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石窟作文300字

2024-05-10

游龙门石窟作文300字(精选12篇)

篇1:游龙门石窟作文300字

游龙门石窟作文300字

洛阳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悠久。不必说东汉时期美丽的白马寺,不必说古老而庄重的关林庙,就是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也让我流连忘返,久久回味。难怪白居易说:“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这个暑假,妈妈就带我来到了龙门石窟。走进龙门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门洞,像螃蟹窝又能像蜂巢一般。我觉得很奇怪:洞里都有什么呢?走上台阶仔细瞧,里面原来是一尊尊的佛像呀!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宾阳三洞。这个是由三尊大佛构成的。那三尊大佛有的眯缝着眼睛,有的用庄严的.目光打量着人们,煞是壮观!

接着,我们来到了万佛洞。洞里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最小的连两厘米都不到。

我们沿着伊河继续向前,来到了奉先寺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就住在那。它身高17。4米,就连它的耳朵都比我高,有1。9米。听说建这座佛像的时候是照着女皇武则天的样子做的,这座石窟用了25年才建成的。这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呀!

我看着卢舍那大佛坐在莲花宝座上,它仿佛在观望着对面的白园,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篇2:游龙门石窟作文300字

到了龙门石窟,我们走进去一看,发现许多地方都有空洞和残缺的菩萨石像,几乎都是没了雕刻最精致的佛首。听导游说,这些都是被偷盗走的,也有一些是被砸破和自然破坏的。而令我们最愤怒的是,佛首和佛像都是一些被钱冲昏了头的中国人为外国人盗的,看着一个个空洞,让我心痛不已。我在莲花洞中还看见了一个只有 1.9厘米 的佛像。当然,我也看见了最大的佛像,有17多米高,耳朵有 1.9米 长,让我赞叹不已。

下午,我们去了中岳嵩山中的少林寺。我们去了寺庙、陵园、武功馆。最另我恋恋不忘的就是武功表演。他们每个人的年龄平均是14岁左右,但却个个身手不凡,让我五体配服。

篇3:游龙门石窟作文500字

游完了云台山,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我们又驱车朝旅途的第二站——龙门石窟进发。

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售票口,叔叔买好票,我们便进入这人间奇迹,沿着湖边大道缓缓前行,百米之外便见人群熙熙攘攘,循着人群望去,只见湖边山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大小不一的石窟,如一个个马蜂窝。我们顶着太阳走向“蜂窝”,细细欣赏。每个石窟里都雕刻着佛像,大的足足有十几米,小的只有几厘米。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有的怒目圆瞪,火爆冲动;有的手握神器,威风凛凛;有的满眼智慧,一身正气……尤其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像。这尊佛像通高17。14米,脑袋高4米,仅耳朵就有1。9米长。佛像面圆体丰,眉清秀目,含笑凝视,安详自在,令人敬仰。特别令人称奇的是,不管游客从何角度仰视大佛,总会觉得大佛的.目光总是跟随自己移动,她始终颔首微笑注视着自己,让人倍感亲切。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雕塑于唐高宗年代,据说是按当时皇后武则天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突然,几个无头佛像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连忙拽拽我身旁的爸爸向他询问原因,爸爸也不知道,于是,我只好听身后的导游向我们介绍,原来这些佛像曾造侵略者大肆破坏, 缺胳膊断腿的,满身是洞的比比皆是,它们有的甚至粉身碎骨,而今所见则是后来修复而成,隐隐还能看到修复的痕迹呢。

篇4:游洛阳龙门石窟作文500字

咱们现在出发喽!大家看,这就是风景优美的小浪底水库,景区规划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有296平方公里的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湖泊和交叉纵横的黄河峡谷、西滩湿地、三门峡大坝等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点。这儿的水非常清澈,但也有不少游客来玩时随手抛下的垃圾,致使水面“白帆”点点,看起来不那么雅观,今天希望大家不要这样。一阵微风吹来,平静的湖面就会跳舞,如果这时坐上快艇,就会倍感亲切舒适,还可以看见此起彼伏的远山、温暖的窑洞和蔚蓝的天空。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现在,咱们所在的地方是历史悠久的龙门石窟,它位于古都洛阳城南伊水两岸的东西山崖峭壁上,建设于公元五世纪末,现存标志窟龛2300余个,佛像十万余尊。这儿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法力高大的大佛像,它没有亲人,就结识了许多朋友,后来,它们结拜了了兄弟,就在这儿安了家。这些佛像雕刻得非常细致,可见劳动人民的的智慧是无穷的,才给我们留下如此巧夺天工的遗迹。现在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时间,去感受一下古代艺术的美吧。

篇5:龙门游作文400字

怀着兴奋的心情,我们坐上了通往龙门古镇大巴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牌坊了,上面写着“龙门”两个大字,显得特别古朴典雅。同学们一个个欢呼雀跃,我也特别激动。

穿过牌坊,走进小镇,只见有一条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巷道,宛如迷宫。两旁的房子都是木制结构的,听老师说:“这些房子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呢。”踩着鹅卵石,触摸一道道白墙黑瓦,穿过一座座祠堂,目睹了一位位孙氏名人的雕像、画像,我仿佛来到了遥远的三国时期。来到小镇中央的砚池,池水清澈见底,旁边的白墙黑瓦倒映在水中,好像一幅山水画。

穿梭在古老的小镇,我们一会儿拔河,一会儿再指压板上跳绳,一会儿玩车轮滚滚……但是最有趣的就是剪纸了,我们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红纸,“咔嚓”“咔嚓”三两下,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就在我的手上诞生了。

篇6:龙门游作文400字

在车里看外面的景物真美啊!田里的牛快活地吃着草,路边随处可见的毛竹看着就香,乡间的味道就是清静。

龙门古镇是因东汉名士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留下“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的赞叹而得名。相传,孙权后裔在此地繁衍生息。

到了今天,古镇俨然已成了一处名胜景点,里面吃喝玩乐的还真不少!进去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满街叫卖的面筋和米酒。我们买了面筋,它就像一个个肉丸,和肉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外面是一层面筋皮,里面包裹着香菇笋丁肉末,味道很不错!再往里面走,最吸引人的就是龙门煎饼,就是一块正方形的薄饼,放在铁板上煎,撒上细白糖就行了,咬上去很是香脆。

吃完煎饼,我们继续前进,看见一个院子,我们走进去一看,原来这里叫做思源堂!思源堂初建于宋代,孙权二十八世治的宗祠。爸爸说,古人很注重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从这儿就可以看出来,祠堂中供奉着的人物都是非富即贵呢!

我们要回去时路过了一个叫孙氏宗祠的地方,里面有很多以前的劳动工具,还可以让游客体验。爸爸说以前的人没有登山鞋,只有上山袜用。我最喜欢的就是石臼,是用木杵用力砸石臼里的谷物的工具。

篇7:游龙门古镇500字作文

早上八点左右,我们出发了。去往古镇的路是一条依山傍水的盘山路,一边是潺潺流水一边是陡峭山崖,偶尔有一小股山泉从崖壁上倾泻下来。

九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上里古镇了。一条小溪将马路和古镇分开,像是一条界线,从那用石板随意搭成的小桥上走进去,你就来到了一个让你放松的空间,生活节奏也放慢了。如果你有时间,则可以在那小石桥上站一会儿,向下望是清澈见底的溪水,向上望是白云飘飘的天空。走过石桥就是上里古镇的石廊,上面还雕刻着一些相传已久的故事。

来到古镇的正街,明显热闹了。路两旁几乎都是木质的两层小楼:下面是小店,卖一些小玩意和四川的土特产,小孩子们举着风车奔跑在人流中,老人们坐在凳子上摆龙门阵;小楼上面是客店,供游人住宿,在窗外门旁还悬挂着一些玉米和红辣椒。走在古镇的路上,总可以闻到烤玉米的香味,那是附近的山民支起的烧烤摊,还有卖抄手的小吃摊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时不时还有山里的孩子举着自己用棕树叶子亲手编织的各种昆虫和花朵,孩子们嘴里还说着:“孃孃,买一个吗?”

上里古镇最有名的桥要数二仙桥了,桥是拱桥,桥身是半月的弧形,青藤盘绕在桥的扶手上,青草从桥身的石缝种顽强的伸展出来。站在桥上,清风徐徐吹来,听着桥下叮咚的流水声,似乎诉说着发生在这古桥上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一瞬间恍惚时光倒流,令人深深陶醉其间。

桥下有孩子们在嬉戏玩耍,一些大人也童心未泯加入其中,虽然不像小孩子们玩的那么疯,但也是把裤腿高高卷起走进水中,感受溪水的清凉,去追寻那逝去的童年。不止是人们在水中,还有游客带来的宠物,迫不及待地跳进水中游泳。水面上总有一股股的水柱射出,那是还在们在玩水枪,水花四溅。聪明的大人们用手捧起水往天空撒去,不久,天上便会出现一道艳丽的彩虹。

篇8:游龙游石窟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去的是龙游石窟,那里风景优美,冬暖夏凉。

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龙游石窟。那里有一座池塘,池塘上有荷花、荷叶,荷叶下有许多的小鱼,鱼儿在池塘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我们跟着导游进入了石窟,石窟建在地底下,真像一个地下城堡。我真的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地底下非常的凉爽,墙都是用泥土做成的,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最壮观的是一根根柱子上都刻着巨龙,连楼梯也是用泥土做的。听说龙游石窟是越王用来练兵练将的,里面还有许多做生意的人呢!

一走到外面就觉得非常的炎热,龙游石窟真是避暑的好地方,真想多待一会。

啊!我永远爱你“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

篇9:游龙游石窟作文400字

炎炎夏日,整个暑假快要走到尽头,但是我却还没有和家人一起去旅游过,所以上个周末妈妈带我和哥哥参加了一个两日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龙游石窟了。因为那儿就像解不开的绒线团,隐藏着千古奥秘。

龙游石窟是附近的村民把水抽干才发现的,他们发现有好几个石窟,并都十分相似,奇怪的是七个石窟的平面图恰巧成一个北斗七星的形状。这是因为石窟和北斗七星有怎样的关联呢,还是因为古人早就掌握了天象?到了龙游石窟景区门口,我热极了,真想一下跳起来。可是,到了石窟里后,却感到寒气逼来,十分凉爽。石窟的顶上全部都是斜线的花纹。5号石窟里有三根柱子当支架。那三根柱子成直线。分别按大、中、小的顺序。真不知道这是怎么造起来的。另外,石壁上还刻着鱼等动物。这又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挖了那么多的石窟,只发现了一尊无头雕像,那是个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的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走出了龙游石窟,我还在惦记着那赤褐色石壁上的奥秘。

这次旅游,让我知道中国也是个文化之国、宝物之乡,这个龙游石窟的奥秘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篇10:游洛阳,赏石窟(900字)作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用这句话来形容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它是我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洛阳南郊伊河两岸,其形态雄伟壮观,令人感叹。

那是个明媚的夏日,爸爸妈妈带着爷爷去洛阳玩,我和弟弟也有幸跟着他们一饱眼福。走过龙门桥,越过传说中的龙门,眼前豁然开朗,伴着伊河水声漫漫前进。我们来到了龙门山,万佛洞,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大大小小的佛像依次排列,神态与样貌各有不同,都在闭目打坐,口中又念念有次,不知是在念哪部佛经。

走着走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名叫莲花洞佛洞。听那个拿着折扇的导游讲,这是北魏孝昌年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名。里面的菩萨慈目凝然,洞虽不大,但却有回音,且十分凉快。我想,菩萨们住在这么一个美观又清凉的地方一定很舒服吧。

再走过去不远,就来到了龙门石窟的招牌宝寺奉先寺。它是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你瞧,中间那尊最大的佛像便是卢舍那大佛,据说它是以武则天为原形来雕刻的。他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离他最近的是一个菩萨,相比他来,菩萨的衣装反倒更加华丽,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菩萨顶眼神黯淡无光,好像是盲人的眼睛。而卢舍那佛的眼睛富有神气与韵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好像都在注视着你,与蒙娜丽莎的神秘有一拼。

接着我们又游玩了东山石窟,白居易遗址和白园。东山石窟虽不及龙门山万佛洞的气概,但也令人赞叹。还有白居易遗址的诗情画意,白园的山光秀丽,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游览了龙门石窟,使我对我们祖先伟大的杰作感到震撼与惊奇。我多麽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这里一睹风采。但我又担心,我们祖先的这一伟大杰作,它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有的佛像头被弄掉了,有点干脆整个让人给搬走。这朵艺术的奇葩在日渐消退。我真希望,它可以流传千古,永垂不朽。福建泉州南安市实验中学初二:llinyryh 篇一:游洛阳龙门石窟有感

游洛阳龙门石窟有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一起来到洛阳龙门石窟游玩。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是阳光依然带着秋天的暖意,微风习习,难得一个好天气,所以今天的游人也特别多。

我们随着人流首先来到了龙门

子,那么至高无上的的皇帝就是人们心中敬仰的佛啦!而那群叩首过来的信徒们,这时已是全部匍匐在地,我想他们一定是在祈祷卢舍那大佛的保佑吧!和我一样的小朋友,请你们在祈祷的同时,不要忘记努力学习哦!

我们还参观了古阳洞,药方洞等石窟,真是数不胜数啊!参观了这些石雕佛像后,我知道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并且耳垂大是有福气的象征。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虽然和我们现代人截然不同,但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我们是一样的。

我们沿着伊河桥来到了龙门石窟东山。隔河相望,只见我们刚才参观过的石窟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星罗棋布,状如蜂房,非常壮观。这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人间奇迹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人孟浩然在感慨岘山的秀美时,我们也在感慨着龙门石窟的壮丽。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满载收获离开了龙门石窟,驱车回家了。

篇二:洛阳游记

洛阳游记

洛阳,是六朝古都之一,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有名的古都。今年,我爸爸带我去洛阳玩,让我见识了一下与南京历史一样的洛阳,到底是什么样的。

坐了6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向往的洛阳。一下车,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历史气息,仿佛来到了1000年前,亲密的接触那灿烂扥文化。1000年过去了,洛阳还是像它的市花牡丹一样,在神州大地中绽放。

到了洛阳,不能不去驰名中外的三大石窟之一,洛阳龙门石窟。它建于唐朝,当时被称为龙门窟。一进去,不禁啧啧赞叹。那精细的雕刻术,反应出大唐盛国时的繁荣。其中最大的一座佛,就数佛蠪,它身高6.4米,宽1.9米,是万佛之主。它的身邊有2个长的特別奇怪的佛像守衛,头长的像s形,身体上像是在跳舞,腿却是直直的,真奇怪,真佩服唐朝人民丰富的想像。再向里面,有一个疙疙瘩瘩的石头,外表看似无奇,必须用肉眼仔细看,才发现,石头上刻着六十六个小佛。为什么刻六十六个呢?我猜,大概是保佑唐朝六六大顺吧!古代人民创造着奇迹,但是有一点可惜的是,很多佛都被偷走了,成为了石窟的遗憾!

距离洛阳一千米的地方,有一座海拔三千零一十玖米高的山,从山角下看,高耸入云,顶天立地,如同一个巨人撑起一片天。我们先坐车坐到壹仟米,一路弯弯曲曲,生怕掉下去。到了三分之一,车停了,路要自已走了,一路一,看见了许多可以称作“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比如有一些红色的钟岩石,长的像大象的大象蹄,还有一个山洞穿越,里面可谓是纯天然。终于到了山顶,俯视着下面,觉得人好渺小,如同苍海里的一粒粟,人们可以见到这么多丰富的景观,通过征服它们,才觉得人特别的伟大。

游玩后,使我知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给我们留下灿烂的文化遗产

篇三:游洛阳

游洛阳

很自豪,我是一个洛阳人!提起洛阳,人们总能想到洛阳的龙门石窟,古刹白马寺,名扬天下的牡丹花等等一些关于洛阳的特色。如果朋友们仅是了解这些的话,其实还是不了解洛阳,因为洛阳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一个充满鲜艳色彩,风景优美的都市花园。怎么样朋友们!听了我简单的介绍,是否很想来洛阳玩?······先别急哦!在来洛阳旅游之前,就让小生我先当回导游,用文字语言带你畅游洛阳城,去寻找洛阳这个神奇而又美丽丰富的历史宝藏吧!本来洛阳龙门石窟已经很有名了,但在一些外国朋友的多次邀请下,我在此介绍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被列为世纪文化遗产,古称“伊阙”,山河壮丽,风景优美。石窟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公里,几尊大佛像祥和的坐在那里,看着华夏儿女。连绵起伏的崖壁上还有上千个被开凿的小佛洞,里面的小佛像惟妙惟肖,非常可爱。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怎么样!龙门不错吧!是值得朋友了解古文化,了解古代人民智慧的圣地哦!当朋友们真正游览了龙门,你会被龙门的古韵所折服,会用心去感受历史的精魂的。还有还有!游龙门时,朋友们定会被当地民间艺术吸引,精巧的小佛像,用核桃刻成的幸运饰品,更会让你爱不释手的。

简单了解了龙门石窟,朋友们回忆下最近电影院热播的历史电影《关云长》,影片的开头就只在播放用木身和真人首级合葬的片段,这就是历史名将关羽。洛阳的关林就是因此而得名,关林,就是埋葬三国时期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也是一处宫殿式的建筑群,此处古柏成林,隆冢丰碑,气派巍巍。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有关林,去瞻仰关

羽的个人魅力;有关林,去聆听当年战火的嘶喊······

朋友们听,咣···咣···原来是钟声,该是白马寺敲钟的时间了。白马寺位于洛阳东12公里处的地方,距今已有1900多年了历史,是我国

布的咆哮声,一定要下水玩哦,不然当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时会感到遗憾的。游玉皇顶,千万不要错过看日出,那一定要赶早,要穿旅游鞋的,因为山路滑,不过当我们最先看到一天中

络现场直播,让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足不出户都能游洛阳,如果技术可以的话,遥远的朋友甚至可以与导游现场交流,与亲临景点的游客互动,怎么样朋友,不错吧这个策略!不过进入这个网站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绝对实惠,因为这样既可以省去大量的乘车时间,又可以省去很多门票钱,还可以随心所欲的游洛阳,写评语,提建议,真的是一个好办法,快快参与吧!洛阳,中原腹地,一个旅游散心的好地方,洛阳文化的发展,在保持原有古典风格的基础上再增加些现代化的设施,定会给游客带来新鲜感,使洛阳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洛阳,一个人间天堂,来洛阳旅游吧朋友!选择游洛阳,就选对了出行方向!洛阳游,不仅带给你精神的愉悦,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升华,来吧朋友们!洛阳,就是你出行的下一站!

爱洛阳,爱旅游!字数:2534

篇四:洛阳龙门石窟 游洛阳龙门石窟记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我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下面是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

(在宾阳洞)

我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别呢?我先从宾阳中洞讲。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

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

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

我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看到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 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季节袒胸、筋肌突起、体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在莲花洞)

篇11:龙门石窟作文300字

穿过大桥拱门,沿着西山缓缓南行,进入龙山第一大洞窟,洞窟平面为马蹄形,窟隆顶,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姿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得两尊。

我们一路称赞着缓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西山最高处的奉先寺,站在寺下,一仰头,便看见主尊那座大佛,乍看之下,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惊讶,只见这尊雕像荣华富贵,仪态万方,勾画出了优美的曲线。

篇12:游龙门石窟作文300字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成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的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融为一体。我们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总的几个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

上一篇:浅谈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节能论文下一篇:医疗帮扶工作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