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语江南墨雨江南-高中作文

2024-04-22

莫语江南墨雨江南-高中作文(精选4篇)

篇1:莫语江南墨雨江南-高中作文

烟雨落,墨蕴如诗

一水阑珊洇染一朵青花梦

红尘的诗笺,灵动有韵

岁月的诗行,微语呢喃

弹指

篇2:莫语江南墨雨江南-高中作文

一念风起,一念雨落

泛起一舟的涟漪

落了一湖的美

篇3:莫语江南墨雨江南-高中作文

一、高中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相信大家都读过不少的散文,而《江南的冬景》这篇抒情文章,让大家去欣赏由自然带来的美好,引导学生进行美的鉴赏,课堂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要重点突出对文章其本身韵味,要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可以学到很多,让学生可以均衡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冬景中找到自然的美。《江南的冬景》这篇散文,郁达夫运用清新的语言来使我们走进江南冬天的意境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江南的冬天的美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同身受,去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江南冬景。郁达夫在这篇《江南的冬景》中运用了自己轻松清新的文笔,去描绘出江南冬景的魅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情的要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美,去感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感情是怎样的,在去领略散文的“形神而神不散”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去感悟、鉴赏自然 去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任务:去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去掌握散文带来的独特魅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的美

三、在教学中重点以及难点

重点:去学会鉴赏自然风景,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难点:去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掌握散文带来的独特魅力。

四、教师教学方法

让学生进行学生进行诵读,在反复品味语言的魅力,学生应该做好动眼看,动情读,动脑思,动笔写,动情谈。要让学生进行单独的朗读,在用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要在朗读中得出这些答案,本文总共写了四个画面,这四个画面分别描写了哪些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特点主要有什么,在对江南的冬景有了好的认识,让学生去感受冬景的美,有一组推选出代表进行朗读并回答问题,这样能加强学生建构出江南的冬景的蓝图。

教学的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不懂的地方、朗读、老师精讲点拨、反思总结、课堂检验

五、学生的课前准备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对自己不认识和不会读的字找出来并去查阅字典,对自己不明白的语句进行勾画,在课堂上请教老师,要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进行理解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句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总结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要去检查学生在预习的情况,并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解惑,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江南冬景的情境中。江南的风景,引来了无数的文人骚客拿起文笔不禁的去描绘它的四季,同时也要无数的文人骚客尽折腰。就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给我们深刻的描绘出了江南的春,还有辛弃疾的《西江月》也描绘出江南的夏,而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冬景。让我们去感受郁达夫的冬景。让无数的文人,都在感叹江南的景物,有多麽的令人向往。

(三)老师与学生同时探讨

1. 快速的阅读全文,知道文章中哪些段落主要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2. 学生要认真的阅读文章,先个人独立思考,在小组一起进行深入讨论,作者在描绘江南的冬景时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段。

3. 老师去引导学生谈论四幅画给人谈来的感受

4. 作者写这篇文章当时的情感是怎样

5.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学到了什么?

七、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在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么有对雪景进行实的描绘,只是运用一些诗句和词语来进行修饰,来衬托出雪景的特点。然而我们不妨对郁达夫的创作风格进行结合,就可以看出作者常用虚实结合来描绘出江南的冬景,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景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能给读者有了想象的空间。在散文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作者能够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创作,而郁达夫运用了他手上的笔,给读者展现的看到雪可以感觉到温暖、舒适、放松的情景。

八、教学结束

教师在教学结束了之后,要学会在课堂下探究在有哪些问题,没有凸显出来,是否重点知识给学生讲授?当然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老师也应该给学生的布置一点作业,让学生在加深影响,比如让学生在把描绘江南的景诗句找到,并加以在朗诵、教师更应仔细揣摩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国家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只有教师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找到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教育,也使国家能有更多的人才。

结语

在制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特别的注重,要以“学生理解”为主要思想,特别是这种抒发对一个地方的喜爱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最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那是的心情是怎样的?然而在课堂的时候,要努力的使学生脑中想象出当时的情境,理解到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这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终的目的,一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吸收课本上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文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才是教师应该带给学生的知识与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黄莉.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D].四川师范大

学,2009.

[2] 高剑.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

范大学,2013.

[3] 李本友. 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

西南大学,2012.

篇4:莫语江南墨雨江南-高中作文

我在上这堂课时,进程还是比较顺利,学生配合得也很好。最重要的就是对时间的安排,要尽可能留多的时间给学生写作、交流。我留给学生十五分钟,但是因为部分学生操作比较慢,所以完成情况不一,导致只匆匆地交流了一篇文章。在阅读鉴赏部分花的时间还是多了一些。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欠缺不少。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书声,学生通过阅读来加强对课本的感悟,特别是一些优美的散文。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恰恰就是很有画面感的写景散文。在课堂上欣赏了三幅画面,我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而没有实现美读,这是一种遗憾。

2、在阅读理念的确立方面,我的认识也是比较薄弱。由读而写,这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早就实践过了,但是后来新课程之后,这种方式遭到了批判。原因是,应该以文本为中心。文本需要拓展,但是也不能为拓展而拓展,拓展的前提是要与文本密切相关。这堂课我们重在一些写景手法的提炼,过于注重工具性,然后指导实践的时候,要求让学生把这些方法用到写作过程中,内容可以写自己故乡的景,也可以写校园的景,总之只要自己熟悉的景就可以,偏离了“江南的冬景”这一中心,把这个中心话题给偏废了。如果能够也让学生写一篇江南的冬景,描绘他们所观察到的江南的冬景,然后再与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那么不仅迁移了写作手法,而且是对内容的延伸。

3、对文本整体把握不够。这堂课我选取了三幅图景,简单地鉴赏了一下,然后就让学生写作。对文本缺少整体把握。一篇美文本来就是一座美丽的房子,需要我们整体感知,而对作文的指导可以放在另外一堂课,专门用来写作。也就是把阅读和写作分开,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而写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而这堂课过于注重手法的运用,忽视了对美文的品味。一开始,让学生归纳了江南冬景的特点:可爱和明朗。这两个中心词是全文的纲,是贯穿全文的,然后把它贯穿所有的图景进行鉴赏,最后还是归结到这个特点上来,那么学生对郁达夫描写的江南的冬景就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从美文中获得美的感受。 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思考,如何在整体把握与重点架起桥梁。

4、对情景创设不够重视。也就是组织学生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我在平时备课中忽略的,调动学生比较僵硬。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什么时候用到探究,什么时候用到合作,并且要考虑这些是否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创设情境时,应该具有操作性,要让学生有地方可以下手。比如,示例法,可以选择一幅图,我自己示范从景物、景物特征、作者感受、写景手法这些方面鉴赏,然后让学生按同样的方式鉴赏下面两幅;或者可以让学生用四个字给这几幅画命名;或者可以把写景的句子打乱,让学生来排列,因为作者安排景物描写的时候有内在的顺序,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5、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够。高一学生其实内心还是比较稚嫩,希望受到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给学生成功感,有自信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词语来回答问题,可以表扬他,“他能从文中找出词语來概括,做的很好;有的学生还能谈自己的感受,可以评价,“他不仅能找出关键词,而且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水平很高”,等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莫语江南墨雨江南-高中作文】相关文章:

墨雨江南,你在心深处诗歌04-30

江南高中作文05-08

梦里江南的高中作文05-12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04-08

江南作文500字04-21

又江南写景作文04-25

梦江南高一作文04-29

如画江南作文05-02

《江南春》改写作文05-07

春天的江南作文05-09

上一篇:紫微星观察日记下一篇:小破孩禁毒宣传片”读后感(钱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