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规划建议

2022-07-28

第一篇:智慧城市规划建议

决策建议稿: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研究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研究

决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是一种指引人们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含有图片的说明性文档,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目标、时间跨度、复杂任务和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处理与描绘;它集中反应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始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以来,虽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从各个侧面反应出由于智慧城市路线图的缺少,没能达到整体建设形象呈现,缺乏清晰、准确的行动指南。

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民众需求调研稍显不足

建设智慧城市,是为市民服务的。以新加坡为例,在“iN2015”计划制定过程中,IDA 通过组织“畅想IT!iN2015”竞赛和公共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得到了新加坡公众的积极响应,可以说“iN2015”计划是由民众、企业和政府共同创造的一项全民工程。但是我市在做智慧城市规划时,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课题组随机对100名宁波市民进行了街头调查,83%的人知道宁波在建智慧城市,但是不知道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建什么内容,也说不清楚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如此这般,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没有完全和民众的需求对接,民众智慧,民众体验没有充分体现,稍显不足。

(二)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宁波特色”不够鲜明

虽然国内外各个城市都提出了各自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但大都缺乏特色,“千城一面”。而就这点而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大多城市一样,“宁波特色”性还略显缺乏,缺少

1 如新加坡的“iN2015”、韩国的“U-Korea”和“数字南昌”、“感知无锡”、“生态沈阳”这样引领性、标语性的鲜明目标,对民众的愿景性、导引性不强,难以形成合力。

(三)市(县)、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缺少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规划相应的产业布局,明确各区域发展方向,形成各自特色与合力。如杭州制定了《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对城市核心区、支撑区、拓展区进行了相应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而宁波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目前尚无统一布局,导致市(县)、区发展没有目标性。

(四)管理、推进体制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1)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部门合作机制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包含很多具体的工程项目,基本上是按政府已有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来划分,比如,智慧健康就由市卫生局负责,智慧交通方面的事归属市交通委等等。这种传统的垂直式的组织形式必将造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封闭式系统并存,形成信息孤岛,重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上的浪费和用户体验上的不一致性等等问题。

(2)激励机制缺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上级单位的设想都需要基层单去具体实施和完成。因此很多工作的推进都设立了奖励经费(比如市节能办)。而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奖励经费,基层单位人员做与不做一个样,也导致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推进积极性不高。

(3)对内宣传不足。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主对主要受众——市民的宣传还比较缺少。尽管有智慧家居体验馆和智博会等大型活动,但市民参与度不强。以智慧家居体验为例,市民需要预约成功方能前去体验。

(5)评价体系的内涵性、操作性不强

2 宁波目前已制订了《智慧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V1.0》及其综合评估方法。就评价指标体系而言,数量性指标偏多,而内涵性指标较少。同时指标数据的获取也存在难度,比如智慧人群的创新能力指标、智慧环境中的软环境指标等;如果多采用专家打分定性评价,显然评价的客观性不足。

二、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设计

根据时间跨度,课题组将宁波智慧城市分为: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0年-)三个建设阶段,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路线设计。

(一)近期建设目标、任务及其逻辑关系

近期建设任务的目标是:“搭建基础架构,满足基本诉求。”政府主导,以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为主线,在政务民生经济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应用,推进两化融合工程。智慧城市强调的是智慧,让城市像人一样会“思考”,为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的基础层主要可以分为硬基础层和软基础层,在硬基础层中,选择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安全作为近期重点建设任务。目的是使整个城市的数据采集能力、数据传输水平上升一个层次;同时在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软基础层中,选择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作为近期重点建设任务。这是依据宁波自身的发展特色和需求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宁波市一个人口稠密,外来人口数目巨大的城市,因而将庞大的人口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宁波同样是一个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并且自然资源稀缺的城市,因而有必要建立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上四大数据库基本涵盖了一个城市的政务、民生和经济三大领域,满足了一个城市得

3 以运营的基本条件。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层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即: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经济。路线图中将以三角形的形式呈现,智慧政务位于三角形的顶端,智慧民生和智慧经济分别位于三角形的左右角。这样布局的原因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统一引领协调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因而智慧城市应用层的建设理应由智慧政务开始,以智慧政务带动智慧民生、智慧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看,在智慧政务中,选择智慧城管、智慧国土、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房管作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在智慧民生中,选择交通、教育、健康作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总体来看,智慧政务和智慧民生的近期重点项目几乎囊括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诉求:衣、食、住、行。在智慧经济中,选择智慧制造业、智慧服务业、智慧港口以及智慧信息产业作为近期重点任务。如此选择所遵循的原则是:保留传统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期建设目标、任务及其逻辑关系

中期建设任务的目标是“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宁波特色。”在近期各项重点任务基本建设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智慧城市运营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

基础层,在前期构建快速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将物联网列为中期重点推进任务,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全力建设行业数据库。行业数据库是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中数据的有机整合,因而需要放在中期来进行建设,建成后将全面做到经济领域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应用层,进一步扩大智慧应用在政务、民生、经济三大领域的覆盖程度,使智慧应用体系深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让居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4 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具体来看:在智慧政务中,选择智慧海洋、智慧人力资源和智慧舆情作为中期重点建设任务。智慧人力资源必须建立在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因而放在中期。智慧舆情和智慧海洋这两大应用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因而放在中期。在智慧民生中,将智慧环境、智慧文化、智慧水利作为中期重点建设任务;在智慧经济大类中,选择智慧港口、智慧贸易、智慧农业作为中期重点建设任务。智慧海洋、智慧港口、智慧水利这三大应用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将其放在同一个时期来进行建设可以相互借鉴经验。

(三)近期建设目标、任务及其逻辑关系

远期建设任务的主题是:“精简应用体系,预测未来动向。”把城市作为一个系统考虑,要求对城市各“部件”的经济系统、城市运行与管理系统、城市服务系统进行大集成大协同。

基础层,重点布局三网融合工程,做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的融合,使其遍及政务、经济、民生等多个领域。平台层,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是由政务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政务信息安全预警监控平台、宁波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宁波市互联网舆情研判导控服务系统等整合而成,它既是城市运营的大脑,也是城市管理者的驾驶舱,可以帮助城市构建统一的有机整体,帮助城市领导者从容应对面临的挑战。应用层,建立三大体系:智慧政府决策体系、智慧经济转型体系、智慧民生优化体系。将政务、经济、民生领域所建立的智慧应用工程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各领域的智慧应用工程联系更加紧密。

三、推动宁波智慧城市进一步建设的建议

(一)挖掘民众需求,夯实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了解城市需求。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

5 百姓满意,要从城市的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主体需求,依据本城市的基础,找到本城市建设发展的突破口。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之外,还要注意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二) 凸显“宁波特色”, 注重内涵

智慧城市建设应根据城市的性质、特点、功能和历史事先做出顶层设计,建立长远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其代表性和特殊性突出城市特色。就宁波市本而言,应当牢牢把握港口城市这一特色与内涵,充分加强智慧港口建设和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建设重点应当充分展现宁波优势,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动宁波智慧城市的发展。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协同

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程从系统架构设计、网络传输层面、技术层面、服务层面、用户管理层面上有很多共性的需要共享的东西,尤其是在对各方资源和数据资产进行聚合从而为政府提供综合性的决策分析上,不是简单地由不同职能部门负责再将结果叠加在一起就行的,这部分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形成高效、协同的“大部制”合作机制。

(四)加强宣传培训,形成合力

加强智慧城市的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户外广告、社区专栏等各种媒介,通过有奖问答、知识竞猜、公益广告、专栏、专版等形式,广泛开展有关智慧城市建设基本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广泛开展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和成果的宣传,使智慧城市建设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课堂。提高广大居民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使智慧城市的建设 6 目标深入人心。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队伍中加大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培训力度,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到宁波党员干部的培训规划中,在网上开设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题内容,并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加强智慧城市的知识培训。

(五)实现科学评价,注重长效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统计制度和社会评估体系,依托专业机构,定期开展跟踪分析并发布评估信息。建立长期有效的协调落实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并纳入相关部门和区县年度绩效考核体系。

第二篇:智慧城管系统操作平台建议:

1、结合近期智慧城管系统操作平台案件分析和中队主要工作,机动车人行道违停案件每天有几十件,根据中队现有的执法力量无法按照工作要求对每个案件都做到亲自到场处理。其一车辆具有流动性,队员赶到时车子已经驶离;其二很多案件发生地在偏远区域,如果队员每日跑这些区域,既浪费时间,而且其他工作无法很好的开展;其三特别在节假日、双休日,执法力量少,每天几十件案件队员无法应对。如果今后智慧城管系统操作正式启用,按照其工作要求,这样操作影响工作效率,达不到工作目的。

建议:可选取中心城区几个重要路段和规范性区域进行实施,一些偏远区域不建议通过平台操作系统操作,可让队员加强偏远区域的巡查力度。

2、日常操作中遇到该情况:原先的违停车辆队员已进行抄告,该车辆驶离后,在同一地点又有新车辆停在该区域,网格员还是以原先的案件按照未处理审核。这样原先的案件不能办结,而且有可能处置时限已过,被扣分。

建议:网格员按照新案件上报。

3、针对执法人员对电子通讯设备的使用不熟悉,建议定期组织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加强人员的总体素质,以便和智慧城管有效对接。

4、针对群众对智慧城管的若干情况不了解,建议加大智慧城管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画册等媒体大力宣传,增加群众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和理解。

5、建议加大对智慧城管工作开展的监管力度,规范考评机制,确保智慧城管工作的有效实施。

6、建议不定期开展和智慧城管有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优秀中队经验交流活动,在中队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智慧城管这一新的管理模式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篇:中兴智慧城市专题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智慧城市,美丽中国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智慧城市大厦耸立云霄,起自“智”造师在砖瓦间的构建。他不仅带我们畅想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还以中式笔法,勾绘出智慧中国的旖旎画卷。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位“智”造师的故事,他不仅带领我们看到了“智”造师眼中的智慧世界,更引领我们跟随其去探寻智慧的足迹,体味智慧城市的瑰丽景观。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一、安定的诺亚城市

维护城市安全和谐,你所能依仗的不仅是孤单的机械战警——智慧,让城市真正步入安定和谐。

1、稳定之本:平安城市——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社会转型期,城市中充斥着众多不安定因素。安全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但城市环境错综复杂,茫茫人海中,怎能快速准确地识别犯罪嫌疑人?单凭“警察”人力无异于杯水车薪,智慧型的平安城市需要借助高科技的火眼金睛。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各种自然灾害,做到不稳定因素的提前预防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 平安城市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集成式、多功能、综合性大型监控报警系统,业务范围涵盖治安、交管、消防、刑侦等多个公安警种,包括图像监控与报警系统(包括车载移动摄像终端系统)、重点要害部位监控与报警系统、居民小区技术防范系统、机动车防盗防劫报警系统、道路交通监控和卡口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等独立而又互相协作的

第1页 共19页

子系统。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集成了应急指挥系统、网络视讯系统、定位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通过光纤网络、3G网络、无线网桥等网络接入部署于“三区三口”,各种企业、居民小区的监控和报警前端、城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各级监控中心、视频会场、移动指挥车实现对城市的管理和紧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理。 解决方案亮点:

丰富的业务功能,多种系统融合:与CERS系统级联融合,统一接警,实现电话、短信、告警“三合一”接警;

覆盖良好,部署快速,直达基层:LBS定位系统融合视频监控,做到统一调度,精确处理;

低成本、高收益:预案规划设置,有效提高应急指挥组织效率; 可靠安全、保密性高:多种网络接入和备份手段,保障应急安全;

平战结合,提高政府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融合视频监控,便于领导快速决策; 好管理、易维护:好管理、易运维,几大系统一套网管平台; 基于云平台,减少部署、维护人力投入。 客户利益: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适应于有线、无线以及混合网络,覆盖整个城市,不留任何死角;

丰富的高清和夜间监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强大的智能分析云,提升主动预防能力;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

融合城市应急系统、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定位、GIS、GPS、门户网站、一卡通等,各系统无缝连接。统一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融合物联网技术,准确获取相关城市数据,帮助政府做出科学的决策。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中国新疆、吉林、江西等地,以及苏丹、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白俄罗斯、乌拉圭等国家,丰富的海内外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第2页 共19页

2、稳定之纲:电子政务——中兴通讯无线政务网综合解决方案

一张智能的无线政务专网,不仅维护着城市的安全运行,还将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构建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帮助政府部门拜托固定的办公空间,为民众提供“时时处处”的政府服务。

智慧城市运行涵盖公共安全、市政管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各方面工作都需要信息化手段的保障。公众电信业务已不能适应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要求,需要将传统通信技术与新兴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固定应用和移动应用相结合、信息监控和指挥调度相结合,在保障信息安全可靠的同时,利用视频、语音、数据的融合通信技术来支持城市运行的各方面工作。

无线政务专网正式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专网采用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1.4G频率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张能够提供高带宽、高速率、可移动、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稳定服务的无线业务承载网络。其系统结构如下:

解决方案亮点:

Ÿ 采用TD-LTE技术,这是3GPP组织定义的4G无线通讯技术,非常适合在专网领域的非对称性业务,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传输速率,远大于目前主流的移动公网通讯能力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包括终端设备、基站设备、核心网(大型核心网、小型化核心网)、

第3页 共19页

电源设备、承载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在内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Ÿ 系统支持集群通讯功能,支持语音、数据并发的多媒体集群功能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丰富类型的终端,解决各种业务的应用场景。终端包括:室内室外型的CPE设备(将LTE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数据卡、通信模块、智能平板和智能手持终端等

Ÿ 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保证系统安全可控。方案提供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软硬件可靠性、应用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 客户利益

Ÿ 提升城市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专网专用,确保任何情况下的信息通道的通畅 Ÿ 实现政务的移动办公,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Ÿ 提供智慧城市感知层的无线宽带接入,尤其是高清视频监控等对于传输带宽要求比较高的终端接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网络支撑平台 通过网络建设,运行,带动当地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稳定之锤:应急联动——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 维稳保平安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例如2008年1月底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2009年肆虐全球的H1N1流感,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等等。连续的特大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应急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合理应对新社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雅安地震是政府在重大灾难性事件面前的又一次大考。从地震发生到启动I级救灾应急响应,政府在此次地震中只用了3小时。五年前汶川大地震,此过程花费8小时;三年前的7.1级玉树地震,此过程花费近4小时。这其中,智能化的应急联动救援体系功不可没。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内容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系统、数字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

第4页 共19页

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GIS系统、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数据中心和系统应用集成平台等,能够快速的对各种警情进行响应,并且在应对各种重大警情时,将现场的实时画面传回指挥大厅,指挥长官在对现场情况作出足够观察后对各种警力人员做出行动指示。其组网如图一下: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图

呼叫中心系统:能够对多种形式的报警(包括固网、手机语音、手机3G视频、短信、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点和传感器点报警等)进行统一排队及调度分配处理,并自动判定是否误报或恶意报警。

接/处警系统: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 数字调度系统:完全综合了调度机和大型局用交换机的优点,不仅具有调度机的内外线调度功能、排队功能、录音功能,而且综合了局用交换机强大的交换、组网能力,提供给用户众多新业务、数字业务,为控制中心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强大和调度平台。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GIS/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录入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可提供道路分布、政府、公安、消防、医院、驻军等静态目标的位置信息,还能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并且在GIS屏幕上对各分布警力、视频监控点、传感器监控点等进行集中监控和可视化的调度指挥。

第5页 共19页

视频监控/会议系统: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实现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 系统及应用集成平台: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平台可根据给定的图形化界面定制业务流程,当各终端申请的资源达到定制业务的阀值后,平台将自动触发定制的业务。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优势:

基于软交换的NGCERS能够实现真正的多途径报警接入;

计算机辅助调度、预案处理和资源共享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处警抉择;

GIS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调度、视频监控、GPS系统的有效结合,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可视化的出警调度;

为不同规模、不同空间布局的调度中心提供更加灵活的系统组网方案; 使用VoIP技术,大大降低了设备费用; 平滑扩容升级能力; 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稳定之链: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采购员小徐在自己负责的责任网格上“巡逻”时发现,一个花园入口处不知是谁扔了一张沙发在那儿。破旧的沙发不仅影响路面美观,还给往来行人和车辆造成恶劣不便。发现问题后,小徐立即通知相关负责部门。从发现问题到着手解决问题,时间没有超过15分钟。

这个“网格”即数字城管系统,以数字化手段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如房屋建筑、道路、水系以及各类城市公共设施,通过普查与地理编码,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中去。借助这个平台,哪条路上的路灯不亮,哪出下水道的井盖丢失了,哪个社区垃圾未清扫,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正在让城市更美好!

二、经济的新引擎

第6页 共19页

1+1≥11?这样的经济增长公式并非谬论,智慧城市,让这一切触手可及。

1、智慧旅游:自由行者——中兴通讯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新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愈发明显。智慧旅游将实现景区信息共享,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通过信息平台自由办公、咨询。安全、自由、智能的氛围将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与色彩。

中兴通讯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化身自由行者,为城市的经济的添砖加瓦。 项目背景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集中性、质优性、独有性等特点。山海关老龙头景区、北戴河海滨景区双双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市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2家(34处),星级饭店57家,175家旅行社,各语种导游人员25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14万人。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6.2%)。

第7页 共19页

秦皇岛市旅游地图

继秦皇岛市被纳入国家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及创新城市试点后,2012年12月,又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全国33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秦皇岛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内将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相关资源,推进城市旅游管理系统化、智能化。 客户需求

秦皇岛旅游信息化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 旅游资源分散、行业协同度不高

由于旅游资源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行业资源应用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同时缺少统筹协调,导致旅游资源相互协同度低、宣传度不够,甚至一些网站发布错误虚假信息,对旅游形成误导。 ■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信息化基础薄弱

首先,大部分涉旅单位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络域名,无法开展电子商务,旅客更无法及时获悉产品与活动信息。第二,网上信息更新较慢,信息的发布时效性滞后,实用性和

第8页 共19页

准确性比较弱。第三,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弱。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普遍做得不够,造成旅游产品适应性低。此外,缺少实时的服务监管系统,以致在消费者的旅途中,很难进行服务质量投诉、反馈。 ■ 缺乏具有知名度的权威网上旅游平台

目前有少部分企业已在通过在线旅游网站进行营销,但大部分旅游企业是运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差,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已建的部分旅游网站都以信息发布为主,尚未有一家能够提供在线资讯互动、产品实时预订支付、规模化运营的在线旅游平台。

■ 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功能不完善

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进度不快,网点设置少,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 ■ 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旅游主管部门及涉旅企业缺乏具备网络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知识、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旅游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受到制约。 解决方案及客户收益

针对秦皇岛市的旅游现状,中兴与秦皇岛旅游局合作,开展秦皇岛智慧旅游建设,对于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能级,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全面推进秦皇岛市智慧旅游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项目和基础工程,其整体建设框架如图所示:

第9页 共19页

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整体框架图

从框架结构上看,智慧旅游建设分硬件资源建设、智慧旅游能力集成系统、服务体系、网络、终端等5个层面,并且和智慧城市的保障支撑体系相融合,最终有效支撑战略咨询层面的决策分析。即: ■ 硬件资源层

共享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硬件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模式进行部署,搭建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云存储、云计算、云调度、云管理的模式来进行搭建,为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存储信息数据。 ■ 智慧旅游云平台

进行数据资源和基础能力的整合,按照服务的类别和信息的属性建立规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制定旅游行业数据标准,充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海量存储秦皇岛旅游信息,在辖区内共享公共的旅游数据资源,支持各个区、县的旅游平台的建设。智慧旅游云平台包含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以及运营支撑服务。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包括:景区资源数据库、旅客资源数据库、行政资源数据库、交通资源数据库、导游资源数据库、商业资源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数据库、GIS资源数据库和其他资源数据库。运营支撑服务包括语音能力、消息能力、视频能力、IT能力、融合能力、交互能力等,并提供统一的管理功能。 ■ 服务层

第10页 共19页

提供面向旅客的公众服务、面向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及面向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服务。 ■ 网络层

智慧旅游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全球定位网络(GPS)四大网络之上。 ■ 终端层

支持手机、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PC、触摸屏等多种设备的接入,国内外游客或使用对象能够通过身边的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秦皇岛旅游相关资讯,享受智慧旅游服务。 秦皇岛智慧旅游建成后,将为游客、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智慧园区:高效集合——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传统园区建设者对于园区建设只做到九通一平,即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入驻企业、园区管理方的需求,亟需一种能解决传统园区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济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试验田、创新者。 当经济园区牵手智慧园区,两者的结合既整合当今知识经济、创新、分工协作、信息化等产业发展特点,更将园区服务与管理推向更高水平。 高效整合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是中兴通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劲引擎。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整体建设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服务平台,通过园区的良好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做宣传和后备支持。二是为园区管理方提供的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的管理方提供综合的政务能力和园区管理手段。具体内容请参见下图:

第11页 共19页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整体方案策略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低碳、智慧的具体体现在:

1)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把园区管理会和园区企业等各方面资源整合,提供统

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为园区管理方和企业提供智能的软件环境和应用。 2) 中兴通讯的软件平台为管理会和企业提供了网络虚拟园区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园区企业间、企业与管委会政府、员工与员工的沟通能力;同时,提升园区综合水平,提供园区的总体知名度。

3)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可以为园区企业和入驻企业提供低碳、高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软件平台介绍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核心是统

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包括PaaS云计算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和物联网(M2M)平台。 PaaS云计算平台

PaaS云计算平台整合电信、互联网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把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源池化,根据园区的应用环境融合多方业务、支撑方面的能力,对外提供开放、简单、高效的PaaS应用开发环境。通过此PaaS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开发出适合不同企业类型的应用。同时中兴通讯针对园区的企业提供了桌面云、协同办公、融合通讯、全程电子商务、财务、教育、商旅等等方面的应用。 运营支撑平台

第12页 共19页

运营支撑平台包括IT资源的监控、资源的管理、运营管理、IT运维管理、业务运营门户等多个部分。该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业务运营、主机托管、业务发布等多种应用的运维和计费等工作,使园区的管理方从园区建设中获益,从而达到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双赢。

物联网(M2M)平台

物联网(M2M)平台包括了终端服务、应用服务、定制业务等模块,集成了运营支撑、网络接入等模块,对外提供了管理门户和应用使用门户,并且为第三方提供了应用集成接口。通过此平台可以快速、便捷地使用于交通、物流、节能、环保、安防等各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同时,中兴通讯针对园区提供了很多基于物联网平台的物联网应用:如智能监控、智能停车场、智能仓储等应用。

PaaS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和物联网(M2M)平台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通过中兴通讯智慧园区的软件平台可以迅速地创建各类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综合应用,大大降低了开发、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费用,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CAPEX和OPEX。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

中兴通讯以强大的快速研发能力为后盾,具备第三方集成、平滑演进的能力,对园区的企业、管理方和行业应用提供综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运用了当前最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对软件、硬件资源进行了云化处理,能快速的开发、部署行业应用。从而,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让入驻企业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的同时提升了园区品牌和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中兴通讯为智慧园区提供广泛、灵活、稳定、安全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园区内的企业和管理方均可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可靠的信息化建设为您打造低碳、智慧的生态园区。

3、智慧环保:绿色旋风——中兴通讯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发展低碳经济,诚乃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良策。

智慧环保将“美丽中国”“绿色生活”带入人们的眼前。全面感知城市呼吸,共建浪漫城市环境。

第13页 共19页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需要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状况,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保大局。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在于提高环保部门综合决策、环境监管、预警防灾以及公众服务的能力。环境在线监测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提高环境监测效率,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中兴通讯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架构,主要包括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并通过门户服务系统作为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接口,为政府环保管理机构、企业和社会提供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应用层提供环境在线监测平台主要的功能——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和噪声监测,对数据、业务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软件集成系统,还实现日常办公应用、环境管理和监控及决策支持;平台层包括支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中心,支撑全局的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层包含基础硬件和软件系统、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是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基础物理设施。

方案优势

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架构,构建统一环境监测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互联,实现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

实现对水、空气、烟气、噪声等污染的统一监测,减少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同时提供系

第14页 共19页

统的易用性。

理清业务规范和流程,使客户业务执行规范化、业务办理流程化、管理维护方便化、信息系统模块化;

采用标准的技术路线,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实现数据统一交换与共享,全面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采用松耦合、可扩展的架构,使系统可随着业务的增多而扩容,而系统结构无需改变。 客户利益

通过环境监测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提高环保信息化能力。环境监测平台提供大气、水质、噪声等全方位的监测数据,可以方便地进行相关环境业务办理,还能提供日志、系统管理等功能,提高环保部门行政效率,提高环保部门形象,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整合各业务子系统,帮助客户建设省/市/区级的环监平台,实现现有系统的整合接入,实现环境数据的规范上传、管理,帮助政府发布可靠的环境数据,提高环境的可感知度,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环境在线监测平台采用标准的、可扩展的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使平台在系统结构无改变的情况下,可随着监测目标增加、监测参数要求提高、功能的添加而随之扩展,减少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三、生活的幸福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城市人口膨胀,数字化水平、资源服务水平却相对滞后的当下,智慧城市的诞生,把更智慧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普通市民生活中,着力解决交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陈疾旧疴,让人民群众真正“幸福”起来。

1、教育,国之根本——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再穷不能穷教育”贯穿中国人的教育理念,而教育发展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仍是中国教育亟需解决的两大难题。

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让人民尽享幸福民生。

第15页 共19页

项目背景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

黄冈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湖北省黄冈中学创办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为促进黄冈市的教育发展,中兴通讯为黄冈教育局规划与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管理平台、智慧校园与智慧教师,将黄冈打造为国内教育信息领域的典范,实现教育服务经济的总体目标。 客户需求

黄冈市教育部门对在教育信息领域的主要需求如下:

1. 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与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升学校与区域之间的课件、试题等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2. 推进智慧教室与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录播、方便的课件访问等功能;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3. 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理论结合实际,建立科学、规范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应用于区域和学校的教育网络覆盖、设备、教室等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实现硬件资源弹性调配,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建设和维护成本。 解决方案及客户收益

中兴通讯凭借在教育行业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对教育云平台、终端和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在黄教育信息项目,针对客户需求,经过多轮沟通探讨,最终制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套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黄冈“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内容总体概括为:“关注一个模型建设,构建黄冈特色三通两平台,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线。”

(三通为: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两平台为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云平台)。

第16页 共19页

黄冈智慧教育总体建设架构图

通过平台建设,“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覆盖了从个人、班级、校级到区域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了黄冈市教育系统中师生互动,学校资源库建设与区域资源共享与教育管理等问题,促进教育升级,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医疗,心之顽疾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在中国,“就医”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儿,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是老百姓心口的顽疾

3、交通,马车之苦——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远远超过路网能力的增长,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日益恶化。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依赖增加路网能力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措施远远不能满

第17页 共19页

足要求,高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势在必行。智能交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均已规划“智慧城市”,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借助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从以下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控和服务能力,构筑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

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水平:通过广泛感知,全面收集路网交通相关信息,实现路网状况动态感知和实时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全面提升路网运行效率;通过电子车牌防伪技术,杜绝假牌套牌车辆,保证合理税收,并方便肇事追溯。

保障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广泛部署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并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高效 安全”出行。

保护环境、服务经济:将交通安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纳入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系统,采用感知层、网络层、综合管控平台和各种交通行业应用的四层架构,以统一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为依托,以现有交通信息网络、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和各地市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加强对全市主干路网交通信息和营运车辆的动态信息采集、汇总、融合。并通过对应用的互联、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三步走平台建设方式,实现交通业务的延续、优化和创新。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架构图

第18页 共19页

解决方案亮点

1)完备的解决方案:满足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实现与现有交通系统便捷融合,并全面降低交通运营者的运维成本。

Ø “云计算”+“视频监控”+“车联网”,实现精确感知、畅通信息、智慧调度; Ø TD-LTE无线承载和GoTa专用调度系统,安全承载、高效服务;

Ø 智能、开放、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全方位交通信息应用共享挖掘; Ø 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建立数据仓库,根据数据挖掘模型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业务仿真,提供决策参考。

2)快速研发交付,端到端顾问式服务: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实现物联网行业端到端的产品及方案交付,成功打造诸多交钥匙工程,得到用户极大认可。 3)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遍布全球的售后服务网络,保障客户实时、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售后保障。 客户利益

对城市的产业拉动,增加营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过能力,提高城市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智能交通平台的搭建帮助拉动城市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创新项目、引进并重点高新产业,帮助政府增加产业营收。

便民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出行者可进行实时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

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将城市中人、车、路、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满足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谐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需求,有利塑造宜居的城市品牌形象,吸引并留住高新技术人才,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4、市民一卡通,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

随手一扫,购物、点餐、医疗、公交全搞定,智慧城市市民一卡通就是这样的便捷。如同智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碰触精灵,see it,tap it,它会带你找到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市民一卡通,是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的火花。中兴市民一卡通,将把我们带入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专题出处:企业网D1net

专题链接:http:///s/24/

第19页 共19页

第四篇:智慧网络奠定智慧城市根基

杨扬

2012-9-26 10:49:50 来源:《人民邮电报》2012年09月18日

犹如建筑高楼大厦,根基打得越牢,上层建筑才会建得更高更好,智慧网络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电信运营商需要构建包括有线、无线、物联网等在内的宽带泛在互联的智慧网络。宽带泛在互联是智慧城市的特征之一,依托宽带网络从而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动。

中国联通在其9月初发布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中表示,要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以基于云计算的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为载体,构建“共建、汇聚、开放”的发展模式,做好“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在智慧城市产业链模型中,中国联通对自身的具体定位是基础信息通信设施的服务者、智慧城市云承载平台的提供者和智慧应用与基础信息数据的聚合者。

其中基础信息通信设施的服务者是电信运营商的本职工作,也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打根基的基础工作。对此,中国联通将努力建好“三大网络+九大数据基地”的基础信息通信设施,实现智慧城市的泛在网络全面互联与立体感知。中国联通一直倾力打造天地一体的高速网络,融合重组4年来,共投资3600亿元,建设了21万皮长公里城市光缆,打造了覆盖全国乡镇及以上城市、主要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的WCDMA无线网络,部署并开工建设了九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未来目标则是实现基础通信光纤化,桌面达到M,楼宇出口到G,城区出口到T;城区覆盖无线化,实现WLAN和3G无线的无缝覆盖。此外则要实现数据集中化,建立服务于全区员工、企业面向生产、管理、销售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一体化,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一体化管理。

庞大、健全、高速的光网络是智慧城市的大动脉。城市的高宽带普及率成为光网建设的基础。传统宽带向高速宽带的快速演进,将推动“光时代”加速到来。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而中国联通早在2009年就已提出宽带网络升级提速工作。今年中国联通更是全面启动光纤到户工程,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以“光网世界·沃宽天下”为主题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加快光纤接入网建设,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城市区域逐步普及10M~20M,部分区域和用户可达100M,实现城市区域高速率宽带接入。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端口同比增长29.3%,达到9603万个,20M以上宽带接入端口占比达43.5%,4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为51.1%。

智慧城市最终是面向每一个人服务,高速的移动网络是泛在互联的基础,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智慧应用。从2009年建设WCDMA3G网以来,中国联通以超常规的付出打造了一张精品3G网络,并不断拓展3G网络广度与深度覆盖。今年上半年新增3G基站4.3万个,3G基站达28.2万个,基本消除城区覆盖弱区和盲区,实现了对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以及交通干线与旅游景区的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75%,跨省高速公路、高铁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3%。中国联通还不断将高速的移动网络向更高速升级,目前HSPA+覆盖城市扩大至77个,网络峰值速率达到21M,今后还进一步扩大HSPA+覆盖范围,并将部署DC-HSPA+,将无线下载速率进一步提升至42Mbps。未来,中国联通还将适时引入LTE技术,使3G网络逐步向4G迈进。

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光靠移动通信网络来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的上网需求,容易造成拥堵,此时,WLAN无线宽带网络是最好的补充。WLAN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通信网络之一。为缓解商务区、高校、交通枢纽等热点区域的3G网络压力,中国联通近几年不断加大对Wi-Fi热点的投入,提升用户体验。中国联通将在城市热点地区进一步加快部署Wi-Fi网络,坚持自建与合建、合作相结合,2012年计划新增30万个AP热点,基本实现对热点区域的全覆盖。截至7月底,中国联通的Wi-Fi热点实现对6万栋独立建筑物的覆盖。

网络过去更多是扮演管道的角色。而在智慧城市中,网络必须升级到智慧网络才能胜任。从信息到知识到策略再到行为,全部过程都是建在网络的基础之上。因此,信息网络成为人类改变世界的核心,并且这个网络还具有类似人的智慧,被称为智慧网络。专家认为,要想建设智慧城市、智慧中国乃至智慧地球,就是要建设一个智慧的信息网络。电信网能实现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任何方式自由通信,并保证传输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是智慧信息网络的基础结构,将传感器、测量仪器仪表、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等集成在电信网之上,就形成了智慧网络。其中,物联网是“万物沟通”,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物体的连接,是智慧的触角。中国联通也正积极推进物联网,在集团成立了物联网办公室,各省(区、市)都成立了由省级公司副总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物联网工作小组,并加快推动各项物联网应用。

智慧网络要想具备智慧,数据是核心。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以及生产,都是基于数据的。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是提供智能服务的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中国联通建设的九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依托统一云平台的底层数据共享与互通,实现城市各关键系统间的一体化运营,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光网络:智慧城市的大动脉

中国联通丰富的宽带网络资源为“智慧城市”奠定基石。

宽带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如果缺乏高带宽、广覆盖、大协同的网络支撑,那么智慧城市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今年5月,“宽带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宽带战略,提出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实现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

作为固网宽带领域的主导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始终坚持将宽带发展作为重要引擎,带动公司整体业务的规模效益发展。早在2009年,中国联通积极谋划部署,开展了宽带“升级提速”工作,通过持续增加投资,积极推进“光进铜退”改造,普及光纤宽带接入方式,宽带覆盖水平、接入能力不断提升,宽带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近3年来,中国联通在宽带网络领域累计投资近600亿元,宽带用户规模年度增长率均保持在20%左右。

今年2月,中国联通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启动“光网世界·沃宽天下”宽带提速工作,将在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及区域率先开展宽带光纤提速工程。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联通计划在城市区域逐步普及10M~20M的光纤宽带网络,部分区域的宽带速率还将率先达到100M。中国联通将深入开展以“光网世界·沃宽天下”为主题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提升网络能力,提高接入速率,丰富产品应用,增强服务水平,不断增加宽带用户数量,带动宽带业务收入快速提升,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持续增强中国联通的综合竞争实力。

今年4月28日,中国联通召开全集团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明确了2012年公司的宽带发展目标:新增FTTH覆盖家庭1000万户,4M及以上宽带用户超过50%,新增宽带接入家庭900万户以上。中国联通将考虑整体的网络布局和演进方向,北方10个省份全面加快实施光进铜退,确保将网络能力转换为市场能力;南方21个省份加快主要城市的城域网建设,加快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等政企客户聚集地及大客户的接入。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端口同比增长29.3%,达到9603万个,20M以上宽带接入端口占比达43.5%。4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51.1%。

重点城市的光网推进步伐更为迅速,例如经过多年的光纤化改造,目前北京联通国内长途光缆、本地中继光缆、接入光缆总计已超过2.6万皮长公里,相当于绕六环路140圈。当前,北京联通加大了光纤入户改造力度,推出了免费提速的惠民活动,具备条件的家庭用户宽带最高可升至20M。到今年年底,北京联通将使所服务的家庭用户都具备20M的宽带接入能力。

然而在宽带提速工作中,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也面临重重困难,光纤入户协调难、农村宽带不挣钱等多重壁垒让企业举步维艰。例如,城区的光纤化改造遭遇到来自物业公司、房地产企业等“地头蛇”的各种阻力,天价入场费、多部门协调难等突出问题,让“最后一公里”接入成为通信运营商不可承受之重;在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宽带建设成本非常高,但需求很小,投资基本上“有去无回”„„在目前宽带普及提速的配套保障、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等都未出台的情况下,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都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推动宽带提速。相信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各种壁垒将逐步打破,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也将更加快速实现光网城市目标。

光纤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将打通智慧城市的大动脉,有利于推动智慧城市战略的落地。

高速无线网络:宽带泛在互联的天网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老百姓需要的是随时随地可用的宽带网络——高速移动网络与无线宽带网络编织成了天上一张网,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宽带泛在互联。

2009年1月,中国联通获得优势的WCDMA3G牌照。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优质的3G网络,一方面,中国联通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大胆改革创新,2009年3月2日,中国联通集团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移动网络有限公司,在各省区市设分公司,全面负责3G移动网络的建设和维护,集中采购、统一指挥、专业运营,将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在“刀刃”上,大大提高了网络建设速度,提高了运营效率,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中国联通上上下下以二次创业的精神,以“白+黑”、“5+2”的超常规工作强度,以激情拼搏的干劲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网络建设中。中国联通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即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WCDMA网络,保证了2009年5月17日在55个城市的试商用。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联通建成3G基站10.7万个,实现了对335个地市级城市的覆盖。建设速度、网络规模双双创下全球第一,网络速度与质量在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中国联通持续加强3G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覆盖,目前3G基站达28.2万个,基本消除城区覆盖弱区和盲区,实现了对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以及交通干线与旅游景区的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75%,跨省高速公路、高铁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3%。网络的建成并不能让用户感受到3G网络的真正魅力,优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感知。为此中国联通从战略高度重视3G网络优化,从提高用户感知出发,在抓好基础优化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优化工作,确保建成一张优质的3G精品网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感知体验。例如上海联通坚持以用户感知为核心,积极构建以地理、时间、用户、终端“四维感知”为核心的网络评价和监测体系,地理指的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含是否为地标性建筑、是否为重要用户活动场所等;时间指的是各区域忙时的不同分布段及不同忙时的话务聚集情况;用户指的是用户聚集程度及用户投诉分布;终端指的是主流终端和智能终端的分布特性及对全网负面影响最大终端的分布特性。从这4个方面出发,建立的综合评估体系称为四维感知体系,强化了网络指标与用户感知的关联度。从而真正形成了以客户感知为核心诉求的网络建设模式。中国联通将不断通过创新的手段,继续完善、不断扩大网络资源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以适应3G时代各行各业对网络的需求。

人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快更好的网络,为此,中国联通对高速移动网络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歇。2011年5月17日,中国联通在全国56个城市推出HSPA+服务,这些城市的3G网络速度一跃而起,下行速度从14.4Mbps升至21.6Mbps。目前开通HSPA+的城市已经达到77个,这个数字还将不断扩大。2012年7月,广东联通率先在广州、深圳开通HSPA+64QAM双载波,网速高达42Mbps;2013年,广东联通将把全省核心城区网速提至42Mbps,珠三角核心区域的网速升级到84Mbps。这样的情景将逐渐走向全国。未来,中国联通还将适时将移动网络升级到LTE。移动网络的大提速行动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高速的无线网络基础。

WLAN无线宽带网络是基于有线宽带在特定区域通过发射无线信号上网的,与移动通信网络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对移动通信网络很好的补充。为缓解商务区、高校、交通枢纽等热点区域的3G网络压力,中国联通近几年不断加大对Wi-Fi热点的投入,提升用户体验。2012年将新增30万个AP热点。截至7月底,中国联通的Wi-Fi热点实现对6万栋独立建筑物的覆盖,到2012年年底基本实现对热点区域的全覆盖。

高速无线网络将成为智慧城市中智慧展现的最重要手段,也是人们享受智慧城市成果最离不开的利器。

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的中央厨房

智慧城市里面大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大,数据是生成智慧的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数据资源的充分整合、开放、共享、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并依托统一云平台的底层数据共享与互通,实现城市各关键系统间的一体化运营。

数据中心这种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也正从过去的IDC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转型,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数据中心。除了前期已经建设的河北廊坊、呼和浩特、郑州基地外,还选取珠江三角洲(广东东莞、南宁)、长江三角洲(江苏无锡)、西南(重庆)、西北(西安)、东北(哈尔滨)区域进行布局,形成九大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布局合理的云计算资源池,辐射周边。基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以面向云能力提供为核心,具备高利用率、智能化、绿色节能特性。中国联通九大数据中心的目标是“云计算和IDC行业市场的领军者”,将创立互联网公司运营模式、打造百亿元级经营规模。其战略定位是专业化实现规模效益发展、互联网战略的核心承载平台、一体化实现云业务落地。

中国联通九大数据中心不仅是广大宽带用户、3G上网用户访问的承载平台,更将为智慧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未来将开拓4个服务领域,一是专业维护服务,按照企业数据中心要求,按需定制基础资源和IT系统维护标准,满足企业IT服务外包需求;二是云数据中心服务,提供SaaS/PaaS/IaaS服务,将大量计算、存储虚拟化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云平台,给客户提供按需定制的基地资源、开发能力、软件应用等服务;三是延伸增值服务,提供CDN、流量监控、负载均衡、域名注册等新型数据应用,并提供维护监控等服务;四是灾备与安全服务,随着企业信息化,大量的关键性数据以及关键性设备和系统对于企业生命至关重要,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不可或缺。

九大数据中心基地都选址在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这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中央厨房,以后端的、更强大的资源向56个云平台节点供应数据信息。未来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一方面包括状态数据,例如温度与水电等政府、行业、企业数据;另一方面则是更加智能的语义数据,例如用户从手机上发短信问:哪里有停车场?哪里有粤菜馆?必须根据用户的语义及其所在位置进行分析,整合资源,从而能够给用户最好的答案,让城市公共管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第五篇: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调研报告

摘要:这份调研报告对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进行调研,调研资料搜集的方式主要是凭借书报、杂志和互联网。根据杭州市本身的特色,结合世界和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建设的理念。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意义、规划,对杭州智慧城市进行了调研。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主要的方面——杭州智慧交通建设。对杭州智慧交通建设进行了调研。杭州智慧交通建设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而具有特色的内容。从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背景、现状和发展、建设的具体情况、建设的方案,对杭州的的智慧交通建设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杭州;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物联网;

第一部分 杭州智慧建设

1 杭州智慧城市背景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智慧城市”的构建是从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三方面入手的。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城市”,涉及了众多的技术,其中以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最为重要[1]。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智慧城市”被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杭州作为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发展智慧城市既是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使城市发展快人一步的必然选择。一个定义是运用智能技术,使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组成服务,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为市民提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城市:人与人之间有互联网,物与物之间有物联网,车与车之间有“车联网”。

杭州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物联网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相关技术起点高,产业化经验丰富,同时运营商谋划早,网络基础扎实,这些条件都使杭州市位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为下一阶段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

杭州是国内信息化水平较高、移动通信普及率较高的城市之一,率先建设全国首张有线宽带城域网,2008年便在全国首个实施“无线数字城市”试运行,无线城市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此外,杭州一直位于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前列,聚集了100多家物联网及相关企业,2010年年产值超过了210亿,在物联网产业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领先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9月《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智慧杭州”建设目标。为了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3]。 2012年4月19日,中国工程院最新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出炉,北京、西安、杭州、武汉、宁波五大城市赫然在列。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与同属浙江的宁波一起被列入首批试点城市。杭州市在民生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建设一直在坊间备受推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与天然的自然旅游条件也成为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底气。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杭州市当地的各类单位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对于提升杭州市创新能力也将大有帮助。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加快杭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杭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业淘汰,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产业、软件产业、通信网络等杭州市规划的重点产业,也是杭州智慧城市产业建设中重点加以倾斜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智慧城市更好的建设,这有利于杭州有自身优势的重点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效果重在民生,城市建立在一系列不同的系统之上,像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和环境。系统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组织(人),商业、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决定。智慧城市建设将使得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为市民增加更多消费的机会;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经济的改造,将保障杭州市的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有助于增加人民收入扩大内需;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投资,投资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也将相当显著。不管是交通、水利、能源、网络等任何方面的基础设施都将会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获益。通过智慧环保领域的建设将使得城市变得更加节能、低碳、环境更加优美等等,有利于杭州市真正实现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将真正成为杭州市将自己建设成为创新型、学习城市的助推器。

3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

(1)建设目标

杭州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为,争取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杭州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快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具体目标为智慧应用体系全国领先、智慧经济发展全国领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智慧城市发展环境

建设指标。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旅游、数字城管、智慧环境、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管理十大应用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良好的服务运营模式。围绕城市管理、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五方面的智慧应用,建立全面立体感知、安全可靠传输、智能高效处理的武汉智慧城市基础支撑体系,完成杭州智慧城市各个领域应用支撑体系、专用网络、支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五年末组织完成智慧应用项目的建设。

(2)建设的内容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慧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智能应用平台、智慧电网。其中智慧交通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之一,城市的发展每次进入一个快速的时代,区域的开发、城市化的进程、商业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变等等每个变化必将对交通运输产生新的需求,交通作为杭州城市高效运转的动脉,连接着城市的人、货及提供服务的群体的核心系统,直接影响着杭州的经济活动能力和城市的运转效率。杭州作为一个东部一个高科技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也是旅游天堂。这也给使得杭城的交通有很大的问题。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交通重中之重。对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主要的建设的内容,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决定性的一个方面,我们重点对杭州智慧交通进行调研。

第二部分 杭州智慧交通建设

1 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背景

杭州市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人、车、路”等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杭州市智慧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在交通控制系统、 智慧化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十五”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信号控制设施、交通诱导设施、公交电子站牌、视频监视设备等的数量和质量都处国内领先水平。在这些高科技的智慧交通系统的辅助下,杭州市城市道路拥堵 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2 杭州智慧交通的现状和发展

杭州“智慧交通”将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运用到整个交通系统中,建立一个更大的时刻范围的综合交通体系。智慧交通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促进交通管理及出行服务系统建设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水平。有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杭州智慧交通建设是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以杭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为基础,建设和完善一个中心“杭州市交通信息资源中心”,两个平台“交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交通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八大部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实时监控、信号控制、交通执法、指挥调度、运营组织、信息服务”,两套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 等。

通过运用智能交通技术促进杭州在国内率先建成高效、安全、智能、绿色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强交通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改善交通应急处理与决策能力,大幅度提高杭州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快捷、舒适、经济、安全、人性、智能、生态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

2011年杭州投资约6800万元用于交通信息化建设,今年将新建续建智能交通项目41项,预计总投资1.4亿元。

今年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将对便民出行信息的系统加大投入,公交、公共自行车、地铁等出行信息都将形成统一的发布形式,对公交运力配备、线路设置、驾培维修行业规模等开展相关模型研究。未来几年中,杭州市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发展交通信息化重点实施“11333”工程。主要包括建设全市统一的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完善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建设管理、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三大业务平台,推动公众服务系统、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和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大综合性智能化应用,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三个保障体系。

杭州交通系统成功开发应用了多个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公路方面有路面管理、桥梁管理、公路交通调查信息管理、公路统计信息管理、公路数据库,公路机械、战备钢桥管理与租赁等信息系统;运管方面有客运企业、车辆、人员、线路数据库管理,道路运输稽查管理,杭城出租车从业人员IC卡违章记点,车辆维修检测管理等信息系统;港航方面有IC卡自动报港、稽政收费、综合业务管理等系统;驾培方面有驾校管理和学员管理等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2004年,杭州“智能交通”的触角进一步延伸,统一组织了交通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交通GPS定位平台和杭州交通信息指挥系统等三个项目的开发建设。

3 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具体情况

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目前发展特点表现为多部门各自研发和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几个主 体有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局、公交总公司等,其他一些单位如建委、市城管办、规划局等部门,也在智能交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1 杭州市交警支队

杭州市交警支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1998年就开始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信息采集和交通控制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其智能交通 的建设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交通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工程类信息系统。2007年建成了新的交通管理指挥中心,中心集成了智能交通的多套系统,成为现代意义的交通控制管理和信息枢纽。系统主要有以下3部分:

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SCATS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SCATS系统)。目前SCATS系统

控制路口为468个,同时首创了“主辅灯”控制模式,开发了BRT(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2) 交通监视系统。目前已在市区建成了819个路口和路段监视点,在快速处置紧急交通事

件及交通意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网络视频系统,实现了视频图像的网络共享和录像回放。

3) 重点车辆查控系统此外,还有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交通事件自动报警系统、停车诱导系

统、公众媒体信息交互系统、ITS综合信息系统。

3.2 杭州市交通局

目前,杭州市交通局已建成的应用系统主要有交通工项目管理系统、车船GPS定位系统、交通信息指挥系统现场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息 宽带数据网、交通信息网站(包括内网与外网)等。

3.3 杭州市公交公司

杭州市公交公司自1996年开始就与有关技术厂家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发使用城市公交车GPS 调度监控管理系统。同时还研制了GPS电子站牌和LED自动报站系统配套使用,这一系统投入使用后,使得装载了该系统的线路能及时、清晰地为调度人员和乘客提供运营车辆运行位置和到站时间等

4 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方案

4.1 建立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杭州市智能交通发展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技术上解决好系统整合、信息交换、深加工和共享的问题,建立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4.2 完善全球智能出行规划系统

杭州市作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游客量正在逐年增长,但目前尚未有一个先进的游客信息服务系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优质旅游出行信息。建议配合推广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与希腊、西班牙、芬兰、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等国的12家研究机构联合开发的全球智能出行规划系统。

4.3 建设智能化公交网络

积极按照打造“低碳交通”的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 互联网技术,研发建立实时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完善杭州智能化公交网络。

总结:

通过对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进行调研,描述了目前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交通建设的现状和采用的技术,自从《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智慧杭州”建设目标,杭州市全方位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主要体现在智能化程度上,杭州作为一个电子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发展很快的城市,智慧城市理念在这种环境下提出来,有很强的浓厚的发展基础。智慧城市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杭州信

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建设最为一个主要的方面,杭州的智慧交通建设方面已经取到了很大的成果。杭州的智慧交通起步早,电子智能化程度高。智慧交通建设是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内容。主要针对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现状和采取的方法进行了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 IBM公司.智慧地球赢在中国[EB/OL].http: http://www-900.ibm.com/innovation/ cn/think/downloads/smart_China.pdf

[2] 我国五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背景分析与趋势点评[Z].国脉物联网 2012 -6-1

[3] 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R].2011-9

上一篇: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下一篇:最后的常春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