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江南曲》

2024-04-14

李益--《江南曲》(精选14篇)

篇1:李益--《江南曲》

江南曲(一作李益诗),江南曲(一作李益诗)韩,江南曲(一作李益诗)的意思,江南曲(一作李益诗)赏析 -诗词大全

江南曲(一作李益诗)

作者:韩朝代:唐 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

篇2:李益--《江南曲》

江南曲

作者:李益朝代:唐体裁:五言乐府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释】 ①瞿塘:长江三峡之一。

②贾:商人。

③妾:古代妇女自称。

④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

⑤弄潮儿:在潮头搏浪戏水的年轻人。【译文】嫁给一个经常来往于瞿塘峡做生意的商人,他久久不返,再三耽误归期。假如早知江河中的潮水都能定期涨落,我情愿嫁给那个随同潮水有规律进退的弄潮儿。【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有两类以闺怨为题材的诗:思念远征的丈夫;嗔怨作为商人的`丈夫。这是有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唐代疆土辽阔,边境不宁,大量将士被远征去戍守边疆;另外,唐代商业发达,出现了很多经商之人。这两类人的妻子难免要独守空闺,寂寞度日。所以,出现了很多反映这类问题的文学作品。

篇3:江南一笛,人生就是一首丝竹曲

失意老板流浪吹笛

在20世纪90年代,时任江苏昆山某饮料食品公司经理的陈东宝绝对算得上个响当当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那时在昆山不是小有名气,而是大有名气!”

然而,就在陈东宝的饮料食品批发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一场巨大的灾难向他袭来——由于投资不慎,他不但将所有资产赔了个精光,还欠下朋友一大笔钱。那段时间,沮丧的情绪无时无刻不糾缠着他。

失意至极,陈东宝想过轻生。他悄悄写好了遗书,在一个温暖的早晨,爬上了一幢五层楼的楼顶,心里只想着“两眼一闭,离开人世。好死总比赖活强”。但是,当陈东宝迎着朝阳,登高望远,俯视吴越大地时,别致的水乡小镇恰如一幅东方威尼斯鸟瞰图,呈现在他面前。他猛然醒悟:“世界这么美,我就这么死了,大家不是更瞧不起我么?我又有何面目去见过世了的父母呢? 不,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后,陈东宝为自己如何活下去设计了三条出路:一是去建筑工地做小工。他中专学的是建筑专业,而且参与过三家工厂的规划设计;二是开出租车。他有驾照,开车技术不错;三是吹笛卖艺。12岁那年,他在上学途中,听到了街头吹笛老者的动人笛韵,从此爱上了吹笛子。

最终,陈东宝选择了吹笛卖艺,“笛子就像我的脊椎,支撑我勇敢坚强地活下去。”1997年2月27日,带着对故乡和亲人的不舍,陈东宝从苏州码头出发,悲壮地踏上了一笛飘天下的旅途。

上船后,陈东宝碰见了一位日本留学生,对方一直用渴望的目光盯着他的笛子,并且同他走进了同一舱室。刚一坐定,日本留学生便问陈东宝:“我很想念家乡,您能吹一首日本的《北国之春》给我听吗?”

陈东宝努力回忆着这首日本名曲,美妙的笛韵旋即响起。日本留学生渐渐陶醉在动人的笛声中,思绪仿佛一下子被带到了银装素裹、漫天飘舞雪瓣的故乡……慢慢地,两行热泪顺着日本留学生的脸颊流淌下来。

一曲奏完,日本留学生激动地递来一沓钞票。陈东宝拒绝了,他拉不下面子,但这却坚定了他吹笛卖艺的决心。

西湖觅知音

西湖多佳音,杭州更是笛手如云。听闻佳音乐器厂是笛子大师赵松庭的得意门生应明章所开,陈东宝非要买一根应明章的笛子不可。可就在他辛辛苦苦吹来了800元钱,准备去买根笛子时,不幸的事发生了。

那段时间,为了节约开支,陈东宝一直睡五元一晚的大通铺。一天早上,等他醒来抬脚想穿鞋子时,一看,鞋子没有了;抬头一看,毛巾也没有了。他马上想起口袋里的钱,一摸,800元钱不翼而飞。他立刻意识到自己遇上贼了。守着空空如也的房间,陈东宝恨得用手直捶墙。中午,房东过来问他还住不住了,身无分文的陈东宝只得赤脚走出小旅店。

老天似乎是故意和陈东宝开玩笑,刚走出门,便下起了倾盆大雨,他转到隔壁一家饭店的屋檐下躲雨,却被老板娘用鄙夷的眼神赶了出来:“臭要饭的,滚远点!”他只好无奈地扭头往雨里冲,没想到一不留神一脚踩到地上的碎啤酒瓶,伴着“啊”的一声惨叫,鲜血迸溅。陈东宝顾不上疼痛,他瞧见不远处有座大桥,便深吸一口气,朝着大桥猛冲过去……

在大桥下靠江水充饥解渴,度过饥寒交迫的两天三夜后,陈东宝一咬牙,以200元钱当掉了自己的名贵手表,买了五个馒头“犒劳”自己一番后,准备用剩下的钱去买笛子。当他来到佳音乐器厂后,应明章抬眼瞧了瞧眼前脏兮兮的他,却说:“我这笛子不能卖给你。”陈东宝一下子愣住了,刚想解释自己也是爱笛之人,应明章却笑了笑,说:“这笛子,我只能送给你。”

原来,应明章在西湖畔听过陈东宝的笛音,正准备送笛给他,没想到他自己倒先来了。应明章大方地送给陈东宝两根笛子,并刻上了“东宝永存,明章赠”的字样,以作纪念。陈东宝轻抚竹笛,高兴得仿佛抹掉了昔日的一切不幸。从此,他便用应明章送给他的笛子吹曲卖艺。

后来,陈东宝又有幸结识了应明章的师傅——笛子大师赵松庭。赵松庭欣赏陈东宝的才华,有意收他为徒,但陈东宝却婉言拒绝了:“我才不跟您学呢,您是大师,我宁可流浪吹笛,也不愿玷污您的一世英名。”赵松庭听罢哈哈大笑,说:“你的脾气跟我一模一样,倔。我们交个朋友吧。”就这样,陈东宝和赵松庭成了莫逆之交。

交往过程中,赵松庭常常心有遗憾地对陈东宝说:“现在卖衣服什么的都有专卖店,可卖笛子的没有专卖店。”陈东宝听在耳里,心头涌起无限的遐想。也正是从那时起,陈东宝明确了今后人生的努力方向——开笛馆。后来,他开办了东宝笛庄,算是完成了赵松庭的心愿。

法国女郎的热情香吻

陈东宝继续南下,辗转月余,到了福建厦门。这是一个海滨城市,水碧天蓝,椰风柔情。在这里,他结识了落难画家李伟,很快,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一天中午下班时分,陈东宝坐在石栏杆上,翠绿的棕树为他遮荫,蓝色的波涛在他身后汹涌澎湃,环顾着美丽如画的鼓浪屿,他忍不住吹起了一曲节奏明快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那一刻,他感到这是一种美妙的人生享受。

陈东宝吹完一曲,忽然听到有人热情地拍手,一看才知是三个金发女郎,坐在离他不远的栏杆上给他鼓掌。他更来劲了,又接连吹了几曲。三个金发女郎坐了足有一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要走,陈东宝和着微风吹起了《姑苏行》为她们送行,他忽然发现其中一位走在后面的姑娘突然放缓了脚步,继而停步,再转身,朝他走来。姑娘停在陈东宝面前,朝他脚下的笛盒里轻巧地扔了100元钱,然后用她那海水一般清亮的蓝眼睛深情地望着陈东宝:“先生,我可以和您谈一会儿吗?”陈东宝回答当然可以。

交谈中,陈东宝得知她是法国人,在一家中国公司打工,中文名字叫马如意。她说她非常喜欢陈东宝的笛声,临走时还给陈东宝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

半个月后,陈东宝要离开厦门到广东去了,想和马如意告别,便去了她所在的公司。前台小姐说马如意有急事走开了,留了张字条和两张当晚的爵士音乐会门票给陈东宝,字条上写道:“我知道你不是坏人,这是我送你的票。”

当晚,马如意陪陈东宝看音乐会的时候,陈东宝很有绅士风度地送了一支红玫瑰给她。马如意受宠若惊,说:“哇,在这里居然还有人给我送玫瑰花!”接着一把抱住陈东宝,送上了一个香吻。那张爵士音乐会的票根,陈东宝到现在还保留着。

一路行游,陈东宝来到了深圳,因为感叹陈东宝的才华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专门以他的名义命名了一个“宝笛亭”,由陈东宝牵头在亭中吹笛卖艺,教授吹笛技巧,售卖竹笛。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在宝笛亭听过陈东宝的演奏后,这样形容陈东宝:“昔者二胡阿炳,今有一笛东宝。”

如今,陈东宝已经结束了一笛飘天下的流浪生活,落叶归根回到故乡昆山,当起了家乡巴城小学的义务笛子老师。2011年国庆前夕,陈东宝任教的笛子演奏队的小朋友们登上了由巴城镇宣传办、妇联共同承办的“庆祖国华诞·建幸福家园”国庆文艺晚会的舞台,献上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看着孩子们在台上精彩的演出,陈东宝的眼中泛起了点点泪光。此时此刻,他培养更多荣获国际、国家级笛子大赛金奖笛童的心绪种子,早已伴着孩子们的笛声飘出了窗外,飘向了远方,伴着秋风散落在昆山大地上……

篇4:李益--《江南曲》

汉宫曲二首(第二首一作李益诗)

作者:韩  朝代:唐 五柞宫中过腊看,万年枝上雪花残。

绮窗夜闭玉堂静,素绠朝穿金井寒。

家在长陵小市中,珠帘绣户对春风。

篇5:李益--《江南曲》

塞下曲

作者:李益朝代:唐体裁:乐府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篇6:李益--《江南曲》

江南曲

作者:于鹄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偶向江边采白O,

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

篇7:苏州梦好 一曲评弹唱江南

有一些东西是命中注定,即便相逢再晚都不会迟。当你遇到,它都会像鸠摩罗什的那一根针,让你刺痛,且住进你的身体里。

我是念着定庵先生的那句“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而到姑苏的。

傍晚,走过青白灰的街巷,经行吴侬软语的市声,在“吴下名园”的留园深处,我与苏州评弹狭路相逢。

层层叠叠的假山池沼背后,好一处清雅小楼,楼上题字曰“明瑟楼”。楼下的方室称作“恰杭”。恰杭?真是个奇怪的名字。据说“杭”同“航”,杜甫诗云“野航恰受两三人”,方室正是以此命名。而恰杭古香古色的氛围中,两位身着传统服装的艺人正在表演苏州评弹。那男子穿青色长袍,手持三弦,旁边的女子怀报琵琶,一袭粉色长裙,古典发饰,愈显袅袅婷婷。两人自弹自唱,声腔细腻娓婉。

坐定了。听不懂苏州话,好在桌上有唱词。“杜十娘,恨满腔,可恨终身误托薄情郎。说郎君啊,我只恨当初无主见,原来你是假心肠一片待红妆……”

原来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看那男子神情庄重,让人发怀古之思;而女子脸上少的是浅浅的凄然,多的是银牙咬碎的恨意。那琵琶上滑落的手指有无限伤感,似乎看得见前世的风影沉香。她的红唇微微开闭,宛若眼泪的音符一颗颗滴落在宣纸上。我看见几百年前的月亮,带着丝丝凉意,照着寒烟衰草,六朝旧事,青丝白发,才子红妆。

就这样,苏州评弹击中了我的心。无需鼓掌欢呼,它像水一样沁入皮肤,那是来自历史深处的记忆,与岁月有关。

第二天,我拿着地图赶往苏州评弹博物馆。那是一个幽静的空间,符合评弹的气质,不热闹,不张扬,躲在暗处,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是,翻开资料自我扫盲,我在文字之中孑然前行,看夹岸桃花,落英缤纷。

书上说,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已然悠久,清乾隆时期颇流行。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评话和弹词均以说表细腻见长。

这是西洋镜里看中国,如同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寻找旧上海,找到的只是夸张摆胯的张曼玉。放回那个年代,旗袍本应是四平八稳,纹丝不动,哪个良家女子会如此卖弄风骚地走路?

倒是李安《色•戒》中,汤唯的那段《天涯歌女》的评弹,柔婉清脆的声音,大珠小珠落玉盘,一下下、一声声,都落在绝望而甜蜜的心坎里。

在炎夏的夜色里,索性再坐下。远离了给游人看风景的园林,远离了炎夏的街道,买一张4块钱的门票,喝着大碗茶,听一听苏州本地人的评弹气象。

这里是地道的八仙桌,有了人气,也接了地气,寻常巷陌中,是百姓家的寻常烟火,里面有最真实的人世光景。唱评弹的人端坐如神像,女人的婉约和美貌不输给那留园中的女子,穿了宝石蓝色的镶边旗袍,后面的布帘也是蓝色。樱桃樊素口,十指剥春葱。依然如山如何,有着庄严宝相。那弹弦儿的男子同样玉树临风,头发光亮,一袭月白衫子,看着像《春明外史》中的一号人物。

唱的是《宝玉夜探》。

“我劝你把一切心事都丢却,更不要想起扬州这旧墙门。那黛玉闻言她频点首, 说道‘哥哥言语我记呀在心’。心暗转,更伤心,为什么这冤家为我最留神?泪珠儿滚滚流不住,涓涓湿透了香罗巾。此生,未免太飘零。”

我看见,那台上的女人一边唱,一边眼泪流下来,台下也有人淌眼泪。那些全是六十岁以上的苏州本地人,迷恋了一辈子的评弹,他们相信这地老天荒的故事。

只是呀,叹此生,未免太飘零。

TIPS

苏州听评弹的地方很多,仅城区就有三十多处,现在一般的休闲茶楼也有,其中比较有名而且比较传统(和便宜)的地方有:

1.品芳茶室:玄妙观广场西侧游廊下的品芳茶室,每天都有演出,只需支付茶资即可,茶资最便宜的是15元/人。地址:观前街西脚门24-25号 。

2.光裕书场:宫巷第一天门的光裕书场为苏州书场第一招牌,净门票4元,可以点唱,10-20元/曲。 地址:观前第一天门8号。

篇8:李益--《江南曲》

江南曲

作者:李叔卿朝代:唐体裁:乐府 湖上女,江南花,无双越女春浣纱。风似箭,月如弦,

少年吴儿晓进船。郗家子弟谢家郎,乌巾白袷紫香囊。

菱歌思欲绝,楚舞断人肠。歌舞未终涕双陨,

旧宫坡e才嶙隐。西山暮雨过江来,北渚春云沿海尽。

渡口水流缓,妾归宵剩迟。含情为君再理曲,

篇9:李益--《江南曲》

江南弄 朝云曲

作者:萧衍  朝代:南北 张乐阳台歌上谒。

如寝如兴芳暧。

容光既艳复还没。

复还没。

望不来。

巫山高。

篇10:李益--《江南曲》

江南弄 朝云曲

作者:沈约朝代:南北 阳台氤氲多异色。

巫山高高上无极。

云来云去常不息。

常不息。

梦来游。

极万世。

篇11:李益--《江南曲》

相和歌辞・江南曲

作者:李贺朝代:唐体裁:乐府 汀洲白O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篇12:李益--《江南曲》

相和歌辞・江南曲

作者:罗隐朝代:唐 江烟湿雨鲛绡软,漠漠远山眉黛浅。水国多愁又有情,

夜槽压酒银船满。绷丝采怨凝晓空,吴王台榭春梦中。

鸳鸯唤不起,平铺渌水眠东风。西陵路边月悄悄,

篇13:李益--《江南曲》

相和歌辞・江南曲

作者:张籍朝代:唐体裁:乐府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土地卑湿饶虫蛇,

连木为牌入江住。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长江午日酤春酒,

篇14:《江南曲》翻译赏析

《江南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古诗全文如下: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翻译】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鉴赏】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诗歌前两句以平实见长,后两句则想落天外,出语惊人:“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夫婿无信,而潮水有信,早知如此,应当嫁给弄潮之人。“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

上一篇:滩尖子社区2009年爱国卫生工作安排下一篇:夏-四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