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2023-05-28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心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中心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二、学校布局现状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三、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四、布局调整方案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 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二)村校调整规划

1. 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2.工作目标:

(1)成立1个农村小学中心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2),建设规范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3.布局调整重点:

(1)组建规范化中学,将二中迁入一中,对双中学进行扩建,规划等。

(2)调整结构,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发挥效能。

将孟常小学、长发小学,规划到双兴小学,成立农村小学中心点。

将德信小学规划到双阳小学。

将东北小学规划到联发小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由中心校长牵头的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

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

第二篇:黔西县杜鹃街道办事处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办事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结合我办事处实际,提出我办事处辖区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办标准化、规范化寄宿制学校为途径,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当、资源优化、队伍精干、管理科学、效益明显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基本情况及学校布局现状分析

(一)杜鹃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黔西县杜鹃街道办事处位于黔西县城西部,距县委、县政府驻地4.5公里。全办事处辖8个社区,由原老城关镇的3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加林泉镇的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8246户,共40650人,其中0-6周岁5874人,学龄人口(7-15周岁)8412人。

(二)学校情况:

全办事处现有公办中学1所(野坝中学),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所(星星、金阳、自立),在读初中学生1123人。野坝中学现有中学教师27人,校园占地面积53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图书室、仪器室、微机室各一间、实验室两间,每间均为48平方米,微机室共有微机42台,但均不能正常使用。

现有中心小学1所(第十小学),在校学生442人,教师15人,校园占地面积12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68平方米,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各一间,每间48平方米,微机室共有电脑32台。

现有村级小学4所(韦寨小学、野坝小学、海西小学、岔白小学),民办小学2所(新华小学、振兴小学)在校学生2636人,公办教师48人,校园占地面积122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86平方米,各校只有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各一间。

办事处辖区内无一所公办幼儿园。

(三)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对“上好学” 的期盼日益强烈,特别是“城建带县”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口向县城及周边聚集,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现有学校布局与新的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部分学校学生逐年减少。我辖区内距县城较远的海西小学、

岔白小学、韦寨小学、野坝中学学生最近几年都在逐年减少,现以上三所小学学生均不足170人。野坝中学学生仅354人。学生减少的原因一是小学分布密集,二是部分学生流向城区。

学科教师不配套。由于点多面广,学校规模小,资源整合不好,导致学校教师存在学科不配套情况,村级学校基本是1个教师就承担一个班的教学,部分课程如音乐、美术等无法很好地开展起来。

各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的占地面积、体育场地面积及体育场地设施、功能教室、图书仪器配置、师资配置等办学条件与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不利于均衡发展,更不利于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

三、全办事处人口及中小学生(幼儿)数预测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岔白工业园区和野坝小城镇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办事处总人口将达到120000人,其中,适龄人口初中达4500人,小学9000人,3-6周岁幼儿4500人。根据目前学校的分布情况,7-12周岁儿童只能分布在第十小学、岔白小学、海西小学、野坝小学、韦寨小学及民办学校。3-6周岁儿童只能选择各小学学前班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就读。

四、规划的原则

坚持相对集中,方便入学的原则;坚持合理布局,效益最大的原则;坚持巩固“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先建后撤,示范引导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长远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利用,资源

盘活的原则。

五、学校布局规划

规划后全办事处2所初中,5所小学,2所幼儿园。具体情况为:

1.保留野坝中学。招收大兴社区、岔白社区及周边适龄少年就读。覆盖人口20000人,预计15班,在校学生750人,学生宿舍预计容纳500人。

2.在杜鹃大道中段新建黔西十五中。招收杜鹃大道沿路及向阳社区等适龄少年就读。覆盖人口达45000人,预计36班,在校学生1800人,学生宿舍预计容纳1000人。

3.拆并现在岔白小学及海西小学,新建岔白小学(村级)。招收岔白社区及工业园区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20000人左右,预计36班,在校学生1600人。

4.保留野坝小学(村级)。招收野坝街及周边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10000人,预计12班,在校学生550人。

5.保留韦寨小学(村级)。招收大兴社区等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6000人,预计6班,在校学生300人左右。

6.扩建第十小学(中心小学)。招收向阳社区及周边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20000人,预计36班,在校学生1600人。

7.杜鹃大道中段新建黔西二十小。招收育才社区及杜鹃大道沿路等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30000人,预计42班,在校学生2220人。

8.办事处辖区内现有的黔西六中、黔西二小分别能解决我

办事处辖区内适龄少年1800人,适龄儿童2700人入学。

9.新建黔西第四幼儿园位于毛藤坡地块,规模为12班360人,占地6500平方米,招收向阳、育才社区及周边儿童入园。

10.新建杜鹃办事处中心幼儿园于五里牌,规模为24班720人。占地11000平方米,招收大兴、岔白社区及周边儿童入园。

11.鼓励和支持有资质及资格的个人或企业在办事处辖区内投资修建民办幼儿园,以满足3-6周岁儿童的入园需要。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杜鹃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潘波主任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徐彬主任为副组长,教管中心主任及教管中心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管理中心,由教育管理中心主任龙胜勇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机制保障

1.强化领导。杜鹃街道办事处成立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全面规划、领导和组织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工作。

2.多方筹措。积极争取教育局校园标准化建设等资金,积极协调街道和各社区、村委会的关系,争取资金投入学校建设。

3.政策保障。积极宣传、合理利用国家颁行的《义务教育法》、《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黔西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促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赢得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

界热心支持和各级组织、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社会群众大力拥护,形成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局面,确保布局调整工作又快又好的向前推进。

杜鹃街道办事处 2013年11月27日

第三篇: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

来源:黄政办发〔2011〕27号

【摘要】

《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市区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实施步骤:

●2011年,主要完成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设计,启动市、区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

1、完成并颁布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2、完成启黄中学、黄冈外校办学体制改革;

3、启动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黄州城区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师补充流动机制;

6、启动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7、启动老城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8、根据城东新区规划,做好城东新区教育用地预留规划;

9、启动并部分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2-2013年,全面实施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完成市区部分学校的整合工作。

1、完成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2、完成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区部分学校的整合;

4、加大迁建学校的建设力度;

5、基本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6、启动城东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建工作;

7、加大教师交流、互派力度。

●2014-2015年,重点加强市区学校的基本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实现市区学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1、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

2、完成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3、基本完成城东新区新建学校建设工程。

正文: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方案的通知

黄政办发〔2011〕27号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

为了做好黄冈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议案》的办理工作,实现市区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理顺体制、科学规划、改革创新,推进市区教育事业优先、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市区中小学办学水平,提升市区龙头地位,改善市区人居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

二、整体目标

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市区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三、基本原则

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市区一体,整体联动;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财政为主,多元投入。

四、工作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务实可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组织专家团队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并完成市区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市区群众、教师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评审,向社会公示,并报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

(二)理顺管理体制。改革市区学校办学体制,探索市区学校统筹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按照“规范简洁,科学高效”的原则,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成市直、黄州区、黄冈经济开发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教育合力。同时,理顺启黄中学和黄冈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体制。

(三)优化学校布局。在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的基础上,2011年开始启动实施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重点是实施老城区学校“改造、扩建、撤并、迁建”工程,加大对黄州中学、市实验小学、市实验幼儿园、考棚街小学、区实验小学和区实验二小等资源整合力度,优化学校布局,解决老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交通拥堵问题,初步实现市区教

育均衡发展。

(四)做好新城预控。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发展变化趋势,优先考虑各类教育教学机构设施布点,做好新城区特别是城东新区学校远期预控和建设工作,加强教育用地预留控制,使城区各类教育设施布点科学合理。启动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备和建设工程,使新建学校起步快、起点高、环境优。

(五)改造薄弱学校。加大对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的改造力度,切实做好扩建学校的周边土地控制征用工作,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消除D级危房,使市区学校全面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六)合理定额定编。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核定市区现有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解决学校规模超负荷和班额严重超标等问题;按政策规定和学校运行要求重新核定市区学校教师编制,落实教师员额;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流动机制,实现市区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

五、实施步骤

(一)2011年,主要完成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设计,启动市、区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

1、完成并颁布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2、完成启黄中学、黄冈外校办学体制改革;

3、启动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黄州城区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师补充流动机制;

6、启动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7、启动老城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8、根据城东新区规划,做好城东新区教育用地预留规划;

9、启动并部分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2012-2013年,全面实施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完成市区部分学校的整合工作。

1、完成黄州区属学校和黄冈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2、完成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区部分学校的整合;

4、加大迁建学校的建设力度;

5、基本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6、启动城东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建工作;

7、加大教师交流、互派力度。

(三)2014-2015年,重点加强市区学校的基本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实现市区学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1、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

2、完成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3、基本完成城东新区新建学校建设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黄冈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工作。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附后。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二是加大教育“两费”征收管理力度并优先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建设项目和资金。四是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置换管理,将置换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并在土地置换、安置补偿、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五是争取社会资金参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

(三)及时督办验收。市政府加大对议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办力度,加强对议案办理的过程管理,定期向市人大报告议案的办理情况。制定议案项目验收办法,组织力量对议案项目进行验收,做到完成一个,及时验收一个。项目验收按照自下而上、分级管理的原则,由项目建设(承办)单位逐级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议案实施期届满后,市政府将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并邀请市人大及部分人大代表,对议案办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黄冈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

组长:刘雪荣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王静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梅香雪市政府副市长

黄祥国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方成市政府副秘书长

方光明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新佳市政府副秘书长

余友斌黄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佑元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万亚平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王万福市编办主任

潘咏华市发改委主任

王建学市教育局局长

宋兰萍市财政局局长

姚涛市地税局局长

骆效崇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孙楚强市人社局局长

黄强胤市住建委主任

喻长友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王永忠市人口计生委主任

叶俊甫市审计局局长

张际伟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刘劲松市城投公司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黄冈市教育局,王建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以标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黄州区人民政府:按照市区一体、统筹发展的要求,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实施布局调整规划,加强管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做好辖区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建设有关工作。

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市区一体、统筹发展的要求,认真实施布局调整规划,负责做好辖区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建设有关工作。

监察局:负责监督学校撤并、校产转移、资产处置、项目建设经费使用行为,查处学校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编办: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合理核定落实市区学校教师编制。

发展改革委:负责将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先市区调整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审批。

教育局:负责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方案的拟订、实施等日常工作,协调市区有关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财政局:加大资金筹措和投入力度,做好相关经费测算、补助和调剂工作,为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地税局:加大市区教育“两费”征收管理力度,做到依法征收,做到应收尽收。

公安局:负责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过程中社会治安和稳定工作。

人社局: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流动机制,配合做好布局调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

住建委:加强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建设管理,落实教育建设项目减免费优惠政策。

国土资源局:做好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用地的规划、预留控制和划拨工作,优先保证教育用地。

人口计生委:负责对市区分年龄学龄人口作出科学的统计分析和预测,提供相关信息资料。

审计局:负责布局调整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和资产管理的审计工作。

城乡规划局:将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整体规划,做好布点选址、建设规划、协调用地等工作。

城投公司:围绕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目标,做好相关资产置换、融资和投资工作。

第四篇:大洛中心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情况汇报

一、学校所处的地址、地理坐标

沙县大洛中心小学位于沙县西南部,座落在大洛镇政府所在地,所处地址为沙县大洛镇大洛街80号,海拔400米,所在地经度为117°47′28″,所在地纬度26°14′52″。

二、“十一〃五”期间学校布局调整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1、新建与拆并了哪些学校,具体实施的时间

2006年9月拆并了昌荣、高坑洋、张田、华口、罗坑源、中洋、后溪、前村、陈山、宝山、文坑、山际12所村小校,实行高度集中办学,所有小学适龄儿童集中在大洛中心小学就读,率先在沙县实现“一镇一校”目标,学校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是一所寄宿制学校。

2、学校布局调整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市“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称号、“平安校园先进单位”、 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 “市先进教育工会” 、市“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市“少先队红旗大队”荣誉称号、“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三明市B级食堂”、 “福建省小学示范图书馆”称号、县“工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被评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市级文明学校荣誉称号。2009年3月,学校通过市B级食堂评估验收;2009年6月,学校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检查中被确定为A级。2009年12月获三明市首批“福建省农村中小学合格校”称号、通过三明市农村示范幼儿园县级复查验收。2010年4月,获师德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教育宣传信息工作先进

单位、获县少儿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五名。2011年9月,在组织参加“新人杯”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中,学生罗冬枚、鲍立霖、林镓沁、卓慧琦、鲍立宏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2011年10月在参加县里组织的绘画比赛中,黄淑慧、林雨杭、潘思桦、张仕海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2011年10月16日,在“吉力”杯沙县青少年“三棋”大赛中,学生罗超轶同学获得国际象棋男子甲组第三名;2011年10月30日,在参加县小学生田径运会比赛中,学生林宗晖、黄修乾同学分别获得第五名、第六名。2011年12月20日,在参加县小学生学习竞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乐小英、张盛添、詹雪英、黄文凤、黄静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县二等奖,林丽蓉、余锦武等多位教师指导的学生获得三等奖。2011年10月,我校有19名同学参加全国书法等级考试。

3、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离家远,家长难以照顾,每周接送孩子不方便(由于还有行政村无法开通周末班车)。

⑵由于拆并了各村小校,教师编制数明显减少,相应的聘用中级教师数减少,极大地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⑶实行全面集中办学,所有经费开支增加,加上学生数少,学校各项开支还是那么多,出现经费困难。

⑷另外教师年龄偏大,平均年龄43岁,不适应大班化教学,造成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2012.2.10

第五篇:学校布局调整之我见

一、学校布局调整主要成效

1、改善了办学设施条件。

通过撤并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 并逐步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多媒体室、体育室等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也都更加集中,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充实和改善。

2、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 教师队伍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 中心小学体、音、美等学科配置了一些专职教师, 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布局调整, 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师资配置合理、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教学管理也比较规范, 因此能够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 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二、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合并后部分小学生上学路程较远(豆坪、产坑等距离中心小学10多里),学生上放学交通工具欠缺,途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子女教育费用增加和生源流失。有些孩子搭乘公共汽车或拼车上学,额外增加了交通费用;有些孩子在学校就近租房寄宿,还有些学生流失到县外和县直学校就读,增加家庭支出和致使生源流失。

3.并校后生源层面多(生活、学习、家庭等习惯差异)使中心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4.布局调整教师相对集中,优秀教师9个流动至县直实验小学,使学科配置难于安排,教师队伍老年化,中心小学221位教师中,女教师50周岁以上达10人,男教师55周岁以上达68人。

5、调整后的中心校学生数相对集中,中心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专职教师配置不齐(只有中心校本部配备各科1-2个,其它完小校几乎没有),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6、校安工程未完成,整合后的学校(坑里644平方米、湖田998平方米)危房未拆,还在其中教室上课,存在安全隐患。

三、部分布局调整失当的原因分析

1.一些地方对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没有按照就近入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就学困难。

2.一些地方盲目地追求合并后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办“大校”、“花园式学校”等为办学方向,脱离实际。

3.布局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进行实际深入的调研。

四、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建议

1、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科学合理地“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

2、应深入调研当地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客观实际合理地规划调整工作。

3、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4、优化搭配老、中、青年教师,配齐各校各科专职教师,按各校学生术或班级配备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5、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最后,各地应充分组织、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公共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并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6、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各校配套教育教学设施建设。

上一篇: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下一篇:中学校园建筑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