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忆江南

2024-04-11

又忆江南(共4篇)

篇1:又忆江南

远方,一片雪花的眺望,没有尽头。

叠加一次次希望,负累一次次失望,所有的深情和痴情都在珍藏着,保留着,不染纤尘的贞洁。把温暖的笑容,动人的话语,藏在心里,沉默深藏的暗涌,醉心与红尘相遇。一袭素衣,掩不住流彩。

红尘与雪花相见,月亮是一面镜子,照着雪花喜人的眉眼,漂亮的笑容,可爱的性格,缱绻情深,优雅绝尘。那一地洁白的雪花,在夜的庄重里芬芳。

感恩遇见,感恩懂得,感恩相遇的每一个瞬间,在日光微澜的晨曦里,在夕阳落落的忧伤里,在碧山秀水的幽静里,起舞,独有微笑。将忠诚执守在微笑里,掩住晴川历历,芳草凄凄。笑容里一抹淡然,与过去有关,与时光有染,抚去大地所有不快乐的痕迹,繁华了无痕迹,伤痛了无痕迹,平静的样子,好像不再与人关联,唯余灿烂的洁白,剪破一段相思,固执的将身体交给阳光,交给大地!

年华依旧,雪,走过季节的交替,尘世的悲欢,笑靥,眼神,热情,在大地上清扬婉兮。一望无垠的纯色里,透着情是世间的原罪,相遇那么短,错过这样长,一些故事,轻而易举的就流出了眼泪。美好的,素净的,刺痛了人的心尖,时光倒流了,又能怎样呢?大地铺就了一层宣纸,未来又该是一番什么样的图画呢?

在有生的日子里,期待着与雪的相逢。在漫长的岁月里,记忆着与雪有关的故事。静守,度过凄凉的冬日,纵有阳光依旧寒冷。暮暮朝朝,大地有纯洁来伴,年华又怎会忧伤?

篇2:又忆江南

读了史铁生的《玩具》,我便又忆起了娘家的老屋。青色的瓦,青色的砖,古铜色的木柱子,房间与客厅与楼上一律用杉木板隔开。家乡的人大都重建了别墅式的楼房,独我娘家的老屋依然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虽是衰败了些,却浓缩着父母亲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它保存了我们一家人美好的记忆,回到家,熟悉、亲切。

老屋里的摆设一如我们生活时的模样,又高又长的朱红色茶几在厅堂的最上方,在它的正东方还有一个很小巧的专放茶杯和开水瓶的橙色的半圆形柜子。柜子的上方靠木板墙上油两幅大大地相框,里面摆放着我们家人及亲朋的照片。紧挨着茶几的正中有一个很敦实的暗红色大方桌。在客厅的两边墙壁上贴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和两幅励志的字画,很是醒目。厨房很长很大,靠厨房的西边是大灶大锅大烟囱,并有小火炉两个。大灶旁靠北边有一个大水缸。在厨房的东边靠近南边我们孩子的房间有个很大的谷仓,我们睡觉时经常听到老鼠偷吃粮食的声音。一听到那个窸窸窣窣的声音,我们就用手狠狠地敲那个杉木板墙,吓唬吓唬老鼠。在厨房东边靠北的地方有一个水车和一台扇车。对我们来说,车水和扇谷子都是很开心的事情。

说到老屋的大锅便又勾起了我小时的一段趣事。那天,我妈在大锅里熬棉油,熬着熬着,不知怎地,锅里着火了。妈盛了一勺水到向锅里,火势一下子向上窜得老高,我赶紧拿了锅盖盖上,锅盖有缝隙,火依然在烧。这要烧到楼上怎么办?我们都差点急哭了。正无计可施,就在这时,我眼前一亮,看见家里有洗净的萝卜菜,我顾不了别的,抱起一大堆萝卜菜拼命往锅里放,火终于扑灭了。我和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虽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棉油炸好后为何要放到锅里再熬一下,但一想起那日的情景,心里还扑棱扑棱地跳。那火光似乎就在我眼前晃动,只是不再可怕,倒有了亲切的回忆。

篇3:江南水乡文化与江南舞蹈

一、江南水乡文化

(一) 关于江南定义

江南, 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 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 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 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 江南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

广义的江南, 指宜昌以东, 长江中下游以南, 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狭义的江南, 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江东地区。文化意义上特指的“江南”, 即狭义的江南, 地域相当于江东地区, 包括苏南 (及扬州) 、上海地区、浙江北部、皖南、江西东北部地区

(二) 江南水乡的特色

江南水乡所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 气候温和, 季节分明, 雨量允沛, 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 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 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江南水乡民居总的面貌是:平房楼房相掺, 山墙各式各样, 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 错落有致的景观, 建筑造型轻巧简洁, 虚实有致, 色彩淡雅, 因地制宜, 临河贴水, 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 常被人称之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

二、江南水乡文化与江南舞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 在江南水乡的滋润之下养育了一方温婉善良的江南人, 而江南舞蹈正是对这方水土的外化表现。在江南舞蹈的创作中, 我们的编导大量汲取了江南水乡的灵气, 一代代的编导创作了大量反映江南水乡的舞蹈作品。其中, 有表现江南风土人情、民居风貌的、有反映江南水乡的生产生活的, 也有表现江南水乡人文性格的舞蹈。

(一) 江南舞蹈中对江南水乡生产生活的表现

从黄素嘉老师的《丰收歌》开始, 反映江南人民辛勤劳作的佳作就渐渐被全国观众所熟知, 再到之后的《水乡送粮》, 苏州市组织创作的舞蹈《担鲜藕》、无锡市创作的舞蹈诗《太湖鱼米乡》都是该类型舞蹈的代表之作。舞蹈《担鲜藕》在80年代曾一度掀起全国对于江南舞蹈的关注, 舞蹈通过描绘农家妹子肩挑鲜藕走在赶集路上的欢喜场景, 表现了江南人民快乐幸福的生活和他们靠勤劳致富的精神风貌。在选材上, 编导选取了最贴近生活的题材, 用最普通的农家姑娘形象, 最熟悉的劳动生活场面, 把这些放置在江南如画的水乡, 这样的选材透射出强烈的生活气息, 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在动作编排上, 编导以大量的跳颤步为基础, 并配合扭拧勾脚转、掖腿跳、挑担渔篮花鼓等颇具江苏民间特色的动作。使此舞蹈格调爽朗明快而带诙谐。舞蹈诗《太湖鱼米乡》在舞台上艺术地展现了新江南鱼米之乡美的湖山、美的生活和美的心灵, 展示了太湖鱼米乡人民的劳动与生活。黄素嘉老师创作的舞蹈《丰收歌》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该作品诞生于六十年代初, 六月, 正是江南收割的季节, 编导深入江南农村, 看到许多劳动妇女从早到晚在稻田辛勤劳作的情景, 使编导产生了创作的激情, 他们以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劳动妇女收割稻谷为背景, 通过割、挑、打、扬等细节, 表现农村妇女勤劳奋发的美德与热情豪爽的性格, 反映出一派喜获丰收的愉悦之情。

(二) 江南舞蹈中对江南水乡风貌的表现

《太湖美》和《春风又绿》是两部典型描写江南水乡风貌的舞蹈, 两个舞蹈的共同之处是运用了杨柳枝作为道具, 编导把柳枝婆娑轻扬和江南女人依袅之姿联系起来, 把江南女人袅袅身姿也化作柳枝, 在江南微微春风中轻柔的摇摆, 给我们描绘出江南水乡绿意盎然的春天模样。特别是《春风又绿》, 编导在创意中不仅用柔美的肢体动作表现了万物复苏, 柳枝在春风吹拂下发芽成长, 还在此基础上赋予更深寓意。“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里不仅是表现江南自然环境的一片大好, 更是表现出江南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80年代南京市歌舞团创作了独舞《茉莉花》, 向我们呈现出一个江南少女漫步于水乡的美妙画面, 舞蹈通过撑船、过桥、采花、闻花等动作, 使观众在欣赏舞蹈时仿佛随少女的脚步踏上了水乡的小路。

(三) 江南舞蹈中对江南水乡人文性格的描绘

独舞《水乡童谣》90年代由扬州市歌舞团创作演出, 舞蹈表现的是江南水乡一个调皮的女孩在河里玩耍的情境, 小女孩把竹篙时而当成横吹的笛子, 时而当成可以钓鱼的鱼竿, 一根长长的竹竿在女孩手上变成了各种道具, 把一个水乡女孩的天真浪漫之情表现的淋漓至尽, 同时又让观众感到仿佛随着这个小女孩置身于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该舞蹈中没有大跳跃、大翻身、大腿大腰的表现, 却在细节中感动着观众, 把江南水乡的小女孩的天真、可爱、俏皮展现给了观众。

说到此, 《小城雨巷》更为全国观众所熟知。舞蹈中, 身着传统旗袍、柔美如水的江南姑娘手持油纸伞, 在簌簌迷蒙雨丝中穿行嬉戏, 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的江南雨中美景。值得一提的是, 舞蹈名为《小城雨巷》, 却不是诗歌《雨巷》的简单再现, 它没有了诗里的那种徘徊忧郁的小我情调, 却放大和强化了诗歌意境的韵味和氛围。在最后的环节中, 编导设计了一个雨中奔跑的女孩到屋檐下躲雨的情节。当女孩伫立在屋檐下时, 屋里伸出一把雨伞为女孩挡雨。这时, 观众被感动了, 因为这把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还撑起了人与人之间一片温馨的天空。整个舞蹈演到这里, 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江南。在强调技巧和视觉震憾的当今舞蹈界, 这样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优美诗性的节目, 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三、结语

江南水乡文化独特的地理背景决定了江南舞蹈不可能有蒙族舞蹈粗犷豪放、不可能有藏族舞蹈的热烈奔放、也不可能有东北秧歌的夸张利落, 可以说, 在地理基础上形成的江南舞蹈的原初本态构成了其核心内容, 从而也体现出江南舞蹈的特殊韵味, 含蓄、内敛、轻柔、灵巧。但这并不意味着江南舞蹈仅仅只代表着小情小调, 随着时代的发展, 江南舞蹈也应顺应潮流, 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自我突破, 《小城雨巷》为江南舞蹈的创作新思路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不仅有小情也要有大爱。因此我认为在江南舞蹈未来的创作中, 编导们在考虑除了外化的江南基本动作同时, 也应更加关注更深层次, 江南人民情感上的追求。

篇4:佳节又忆阿富汗

2006年6月到2007年10月,我曾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在阿富汗工作近一年半。我曾跋涉过阿富汗的很多山水,曾探访过阿富汗的很多居民区,曾多次奔走在爆炸袭击现场,曾持续报道塔利班绑架23名韩国人质事件阿富汗至今仍处于新闻焦点中,对这个我“战斗”过的地方,我一直关注,时常惦念。

前不久,发生在阿富汗的一起新闻事件,又将我的目光吸引到那片土地。2009年12月15日上午10时许,冬日愜意的阳光打在新华社喀布尔分社两层的办公楼内,我熟识的3名中国记者正在一楼办公室,或写稿,或喝奶茶。突然,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分社数十米外发生一起自杀式汽车爆炸袭击。爆炸将分社的窗户玻璃全部震碎,幸运的是一楼办公区的窗帘挡住了玻璃,而二楼一间卧室的床上全是玻璃,幸好所住记者当时在一楼。我是从在阿富汗的那3名同事的报道中得知这一切的(新华社在阿富汗有两名常驻记者,当时正好有一人过去交接),我对他们描述的在爆炸中受损的分社太熟悉了。哪一间房,哪一扇窗,朝哪个方向,我清清楚楚。我也为我在阿富汗的同事安然无恙感到高兴,并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依然幸运。

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忆起在阿富汗度过的日子,点点滴滴皆在眼前。印象最深的经历之一是2006年10月我和分社另一名记者老张去前线采访。一天清晨,昏睡中的我被老张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凭经验我就知道一定是发生了重要新闻或有采访任务。原来,阿富汗政府军前几天在阿富汗东部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帕克提卡省打死20来名塔利班并抓获3人,阿国防部组织记者乘直升机前往采访。来到机场后,我看到让我目瞪口呆的一幕:几名技师坐在一架即将起飞的直升机的机头上方,手里拿着锤子和螺丝刀,敲敲打打,修修补补,有的还在检查密密麻麻的电线。飞机就要起飞了,怎么还在修理啊?万一哪根电线接错了,哪个螺丝没拧紧,飞机掉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时留下的一架旧飞机,我想起几个月前就有一架阿政府军飞机坠毁,我猜测是否是类似飞机,这又使我增加了几分忧虑。我和老张都沉默了,我当时真有打道回府的想法,但很快打消了这一念头:第一,采访地点塔利班出没,平时自己开车去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采访机会难得;第二, 我们进了机场又退回去可能会成为喀布尔记者同行间的笑谈。既然来了,那就只有往前冲了。我怀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之情上了飞机。进了飞机,发现机舱中部我座位对面竟然有一个黄色油箱,散发着浓重汽油味。飞机开始起飞,我的心也跟着悬起来,还好飞机不久就飞稳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来到帕克提卡省一个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军营。军营四周都是荒凉的戈壁,数公里外是山岭,带铁丝网的围墙围着军营,四个角上都是高高的望台。军营里驻扎着数百名阿富汗政府军和美军士兵。我们被带到军营内的一个院子里,看到20来具塔利班尸体像垃圾一样被重重叠叠地堆在一起。与我们同行的阿富汗国防部发言人和我们一样,都觉得这样对死者太不敬,所以他让记者先出去,令阿富汗士兵重新摆放尸体。一会儿我们被再次领进院子。20来具尸体一字排开,院子里弥漫着刺鼻的腥味。我努力找最好的拍摄角度,不停按动相机快门。我仔细看了看尸体,有的腰间有碗口大的弹孔,也许是被弹片炸的;有的瞪大眼睛,我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死不瞑目”吧,从那眼睛里似乎能看到死者临死前的绝望和对生命的不舍。不久,我们被带到院子外采访3名被俘的塔利班成员,他们眼神里透着绝望和恐惧,有的眼角乌青,可能是被痛打过。他们说,他们从小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宗教学校长大,接受的教育是长大后到阿富汗打“圣战”,反抗入侵的外国士兵。3名塔利班俘虏看上去还很年轻,大概都在20来岁。在我们国内,他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可能还在求学,还在花前月下,享受人生中最青春洋溢的时光。然而由于出生在不同国度,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他们有不同的命运。他们年纪轻轻,但不得不背着冲锋枪转战各地,而命运最终又无情地拷打了他们——他们面对的将是壁垒森严的监狱。

采访完后,记者们坐上小皮卡车前往直升机,那3名塔利班俘虏与我们同行,将被押回喀布尔。我和老张与3名俘虏同车,他们眼睛被白色纱布蒙着,身边是荷枪实弹的阿富汗士兵,远处是蓝天和自由的白云,而他们却也许将永远失去自由。就在登上直升机前,几声震耳欲聋的炮声把我的心脏都快震出来了。原来在不远处的山上又发现了塔利班,军营里的美军士兵正在朝目标开炮。回来的路上,直升机一度飞得很低,离地面也就10多米,从飞机里能清晰地看到村庄院子里丰富多彩的生活,看到不少小孩对飞机大喊大叫,我甚至看到一名小孩朝飞机扔石头。不久,我们平安抵达喀布尔。我问一名阿富汗军官,回来的路上,我们的直升机穿过塔利班活跃的地区,为什么还飞那么低?那名军官回答道:正是为了避免塔利班炮火攻击才飞那么低,飞机飞得低,相对地面的速度就快,哪怕塔利班成员看到飞机,来不及做出反应,飞机就飞过去了。

难忘的经历还很多。比如说,2007年七八月塔利班绑架23名韩国人质期间,我和老张多日紧张忙碌地报道该事件。整个事件持续43天,最终两名人质被杀,21人获释,围绕着谈判、塔利班威胁杀人质、放人质,整个过程跌宕起伏、瞬息万变,各种真假消息满天飞。我们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中找出最新最准确的消息,及时向国人发回报道。

回到国内,当从容地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当踏实地走在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上,当安闲地徜徉在绿草如茵的公园里有时我的思绪不禁会回到动荡不安的阿富汗,想起那里纯朴倔强的民众,想起那里饱受战火蹂躏的山川,想起自己在那里度过的非常时光。我为自己生活在安定繁荣的中国而感到幸运,也默默祝愿阿富汗人能早日迎来和平与稳定。

上一篇:以有书陪伴的日子为题写作文600字下一篇:个体合作经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