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一、帮助孩子阅读

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鼓励孩子将读到的故事讲给父母,并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叙述表达完整,从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将主动权交给孩子

家长应放下姿态,将主动权教给孩子,让孩子主动地把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讲给自己听,并谈谈他的理解和看法,以此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三、关注日常生活

写作源于生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帮助孩子们收集写作素材,如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在平时的生活娱乐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收集写作素材等。

四、多鼓励孩子

只要是孩子自己的感觉,什么样的都是对的。因为那是他的认识。即使非常不合适,也不用当场予以否定,要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认识。如果能再引导他寻找到一定的依据来支持这些感觉,给他个轻松的氛围自主表达,并给予鼓励,久了,孩子就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特点,不会人云亦云。

父母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强制灌输,对不同观点,多用辩论的方法,因为人在辩论时思维最为活跃。周边所有的事,都可以信手拿来。但辩论切忌论输赢。要让孩子认识到不同观点的存在才是正常,我们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而不是说服别人。

多鼓励孩子,他不会因为你的骂骂咧咧而改掉缺点,但他会因为你的信任而建全优点。

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孩子独立思考问题是一种习惯,仅仅靠老师在学校里培养远远不够,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到底怎么培养呢?

孩子学习,父母不要当陪读。有好多父母,孩子学习的时候,喜欢陪在孩子身边,所以孩子一遇到问题,就很自然地会向父母求救。写作文时,经常会出现一句句地教的情况。 如果父母不假思索地告诉孩子,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依赖心理,在家指望父母,在学校依靠同学。

第二篇: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好作文

导语:作文,一直是许多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也是最让家长头疼的地方。很多家长在谈到孩子作文的时候都是眉 头紧蹙,把孩子作文分数提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其实,孩子能否把作文写好,除了依靠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外,还要依靠家长的帮助,而这一点往 往被一些家长忽视。家长同样是孩子作文的辅导老师,家庭应是孩子作文的第二课堂。

写好作文,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和一个方面的实践:两个基本功分别是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一个实践就是多练习。

一、有意识的帮助孩子积累素材,启发孩子寻找素材。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介绍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新鲜事及社会见闻等,尽可能讲得情结完整、生动有趣,并加以分析,让孩子知道写 哪一类作文时可以运用这些内容,必要时,还可以让孩子把事情简要地记下来。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必须做有心人,首先自己要关心周围的生活。帮助孩子积累写 作的素材,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在孩子写不出作文来,家长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帮助孩子寻找素材,引导、启发孩子回忆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让他们自己动手练 习。

二、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拓宽视野。

平时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在星期天、节假日中,也要有目的地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是逛逛市场,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家长还 要注意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体察生活,学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有些家长总是喜欢把孩子整天关在家中看书做作业,结果,孩子 的生活面很窄,孤陋寡闻,这不利于孩子丰富作文素材。

三、经常检查孩子的作文本,帮助孩子建立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有些孩子接到老师发下来的作文本,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和评语就过去了,他们不太关心文章中老师批改的内容。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消化老师的评语,真正理 解老师提出的优缺点;同时要引导孩子琢磨老师的修改,使他懂得其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修改的原因,并督促孩子按照老师的意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孩 子对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才会更加清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四、引导孩子多练习,形成有利于孩子作文的氛围。

在家庭中,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作文情况。业余时间可与孩子谈谈有关写作文的事,或就生活中双方都熟悉的事件命题,一起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拟出写作 提纲,作为一种口头练习。另外,要培养孩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孩子在课堂学习之余适当的看些书籍报刊,有利于丰富知识,激发写作兴趣,能起到辅助课堂教 学的作用。当孩子对一些事件有自己独到看法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将这些记录下来,即使是随笔的形式,这既能帮助孩子积累素材,也能让孩子多进行作文练 习,对作文的写作方法掌握地更加熟练。

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是一项具体、细致的工作。在学校作文课堂教学的同时,家长若能同时进行课外辅导,孩子的作文水平将会得到较快的提高。

第三篇:如何让孩子写好作文

以下几段文字摘自网络:

一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其实,作文如泉源喷涌,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其他什么。相对于成人来说,学生的生活是单纯的,是真诚的,是快乐的。这就是学生的“真性”生活,这就是学生作文的“泉源”。心中不快,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静。在作文里,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可以连接千里,审视古今;可以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如果这样作文就能表达得淋漓尽致,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一、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然而,学生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不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获得新鲜的感受,以使其有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1.留心观察。 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如要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的肖像、衣着、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首选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最后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情观察。

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二、乐于积累,善于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再寄小读者》一文中,针对学生写作的困难做过这样的精辟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

闪烁着景色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是指没有生活的积累、生活的积淀,“形容不出来”是指缺乏语言积累、语言的表达。

1、生活积累,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

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①参于生活,融于生活。 学生并不是生活的局外人,学生写作文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积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在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写作文前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夸奖他(她)”“我佩服他(她)”“他(她)真行”等即兴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有关材料。这样,既可激发学生表达人物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以选择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一切的体验、感悟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体验、感悟,从而成为作文的素材,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素材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某种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某件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某种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一定的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应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仓库”之中,素材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2、语言积累,解决„形容不出来‟的问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却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与他们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有关。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从广泛阅读中来,“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如何引导培养学生读书破万卷、广泛的阅读呢?

①拓宽阅读面。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一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是优秀作文选之类,让学生在写作上接受启示;三是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②运用阅读卡。

要求学生对在平时教学的文章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及时摘抄,分类进行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定向专题阅读,就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时,要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二 首先我要求他们把作文写具体。这是起步作文的重中之重。三年级是中段学生,应该开始成篇成文,但是在

一、二年级时,我们只要求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都是看图写话,只要能够抓住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行,但是,三年级就不行,每次考试时作文版面很多,分数比例很大,如果还只要求写这四要素恐怕不行。那么如何过渡到成篇成文呢?所以我先要求他们写具体,并通过三种线进行类比:⑴一种是 线段;⑵一种是稍长一点的线段;⑶一种是与上一条一样长的波浪线。

问:哪条长?学生都说⑶长,为什么?拉直就长了。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成这样呢?我告诉他们,这就要设置矛盾,比如:从吕公岙到临海,⑴你可以直接经过邵家渡到临海,⑵也可以经过大田到临海,⑶或者绕到天边再到临海,总之都会到达。但是⑴就无话可说,而⑶在绕的过程中就长了,而且在路上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出事,这就是矛盾,这样的文章会“波澜起伏,很有味道”!

其次,教给方法。谁都知道:作文应该做到“凤头、猪身、豹尾”,顾名思义:文章的开头像凤凰一样漂亮,才能吸引人,而重点部分要具体,像猪那么胖,有内容,而结尾部分要简洁有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所以我就从开头、结尾方法有几种再分门别类,以及如何谋篇布局等等,其间还夹杂着:观察,推理,想象等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训练,而且教给一些表达方法,如“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反面烘托”等等。并且每一篇都做到面批,如果出现问题,就当面交流,学生再及时修改,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三,学生每次作文以后,我都给他们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兴趣和意志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激励,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所以我的评价就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主目标展开,“加油”,“能让书本的语言为我所用,真了不起!”“看到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把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我为你骄傲!”……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就像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说是心灵的碰撞,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一阵阵涟漪,所以学生的作文也就越来越好,因此好词佳句不断!

总之,我认为起点作文应该过渡自然,不能强加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这样学生就会写好的!

以下资料仅供你参考,主要帮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和培养写作兴趣。

1 家长阅读《作文,多大点事儿》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写好作文

2 家长阅读《四年级(10岁)决定孩子一生的成绩》(韩国)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韩国人的教育方法3 孩子阅读《民国经典启蒙读物:开明儿童国语读本(全套共4册)[精装]》 教育大师叶圣陶与画家丰子恺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4 孩子阅读《DK儿童百科全书》 来自英国DK公司印刷精美全世界的孩子们都爱不释手非常优秀的一本书

还有同一系列的《儿童动物百科全书》 也是来自英国DK公司

5 参考教辅 《人大附中优秀作文与名师导引》

《小学生6年级优秀分类作文大全 》

《名师指点经典示范:小学生获奖作文大全》

《名师指点经典示范•小学生分类作文大全》

第四篇:如何指导孩子写好作文

一、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书本上的知识。广泛涉猎一些精彩而有意义的故事、趣闻,先进人物的事迹,古今佳话,名言警句等,并要求他们写摘要或做成剪报,把需要保存的资料分门别类地积累起来,以便作文时随时查阅,精读一些优秀的文章或名篇,要细读,潜心揣摸,体会别人是怎样围绕中心合理地安排材料,布局谋篇的,对于其中好的章节、句段,特别是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要重点读,甚至熟记于心,我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勤动手,多写读书笔记,这样,书也读多了,还从中涉取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语言,也学到了他人的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时,自然觉得思路开阔,得心应手。

二、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知道,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为文章的内容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生活的积累。新大纲对中年级就提出了这样的写作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让孩子们先去生活中观察,再到实践中去体会,解决了作文空洞无物的问题。

三、鼓励孩子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活动中给予适当的观察指导,活动后,让孩子把印象最深,自己觉得最精彩,最有趣的写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孩子会普遍乐于作文。写出的文章不仅有内容,而且真实感人,生动有趣,

第五篇:农村的孩子如何写好作文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早在我脑海里埋伏着一种想法,就是想写一篇《如何引导农村学生写好作文》,当我想到这一主题时,感到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我想,大多数学生在乡村居住,我们的广大教师绝大多数身居农村内,亲临教学第一线,孩子们在这广袤的土地上生活,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多得不计其数,但这些新鲜的稀奇的事,竟从他们身边擦身而过,有的甚至永远埋没。我有时也到下面走走、转转,和同仁们聊聊天,在偶然的闲谈中,我发现同行们在对待学生作文的问题上,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就是农村孩子见识少,没有什么可写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今天,在这里和同行们谈一谈如何引导农村学生写好作文的问题,如有不妥之处,愿和同行商讨、斧正。

在村级小学,《就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这一问题,我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深入农村生活,积累农村生活素材(不能因为他们每天都居住在农村就算是深入生活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农村景色的美,叙乡间趣事,抒发热爱家乡之情、活活泼泼地涌卷出鲜活的“乡土气息”,从而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紧紧抓住“激情”、“积累”、“引导”、“读改”4个环节,指导学生写“乡土”作文,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首先,我在语文教学中牢牢抓住语文知识的基本功,采用情景教学法,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并激发热爱家乡之情。因为无论谁做什么事,只要热爱那件事,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做好的,作文也是一样,只有激起学生协作的欲望和热情,有了写作的冲动感,再结合实践和观察,溶入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以往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让学生在作文中叙事写景,学生往往千头万绪难以下手,认为农村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又没有非常热闹的街道,更没有风景如画的公园,写什么呢?我分析认为:这是我们的学生对农村生活熟视无睹的结果。于是,我在作文前,首先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实地观察。在边走边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同学们,看到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看到了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地劳动;有的说,看到了滚滚麦浪;有的说,看到鲜红的大苹果、黄澄橙的梨,累累果实;还有的说,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燕子在空中飞舞,麻雀飞来飞去等,等同学们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叙述一番后,我说:同学们,看到了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一阵沉默之后,有的同学说:我们的家乡确实很美,我们应该热爱家乡,长大以后,要把她建设得更美;有的说,当我看到那些累累果实,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的满脸汗水,一身泥,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有的同学甚至说:我看到农民伯伯浇地漫灌时,就想到,长大后,一定要把它改造成节约用水型的灌溉„„看到同学们思想的逐步升华,作文思路逐步清晰,我确实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致地、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使其产生联想,体会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这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在指导学生写好另一篇作文时,它将得到充分的验证。

有一次,我要求学生看图写景谈感想(题目自己拟),我把已经准备好的教具挂图一一挂在黑板上时,这些家乡的风土人情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他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图画,有的被《梨园飘香》所吸引;有的被《鲜红的苹果园》所陶醉;有的望着图画上的《马》,似乎听见了调皮的小马驹在草地上撒欢;还有的在数《葡萄熟了》的画面上的那一串串累累果实„„同学们沉浸在美景之中,这熟悉的景物还深深地唤起了同学们的爱乡之情,无限的激情使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这样,一篇篇生动具体地反映农村生活风貌的习作产生了,收到了预期效果。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乡村也有写不完的美景,抒发不够的感情。

其次,我平时注意指导学生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当学生产生了爱乡之情,写乡之欲时,我就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动脑深入分析、思考事物的特征和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并指导学生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观察日记的内容除了写观察者的姓名、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外,主要写观察的对象、观察的方法、观察到的内容。观察内容包括事物的特点,所产生的联想等。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感知敏锐了,联想丰富了,写作素材也多了,作文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

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过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除了抓好“激情”、“积累”、“引导”这三个环节外,还着力抓好“读改”这个环节。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学生往往对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所写的生活不熟悉,又觉得自己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而对自己写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不仅能真切地感知,而且也能做出准确的评判,同时又能启发自己的写作思路。所以,我在作文讲评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互动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此,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教师必须引导我们的学生广泛阅读,经常不断地积累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首先要读好书,读好报,还要圈圈划划或摘记下好词、好句,想一想人家写的,到底好在哪里,让学生广泛阅读,去体会、去探索。鼓励学生多买书,订阅“小故事”、“小朋友”、“小学生天地”、“创作性作文”等杂志相互调换着看,并养成看书的良好习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上写作的技术问题。”而要解决材料的问题,就必须从观察入手。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材料的问题,要达到“有话可说,滔滔不绝”。因此,农村的广大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我想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提高。

总之,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实验,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绝大部分的学生不仅能写出条理清楚、内容丰富的记叙文,而且还能较准确地运用一般的修辞方法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特别是深化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谁说农村没有好写的,就看你会不会写,农村景色美着哩!”

上一篇:如果有一天我选择离开下一篇: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