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石窟的散文

2024-05-17

游龙门石窟的散文(通用14篇)

篇1:游龙门石窟的散文

游龙门石窟的散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最后一批南翔的大雁带走了秋的气息,枝头零落的树叶昭示着冬的降临。时间又来到了十一月的下旬,不禁使我想起去年游龙门石窟的情景来。为了宣传、保护我省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我省将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并将省内的部分知名景点免费向公众开放。据说,去年龙门石窟两天共接待游客五十余万人,不知今日之光景何如?

去年初冬,听说龙门石窟免费开放两天的消息,便相约朋友准备去游玩。十一月二十七日早晨,我们起了个大早,五点半就坐上了东去的公共汽车。两个小时的颠簸之后,终于到达洛阳。下车后用过早餐,便到开往龙门的公交车站去坐车。到那里时,站上已经站满了人,虽然离龙门还有数十里之遥。每当过来一辆车,立马满员。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又在半个小时的拥挤中来到龙门近前,才发现那里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只见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到处是人。我不禁感叹国人财力之不济,还是穷人多啊!

距景点数百米外,早有警察维持秩序,并拉出了警戒线,游客只能从警戒线以外的道路进入。此时,人们已在宽阔的马路上排起了并不整齐的队伍,宽度与马路同宽,长度未知,浩浩荡荡,场面实在壮观!我与朋友随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人龙”慢慢向前挪动,耳边不断传来人们的议论“听说昨天一天就来了三十多万人呢!”“这么多人,走这么慢,想出也出不去,真受罪!”“这场面太宏大了!当年红卫兵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是不是就这样啊?”人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情绪有的`激动、有的悔恨、有的兴高采烈、也有的唉声叹气、还不时传来儿童的啼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像是置身于繁华的街市!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近了,能看到景点的大门了!这时突然从右边冲出一队武警穿过马路,胳膊跨胳膊组成一道“人墙”将“人龙”隔成两段,威武的“人墙”阻止了“人龙”的涌动!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为了做好安全工作,有关部门组织武警每隔二十米将“人龙”隔断,等前边的人进入景区后,再让后边二十米的人过去,人在这里已不是以数计了,而是以长度计算!呵,又是一大奇观!

终于进入了大门,一看表,已十点多了。正往前走,面前却出现了除“人龙”、“人墙”之外的又一大奇观——“人蛇”!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排队上厕所!呵呵,数百米路竟走了两个多小时,也难怪!

此时的我们已经比较疲惫,但当我们漫步在伊河之滨,看到周围优美的景色,便忘记了疲劳,精神抖擞、津津有味的边走边欣赏起来。看吧!中间伊河——河面宽阔,顺流而下,水流平稳,碧波荡漾。两岸山上——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楼阁亭台,掩映其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石窟位于山壁之上,部分石窟有台阶可至近前。佛像有的在石窟之内,有的裸露于石壁之上,有大有小,最大的十几米高,最小的却只有几厘米,但都塑造得惟妙惟肖,有的文静温顺、有的慈祥端庄、有的刚强威猛、有的严肃睿智……不禁使我们叹服古代能工巧匠的巨大智慧!特别是卢舍那佛更以她那“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及至过桥到了河对岸,石窟全貌尽收眼底,气势宏伟,巍巍壮观!

我们流连了两个多小时才往回走,忽听身旁有人说:“早知这么多人,就不来了!”另一人说:“唉!不来会感到遗憾,来了又感到后悔!”我与朋友相视而笑。是啊!遗憾与后悔之间,绝难选择,人世间有许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篇2:游龙门石窟的散文

龙门游眺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缘云路犹缅,憩涧钟已寂。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篇3:游龙门石窟感受岁月流转

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 现存石窟1300多个, 窟龛2345个, 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佛塔50余座, 佛像97000余尊。沿西山石栈道缓缓而行, 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 洞洞有典;魏晋南北朝、唐代造像, 代代不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龙门石窟有着这样的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 (公元493~907年) 期间, 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 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的北魏风情

来到龙门石窟, 你首先感受到强烈冲击的是历史线索:没有北魏孝文帝, 就没有龙门石窟, 而龙门石窟正是北魏文化复兴的杰作。孝文帝对北魏宗教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贡献, 他大力提倡佛教, 正是这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的伟大改革实践, 开始了龙门石窟历史的第一页, 而这一页, 是何等辉煌!

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 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 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 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马蹄形, 顶似穹隆。由于此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一窟, 看得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气氛。洞内两壁井然有序的雕凿成三列佛龛。这些小龛都十分精细华丽, 龛额装饰细致灵巧, 图案花纹丰富多彩, 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造型艺术之大成。古阳洞的造像, 以其风格、特征而论, 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 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窟内的风格也从北魏前期粗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 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 给人以亲切之感。

为什么孝文帝要在这里派人开凿石窟雕刻石佛呢?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我的解读是:历史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盛世雕佛, 盛世修典, 盛世修史”。因为孝文帝的六大改革取得了伟大功绩, 创造了盛世, 他想让后人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特别是记住北魏不改革国力则不能强盛, 国家则不能长治久安。他利用人们对佛教的崇拜, 把他伟大的抱负、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镌刻在了石头上。孝文帝对自己民族的落后有清醒的认识, 不夜郎自大, 不固步自封, 虚心学习。他积极创办学校, 传播文化知识, 还搜集整理天下书籍, 使因战乱而衰落的北方文化开始复兴。

龙门石窟的盛唐特色

而另一位对龙门石窟作出贡献的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 武则天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 革除时弊, 发展生产, 完善科举, 破除门阀观念, 不拘一格任用贤才, 顺应历史潮流, 大刀阔斧改革, 历史功绩非常显赫。正因为武则天的改革创造了辉煌, 创造了盛世, 所以, 重视佛教和佛教艺术的这位女皇帝在龙门石窟也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这一页集中体现在龙门的奉先寺石像群上。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 南北宽约36米, 以卢舍那佛天下著名。唐代人们以胖为美, 所以唐代的佛像脸部浑圆, 双肩宽厚, 胸部隆起, 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 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 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 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 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 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 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 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历朝历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但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 其极具异域格调的外在形态和充斥着人文意识的内在涵养, 是古代社会广大人民对现实世界充满诉求意愿的物质折射。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 透过这一遗响千载的人文景观可以得到透彻的解说。

篇4:游云冈石窟

今天,我们来到大同市的一大著名景区——云冈石窟。

据说,云冈石窟是由昙曜主持修建的,是北魏时期建造的,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1500年,多么久远的一个数字。以前,这里没被开发,不受保护,风吹日晒,现在还能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雕刻技术是多么精湛。听导游老师说,有一部分佛像被日本偷走了,我们特别生气。

云冈石窟有254个洞窟,大小佛共约54000个,你们肯定会问怎么会有这么多佛,你们有所不知,因为有一个佛身上披了一件千佛袈裟,就光这个袈裟上就有上千个小佛。

尤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5号洞窟的大佛,高约17米,白净端庄的脸庞又有坚定的眼神,眼珠是用黑琉璃珠做的,但有些人为了金钱把这些眼珠挖走了,让我又悲哀又生气。

在我们浏览一处洞窟大佛时,导游发现在大佛后面的岩石上,有人站在上面,导游大喊:“下来,没看见禁止攀登的标识语吗?”那个年轻人反驳道:“没看见。”这个年轻人气愤地走了,真是语中带刺,让我们很不舒服。难道他就不知道这是十分古老的文物吗?这些文物十分脆弱,不懂得爱护吗?1500年啊!这些文物饱经风霜,难道要毁于一旦吗?这些文物饱含了我国古代人民多少勤劳的汗水啊!

朋友们,这么美的地方你难道不想来吗?

山西省永济市电机小学

篇5:游龙门石窟的散文

游上方石窟寺

作者:刘沧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苔径萦回景渐分,然空界静埃氛。一声疏磬过寒水,

半壁危楼隐白云。雪下石龛僧在定,日西山木鸟成群。

篇6:小学河南的作文:游河南龙门石窟

据说龙门石窟是古时候的人们用工具一点一点的建起来的。后来有一些坏人知道了,就把那些佛像的头和手给拿走。所以这时候的龙门石窟的这些佛像只有十几个是完整的。据龙门石窟有两万多个佛像和四千多个石窟,所以佛像和石窟随处可见。有的佛像大,有的佛像小,有的比大象还大,有的比石头还小,我真不知道那些坏人是怎么到取到佛像的头和手的。古代的颜料比我们现在画画的颜料还要好得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代的颜料涂在佛像上,经过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都还有一些残留着。如果是现在的颜料,可能早就没了。

后来我们去骑了自行车,那是一辆三人自行车。我和我哥哥还有一个阿姨一起骑三人自行车。

篇7: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河两岸的龙门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石窟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边宽阔的伊河,右边参差不齐的峭壁。远看,陡峭的山体上有很多个小石窟。走近一看,原来石窟的四周雕刻着排列整齐、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一共有一万五千多个呢!形态各异的小佛有的盘腿而坐、有的站立双手合十,让人看了好不欢喜。不过也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不完整了,看到这些我感到十分可惜。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最著名的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一个石窟,它的中间屹立一尊高17多米的大佛,名叫卢舍那大佛,差不多有五层楼那么高。大佛的面部表情慈祥,波浪形的发型,弯弯的眉毛像新月,下面有一双秀气的眼睛。脸旁的耳朵圆圆地下垂,还有一个鼻子高高地挺着。它整个人都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感觉就是一尊真佛一样!

篇8:游龙门石窟

这个暑假,我有幸去了龙门石窟,在途中,导游小李哥给我们讲了龙门石窟的由来,我的心一下子被吸引了,脑海里仿佛出现了壮丽的龙门石窟。

不一会儿,车来到了山下,我迫不及待的跑进景区,走了一段路,顿时眼前一亮,整座山上都是像蜂窝般密密麻麻的洞窟,我走过去仔细端详,发现洞窟中有一座座神态各异的石雕,有的站着,有的端坐在莲花上,有的双手叉腰,有的神态严肃,有的笑容可掬,一个个都非常精美,看上去惟妙惟肖,好像真的一样,他们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大的有十几米高。我一路走一路看,想想古代的工匠真不容易,要在这么高的山崖上雕出这么精美的佛像,要花多少时间,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最后我们来到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卢舍那佛,看那大佛真是雄伟壮观啊!他有十七米高,耳垂都有二三米,看上去非常和蔼,旁边四大天王守护在他身旁,他静静的坐着眼睛看着前方,可惜有的雕像在几十年前被破坏了,有的经过漫长的年代被风化了。

篇9:游龙门石窟

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拾级而上,在我们身旁的石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窟,里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佛像。

我们走啊走啊,忽然,一个洞窟吸引了我,我走上前看见上面写着“万佛洞”三个大字,只见里面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小佛像,它们栩栩如生,据说他们雕刻是一气呵成的,我被古人精细的雕刻工艺所深深折服。

我们顺着石阶继续往上走,见到很多人围着一个洞窟争先恐后地留影,我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网红”菩萨的洞窟,为什么叫“网红”菩萨呢?因为它手上的佛印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丢失了一个大拇指,就成了一个“耶”的手势(V型胜利的手势)。我会心一笑,终于找到了为什么这么多人留影的原因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西山龙门石窟的正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龙门石窟最壮观的一个大佛叫卢舍那大佛,它双耳垂肩,面容和蔼,眼神慈祥。它身长17米高呢,据说它的耳朵就有1。9米长呢!周围的佛像如众星拱月般围绕着它,气势磅礴!导游说卢舍那大佛是以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面容所雕刻的。

篇10:游龙门石窟景点的观后感400字

还没有走到石窟门口,我就看到了一座很漂亮的大桥。爸爸说这是龙门桥,连接东山和西山两处石窟。走进西山石窟景区,我首先看见了宾阳三洞,导游介绍说这个洞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里有11尊大佛像,窟顶上雕有飞天,我觉得很漂亮!

然后,我们到了万佛洞。洞中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只有几厘米高,导游说这里共有1500多尊。我听了以后,感觉真多呀!古代的人能雕刻出这么多精美的小佛像,太不容易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石窟正中的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特别雄伟壮观!

篇11:游龙门石窟作文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于20xx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些石洞中,比较有名的有:奉先寺、宾阳洞、药方洞、莲花洞等。

卢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座雕塑,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部高4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让人难以忘怀。

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万佛洞和莲花洞。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就位于莲花洞中。

篇12:游河南龙门石窟作文

刚走进龙门,就能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河两边各有一座陡峭的山。河的对面是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石窟就坐落其上。

每个石窟的正面都有一尊石雕佛像,周边是各种石雕小像。大佛也好,小佛也罢,每一尊佛像,五官无不雕刻得栩栩如生,精致至极。

我最喜欢的便是万佛洞。万佛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篇13:游龙门石窟观后感

站在山上远眺,看见全是洞窟,真是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到了石窟边,才知道里面全是大小不一的佛,让我眼花缭乱。

顺着人流,走上台阶,来到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大佛两旁伫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二力士。他们有的看上去比较文静;有的饱经沧桑;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则显得十分威武。奉先寺的另外八尊大佛也是形态各不相同,错落有致!

我靠近卢舍那大佛,仔仔细细地看,他好高啊!果然有十七米高,光是头部就长达四米,耳朵也很大,将近两米,比普通人大出一截。只见大佛随衣挂线,仅用没几笔,就显得朴素无华而又冼练流畅;面颊丰满又圆润;头发像波浪一样盘在头顶;双眉弯弯,犹如新月;小小的嘴角,略向上翘,带着一丝笑意,仿佛在说:“欢迎你,小游客!”宛如一弘秋水的双目流露出安详与和谐。

顺着人流往下走,我回过头来,继续凝视了一会儿,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宗教的神秘莫测之感。

篇14:游龙门石窟作文1000字

踏着青石板路,追随古人的脚步,没走多远,就能看到巨大的岩石上大大小小的石窟和神龛。这块区域叫做万佛石窟。里面石窟和神龛里的佛像大大小小加起来一共有一万多个,所以被称之为“万佛窟”石窟大而深,神龛小而浅,但都独具特色。石窟展现的佛像较为壮观,都是大型的,石窟顶上还有很多壁画,此中以莲花居多。而神龛相对来说就小的很,但是在这些一个个小小的神龛里,也有各种各样的佛像。有的小佛像神情泰然,仿佛在静静冥想;有的微微颔首,露出慈祥的微笑;有的嘴巴张着,似乎在默念神圣的经文。这些佛像虽然个个都很小,但是个个雕刻的都很精致,无论是佛像的双眉,还是佛像身上的衣褶,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

离开了万佛窟,再往前走百余米。此时正是盛夏,河南正在遭受着巨大的旱灾,两千多万亩的田地遭到了破坏。但是今天的天气异常得好,只有二十多度。伊水旁,风凉凉的,吹起了柳条,带起了涟漪,拂过了这些沉睡着的千年石窟。继续往前走,前面就是世界上最壮观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我很早以前就了解过这尊大佛的故事,卢舍那大佛是一位主持以武则天为原型修建的,所以通过卢舍那大佛的面容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的容貌。卢舍那大佛于唐高宗咸亨四年竣工,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爬上高高的石阶,我强忍着心中的好奇,告诉自己一定要等到在上面了再欣赏大佛。快爬到的时候,我听见旁边的其他几名游客都在感叹“太美了”,我跟加快了爬行的速度,终于来到了这个大型露天窟龛。

我往上一看,这是一种十分奇异的感觉,当我仰起头,眼神刚好与卢舍那大佛对视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下我和这尊大佛,其他的一切都空荡荡的。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内心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我注视着佛像,佛像慈祥地看着我,我们仿佛穿越千年与这尊大佛进行无声的交流。仔细看那大佛,它以武则天为原型,表现出了女性的柔美,并且也表现出了武则天的女权主义。古书中记载,菩萨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也表现出了武则天对于权利的欲望。这尊大佛通高17。14米,耳长1。9米,头高4米,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工程。卢舍那大佛眉目清秀,鼻梁挺直,嘴唇饱满,我猜想武则天一定是个美人。卢舍那大佛的身旁还有其他几座小佛,虽然雕工都不逊色与卢舍那大佛,但是卢舍那大佛是最让人震撼的,它带着我们穿越千年,感受风雨沧桑,用一颗平和包容的心态感受世界。

上一篇:牧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idc机房t3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