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查工作方案范文

2022-05-24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查工作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初查工作方案范文

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初查工作探究

职务犯罪初查工作探究

初查,是指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部门、反渎职侵权部门在对职务犯罪立案前,对自己发现或受理的控告、举报等案件线索材料进行分析、鉴别,并对该线索进行的秘密调查活动。

目前,由于缺乏上位法,《规则》制定的模糊性,导致对初查工作的认识不统一,初查与侦查工作界限不清、目的不明。在此仅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一、初查的地位与作用

虽然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将初查与立案单独列为一章,对初查工作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

《规则》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侦查部门对举报中心移交的举报线索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初查的,应当报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规则》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直接受理的案件,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制作立案报告书,经检察长批准后予以立案。

结合这两个条文,我们能够看出:初查与侦查属于不同的阶段,初查是立案侦查的前提和基础,不能简单将初查理解为初期的侦查。《规则》中关于开展初查和进行立案的标准是一种主观判断,而非客观认定。初查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在侦办职务犯罪中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作用。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在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时,普遍采用的是“受理—初查—立案—侦查”的工作程序。对案件线索审核后进行初查,在初查过程中,对线索审核情况做进一步查实,提高立案准确率,缓解了检察机关面临的案多人少矛盾,节约诉讼资源。《刑事诉讼法》第一十八条对检察机关关于职务犯罪的职能管辖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此类犯罪属于典型的身份犯。在初查过程中,普遍进行秘密初查,并且不采取强制措施,能够避免检察工作给被调查人的工作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到被调查人的社会声誉、自我认知和正常工作,对于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避免司法的恣意,有着重要意义。

二、初查的内容与手段

初查阶段与立案后的侦查阶段目的不同,这直接导致初查内容与初查措施有别于侦查阶段。

初查的目的是判明有无职务犯罪事实发生,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是解决能否立案的问题。(1)要有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所谓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或正在实施或正在预备实施,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必须有材料说明,这点在初查时是需要搞清楚的。(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立案必须具备的又一条件。只有当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一般而言,职务犯罪初查的内容应当包括:(1)初查对象的主体身份及其基本情况、政治身份、社会职务、家庭成员、海外关系等;(2)初查内容涉及的人和事及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情节等;(3)其他需要查清的事项。

《规则》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经过侦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写出侦查终结报告,并且制作起诉意见书。

不同于侦查终结的案件要求有罪证据、无罪证据、罪轻证据、罪重证据都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的证明标准,初查只需达到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求即可。这就直接决定了初查阶段的证明标准低于立案侦查阶段,所需要采用的手段也少于立案侦查阶段。

《规则》第一百七十三条中规定:在初查过程中,可以采取询问、查询、勘验、检查、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初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不得对初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初查对象的财产,不得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三、初查证据的法律适用

目前,在初查中获取的证据材料能否直接适用,在检察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机关在未经正式立案进入侦查阶段获取的证据材料应是无效的,这种证据材料只有通过转换才能作为合法有效的证据予以使用。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论是否立案,只要是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通过调查获取的证据材料都是合法有效的证据。

我认为,初查这一概念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检察工作实际提出来的,对指导检察工作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规则》只应是对《刑事诉讼法》的细化,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范围内规范、指导检察工作,而不能超越《刑事诉讼法》去赋予自己额外的、不曾有的权限。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从以上两个条文我们能够看出,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但是《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搜集证据的规定都是针对侦查程序作出的。初查获取证据的证据能力在《刑事诉讼法》中并未规定。

我认为,对于证明主体身份等并非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可以直接适用。对于言词证据可以通过重新询问或讯问进行转化使用,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对于其他证据,由于初查阶段对证据的证明力要求比较低,与侦查阶段对证据的证明力要求有一定距离,只需达到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可,不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所以对于这些证据应当重新搜集取证。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初查取代侦查的情况,应当立案而不立案。通过线索的初查工作掌握的证据已经能够证实被举报人的犯罪事实存在,犯罪结果的严重程度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却没有尽快结束初查,转入立案侦查程序。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串供,毁灭证据,携款潜逃,或畏罪潜逃,以至自杀事件的发生。不仅有违初查制度的初衷,也人为的给检察工作带来难度,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第二篇:检察院初查计划

某市市人民检察院

初查计划

市检反贪侦计字[2011]第 号

一、被调查人基本情况

马某,男,汉族,43岁,山东邹县人,中专文化程度,群众。2010年7月至今任在某场林业站任统计兼出纳。家庭住址:XXXXXXXXXX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X联系方式:XXXXXXXXXXXXXXX,无犯罪前科。

二、案件线索来源

我院在查办某场林业站站长王某涉嫌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站统计兼出纳马某涉嫌挪用公款。

三、案件基本情况

马某利用担任某场林业站统计兼出纳的职务便利,将其保管的公款5万元,用于其妻子秦爱丽个人经营的丽鑫商行进货,直至2011年4月仍未归还。

四、线索评估

1、从地域管辖分析,案件发生地在某市总场属于某市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

2、马某涉嫌挪用公款是我院在查办王某涉嫌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的,已掌握部分证据,内容较真实。但马某设法掩饰罪行,且林业站账目不规范,给初查工作加大了难度。此案线索来源可靠,涉案数额存在扩大可能性,具有可查价值。

五、初查的目的、方向、及应查明的基本问题

1、初查目的:查明张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行为的过程和结果。

2、初查方向:从某场林业站账目入手,查清保存在马某处的公款数额,挪用数额,询问相关证人,调查取证。

3、应查明的基本问题:

(1)、向某场组织科调取《某市总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证明:某场为国有企业。

(2)、向某场组织科调取《干部履历表》、《干部调动介绍信》证明:马某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

(3)向某场财务科和总场林业站会计处调取相关财务凭证查明林业站账目及马某处保管的公款数额。

(4)向有关银行调取马某保存公款帐户的交易明细及个人存款情况。

(5)向丽鑫商行调取该商行进货账本,查明该商行资金来源与去向。

(6)询问某场财务科查明某场林业站财务制度。

(7)询问某场林业站会计查明林业站资金保管、使用轻狂及马某保管公款情况。

(8)询问某场林业站站长王某查明马某保管公款的事实与依据。

六、初查方法、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

1、初查方法:因马某从事出纳工作,其财务知识和工作经验证明其具有一定的掩饰犯罪的能力,为防止隐匿、毁弃证据,应采取以快制胜,速战速决方法,迅速到某场林业站调取相关帐目。

2、初查步骤:第一步,先获取外围证据(即对相关财务凭证、马某帐户交易明细、证人证言等)。第二步,询问被举报人马某,以查明其犯罪事实。

3、突破口的选择:应以审查、核对某场林业站账目和马某保存公款的帐户为突破口,查明应保存在马某处的公款数额和现有数额,找出缺口。

4、初查时限:初查方案经检察长批准立刻展开初查,力争一个月内初查终结。

七、初查力量配备、分工及组织领导

由检察长和反贪局局长对初查工作进行全程领导,负责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初查员宋某、周某为案件承办人员,其中宋某具体负责对每天的初查提出安排建议,确定询问对象及时间,收集相关证据,保管查证资料;周某具体负责收集有关书证及鉴定工作;内勤孙某负责提供各类法律文书及后勤保障工作。如遇重要情况需要调整初查计划的,经请示主管检察长和反贪局局长同意后改变计划。

八、初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预案

1、案件安全工作由案件承办人宋某和周某负责,法警大队干警徐某、吕某具体配合办案的每一个环节,以防止办案过程中涉案人员自杀、自残、脱逃等责任事故发生。

2、保证询问时检察人员不少于二人。保证询问在检察院办案区询问室进行。对涉案当事人询问结束后,应通知单位或家属领回,或派人将其送回。对被查对象的询问结束后,符合拘留、逮捕条件并有

拘留、逮捕必要的,应当依法及时办理拘留、逮捕手续,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不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应当通知其家属或单位领回,或派人将其送回。

3、了解掌握被询问人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准备必要的救治药品,制定相应的救治预案并请医护人员到场监护,出现安全事故必须妥善处理,及时报告。

4、初查中配备好办案车辆,24小时开通通讯工具,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汇报,上下连通,迅速出动。

5、办案过程中请院纪检、监察部门对反贪办案执法进行监督。

九、初查中的纪律及保密措施

1、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开展初查工作,每天将案件具体初查情况向主管检察长和局长汇报。

2、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露案情,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将保密工作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严格禁止将案情、证据、当事人的情况向与无关人员泄露。

以上计划妥否,请批示。

汇报人:XXX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三篇:举报线索的管理与初查

一、案件线索的管理

(一)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及特点

职务犯罪线索,概括地说,即检察机关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发现和掌握的,需要进行初查并有可能进入侦查程序的,反映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有关信息、情报等各种材料信息。

广义的线索,是指检察机关获悉的与案件事实或者涉案犯罪嫌疑人有关的各种信息

狭义的线索,是指检察机关对收集到的与案件事实或者涉案犯罪嫌疑人有关的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能够进入初查的程序,才是规范意义上的线索 职务犯罪线索的特点:

1、要与涉嫌犯罪相关联

2、要与职务犯罪管辖相关联

3、要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4、线索是一种特定信息或材料,需要侦查部门展开调查后,做出明确的结论。

(二)案件线索对职务犯罪侦查的意义

1、案件线索是检察机关联系人民群众最直接的途径

2、案件线索是查办职务犯罪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3、案件线索是指引初查工作的导向

4、案件线索是提高职务犯罪案件质量的源头保证

(三)如何拓展案件线索来源

1、要加强控申举报部门与自侦部门的沟通协调

2、注意在自办案件中,提高深挖细查的能力

3、注重上级院交办督办线索的查处

(四)如何加强案件线索的管理

案件来源不清说明案件线索管理有问题。

1、案件线索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2、要遵循统一受理、归口办理、逐件登记、及时分流的原则

3、要加强案件线索管理的科学化

4、要加强与举报中心的协调与配合

二、初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初查的依据

1、高检院《关于加强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工作的意见》,规定:初查工作是对贪污贿赂案件线索立案前的审查

1995年7月,高检院《关于要案线索备案、初查的规定》第一次在规范性文件中对初查的概念做出了规定,其中第三条,初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前对要案线索材料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2、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报案、控告、举

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 审查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书面审查,即仅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书面材料所做的书面审查;另一种是调查,即面向有关人员和单位访查了解,收集证据

初查的界定

检察机关对可能涉及职务犯罪的材料或线索,按照案件管辖规定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调查,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是否需要立案侦查的专门司法活动

(二)做好初查工作应注意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1、初查要坚持依法进行

首先,初查要经过检察长批准,非经检察长决定,不得进行初查

其次,关于初查的手段问题。检察机关在初查阶段可以采取除拘留、逮捕和搜查、扣押、冻结等直接妨碍被调查对象人身和财产权利之外的所有调查手段

再次,要注意依法保障被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2、初查要尽可能坚持秘密进行

高检院《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关于要案线索备案、初查的规定》都明确:初查工作应当秘密进行 坚持秘密初查,一般要搞好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保密 要抓住重点问题进行调查

初查一定要迅速及时,不能有丝毫的迟缓和拖延

3、要严肃工作纪律

首先要严格案件线索的初查范围

对要案线索的初查,要严格遵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关于查办职务犯罪要案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规定》

初查中,发现本院同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关事项,必须在24小时内向上级院报告

4、制定周密的初查方案 对案件线索作好基础性分析

要选准初查的切入点,也就是要选择案件线索的突破口,确定初查的主攻方向

确定时间、步骤、方法和措施

确定初查的人员配备、分工和组织领导

5、初查要强化证据意识

要对初查掌握的证据材料作综合的分析甄别,防止以偏概全

三、初查的方法谋略

初查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乃至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初查是否扎实细致,直接决定着后续侦查工作的成败,认真、扎实、细致地做好初查工作,有利于立案后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做好初查工作,关键是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侦查重心前移,由以获取嫌疑人口供为主向重视秘密调查,全面获取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证据为主转变

转变侦查观念,强化初查工作,实现自侦工作重心前移,不失为适应形势变化、合理使用程序、提高自侦案件成案率的有效途径

1、加强案件线索管理,全面、科学地评估分析案件线索,提高成案率

分析线索的来源渠道

分析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

分析线索反映的基本问题是否清楚 分析被举报人所在单位经营管理情况

一般筛选出以下几类线索作为初查重点

有明确的作案时间、地点、人员、详细情节的案件线索 具有行业特点的线索,比如被举报人处于当前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部门和环节

被举报人是单位、企业负责人,集“人、财、物”大权于一身

被举报人家庭收支悬殊,短期内“暴富”的线索 在案犯罪嫌疑人检举揭发的线索 办案中自行发现的线索

2、未雨绸缪,制定细致完备的初查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初查风险

第一步是认真分析初查线索,明确初查的目的、方向、范围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第二步是深入思考,制定初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和措施

第三步是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做出预先判定

第四步是提出初查人员配备意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抓好落实

3、周密组织,严格控制知情面,在初查保密制度上下功夫 实行案件线索专人管理控制

建立初查人员、反贪局长、分管检察长、检察长单线联系报告工作机制

注意隐蔽侦查人员身份、初查的意图和手段

(二)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由以单纯依靠举报材料向全方位搜集涉案信息转变,为初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情报信息对职务犯罪侦查而言,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无论是对职务犯罪的总体把握,还是个案初查,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查询涉案户籍,捕捉被调查人社会关系信息

 调查掌握被查对象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户籍信息是初查的基础性工作

 通常的调查途经是通过公安户籍网,调查的对象被调查人、家庭成员以及与被查对象来往密切的人员(包含其他近亲属、线索材料中涉及的与犯罪有紧密关系的人员)

 查询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年龄、籍贯、文化程度、住址、电话及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的姓名、单位以及与被查对象来往密切人员的姓名、单位及身份证号码

2、查询家庭财产,捕捉不明财产来源

 银行存款、证券、基金、保险、期货、房产、汽车、股权投资等都是被调查人可能使用的处理赃款方式

 银行存款是最传统、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我们初查查询的重点

 银行查询主要方式有两种: (1)拉网式调查

(2)重点调查

3、查询通讯信息,捕捉被调查人行踪

 通讯信息对捕捉被调查人行踪至关重要  要重点查询三个方面的通讯信息

(1)被调查人持有的移动通讯号码、通话记录(要调取基站话单) (2)被查对象平时联系频繁的通讯号码的户主资料、手机漫游的地点、通话时间的长短等情况

(3)在特殊时间段频繁联系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内容等情况

4、利用网络侦查,捕捉其他涉案信息

 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等工具,来查找搜寻初查中所需要的信息情报

 网络侦查还具备绝对秘密的优势 ,避免了采取其他调查手段可能引起被调查对象的警觉

 网上初查,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行业犯罪的特点

(三)灵活运用多种初查手段,初查方法由偏重于核实举报材料,向综合运用侦查技能、谋略和科技手段突破案件转变 调查活动要坚持灵活运用各类初查方法、策略,大胆使用询问证人、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建立信息卧底等手段,只要所采取的措施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就可以使用,要尽可能充分收集固定有关证据,为以后立案侦查创造条件

1、集思广益,在初查策略上想办法

 声东击西法,即公开查甲,暗中查乙,以案隐案

 隐蔽身份法,侦查人员以其他检察机关人员身份,调查取证,收集犯罪证据

 虚实结合法,设置一个虚假的表面现象,以转移犯罪嫌疑人的视听,从而有目的地按照确定方案,去完成实际初查任务

 欲擒故纵法,有意漏些风声,使犯罪嫌疑人坐卧不宁,引蛇出洞,侦查人员可择机收集固定再生证据  反间卧底法,使用信息员,获取嫌疑人动态信息

2、突出重点,在证据收集上下功夫

 迂回渐进:迂回渐进亦称迂回包抄,就是指在某些案件中,侦查人员掌握的证据材料很少,或证据中某些材料的可靠性尚有疑问,或者证人的态度摇摆不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与案件有关的枝节性问题入手,采取侧面迂回、因势利导的询问策略,堵死退路后发起攻势,从而获取证人证言。

 重点突破 :就是在案件或案件中的某些问题上,询问人员在主要犯罪事实或关键情节上掌握的证据材料确实、充分、有力,在证人拒不配合或犹豫不决、吞吞吐吐的情况下,发挥证据的威力,直接向他点出问题的要害,迫使其不得不作出正面回答,待打开缺口后,再询问案件的其他细节,使涉案人员如实作证的一种询问策略。

3、迅速及时,在时间上抢进度

 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与搜查工作同步  内线预审与外围取证同步  追逃与追赃同步

 必要时对被调查对象及主要关系人采取边控措施 思考题

一、如何拓展案件线索来源

二、如何加强案件线索的管理

三、做好初查工作应注意把握哪几个原则

四、如何运用侦查一体化,实现侦查机制由分兵单独作战向整体作战转变

第四篇:初查阶段技术侦查运用探析

技侦一直被赋予神秘的色彩,作为一种隐性的侦查措施,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是技侦所采用的各种措施,面临着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法律风险,使得其使用受到社会的诟病。笔者认为,技侦作为一种必要的“恶”,应坚持合理合法运用的原则,尤其是在新刑事诉讼法修该后,技侦不在神秘,对于检察院而言,检察院在立案后拥有采用技侦的批准决定权,但是在初查阶段却没有规定,笔者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查阶段运用技侦的依据

初查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一项重要制度,在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方面,通过过滤机制准确立案,通过控制功能及时收集证据,通过预警保护功能预防职务犯罪。为使这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初查需要技侦,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内部合规,外部合法。初查阶段对案件举报线索进行的审查,一是进行书面审查,二是进行必要的调查,需要运用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冻结、扣押被查对象的财产。这些措施的运用的前提是秘密进行,以不被被查对象察知为原则,技侦的秘密性,做为秘密侦查措施的一种,理应符合该规则的规定,具有内部合规性;新刑诉法规定了检察院适用技侦的案件的范围,审批程序,在运用该项措施时有法定程序做指引,避免程序缺失的尴尬。程序法定控制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技侦在初查阶段使用,具有内部规则外部法律的合法性依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2)合理性。侦查机关在侦查实践过程中,大多侦查措施的启动是依据其主观内心确信,没有客观的合理依据,而做出这种依据的标准是在价值中立的前提下进行的客观价值判断,是否有利于侦查活动开展。侦查价值首先体现在追诉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秩序这一基本目标上,在初查阶段,开展技侦可以预防犯罪,在确定嫌疑之后,可以及时控制证据资料,为后续正式侦查做好准备。从法理上说,初查阶段的技侦符合侦查的价值判断。技侦要依据法律规定程序行来使权力,对案件性质,范围,手段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其使用程序要更严格于正式侦查阶段的程序,在操作层面上来讲,也是具有可行性的合理性的。

(3)办案实践需要。职务犯罪具有特殊性,体现在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犯罪方式的特殊性,犯罪人社会关系复杂,综合素质高等特殊性,要求职务犯罪的预防与侦破也需要运用特殊的手段。犯罪主体身份特殊,受教育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利用其隐蔽复杂的社会关系会掌握侦查的动向而毁灭证据,利用职权为调查取证工作设置难题,需要突破这些难题,必须借助技术手段。尤其是在当下,职务犯罪线索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举报案件线索,匿名举报是否含有诬告陷害之意,对于准确立案而言,必要的技术手段运用是可取的。现在微博时代,网络传媒的力量也是曝光职务犯罪的重要线索来源,当发现公职人员生活消费水平与其合法收入水平不成比例,怀疑其是否存在职务犯罪问题时,必要的技侦能帮助其进行辅证。

二、初查阶段使用技侦应遵循的原则

(1)审慎原则

审慎原则是指技侦的使用应严格审批,合理谨慎使用。技侦作为一把侦查“双刃剑”,使用得当是打击犯罪分子的致命武器,使用失当则会侵犯人权。因此,技侦一定要坚持审慎原则。首先在提请启动技侦上,针对适用案件范围,检察院在初查阶段可以针对举报案件线索进行预估,依据被举报人的职务职级大小,贪污受贿金额大小,如果举报事实为真,可能判处的刑罚是否在十年以上来确定是否提请启动技侦。在审批程序方面,办案人员向部门主管人员提出书面申请,部门主管审核签署意见,最后由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是否启动。在使用技侦上,检察院可以派经办人员到公安机关技侦部门协助侦查,协助时间以三个月为限。从技侦措施的消极影响来看,如果此措施运用失当,成为政治斗争迫害工具,则会影响干部队伍稳定,国家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培养一个好干部更加不容易,运用技术侦查一定要将负面消极影响伤害降到最低点,当损害事实发生之时,做好事后安抚工作。启动上的程序严格,执行上措施保密,依靠国家权力行使时在公权与私权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也是审慎原则的应有之义。

(2)必要相关原则

必要性原则是指技侦措施的使用是在采取其他一般常规侦查措施达不到侦查效果时不得已才启用的,也就是作为最后手段来使用以发现线索。在西方国家相关法律中也有表述,如《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98条针对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送个人情况数据措施规定:“对此项措施, 只能在以其他方式调查案情、侦查行为人居所是十分困难、难以奏效的情况下, 才允许采取。”同法第100条针对监视电讯措施规定:“在以其他方式不能或者难以查明案情、侦查被指控人居所的条件下,允许命令监视, 录制电讯往来。” 这一原则确定的依据是,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过度侵害人民的自由权利,当国家有多种措施可以选择达到目的时,应选择对人民权利侵犯最少,而能达到效益最高的措施,如前所述,不得已时才可使用。初查阶段不能使用对人和对物的强制性措施,可以使用秘密性措施,但是在使用其他措施得不到所要的效果时,技侦就可以运用。

相关性原则是指技侦措施的使用应与案件相关。包括对人的相关,对物的相关。对人的相关要求在迫于无奈之举而采取技侦时,技侦手段的适用对象是被查对象。而与之相关联的人的情况应当保密,资料不必要的需要销毁,必要时才可以对其运用技侦手段,因为对关联人的技术侦查是不可避免的被动回应,这种“合理的恶”是必需的。对物的相关要求对于采取技侦所获取的数据,通话记录,录音录像等客观实物是与案情相关的。《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98条b第一款规定:“法官决定排查、传送数据, 必须写明负有数据传送义务的部门, 必须限制在具体案件所需的数据与审查要件之内。”这就明确规定了侦查机关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送个人情况数据的只能使用与侦查有关的数据, 对其他数据不得使用。这一原则是证据内在本质要求。在初查阶段,技侦的相关性就要求因人适用,因物采用,这样既确定范围,又明确证据效力,既可准确立案,又可及时固定保全证据。

(3)权利保障原则

权利保障原则是指在初查阶段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时需要保护被查对象的权利。被查对象的隐私权受技术侦查的侵犯是肯定的,只是受侵犯程度大小而已,但是这些侵犯是可以通过程序来保障的。如正当理由依据,即技术侦查的启动是有正当合理的依据,在初查阶段表现为已经发生而未发现的犯罪事实存在,需要确认准确立案,预防打击职务犯罪的需要;在适用案件范围上,只有可能为重大

贪污、贿赂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才可以运用技术侦查手段,范围的限定使得国家权力行使不会任意扩张;在获取的资料上,涉及案件情况的资料,侦查机关可以利用作为证据,但是其他资料则需要无条件销毁;在获取的信息处理上,与案件无关的隐私、涉密经济信息,侦查人员应保守秘密,不得用作其他用途。结果的确定取决于过程的确定,程序设计无缺陷,以程序控权,以执行限权,权利保障自然就可以达到效果。

通过对初查阶段运用技术侦查合理性,必要性分析,可知初查阶段技术侦查手段不可或缺;而对其运用的具体指导性原则进行列示,以保障运用技侦措施合法合理,达到公权追溯与私权保障的合理均衡。如果“必要的恶”能在预防打击职务犯罪方面发挥积极功效,为什么要去避免呢?技侦是什么,技侦可怕吗?如果真有可怕的成分,为什么不去认识它,合理的避免消极影响而发挥积极作用呢?

第五篇:两项督导评估初查汇报材料

采桑湖镇“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采桑湖镇政府对这次“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区视导”工作高度重视,在2012年1月2日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廖钶珉任顾问、镇长朱运行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迎省检领导小组。朱运行镇长亲自动员和部署,明确提出要以省检为契机,推动义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准备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面实施教育强镇战略

1.认真回顾总结,深化发展认识。虽然我镇在2007年省“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中获得了合格等次,但我们深知,我镇教育与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办学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上。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科教兴镇”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加快教育发展上形成了高度的思想统一。

2.落实责任,形成合力。为了使“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区视导”工作稳步推进,镇迎省检领导小组先后于1月10日、2月5日召开会议,专门部署“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区视导”工作。近两年,镇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学校,重点解决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分路口小学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问题。同时,镇委、镇政府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学校制度,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各村、学校检查指导,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所承担的教育工作职责与任务,在物力、财力上给予联系学校大力支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教育工作,全镇上下建设教育强镇的氛围日益浓厚,教育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二、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及时追补教育投入,化解教育债务。镇政府组织财政等部门下到学校,对义务教育债务逐一进行清理核实,并于2010年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将义务教育负债纳入到镇政府消赤减债整体规划。

2011年教师节拿出5千元慰问教师,拿出5万元资金解决老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完成了分路口小学的征地工作。

三、“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区视导”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主要指标达到省里要求

2011年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99.54%,辍学率分别为0%、0.46%。16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都是100%。小学、初中D级危房已拆,生均占地、建筑面积分别为60平方米和8.2平方米。小学、初中教学仪器配齐率分别为85%和95.5%。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为100%。

2.资料完成情况

“发展环境”、“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资料已基本完成,汇报材料正在整理完善中。

四、“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区视导”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结合国家各项教育工程,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学龄人口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实际,全镇认真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努力解决学校布点分散、办学规模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是努力做好控流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我镇外出打工人员多,异地就读人数多,留守学生多,控流保学任务十分艰巨。镇政府各部门和中小学实行双线承包、落实到人,取得了良好效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相对较低。

五、资料准备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办学条件缺口较大

我镇中小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课桌凳破旧,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较为陈旧,体育器材匮乏。

2.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我镇一方面教师总体超编,另一方面该补充的教师进不来。中小

学教师年龄偏大,难以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师资补充困难,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初中普遍缺少计算机、音体美等学科教师。

“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区视导”工作,是对采桑湖镇教育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测。我们一定举全镇之力,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迎接上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督导考核,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上级上级领导的期望,谢谢大家。

二〇一二年三月六日

上一篇:标准离职证明范文下一篇:班组文化展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