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矾的化学式怎么书写

2024-04-25

绿矾的化学式怎么书写(精选15篇)

篇1:绿矾的化学式怎么书写

绿矾的物化性质

绿矾的`外观与性状是呈浅蓝绿色的单斜晶体,可溶于水、甘油,不溶于乙醇。绿矾具有还原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高温==Fe2O3+SO2↑+SO3↑+14H2O。

篇2:绿矾的化学式怎么书写

生铁的基本性能性能为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生铁脆,不能锻压。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1、碳(C):碳化铁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2、硅(Si):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3、锰(Mn):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削切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4、磷(P):磷的存在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

篇3:浅谈化学式的书写

一、老师要重视化学式教学

作为化学教师化学式使我们常用的工具, 使用起来驾轻就熟。由此可能就忘了自己在初中学习化学式的困难, 认为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对化学式的教学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这会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困难, 当你再次认识到问的严重时, 往往就较晚了, 部分学生以放弃了化学的学习, 因此教师必须一开始就对化学式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分散教学难点逐个突破

可以说学习化学起, 就接触化学物质, 就可以逐步的引入化学式。例如,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就可以引入几种常见的物质的化学式, 既H2O、H2O2、O2、C、S、Fe、CO2、SO2。但教学中也不要急于求成, 否则欲速则不达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负担, 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让他们今天学会几个明天学会几个, 有新鲜感又有成就感慢慢的就将化学式渗透到了他们的头脑中。

三、熟记化合价为化学式的书写做好铺垫

化学式的书写包括单质、化合物两部分。单质的化学式书写相对比较简单, 通过平常的教学渗透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但是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 由前20号元素 (不含稀有气体元素) 组成的单质, 除气体外化学式就是其元素符号, 特例臭氧 (O3) 。

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又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其中非金属氧化物的书写不会成为成为难点。因为其名称中既含有元素的名称同时还带有数字, 只要按照名称道谢即可, 例如, 二氧化碳———倒写沿着C、O、2的顺序写出CO2即可。但金属氧化物及常见的其他的化合物的化学书的书写, 则需按化合价来书写。

初中化学常用的化合价之歌分为两部分,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一氧二为标准, 单质价态总为零。原子团的化合价:一价氢氧硝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只有正一是铵根。化合价之歌, 不但要求学生熟练背诵, 而且要使学生达到用到哪一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就知道在哪一口诀中并立即提取出来, 而不是在用到化合价时就将化合价之歌从头到尾背一遍。在上述化合价之歌中, 要特别重视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学的正确书写, 这关系着酸碱盐化学式的书写。

四、分类书写找规律

在掌握了化合价之歌后, 在慢慢的书写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人教版教材化学式的书写是采用的最小公倍数法, 但实际上这一方法既繁琐又不好掌握。在教学中老师基本上都采用十字交叉法这一方法, 学生比较好接受且简单, 这一方法很实际。有了化合价之歌做基础, 那么教师就可以慢慢引导学生书写其他化合物的化学式。要想正确地书写化学式, 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 那么, 化学式的书写有哪些规则呢?

1.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 用元素符号表示:所有金属 (化学式如Cu、Fe、Mg、Hg等;所有稀有气体 (如He、Ne、Ar等) ;固态的非金属单质 (如S、P、C等) 。

(2) 双原子分子

主要有:液态的非金属单质 (如Br2等) ;气态的非金属单质 (除稀有气体单质) (如O2、N2、H2等) 。

说明:绝大多数单质的书写符号上述规则, 但也有一些特别的, 如臭氧, 作为一种气态的非金属单质, 它的化学式为O3;在常温下碘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 它的化学式为I2。

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对于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根据物质的名称确定其组成元素;根据排列规则按顺序写出各元素的符号;确定并标明每种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以后同学们学习了化合价, 书写一些复杂的化学式会更容易。

那么在化学式中, 元素符号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确定的呢?若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一般金属元素写在左, 非金属元素写在右, 如Zn S、Na CI等;若是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的, 一般其他元素写在左, 氧元素写在右, 如Mg O、Na2O、CO2等;若是由氢元素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一般氢元素写在左, 其他非金属元素写在右 (NH3、CH4等除外) , 如HCl、H2O、H2S等;若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一般的顺序是“金属左氧右非金属中间”或者“氢左氧右非金属中间”, 如H2SO4、Na2CO3、KNO3等。

只要同学们掌握了上述规律, 一定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式。

但在教学中也是不要急于求成, 不要一股脑把常见的化合物都堆给学生, 重在规律的掌握, 举一反三, 精讲多练, 循序渐进。例如, 金属氧化物可以以氧化铝、氧化镁为例, 在跟几个典型的例子即可。化学式书写的难点是含有原子团的化学式, 既酸碱盐的化学式。我认为在初学化学式时酸的化学式不要一步到位, 或者不引入, 遇到时在学或许更好。碱既氢氧化物的化学式相应简单可在初学是引入, 并可以引导学生得到规律———R (OH) x。盐一类的化学式建议不要引入太多。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无论教授哪一部分知识, 都要适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逐步深化使化学式书写能力飞速提升

酸碱盐教学中是化学式的深化的关键时期, 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时期。在该部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回基地, 也是化学式集中地地方, 更是熟练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期, 这直接影响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通过众多的物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 学生对于化学式基本可以熟练驾驭。

六、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使化学式的书写成为自然

初中学生积极性很高, 特别是我们在教学中又进行小组合作, 分数量化的特点, 设计了一系列比赛活动。每节课前布置好10个化学式, 课堂上一分钟限时比赛, 看那一组的同学写的多且对, 这一同学的分数就是该组每人的分数, 并且得分前两名的小组每人再加一分。这样, 同组同学间利用课下时间互帮互助, 优秀带后进共同进步, 使每个学生都熟练书写化学式。在课外活动期间定期不定期的举行书写化学式接力赛, 同时鼓励他们写出书写化学式的心得, 有价值的加分并贴在墙报上, 这样通过几个月的努力, 所有同学对于化学式的书写真正的成为自然。

总之, 化学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可以说关系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成与败。在教师的重视下, 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会让学生克服这一关键。

摘要:化学式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化学用语, 不会书写化学式就不会写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在学生初接触化学式时, 教师要努力带领学生共同渡过这一难关, 使其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律、熟练书写化学式。

篇4:化学式书写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化学式 策略 书写方法

化学式是最基础的化学用语,也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此内容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普遍存在于各分数段学生中。在学生平时作业和卷面中体现出化学式的书写错误主要原因还是不注意书写规律的总结,书写方法不够系统化,化学方程式书写粗心大意。为了帮助学生准确书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策略。

一、构建系统的书写方法

不同的物质种类在书写化学式时方法不一样,多数学困生书写化学式时无从下手,因为对物质的类别不熟悉,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思路,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物质分类系统,知道了各种物质的所属类别,接下来就要将不同类别物质化学式书写原则方法归纳总结给学生,这样学生在面对一种物质时就能够准确的将其所属物质类别准确归纳,然后可以很有条理的将该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出来。一般不同类别的物质化学式书写方法如下:

二、化合物书写方法口诀化

学生在构建了系统的化学式书写方法之后,基本可以将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准确书写,而在教学中发现化合物书写往往是化学式书写的一个难点,因此应着重讲解和练习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而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为十字交叉法,但许多学生在初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时还能按照步骤认真书写,但后面书写化学式时只是随意书写出物质的组成元素,并没有十字交叉法,导致化学式书写错误,如碳酸钠Na2CO3—NaCO3,硝酸铜Cu(NO3)2—CuNO3,为了让学生真正利用十字交叉法,在讲解该方法时可将书写步骤口诀化,概括为“写符号→标价→约简→交叉得式”,并严格要求学生在初学时将书写过程写清楚,这样不但有利于化合价的记忆,且让学生养成习惯使用十字交叉法,确保了化学式书写的正确性。

三、巧用名称书写化学式

有些化合物名称里面既包含所含元素和原子团种类,又包含了数字,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这类物质化学式书写时只需遵循“写法与读法相反原则”,倒顺序写出所含元素和原子團以及对应的角数,如SO2 ,CO即可。

化合物的化学式不是背的,是根据化合价写出来的,所以首先要记熟化合价。然后用用化合价来写化学式。

如氧化钾:

1、按着顺序先写出元素符号。一般都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2、在元素符号上方分别标出该元素的化合价

3、把该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另一种元素的右下角,作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4、略去化合价为化学式。

如果化合价记熟,不用标化合价,按照此方法可以直接写出化学式,即快又准确。

例如:氧化钾-----KO------ K2O (钾是+1价交叉在O的右下角,个数是1省略不写。氧是-2价将2直接交叉写在K的右下角,即得化学式。)

又如:氧化铜-----CuO(铜+2价氧-2价,都能被2整除,个数是1省略不写,)遇到这种情况,可直接写化学式CuO

如氧化铝-----------AlO---------Al2O3(化合价不用写在纸上,是记在心里直接用的)

这样能写出很多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价可以按口诀背,包括原子团的化合价。

说明一点:化合价也不是万能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性,如,过氧化钠用你现在学的化合价知识就无法解释,所以学知识要灵活,要掌握事物的一般和特殊的规律!

四、循序渐进,难点分散

化合物所包含物质很多,想要让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是不可能的,尤其酸碱盐类物质学生本身对此类物质不熟悉,所以酸碱盐化学式书写更是一个难点。此类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可分散在该类物质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中学习该类物质的基本性质时讲解化学式的读写,这样可以将难点得到分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效果较好。

五、常见错误化学式多练习

虽然初中阶段接触的化学物质非常多,但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在平时考试过程中总是被一部分学生写错,如高锰酸钾—KMnO3,锰酸钾—KMnO4,碳酸钠—NaCO3,氦气—He2等。因此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总结出常出错的这些物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加强调。

总之,化学式书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重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形成系统的书写方法,知道化学式书写的一些小、技巧,力求准确写出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参考文献】

[1]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1)

[2]伍素琼.初中化学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J]. 成功(教育). 2011(05)

[3]韩学锋.谈谈怎样教好初中化学[J]. 学周刊. 2011(30)

篇5:二氧化氮的化学式怎么书写

二氧化氮的物化性质

二氧化氮在常温常态下是黄褐色液体或棕红色气体,其固体呈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常温下化学性质较稳定,当温度高于150℃时开始分解,到650℃时完全分解为一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亚硝基硫酸,与碱反应生成等摩尔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二氧化氮在气相状态下有叠合作用,生成四氧化二氮,它总是与四氧化二氮在一起呈平衡状态存在。

篇6:硝酸钾化学式怎么书写

硝酸钾的物化性质

硝酸钾为无色透明斜方晶体或菱形晶体或白色粉末,无臭、无毒,有咸味和清凉感。在空气中吸湿微小,不易结块。相对密度为2.019(16°C),熔点为334°C,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能溶于液氨和甘油,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

篇7:碘化钾化学式怎么书写

化学性质:碘化钾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都是通过KI中的I-进行的.。在卤素离子中I-的半径最大,因此,I-易与过渡金属离子和d区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I-的还原性比Br-、Cl-强,又容易被氧化为I2单质;碘化物的溶解性和氯化物、溴化物相似,Ag+、Hg2+、C。

主要用途

碘化钾用作制有机化合物及制药原料,医疗上用于防治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手术前准备,也可用作祛痰药。还可用于照相制版等。碘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体呈代偿性肥大,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可用含碘食盐或海带及其他含有机碘的海产品,或肌注碘化油,加以预防。 u+、Hg2+、Pb2+的碘化物难溶,沉淀大都有颜色。

篇8:绿矾的化学式怎么书写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用语,范例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用语不仅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作为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的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抱怨:快中考了,还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不会写。为提高学生化学用语的能力,老师们也想了很多方法,如让学生抄、 默,再进行专门的过关考查等。这些做法短时间内能取得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就发现学生依旧掌握得不好, 而且枯燥的练习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范例教学,又称为“示范方式教学”,意指借助于精选材料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它是在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础的、本质的实例(或称范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通过举一反三,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用语符号性强,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可归纳性,在化学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化学用语教学的实效。

二、范例教学的原则

以范例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是范例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范例教学主要通过范例性内容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德国学者对范例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条原则。

1.基本性原则。基本性原则是针对学科内容而言的,是指教给学生的内容应当是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 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科学规律等,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内容上反对多而杂,力求去芜存精。

2.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是针对受教育者而言的,它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定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密切相关。这一原则不仅要求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种种实质性关系,而且还要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较基本性原则而言,基础性原则在层次上更高一级。

3.范例性原则。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能起到示范作用的,这种知识就好比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场景。范例性知识的学习,应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一原则要求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力求做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范例性原则是建立在基本性和基础性原则上的更高层次的原则。

三、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范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规律的教学方法。

【案例】沪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教学片断。

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投影),认一认,图片上哪张表示的是氢分子,哪张是氧分子,哪张是水分子? 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搭出它们的模型吗?比一比,看哪一组搭得最快。

提问:氢气、氧气、水如何用符号表示?为什么氧气不能用O3表示?

提问:看铜和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你能用符号表示铜和氯化钠吗?

讲解:化学上把表示氢气、氧气、水、铜、氯化钠所用的H2、O2、H2O、Cu、NaCl这样的符号叫做化学式。大家一起来分析化学式有什么特点。

提问:H2O表示什么?

讲解:如果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学式不仅可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还可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

提问:Mg表示什么?镁是由哪种微粒构成的?Mg是一种元素符号吗?Ar表示什么?氩气是由哪种微粒构成的?Ar是一种元素符号吗?

讲解:如果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不仅可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还可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 金属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其元素符号就是化学式。氧气是一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在书写氧气化学式时,书写元素符号后,还要在其右下角写上小数字“2”。大部分的单质气体都跟氧气一样,是双原子分子,因此在书写其化学式时,都要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下“2”,如氢气:H2、氮气:N2等。

提问:NaCl表示什么?氯化钠是什么微粒构成?

讲解:如果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学式不仅可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还可表示物质中离子的最简个数比。

提问:你能总结化学式的含义吗?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可表示几个某原子,如3H表示3个氢原子。那么,如果要表示几个某分子,怎么办?

提问:4个水分子怎么表示?5个二氧化碳分子怎么表示?6个氧分子怎么表示?

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1H 2 2H 3H24 2H25H+

练习2: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12H 2H23 2H2O 4 2H+5 2Mg2+

(组织学生总结数字的含义。)

讲解:对于化合物,我们先学习名称中有数字的简单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如:四氧化三铁:Fe3O4、五氧化二磷:P2O5。

注意:名称先写的后读,先读的后写。

练习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二氧化硫2一氧化碳3七氧化二锰4二氧化氮

讲解:化合物也有固定组成,在形成化合物时,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固定的,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决定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观察,找规律。)

讲解:先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再观察, 找规律。

NaCl CaCl2CuO MgO H2O

提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多少?

如果我们知道了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准确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讲解: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书写。(以氧化铝为例)

归纳:1排、2标、3定、4写、5验。

提问: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讲解:最小公倍数法和十字交叉法。

讲解:一种元素与原子团形成的化合物的书写。(以硫酸铁为例)

注意:当化学式中原子团的个数不止一个时,原子团要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下角写上数字。

讲解:化学式只能表示物质的组成。用化合价法推算化学式,只能在该化合物实际存在时才有意义,不能凭空臆造、随意书写化学式。

提问:如果已知化学式如何命名呢?

根据你积累的知识读出以下化合物的名称:

NaCl、P2O5、MgO、Ca(OH)2、CaCO3

归纳教材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

注意:对于铁元素有可变化合价,当显高价时读作“某化铁”,如读作“氯化铁”;读作“氢氧化铁”;当显低价时读作“某化亚铁”,如读作“氯化亚铁”;Fe(OH)2读作“氢氧化亚铁”。

练习4: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Ca2+B.H2O C.2CO D.2H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______。

(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 。

(3)表示原子个数的是 _______。

(4)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 。

……

【课后反思】

范例教学主张用主题教学来取代传统的系统知识传授的教学。化学用语教学中使用范例教学一般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范例地学习“个”。即通过范例的、典型的、具体的、单个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节课中,在认识化学式前,先让学生写出已经知道的氧气(O2)、水(H2O) 等物质的化学式,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化学式。

2.范例地学习“类”。这个阶段是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对许多在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个别现象作出总结,认识这一类事物的特征。例如,在学习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时,给学生总结规律: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化学式书写时,只要写出元素符号;而对于由几个原子(一般为2个)构成分子的单质化学式书写时,除了写元素符号,还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小数字写出原子个数。 从范例中归纳出相关的规律。

3.范例地学习“范畴”。这个阶段的教学要求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把“个别”抽象为“类”,再发掘出 “类”里边规律性的内容。即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如让学生书写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时,总结了五个主要的步骤,即1排、2标、3定、4写、5验。学生必须事先获得一些信息:1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包括原子团的种类);2元素(包括原子团)书写时的顺序;3元素(包括原子团)的化合价等。

4.在练习中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在归纳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掌握变化,使知识内化、迁移为能力。

篇9:绿矾的化学式怎么书写

摘要文章探讨化学教材中引入△H (反应热)的必要性和依据,引入△H后,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的变化,详细介绍了“反应进度”的含义。

关键词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反应进度

一、教材引入△H (反应热)的必要性和依据

化学反应总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人们用热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在原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这样表示:

C(固) + O2(气) = CO2(气) + 393.5 kJ

上式表示在101 kPa和25 ℃的条件下,1 mol 固态碳和1 mol 氧气反应生成1 mol CO2气体时放出393.5 kJ的热量。这种表示方法写法直观,容易为学生理解。但是因为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表示方法把反应中原子结合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用加号连在一起是欠妥的。因此,在GB 3102.4~93中规定,热量(Q)“应当用适当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来表示,例如T·△S,△S是熵的变化,或△H,焓的变化”。

在中等化学中,一般研究在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因此,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QP=△U-W=(U2-U1)+(p2V2-p1V1)=(U2+p2V2)-(U1+p1V1)=H2-H1=△H 即QP=△H式中QP叫恒压热,是指封闭系统不做除体积功以外的其他功时,在恒压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上式表明,恒压热等于系统焓的变化。所以,在中等化学所研究的反应范围之内,Q=QP=△H,这是教材中引入△H的依据。

二、引入△H以后,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发生的变化

引入△H这个物理量以后,使得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发生了变化。

1.根据国标,在热力学中将内能U改称为热力学能。其定义为:对于热力学封闭系统,△U=Q+W,(式中Q是传给系统的能量,W是对系统所作的功。)Q、W都是以“系统”的能量增加为“+”来定义的。而旧教材中,Q是以“环境”的能量增加(或以“系统”的能量减少)为“+”来定义的,这样,原来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所表示的意义正好与国标的规定相反。因此,引入△H以后,当反应为放热反应时,△H为“-”或△H<0;当反应为吸热反应时,△H为“+”或△H>0。

2.在原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聚集状态用中文表示,如固、液、气等,根据国标,应当用英文字母表示。如s代表固体、l代表液体、g代表气体或蒸气、aq表示水溶液等。

3.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单位不同。原教材中反应热的单位是J或kJ,而△H的单位为J/mol或kJ/mol。根据引入△H以后的变化,类似以下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就废除:

C(固) + O2(气) = CO2(气) + 393.5 kJ

C(固) + H2O(气) = CO(气) + H2(气) -131.5 kJ

正确表示法为: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然后写出该反应的摩尔焓[变] △rHm(下标“r”表示反应,“m”表示摩尔)。实际上,一般给出的都是反应物和产物均处于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98.15 K,压强为101 kPa时的状态)时的摩尔焓[变],即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mΘ(上标“Θ”表示标准),两者之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

三、有关反应进度

考虑到中等化学的实际情况,教材没有引入“反应进度(符号为ξ)”这个物理量。但是应该明确,△rHm的单位“kJ/mol”中的“mol”是指定反应的反应进度的国际单位制(简称SI)单位,而不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国标中,反应进度的定义为:

对于化学反应 0=ΣBνBB nB(ξ) = nB(0) +νBξ式中nB(0)和nB(ξ)分别代表反应进度ξ=0(反应未开始)和ξ=ξ时B的物质的量。由于nB(0) 为常数,因此有dξ=νB-1dnB,对于有限的变化△ξ=νB-1△nB所定义的反应进度,只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与选择反应系统中何种物质B无关。反应进度与物质的量具有相同的量纲,SI单位为mol。由于ξ的定义与νB(化学计量数,对于反应物其为负,对于产物其为正)有关,因此在使用ξ时必须指明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进度自1982年进入国家标准,ISO国际标准从1992年引入了反应进度。反应进度是化学反应的最基础的量。由于化学中引入了此量,使涉及化学反应的量纲和单位的标准化大大前进了一步,也很好地解决了一系列量在量纲上出现的困难和矛盾。对于化学反应0=ΣBνBB,反应的摩尔焓[变]△rH>m,可由测量反应进度ξ1→ξ2时的焓变△H,除以反应进度变△ξ而得,即△rHm=△H/△ξ。由于反应进度ξ的定义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因此△rHm也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即对同一实验数据,由于计算△ξ所依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同,使得△rHm也不同。所以在使用△rHm时,必须指明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例如:

2H2(g) + O2(g) = 2H2O(g);△rHm =-483.6 kJ/mol ①

H2(g) + 1/2 O2(g) = H2O(g);△rHm=-241.8 kJ/mol ②

对于反应①,2mol H2(g)和1 molO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2O(g)表示1反应进度的反应,而对于反应②,1mol H2(g)和0.5 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1mol H2O(g)也表示1反应进度的反应,前者放热483.6 kJ,后者放热241.8 kJ。因此,两个反应的△rHm不同,反应① 的△rHm是反应②的两倍。由此可以看出:

(1) 反应的摩尔焓[变]△rHm实际上是单位反应进度的焓变。△rHm的单位“J/mol”或“kJ/mol”中的“mol”是“指定反应”的反应进度的SI单位,mol-1是每反应进度的SI单位。(2) 对于用不同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相同物质的反应,每反应进度的反应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当然相对应的△rHm也是不同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rHm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但中等化学所用的△rHm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 kPa和298.15 K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考虑到这一点和中等化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新教材中将△rHmΘ(298.15 K)简写为△H来表示。

总之,引入△H以后,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对此应做到心中有数,但教学过程中不要向学生过分强调,以避免不必要的深究。

篇10:氯化锌化学式怎么书写

工业上氯化锌的.应用范围极广:

无机工业作为生产活性炭的活化剂,使活性炭成为多孔性物,增大其表面积。

有机工业用作聚丙烯腈的溶剂,有机合成的接触剂、脱水剂、缩合剂、去臭剂。

石油工业用作净化剂。

染料工业用作冰染染料显色盐的稳定剂,也用于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的生产。

橡胶工业用作硫化促进剂zPC的辅助材料。

印染工业用作媒染剂、丝光剂、增重剂。电镀工业用作铵盐镀锌的锌离子添加剂。

颜料工业用作白色颜料原料。

篇11:生石灰化学式怎么书写

1.可作填充剂,例如:用作环氧胶黏剂的填充剂;

2.用作分析试剂,气体分析时用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剂,光谱分析试剂,高纯试剂用于半导体生产中的.外延、扩散工序,实验室氨气的干燥及醇类脱l水等;

3.用作原料,可制造电石、纯碱、漂白粉等,也用于制革、废水净化,氢氧化钙及各种钙化合物;

4.可用作建筑材料、冶金助熔剂,水泥速凝剂,荧光粉的助熔剂。

5.用作植物油脱色剂,药物载体,土壤改良剂和钙肥;

6.还可用于耐火材料、干燥剂;

篇12:硫酸铵化学式怎么书写

硫酸铵的物化性质

硫酸铵为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无气味。280℃以上分解。水中溶解度:0℃时70.6g,100℃时103.8g,水溶液呈酸性。不溶于乙醇和丙酮。0.1mol/L水溶液的pH为5.5。相对密度1.77。折光率1.521。

有吸湿性,吸湿后固结成块。加热到513℃以上完全分解成氨气、氮气、二氧化硫及水。与碱类作用则放出氨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也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篇13:绿矾的化学式怎么书写

我们不难发现, 以上几处同样是固体受热的分解反应, 同样是反应中有水产生, 不一样的是在表示反应方程式时NaHCO3和Al (OH) 3分解产生的H2O无气体符号“↑”, 而NH4HCO3和Fe (OH) 3分解产生的H2O有气体符号“↑”。从物质类别来说NaHCO3和NH4HCO3都是碳酸的酸式盐, 受热都容易分解, Al (OH) 3和Fe (OH) 3都是难溶性氢氧化物, 受热也容易分解。但为什么在书写反应方程式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示方法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我觉得首先应该明确反应方程式中气体符号“↑”的含义;其次是这些固体物质受热分解所需的温度;还有就是我们中学阶段在完成这个热分解实验通常的操作方法。

关于反应方程式中气体符号“↑”的含义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如果反应物为固体或液体 (没有气体) 参加的反应, 其生成物中的气体 (我的理解是反应条件下生成物为气态) 就标注“↑”。反应物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其生成物中的气体就不标注“↑”。从这一点来说上述几个热分解反应在写方程式时生成的H2O都该标注“↑”, 但教材在这些反应方程式的表述上前后是不一致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和组内老师讨论过, 在网上也和一些同仁探讨过, 达成了一点共识, 可能是由于受热分解时所需的温度不一样。为此笔者又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获得这些物质的受热分解时所需的温度 (主要来源于化合物词典) , 见表1:

从上表中给出的几种物质受热分解时所需的温度来看, NaHCO3以65℃为分解温度, NH4HCO3以30℃为分解温度, 它们的分解温度都低于H2O的沸点100℃, 那么NaHCO3和NH4HCO3分解时H2O为液态。如果按照这个原则的话, 这两个反应分解产生的H2O都不该标注“↑”, 这样说肯定太牵强了。Al (OH) 3以140℃-150℃为分解温度, Fe (OH) 3虽然没有更具体的数据, 但肯定比Al (OH) 3高, 所以笔者觉得教材上只是把Fe (OH) 3分解产生的H2O标注了“↑”;而Al (OH) 3分解产生的H2O没有标注“↑”, 正是基于Fe (OH) 3的分解温度高于Al (OH) 3的分解温度。但是Al (OH) 3的分解温度140℃-150℃已经超过了H2O的沸点, 所以笔者认为Al (OH) 3分解产生的H2O也应标注“↑”。

还有, 我们中学阶段在完成这些热分解实验时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将固体药品装在试管中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一般认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在400℃—500℃左右, 试管内固体物质所受温度应该在200℃—300℃左右, 也已经远远超过了H2O的沸点。而且我们在解题时用燃烧通式法求有机物的分子式都是以100℃以下H2O判断为液态, 100℃以上H2O判断为气态来计算的。化学用语作为化学学科中专门使用的符号, 是化学语言和化学学习的工具, 在高考试题中其分值占有较大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对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进行规范。

篇14:复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举隅

分析 先考虑SO2和Ba(Cl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①SO2+H2O+ClO-SO2-4+2H++Cl-;再考虑沉淀反应②Ba2++SO2-4BaSO4↓;若ClO-过量,还要考虑强酸制弱酸反应③ClO-+H+HClO,我们可以认为①②反应一定发生,③反应是后续反应,受ClO-量多少的影响。A显然错,BaSO3与HClO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是1 mol Ba(ClO)2和1 mol SO2反应,发生了①②③,正确;D是1.5 mol Ba(ClO)2和1 mol SO2反应,发生了①②③,正确;C是过量的SO2和1 mol Ba(ClO)2反应,只发生反应①②,综上述,本题答案选A。

点评 某一体系若发生多个反应,应考虑优先发生的反应,再根据过量反应续写后步反应,最后加和得到总方程式,这是一种常用化难为易的技巧,很多学生对此掌握不好。常见具有先后顺序的反应:一种氧化剂和多种还原剂的反应(如Cl2和Fe2+、Br-、I-混合体系反应)、一种还原剂和多种氧化剂的反应(如Fe和Fe3+、Cl2、Cu2+混合体系反应)、一种强酸和多种弱酸根反应(如H+和OH-、CO2-3、AlO-2混合体系反应)、一种强碱和多种阳离子反应(如OH-和NH+4、H+、Al3+混合体系反应),它们遵循“强者优先反应”的规律。

二、因果反应类型

例2 有下列实验:

①将少量Cu粉加入2mL 10% H2O2溶液,无现象;

②将2滴CuSO4加入2 mL 10% H2O2溶液,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③将少量Cu粉、稀硫酸加入2mL 10% H2O2溶液,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慢慢由无色变成蓝色,写出③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分析 ①实验说明H2O2与Cu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说明Cu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③说明H2O2在酸性环境中氧化Cu生成了Cu2+,溶液显蓝色、Cu2+催化H2O2分解生成O2。本实验中产生气泡现象很剧烈,而溶液变蓝很缓慢,这极易让人产生Cu氧化H2O2的假象,在①②实验的对比下我们得出结论:H2O2先氧化Cu生成Cu2+,接着发生Cu2+催化H2O2分解反应,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H2O2+2H++CuCu2++2H2O

2H2O2Cu2+2H2O+O2

点评 影响物质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因素有浓度、温度和溶液的酸碱性: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MnO-4在酸性中氧化性最强、浓硫酸在加热时可以氧化铜等,本题中加入的稀硫酸提高了H2O2的氧化性,从而氧化了Cu,产物Cu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高效催化剂,这些因果关联的作用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学生容易形成定势思维,总认为一个实验现象仅仅对应一个方程式,其实一个实验现象背后往往发生多个反应,我们一般只写出了主要的反应方程式。

三、竞争反应类型

例3 将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分析 若白色沉淀是Fe(OH)2,它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将被氧化成Fe(OH)3,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故白色沉淀只能是FeCO3,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配平技术:根据电荷守恒,HCO-3的系数是2,根据元素守恒判断还生成了H2CO3)。

点评 本题是2009年北京高考题26节选,很多学生认为,Fe3+(Al3+)与HCO-3(CO2-3)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Fe2+与HCO-3也应该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怎么会生成FeCO3沉淀?教师演示实验:向分别盛有1 mL的0.5mol/L、1 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各加入1滴、1mol/L FeSO4、Fe2(SO4)3溶液,前者马上出现白色沉淀,没有出现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说明沉淀是FeCO3而非Fe(OH)2,后者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气体,说明产物是Fe(0H)3和CO2。教师给出Fe2++2HCO-3FeCO3+H2O+CO2的K1为7.8×107、Fe2++2HCO-3Fe(OH)2+2CO2的K2为7.8×103,前者K1K2,所以Fe2+与HCO-3反应主要生成FeCO3。教师给出反应Fe3++3HCO-3Fe(OH)3+3CO2, K3为6.6×1019,K值大(Fe3+的极化能力强,溶液中不存在Fe2(CO3)3),故Fe3+与HCO-3主要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常见金属阳离子和碳酸氢根(碳酸根)可能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物的沉淀(如Al3+、Fe3+)、碳酸盐沉淀(如Ca2+、Fe2+)、碱式碳酸盐沉淀(如Mg2+、Cu2+),实质是水解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竞争,K大反应的趋势更大,产物应根据题目信息进行判断。

四、可逆反应类型

例4 一定条件下,气体甲(CO2)与固体(CaO、FeO)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

分析 CO2中碳显+4价,有氧化性,FeO中铁显+2价,有还原性,二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价的碳可以被还原成CO、C,+2价的铁可以被氧化成Fe2O3、Fe3O4,如2FeO+CO2△Fe2O3+CO,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检验相应的产物即可:取样品于试管中,加盐酸溶解,再加KSCN溶液,若显红色,则证明产物中有Fe2O3;将生成的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证明有CO。

点评 本题是2014年浙江高考题26节选,很多学生受炼铁反应Fe2O3+3CO2Fe+3CO2干扰,认为FeO与CO2不能反应,显然学生对于可逆反应的认识不深刻。其实任何反应都是可视为可逆反应,对某一具体反应仅仅是正向、逆向反应的程度不同。大学教材有这样规定:298K,K≥104的反应进行彻底,称为“完全反应”,方程式用等号连接;K≤10-4的反应限度小,认为“不能反应”;10-4≤K≤104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方程式用可逆符号连接。这是某大学教材介绍炼铁反应中存在的多个可逆反应(高价态元素呈现逐次降价还原):

Fe2O3+CO△2FeO+CO2

FeO+CO△Fe+CO2

五、多物质放电类型

例5 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 mol/L 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2)Ⅰ中,Fe2+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高中教材几乎都这样强调:活性电极或阴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阳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如何理解阴阳极的放电反应?物理化学告诉我们,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以维持回路的电子迁移。在特定反应条件下,阴极附近离子的析出电势高,越容易先获得电子被还原;任何放出电子的氧化反应都能在阳极进行,离子的析出电势越低,越容易在阳极放出电子被氧化。物质的析出电势不仅要考虑离子的平衡电极电势(与金属活动性有关),还要考虑一定电流密度下的超电势。我们要向学生说明:活泼电极、阴离子、阳离子,甚至气体分子都可以在阳极失去电子,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气体分子也可在阴极得到电子,有时甚至出现多种物质同时放电的情况,应打破定势,要接受离子放电发生变化的事实。

(收稿日期:2015-01-15)

篇15:化学方程式书写六注意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中, 本人认为要认真分析题目, 把化学反应中的问题搞清楚, 这样就能把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地书写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实际事实为依据, 不能臆造

这里臆造化学方程式有几种情况:

1. 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就不可能有化学方程式存在, 如把碳酸钙放在水中是不可能反应的, 就不存在如下反应:

2. 物质间能反应, 但反应条件与生成物不对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写成

3. 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写错, 如铁在氧气中燃烧写成这类化学方程或都是错误的。

二、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

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 有部分是可逆的, 同学们常因不认真读题, 分不清反应物和生成物, 把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生成物的位置上, 或把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反应物的位置上而导致错误。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应为部分同学常错误写成: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部分同学常错误写成这样不分反应物和生成物, 看起来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 但不符合题意。这样的化学方程式同样是错误的。

三、不能把催化剂作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处理

如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本来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不是反应物, 把写成就不对了, 再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写成也不正确, 这样在化学方程式中就会出现,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等, 化学方程式同样是错误的。

四、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就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个数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 质量守恒定律体现在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一般用奇偶配平法、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等方法使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个数不相等的表达式不叫化学方程式, 这里存在两种可能。 (1) 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即把写成 (2) 也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则通过改变物质的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在右下角的数字, 把写成, 或写成所以必须注意物质的化学式是由物质的组成结构确定的, 绝对不能随便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不能为了使其满足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 而改变物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否则将会成为化学式不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 或者是所写的化学式表示物质根本不存在。若根据不存在的化学式把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成或写成都错误。因此这里还需强调物质化学式书写的重要性, 要求化学式与物质名称对应。

五、正确使“↑”“↓”“Δ”等符号和反应条件

有的化学反应在没有人为的条件是无法进行或进行得非常缓慢, 在化学反应方程中必须有化学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的体现, 才能算完整。如氯酸钾在常温下不易氧化, 在水作介质的反应中生成物的状态如何, 这里必须强调水作介质。生成物状态在反应物中有气体的, 生成物中的气态物质就不作气态符号“↑”, 点燃、加热、高温等人为条件不能错用或不用, 否则将不符事实, 把:

分别写成:

这样同样不是正确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六、准确把握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名称与化学式

准确地把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与化学式, 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特别关键的一环, 如:某一固体加热后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和两种气体;不知生成物黑色固体和两种气体的名称就写不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又如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若不知高锰酸钾、锰酸钾的化学式。同样写不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上一篇: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书_467下一篇:爱国主义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