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

2022-09-06

第一篇: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

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

优秀研究生在毕业之际是需要有导师们的评语的。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一)

思想积极进步;学习上目标明确、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并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全面发展。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工作上,积极能干,不怕苦,不怕累,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做事细心,团队意识强,敢于创新。

总之,该同学是一个综合素质高,具备较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的毕业生。

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二)

性格稳重,学习勤奋刻苦,态度端正, 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善于思考,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并侧重自己团队精神的培养。积极参于专业实验室的研发项目。在校期间努力争取并参加校外企业的实训锻炼,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曾做过慈善相关事业部门的兼职,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该同学是一个综合素质高,社会实践能力强,极具团队意识的学生。

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三)

性格开朗,思维敏捷,适应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热爱集体,诚实守信,上进心强。能够团结同学,人际关系良好,团队精神强,善于协调工作,协同作战。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习目标明确,基础扎实,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课外知识的积累,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生活朴素,能吃苦耐劳,待人真诚,工作细心认真,踏实肯干,责任心强。

总之,该同学是一个综合素质高,社会实践能力强,极具团队意识的优秀毕业生。

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四)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他还研修了很多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他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平时生活中,他为人处世和善、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思想上他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

其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以及工作都是优秀出色的,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五)

xx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准备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专业水平。同时他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六)

xx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牢记担负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邪教组织,政治立场坚定。在专业课程学习上,认真学习了软件工程的核心课程,所选课程全部达到国家要求。在科研实践中,广泛阅读有关博士、硕士论文和大量的外文文献,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学习之余,该生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曾代表学院参加了武汉大学足球赛并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平时也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心,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胡光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望该生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标准评分细则及评分表

真诚服务共同进步

附件6:

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标准评分细则及评分表

部门:部长姓名:________主管常委:_________年月日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

真诚服务共同进步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

第三篇: 中山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

(修订稿)(试行)

为了充分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精神,根据《中山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参评资格和评奖条件

(一)参评资格

1.学习满一年的在册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参加一年一度的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同一原则上只可获一项奖学金(捐赠奖学金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不享受奖励金,只颁发荣誉证书。

2.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当年奖学金的评定: (1)该学年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者; (2)一学期缺勤累计2周以上者;

(3)上一学年有不及格或补考、重考者。

(二)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遵守法律和学校、学院各项规章制度; 2.品行良好,尊师爱校,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集体活动; 3.刻苦学习,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学业成绩优良;

4.积极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态度严谨,并取得一定成果。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省级以上学术(科技)竞赛奖。

二、评分办法

(一)加分标准

1、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每篇17分。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论文全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且公开出版发行或获奖的,得15分;如果只有论文摘要被收入会议论文集且公开出版发行的,得5分。

2、在一类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计17分;在二类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计12分;在三类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计9分;在有刊号的一般刊物(有国内刊号CN号)上发表论文,每篇计3分。参评论文皆不得少于3000字,否则不予计分。(刊物分类标准具体参见我校社科处《2008年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网址为http://skc.sysu.edu.cn/bszn/cggl/index.htm及http://skc.sysu.edu.cn/zlhb/cyzl/3510.htm。)

3、在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号ISBN号)上发表论文每篇计1.5分,每本论文集计算加分篇数不多于2篇。但如该论文集属于

一、

二、三类重要学术刊物,则按在

一、

二、三类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标准计分;或该论文集虽不属于

一、

二、三类重要学术刊物,但确为法学专业领域重要学术论文集,采

1 取以书代刊的形式,经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认定后,可按一般刊物计分。参评论文皆不得少于3000字,否则不予计分。

4、参加学术会议,论文全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且公开出版发行或获奖者(优秀奖、鼓励奖除外),计3分。提交会议的论文同时被收入会议论文集和获奖的,只按一项计分。

5、在《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或其他没有刊号的省级以上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计1分。

6、在省级以上(直辖市或较大的市可为市级)重要报纸的理论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每篇加3分。

7、参著的,计4分;参译的,计2分。参著或参译的专著或教材必须是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参著或参译字数为一万字以上。独著计8分,独译计5分。

8、论文发表在增刊上的,每篇计2分。

9、作品合作的,第一作者得70%,第二作者得30%,此后次序的作者一律不给分。与导师合作的按100%计分。如果是与校外合作的,第一作者才给分,按100%计分。

10、一稿多发的,就高计分。

11、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上或《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上,被国际权威杂志全文转引的,在原有得分基础上再加4分;被国内权威杂志全文转引的,再原有基础上再加2分;科研成果发表在其它级别刊物上,被国际权威杂志全文转引的,在原有得分基础上再加10分,但累积分不得超过17分;被国内权威杂志全文转引的,再原有得分基础上再加8分,但累积分不得超过15分。

12、参加学术(科技)竞赛获奖,国家级重要奖项加5分,省级重要奖项加3.5分。参加非学术类竞赛,获国际级重要奖项加3分,国家级重要奖项加2.5分,省级重要奖项加2分。

13、参加校、院比赛,获校级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加1分;其他名次的加0.5分。获院系级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加0.5分。累积加分不超过3分。

14、同一作品获得多项奖励,只按所获最高奖项计分。

15、社会工作加分:

(1)担任研究生党支部委员、团总支委员、班委、研究生会各部副部长,计1分。

(2)任院团委委员、研究生会各部部长、班长、党支部书记,计1.5分。 (3)担任校、院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的,计2分。 (4)担任多种职务的,只计最高分。

(5)如果各方面表现突出,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的,获得校、院优秀学生干部加1分,获得校、院工作积极分子的加0.5分。

(6)担任学生干部加分的,工作必须满一届,并且考核合格。

(二)扣分标准

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每缺席一次扣0.5分。

2

三、评选程序

1、学生本人在限期内按规定格式上报有关材料,基本材料包括:奖学金申请书、加分情况(见附件)、奖学金申请表、论著的复印件、所发表刊物的封面、目录、论著首页、所获荣誉证书以及其他相关的证明等。

2、由导师签署推荐意见。

3、由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审议申请人材料,按照申请者评分的高低确定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初评名单。

4、张榜公示初评名单,有异议者可向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申请复议。

5、如初评名单没有异议,学院将名单上报学校审批。

四、评选注意事项

1、参评者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可信,如有弄虚作假,取消参评资格,并视其造成的影响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在非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不予认定为研究成果,不予评分。

3、国际专业学术刊物的认定由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组织专家予以确认。获得国际级学术(科技)竞赛奖励的加分由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予以酌定。

4、省级以上(直辖市或较大的市可为市级)重要报纸的认定由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予以确认。

5、有关科研成果发表、出版的时间以及相关奖励的取得必须是在校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期间。

6、上一年参评研究生奖学金已用过的科研成果不能再次作为参评成果。

7、有关论著虽未发表(出版),但已确定被采用的,可以作为成果参评。但须提供用稿通知或出版社证明原件,并在上面注明发表(出版)时间。如发现作假,或评奖后未发表(出版),学院将取消参评资格或所获奖励。

8、参加各类比赛,必须是由各级官方机构,学校、学院行政机关和部门组织的全国、全省、全校范围或全院范围的正规比赛。不包括由民间团体、学生组织自行组织的各类比赛。

9、如遇申请者分数相同情况,由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根据申请者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篇数,平时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参加学院公益活动、集体活动情况、综合表现等确定获奖者。

中山大学法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第四篇: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评选表彰办法

一、评选范围

管理局和油田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以个人或集体名义在局级以上报刊正式发表的有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文章、调查报告,以及在局级以上政研会、研讨会上交流的理论文章、调查报告,均可参评。

二、标准条件

管理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基本标准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正确鲜明的导向性。

2、研究和宣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探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现实课题,有新观点、新见解。

3、研究和探讨油田深化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新思路、新对策,为领导决策、指导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文风朴实,论据充分,逻辑严谨,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篇文章不少于3000字。

(二)必要条件

一等奖成果必须是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省(部)级以上政研会、研讨会上交流,在油田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二等奖成果必须是在局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局级以上政研会、研讨会上交流,在油田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三等奖成果必须是在局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局级以上政研会、研讨会上交流,在本单位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

三、申报评选

1、申报管理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每个二级单位和局机关有关部门可推荐2~3篇。每篇作品都要明确具体作者,联名作者不得超过3人。

2、由成果人提出申请,填写《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申报表》一式三份,经二级单位政研会审核、所属二级党委批准后,向局政研会推荐。

3、局政研会对所报成果予以登记,进行初审后,局政研会常务理事会召开会议,对初审合格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奖励等级。评审结果报局党委审批。

四、表彰奖励

对获得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的作品,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

五、附则

1、管理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每年评选一次。

2、本办法由局政研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

附件2: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

第一条评奖宗旨

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检阅1999年至2003年我国教育科研战线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学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教育部决定举办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

第二条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全面总结1999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教育科研战线的工作成就,检阅教育科研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进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营造重视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评奖工作要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坚持质量第

一、宁缺勿滥,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三条评奖范围

1.凡列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的各级各类立项课题均可参评。

2.凡未列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而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教育科研成果,或不宜公开发表和出版但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教育科研成果,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部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推荐,也可参加此次评奖。

3.凡已在往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奖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奖中获奖的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奖。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教育学科、心理学科)与本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实行统一评审。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的,其推荐成果主要应是评奖活动中已获奖成果。凡参加评奖活动而未获奖的成果,不得推荐参评。未参加评奖的成果可推荐参评。

5.参评成果限定在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

第四条参评成果

1.已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成果,包括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不包括工具书、论文集、教材、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

2.不宜公开出版和发表,但已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

第五条奖项设置

本次评奖共设奖项300项,其中:

1.一等奖:30项(含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

2.二等奖:90项(含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

3.三等奖:180项(含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项)

第六条参评条件

对参评成果在指导思想、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社会效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参评成果应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既反映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又能体现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

基本条件是:

1.政治标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学术标准:学风端正,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求。

3.社会标准:基础研究成果学术上有所创新,理论上有所建树,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方法,在探索重要理论问题、填补学科空白、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等方面做出贡献,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受到学术界广泛的重视和好评。应用研究成果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决策提出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和改革方案,被吸收采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教改实验成果已在较大范围推广,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实践,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明显实效。

4.以反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优秀成果作为奖励的重点,并重视奖励基础研究以及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优秀成果。

第七条 评审组织

1.教育部成立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奖委员会”)领导评奖工作,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代行职责,最终审定获奖成果。

2.评奖委员会聘请学科评审组,负责对参评成果进行评审并表决,向评奖委员会提出获奖成果建议名单。

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行评奖办公室职责,受理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推荐上报的成果,负责处理评奖工作的日常事务,处理异议投诉等。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确定专门机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有关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成果申报、资格审查和推荐等项工作。

5.教育部各司局的个人或集体的参评成果,由各司局签署推荐意见后,由其办公室直接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部直属单位、部属高校由其单位科研处负责组织。

军队院校由全军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组织。

第八条 申报办法

1.本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采取个人或集体(课题组)申报与单位或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一个人或同一个集体(课题组)参评成果只限一项。

2.参评成果由申报者填写《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申报评审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规划内重点课题成果鉴定材料、省级获奖证书复印件、成果应用证明等)。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并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管理的各级课题成果,经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由所属部门按系统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未列入规划的研究成果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由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部直属单位、部属高校签署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直属单位、部属高校,负责将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择优推荐的成果汇总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成果均要求一式6份(申报评审表1份原件、1份复印件,5份匿名活页评审材料,参评成果6份)。

3.直接报送的课题成果和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推荐成果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截止日期为2006年7月5日,逾期不予受理。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直接受理个人参评成果的申报。

第九条申报要求

1.署名多人的研究成果原则上由第一作者进行申报;

2.系列丛书只能以单本著作独立参评;

3.多卷本专著整体申报参评,不能单卷参评。

第十条评审规则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送的参评成果进行资格审查和技术处理后,分送各评审组。同时由评奖委员会向各学科评审组下达评奖指标。

2.评审工作分成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心理、德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比较教育、体育卫生美育、民族教育等十三个学科组进行。每个学科评审组由5—15位专家组成,采取会议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赞成票须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票)的成果方可列入授奖成果及等级的建议名单。

3.评奖委员会最终批准获奖成果及等级。

第十一条评审要求

1.严格遵守推荐、评审程序和条件,保证获奖成果的质量,自觉维护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奖项的权威和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声誉。

2.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

3.凡有成果报奖的评审专家实行回避制度。参加评审的专家必须能够保证工作时间。

4.宁缺毋滥,确保质量。各学科评审的获奖数额可以空缺但不得突破指标,在上一等级节约的名额可计入下一等级。

5.严格评审程序。评审专家独立工作,自行推荐获奖人选,不得与其他专家讨论;会议评审应当以独立评审的统计结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

6.整个评审工作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以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干扰,在评审结果正式公布以前,任何人不得对外泄露各级评审情况和评审意见。

7.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评审工作,若发现申报人以不正当手段干涉评审工作,一经查实,将撤销其参评资格,已获奖者取消其获奖资格并予以公布,取消其下届参评资格。

8.参加评审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受申报人的礼品、礼金。否则,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 其他事项

解放军系统参照该办法自行组织评审,由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

解放军系统按照比例评审出的拟获奖成果不占本次评奖设置的奖项,但需报评奖委员会审定批准。

第十三条获奖结果

1.获奖成果名单由教育部予以公布,教育系统的获奖成果,由教育部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2.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学科、心理学科)的高校系统获奖者,与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并公布,奖金按照同一奖励标准发放。

3.解放军系统的获奖成果,由教育部颁发获奖证书,由解放军总参军训部颁发奖金。第十四条异议处理

1.自授奖成果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授奖成果有异议,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评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异议理由和事实根据,并写明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地址(如需保密,请注明)。过期或不按上述要求提出的异议不予受理。

2.对于剽窃、弄虚作假的成果提出异议,不受异议期限制,一经核实,即撤销奖励,追回获奖证书及全部奖金,并予以公布,取消当事人下一届参评资格。

上一篇:英语短信祝福再见篇下一篇:友谊的作文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