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内部人力资源

2022-07-11

第一篇:盘活内部人力资源

盘活人力资源,激活内生动力

周铁流、石冰泉

【创意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具备学习型、好胜性、差异性、自利性、情感性等诸多与生俱来的本性。现阶段,邮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用工短缺、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能生疏、员工活力迸发不够、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企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

【创意目的】通过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式,充分盘活人力资源,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推进企业经营发展提档升级,真正实现人才兴邮! 【创意构思】本方案从探析人的本性入手,以加强培训开发、疏通成长通道、搭建竞争平台、注重制度建设、弘扬企业文化等措施寻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方式。

【应用前景】盘活人力资源,激活内生动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上台阶,服务于企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邮政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中起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人都能成才”的科学人才观。

一、人与生俱来的几种本性

1、学习性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很多动物刚出生时要比人类的婴儿强壮得多。有的一出生就会行走、觅食,会游泳、咀嚼,而刚出生的人类婴儿在很长时间内连翻身都不会。然而,人类却是生物界中最善于学习的物种,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获得近乎无限的本领。因此,注重发掘员工的这种学习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2、好胜性

求赢好胜是人类的又一本性。从总体看,适度的求赢好胜心是人类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求赢好胜心过度或不足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的好胜心这一本性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员工才会产生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在物质的社会里,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无疑是大多数人的优势需要。因此,要搭建一种多维度、多层次、阶梯型的员工发展空间和薪酬模式,使员工在不停地努力后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3、差异性

人力资源作为单个个体,存在着体能和心智的差异。由于接受的教育、成长的背景、生活的经历等不同,人们在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现员工的特长并加以合理使用。

4、自利性

人力资源是活的生命体,而人类具有自利的天性。为了克服这种天性,我们的祖先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和文字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种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道德的中心是要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利己本性随心所欲,而必须克制、放弃自己的一些需要去利他,以便使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能够和谐融洽,社会的分工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完全依靠道德去约束职工的言行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将制度文化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5、情感性

人类具有丰富的情感。由于情感的缘故,人力资源可能迸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和聪明才智,也可能出现严重的消极情绪,引起一些很不理智的想法和做法。正是由于这一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切不可忽视情感的作用。

二、盘活人力资源,激活内生动力

1、加强培训学习

围绕经营转型和员工队伍建设需要,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单位业务经营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提供智力保障。

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客服学习困难。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全单位员工学习适读教材,开展心态调整和新业务技能岗前培训,要求他们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意义,放下思想包袱,自我加压,克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使自己尽快融入到现代企业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员工队伍中去。

抓好全员岗位培训,提升全员综合素质。一是根据岗位实际开展培训,按照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二是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培训,组织青年员工参加网络培训,参加各项业务竞赛,组织中年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三是结合优质文明服务要求,组织服务礼仪、个人修养方面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流服务品牌。

开展技术练兵,增强员工实战能力。人才成长离不开工作实践,因此,始终把业务技能训练和业务知识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技术练兵,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2、疏通成长通道

目前县级邮政企业基本建立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薪酬分配模式。设置了每个岗位岗薪工资的岗级区间,每月开展绩效考核,以积分方式调整兑现上升、下降,岗薪工资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工资管控体系。但岗位岗级、薪酬待遇与员工岗位密切关联,目前县级邮政企业员工上升空间仍然处于传统的、狭窄的“官本位”通道。员工成长的方向单

一、渠道偏少,当员工被挡在职位晋升门外时,上升的通道就被堵死,员工往往会感到前途无望、情绪低落,继而努力程度下降,不利于企业发展。

在人才选拔、竞争上岗的具体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参加竞争人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思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成功与失利,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同时,也要求参加竞争上岗的同志之间相互尊重,不要意气用事,避免出现不良竞争,防止影响团结的问题发生。在竞争上岗工作结束后,要主动做好落选者的思想化解工作,引导他们调整好心态,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加振奋精神,努力干好工作。二要量化具体因素。根据竞聘岗位的不同特点,尽可能地将竟聘人员的政治素质、年龄、学历、专业对口情况、工作履历、技能等级、德才表现、测试成绩等因素分别量化为分值。参加管理岗位、班组长岗位、中层干部岗位竞聘的人员,还必须进行面试,主要测试应试人员适应职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实际工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与拟任职位有关的知识、经验、能力、性格、价值观及其他素质特征等基本情况。三要做好后续管理。引入公示制、试用制、任期制,以保证竞聘的公正性,这也是开展竞争上岗的关键所在。企业各岗位人员的选用由传统的“相马制”转变为积极的“赛马制”,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上岗机制,为企业真正的人才提供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推荐、自我展示的平台,初步形成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人才循环流动局面。

3、注重制度建设

毋庸置疑,经过市场经济、企业改制、科学发展等一系列历炼,邮政企业在安全生产、服务承诺、党风廉政、企业管理等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但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用员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宣传。把遵章守纪与个人需求的必然关系作为宣传的重点,把职工的执行意识调动起来,引起共鸣,广泛参与。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员工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什么是应该坚持的底线,这样才能确保员工行为不出现偏差。二是制度的出台要内容合法、程序完备。制度的内容应该尽量全面、具体、明确。内容条款应当体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职工利益与生产效率并重、奖励与惩罚结合、劳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由此可见,制度出台民主和履行告知义务是企业规章制度生效的必备条件。否则,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企业将处于不利局面。

4、弘扬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单纯地就工作抓执行,按照条条框框来约束职工,那最终执行的结果必然不佳。因此,必须要准确把握员工的心理状态。职工所关心的并不是你搞什么花样的活动,他们往往信奉一条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要对单位的整体利益有好处、能够适度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就积极参与。否则就回避或消极抵制。这就要求邮政企业在重大工作中,积极宣传工作实质与个人需求的必然关系,把职工的兴奋点调动起来,引起共鸣,广泛参与,使员工自觉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开展“主人翁意识”、“主人翁责任”、“主人翁风采”等系列活动,用“以例说理”的方式,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列举大量的岗位成材实例,鼓励广大员工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满足现岗位工作要求,又要不断拓展业务知识。在企业文化宣贯过程中,还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注重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对涉及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社会保障、民主权利等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倾听呼声、关心疾苦,以行代言、以实求效。另外,理解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欲望。人一旦得到理解,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更会不惜付出各种代价。我们要谨记尊重和欣赏员工,可以从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做起,不要吝惜赞赏的语言。就如美国康涅狄格州著名的培训公司柏灵汀集团总裁丹尼斯所说:“你能向员工做的最有力的承诺之一就是在他们工作出色之际给予肯定。”

第二篇:挖掘潜在资源盘活城市存量

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营城市的工作思路是:在准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市场为载体,以资源为动力,扩充城市外延,整合城市功能,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不断营造竞争态势,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宰、社会主办”的经营城市运作机制。

一、用足增量资源,加快土地配置供应的市场化

经营城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产,把自然资源变成政府滚滚财源。当前,要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实行“五统一”:

l、统一规划。建立健全功能定位、交通、市政设施、房地产开发、预留用地各项专项指标体系,对重要地区、重要地段的开发建设实行控制、引导和规范,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改革现行的“先立项、后给地、再规划”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先按照城市规划功能分区的要求,确定出让土地的使用性质,再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及基准定价等,最后通过竞争确定土地使用权和开发权,做到“先规划、后得地、再立项”。

2、统一收购。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由市城建投资公司或土地储备公司代表政府,负责统一收购经营城市土地。一是收回至今尚未使用的,原行政划拨而按现行规定应实行有偿供应的土地;二是清理收回开发商征用多年未开发建设,出让合同到期的闲置的地块;三是收购“退二进三”或破产、搬迁、困难企业的土地;四是收购因城市建设撤销村民小组建制的剩余土地;五是清理违法使用的土地;六是收购根据规划要求,近期具有成片开发价值的土地。

3、统一储备。对收回储备的土地由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或土地储备公司负责筹措资金,统一组织拆迁,实现“六通一平”,达到地面无障碍,地下有管网,甚至栽上草坪,种植花木。把“毛地”变成“净地”,把“生地”炒成“熟地”,把“闲地”建成“俏地”,“包装”上市,待价而沽。通过适当储备土地,使土地始终成为短缺商品,从而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4、统一调控。由国土管理部门对城区土地分等划级,加大级差地租。由城市规划部门拟定每年的土地出让规划,确定供地规模、供地位置、供地时间,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对纳入出让规划的土地实行红线控制,被红线储备的土地严禁占作他用。

5、统一供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需要,按照从严控制、限量批租的原则,有计划地出让供应土地。今后,城市建设用地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如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可以划拨供地外,一律实行市场化配置,对工业用地实行低地价政策,可采取协议出让、租赁、作价入股方式供地;对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商业、金融、娱乐、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方式供地。

二、盘活存量资源,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化

经营城市的核心在于使静止的城市资产变成富有活力,可产生新价值的城市资本。

l、加快固态向动态的转变。把凡是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公厕、垃圾场、候车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供热气站、燃气供应站和各类市场等固态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能卖则卖,能租则租,能抵押则抵押,把实物形态转化成价值形态,把死钱变成活钱。

2、加快无形向有形的转变。对城市的户外广告标牌,公交线路经营权和停车场(点)、水面、园林环卫设施等公共产品的经营权,对道路、桥梁、公园、广场、雕塑的冠名权,对占道经营权、垃圾清运权、街道场地保洁权等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推向市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3、加快共享向共建的转变。城市公用设施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式、公众式的,其共享性呼应其共建性。因此,要将基础设施全部面向社会招商,不论法人还是个人,不管内资还是外资,都可以通过竞争从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享受相应利益。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的有偿使用,可采用转让、股份制、资产受益抵押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建设;鼓励和支持个人、企业捐款、集资修建道路、景点、公厕等公共设施;鼓励外来施工队伍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贡献。

4、加快经办向经营的转变。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经营城市的实施单位,要抓紧运转,迅速盘活存量资产,由承办建设项目转向经营建设项目。当前,要对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归集,能够实行资产分离和经营的资产要尽可能地作为资产投入公司,以增强公司的资产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闲置资产的直接融资和经济效益。要按照市场规律管理、经营城市资本,形成城建资金的投入回报机制、贷款偿还机制、资本增值机制、业主受益机制,提高企业“自筹、自用、自还”的投融资能力,壮大城建市场主体。

三、扩张区位资源,实现城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城市设施建设、城市规模扩大和区位条件变化,将会生成许多可以经营的新资源。当前,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不断探索经营城市新思路,把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区位伸展,实现区位资源的扩张。

大力置换资本。围绕社会事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地处市区商业繁华地段的学校、医院等单位地产进行重新整合,把沉淀资本置换出来,按照功能分区要求,逐步将学校、医院集中迁入规划好的文教卫区。围绕城市规划的调整,鼓励宿豫县、宿城区采取产权置换的方式,把老城区的机关办公用房等存量资产变现变活,从而推动新行政办公区的建设,形成新的区位空间。

努力营造“洼地”。通过精心策划,在城市的各个部位,打造若干个潜在的“洼地”,吸纳建设资金,使土地与空间升值。今后,要在新老城区选择不同的区域,注重培育特色,包括做大皂河镇的旅游品牌,做优晓店镇的生态品牌,做强洋河镇的工业品牌,以极点带轴线向外扩散,形成滚动式、连锁型系列开发,逐步建成仿古商业区、商业步行街、滨湖美食城、度假休闲中心等,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建设一片、美化一片,使土地不断升值。

借力“腾笼换鸟”。对中心城区内的污染企业、亏损企业、扰民企业、破产企业要进行有计划的搬迁,逐步进入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将腾出来的黄金地段精心规划,重点用于商贸、金融、房地产等产业,凸现土地的级差地租。

四、营造环境资源,打造城市形象品牌的特色化

宿迁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产,将市场化机制引入这个领域,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l、经营文化产业,大做历史文章。要结合现有的历史文化景点的保护、恢复、开发,面向市场,广泛进行招商。对历史上知名度较高的传统商业街区,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向社会公开招标、拍卖,建成一批以秦楚风貌为特色,以传统商业、饮食文化、人居文化为内涵,集旅游、商业、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传统建筑街巷。要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大做特做项羽文化、酒文化、运河文化、古黄河文化的文章,彰显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2、经营旅游资源,大做自然文章。

要树立旅游产业化开发经营的观念,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创新旅游体制,组建旅游集团,企业化运作旅游产品的策划、促销和市场开发,重点培育精品旅游线路。迅速编制全市旅游开发规划,市县一体,统盘谋划,整体运作,对外统一宣传。运用市场杠杆,加紧开发建设古黄河风光带、运河风光带、六塘河生态保护区、骆马湖风景区、峰山森林公园。

3、经营环境资源,大做形象文章。优化环境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要把城市环境建设、形象建设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支点,直接进入经济运行系统,走环境立市,经营强市之路。继续实施“绿化”工程、“治水”工程、“整容”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形象。

第三篇:浅谈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浅谈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是城市(或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古代先贤常说的“唯才是举”、“人尽其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合理任用人才,给人才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将人才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些观点可能人人都懂,对工作的开展确实能发挥巨大

的作用,但要真正实施起来,却要受“惯性思维”、人情面子、关系网甚至腐败现象所左右。其实,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如何为人、如何用人的问题。古今中外,但凡成就伟业、青史留名者,无一不与“为人用人”之道有关。“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一点从唐玄宗时期的先胜后衰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即位之初重用能人,以清正廉洁的姚崇、宋憬为相,政务通达,吏治清明,民殷国富军力强盛,经济文化极其繁荣,史称“开元盛世”。谁知好景不长,玄宗自从宠信杨贵妃之后,生活奢糜,不理政务,使杨国忠、高力士、李林甫等一批贪官酷吏身居要职,把持朝政。致使良臣遭排挤,奸人当道,国力日衰。由此可见,盛在用人,衰亦在用人,教训大鄢。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谆谆告诫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唐太宗李世民也认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人之才能,不能兼备,当弃其短,取其长。”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才开创了“贞观之治”。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的成功之路,更说明了正确用人之重要。1979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濒临绝境,该公司用重金聘请艾柯卡并得一批优秀人才,经过短短四年时间使公司起死回生,1984年公司赢利24亿美元,超过公司创办60年以来的利润,因此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连布什也把艾柯卡作为其总统竞选的最强大的对手。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平公有一次问大臣祁黄羊:“南阳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祁黄羊答道:“解狐可以任之。”晋平公惊奇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可以胜任,并未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解狐到南阳当县令后,果然把南阳治理得很好,百姓衣食丰足,夜不闭户。祁黄羊能够做到“举贤不避仇”,不以个人恩怨为标准,而以“国家至上,任人为贤”为原则,实在值得我们学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考察人才时,不应求全责备,要发现人才的长处,尽量用其长处,避开短处。 在工作时,上级可以按工作需要选人,使得人尽其用。清代诗人顾祠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说:“鞋匠做蛋糕,厨子修鞋子,那就别指望有什么好结果了。”人各有长处,各有特点,一个具有高度抽象和空间概念的人最好去搞研究;一个善于待人接物、乐观自信的人最好去搞公关。人与人不同,每个岗位都有其要求,必须按岗选人,选择最适合于这个岗位的人。

有了好的人才以后,关键在于怎样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库,有效地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个好的上级不但要善于选人、识人,更重要的在于如何用人。

汉朝的刘邦就是一个懂得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高手。他曾坦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输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刘邦的话为我们生动地论述了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性。张良深通谋略,是一位战略筹划家;萧何通晓经济,是一位治国理才的好手;韩信善带兵作战,是帅才。很显然,仅凭其中一人的力量,刘邦是绝对不能打败项羽的。 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或企业)的领导要对各项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早做到因事用人,在此基础上,对员工的知识、性格、专长进行全面的了解,真正做到人尽其用。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抓紧选拔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广开进贤之路,避免只在党政机关或周围熟悉的少数人中选干部,反对任人唯亲。对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大胆提拔,委以重任。对那些思想品质不好、弄虚作假、伸手要官的人决不能提拔。要重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严格执行干部离退休制度,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努力盘活人才资源,给真正的人才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倾12全文查看

第四篇:重庆“三权”抵押融资盘活农村上千亿沉睡资源

市委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其中提出,到2015年,全市“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目标?如何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将对农民增收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意义?昨日,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农委、市供销总社、重庆社科院和重庆农商行的人士。

为何提这个目标?

盘活农村三权沉睡资源

缩小城乡差距有新路径

到2015年,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全委会为何提出这样的目标?

市供销总社党委书记、主任梁丛友说,缩小城乡差距,不是人为拉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而是设法让农民增收步伐更快一点。全委会提出,发展2000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实现“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上下工夫,是改革创新之举。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源,使其变为显性的、恒久的资产,农民才能真正富起来。

全委会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称,要完成这个任务,让农民成为有产者,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一个重要手段。而重庆提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抵押融资和股份合作社思路,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新路径。

李勇分析说,通过“三权”抵押融资使资金流入农村,必然会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帮助农民增收。而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不仅把资源变成了资本,建立起了城乡资源融合的平台,还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资源、资金、人才等实现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化生活差距。这对于我市从根本上解决“二元”结构矛盾,开辟了新路径。

理论依据是什么?

1亿亩耕地林地宅基地

抵押10%可融资上千亿

全委会提出这样的目标,其依据是什么?

已经开展“三权”抵押融资业务的重庆农商行行长谭远胜说,全委会提出要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有理论依据。我市有3000多万亩耕地、6000多万亩林地,总的有1亿亩土地,再加上300多万亩宅基地,理论上保守估计价值1万亿,只要抵押10%,农民便可得到1000多亿元。

梁丛友说,从去年开始,我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源,使其变为显性的、恒久的资产。正是虚化的产权得到量化,为农村发展新型股份合作社奠定了基础。去年7月,我市开始探索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村,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在土地使用期限内、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对土地经营权进行量化,允许以土地入股,让广大农民享有按股分红的权益。农村股份合作社实行统一集约经营、统一包装销售等,由于成本降低,单产提高,大量农民享受了股权分红。

目前现状是怎样?

已有42万亩土地入股

合作经营范围大扩张

目前的现状怎样?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告诉记者,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突破1万个,入社农户255万户。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小、服务功能弱、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很多需要挖掘的发展空间。

目前,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由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引导农民兴办或者联合兴办,其中以种养、运销大户牵头组建的为多,占80%以上。一大批合作社随着重庆市农业区域化布局的不断形成,服务范围已经向跨乡镇、跨区县甚至跨省域方向发展。

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处处长陈景胜说,截至2011年6月,全市发展专业合作社12273个,入社农户255万户,入合率达38.8%,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78万亩。随着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各地还相继出现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截至6月底,全市土地经营权(含林权、荒地)入股的专业合作社539个,8.92万户,入股的土地面积为42万亩。

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经营的范围,已经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扩大到农机、林业、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越来越多的合作社从一般的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等合作领域拓展,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实现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方面的统一服务。目前,全市有573个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有287个合作社通过了“三品”认证。

实现路径是什么?

打造“航母”级联合社

手工技艺也可合作经营

如何实现在2015年前发展2000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梁丛友给出的路径有两条。

一是把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供销社的要素资本结合起来,积极组建和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

据了解,农产品品牌众多,却缺少知名品牌,这是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重庆拥有若干极具地方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例如柑橘、花椒、辣椒等产业,但目前大都分散在各个区县“遍地开花”。梁丛友说,今后,市供销总社将利用供销系统的资源优势,整合这些来自各个专业合作社的特色品牌为统一的“重庆产”,打造“航母”级联合社,让这些特色农产品能以“重庆产”的名义走向全国。

二是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抓农村发展,积极参与发展农村金融,在农村“三权”抵押中占有一席之地。

陈景胜说,根据今年7月开始实施的《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的规定,合作社将开展实践创新。比如,现有的合作社之间可以开展联合合作,一些有手工技艺的民间艺人可以组建手工合作社,如果手里有闲余资金又无投资渠道的可以组建资金合作社。

全市供销社将通过组建全市性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评估公司、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融资出力。通过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的集中,使土地流转并实现交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通过合作社的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促进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县城的转移。

谭远胜告诉记者,目前农商行已经开辟“三权”抵押贷款服务绿色通道,在贷款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最快7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就可拿到贷款。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农民贷款,农商行还实行网上在线审批。

个案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贷款创业年入30万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鱼池镇娇山村村民马培义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商行抵押贷款20万元,建起月育雏鸡1000羽的脱温育雏场,不仅解决了自己养鸡的鸡苗问题,还供给周围村组,年收益达30万元。

在马培义带动下,全村有14个农户通过“三权”抵押贷款70万元,养肉兔、土鸡。林权、房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试点,在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的瓶颈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家住石柱县龙沙镇石岭村的马培贵,用自己居住的房屋作抵押,向农商行贷款13.8万元,扩大大棚草莓种植规模25亩,今年春节后草莓上市,每天进账万元左右,实现纯收入30万元;六塘乡六塘村的马泽安,去年利用农房抵押贷款20万元,搞起了中药材收购,当年就获得纯收入12万元。

第五篇:盘活教育资源、释放学校活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钟选江

目前,我县的教育处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困难时期,矛盾的凸现时期,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学生难管、教师难教、校长难当、教育难搞。教育要盘活,学校要激活,其阻力是教师,动力也是教师。如何盘活教育资源,释放学校活力,我认为就是要抓住教师这一根本,让所有的教师都“动”起来,规范有序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要作用

1、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为城乡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的项重要举措。2014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14年开始,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是大势所趋,其他省市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早已成为常态,而我县学校教师调配交流异常艰难,流动比例长期偏低,严重制约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而如今不同学校教育资源被独占不能共享,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很容易引发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有些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成了教育发展的“低洼地”。

2、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教育治理新常态下的需要。

社会在转型,教育也要转型,应与社会接轨。新常态下的教育治理,就是要把所有学校的校长、教师的工作活力释放出来,工作热情激发出来,教育智慧开发出来,而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的校长、教师是“死水一潭”,缺乏其活力,校长不敢担当,也难以担当。当一名校长或教师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越长,其工作的积极性、热情极易衰退,职业的倦怠感伴之而来,接下来的便是疲沓过日子,很难做到常管常新,常教常新,工作中而且极有可能会形成

小圈子和山头主义。

二、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几点建议

1、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应去行政化成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使交流轮岗成为优质师资流动的一个平台,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种制度化手段。

2、通过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不利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改革教师人事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关工作要得到人社局、财政局、编办等部门的配合。但是可以通过创新办学模式,比如创建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捆绑式办学,兼并托管等形式,把教师从“单位人”变成“系统人”或“区域人”,对教师实施“无校籍”管理,把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起来,带动教师交流。

3、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保障机制。

根据我县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系列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长效机制,通过激励措施和评价机制,调动教师交流的积极性,变“要我流动”为“我要流动”。比如在岗位设置,职称(职务)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

上一篇:配乐诗朗诵红旗颂下一篇:攀登计划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