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统计评估文献综述

2022-09-12

1 引言

重大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统计评估研究, 是应急策略制定的基础, 有助于国家和社会更加科学地应对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 对于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是当前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Funreuther和Fiore (1966) 在国际上最早明确提出“灾害经济学”这一理念, 推动了灾害经济学领域的诞生;于光远 (1986) 在国内最早提出并推动了灾害经济学的建设。近年来, 部分研究学者赵勇 (2002) 、何爱平 (2000) 等认为灾害经济学应该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予以重视, 从现代经济学 (或称西方经济学) 的原理出发,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灾害进行深入研究, 并将灾害经济学纳入发展经济学的范畴, 认为灾害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发展经济学的不足之处, 丰富和完善了发展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 自然灾害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内容日益广泛和深入, 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 更是延伸到实证研究方面, 度量经济损失也从以往单纯的直接经济损失计算, 发展到直接经济损失通过交互式传递而产生的间接损失影响;研究方法方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许多学者开始将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等引入该研究领域,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 重大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的理论研究综述

2.1 重大自然灾害与自然资源

重大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 而且间接经济损失往往更是巨大, 但我国部分学者郑功成 (1998) 、何爱平 (2000) 和王艳艳 (2005) 等也存在另一种观点, 即“灾害损益参半”的观点, 他们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灾害, 发现灾害所带来的消极与积极、负与正两者之间的界限、两者之间的对立不是绝对的, 并以辩证的分析方法看待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即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 也能产生有利作用。

2.2 重大自然灾害与技术进步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 技术进步往往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 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很大可能性上会促进技术的进步, 这主要是由于用于劳动生产的旧设备往往会在灾害遭受破坏, 而灾后这些受损设备往往又会被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高新设备所替换, 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提高如Okuyama (2003) 、Cuaresma (2007) 。

2.3 重大自然灾害与应急管理策略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逐步建立起综合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如Sylves (1994) 、Schroeder (2001) 、薛国星等 (2008) 等。刘新建等 (2009) 对国内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 20世纪后期, 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开始针对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研究, 而“应急能力评价”的定义也是由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应急管理分局在其编写的《地方减灾计划手册》时首次提出的, 即地方政府为实现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目标而采取措施的能力评价。

3 重大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综述

重大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的直接破坏, 如冰雪灾害导致冬作物减产;二是对经济发展条件的破坏, 如地震、山洪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生产厂房倒塌, 破坏了生产条件, 降低了社会生产力;三是对经济社会的间接影响, 如冰雪灾害导致交通中断, 社会秩序混乱等。因此, 重大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通过灾害的经济损失加以体现。

3.1 重大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分类

可以划分为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宏观经济损失三大类。直接经济损失指因遭受毁灭和破坏而损失的资金、物质等 (如洪水冲毁建筑设施、干旱使农作物歉收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指商品和服务流程中的损失, 包括受损或被毁工厂的低产出;由于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遭损害引起的销售收入损失;正常的供应渠道受损而不得不购买较贵的材料所支付的成本;因疾病、伤亡的增加导致医疗的额外支出等。宏观经济损失则指灾害对整个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如外部贸易、政府预算、政府计划支出的再分配以及债务的增加等。因此, 在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经济影响进行度量的时候, 不能只关注直接经济损失, 需要同时考虑间接经济损失和宏观经济损失等, 更为客观、真实、综合地反映灾害对经济的影响程度。

3.2 重大自然灾害经济影响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是对灾害特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等主要指标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性描述, 主要包括数据的频数分析、与往年数据的对比分析, 发展趋势分析等。如曾荣青 (2001) 通过对澳门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台风和暴雨是最常面临的自然灾害, 并分别对两种灾害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Edward R.Cook (2004) 等运用水文气候资料来说明:2002年, 美国本部50%以上的地区发生了中等干旱到严重干旱, 且美国西部也正经历着降水短缺的现象。穆治霖 (2008) 采用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 刻画了2006-2008年我国发生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 深入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为以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描述性统计分析的优点在于:以数字来描述灾害发生后的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 直观清楚地反映了灾害的严重程度及其造成的损失, 清楚明了。但是, 该方法很难将以往数据有机地联合起来, 进行综合分析, 预测能力有所不足。

3.3 重大自然灾害经济影响定量评估模型

该方法是目前主流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其优点在于能够将数理模型有机地运用到自然灾害损失评估, 能够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行为的关系, 并适用于分析灾害爆发引起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变化, 有效地将灾害发生后的各方面影响融入统一模型中, 综合分析出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较描述性统计分析优势更为明显。该方法又可以细化为以下三种类型: (1) 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 主要是将概率论、熵值理论、层次分析法等多元统计方法运用到灾害损失评价, 将可以观测到的直接损失有机结合, 得到综合评价值, 如姜爱军等 (1998) 、张星等 (2007, 2009) 。 (2) 计量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包含了经济增长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截面数据模型等, 通过回归方程、概率预测等方法对灾损数据进行拟合, 有效分析经济损失的来龙去脉, 如David Goldman (1997) 、Sujit Das和Russell Lee (1988) 、徐嵩龄 (1998) 等。 (3)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CGE模型) 。CGE模型是一种复杂的经济评估模型, 能够将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运用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可以考察来自经济某一部分的扰动 (如灾害) 对经济全局的影响, 如张显东 (1999) 、Rose A (2000) 、Narayan P.K. (2003) 等。

4 结语

近年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提高和影响程度的加深, 重大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国内外学者先后组织大量的灾害经济影响统计评估研究工作, 旨在深刻揭示重大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客观数据为依据, 科学统计和度量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综合经济损失, 从而为减灾防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应急抗灾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指导。

摘要:重大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统计评估研究, 是应急策略制定的基础, 是科学合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重点讨论了重大自然灾害与自然资源、技术进步、应急管理策略等要素关系的理论成果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CGE模型) 等方面的实证成果, 旨在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经济影响,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于光远.灾害经济学[M].北京:经济出版社, 1986.

[2] 王晓丽, 栾希.自然灾害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 2013 (11) .

[3] 吴佩英, 王荷兰.国内外主要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探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2 (2) .

上一篇:解析信息化模式在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下一篇:浅析手工钉珠工艺与其他工艺的结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