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下的环境监测论文

2022-04-16

【摘要】隨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生态环保要求持续加严,以及智慧机场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环保机场发展趋势逐渐走向常态化,也对“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提出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发展下的环境监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发展下的环境监测论文 篇1:

学术定向激励下的导师组研讨班模式探讨

摘要:学术定向激励下的导师组研讨班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指导手段,对导师和研究生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真理的理念,形成平等发言、互相尊重、自由探讨的学术气氛,以及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共进共赢的合作局面有重要的意义。导师组研讨班模式的研究生学术研讨在广义上可分为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以及联系二者的反馈模式。三种模式的有机融合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导师组研讨班的学术研讨培养了研究生探讨新知的自觉性与勇攀科学高峰的积极性,启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导师组研讨班也建立了研究生学习的双螺旋结构,为研究生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研讨班模式;协同学习;自主学习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师与研究生一对一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集成、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以及信息获取与交流的网络化、虚拟化进程的加深,传统的研究生指导模式很难适应现今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因此,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硕士阶段研究生的培养更适合导师负责制下的导师组指导制度,而导师组指导制度的良好运作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作为一种复合型培养模式,更是作为一种以课题组形式或重大项目组形式所组成的研究生指导模式,导师组指导制度来源于项目驱动、问题驱动,不同方向甚至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创新的火花,这无疑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导师组制在形式上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的专业领域的局限,研究生可以从导师团队中接受不同方面的指导,这有利于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术创新,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讨班制度因其形式上的规范(定期举行、机会均等、平等自由),操作上的灵活(主题发言与组员讨论相结合、经典文献研读交流与学术新动态的吸收相结合),很容易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和提出问题、进行质疑的能动性,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学术气氛浓郁、平等交流、取长补短的参与者共同进步的学术生态环境。而传统意义下的研讨班往往是一位教师的学生参加或同一课题小组教师的学生参加,这很容易造成参与学生的思路狭窄,对创新不利。基于上述情况,研究者开展了学术定向激励下的导师组研讨班模式研究,参与研讨的教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的课题组,有些还是不同学科的。经过多年实践,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形成纵向深化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与价值取向,培养活动应着重体现出对探究性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因此,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活动需要增强探究性质的研讨与交流活动。

一、研讨班的多级协同模式

研究生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讨班模式是该工程内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具有多级协同的特点。课题组认为研究生的学术研讨在广义上可分为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以及联系二者的反馈模式。输入模式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依次包含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的报告,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邀请专家做的报告,研讨班上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报告以及导师在具体问题上对研究生一对一的指导;输出模式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依次包含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的发问,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邀请专家报告会上的质疑,研讨班上对其他教师和研究生的报告的评论以及导师在具体问题上对研究生一对一的指导后学生的感言与体会;反馈模式是联系输出和输入模式的通道,而且与输出、输入模式不同的是反馈模式是跨级的、多尺度的,可以穿插的。由于反馈模式的存在,研究生在输入模式下具有吸收知识、获取信息时的兴奋与惊愕,在输出模式下具有表达自我、传播信息时的自信与淡定,将这两种状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形成知识积累、信息传播精细、科学认知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校院层面专家的报告、研讨班内的报告、师生一对一研讨这四级协同模式的作用过程中,研讨班模式在物理联系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传递作用、在信息处理上起到了由粗至精、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的过滤作用,在信息传播上起到了由个人到局部、由單学科到跨学科的放大作用。因而,学术激励下的研讨班模式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不难看出,上述输入模式、输出模式和反馈模式的不同融合,既尊重了研究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与积极性,又能有效地与学术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为未来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集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研讨班的混合启发功能

小桥流水、香花相伴,在年轻的游人眼里可能是“此地幸福最无比,挥洒青春无他处”的美妙心情;在白发苍苍、耄耋长者的脑海里可能是“此水蜿蜒虽惜流,终难复归向西去”的无奈沧桑感。在学术研讨班上的思想也同样具有多样性,学术研讨可以催生研讨班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点燃智慧心灵的火把。

(一)同质启发举例

研讨班小组的一位导师的研究生对多中心处理单元间的协同工作、多计算机间的协同工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另一位教师的研究生对多智能体的一致性协调控制兴趣较大。经过研究生在研讨班上的共同讨论,从事多智能体的一致性协调控制研究的研究生认识到多中心处理单元间的协同工作、多计算机间的协同工作实质上是多个智能体间的一种协调,是为了克服单个中心处理单元、单个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存储能力、访问流量等方面的不足,或在考虑能耗与安全等多个因素基础上使用的一种折衷合理策略,这种认识使得该研究生在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问题上的研究更加深刻。同时,多智能体间的通信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多智能体为了完成复杂的任务存在智能体的定位、智能体的感知和智能间的信息交互等具体问题,从事多智能体的一致性协调控制研究的研究生的报告,也给从事多中心处理单元间的协同工作、多计算机间的协同工作和从事煤矿井下无线通信定位研究的研究生以很大的启发。研究生通过查看智能体控制方面的论文可以获取计算机或网络资源一致性调度与融合定位方面的新思想。

(二)异质启发举例

研讨班小组一位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原子核物理,从表面上来看该教师的方向似乎和其他教师的研究方向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并非如此。从事混沌非线性研究的教师曾邀请从事院子核物理的教师在研讨班上做过“超重稳定核的研究”的主体报告。该报告给其他教师和研究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事混沌非线性的教师发现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的教师的量子化思路、原子核计算中从能量出发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从事混沌非线性研究的研究生的课题是关于“动态共存吸引子若干问题研究”的,该课题牵涉到动力学轨道的计算,周期或非周期、浑沌等的判定,庞加莱截面的绘制,李雅普诺夫指数的计算等复杂问题。受能量守恒思想启发的计算使得该研究生课题在计算上采取的算法得到的结果与物理实验上得到的结果吻合得非常好。

导师组研讨班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长时间、更深程度的互动学习交流的平台,对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和他们对课题任务的认同感、参与意识具有非凡的功效。不仅如此,课题组成员及研究生通过学术研讨形成了崇尚科学、崇尚真理的理念与平等发言、互相尊重、自由探讨的学术气氛,以及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进共赢的合作局面,为造就目光远大、胸怀大志、热爱学术的一代人才打下了思想基础。研讨班成员经常就科学、自然杂志上曝光的学术欺诈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讲学术惯例、讲学术规则,为研究生的进一步健康成长打下了行为基础。

三、研讨班模式培养了研究生探讨学术新知的自觉性

2010年3月初至2011年3月初,课题组的一位教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赴瑞典于默奥大学进行学术访问,这位教师一直担心研究生的学术研讨能否坚持下去。后来的事实证明,经过研讨班模式培养的研究生在学术探讨上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该教师的研究生在导师不在学校的一年时间里,从未停止过学术研讨,令这位教师非常感动。而且,让这位教师非常高兴的是研究生研讨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有重要基础课程内容的再消化。有一位研究生曾主讲“随机过程”,有一位研究生曾主讲“广义矩阵逆”,还有一位研究生以2011年6月份即将毕业的老大哥身份用非常负责任的态度给同门师弟师妹主讲“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这些研究生的行为都让教师非常欣慰。

随着研讨班的深入开展,研究生们逐步具有了较高的学术品位,他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也非常乐意接受挑战。比如,有一位研究生的选题“遥操作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具有很大的难度,该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学了机器人动力学等难度较大的课程,学习了MAPLE等语言,钻研了无源控制的学术思想并推广了无源控制的内涵,同时通过电网络理论、传输线理论佐证了所探讨学术思想的正确性,他的硕士论文也非常有深度。有一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探讨的是具有混合动力学特性的异结构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控制,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性。她的工作从提出理念、建立收敛理论、给出收敛目的值以及完善从连续智能体到离散智能体的分析等多个方面都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资料,要依靠个人不断地努力与探索。这位研究生的创新研究得到了我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蔡自兴教授的赞赏,她也顺利成为蔡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目前这位研究生已经在合肥奇瑞汽车研究院工作,在智能车的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有一位研究生在读硕士之前已经有了一年的现场过程控制方面的经验,对过程控制中先进控制手段的重要性有很好的感性认识。因此,导师给了他国际过程控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该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难度,结果具有较难的复现性。在导师的指导下,这位研究生顺利地读懂了论文并完全复现了论文中的结果,并在研讨过程中,在导师的点拨下发现了论文的不足,并给出了解决措施。他的研究得到了我国控制理论方面的知名学者、国家杰出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的好评,并顺利地成为该教师的博士研究生。另一位研究生的课题是基于行为模式的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研究课题直接与国际接轨。该研究生在导师的鼓励下顺利被日本室兰工业大学录取为交换研究生,由日本方面资助去室兰工业大学进行访问交流。该研究生后来成为确定性学习控制理论的发明人、知名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博士研究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研讨班模式培养了研究生探讨学术新知的自觉性,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术问题的挑战,从而不断超越自己,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

研究生的培养靠说教是难以起到良好的作用的。导师们的守时、严谨、勤奋,研讨班上导师和研究生敞开心扉地交流、互动,甚至现身说法,把自己真实且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真诚与执着让研究生们非常感动。他们不仅学习导师们的知识,也学习导师们的人格品质。导师不在学生面前讳谈自己的贫苦出身以及曾经遭受的磨难和缺憾,他们结合自身的过往经历、生活信条、做人原则、处世之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这些做法都潜移默化地让研究生深有感触,深受教育。

四、研讨班模式不是对一对一模式的否定,而是对一对一模式的补充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可以通俗地归纳为研究生本人的自主学习、研讨班模式下的协同学习以及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驱动学习。这三种学习各有特点并互为补充。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是研究生期间的主要模式,具有时间长、自由度大、串行和抽象的特点。研讨班模式下的协同学习具有时间有限、主题明确、并行和形象的特点。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驱动学习具有自主和协同的双重特点,它的自主性体现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后和导师讨论或导师在自主思考后邀请研究生一起商谈;它的协同性体现在无论是对导师还是对学生来说,所讨论的问题都是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在探究方法、扫清研究障碍和求取预期结果上进行协同。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驱动学习模式具有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的特点,并具有串并互相交叉、形象和抽象交叉的特点;师生共处时黑板前的一条曲线、一个公式、一张图形、一个手势等都有可能为问题的解决注入玄机。

一位研究生的研究课题是多智能体共同到达目的区域的群集控制,从最初的领导者和跟随者角色互易到向智能体网络引进民主独裁思想,再到智能体的种类,由单纯的领导者和跟随者扩展到目标智能体、领导者智能体、直接跟随者智能体、间接跟随者智能体和游荡智能体,导师和研究生在黑板面前讨论过很多很多次,他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师生一对一互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传感器网络的覆盖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它在环境监测与监控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位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就是寻找非理想情况下特定区域下传感器网络的点覆盖和全覆盖规律以及覆盖规律的合理性。在区域表示数组化、数组表示几何化、几何表示代数化的循环过程中师生进行过多次富有成效的讨论,目前该课题正在顺利进行中。脑科学是面向未来的科学,认知网络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一位研究生在多层局域感知的研究过程中,就阈值存在的合理性、分类机制、引入多吸引子网络后的影响等具体问题在黑板面前进行过多次一对一的交流,现在这位研究生已经对课题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研究。

研究生个体的自主学习、研讨班的协同学习到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驱动学习,与反过来的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驱动学习、研讨班的协同学习再到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两种方向相互交错、盘根错节、逐步深化,并螺旋式上升。这两种方向的学习恰似DNA 分子的双链结构为生命信息的复制与传递奠定了物质上的基础一样,它们为研究生的学术生涯建立了赖以攀附的梯子,为研究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题组基于学术定向激励下的导师组研讨班模式的研究,得出了研究生學术培养的多模式(输入模式、输出模式和反馈模式)、多尺度(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校院层面的报告、研讨班内的报告、师生一对一研讨)的概念,建立了研究生学习的双螺旋结构(由低到高的研究生个体自主学习、研讨班上的协同学习、师生一对一交流下的驱动学习和由高到低的师生一对一交流下的驱动学习、研讨班上的协同学习、研究生个体自主学习),并就三种模式与双螺旋结构进行了具体阐述。结果表明,学术定向激励下的导师组研讨班模式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研究生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福,王国玉.新形势下工科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8).

[2]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

[3]姚莉,刘伟,刘芳.研究生个性化培育教学模式GIFPM及其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

作者:宋运忠

发展下的环境监测论文 篇2:

基于“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    隨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生态环保要求持续加严,以及智慧机场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环保机场发展趋势逐渐走向常态化,也对“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提出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文章对“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产生背景和面临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加强互联网与智慧环保问题相融合、创新智慧环保政策、加强智慧环保监管等具体策略,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为提升机场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高效性提供理论支撑,助力“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    “互联网+机场”    智慧环保    管理策略    分析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建设各项事业中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互联网+机场”的创新形式的出现,并且智慧机场作为信息技术背景下机场创新建设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机场的建设以及智慧环保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再加上国家环保观念的重视程度持续加深,为机场环保智慧化管理和建设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是将互联网技术贯穿到机场智慧化环保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此来打造智慧环保机场的创新形式以及相应策略研究的内容。

智慧环保机场是在信息技术的感知和传输过程中所进行环保管理的新模式,在智慧机场的管理和建设中融入绿色、环保的健康理念,并且逐渐拓展“互联网+机场”的管理概念。然而在智慧机场环保管理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互联网框架下智慧环保策略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文章将对“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面临问题做出详细分析,探索在秉承智慧环保绿色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在互联网框架下实现智慧机场全面建设和基于“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可行性。

一、“互联网+机场”智慧环保管理新形势的提出和必要性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互联网+”的技术管理形式逐渐成为智慧机场建设和环境问题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智慧机场环保管理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为机场建设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性的决策内容,使其在互联网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加快推动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研究以及智慧机场建设模式的转型[1]。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等多种智慧化手段的背景下,“互联网+机场”的创新形式必须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智慧机场环保管理策略的研究可以对机场环境管理以及策略研究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创造良好的决策环境,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智慧环保管理内容的重复和失误,在不断突破互联网信息管理孤岛的背景下实现智慧机场环保管理以及服务内容上的提升,为“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传统智慧机场环保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下管理工作的需求,这也就促使管理部门人员在创新思想层面达成信息技术创新以及智慧环保管理策略分析的一致性[2]。对于“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研究方案,在实际探索进程中呈现出多个技术层别,在经过对机场建设领域的生态环境以及智慧化环保平台和机场智慧环保管理服务平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和分析后,从中发现尽管智慧机场环保管理服务平台为当地政府和机场建设部门带来新技术,但是要实现精细化以及高效化的机场环保管理服务内容和理念的目标,仍然需要加快机场建设与智慧环保管理服务内容之间的融合。

“互联网+机场”智慧环保管理服务模式的提出也是不断顺应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改革的主要措施,并且带动智慧机场建设与环保服务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发展,不断向智慧机场建设领域提供新的环境监管和治理措施,加快形成信息技术和智慧机场环保服务相结合的新动能,推动互联网框架下的智慧机场环保管理服务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服务模式同时也为环境保护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在环保意识和智慧机场管理模式不断成熟和明确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快实现对智慧环保管理方面的专业化和智慧化方向的深入探索。由此可见,智慧机场以及环保管家是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创新性服务模式,并且也是为机场建设部门所提供的智慧环保管理服务手段,旨在为机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环境监测以及互联网技术下的建设和管理,以此来带动整个智慧机场环保管理形式上的创新性和服务规范性[3]。根据“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模式的业务和服务探索,都将进一步提升智慧机场管理思路和服务内容的创新性,并推动机场建设和智慧环保相结合。根据智慧机场建设领域所提出的发展要求或者环保需求,主动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拓展与智慧环保管理工作相关的技术内容,使得环保管理与智慧机场建设相联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工作也不断发展壮大,其中需要注重对相应管理模式上的丰富和多样性探索,促使智慧机场的环保管理走向全面性和高效性[4]。

二、“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分析

2.1加强互联网与智慧机场环保管理的融合

在“互联网+机场”的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应该加强对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利用,在此基础上实现互联网技术与智慧机场环保管理之间的高度融合,以此来带动环保管理策略的研究深入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智慧化机场环保管理的中间桥梁,应该进一步探索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其他创新性的服务手段,不断推动智慧环保管理走向高效性和科学性的发展道路[5]。对于实践中的创新智慧环保管理的策略研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政策研究以及相关智慧环保管理理论的拓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在不断加强互联网与智慧机场环保管理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对智慧机场建设的政策扶持和制度公开。与此同时还应该在互联网与智慧机场环保管理相融合的道路上实现两者之间的规范性监管模式,拓展到其他智慧化环保管理部门和对象,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智慧环保管理道路的探索实践中,深入开展互联网与智慧机场环保管理融合,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加强监管规范性,逐渐形成势在必行的“互联网+智慧机场”的环保管理新模式。

2.2創新智慧环保管理政策,加强制度创新和引导

智慧机场建设的环保管理格局建设离不开对创新政策的研究以及制度层面的引导,首先应该初步加强对智慧机场环保管理层面的政策创新,对其中的机场建设政策提出和引导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推动智慧环保管理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并且加强对其他发展政策的引入,及时做好与智慧环保管理的衔接引导工作,以此来提升机场建设在整个智慧环保管理政策下的参与积极性,保障“互联网+智慧机场”顺利落地。其次还需要注重对生态环境和互联网平台的监管,不断保障管理政策内容公开,在智慧机场建设进程中加大制度创新和引导力度,以此来提升智慧机场建设的责任和环保管理的观念,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机场智慧环保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环保管理评估机制的完善[6],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机场”智慧环保管理模式下的建设意向,在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政策支持、环保管理措施完善以及智慧机场建设创新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及时规范智慧化机场的管理环境,推动其朝着“互联网+机场”条件下的智慧环保管理模式的转变,并且明确提出对“智慧环保”的管理责任要求,提高管理水平。

2.3不断规范智慧环保管理环境,完善监管机制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智慧机场的环保建设以及管理内容和形式应该随着互联网发展方向不断深入拓展,再加上互联网技术下的智慧环保管理模式作为新时期的新兴事物和新市场环境背景下的产物,机场建设部门应该加强智慧环保管理和专业性和规范性,并且使得“互联网+机场”的智慧化环保管理走向新的市场当中。其次在智慧环保管理环境规范化较弱的市场中,容易出现机场建设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环保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直接影响智慧机场环保管理的成效[7]。其中还会导致机场建设部门对智慧机场建设新模式失去信心,阻碍智慧机场环保管理模式的发展,因此在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要明确智慧环保管理的责任和形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机场”的市场规范以及监管机制,实现多个环保建设服务主体间的协调发展,为提升“互联网+机场”下的智慧环保管理水平奠定坚实性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互联网发展形势下的“互联网+机场”逐渐成为当下环保发展管理和模式上的新兴事物,“互联网+机场”智慧环保管理模式在全面性和系统化的专业环保管理服务支持下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当下“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探索处于初步阶段,在具体环保管理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着技术融合,相关政策扶持、互联网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将会为“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新形式的创新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具体性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探索和实践中,应该加强政府、机场管理部门、互联网、智慧环保服务公司之间的协调统一,致力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形成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升“互联网+机场”的智慧环保管理策略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参  考  文  献

[1] 范晓鹏. 基于智慧环保的互联网+环保管家模式探讨[J]. 北方环境, 2019, 031(012):202-203.

[2] 郑侃.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景区建设探析[J]. 电子世界, 2019, No.578(20):103-104.

[3] 吴丽华. "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 000(002):44-45.

[4] 王英俊. "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20, v.32;No.163(02):181-182.

[5] 王瀚林, 张玄弋, 任高翔,等. 基于"互联网+"的首都机场管网系统介绍[J]. 民航管理, 2019, No.346(08):44-46.

[6] 李爽辰.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智慧机场建设路径研究[J]. 民航管理, 2019, No.347(09):36-38.

[7] 池启睦. "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会计转型升级实践探索——以J机场为例[J]. 商业会计, 2020, No.678(06):94-96.

朱麟(1988.04),男,汉族,北京朝阳,理科学士学位,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管理。

作者:朱麟

发展下的环境监测论文 篇3: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协同与实现路径

[摘要]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存在冲突。生态约束倒逼民营企业树立生态协同发展理念。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利益追逐与生态约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应在民营企业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民营企业生产活动源生的外部性问题内在化处理;同时,应寻求规制框架下生态文化理念的实现路径,强调产权约束下的生态治理和生态评价考核的常态化,注重纳入法制轨道的生态理念塑造以及民营企业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民营企业;利益协调;生态理念;产权约束

经济利益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环境在为生产经营提供活动场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由利益分割所带来的相互冲突。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一般不会自动将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协同考虑。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要求共赢和共识同时存在。共赢对利益共同体而言是必要条件,而共识则是利益共同体形成的充分条件或者可行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民营企业发展的利益范式更多的是忽略环境成本基础上的利益寻租,而以公共环境为代表的公共利益具有弱化特征。这就需要从理论上探究民营企业的生态理念逻辑建构空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存在冲突,而生态约束又倒逼民营企业树立生态协同发展理念。要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利益追逐与生态约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就应在民营企业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到均衡点。

一、生态约束会倒逼民营企业树立生态协同发展理念

生态约束带来民营企业环境成本上升,减少民营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利益寻租,逼迫民营企业改善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技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比如通过引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产品,减少或叫停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项目,加快生产技术、装备设施与产品的转型换代升级,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生产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循环经济发展业态。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民营企业也应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产品生态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等举措,加快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管理创新,通过节能减排,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民营企业要走上循环经济业态主要是靠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以及无害化生产三条技术路线,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达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向大自然的索取,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发展道路。从目前来看,我国普遍存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倾向于解决复合型生态问题,而实践形式也主要是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目的是通过这些实践措施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在循环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其做法主要是以解决废弃物问题为出发点,坚持3R(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进而向企业生产的上游延伸,改变大量生产、消费与废弃模式。综合比较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针对生产废弃物做到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民营企业在进入循环经济业态过程中,要兼顾成本与资金要素,实现物质资源与能量循环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

二、推动民营企业建构利益追逐与生态约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民营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能否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关键是在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而理论上的逻辑建构空间就在于利益追逐与生态约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民营企业的流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确保民营企业生产活动源生的外部性问题内在化处理;二是加强社会外力的监控,推动民营企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1 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协同企业利益与公共环境利益

从协同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环境“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重点加强民营企业环境污染内控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将企业生态体系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环节。首先,从产品设计开始即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同时,要重视并加强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保工艺设计与清洁生产过程管理。通过过程管理等措施,减少产品在服务、原料、能源上的使用量,达到削减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加强物质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在产业集聚层次上,要依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的发展理念,实现不同产业层次上的企业与周边环境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废弃物的导人导出在集聚区内形成生产资源聚合、能源汇聚、要素集聚与信息共享。

由于不少民营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会对周边环境或者其他居民群体产生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而民营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必要的成本费用,从而产生不正常获利,这就是民营企业生产活动源生的外部性问题。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民营企业生产活动源生的外部性问题是指社会公众无法通过市场行为或者某种交易制度获得相应的负外部性补偿,或者说让产生负外部性的主体通过支付补偿金承担相应的外部成本。于是,在逃避负外部性责任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往往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从社会公共利益中获取更多的个体收益。如图1所示,当存在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时,民营企业通常没有为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或者所获的公共收益支付相应费用,因此,在最优产量Q0时,民营企业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其应该支付而未付的边际外部环境污染成本。此时,A面积就为最佳的社会净收益,B面积为最优外部效应,而A+B则为民营企业最佳的私人净收益。一般情况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边际外部环境成本通常为正值,也就是说民营企业能够通过破坏生态环境而获取生产活动的额外收益,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的净利润总额在某一固定时期不会达到最大规模,出于利益的考虑,民营企业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一直到边际外部环境成本PEMC=0,这时就达到了民营企业的最大生产规模Q1,而Q1=A+B+C(C为对社会无益的私人净收益),大于先前的A+B,由于此时外部环境成本为B+C+D(D为生产规模超过均衡点时所产生的社会公共福利净损失),于是社会净收益为(A+B+C)-(B+C+D)=A-D,小于先前的社会净收益A。

对于民营企业生产活动源生的外部性问题,要通过消除C+D来实现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而在政府调控缺失与制度管控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消除C+D的关键就在于民营企业的生态理念。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生态理念普遍处于缺位状态,个体利益与生态意识不协调,不能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到兼顾生态保护的有效流程管理与过程控制,从而导致众多民营企业出现生产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通过对民营企业污染事件的总结分析可知,许多污染事故的源头都在于民营企业的污染防控缺乏前期、中期、后期的过程管理,导致企业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凸显,对区域内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重点进行民营企业的污染防控的过程管理,将民营企业产生污染的外部性问题进行内在化处理。在前期,对民营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生产环评、生产工艺环保设计、环保材料审核等,做好源头防控;在中期,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监控与整改,主要采取生产监控、污染排查、生产工艺革新等措施,确保不会由生产环节产生外部污染问题;在后期,主要做好污染物的应急处置,避免污染产生外部性问题,防止危及周边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要进行污染物源头追溯、生产改进分析,并及时向上游生产管理进行15信息反馈。

2 借助社会力量推进民营企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需要依靠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要构筑由民间环保团体、环保志愿者组成的民间环保联盟,在环境监测、环境跟踪保护、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社会力量的推动作用。通过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考察调研,详细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过程,研究分析哪些生产环节容易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并针对企业产生的污染物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案,使民营企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另外,要组织开展更广范围的社会环保行动,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并及时制止民营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如由台州市政府环保部门、环保组织与环保志愿者联合发起的关注人居水环境的“清源行动”,通过实地勘测与检验,对市内3个水系、2个饮用水库开展污染源调查、垃圾处理、环保宣传、污染受害者维权等,并对造成污染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责任回溯追究,迫使产生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改。同时,为了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成功举办了社区回收废油脂、黄岩XXX村水源保护点挂牌、灵江水系源头的污染状况调查等多项活动,起到了广泛的宣传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

三、规制框架下推进民营企业生态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有效的经济组织、经济活动与行动观念的形成,需要在制度、规则上做出安排,才能实现个人私益与社会公共收益的趋近。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化理念的形成不能仅依靠道德规范的约束,应主要依赖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安排。因此,要通过有效的规制系统规范社会生产、生活,严格监督管理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制民营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行为,逼迫民营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1 生态评价考核常态化

生态文化理念的形成,必须依托完善的生态评价考核体系,构建能够对民营企业生产管理起到规范作用的评价体系,按照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应用实施科学的生态学方法,对民营企业所在区域环境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状况进行考察评估。实施重点是地方环保部门主导建立由自然或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评价考核体系,对民营企业的生产污染状况进行生态评价考核常态化管控。比如,根据浙江省环保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浙江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定的通知》,2011年台州市选取主控因子PH、COD、BOD、NH4-N、VOC、SO2、氨氮、硫化物、苯系物、磷化物、氰化物等,对辖区内322家的污染状况进行等级评定,将处于不同污染状况的民营企业从好到差,依次划分为绿色企业(22家)、蓝色企业(199家)、黄色企业(88家)、红色企业(10家)、黑色企业(3家)5个级别,同时以黄色评级作为环保部门介入的临界点,污染状况为黄色、红色、黑色的企业是重点监控与提出整改措施的对象;同时,按照《台州市污染源分类监管工作规定》,对排污企业进行分类监管,以增加污染管控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行业与企业。另外,还应组织对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重点监督管理废气、废水、废弃物、粉尘、有毒化学品、噪声、辐射以及机动车污染。这些环保政策举措的实施,能够对民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从而促使民营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贯彻生态发展的理念。因此,从生态评价考核的常态化开始,使民营企业的环保成本支出预期与政府对污染的严格防控预期相协调,从而迫使民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做出污染防控的管理安排与程序安排,进而在外部压力下形成稳定的生态文化理念。

另外,从建立完善的生态评价考核体系角度出发,要针对生产企业的项目建设与生产活动,建立完备的项目监测指标,并采取科学的污染评价方法。根据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制定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结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具体的污染监测项目及其方法,从而实现污染监测的规范化与生态评价考核的常态化。

2 加强产权约束下的生态治理

对于工业生产型的民营企业来说,排污权也是一项重要的产权,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这一权利不同于一般的财产所有权,它不是企业因财产或物而获得的权利,而是由社会所赋予的一项公权利。因此,排污权的获得是有成本的,民营企业必须在履行一定义务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排污权,从规范民营企业排污权利与义务的角度考虑,应该对民营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产权界定。这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以排污费缴纳与排污权获得为核心的产权治理,二是排污权交易。

(1)产权治理

民营企业排污权的产权治理,主要是明确企业的排污缴费义务以及排污权的获得应该履行的要件。如台州市环保局针对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体户明确界定了其义务,规定对特定的排污主体强制征收排污费,这些主体包括向大气超标排放SO2等气体污染物的生产企业、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不达标而向水体排放超标污染物的生产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超过国家标准的生产企业、向环境排放固体废弃物及具有危险性放射性污染物的生产企业等。为了确保排污企业履行缴费义务,台州市环保局对排污企业进行银行账户专项管理。台州市环保局与工商银行签订网上收款服务协议,专门用来对排污企业进行排污收费;而排污企业也在对应的银行开设专门的缴费账户,使得环保部门能够通过网银对排污费缴纳企业实行电子收费。

另外,民营企业在履行排污费缴纳义务的基础上,向环保部门申领(换领)排污许可证,但进行排放污染物申报时,必须提供上年度排污费缴纳总额、年度与季度用水总量、用煤总量、年产值、固定资产原值、环保设施与装置原值等数据材料;有污水治理设施的,需要提供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运行费用以及环境违法违规被罚款数额等数据材料;有废气处理装置的,需要提供废气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全年利税总额、运行费用、脱硫设施数、脱硫能力等数据材料;有排污许可证的,需要提供排污许可证编号、发放日期、上年度产量、原辅材料用量等数据材料,以随时掌控民营企业污染状况的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排污收费标准。

(2)排污权交易

从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的角度出发,规范发展排污权交易行为,首先要构建以化学需氧量和SO2等污染物为交易标的的排污权市场。同时,对可交易排污权进行界定,如规定生产经营者按照一定时期内实际完成的污染物减排量减去环保部门分配的减排任务的余额,记为可交易排污权。另外,要在政府授权和指导下组织成立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并迫使排污权出让方与受让方在储备中心交易平台进行排污权交易,达到严格监控排污权交易行为的目的。

其次,必须对可交易排污权做出科学认定,如对于已经采取工程治理、工艺改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民营企业,在完成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后,有多余指标就可以进行交易;对于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单位以及农牧畜禽养殖场的污水经达标治理后削减下来的化学需氧量也能进行交易。而且要对可交易排污权认定程序进行规范化设计,按照必要程序即排污企业提交排污材料-书面申请-正式受理-现场核查-公示-审核确认-责任追求等程序进行。如果经过程序化审核,发现某些民营生产企业曾经是造成特大或者重大环境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应该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重点考察这些企业的长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是否稳定以及污染物是否存在超标或超总量排放问题。只有在这些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可交易排污权的认定。

最后,要对民营企业的排污总量进行核定。对于排污总量的核定是确定企业初始排污权的关键,也是控制区域环境污染总量的基础,有利于全面掌握各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具体情况,便于进一步优化配置环境资源。因此,要按照总量削减原则、达标原则、从严从紧原则对各个民营企业排污总量做出核定,具体方法设计如下:

①工业企业有行业内的排水定额或限额时,以企业的生产产品数量、排水定额、废水排放浓度来计算该企业的排放限值

Ni=Ei×Fi×Gi

Ni为第i个工业污染源在定额排放情况下的排放限值;Ei为第i个工业污染源基准年的产品数量(或近3年平均产品数量);Fi为第i个工业污染源所属行业单位产品最高排水定额;Gi为第i个工业污染源废水允许排放浓度。

②工业企业有行业内污染物排放定额或限额时,以企业的生产产品数量和污染物排放定额来计算该企业排放限值

Ni=Ei×Di

Di为第i个工业污染源单位产品排放污染物的限值。

③工业企业既无排水定额也无污染物排放定额时,就以工业企业的生产产品数量、用水定额、排水系数和废水允许排放浓度来计算该企业排放限值

Ni=Ei×Ai×Q×Gi

Ai为第i个工业污染源单位产品用水定额;Q为排水系数,一般按0.7-0.9计算。

④企业所属行业内无排水定额、用水定额、排污定额等相应具体数值时,采用基准年排水量和废水允许排放浓度来计算该企业排放限值

Ni=Qi×Gi

Qi为第i个工业污染源基准年排水量。

3 培育民营企业的生态文化素养

民营企业是在国家的宽松政策鼓励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而它们的发展多是粗放式的,是建立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高额社会代价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过去几十年间,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如早在2003年,台州市椒江XXX化工区排放的化工废水、黑色沉积物在椒江周边形成严重的色斑,以致江水染成“七彩河”,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因而受到国务院点名批评,并令其整改。这说明,民营企业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普遍存在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生态文化素养缺乏的问题。

因此,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增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化理念融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并落实到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使其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经济细胞,其经营者生态文化素养的高低,是决定民营企业能否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的关键。为了提升民营企业的生态文化素养,必须引导民营企业主自律,强调尊重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针对民营企业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倡导生态文明,营造企业主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二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督促民营企业公开生产排污、环境治理等具体信息,赋予公众对民营企业的环保情况以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健全民营企业与公众的协调参与机制。

4 塑造纳入法制轨道的生态理念

由于企业的生态文化理念形成不会天然地具有自觉性,必须借助外在的强制力,而最具代表性的外在调控力就是环保法制、法规。生态理念的塑造必须纳入法治轨道。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立法,通过环保法规的贯彻实施,查处重大违法的环境污染事故与生态破坏事件,并为区域内出现的环境污染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是重点完善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行政,通过强化执法部门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明确环保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权限和职责。

例如,2011年台州市环保局在各级环保部门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台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台州市金属熔炼行业环境污染整治指导意见》等地方性政策文件,同时还制定了《台州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方案》,选定临海市XXX医化园区5家民营企业作为试点,督促试点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按照合同条款内容开展绿色环保工作。另外通过开展依法执政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规范行政许可审批、处罚程序,确保环保工作有序进行,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措施有力地提升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态保护意识。可见,法制化轨道是塑造民营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生态理念的有效途径。通过环保行政执法,以环境污染整治为工作重点,强化环境法治的保障作用,监督民营企业的生产过程与污染状况,更有利于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另外,在生态保护法制化框架下,民营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才能提高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和风险的能力,规避环保法制的惩罚,以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环境权益得到保障。

作者:夏梁省

上一篇:河道生态环境管理论文下一篇: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