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提纲

2024-05-24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提纲(精选4篇)

篇1: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提纲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提纲

1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1.1发展背景及现状

1.2发展趋势及理念

1.3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1指导思想

2.2基本原则

2.3发展目标

3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3.1主要任务及控制指标

3.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3、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4、城市信息安全建设

3.1.2建设与宜居

1、城市建设管理

2、城市功能提升

3.1.3管理与服务

1、政务服务

2、基本公共服务

3、专项应用

3.1.4产业与经济

1、产业规划

2、产业升级

3、新兴产业发展

3.1.5创新任务

3.2重点项目

4运营模式

5实施步骤

5.1规划阶段

5.2建设阶段

5.3运营阶段

6保障措施

6.1制度保障

6.2政策保障

6.3资金保障

***格式要求***

标题格式:

一级标题:黑体/小三/1.5倍行距;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1.5倍行距;

三级及以下标题:黑体/四号/1.5倍行距。正文、图表格式:

正文:仿宋GB2312/四号/1.5倍行距/段间距为0; 图表:文字、数字使用仿宋GB2312/小四/单倍行距。版面要求:A4纸,正反两面印刷,左侧装订。

篇2: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提纲

昨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七次会议开幕,备受关注的《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炉。这份指引武汉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满怀信心地提出,武汉将着力打造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在承担国家发展战略中重振武汉雄风,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十二五”时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履行国家战略使命,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承担国家发展战略中重振武汉雄风,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关键词

快速交通体系

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

围绕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完善交通和市政设施网络,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武汉建设,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

——铁路。完善武汉、汉口、武昌三大客运站配套设施,新建汉阳客运站,提升武汉北、大花岭、舵落口三大货运站功能,形成“两纵两横”特大铁路枢纽。推进武汉至西安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络建设。建成武汉至孝感、黄石、黄冈、咸宁等城市的城际铁路网。

——公路。推进四环线等高速快速路系统建设,优化站点布局,完善公路客、货主枢纽交通衔接。加快国家、省级高速路武汉段建设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高进出主城和过境快速通行能力。

——水运。巩固提高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加快武汉新港阳逻、白浒山等集装箱港区和纱帽、金口、军山等港口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

——航空。加快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航空服务水平,增开国际国内航班,打造国内枢纽机场和重要的国际空港。开展第二机场选址工作。——过江交通。建成二七路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江汉六桥,开工建设杨泗港长江大桥、三阳路长江隧道、江汉七桥。完成轨道2号线、4号线、8号线等过长江工程,轨道3号线过汉江工程。加强长江一桥、长江二桥、青岛路隧道等过长江通道的衔接路网和配套设施建设。到2015年,主城区建设和形成12条过长江通道、10条过汉江通道。

——轨道交通。建成轨道1号线延长线、2号线一期及其延长线、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和二期、8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轨道6号线一期和7号线一期工程,启动轨道5号线前期工作。加快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三镇、城乡一体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主城区轨道交通通车里程140公里,各远城区与主城区基本实现轨道交通相连。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围绕基本构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首先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次是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光通信、消费电子、高端器件和集成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快富士康武汉科技园、中芯国际武汉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光通信设备供应基地、国内大型消

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方面,重点提高整车生产规模,加快汽车零部件和服务体系发展,提高汽车产业链配套能力。推进东风本田二厂、神龙三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制造。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到2015年,形成15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第三,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及文化创意产业。

●关键词

高铁时代旅游

以武汉进入高铁时代为契机,推进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配套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国际国内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集散地。以黄鹤楼大风景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等为重点,多元化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塑造“精彩武汉,魅力江城”旅游形象。以武汉进入高铁时代为契机,推进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相关配套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打造区域一体化旅游市场。

●关键词

建设智慧城市

推进数字武汉建设。实施光城计划。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物联网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智慧城市。

推进数字武汉建设。提升城市基础测绘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充实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深化“三网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工作,推进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网络全覆盖,提升服务功能,促进融合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实施光城计划。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利用武汉光纤光缆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大力发展光纤到户,扩大远城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设智能楼宇、智慧家庭。进一步增加无线网络覆盖点,实现机场、车站、学校、大型商场等公共空间无线网全覆盖。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中国武汉”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武汉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专网,加强全市协同办公系统、网上行政审批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等电子政务骨干应用系统建设。依托武汉市民之家等重点工程,完善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工程,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加快建立政府与市民网上互动机制。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建设。

加快企业信息化。推广、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实现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等环节的渗透,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电子交易水平。推进物联网建设。引进和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拓展“武汉通”应用功能,基本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的小额消费,促进与身份信息管理互联。

●关键词

生态宜居城市

推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凸显城市滨水生态特色。

围绕基本建成生态宜居武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凸显城市滨水生态特色。同时,围绕发挥科教优势、构筑高端人才聚集区,坚持科技引领、教育优先、人才支撑,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另外,围绕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打造武汉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文化中心功能。

●关键词

和谐幸福武汉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广大市民的幸福感。

围绕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和谐幸福武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广大市民的幸福感。

一、努力扩大就业规模。

二、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方面,“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新增10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建筑总量26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

篇3: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提纲

由于环境和能源形式的日益严峻, 能源供需、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制约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能源与环境成为当前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

电动汽车以电代油, 实现了使用过程中的零排放和低噪音, 在有效减少车辆环境污染的同时缓解了交通对石油的过度消耗, 是解决当前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是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 又是智能化电网的重要发展环节。充电站的建设需要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结合电动汽车充电模式进行相应的设计, 在规划、布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与城镇电网紧密结合。

2 存在问题

1) 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需要瞬时强大的功率电力, 常规电网无法满足, 必须要建专用充电网络。2) 电动汽车本身制造技术有待提高, 稳定性耐久性要达到燃油汽车水平还有相当距离。3) 电动汽车充电站场的规划建设布局滞后, 这是电动汽车发展受限的基础原因与核心背景。

3 意义与目的

做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布局意义重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前酝酿, 未雨绸缪。在城市层面而非行业层面着眼, 分析城市自身能源特点和发展方向, 统一谋划电动汽车的布局特点和发展路径。有利于指导和促进电动汽车在城市中的良性发展。2) 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决策依据。充电设施规划是一个对现状土地、能源、交通、环境、工业制造等城市资源的综合分析, 基于科学分析形成的充电设施规划可以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3) 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充电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报比较明显, 但是缺乏可供参考的投资依据。充电设施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这种作用, 合理区分交通地段预估充电需求, 可以帮助投资者预判市场。

4 规划原则

遵照国家对汽车产业的调整以及能源的节约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相关政策规划、标准与规定, 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原则如下:1) 全面规划, 考虑长远发展, 使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 既能保护环境, 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项目效益。2) 充电站建设坚持“再生利用, 节能环保”的原则, 达到社会、环境、经济三重效益的最大化。3) 考虑到未来发展变化, 在设计上留有中远期发展空间。4) 充电站的规划应与电网规划紧密结合, 以保证充电站的供电质量与可靠性, 同时不对公网造成谐波污染。

5 充电模式类型与特点

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技术和使用特性, 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充电方案的选择, 现今普遍存在常规充电、快速充电和电池组快速更换系统3种模式。

1) 常规充电。常规充电 (普通充电) 充电电流较低, 约为15A。常规蓄电池的充电方法都采用小电流的恒压或恒流充电, 一般充电时间为5~8h, 甚至10~20h。2) 快速充电。常规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一般时间较长, 给实际使用带来许多不便。快速充电电池的出现, 为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快速充电又称应急充电, 是以较大电流短时间在电动汽车停车的20min~2h内, 为其提供短时充电服务。一般充电电流为150~400A。3) 机械充电。机械充电即电池组快速更换系统, 是通过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组来达到为其充电的目的。由于电池组重量较大, 更换电池的专业化要求较强, 需配备专业人员借助专业机械来快速完成电池的更换、充电和维护。

6 主要充电电动汽车类型

目前电动汽车各项运行技术与参数都在不断更新完善中, 主要的初期目标市场集中在车辆相对集中、管理相对简单的行业, 主要包括下列四大类别:1) 集团车队。多个行业都拥有集团车队, 为社会提供某一方面的业务服务。这类群体主要采取机械充电的充电模式。2) 社会运营车辆。这一类型主要以出租车为主。这类群体主要采取快速充电的充电模式。3) 私家车与政府车辆。私家车应该是电动汽车最庞大的市场, 但目前基数较小, 如果有良好的配套支持, 增长速度应比较快。这类群体主要采取常规充电的充电模式。

7 各类型电动汽车充电周期分析

以主流汽车充电电池为例, 电池续航里程为150公里, 按照预留30公里安全电量系数计算, 则120公里需要充电一次。

则各类型电动汽车充电周期估算如下:

1) 集团车辆日均行驶200公里, 充电频率为2次/天。

2) 出租车等社会运营车辆日均行驶350公里, 充电频率为3次/天。

3) 私家车日平均行驶60公里, 充电频率为0.5次/天。每周附带一次紧急充电。

8 造价与费用估算

8.1 快速充电站造价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充电站投资计划, 国家电网将分三个阶段大力建设充电站和充电桩。初期预算每个快速充电站投资约为50~75万元/综合每充电器 (不含土地投资) 。按电网第二阶段投资计划估算, 平均每座快速充电站综合投资约为600万元 (不含土地投资) 。

8.2 机械充电站造价

机械充电站对场地要求比较高, 要有较大的场地面积。除去为电池充电的充电机具外, 还要有用于更换的电池组 (单位售价在25万元左右) 。结合公交公司经验, 平均每车投资35万元。

8.3 常规充电站造价

常规充电站主要是单机充电桩, 根据美国落基山研究所 (rocky mountaininstistu) 数据以及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据, 普通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综合报价为4000院/每个。

9 结束语

充电设施规划是一项完善长效的系统工作, 除了以上规划纲要外, 还要研究安全、标示和平面布局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布点纲要才更加合理妥帖。

摘要: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代表, 以其高效无污染的交通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城市建成区中缺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布点规划, 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在城市中发展的瓶颈。系统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点的意义和作用, 提出合理化规划布点建议, 对构建清洁高效的新城市意义不容小觑。

关键词:充电设施,规划,纲要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性文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国家电网, 2011.

篇4: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的发展

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

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共有63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园区”的战略目标,拟把“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中国家级高新区有3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有29个,空间分布以华东、环渤海、珠三角地区为主。在先行园区中,部分基础较好的智慧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海淀园、青岛高新区等)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园区来说,还存在对智慧园区建设需求认识不清、重点工程盲目推进等问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来明确智慧园区的内涵、建设目标、总体架构、重点工程、建设主体、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以指导、控制和协调智慧园区建设各项工程的成功实施。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道路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公共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协调运行,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推动整个城市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可见,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将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目前美国、新加坡、丹麦、瑞典等国家已纷纷迈入这一试验田,中国也将北京、天津、上海等90个城市纳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有关报告显示,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园区逐渐成为地区招商引资、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园区正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将成为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的有力武器。

物联网促进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不断发展

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交换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达到智慧的城市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要使所有的技术层面上是智慧的,产业也应该是智慧的,服务也应该是智慧的,管理也应该是智慧的,也包括智慧的生活,这几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发展城市的新的模式,可以叫做智慧的城市。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园区是新兴城市的亮点,是政府关注、老百姓关注、企业关注的亮点,智慧园区的建成对智慧城市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抓智慧城市首先要抓智慧园区。

物联网之所以区别于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和物体发生关联,怎么样用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把这些物体的特性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它上面是一层应用层,所有的物联网,一定是要和某一个应用紧密结合,也是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所感知到的数据、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整合、融合,再进行反馈、控制,达到这一点。这两个层面,感知层和应用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物联网除了这些层面以外还有其他的层,包括标准、安全、制造服务这些在内。所以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应该包括很多,软件和算法等等,这些方面在中国公信部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定义。

另外,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它们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和物联网技术有关的包括标识和感知,通信,硬件和装备,接入和组网、安全和保密,包括计算机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物联网的有关的核心的技术。而和这些技术有关的产业,就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产业。

以物联网为基础,配合互联网等等系统,对未来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安全和有序,另外一个应该是高效、透明的政府。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由绿色和智慧的工业,同时还应该是健康,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所以这几个方面,把政府、把一般的居民以及工业,以及整个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构成了未来的城市。实际上城市人口将占到全世界地球人口的半数以上。由此这些技术再扩展过去,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中国,智慧的世界,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感知介入到智能以及整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四大环节。中国有很多的规划,包括感知城市的规划等等,也有很多城市提出了平安城市,因为在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应该说城市有五个指标:安全、高效、卫生、节能、环保。温总理在2∞9年的时候连续四年发表物联网重要讲话,他认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里面的第三次浪潮,而且中国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来改造目前的状态,推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感知中国的工作进程。

物联网产业和物联网是为智慧城市服务的,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建设一定要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应该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这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产物。

相信在未来十多年,随着信息化加速推进,无论是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和产业还是智慧城市、智慧园区都将获得高速发展。希望国内政、产、学、研、用几个方面都联合起来,探索出技术、产业与城市房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绩效体系设计方案下一篇:学生疫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