保人员共2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培训中,马院长首先总结了2014年我乡死因监测工作情况,阐明了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对去年的工作做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居民死亡原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重要和基本的信息之一。对死因的客观记录和研究,将有利于准确估计疾病模式的变化速度和方向,也能连续观察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各类死亡原因的水平和变化趋势。随后,就死因检测的重大意义做了进一步讲解,并对全乡各卫生室2015年第一季度死因监测报告做了通报,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卫生室提出表扬,对工作完成较差的卫生室通报批评,并责成卫生室主任要重视此项工作,规范填写死亡原因证明书,特别是对调查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做了基本要求。又对《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报、根本死因的确定、死因链的正确填写、报告流程及时间规则进行了详细讲解。

最后,马院长又对2015年死因监测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卫生室主任要提高对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认识; 二是建立健全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确保填报质量;

三是认真落实死因监测工作各项措施,特别关注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努力做好居民死因监测工作。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村级卫生人员对死因监测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乡死因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xx乡卫生院

2015年5月8日

第五篇:死因监测方案

孝感市死因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一、死因监测目的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的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二、死因监测网

(一)死因监测行政管理:由孝感市及各县市区卫生局统一领导,协调公安、民政、统计部门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死因监测网构成:死因监测网由孝感市及县(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哨点医疗机构组成。

三、死因监测网职责

(一)孝感市疾控中心职责

1、 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湖北省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督导、考核方案,组织县市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

2、 根据死因监测工作进展,针对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协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

4、及时收集本市网络直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定期分析本市的死亡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职责

1、 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本县市区实际情况,针对各級各类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审核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死亡病例,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本县市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同时及时反馈给各乡镇防保站。

4、参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6、制定考核方案,对辖区内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至少一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配合上级疾控中心做好死亡漏报调查。

7、采集上统计部门人口统计数据供统计使用。

(三)乡镇卫生院、防保站职责

1、负责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对死因不明或主项填写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入户调查。

2、每月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核对,及时补报。

3、对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按质控要求定期检查指导村卫生室死因监测工作。

(四)医疗机构职责

1、负责收集本单位各科室医务人员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编码、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

2、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等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

3、建立健全本单位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漏报。

(五)妇幼保健部门职责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除按本方案做好死亡登记报告之外,加强孕产妇及婴幼儿的死亡报告,负责掌握核对5岁以下儿童及孕产妇死亡情况,应及时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作,相互提供所需的死亡信息资料。

四、监测的对象及责任报告人

(一)监测对象

1、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2、统计对象为本辖区内户籍人口中的死亡者。

(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五、报告凭证及使用

(一)报告凭证

全市统一使用卫生部制定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报告的凭证。

(二)报告凭证的使用

1、卫生部门死因报告的依据。

2、户口注销凭证。

3、办理殡葬手续的证明。

六、死因报告

(一)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治过程中的死亡者,均由经治医生及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未作出明确诊断的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应由诊治医生或接生员(助产士)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在家中或求医途中以及在其他场所的正常死亡者,经过医生救治的则由负责前来救治的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或体征进行推断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未经过医生救治的则由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的医务人员家访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同时必须填写第二联背面的死亡调查记录。

(三)在外地死亡的当地未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者,由户口所在地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补填。

(四)凡非正常死亡者,需依照司法部门判定的死因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七、《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一)《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正确填写。

(二)部分基础项目填写说明

卡片编号:由卫生部门统一编号;死者户口所在地:城镇以街道、农村以乡为单位;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是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以备调查;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最长的职业填写,同时填写详细工种,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挡车工、排版工、电镀工等;身份证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应与出生日期一致;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龄-出生年龄-1 已过生日者:死亡年龄-出生年龄; 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死亡地点: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村;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住址或电话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和所在工作单位。

(三)部分特殊项目填写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

1、第Ⅰ部分是用于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 (c)由(d)引起,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但至少(a)行要填写一个疾病。以上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不要只填写临死情形。

2、第Ⅱ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与致死疾病无关但对死亡有影响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第Ⅱ部分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都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Ⅰ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

3、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

4、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5、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6、填报日期:指出具死亡证明书的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

(四)调查记录:在家死亡、死因不明或来院已死,由该死亡者诊治医生或者负责入户调查的医生填写:

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用精简的医学术语,写出病历摘要,如达不到此要求,也可将死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内容应 包括: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指发病后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残留病症)、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 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 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 酒嗜好等);

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在此签名; 3.与死者的关系:指被调查者与死者的关系,如直系旁系或邻里同事等关系; 4.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联系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 5.电话号码:指被调查者的联系电话号码; 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名称,不应填写为症状、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 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调查时间. 死亡证明书在完成上述项目的填写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五)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

由统计人员按ICD-10填写根本死亡原因编码。

(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用途与管理:

1、《死亡医学证明书》四联的用途: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所在辖区疾控机构作为死因报告原始依据;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证明。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第一联由乡或乡级以上医院指定专人妥善保存,以备核实、查询;第二联由县市区疾控机构长期保存;第

三、四联分别由公安机关和殡仪馆妥善保存。

3、县市区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后,将非辖区内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转往死者户籍地区县市区疾控机构。

4、《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各级使用单位要做好收发编号登记。

八、死亡信息的报告程序

(一)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责任报告人对本村(社区)常住人口中发生的的死亡者应及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报送所在乡镇或街道防保站。

(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单位

由本单位预防保健科负责收集各科室经治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好登记并进行第一级审核,对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应核实重新填写,审核后及时上网填报。定期与门诊和出入院登记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三)乡镇或街道防保站

负责收集卫生院经治医生及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好登记并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一级审核,审核后及时上网填报。定期与本级公安、民政、妇幼、计生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进行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四)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对辖区内医疗单位、乡镇防保站网络直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每天上网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二级审核,对核实无误的进行根本死因编码,每周查重。

(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对县市区网上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第三级审核。

九、《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审核时限

(一)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

(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报告。

(三)县市区级疾控机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和根本死因编码。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确认。

十、质量控制

(一)《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质量控制: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死因诊断符合率≥95%。

(二)根本死因编码的质量控制:编码正确率≥98%,不能归类的其他疾病、其他原因者应≤1%。

(三)死因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均为100%;县市区每全部《死亡医学证明书》中填写老衰和诊断不明者应≤5%;《死亡医学证明书》计算机录入符合率应≥98%;月、年报表的差错率应≤5%。

(四)漏报率:县市区漏报率≤8%。

十一、督导、考核与评价

(一)市疾控中心每年不定期对县市区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督导,作出评价。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在当地卫生局的组织下每年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各乡镇死因监测工作至少进行一次考核。

上一篇:数字爱情短信范文下一篇:省运会开幕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