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赏江南

2024-05-06

暑假赏江南(精选5篇)

篇1:暑假赏江南

暑假里小作者和几个同学们一起到金州向应公园赏荷花,关于六年级暑假趣事300如下,请大家欣赏。

六年级暑假趣事300:金州向应公园赏荷花

暑假里的一天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到金州向应公园赏荷花。进了公园正门,荷花的清香就扑鼻而来,往里没走几步,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就映入我的眼帘。我赶忙向荷花池奔去。此时,我的心情很是兴奋。椭圆的荷叶,颜色各异,大小不同,叶子挨挨挤挤的,微风中,它们好像在和游人们亲切地点头,叶子上的水珠也随着微风摇着。绽开的荷花是粉红色的,它们是那么娇嫩,那么可爱,那么美丽,像一盏盏宝莲灯,隐藏在“绿毯中”,

上文就是精品学习网给您带来的六年级暑假趣事300,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相关推荐:

六年级难忘暑假400:记暑假里最难忘的一件事

六年级难忘暑假150:暑假里捕鱼

篇2:冬日安吉赏别样江南

安吉的地理位置属江南湖州市,位于浙江西部山区丘陵地带,所以汀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雅致在安吉很难看到。安吉的主要景色是四季常青的翠竹。方圆188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蓄积了百万亩竹林和1.35亿支毛竹。是浙江省最著名的大毛竹示范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竹制品、原材料供应地。风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浩瀚绵延的大毛竹更是巍巍壮观,最大的毛竹眉径竟达半米多,高度近13米,重约120余斤,被誉为“中国毛竹之王”(现由北京农业展览馆收藏)。

安吉竹博园是竹乡旅游的王牌风景点,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种竹园和竹文化、竹工艺博物馆,游客来到竹博园,便可以览各国的奇篁异筠,洞悉6000年的竹加工历史,竹博园可谓是浓缩了竹世界的时间隧道。冬春观竹,有其独特的意韵,竹竿、竹叶、竹笋、其色、其形都有不同的变化,令人眼界大开,兴趣盎然;以冬笋为原料的山珍菜肴也会让人大饱口福,回味无穷。如今的竹博园还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鸟艺表演、跑马、赛车、野营、烧烤、垂钓、竹迷宫、梅花八卦阵、竹音乐、竹舞等、有兴趣的客人,尽可随意观赏或直接参与这些活动。无论是在冬H的暖阳下,还是皑皑白雪中,漫步在幽静的竹海小路上,轻风摇曳,竹影婆娑,游者恍若正置身于剑客李慕白、玉娇龙、俞秀莲在竹林间轻舞弄剑的银幕中……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姚姓徽商姚斯侯从安徽桐城南姚庄来到安吉孝丰又至杨春桥(今安吉天荒坪港口)。一日姚斯侯来到井村,细看此地,发现这里有一座老宅,背靠西山,面朝东海,气势恢宏,旁边又有两块长方形的荒地,象一头欲分娩的母猪,预示着这里将是一处人丁兴旺,财源广进的风水宝地。于是姚斯侯便买下这一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老宅。据说,姚斯侯刚搬过去时,宅内的后花园中还有明代建筑的假山,假山中依稀可见当年凿刻的潜机洞诸字迹,后花园中还挺立着古玉兰、桂花、古银杏树等很多名贵树种。

等家人安定后,姚氏家族便开始就地取材,经营竹木和山货生意。由于姚氏继承了徽商“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很快生意就越做越大。到了其一世孙姚慎、姚邃俩兄弟这一代已经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经过不断的扩张和建造,最辉煌时占地达三百多亩,院内建筑十多幢近三百间。所有房子以廊相连,雕梁画栋,风格古朴。传其二世孙姚家锦、姚家盈时,兄弟俩已经分家,大院由老二姚家盈主持。民国初年,由于治安问题和出于对自身财产的考虑,姚老爷组织成立了大院保安团,武器都是清一色的汉阳造。姚家盈被当地村民称为“姚宝银”,但他自称“觐侯”。

走进坐落在天荒坪镇井村村的姚家大院,就像翻开了一部历史书。呈现在眼前的几乎就是一幅田园画,“西塞山前门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或许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在这样一幅类似的场景下即兴而作的吧。但也许你并不知道,玲珑淡雅、竹影婆娑、曲径通幽、平静祥和的姚家大院也有着沧海桑田、刀光剑影的历史……

1945年4月下旬,新四军苏浙军区指挥机关,南长兴仰峰齐移至孝丰水口井村姚家大院。粟裕司令员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新四军苏浙军区在这姚家大院门前打响了第一枪,从而拉开了一、二、三次反顽战役的序幕。在新四军三次反顽战役中,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等就曾住在该大院内,同时还驻扎有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等机关。从这里发出一道一道命令,使苏浙军区最后取得了三次反顽战役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这里部分建筑给当地农民居住。后一直作为国家粮库。

姚家大院目前规模已太大缩小。走过大院铁门前的小吊桥,这里依然保留着百年以前的风貌。闲情的茶室、斑驳的土楼、风化的棋台、淡雅的池塘、精致的庭院……看那又粗又高的水杉树,它站在那里,告诉世人它为这个大院已“服役”百年了,顺着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你便可以到达院中各大小场所。大院的正屋是由两层楼房围起来的一个院子,前后分别有两个天井。外墙的土已在片片剥落,依稀可见墙面上一些子弹的痕迹。

如今在姚家大院中,游客们除了游览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建筑外。还可参观白鹭同、安吉民俗风情园、方竹园,新四军纪念馆、粟裕纪念馆,姚氏家族史馆、胡宗南牛平馆、小姐楼生活馆、安吉历史馆、中外钱币史馆等三园七馆;其它还有风火端、怡香、华夏野桑王、残垣断壁、境静、起舞、鸳鸯池。孝峰、古杏林、江南桂花王、明代假山、生春台、潜机洞、豁然开朗、藏金穴、戏春池、画廊、芭蕉林、福渡、胭脂井、图腾神柱、曲径通幽、古校场、丰收台等二十四景。

这座有着二百年历史的清代江南式私家园林,处处激荡着姚氏当初“下海”时的酸甜苦辣,完全可以说是一部有代表性的徽商创业史,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当年气吞山河的建筑电所剩无几,古校场、池塘。假山在风中岿然不动。古玉兰树、桂花树和银杏树迎风飒飒,似乎要告诉游客它们当年的风采,和主人创业的艰辛。

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有一处叫做“江南天池”的景区,亦被称为“竹海明珠”。景区内自然景观秀丽,驱车登高,延盘山公路18公里,竹海茫茫,时有涧水瀑布跃入眼帘,臀临搁天峰顶,可倚蓝天抚白云,傲视天际磅礴,感受天池壮美,沐浴自然清新……这里四季景色宜人,春天山花烂漫,云雾缭绕;夏季凉风人怀,月盘如玉;秋天树叶斑驳,云海飘渺,冬季银装素裹,雪洁冰晶。

江南天池滑雪场正是以这山峦翠竹和天池为背景,其壮美的天池与秀丽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散发着银装索裹的魅力。同时,它也成为了目前华东唯一的野外露天滑雪场,填补了江南冰雪旅游的空白,创造了江南露天滑雪的奇迹。江南天池滑雪场依势而建,总长500-600米,落差30-40米,宽度40-50米(初学者开始练习处宽达150米),是初级滑道,对于有一定滑雪基础的爱好者可以在周边40度倾角处练习。

篇3:闲赏清明时节江南茶

茶品:碧螺春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珍品,它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闻名。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洞庭山,据《清嘉录》记载,“碧螺春”为康熙赐名。

产地在江苏苏州洞庭山。

出行看点:太湖山水

出行方式:背包旅行。随时驻足,随时上路,循着茶的清香穿行于美丽的山水之间。

茶圣陆羽曾如此评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而碧螺春茶便产于地暖的江南烂石之上。我是江南人,虽如今生活在北方,但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都会到江南苏州一带走走,那里有我不少的朋友与昔日少年的记忆,当然,还有茶的吸引。

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制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碧螺春的名称,《苏州府志》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有异。康熙某年,按侯采者如帮,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遂以此得名。康熙帝南巡,幸太湖,巡抚宋某贡以此茶。帝以其名不雅训,题之曰碧螺春。”

碧螺春的那分香气,我曾在清明前在西山缥缈村里闻到过。那时节,正是茶农每家每户加工茶叶的时候,古老的巷道里处处冒着缕缕烧柴的蓝烟,那是用废果木烧的。从一家家窗口飘来阵阵沁人的茶的芳香,那是茶的精灵。

碧螺春的茶叶非常娇嫩,采摘时必须非常及时和细致,特别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前几日的茶)十分名贵。茶农告诉我“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芽”。我曾多次在清明前住在茶农的老宅里,看他们争分夺秒地赶制明前茶。那成堆的鲜芽在茶农的手下经过揉捻制作成品后,仅剩下一小点,难怪那么名贵呢!就连茶农自己也很少品尝过明前经手炒制出的茶,我看到他们喝的都是炒后剩下的茶末粉。

作为一个为品茶而至的外来者,能够品尝到由自己采摘下鲜芽,再经过茶农手工炒制后,就着村里山泉冲泡后品尝那份清香,该是何等的享受。在百年古宅的木窗前,阳光斜射进来,看着绿绿的茶叶慢慢在水中舒展开来,水渐渐地变成透明的黄色,随着袅娜的轻烟,悠悠的香气浮动在空气里,和着窗外青翠的江南山水,心境便也浸入了一片湿润与恬静之中。

茶香轻扬落花飞

茶品: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素有“国茶”之称,它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当地常年云雾缭绕、溪涧长流而形成茶区的茶树芽叶柔嫩细小、富含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龙井茶在唐代已经出名,宋代名声更大,清乾隆曾赋诗多首赞誉龙井茶。

产地在浙江省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梅家坞。

出行看点:湖光山色美西湖

出行方式:自行车骑行。沿着“水色潋艳晴偏好,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骑行,轻风送来茶香。

龙井茶就生长在西湖风景区之内,片片茶园就散落在山光水色之中。西湖的山水为龙井茶园增添了诗情画意,而龙井茶园则为这著名的温润之地成就了一派圣洁的光芒。

我住在西湖边的一家青年旅馆里,向店里租了自行车,每天沿着西湖边一路向着龙井村、梅家坞方向悠哉地去造访茶农。西湖的周边拥有数不清的古迹与文物,游历过千山万水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誉这座城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

清明时节,茶香四溢。西湖边那吐着新绿的嫩嫩柳枝,随着和煦的风妖娆翻飞,阵阵飘落着的白色的李花与粉色的桃花直扑脸面,让人真想恋爱,难怪苏东坡早就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在这世外桃源的人间天堂中品茗,最叫人难以忘怀。首选是虎跑茶室;第二,当然是龙井茶室;第三,是西湖边情调各异的茶馆。

“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双绝,对于茶友而言,可谓之珠联璧合的绝配。古人曾说“水为茶之母”,好茶必须配好水。流传至今的名句“蒙山顶上茶,扬子江中水”,就是这个道理。虎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周边幽雅的自然环境一起组合成一幅古典气息长卷。离虎跑不远就是乾隆皇帝试茗处—龙井茶室。虽说龙井寺的韵味已无法与文人墨客云集时相比,但那口泉眼还在,古朴的石雕围栏多少还透露出几分古意。

曾在杭州城闲居数年的苏东坡,为杭州写下了无数优美诗篇。“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这一种出尘自在的清静,也只有真正的“闲人”到了这闲散之地才能体味得到。我,并没抱着太多的期望,只是去熟的茶室里慢慢地与茶相伴,迎着轻荡的湖光山色,消磨一个个下午。

唐朝诗人释皎然在《饮茶歌》唱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在这西湖之畔,真是洗了旅尘,涤了昏寐,又破了烦恼,明日真可以“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闲散西湖,有龙井相伴,于这青山绿水茶香之间,也自以为飘飘欲仙了。

绿芽千片火前春

茶品:婺绿

婺绿产在婺源,这里几乎没有工业,加上昔日交通不发达、山青水秀,茶叶无污染、纯天然。“婺绿”是著名的有机茶,符合欧盟标准,因而大量出口。

产地在江西省婺源县。

出行看点:寻访中国最美丽的村庄

出行方式:背包旅行。行走于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间。油菜花外一片茶的油绿。

在“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的婺源,处处峰峦叠嶂、溪流潋滟,奇峰、古树、老桥、驿道、廊桥遍布乡野。常年云雾缭绕使这里成为婺绿的天然生长地,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几乎每家农户都拥有自己一片茶园。

明清时代,婺绿就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茶叶贸易是昔日徽商经营的“巨业”,在上海、汉口、九江等长江流域的城市,几乎到处都有徽州茶商开的店铺。有了在外面挣得的金钱保证,才有可能在家乡精心营造自己的家园,尽管徽商早已衰落了,但那些被落英缤纷铺满的残破老屋,依旧透射出往日曾拥有过的辉煌。

在婺源最好的旅行方式是找一户农家小住下来,这样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徒步旅行。在抛开都市喧嚣污浊的空气后,在这里,会发觉连空气都含着淡淡的甜味。徜徉青山绿水之中,不经意间路过的一口古井、一棵古树、一座廊桥、一段残壁,都有可能蕴涵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将婺源定格成一幅幅沙龙美照时,也正是茶农们最忙碌的时节。同江浙茶农心急如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地的茶农十分内敛,乐于天命的他们似乎安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我曾住在他们雕梁画栋的老宅里,睡在四周铺满茶叶的雕花大床上,目睹他们整个的制茶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都那么从容不迫,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新鲜的叶芽是那么的粗大,全然不像龙井、碧螺春那么讲究细细的芽尖。

当然,这也就造成婺绿与上述茶在价格上相差十万八千里,在婺源任何做茶的地方你尽管开口买上几斤新鲜出锅的茶。而在此,对于像我这样“牛饮”的人来说,婺绿似乎更对自己的口味。现在,我可以不必再去那里收购我喜欢的茶了,相识多年的老乡每年都会给我邮寄上几包茶。当我用开水泡上粗硕的茶叶,浓郁的茶香冉冉升起弥漫在屋里时,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绿油油的茶园、那开满金灿灿油菜花的山岗。如果说江浙茶的细腻精致像国画中的工笔,那么婺绿便粗犷豪放得像国画中的写意了。就像它泡开后的茶汤一样,色泽是那么醇厚,滋味是那么的浓烈。

仙山灵雨湿行云

茶品:黄山毛峰

黄山素有“中国第一奇山”之誉。黄山产茶历史悠久,在明朝中叶就有名了。但“黄山毛峰”是在清光绪年间由歙县漕溪人谢静和所创制。黄山毛峰是人们根据黄山云雾缭绕的特点而命名的,黄山茶生长在黄山风景区,这里山高谷深、峰峦叠嶂、气候温和、土质疏松,富含丰富的有机质与磷钾肥,适合茶树的生长。

产地在安徽黄山。

出行看点:徽派家园

出行方式: 背包旅行。一面是黄山云海,一面是茶的芳香。

自古名山出名茶。黄山毛峰主要产地除去风景区内的桃花峰、云谷寺、松谷庵等特级“黄山毛峰”产地外,主要生产地在风景区外围的汤口、岗村、扬村与芳村,历史上曾称为“黄山四大名家”。现在的“黄山毛峰”已扩展到黄山南北麓的黄山市的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与休宁县等地。

十多年以来,我几乎跑遍了黄山脚下的村子。对着那些雕梁画栋的昔日徽商大宅院,依然会有许多莫名的感慨与悲叹,真不敢相信眼前的那些富丽堂皇的讲究宅院也与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清时徽商雄踞中国经济舞台,营造出“无徽不成镇”的辉煌,茶业作为徽商的四大行业的前卫行业,涌现出许多巨商大贾。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创造出富可敌国的人间神话。

春天的黄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姹紫嫣红,那终年不散的云雾滋润着长在山里的茶树,使得黄山的茶叶带有一种山野所独特的风韵。黄山松树多,这也使得黄山的茶叶带有松树般的气质,挺拔而修长。清明时节,在去往茶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模样的孩子身挎硕大的竹篓穿梭在山涧,应该是读书时节怎么会当起童工?询问后才知道,这是当地学校针对茶叶生长特点而放的“茶假”,常言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还是那个“明前茶”闹的,一切的一切均以茶为中心点。

篇4:在江南园林中赏国宝(外三则)

此次展览自9月12日至12月10日,共展出清代的清宫赏玩器100余件。其中主要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文物。这些国宝级文物涵盖了玉石、珐琅、陶瓷、漆器、玻璃、牙角、竹木、金银器等多种工艺。

清宫赏玩,顾名思义,就是清代宫廷留存下来的观赏把玩之器。它们多是在皇帝的旨意下,由清宫造办处或地方官作制造,此外也有地方官员的贡品。虽然它们仅是当时各类工艺品中的一部分,却集中体现了清代工艺美术的风格和特征。

赏玩器物主要是用于满足帝王及皇室成员怡情养性、文化娱乐、丰富生活的需求,反过来它也最能体现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精致。特别是康雍乾三位帝王,由于他们具有博雅的性情,追求完美的个性,使得三朝盛世的赏玩器大部分都注入了他们个人的审美与情趣,因而这一时期的赏玩器工艺水平最高、也最为精美,达到了赏玩器工艺水平的顶峰。

為该展甄选的百余件作品,主要是康、雍、乾三朝的佳作。它们涵盖了这些作品,有的单纯为陈设把玩之物,有的则兼具实用和观赏双重功能。展品门类众多、材质优良、造型别致、工艺精致、装饰内容丰富多彩,堪称绝世珍品。帝王时代早已过去,但它留给我们的精美的艺术品依然荡漾着宫廷文化的韵味,散发着传统艺术的魅力,传达着跨越时代的信息。

据主办方介绍,为了这批珍贵文物的安全,它们是放在装甲押运车上,由警车开道,从故宫出来后就马不停蹄地直奔上海,许多珍品还是第一次走出深宫大院与观众见面。届时,将让喜欢收藏和传统文化的广大市民一饱眼福,领略皇家赏玩器物精美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编辑:刘超

“古稀说”的故事

乾隆青玉“占稀天子之宝”和“八徵耄念之宝”均为交龙纽方形玺,阳文篆书。“古稀天子之宝”与“八徵耄念之宝”为一组,两方玺同盛放在一紫檀雕云龙匣内。匣盖而雕云龙海水江崖,盒内饰有金质乾卦符号,以代表乾隆的“乾”字,乾卦又代表天。

“古稀天子之宝”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七十圣寿之时制作。乾隆帝把自己看成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为此他特撰写“古稀说”曰:“余以今年登七衮,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予之宝’,其次章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政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驰乾惕。犹日孜孜,所以答天麻而励己躬也。”表明乾隆帝虽然自负但不自满。另刻“犹日孜孜”玺,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八徵耄念之宝”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制作。乾隆为此玺特撰写“八徵耄念之宝记”曰:“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倦佑,幸无大陨,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裹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之念。”乾隆帝在“八徵耄念之宝记”中说明了镌刻“八徵耄念之宝”的原因,同时又镌刻“自强不息”玺作为“八徵耄念之宝”的副章,进一步表明了他的用意。“八徵耄念之宝”玺与“自强不息”玺相配使用。

此后乾隆帝又下令镌刻了“古稀天子之宝”和“八徵耄念之宝”玺多方,这是其中的一组。这两方印玺的特别之处是:印台四面分别镌刻填金“古稀说”和“八徵耄念之宝记”,印匣四面也镌刻填金“古稀说”和“八徵耄念之宝记”。整个印及印匣雕刻工艺精湛,镌刻工艺工整,是乾隆御用品中的精品。

我收藏了一只会跳舞的钟陈为荣

近日觅得一台德国产的造型独特的跳舞钟,宽15厘米,高25厘米,产于1930年左右,开足发条后可以持续运转八天,时间可谓长矣!打开后盖,发现里面还有7颗钻石,更让人欣喜的是,它不仅是个品牌钟:W.S.A.Schmid-Schlenker.jc,钟的底部还留存着当年检验合格的标签。

本人涉足藏钟已有数年,从最初的一般收藏到目前分门别类的专题收藏,其中的乐趣难以言表,藏钟和收藏其他古董宝贝的最大区别是:钟是有“生命”之物,滴答滴答……就像人的心脏伴随着时间一起在跳动。每当淘得一件已损坏的甚至是破旧不堪的古董旧钟,当经过藏家妙手回春,重新又恢复了它的各项功能的时候,你挽救的似乎是一条生命,就像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拯救了病人生命的那种成就感由然产生,而且这种成就感一直会伴随着你,并且会使你不断产生对手中藏品新的更完善的拯救方案。即便是你收藏到的是一台各项功能完整的古董钟,得手后也要对宝贝进行校时、清洗、加油等保养工作,然后当其准确无误地运转后同样会使你兴奋不已。

如同这只跳舞钟,我特别欣赏它的是它有两个钟摆,走时作相对交叉运动,宛如芭蕾舞女轻盈美丽的秀腿,而带花边的摆驼就是舞鞋;钟的顶部是一位身着连衣裙体态婀娜多姿的舞女。该钟有两个动力源,分别上条,一个用作走时,另一个用作舞女转动和八音盒发音,并由钟顶部侧面的一个小开关来控制。

它宛如生命!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其发条就是人的心脏,由条盒传输的动力就是人的血液,其前后上下逻辑转动的各个齿轮就是人的骨架,钟的外壳就是人体,钟面和指针就是人的五官,其走时快慢代表着人的健康状况。

钟,按其用途不同分为座钟、挂钟和落地钟;按其动力源的不同可分为发条钟和重力钟;按其报时的特性不同可分为:打点钟、非打点钟;按其擒丛机构的不同分为:走游丝、走摆驼:而按其材料的不同来分类的就更多了,如铁壳钟、木壳钟、瓷壳钟、大理石钟、娃娃钟等等,可谓是数不胜数。

这只可爱的小钟我把它放在女儿的钢琴上,当她弹奏完毕,闲暇之余,会情不自禁地目视一下一直默默无闻地陪伴着她的小钟,此时小钟仿佛在对主人说:“您歇会儿吧,该看我表演了”。于是,女儿轻轻一按小钟顶部侧面的开关,八音盒就会传送出悦耳动听的世界古典名曲,此时舞女便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转动着身体翩翩起舞,而作相对交叉运动的钟摆犹如芭蕾舞女轻盈美丽的舞步。舞女的舞姿、钟摆的舞步和悦耳的世界古典名曲,三者非常协调,丝毫没有刻意造作的成分。可见创作者的神妙之笔,实在令人敬佩。

和田美玉如凝脂

笔者爱玉,佩玉,藏玉在藏品中有一件清代和田玉鹦鹉挂件。它是1994年夏,我从一旧货摊上购得

的。十多年来,我经常摩挲把玩,爱不释手,目不忍移,真有“把玉临风乐无限”之感。

这只玉鹦鹉,长5.4厘米,宽2.9厘米,厚1.8厘米,重45克。经行家鉴定为清代和田玉籽料雕琢。玉料体如凝脂,细密滋润,精光内蕴,宝光四溢,油性佳,密度高。这种玉料是原生矿床被剥蚀冲运到河床中,经千万年的河水搬运,摩擦,冲刷,浸泡,多呈卵形,块度较小,表面光滑,质地优良,被誉为“中国美玉”、“玉中之王”。

这块玉采用浮雕、圆雕和镂雕相结合的技法镌制。刀法严谨,线条流畅,雕琢精细,技艺超卓,形象生动。鹦鹉呈立式,双眼圆睁,注视前方,口含缠枝莲,两翅紧收,双脚站立,尾羽曳地,栩栩如生,呼之欲鸣,充满生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件玉雕,造型圆润优美,典雅精致,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代玉雕工匠的艺术构思和娴熟工艺。

中国的玉在美好的传说中,说它是来自天上的彩虹,它经过精心雕琢,美艳无比。它最能够表达中国人的人格理想,礼仪德行。所以,佩戴赏玩玉器,不仅能美化生活,净化心灵,还有祛病疗疾,美容健身的作用。

一本实纪录学运救亡的刊物晓程

在红色收藏中,这册名为《救亡线》的复刊号是很有特色的,根据资料查询,它是由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百年名校——西安高中于1936年11月17日西安事变前夕编印出版的学运救亡刊物,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现状和全国人民奋勇抗战的斗志。

1936年3月17日《救亡线》杂志在西安创刊,随即它受到有关部门的查禁而被迫停刊。同年11月17日,在全国人民援绥抗日运动中,它又复活了。

翻开《救亡线》复刊号,我们可以看到里面图文并茂,很有可读性。其主要内容是:以报道学生爱国救亡运动为主题,有论述、短评、诗歌、通讯等。如《工农的歌儿》、《享乐的人们听着》、《从鲁迅的死说到绥东抗战》、《大沽河的浮尸》、《咆哮啊、中国的人民》、《我们同具有一颗坚毅的心》、《西班牙人民会失败吗?》等等,细读这些饱含激情的文章,发现它们的鼓动性极强,看后让人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特别是在其复刊词称:“……只要我们的血未冷,只要我们的气不断,此后我们一定要培養这刊物不断的滋长着,如诸位亲爱的读者永久的跟我们站在一起,敢预料将来一定可以实现我们的目的。”在这一页上,编者的誓言列于两侧,左边是凯其纳语:“与其退而受辱,毋宁进而饮弹!”右边是高尔基的话:“退路便是死路,后面早已被人家截断了!”文章借此慷慨激昂的话语道出了抗敌救国者誓死抗日,不做亡国奴的决心。

尤其是该刊的评论尖锐大胆,直击当政者的要害。如《诚恳的献给我贤明的当局》一文中说:“现在的祖国不是快亡了!而是快完了!除非心已死或准备做汉奸的外,凡中华民族的子孙们,没有一个人愿意这样眼看着,任自己的国家灭亡……铁的事实已摆在眼前,地图上显明的指示我们:绥远过来是陕西!山西过来也是陕西!而晋绥已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静候着陕西的地位也特殊化了,或‘冀东伪满化了’才起来吗……问题是看我们能否来下最大的决心去斗争!所以在眼前无论性别、职业和阶级,凡是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应负起自己的使命——救亡;故‘联合战线’这一口号的提出着实是对症的良剂,而政府则应无条件的积极的负起领导之责,但是我们的政府不但不领导,反而来阻止我们的救亡运动,这是很痛心的事情……”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病逝,该刊特设了“哀悼鲁迅特页”。号召人们踏着鲁迅的足迹在血的斗争中去纪念鲁迅先生,肩负起他未竟的救亡事业。

笔者为此考证了有关资料后了解到,当时参与西安高中救国会以及编辑发行《救亡线》刊物的重要人物有原陕西省副省长李连璧,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瘦枝,著名作家柳青,原中央妇委委员、陕西省妇联主任曹冠群等,他们均是20世纪30年代西安高中的学生。

《救亡线》复刊号真实地记录了西安事变前夕抗日救亡运动的概况。所以,我们今天再看《救亡线》,温故而知新,加深了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理解,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篇5:暑假赏江南

要去门源看油菜花(由于海拔高度的关系,门源油菜花在七八月才会开放),我们首先得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达坂山。

路上,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坡、成群的牛羊和高耸的山峰。我们看到一群群雪白的绵羊有的在草坡上,有的在陡峭的山壁上,悠然自得地吃草(这些羊不知道是怎么站得住的),还有三三两两结伴一起的大牦牛。领队开玩笑地说:“牦牛是草原的大美女,大眼睛,长睫毛,身披黑披风,脚踏高跟鞋。”

乘车坐了四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位于达坂山山腰的油菜花观景台。远远望去,祁连山脉此起彼伏,山顶上云雾缭绕,纯蓝的天空,一缕一缕的云彩。山口间,是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似乎给大地披上了黄绿色的地毯。黄色的油菜花田里掩映着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小房子,美极了!近处的山上,绵羊在山顶吃草,像是顽皮的孩童无意撒下的白色面包屑。

乘车过了两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位于祁连山脉脚下的门源县——这个拥有万亩油菜花的小县。门源虽小,可拥有着“中国六大最美油菜花海之一”的美誉。

一阵“咔擦”声后,我们便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张掖。张掖本来是一个小城,但因为雷兴义发现了美丽的丹霞地貌,张掖才闻名于世。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600万年前左右的第三纪。尽管下着蒙蒙细雨,给我们出行带来了不便,但雨中的丹霞地貌却别有一番特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壮观的“大扇贝”,绵延起伏的山脉有着七彩的颜色,仿佛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扇贝(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都是缺少某些矿物质的泥土所组成的,例如红土便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紧接着我们观看到了“众僧拜佛”,从观景台上远远望去,地上红色的石头仿佛是穿着红色袈裟膜拜佛祖的僧人,而远处的“莲花”上躺着“如来佛祖”;接着我们坐上了观光车,来到了二号景点:远帆起航。两座山上的月牙形花纹好似船底,而中间的空白又好似白帆。仿佛是一个要出海的巨型帆船,五彩斑斓的颜色让人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彩虹之巅。

从“海港”离开,便来到了“泰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站上“山顶”,便可以看到周围的七彩丹霞地貌了。周围的山是七彩的,整个场景仿佛是一个巨大而又美丽的孔雀坐在大地上小憩。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4号景点,尽管天色渐暗,但依然挡不住七彩丹霞的美丽。遥望远方,连绵起伏,色彩斑斓,这种美在别处是看不到的,唯独只有此处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交织在一起,是大自然这个纺织工织出来的一幅巨大而又美丽的画卷。

但这里应了一句话“越美越脆弱”,的确,形成十几厘米的颜色至少需要60年。雨水的冲刷、人为的破坏都会对这些美丽而又脆弱的颜色带来致命的打击,希望这些美丽的色彩能永远的保存下去。

预告:下一站,我们将去“天下雄关”——嘉峪关。一路前行,一路美景,敬请期待……

小作者的博客,欢迎去浏览哦!

上一篇: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三岔医院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自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