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融资风险防范体系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

2022-09-10

一、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和融资一直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路径及风险控制研究又是当前金融学与法学交叉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互联网金融是指依靠互联网工具 (如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 来完成金融, 支付和信息经济等服务的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组合, 而是在完成安全和移动的网络技术水平, 并被用户接受 (特别是接受电子商务) , 当然, 新模型和新业务的创建是为了适应新的需求。它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在于金融服务中使用的媒介的差异。更重要的是, 金融参与者非常精通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的本质。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其他工具, 传统金融服务具有更大的透明度和参与度。多种功能组合, 例如更好的协作, 更低的中间成本和更轻松的操作。从理论上讲, 任何影响广义融资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 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销售、信用评估审计、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和企业融资等多个阶段。此外, 在融资, 资金供需匹配方面, 传统金融服务中心日益深化。

近年来,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网上银行绩效的提升, 可以解决互联网上的贷款等问题。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的类别, 它将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它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业的独特特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金融、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效力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在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已成为现有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角色, 为大众创业和创新打开了大门。促成互联网金融健康开展, 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创新发展,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 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作为一种新事物, 互联网金融需要市场驱动, 鼓励创新, 还需要政策援助来促进发展。

由于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缺乏有效监管, 法律体系不健全, 严重阻碍了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2016年1月28日, 融资城通过关联方借款自融而出现问题;2015年12月8日, 因非法融资虚拟融资租赁项目而收购电子租赁;2015年8月底, 国湘资本期限拆分遭经侦介入等出现了这些我国p2p出现的重大问题。2011年8月23日, P2 P网络小额信贷条例,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人人贷款风险的通知”, 银监局发布了[2011]第254号, 有人指出, Peer to Peer (P2 P) 信用服务中介公司经历了快速发展。在2013年11月25日举行的九个部委和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上, 中央银行将P2P网络借贷行业的非法集资活动分为三类:基金池模型、不合格借款人和庞氏骗局造成的非法融资风险。在线贷款平台公司Quakle成立于2010年, 于2011年破产。之后, FCA致力于引入P2P和股权众筹的监管政策框架, 并正式颁布了“网络集资和其他非可货币化证券发行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未经批准, 通过网站公开推荐, 承诺一定的回报, 并从未指定的对象吸收资金。构成非法集资的行为。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采用传统的家庭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受到这种管理方法的影响, 企业缺乏对法制观念的重视, 尤其在财务操作上不能达到科学标准进行合理的管理, 无法达到规范、健全的管理以及信息的透明性, 其财务报表以及业绩数据等财务结果无法被有关权威部门认可, 因此银行无法确定这些中小企业的数据的真实性, 必然增加了审核贷款申请时的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多种风险, 加剧了融资的困难程度。因此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完善监管体制, 保证信贷资产安全是中小型企业做好融资风险防控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二、现状述评:

中小企业不断面临许多问题, 其中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融资难。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 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规模较大, 长期贷款甚至更少。81家中小企业认为部分或全部流动性在一年内不能满足需求, 而60.5家中小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客观上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国外研究的资本结构理论为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商业不断融合的趋势, 以及专业金融机构的不断分化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在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风险控制上、互联网监管体制和监管法制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实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风险资本等有利措施政策;我国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尤其是互联网融资创新等方面的模式内容做了大量研究, 但综合而言, 国内外在对于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方面论述有所欠缺, 使得风险防范问题及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虽有较为深入的探索, 但仍显示出了其预防不足和不成体系的特点。

三、研究价值:

规范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将发挥其在服务经济实体的支撑, 保障我国中小企业实现有质量、高效率的稳定增长。其中, 对于2016年“两会”提及的P2P网络贷款监管中P2P网络贷款监控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中外监管体系的比较角度, 对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对于全方位监管P2 P网贷行业更有实践意义。因此, 必须重视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促进中小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对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规范和风险控制发展得建议。中小企业能实现高效率高标准的融资, 与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法律体制的健全、互联网自身和中小企业自身完善密切相关。

主要内容一是找出中小型企业互联网融资路径方向、异同之处, 二是根据所实证研究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互联网监管体制的完善研讨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方案。

从企业自身的监管体系、政府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不利或相对困难提供新的方式和渠道, 从而降低融资的风险, 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将中外监管体制的比较, 明确监管体系的分工、调配, 审视自身的不足与纰漏之处, 寻找并确定正确而安全的互联网融资路径, 制定相符我国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的风险防范方案, 降低中小企业的风险。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资路径和其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等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归纳、总结。

比较研究法。美国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比较分析。同时,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异同的比较分析, 选择适合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标准发展得政策建议。

科学调研法。融资路径方面将采用科学方法调研并采集数据信息资料, 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形成规范的风险指标体系。

案例分析法。对融资路径方面进行案例分析, 对各路径的风险分析也会辅之以案例分析方式。

统计分析法。从中国知网、中国统计年鉴等官方资料渠道统计相关数据及资料, 进行大数据整理, 分析中小型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风险体系。

在早期阶段,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 对中小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研究过程中,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 了解中小型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风险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找出导致问题的因素, 最后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六、研究创新点:

第一, 项目研究方向创新。在新的经济正常情况下,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业现状的研究, 分析中小企业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一个较新的项目课题。

第二, 研究方法全面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尤其国内外比较以实现探究的全面性和多维性, 从多个角度发现, 分析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相应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

第三, 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安全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因此, 互联网金融监管还应引入相应的监管措施, 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风险。反过来, 它将促进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发展。

七、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研究步骤应更为具体切实可行, 相应的制度设立的未完善, 部分互联网监管体制未健全, 伴随相应的融资风险。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探究出由于互联网金融缺乏有效地法律监管、监管协调机制不健全、征信审核能力有限、用户权益保护缺失、风控技术健设薄弱等成因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对中小型企业互联网融资风险控制研讨出一定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构建对策, 同时对互联网融资监管的规范性和监管体制也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摘要:分析中外中小企业的融资路径和风险, 找出并解决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和监管问题。重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治理, 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促进中小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8)

[2] 姚文平.姚文平: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J].企业研究, 2014 (05)

[3] 曹源芳, 熊颖.政府审计嵌入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长效治理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 2018 (01)

[4] 黎来芳, 牛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 2017 (01)

[5] 谢哲浩.互联网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 2015 (08)

[6] 郑志来.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 2015 (03) .

[7] 李东荣.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体系[J].中国金融, 2016 (12) .

[8] 冯乾, 王海军.互联网金融不当行为风险及其规制政策研究——以市场诚信、公平竞争与消费者保护为核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2)

[9] 周双, 刘鹏.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化解与监管体系创新研究[J].新金融, 2017 (03)

[10] 杨菁.互联网金融监管与发展得非对称性及创新思考[J].新金融, 2017 (04)

[11] 武长海.论互联网背景下金融风险的衍变、特征与金融危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7 (06)

[12] 张娟, 黄柏翔.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J].中国金融, 2017 (08)

[13] 宋晓巍, 黄运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 2017 (04)

[14] 姜楠.中小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J].经营与管理, 2017 (02)

[15] 杨东.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具有重要意义[N].金融时报, 2016-10-14 (005) .

[16] 易诺, 黄波.互联网金融本质问题及风险防范研究[J].金融经济, 2018-10-25

[17] 杨东, 文诚公.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权的生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 (04) .

[18] 陈麟, 谭杨靖.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对策[J].财经科学.2016 (03) .

[19] 杨东.从现金贷监管政策看消费金融规范和发展之路[J].清华金融评论. 2018 (01) .

[20] 何剑锋.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路径[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01)

[21] 何荣华.关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 2016 (21)

[22] 靳文辉.互联网金融监管组织设计得原理及框架[J].法学. 2017 (04)

[23] 张冰春.试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7 (08)

上一篇:秦皇岛生态立市战略的对策研究下一篇: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过程中气动调节阀的选择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