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人力资源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盘活人力资源范文

盘活教材资源 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当前语文老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挖掘教材资源 提高作文水平

内容摘要: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关注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将目光投向各处,从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习作的各类资源,以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观察和表达的习惯。然而我们忽视了教材的价值,忽视了作为佳作被吸呐入课本的这些文字本身的对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的指导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会发现其中的许多材料十分适合指导学生学习习作的技巧。只是安排得较为零散,要利用好这些资源,教师要先对文本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扎实的指导训练中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挖掘 整合 课本资源 有效性

作文有三难,一没兴趣,二没东西写,三不懂得技巧。其中,对当前中学生而言,最突出的是第二个。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仓库储备素材太少。固然,观察生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阅读课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资源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但多角度挖掘教材,盘活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感情,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既方便又实惠的捷径。 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文章大都是名家精品,无论是丰富多彩的写作形式,还是精妙丰富的内容,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还可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一、从教材中积累典型素材

被吸呐入课本的作品,都是经过了专家的精挑细选,大多是有思想价值的名家名作,有的甚至是千古名篇,它给我们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同时又给我们留足了极具典型性的作文素材。

在教材里,我们见识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世情怀,柳宗元被贬永州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忧郁与彷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态度,在沈复的《幼年记趣》里,那充满童真的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把我们带回了童年;在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借书苦读、疾行雪谷、不羡舍生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求学的艰难;诸葛亮《出师表》中,广开言路、赏罚公平、亲贤远佞建议让我们看到了两朝开济老臣之心。不同主题的单元,让我们积累了不同主题的素材。《长征之歌》主题单元,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记录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动人情景。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深刻的理解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阅读爱国情怀主题单元的课文,倾听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慈爱、恩爱、关爱、孝悌,渗透在浓浓的亲情之中。在至爱亲情主题单元,一个背影,熔铸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和暖的春晖,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厚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江山多娇》主题单元带我们访名山大川,写真切感受。西双版纳的密林里,神奇秀丽;海峡那边的阿里山上,风光如画;古人笔下的小石潭,水清境优;黄州承天寺,积水空明;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别具魅力,自有神韵。一山一林,一潭一溪,莫不使你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在人与环境主题单元的课文中,我们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性

如湖南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再如2006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窗棂边的栀子花》“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是啊,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了他的光环,看到了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恨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去欣赏自己,去嗅一下窗棂旁栀子花的芬芳?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

这些成功佳作无不雄辩地证明:多角度探究课文可以让作文熠熠生辉。其实,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可以进行多角度探究,提高思辨能力,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

大家熟知的莫泊桑的《项链》,它不仅可以用来证明2001年的高考作文话题“诚信”,还可以证明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与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5年的“铭记与忘记”、2006年广东卷作文题“雕刻心中的天使”。 玛蒂尔德本可以随便买一挂项链还给佛来思节夫人,但她没有,而是以自己十年的含辛茹苦和年轻美丽为代价赔偿一条真正的钻石项链,试想风行以貌取人的当时社会,对玛蒂尔德来说,她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如果不是她心中的诚信,她能做到吗?面对丢失借来的项链,玛蒂尔德有多种选择: 偿还,替换,逃跑,隐姓埋名,不还(因为项链是假的),甚至还可以赖帐;但她却选择了十年的含辛茹苦偿还本不该的债务,这一选择难道没有触及她的心灵吗?玛蒂尔德为了一个晚上的令人倾倒丢失了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钻石项链,对她来说可谓是天塌下来的挫折,但她却勇敢地面对,“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她没有放大痛苦,在挫折面前,她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完成了人生痛苦的一大跨越。在十年的含辛茹苦中,玛蒂尔德始终铭记的是一个“信”字,忘记的是生活的艰辛和容颜的衰老带来的痛苦。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雕刻着她心中的天使,那个天使就是做人信字为本。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仅能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提高思辨能力。其实,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做这样的分析,关键是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引导。

在传统道德严重缺失的今天,蜜罐里长大的独生子女,对很多事情严重缺乏感动,没有了自己的感动,何来感动他人的文章呢?其实,独生子女们并不是没有感动的能力,而是我们缺少感恩教育。李阳来我校讲学的一个场景至今令我不能释怀,当李阳用饱含深情而又富有磁性的声音、以极度煽情的情景再现方式谈到孩子们父母的艰辛,当时全场近5000学生全都泪流满面,当然,李阳很会煽情,他以李阳方式让孩子们感动。反思我们的教育除了空谈的大道理和无休无止的题海,还有什么呢?为此,我们的中学课堂必须加强感恩教育,尤其是语文课堂,挖掘丰富的课文资源,强化传统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智”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一切事物,一切事情。 如学习《失街亭》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结合初中学过的《出师表》研究性探究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三分天下,建立蜀汉王国;而刘备过世,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沉湎于酒色,蜀国日渐衰弱,诸葛亮奋其一生的才智辅佐阿斗富国强兵,努力完成刘备统一中国的夙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究未能改变蜀国灭亡的命运。按诸葛亮的才智统治小小的蜀国绰绰有余,他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建设强大的蜀国,或许还能更好地完成刘备的夙愿,但他没有,为什么?因为诸葛亮怀揣的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和一颗感恩的心。教师以此为引发点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的人生信念。当然,教师要进行感恩教育,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

只要我们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用激情的语言,和学生架起交流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激情,点燃学生心灵的圣火,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学生自然慢慢学会感恩,学生有了感恩的心,写文章自然就能有真情,抒真情,笔下的文章也就能惊风雨,泣鬼神。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自从提出有效课堂,我们就也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怎样将作文教学实施得更为有效?许多老师对此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展示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然而,当我们一直关注于以新颖的形式、内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想像力时,当我们忙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语文课本这个学生最直接接触的学习资源。新课标要求我们“立足文本”,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借鉴、迁移, “取其法”,“用其材”,借“米”下锅。扎扎实实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不仅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内化文本语言,我们首先要去

一 深入解读教材,挖出“根”

从三年级作文起步,一直到六年级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结束时,应该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作文能力,这在课标上讲解得十分明确。但落实到每一个学期,每一次作文教学之中,到底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获得什么样的作文能力,需要我们思考。有效的作文教学,应当是有规范、层次的,不能讲到哪是哪,就像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条理一样。所以我们应当: 纵观全册作文训练设计,抓出训练的关键

以三年级作文教学为例。三上习作共有八篇,除第一单元习作内容为自选,比较宽泛,其余七篇分别涉及写人、景、物、童话,设计名片和写研究报告,可以说作文类型比较齐全。细看作文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习作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开始学会去细致观察周围的景物和人,学会收集习作需要的材料,并加入习作之中,以及适当地发挥想像力,这都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但对还没有清楚知道什么是作文,没有掌握习作方法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也正是难点。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当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作文”这个新的内容时,我们的目标就不宜定的太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当始终注意激励学生去观察,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养成把读到的好词佳句和知识记录下来的习惯;经常性的引导着学生想像,先学会想得“美”,想得“有趣”。在每一次的作文指导中,将这些要求有针对性地渗透进去,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习惯。 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安排训练的点

我们一直提倡读写结合,要结合所学课文的题材、体裁来进行仿写、改写,或是抓空白点来想像。这些都是内容上的,当然也有写法的指导,如详略得当、动静结合等。但要做到将作文能力训练扎实,还少不了对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如果说精彩的语言文字是朵朵花儿,那么写作的技巧就是孕育了花朵的树根。没有它的支持,开不出有香味、有鲜艳色彩的花。而写作技巧的训练,具体说来包括标点的正确使用、词语的灵活运用和句式的生动表达。

学会一个标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说到正确使用标点,恐怕就会想到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居然作文中还是一逗到底。很多学生在做加标点的练习时错误百出,句号、逗号乱用,分号、省略号、引号的用法不当,破折号不会用。作文中自然更不必说。我们知道,标点的恰当使用,不仅是为了规范文字,很多时候也对人物的感情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一个恰当的标点有时比一句话更能传达出作者的心声。所以在习作中学会正确使用标点,是基础,是为了有更精彩的文字。而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正为学生规范使用标点起了一个示范作用。

词语的灵活应用是语文课堂上时常关注的,但句式的训练,我们或许只是用多种形式来丰富了内容,而没有用多样的语言来使形式更丰富多彩。举个例子,我们时常让学生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让学生想出多种内容来填空。结果许多学生的作文中,只要一写排比句,就总是“有的„„有的„„有的„„”。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作文中的语言自然丰富不起来。不如再加个问题:你还能用上词来形成排比?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除了“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有时候”、“一会儿”以及并列关系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句式对称的也是排比。

应该说,在我们的课本中,精彩的语言比比皆是。教师就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去关注课本资源中丰富的语言表达,把这些写作技法“挖出来”,让学生去看、去学、去运用。

二 有效整合资源,捧出“果”

当面对那几十篇课文时,或许会觉得茫无头绪,那么多的文章、那么多精彩的语言,怎么进行有效的指导而不会陷入东抓一处、西抓一下,杂乱而没有效果的局面呢?这就需要将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实施专项训练。相同体裁的课文,可以整合它们构段方式、句式特点,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再如《军神》和《掌声》,同样写事,在刻画人物上有相同之处。《军神》一文中,要表现刘伯承的坚强,有这样一段:“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时,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而《掌声》一课小英被点名后“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可见,作者都是借助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出了人物的状态和内心活动。这样的文字,整合到一起,指导学生细细品读,让学生明白心里的感受不一定要直接写出来,还可以通过刻画动作、神态来表现。

当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只要能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也可以整合。如学了第五册《航天飞机》一文后,结合前面习作5的动物名片设计,就可以让学生模仿着为航天飞机设计一张名片。同学们因为在之前的学习对名片的写法已了如指掌,很快就能一蹴而就。还可以让同学将课外搜集的资料灵活穿插其中,这样写出来的名片比原文内容也更丰富了。不用抓耳挠腮,一张航天飞机的专用名片一气呵成。这样将课本资源中“甜美的果”捧出来让学生品一品,试着自己摘一摘,学生才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遨游于作文天地。细读文本,我们还能找出很多可以整合的资源,将它们分门别类,对学生精心指导,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养成铺好基石。久而久之,他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提高了,习作也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综上所述,挖掘和整合课本资源,要求老师对教材资源充分认识和利用,是一项持久而烦琐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老师深入教材去钻、去寻找有价值的训练点,又必须跳出教材来拎、来整理,使习作指导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作为专项练习,我们还要将它与课本上习作的教学相辅相成,虽然花的功夫多一些,散一些,但如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习作的方法,充分享受到表达的乐趣,增强习作的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并为今后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同的课文,写法相似的可以整合,进行写作技法的专项指导。

例如三上学段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都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如《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三袋麦子》。我们知道,在习作,尤其是写事的作文中,很多学生写到人说话的时候,只能写“**说”,缺少具体的表情、动作、语气和心理的描写,显得干巴巴的,没有活力。这几篇课文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训练学生写提示语的好机会。三篇课文中的提示语,单独看并不全面,但把它们整合起来,提示语在前、在后和在中间的写法就都有了。对这几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因此完全可以直接引用文中的语句来指导学生学习。当然,学习把说话的动作、神态等写完整,学习灵活安排三种位置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标点的正确使用。三个位置,三种标点。一次专项练习,让学生学会了丰富人物的“说”,加深了对标点的用法认识,在习作中不断练习,学生很快就能写出丰富的人物对话。

第二篇:盘活用好干部资源[最终版]

盘活用好干部资源

——专访大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马辉

1、近几年,大连市不断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全面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机制,畅通了干部“进”和“出”的渠道,为大连市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请问,我们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2、2008年以来,按照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大连市在市委全委会专题会议上已连续3年开展了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据我们了解,群众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的此种做法还是肯定的。请问,这项工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我们在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独特做法是什么?怎样保障群众监督与举报环节的畅通?

3、临近三八节了,我们想到了女干部选拔任用这个话题,请问,我们在为年轻干部、女干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方面具体是怎样做的?

4、当前,适逢大连市抢抓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双重机遇,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又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大连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需要有更多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担当重任。请问,我们今后在选拔、储备高素质人才方面有哪些长远考虑?

第三篇:浅谈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浅谈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是城市(或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古代先贤常说的“唯才是举”、“人尽其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合理任用人才,给人才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将人才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些观点可能人人都懂,对工作的开展确实能发挥巨大

的作用,但要真正实施起来,却要受“惯性思维”、人情面子、关系网甚至腐败现象所左右。其实,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如何为人、如何用人的问题。古今中外,但凡成就伟业、青史留名者,无一不与“为人用人”之道有关。“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一点从唐玄宗时期的先胜后衰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即位之初重用能人,以清正廉洁的姚崇、宋憬为相,政务通达,吏治清明,民殷国富军力强盛,经济文化极其繁荣,史称“开元盛世”。谁知好景不长,玄宗自从宠信杨贵妃之后,生活奢糜,不理政务,使杨国忠、高力士、李林甫等一批贪官酷吏身居要职,把持朝政。致使良臣遭排挤,奸人当道,国力日衰。由此可见,盛在用人,衰亦在用人,教训大鄢。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谆谆告诫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唐太宗李世民也认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人之才能,不能兼备,当弃其短,取其长。”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才开创了“贞观之治”。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的成功之路,更说明了正确用人之重要。1979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濒临绝境,该公司用重金聘请艾柯卡并得一批优秀人才,经过短短四年时间使公司起死回生,1984年公司赢利24亿美元,超过公司创办60年以来的利润,因此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连布什也把艾柯卡作为其总统竞选的最强大的对手。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平公有一次问大臣祁黄羊:“南阳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祁黄羊答道:“解狐可以任之。”晋平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可以胜任,并未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解狐到南阳当县令后,果然把南阳治理得很好,百姓衣食丰足,夜不闭户。祁黄羊能够做到“举贤不避仇”,不以个人恩怨为标准,而以“国家至上,任人为贤”为原则,实在值得我们学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考察人才时,不应求全责备,要发现人才的长处,尽量用其长处,避开短处。 在工作时,上级可以按工作需要选人,使得人尽其用。清代诗人顾祠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说:“鞋匠做蛋糕,厨子修鞋子,那就别指望有什么好结果了。”人各有长处,各有特点,一个具有高度抽象和空间概念的人最好去搞研究;一个善于待人接物、乐观自信的人最好去搞公关。人与人不同,每个岗位都有其要求,必须按岗选人,选择最适合于这个岗位的人。

有了好的人才以后,关键在于怎样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库,有效地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个好的上级不但要善于选人、识人,更重要的在于如何用人。

汉朝的刘邦就是一个懂得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高手。他曾坦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输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刘邦的话为我们生动地论述了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性。张良深通谋略,是一位战略筹划家;萧何通晓经济,是一位治国理才的好手;韩信善带兵作战,是帅才。很显然,仅凭其中一人的力量,刘邦是绝对不能打败项羽的。 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或企业)的领导要对各项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早做到因事用人,在此基础上,对员工的知识、性格、专长进行全面的了解,真正做到人尽其用。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抓紧选拔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广开进贤之路,避免只在党政机关或周围熟悉的少数人中选干部,反对任人唯亲。对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大胆提拔,委以重任。对那些思想品质不好、弄虚作假、伸手要官的人决不能提拔。要重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严格执行干部离退休制度,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努力盘活人才资源,给真正的人才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倾12全文查看

第四篇:重庆“三权”抵押融资盘活农村上千亿沉睡资源

市委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其中提出,到2015年,全市“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目标?如何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将对农民增收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意义?昨日,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农委、市供销总社、重庆社科院和重庆农商行的人士。

为何提这个目标?

盘活农村三权沉睡资源

缩小城乡差距有新路径

到2015年,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全委会为何提出这样的目标?

市供销总社党委书记、主任梁丛友说,缩小城乡差距,不是人为拉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而是设法让农民增收步伐更快一点。全委会提出,发展2000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实现“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上下工夫,是改革创新之举。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源,使其变为显性的、恒久的资产,农民才能真正富起来。

全委会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称,要完成这个任务,让农民成为有产者,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一个重要手段。而重庆提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抵押融资和股份合作社思路,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新路径。

李勇分析说,通过“三权”抵押融资使资金流入农村,必然会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帮助农民增收。而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不仅把资源变成了资本,建立起了城乡资源融合的平台,还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资源、资金、人才等实现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化生活差距。这对于我市从根本上解决“二元”结构矛盾,开辟了新路径。

理论依据是什么?

1亿亩耕地林地宅基地

抵押10%可融资上千亿

全委会提出这样的目标,其依据是什么?

已经开展“三权”抵押融资业务的重庆农商行行长谭远胜说,全委会提出要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有理论依据。我市有3000多万亩耕地、6000多万亩林地,总的有1亿亩土地,再加上300多万亩宅基地,理论上保守估计价值1万亿,只要抵押10%,农民便可得到1000多亿元。

梁丛友说,从去年开始,我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源,使其变为显性的、恒久的资产。正是虚化的产权得到量化,为农村发展新型股份合作社奠定了基础。去年7月,我市开始探索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村,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在土地使用期限内、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对土地经营权进行量化,允许以土地入股,让广大农民享有按股分红的权益。农村股份合作社实行统一集约经营、统一包装销售等,由于成本降低,单产提高,大量农民享受了股权分红。

目前现状是怎样?

已有42万亩土地入股

合作经营范围大扩张

目前的现状怎样?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告诉记者,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突破1万个,入社农户255万户。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小、服务功能弱、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很多需要挖掘的发展空间。

目前,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由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引导农民兴办或者联合兴办,其中以种养、运销大户牵头组建的为多,占80%以上。一大批合作社随着重庆市农业区域化布局的不断形成,服务范围已经向跨乡镇、跨区县甚至跨省域方向发展。

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处处长陈景胜说,截至2011年6月,全市发展专业合作社12273个,入社农户255万户,入合率达38.8%,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78万亩。随着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各地还相继出现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截至6月底,全市土地经营权(含林权、荒地)入股的专业合作社539个,8.92万户,入股的土地面积为42万亩。

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经营的范围,已经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扩大到农机、林业、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越来越多的合作社从一般的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等合作领域拓展,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实现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方面的统一服务。目前,全市有573个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有287个合作社通过了“三品”认证。

实现路径是什么?

打造“航母”级联合社

手工技艺也可合作经营

如何实现在2015年前发展2000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梁丛友给出的路径有两条。

一是把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供销社的要素资本结合起来,积极组建和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

据了解,农产品品牌众多,却缺少知名品牌,这是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重庆拥有若干极具地方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例如柑橘、花椒、辣椒等产业,但目前大都分散在各个区县“遍地开花”。梁丛友说,今后,市供销总社将利用供销系统的资源优势,整合这些来自各个专业合作社的特色品牌为统一的“重庆产”,打造“航母”级联合社,让这些特色农产品能以“重庆产”的名义走向全国。

二是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抓农村发展,积极参与发展农村金融,在农村“三权”抵押中占有一席之地。

陈景胜说,根据今年7月开始实施的《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的规定,合作社将开展实践创新。比如,现有的合作社之间可以开展联合合作,一些有手工技艺的民间艺人可以组建手工合作社,如果手里有闲余资金又无投资渠道的可以组建资金合作社。

全市供销社将通过组建全市性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评估公司、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融资出力。通过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的集中,使土地流转并实现交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通过合作社的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促进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县城的转移。

谭远胜告诉记者,目前农商行已经开辟“三权”抵押贷款服务绿色通道,在贷款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最快7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就可拿到贷款。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农民贷款,农商行还实行网上在线审批。

个案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贷款创业年入30万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镇娇山村村民马培义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商行抵押贷款20万元,建起月育雏鸡1000羽的脱温育雏场,不仅解决了自己养鸡的鸡苗问题,还供给周围村组,年收益达30万元。

在马培义带动下,全村有14个农户通过“三权”抵押贷款70万元,养肉兔、土鸡。林权、房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试点,在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的瓶颈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家住石柱县龙沙镇石岭村的马培贵,用自己居住的房屋作抵押,向农商行贷款13.8万元,扩大大棚草莓种植规模25亩,今年春节后草莓上市,每天进账万元左右,实现纯收入30万元;六塘乡六塘村的马泽安,去年利用农房抵押贷款20万元,搞起了中药材收购,当年就获得纯收入12万元。

第五篇:盘活教育资源、释放学校活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钟选江

目前,我县的教育处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困难时期,矛盾的凸现时期,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学生难管、教师难教、校长难当、教育难搞。教育要盘活,学校要激活,其阻力是教师,动力也是教师。如何盘活教育资源,释放学校活力,我认为就是要抓住教师这一根本,让所有的教师都“动”起来,规范有序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要作用

1、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为城乡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的项重要举措。2014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14年开始,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是大势所趋,其他省市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早已成为常态,而我县学校教师调配交流异常艰难,流动比例长期偏低,严重制约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而如今不同学校教育资源被独占不能共享,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很容易引发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有些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成了教育发展的“低洼地”。

2、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教育治理新常态下的需要。

社会在转型,教育也要转型,应与社会接轨。新常态下的教育治理,就是要把所有学校的校长、教师的工作活力释放出来,工作热情激发出来,教育智慧开发出来,而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的校长、教师是“死水一潭”,缺乏其活力,校长不敢担当,也难以担当。当一名校长或教师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越长,其工作的积极性、热情极易衰退,职业的倦怠感伴之而来,接下来的便是疲沓过日子,很难做到常管常新,常教常新,工作中而且极有可能会形成

小圈子和山头主义。

二、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几点建议

1、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应去行政化成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使交流轮岗成为优质师资流动的一个平台,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种制度化手段。

2、通过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不利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改革教师人事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关工作要得到人社局、财政局、编办等部门的配合。但是可以通过创新办学模式,比如创建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捆绑式办学,兼并托管等形式,把教师从“单位人”变成“系统人”或“区域人”,对教师实施“无校籍”管理,把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起来,带动教师交流。

3、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保障机制。

根据我县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系列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长效机制,通过激励措施和评价机制,调动教师交流的积极性,变“要我流动”为“我要流动”。比如在岗位设置,职称(职务)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

上一篇:聘用代理协议范文下一篇:培优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