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2024-04-25

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通用14篇)

篇1: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环境工程主要是研究人类所处的环境的污染防治以及提高人类所处的环境的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和环境物理学、环境卫生学以及生态学密切相关,主要以治理环境污染为核心内容。

1、研究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处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的,所以不可能出现和过去一模一样的事物,而环境工程也是一种科学技术,环境工程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研究过去环境工程的发展中比较规律性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认识以往的环境工程。只有对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研究透彻,我们才能够充分地认识我们的环境工程,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环境工程发展的方向。因此,研究环境工程的发展史对于我们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2、对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简单介绍。

(1)环境工程的产生。

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发生了史上罕见的疫情,相关人士在发生疫情的时候进行了比较严谨的调查,在相关人士进行了调查之后发现史上罕见的疫情发生的原因是一个水井受到了患者粪便的污染,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熟知的细菌相关的学说还没有建立,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此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就对平时饮用的水资源进行了过滤处理和相关的消毒处理,在对平时饮用的水资源进行了过滤处理和相关的消毒处理之后,相关的疫情明显的减少。在此以后,环境工程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史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是环境工程的开端,奠定了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的基础。

(2)环境工程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活动也开始变得活跃,工业的发展对人类居住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使得人类居住的环境的压力不断的增大,“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已经产生,实际上“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只是原来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说“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就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开端,“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这一时期以及我们现今所处的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因此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环境工程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处理现今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3、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的发展历史。

(1)环境工程中噪音控制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很注重建筑的噪音控制,我们从很多传统的古建筑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古老的建筑中,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本土的古代建筑,建筑中的墙壁和门窗的设计和材料的使用都考虑到了建筑的隔声问题,这是环境工程在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体现。而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对环境工程中的噪音控制展开了很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到20世纪50年代,环境工程中的噪音控制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最终形成了环境工程声学。

(2)环境工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发展历史。

早在距今5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就开始出现了环境工程废弃物处理的人类活动现象,古希腊开始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就是出现环境工程废弃物处理的人类活动现象的最好的证明,古希腊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对于环境工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乃至于对整个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人们重视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就代表着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的初期已经十分的成熟,这对于后期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也在逐步地走向成熟,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科学家们致力于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而科学家们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所研究出来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成就可很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的工程技术,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的工程技术是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的一大重要突破,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同时也主张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要符合新时代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废物的充分利用,倡导废物的充分利用并不是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提出来的,而是早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新时代下的废物利用只是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硬性要求,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废物的利用将会更加的合理和充分。

(3)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发展历史。

大气污染问题是新时代人们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它的处理难度也是比较大的环境问题。在人类没有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存在着一定的大气污染,但是这个时期的大气污染还不是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当人们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大气污染对于环境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我们对于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环境工程的大气污染处理上,人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19世纪80年代,美国发明了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对于环境工程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人类进入20世纪之后,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是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它的除尘、空气调节以及工业气体的净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对于整个的环境工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环境工程中水资源污染处理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在公元前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古代罗马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修建地下排水道。这可以说是环境工程中的水资源污染处理的开端。在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环境工程中的水资源污染处理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开始采用明矾净水的方法去处理水资源净化的问题,这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采用明矾净水的方法去处理水资源净化的问题推动了环境工程水资源处理的发展。在之后的发展中,纷纷出现人们熟知的污水处理厂以及给水排水工程。笔者相信,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我们的环境工程的水资源污染处理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4、结语。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的密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环境工程的发展问题,要想在环境工程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我们就必须充分地认识环境工程的发展史,因为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进环境工程的处理技术,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环境工程。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的环境工程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篇2: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电力系统;配电网络;供电设备

配网是供电系统与用户间的传输设施,配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确保了用户的安全、正常用电。该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必定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甚至可能危及到整个区域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配网电力工程

篇3: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三国志·魏志·文帝传》:“初帝好文学, 以著述为务, 自所勒成垂百篇。”《典论》中的《论文》可以说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文, 同时也凝结着曹丕的心血。在文章中, 以评论家的角度, 对文章的地位、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及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阐释。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便对曹丕的观点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 曹丕在其文章的开头, 就提及了当下文坛中“文人相轻”的陋习。如:

傅毅之于班固, 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 为兰台令史, 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现, 而文非一体, 鲜能备善, 是以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 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有一篇专门描述批评原则的文章, 里面指出产生知音难觅的几个原因, 分别是贵古贱今、崇己抑人和信伪迷真, 不仅继承了《典论·论文》中“患闇于自见, 谓己为贤”的论断, 也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观点, 使其见解更具系统性。

“文人相轻”的观点自然是不足取, 刘勰也论述了在批评态度上的观点: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 酌沧波以喻畎浍, 无私于轻重, 不偏于憎爱, 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 先标六观:一观位体, 二观置辞, 三观通变, 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 六观宫商。斯术既形, 则优劣见矣。

文学批评要站在博观的角度上, 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于文学作品之上, 要使文学批评的观点更加的富含理性的思维。要想深入的懂得文清, 就要先做到上面提及的六观,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文学批评更加的合乎理不含情, 对于曹丕提及的“文人相轻”的陋习, 刘勰不仅深入的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同时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使理论更加的完善。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最早将“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琏、东平刘祯公干”合称为“七子”。当时文坛上“文人相轻”之风盛行, 但是“七子”却独树一帜, 不仅没有被陋习之风影响, 还作到了“于学无所遗, 于辞无所假, 咸以自骋骥骤于千里, 养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 亦良难矣。”曹丕对于“七子”之间相互欣赏和赞扬的表现, 给予肯定。同时也对其文学创作进行了批评:

王粲长于辞赋, 徐干时有齐气, 然璨之匹也。如璨之初征、登楼、征思, 干之玄猿、漏卮、圆扇、菊赋, 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 未能称是……孔融体气高妙, 有过人者, 然不能持论, 理不胜词;至于杂以嘲戏, 及其所善, 扬、班俦也。

曹丕由“七子”之气不同引出“文”与“气”的关系的阐释, 提出自己“文气说”的观点: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 曲度虽均, 节奏同检, 王于引气不齐, 巧拙有素, 虽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认为“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 认为文章的优劣和才性有关系, 而才性又是先天形成的, 后天的努力是无用的, 先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才性的核心即为“气”。曹丕的这一论断有其有道理的一面, 但是也过于绝对和片面, 将作家的才气过分的夸大。

何为“体性”, 体, 是指作品的风格;性, 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刘勰的观点中也肯定“性由天定”。但是较之曹丕, 其观点并非绝对的认为由才性决定, 而是“可以人力辅助之”, 于是便有了《体性》篇。在《体性》篇的开头, 作者就对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夫情动而言形, 理发而文见, 盖沿隐以至显, 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 气有刚柔, 学有浅深, 习有雅郑, 并情性所铄, 陶染所凝, 是以笔区云谲, 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 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 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 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 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 其异如面。

刘勰认为才、气、学、习共同铸就了文章的风格。无论先天的才性还是后天的努力, 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才略》篇中:“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 故不竞于先鸣”写出了才与文章风格的关系;在《定势》篇中:“是以模经为式者, 自人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 必归艳逸之华。”写出了学习和文章创作之间的关系。

二人都是比较重视作家先天的体性, 但是较之曹丕片面绝对化的观点, 刘勰在注重体性的同时也注重作家的后天学习, 认为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者相辅相成。观点更加的理性和客观。《文心雕龙·事类》篇中, 阐述了才与学二者的关系:

夫姜桂同地, 辛在本性, 文章由学, 能在天资。才自内发, 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 有才富而学贫……才馁者, 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 心与笔谋, 才为盟主, 学为辅。才是内在本质, 学是外在条件, 而才为主, 学则辅而助之。

曹丕的观点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以后一代代的批评学家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丰富和创新。曹丕的《典论·论文》也在流传之中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同时也为文学史以及批评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刘勰可谓是与曹丕一脉相承, 刘勰的接受和发展, 以及辩证的思考, 使得《典论·论文》的魅力更加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时刘勰的观点也成了批评史上前进的一大步, 为后人的深入研究奠定着扎实的基础。

摘要:曹丕所作的《典论·论文》, 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丰碑, 后世的人都在其基础之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等一些层面上对曹丕的观点进行了继承和阐释,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以后的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曹丕,典论论文,刘勰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2]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O07

篇4:浅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

关键词:环境工程;工程发展;发展历史

环境工程主要是研究人类所处的环境的污染防治以及提高人类所处的环境的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和环境物理学、环境卫生学以及生态学密切相关,主要以治理环境污染为核心内容。

1.研究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处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的,所以不可能出现和过去一模一样的事物,而环境工程也是一种科学技术,环境工程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研究过去环境工程的发展中比较规律性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认识以往的环境工程。只有对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研究透彻,我们才能够充分地认识我们的环境工程,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环境工程发展的方向。因此,研究环境工程的发展史对于我们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2.对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简单介绍

2.1环境工程的产生

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发生了史上罕见的疫情,相关人士在发生疫情的时候进行了比较严谨的调查,在相关人士进行了调查之后发现史上罕见的疫情发生的原因是一个水井受到了患者粪便的污染,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熟知的细菌相关的学说还没有建立,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此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就对平时饮用的水资源进行了过滤处理和相关的消毒处理,在对平时饮用的水资源进行了过滤处理和相关的消毒处理之后,相关的疫情明显的减少。在此以后,环境工程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史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是环境工程的开端,奠定了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的基础。

2.2环境工程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活动也开始变得活跃,工业的发展对人类居住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使得人类居住的环境的压力不断的增大,“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已经产生,实际上“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只是原来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说“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就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开端,“环境工程”这一专业名词的产生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这一时期以及我们现今所处的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因此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环境工程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可以说,处理现今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3.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的发展历史

3.1环境工程中噪音控制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很注重建筑的噪音控制,我们从很多传统的古建筑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古老的建筑中,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本土的古代建筑,建筑中的墙壁和门窗的设计和材料的使用都考虑到了建筑的隔声问题,这是环境工程在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体现。而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对环境工程中的噪音控制展开了很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到20世纪50年代,环境工程中的噪音控制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最终形成了环境工程声学。

3.2环境工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发展历史

早在距今5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就开始出现了环境工程废弃物处理的人类活动现象,古希腊开始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就是出现环境工程废弃物处理的人类活动现象的最好的证明,古希腊对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处置方法对于环境工程中废弃物处理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常的重大,乃至于对整个的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人们重视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就代表着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的初期已经十分的成熟,这对于后期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也在逐步地走向成熟,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科学家们致力于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而科学家们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所研究出来的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成就可很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的工程技术,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的工程技术是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的一大重要突破,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同时也主张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要符合新时代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废物的充分利用,倡导废物的充分利用并不是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提出来的,而是早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新时代下的废物利用只是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硬性要求,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环境工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废物的利用将会更加的合理和充分。

3.3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发展历史

大气污染问题是新时代人们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它的处理难度也是比较大的环境问题。在人类没有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存在着一定的大气污染,但是这个时期的大气污染还不是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当人们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大气污染对于环境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我们对于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环境工程的大气污染处理上,人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19世纪80年代,美国发明了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对于环境工程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人类进入20世纪之后,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是专门处理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离心除尘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它的除尘、空气调节以及工业气体的净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环境工程的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对于整个的环境工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4环境工程中水资源污染处理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古代罗马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修建地下排水道。这可以说是环境工程中的水资源污染处理的开端。在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环境工程中的水资源污染处理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开始采用明矾净水的方法去处理水资源净化的问题,这对于环境工程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采用明矾净水的方法去处理水资源净化的问题推动了环境工程水资源处理的发展。在之后的发展中,纷纷出现人们熟知的污水处理厂以及给水排水工程。笔者相信,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我们的环境工程的水资源污染处理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4.结语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的密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环境工程的发展问题,要想在环境工程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我们就必须充分地认识环境工程的发展史,因为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进环境工程的处理技术,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环境工程。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的环境工程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l] 武伟男. 低温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04).

篇5:谈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论文

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赤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重金属沉积问题以及有机物污染问题。赤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主要与藻类、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大量增殖有关,究其根本则是由于水中有机物或氮、磷、钾等的浓度过高而导致。这与化肥的施用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类问题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浮游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致使水中的生物缺氧死亡,生物死亡后进行厌氧分解,致使水体恶臭,水质下降。目前,其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打捞、化学药物除藻、絮凝除藻和生物控藻等。化学药物除藻主要依靠重金属盐;絮凝除藻主要依靠粘土矿物,粘土资源丰富且对环境没有较大影响;生物控藻主要依靠培养微生物寄生于浮游生物,从而起到抑制其生长的作用。重金属沉积问题主要与工业排放有关,其处理的棘手性在于重金属易富集、难降解、难以被环境自净。物理处理方法依靠于吸附法和萃取分离法,吸附法如活性炭等;生物方法可以通过培养可降解重金属的细菌进行处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沉淀法即将水中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或难溶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法可用硫酸亚铁将高价金属离子还原成低价进而通过沉淀法除去。

2.2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废气的排放,能源燃烧的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污染。钢铁冶炼过程中氰化物、芳香烃类、酚类、硫氧化物等的生成;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的生成;火力发电过程中能源的燃烧带来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以及汽车的普及带来的铅、烃类、一氧化碳、固体悬浮微粒等污染都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从源头上包括改善燃煤、燃油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节约能源等;从治理措施上包括使用石灰、氨水等碱性物质吸收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用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等。

2.3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工业上,工厂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中石油烃、重金属离子等的富集;在农业上,引用污水灌溉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土壤,施肥不当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正常微生物;从生物层面来说,携带有致病菌的生物遗骸,生活垃圾等也会造成土壤污染。目前治理土壤污染主要包括以下方式方法:对于石油烃类污染物,可以采取高温热解的方法;对于挥发性污染物,可以采取真空或蒸汽抽提法;而微生物修复法可以作为一个普适性的方法来进行土壤结构的恢复。关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主要依赖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辅相成。关于治理的发展,也逐渐由物理、化学方法转变为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方法;逐渐由分离后再做处理转变为原位修复;逐渐由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转变为处理后影响较小。

3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环境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治理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立足于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源的产生,从根本上预防,也要增强处理措施的技术性。随着环境科学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发展,治理环境污染逐渐由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转变为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方法;逐渐由分离后再做处理转变为原位修复;逐渐由传统的经济导向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忠祥.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J].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朱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3]顾远红.土壤污染治理方法[J].河南省南阳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篇6: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摘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基于重庆市-的数据分析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通过分析发现,重庆市目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除个别年份外,均表现为较高。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进一步协调仍将是未来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污染治理,避免源头污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篇7: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过程中,应首先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制,明确工程管理责任,划分明确的管理权限。针对自己管理与使用的农田水利工程,应进一步明确其产权归其自身所有;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涉及较多农户的, 则应坚持农户自愿原则,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与积极引导下,以受益范围为依据建立用水组织, 且国家的扶持资金归用水组织所有; 对于由国家投资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同样以受益范围为依据建立用水组织,其管理责任由用水组织所担负。

3. 2 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机制

经长期实践证明, 要想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运行,政府必须给予大力扶持与正确引导。一方面,政府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需求,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政策调控;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包括管理知识、技术水平及经济策略等内容,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专业技能,保证管理工作的实效。

3. 3 实行农户自主管理机制

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大部分由农民负责管理, 可以说,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力量。所以,要想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落实农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自主管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农民对工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升自主管理水平, 保证自主管理质量。除此之外, 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与实施,合理制定水价,完善用水管理, 促进全员参与管理目标的实现。

4 结语

篇8: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一、论文选题

保障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第一步就是合理选题。为实现上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 在职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既要结合学员工作单位的实际需求, 又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课题过于简单, 缺乏工程设计、研制开发、技术改进等必要内容;二是理论性过强, 课题缺乏实际应用背景或实际测试条件, 论文结果缺乏实际意义或应用价值。在选题阶段, 导师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在避免两个极端的基础上, 本着“源于实际而高于实际”的原则, 导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导学员做好细致深入的调研, 使其明确拟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现状, 并提出两个以上的课题建议。然后, 导师需和学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以全面了解学员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积累, 以及对几个候选课题的认识程度。据此, 导师可以帮助学员选择适合的课题, 包括进行必要的课题融合, 或者从系统完整性角度对课题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由此可见, 校内导师若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其在选题的指导上会更为有力。此外, 工程硕士论文切忌追求大而全。针对某一实际问题, 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深入分析方案中的关键参数或部件的影响, 并辅以翔实的测试验证, 使读者在阅读论文之后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 这样的论文才具有参考价值, 也必然是一篇合格的论文。

二、目录引导法

正确选题粗线条地定位了论文质量, 但一篇好的学位论文还要有清晰的结构和良好的系统性。由于平日专心于某项具体工作, 且论文写作训练不足, 大部分在职工程硕士忽略了论文的结构和系统性设计。在结构方面, 多数学员的论文头重脚轻;在系统性方面, 往往缺乏问题主线, 内容分散, 逻辑性差。这样的论文对导师和学员而言, 都将是沉重的负担。为此, 我们尝试了一种称之为“目录引导”的方法。“目录引导法”实质上利用了学位论文内容构成的规范性。无论工程硕士学员研究的课题有多么大的差异, 其学位论文都需要清楚阐述“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的”、“结果如何”等三大块内容。而且, 为了说明“问题是什么”, 论文还需要给出“背景与相关知识”, 以概要介绍问题的应用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工作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论文目录浓缩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内容组织及内在逻辑。因此, 对于刚刚开始论文工作的学员来说, 目录像当于科学的研究计划, 能引导学员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而对于已完成大部分论文工作的学员而言, 目录不但是高质量、高效率撰写论文的提纲, 更是检验所做工作系统性并进行查缺补漏的依据。由此可见, 尽早建立一个系统而翔实的论文目录十分重要。实际上, 对于远离在职工程硕士的校内导师而言, 这种“目录引导法”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指导方法。

三、论文写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构建了良好的论文目录, 不等于工程硕士学员一定能撰写出合格的学位论文。下面简要说明几个影响论文质量的具体问题, 主要包括章节比例、阐述方法、写作用词等。首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论文的“头重脚轻”问题, 同时避免论文工作量不足和高重复率问题, 导师在论文写作之初就需向学员明确论文的章节比例要求,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 将“问题的应用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工作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等内容的比例限制在20%左右, 这会促使工程硕士学员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上, 进而写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论文。其次, 在阐述方法方面, 由于工作性质的影响, 大部分学员常常把设计书写成了说明书。也就是说, 不是从“怎么解决的”、“结果如何的”角度阐述问题, 而是从产品构成、系统性能等角度加以说明。为此, 在论文写作阶段, 导师必须提醒学员注意两件事:第一, 不但要写清楚问题的解决方案, 还要阐述该方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即说明方案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选择依据等;第二, 对于设计结果, 不能只是给出图表, 而要对图表中的数据结果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以明确图表所呈现的意义、所验证的性能、论文研究方案的优势、局限性及使用条件等, 以便于读者对论文工作给出客观的评价。最后, 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必须明确论文工作和已有工作的区别, 这样既能突出学员自身工作的质和量, 也为读者的后续参考提供清晰的思路。因此, 在学员撰写论文时, 导师需专门对此加以引导。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指导学员通过采用适当动词的方法加以区分。例如, “介绍”是用于交代已有工作的用词, 而“提出”、“改进”、“分析”、“设计”、“研制”、“开发”等动词可鲜明地界定学员自己的研究工作。

提高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需要学员个人、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以及科学的制度保障。本文仅从校内导师的角度给出了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方法, 主要探讨了校内导师在论文选题、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中的指导措施, 以期有效地指导工程硕士学员合理地选择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 并且能高效地撰写出合格的学位论文。上述措施的执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内导师与学员的交流频度和深度。由于在职工程硕士培养采取了学员“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校内导师与学员的面对面交流机会较少, 主要集中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阶段。而且, 由于工作繁忙, 工程硕士学员一般很少主动联络校内导师。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保持网络交流之外, 校内导师还需要主动与学员进行定期的电话交流, 以深入了解其研究进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等, 进而给予及时的指导。毋庸置疑, 导师与学员的充分交流还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的问题, 从根本上保障在职工程硕士的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邱天爽, 刘蓉, 刘惠, 唐洪, 朱勇, 刘海龙,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7) :70-72, .

[2]杨开勇, 黄云, 刘贱平, 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意见[J].河南科技, 2011, (6) :6.

[3]李杰, 李镇, 薛伟,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104-106.

篇9:浅谈教育中学改革发展论文

面对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与学,我们必须做更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中看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时代技能,激起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和积极参与到创新的一些具体活动中来,这才是当前最有时效性的教育教学手段,这才是目前高校还是中小学都应该积极去正视的一个大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只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成绩和奖项,我们要的是实效,是可以转化为社会财富或者社会生产力的教育体制。

现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着我区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和追求也在发生变化。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成为了很多学校办学的宗旨,而学校的任务从以前只追求高分和升学率改变为为了学生全面的发展,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事、学会生存等诸多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方面确定学校任务。同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转变: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成为了现在目标的内容。

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身为一线教师的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动学生、发展学生。

2还要牢固树立“教师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旦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出来了,我们便完成了教学任务。

哪位教师能让学生脱离了自己,在没有教师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就是最优秀的教师,这样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学生。可以说,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是所有教师最大的职责。

3创设好学习的环境。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现在倡导的教学有最基本的两点:一是让学生张开嘴说话;二是让学生伸开手臂写字。教师要给学生体用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4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激励、唤醒。

5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6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尊重、关心。

改革从反思开始,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条件下,“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靠学生的主动活动,通过对话性实践而建构起来的。总之,关于教学目的,不是传授课本中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科研兴校是个时髦的话题。教育科研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这些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一说到搞科研,总觉得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感到无从下手,甚至认为教育科研室专业研究人员的事,与一线教师没有多大关系。根据一些成功课改的院校的实践,证明教育科研应从教育反思开始,从写下今天的教育日记开始,认真总结教育得失,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从理论上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从实践中反思。

建立有效课堂,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对实践和事实的感受与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与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丰富活跃的猜想与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與争辩;来自于探究过程中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与喜悦;来自于昨日文明成就的赞叹和对未来文明进程的憧憬。

篇10: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论文

论文关健词:工程造价 发展

论文摘要:工程造价管理,尤其走设计阶段的工程遣价完全由设计人员所来用的工艺技术、材杆、设备、结构型式等因素决定。不同的方法也会得出不同的造价。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程造价管理在不断的完善。现简单的介绍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一直沿用着前苏联模式一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改革开放后,工程造价管理历经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概预算管理、工程定额管理的“量价统一”、工程造价管理的“量价分离”,目前逐步过渡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由政府职能部门实行协调监督、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新管理模式。为适应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而建立工程造价体制,并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形成了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并且日臻完善,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设计图计算出的工程量来确定工程造价。当时计算工程量没有统一的规则,只是有估价员根据企业的累积资料和本人的工作经验,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工程报价,经过和业主治商,达成最终工程造价。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有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基本属于政府决定造价。这一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并且影响最为深远。当时的工程计价基本上是在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并套用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计算出工程直接费,再按规定计算间接费及有关费用,最终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或预算造价,并在竣工后编制决算,经审核后的决算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这段时间造价管理沿袭了以前的造价管理方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建设部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提出了“控制量,放开价,引人竞争”的基本改革思路。各地在编制新预算定额的基础上,明确规定预算定额单价中的材料、人工、机械价格作为编制期的基期价,并定期发布当月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动态指导,在规定的幅度内予以调整,同时在引人竞争机制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第四阶段,203月有关部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性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投标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在企业内部定额的要求下,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包括的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一种计价模式。

二、国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

国际上,工程项目的造价通常是建立在对项目结构分解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分析上。通过项目结构分解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描述,结合这些活动的进度安排确定各项活动的所需资源(人工、各种材料、生产或功能设施、施工设备),将其最低级别项目单元的估算成本通过汇总来确定工程项目的总造价。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主要有三种模式:以英国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工料测量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造价工程管理体系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工程积算制度。

1、英国的工程造价管理

英国是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历史较长,体系较完整的`一个国家。由政府颁布统一的工程量规则,并定期公布各种价格指数,工程造价是依据这些规则计算工程量,价格则采用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价和市场价进行计价,没有统一的定额标准可套用。工程价格是通过自由报价和竞争最后形成的。英国工程计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料测量师的使用,无论是政府工程还是私人工程,无论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非传统的模式都有工料测量师参与。

2.美国的工程造价管理

美国在工程估价体系中,有一套前后连贯统一的工程成本编码,即将一般工程按其工艺特点分为若干分部分项工程,并给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编个专用的号码,作为该分部分项工程的代码,以便在工程管理和成本核算中,区分建筑工程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

3、日本的工程造价管理

日本的工程积算是一套独特的量价分离的计价模式,其量和价是分开的。量是公开的,价是保密的。日本的工程最计算类似我国的定额取费方式,建设省制定一整套工程计价标准,即“建筑工程积算基准”。其内容包括“建筑积算要领”(预算的原则规定)和“建筑工事标准步挂”(人工、材料消耗定额),其中“建筑工事标准步挂”的主要内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料消耗定额。“建筑数量积算基准解说”则明确了承发包工程计算工程最时需共同遵循的统一一性规定。

4、法国的工程造价管理

(1)工程单价的确定:施工单位在确定投票单价时,基本上都要对每一工程项目做市场调查。

(2)各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科学估算工程造价是法国工程管理的显著特点。他们在工程造价估算方面有一套建立在对现有工程资料分析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篇11: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土木工程将越来越多地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着眼于土木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指导环节和方向,介绍了新型建材与结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等具体措施,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视角尝试规划了土木工程未来发展方向。为土木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土木工程;生态设计;节能措施

1. 概述

土木工程建设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到处都是繁忙的施工工地,四通八达的路网,翻山越岭的隧道桥梁,规模空前地水利工程以及全面城市化的建筑工程及其相应基础设施。但从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国内已经显现出的各种生态环境污染、恶化问题,可以推断:高速、高效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社会效应:一方面,它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追求更高的文明;另一方面又会造成短时间、大规模的资源消耗,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开采殆尽,时常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引发水土流失,导致气候异常、物种消失和原始生态平衡被打破等众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土木工程领域,面对规模庞大的建设活动,如何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各种工程环境问题,成为当下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

2. 我国土木工程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厂涵盖了道路、铁路、桥梁、建筑、水利等众多工程,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的某些分支领域理论、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由于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等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却还有一定的差距,下面我们具体就不同工程分类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2.1 道路和铁路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公路建设近几十年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并逐步向高架立体空间发展;而我国铁路虽然起步较晚,但总里程已经超过5万公里。可问题在于,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运输任务日益繁重,人均公路里程和列车载重能力都有待提高,成为限制人口流通,物流运输的重要因素,导致了全国范围内周期性大规模交通拥堵的出现。正因如此,我国道路和铁路土木工程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现状还不容乐观。

2.2 桥梁工程

特别是我国悬索桥、斜拉桥的技术研究与建设施工工艺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世界著名的十大斜拉桥中国占有六席,而目前仅有的600公里以上的6座大跨度斜拉桥中国占了4座,分别在南京、武汉、福州和上海。但随着环境的恶化,大规模自然灾害频发,加强桥梁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和质量管理对我国道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3 建筑工程

在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我国建筑工程总体呈现层数增多,高度加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进入兴盛时期,据统计末,全国高度在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项目就已超过两百个,并且其中相当数量的高层建筑处于高地震等级地区。但高层建筑带来的不只是城市CBD价值体现,更有交通、采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超高层建筑的环境隐忧建筑从本质上讲是土木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如何在解决我国十多亿人口的人居环境问题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和策略时土木工程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2.4 水利工程

我国近五十多年来,兴建了一大批用于发电、防洪、灌溉、排涝,开发可持续能源,治国安邦的水利工程,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全面结合的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体系。以七大江河为核心建成了一系列防洪蓄水、河道堤防的土木工程体系。例如,水库数量由建国伊始的一千余座,增加到约9万座;又如南水北调和引黄济青工程的建设。数据表明,我国城乡水利工程蓄、供水能力较之建国初期增加6倍以上,年均减少水土流失15亿吨,累计水利工程治理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但是水利项目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即饮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过度开采,工业用水量激增等,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3. 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指导理论和技术措施

3.1 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指导理论

作为消耗自然资源最多的人类活动之一,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意义十分重大。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代社会追求的科学理念,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全世界的地球居民不可推卸的的责任。各国对此指导理论的研究和推进从未停止,联合国环境规划部门早在二十世纪初就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最高级别的纲领性文件,为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2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措施涵盖了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工程材料的选择、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坚持后项目的运营、维护,最重要的是土建工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和处理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运用中矿产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高性能轻质混凝土等、高强度钢材等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土木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则着重开发智能设计、结构优化等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措施。

4. 结论

土木工程影响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海波,颜其搏,徐子欣.浅析节能减排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12):147-148.

[2]叶俊辰,周丹.道桥工程电力系统的施工管理[J].科技向导,,(53): 37.

[3]彭思杰.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节能管理措施探讨[J].工程管理,,12(7):45-48.

篇12: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1 建设背景

目前社会资源的消耗基数是非常大的,而且每年都以15%左右的比例在递增,包括总的用水量、用钢量、水泥用量,这些都与建筑建造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每年建筑产生建筑垃圾的总量大约在1500万立方米,建筑施工的用水大概相当于21个大中型水库的容量,施工过程中使用木模板的木材消耗,相当于40万公顷的森林。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行装配制造已成为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统计,在现场浇注的施工技术中,每平方米建筑物约消耗19.11kg标准煤的能量、1.43吨水、0.015立方米木模板,带来约3%混凝土的损耗和3%钢材的损耗。另外,由于毛坯房提供模式,住户在装修过程中,每户还会带来2吨以上的装修垃圾消耗。通过推进装配式制造,改变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在建筑垃圾、水资源、木材、钢材上都会带来大幅度的改变。可降低约20%的施工能耗,减少约63%的用水量、混凝土损耗和钢材损耗以及约87%的木材损耗,减少建筑垃圾90%以上,节约工期30%以上。

通过装配建造方式,可使现场工作量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可以大量节水、节材、减排,是节约社会资源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2.1 标准模数化

目前现浇结构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粗放型手工作业,导致门窗洞口等尺寸非标准化,部分门窗厂家需逐个测量各个洞口尺寸,大大加大了生产成本和制造时间。

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实现结构构件的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和制造,所使用的门窗及构配件都为统一规格,批量生产。使用同一规格、同一标准的成型部品、构件,根据规模经济的原理,可以大大降低部品、构件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2.2 施工快捷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缩短现场施工的时间,加快建设速度,只需在节点连接处采用现场浇筑,在冬雨季现浇结构无法施工时,装配式结构施工的优势就尤为体现,可先制作出部品进行存放,待气候可施工时再进行现场作业,相当于施工过程前移,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流程的交叉,尤其在北方特别寒冷气候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2.3 质量可控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是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再运到现场,预制梁、板、柱、阳台、楼梯等在车间内制作,标准化蒸汽养护,产品质量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抗裂性能大为增强。

2.4 节能环保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过程几乎不产生扬尘,现场钢材堆放减少,并且有效减少建筑垃圾,施工工地和现场周边的环境可以得到保护。根据万科住宅工业化实践经验,装配建造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工业化建造方式的水耗、能耗、垃圾和污水排放量较传统建造方式都将显著降低。

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存在问题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持续完善,现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已出台,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国家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为两大结构体系,现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图集已出台,紧接着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图集也即将出台。对于该结构体系的预制柱之间的连接,预制梁、柱之间的.节点连接等研究较少,第五届CCPA主要攻克此方面的研究。

(2)标准规模化推广应用有难度,目前人们追求建筑个性化,很难做到标准化。据统计,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大于10万平方米,建造成本才可降下来,考虑生产所用的模具使用需使用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生产成本方可减少。现装配式结构多由行政部门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具有建设规模大、时间周期短、户型规格较少、个性化需求低的特点,但保障房利润空间很低,很多承包商不愿采用,至使推广应用难。

(3)紧缺专业技术人员。装配式建筑是从以后才被国内市场所接受,时间短,发展快,现大部分专业还从事现浇结构设计,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也是“现浇”改“预制”,无疑加大了设计成本。

制作、施工技术人员都需进行正规化、标准化的培训,企业需在这些方面花费更多精力和费用。

(4)暂缺完善的施工验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中将装配式工程划分为分项工程,而现行的很多地方标准将装配式工程划分为子分部工程验收。笔者考虑以子分项工程或分部工程验收可根据预制率的多少进行划分,最新出台《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 51129-2015中预制率的概念进行细分,同时可根据建造过程进行评价。

4 结语

篇13:谈土地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土地工程,后工业化,土地资源,社会经济

土地工程通常就是指借助对农田的数量加以调整或者是对土地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地貌来做出更加详细而科学的利用规划, 这样一来也就提升了土地资源自身的质量, 使其数量也能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在我国, 土地资源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多样性, 所以科学合理的去利用土地资源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保证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水平。

1 当前土地工程建设的现状

土地是珍稀的基础型资源,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的典型性国家, 我国高度重视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工程建设, 成为为发展和进步提供基础和平台的关键环节。

2 当前土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土地资源的总量上看我国处于资源大国的位置, 但是从平均土地资源数量和资源质量上看, 我国无疑是土地资源匮乏和质量不高的国家, 而发展和生存都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支撑, 因此, 必去加强土地工程建设,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土地工程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 导致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存在各种问题, 具体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后工业化发展给土地工程建设的压力

我国当前的发展当中, 传统农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 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设施, 同时也需要很多的土地支持, 此外,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比如废弃物和水土粉尘的污染等等, 这也会使得土地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 土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非常明显的障碍, 土地工程建设中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 这给土地工程自身的建设创造了非常多的阻碍。

2.2 社会经济建设制约了土地工程的建设

当前,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都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 很多农田和耕地都被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所占用, 这也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在数量上出现了大面积的锐减, 同时也会对我国土地资源以后的开发和利用构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很多土地工程不得不发生改变, 甚至是无法正常的建设,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国土地工程。我国土地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也在这一过程中遭到了破坏, 对我国土地工程建设正规化而言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2.3 公众生活给土地工程建设带来的问题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 所以人们会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这也给土地工程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土地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处于非常明显的变化状态当中, 这样一来也会使得土地工程的建设质量大大下降, 此外还会引发其他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3 新时期土地工程建设发展应该注意的内容

土地工程建设是缓解当前社会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要立足于土地工程建设的实际, 探寻变革土地工程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以事实求是为出发点, 根据各区域的土地资源现状和特点, 落实土地工程建设发展的原则, 这是新时期推进土地工程建设向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3.1 做好土地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

土地工程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立足于土地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准备等重要环节, 从细节上和初始时期做到对土地工程建设的有力保证。要在规划阶段对土地资源和项目区域实施科学的论证和广泛地讨论, 提升土地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在设计时期要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展开深入设计, 全方位听取土地工程建设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为土地工程设计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提升打下基础。在土地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要针对建设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展开物资、技术、人员准备, 做到对土地工程建设品质的有效保障。

3.2 做好土工程建设的施工工作

在开展土地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中, 项目法人一定要切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主要是要要做好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和监督管理工作, 这样才能确保土地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在施工中, 如果所有的工作全部结束, 项目法人必须要对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详细的检查, 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完全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相关要求, 此外还要在工程完工之后做好手续的办理和检查工作, 发现了问题, 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从而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3.3 建立土地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体系

土地工程建设施工的时候, 一定要首先对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要的工作进行部署, 之后还要按照具体的规定完成招标、投标和合同的编制及拟定等多方面的工作, 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必须要做好监督工作, 同时要按照实际的要求去贯彻。在开展土地工程规划的过程中, 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加以全面的考量, 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和实际不相同的问题, 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查, 并予以严肃的处理, 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得到全面的保证, 对土地工程建设而言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 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做到真正的以身作则,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避免工作中出现比较严重的失误, 为我国土地工程的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 提高土地资源应用的合理性。

3.4 完善土地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体系

土地工程建设实际需要严格而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作为支持和保证, 当前应该建立土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以招投标制度、法人责任制度、建设管理制度为骨干, 做到对土地工程建设人员、责任、体系的全面规范, 实现对土地工程建设实际的有效保障。

当今时代是土地工程发展的高速时期, 特别在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建设加快的大背景下, 实现土地工程建设的科学、稳定、高速发展成为土地工程领域的核心目标。新时期, 要立足于对土地工程建设现状的分析, 建立起土地工程实施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体系意识和规范意识, 做到对新时期土地工程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同时, 构筑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土地工程建设的新策略和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冰, 王丽梅, 井跃博.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J].山东环境, 2000 (S1) .

[2]徐全洪, 赵艳霞, 刘芳圆.华北地区土地资源数据层面建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4) .

[3]刘隽, 宋琦, 黎海岳.建设工程项目总控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6) .

篇14:谈环境工程的发展史论文

【摘 要】如果要从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当中分析当前人类社会面临问题的原因,那么就得从技术、经济和环境这三方面来入手,要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行。经研究发现: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也同样是当下地域性、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源头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文明形态,也叫做生态文明。它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样的,都是将理想建立在现代文明之上的人与自然环境的重新调整。也同样提倡可持续发展,并建立一个资源节约性的、环境友好型的生存、生活、生产方式。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发展;科技

0.引言

人类自身利用自然的力量和资源创造出来的人工社会和全新的社会活动,就叫做人类文明。科学技术永远作为第一生产力,它不断促使着人类演变,并且随着人类本身的不断进步而进步。当然,任何事物都由两面性。科技在给人类带来美好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

1.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随着发展,人类的需求能力也无限扩张,自然资源越加匮乏,人类如今面临着史无前例的面临环境和资源带来的紧迫,人与自然这个老课题终于又被人们提出来。人类通过著书立说或立法等方式来表达对如今处境的反思和治疗,清晰的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许就意味着,人类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社会。

生态文明是基于人和自然相互尊重的前提,达成一定默契的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这样的社会是符合目前人类所期望的社会的样子。但这种文明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人类豁达、环境优美的感觉,而是一种自身由内到外彻底反思自己和反思工业文明的思想革命。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的总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是具体的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一个有相互作用的纽带,两者直接或间接的改变着对方。其实说白了,如今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就是人类产生的活动超过了自然所承受的极限。虽然科技经过长久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但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远不是利用科技就能彻底解决的。有报告显示,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全世界的木材销量增加了近65%;谷物类翻了一番,肉类增加两倍。另外,全世界重金属的开采量也有巨大增长。

另外还有资料表明,零六年全世界使用的全部能源加起来达到了115亿吨,达到了1971年的兩倍;而因为化石能源的开采量增多,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也相应的开始增长(如图2)。

人类凭借自己的改造力量,终于造成自然生态严重的不平衡,同时自然又反馈人类给予的恶果返还给人类本身,两者形成一种对立状态。

人类之所以这样大规模的破坏环境,还是和利益有关的。有资料显示,当污染的排放量增多时,人民平均GDP也随之上升。(如图3)

2.改善环境应重点创新的领域

人类的每一次文明进步,都伴随着新科技的产生,同时也产生污染问题。从环境的主要因素来看,地域性和大气层的污染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日趋衰弱,其功能性也日渐衰退,土壤质量令人担忧。同时,全球气候的变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急需解决。面对我们国家这种复杂性极强的环境问题,亟待创新科技来预防和治理。为改善我国的环境的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重点从以下几个领域开展。

2.1地球系统工程

地球系统科学产生的同时,地球系统工程也随着而来。这个工程的重点在于采取怎样的手段解决地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无论是利用现有的,还是亟待创新的科学技术。国内外的系统研究表明,此系统科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应对全球生态变化和环境改变、并提供良好解决办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2.2全球气候的变化

如今全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世界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我国是主要受影响国之一,近些年来因为气候变暖的问题而产生的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多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不堪,有些地区跟随季节的变化降水呈两极分化。从内陆到沿海,气候变暖无时无刻都在对生存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创新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科学技术,是应对全球气温变暖基本方法,也能促进环境工程有关科学的技术发展。

2.3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新的发展方式。它建立在传统的经济基础上,能有效的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使其健康发展。同时,也再针对全球环境变化、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4控制管理重大环境风险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过于迅速,从而忽略了很多环境问题存在隐患,一旦问题爆发,不但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下转第311页)(上接第284页)安全,还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从而给人民和环境带来更大的危害。对于我们环境问题存在的复杂性,应该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的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理,有针对性的对局部进行重点管理。这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民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3.结语

生态文明能够有效的重建和调整现代工业社会下人与环境的关系,它的本质与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一致,旨在寻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平衡点。而环境工程和科学技术是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目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它应当准确把握目前国家相关问题的发展形势,力争形成具有我们国家特色的技术体系,给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科]

【参考文献】

[1]孟伟,傅泽强.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01(1).

[2]姚芝茂,燕中凯,刘媛等.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建设进展[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

上一篇:市发改委、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的通知下一篇:工程保证金支付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