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钾的化学式

2024-04-28

硝酸钾的化学式(共11篇)

篇1:硝酸钾的化学式

硝酸钾的物化性质

硝酸钾为无色透明斜方晶体或菱形晶体或白色粉末,无臭、无毒,有咸味和清凉感。在空气中吸湿微小,不易结块。相对密度为2.019(16°C),熔点为334°C,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能溶于液氨和甘油,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

篇2:硝酸钾的化学式

Potassium Permanganate

别 称

灰锰氧、PP粉

化学式

KMnO4

分子量

158.034

CAS登录号

7722-64-7

EINECS登录号

231-760-3

熔 点

240℃

沸 点

分解

水溶性

6.38 g/100 mL (20 ℃)

密 度

1.01 g/mL(25 °C)

外 观

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储存条件

室温

高锰酸钾如何清洗?

高锰酸钾清洗外阴常常配成1/5000的溶液,并且也可以用于阴道内的冲洗,也是配成1/5000的溶液,还可以用于产后外阴的护理,或者是人工流产之后外阴的护理,都可以用高锰酸钾给予清洗。只不过在配制高锰酸钾的过程中浓度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浓度太浓可能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良影响会出现刺激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黏膜组织出现灼伤的现象,所以在配置的时候一定要给予注意。另外,高锰酸钾是酸性溶液常常用于阴道炎,比如说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冲洗治疗,那么如果是念珠菌感染的情况下不可以用高锰酸钾给予清洗,也就是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给予相应的用药。

高锰酸钾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有哪些?

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PP粉,是一种有结晶光泽的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呈现出特有的紫红色。高锰酸钾的热稳定性差,加热到473K以上就会分解释放出氧气。在水溶液中不够稳定,有微量酸存在时,发生明显分解而析出Mn02,使溶液变浑浊。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KMna的分解速率较慢,因此KMnot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较为稳定。而光对KMnOt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因此高锰酸钾溶液通常需保存在棕色瓶中。加热沸腾后KMnOt溶液分解反应速率加快。

高锰酸钾中的Mn的价态是+7价,是锰的最高氧化态,因此高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可以是.Mn()i一、Mn02或Mn2+。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在酸性介质中KMn04是强氧化剂,它可以氧化cl一、I一、Fe2+、sOj一,还原产物为Mn2+,溶液呈淡粉色,如果Mn()f过量,它可能和反应生成的Mn2+进一步反应,析出MnOz;在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性减弱,与一些还原剂反应,产物为Mn()z,是棕黑色沉淀;在碱性介质中,Mn()f的氧化性最弱,但仍然可以用作氧化剂,还原产物是.Mn();,溶液是绿色。

篇3:硝酸钾的化学式

1 实验

1.1 仪器

1) 500mL全玻璃回流装置。

2) 加热装置 (电炉) 。

3) 25mL或50mL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等。

1.2 试剂

1)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c1/6K2Cr2O7=0.2500mol/L) :

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 移入1000mL容量瓶, 稀释至标线, 摇匀。

2) 试亚铁灵指示液:

称取1.485g邻菲啰啉 (Cl2H8N2·H2O, 1, 10-phenanthnoline) , 0.695g硫酸亚铁 (FeSO4·7H2O) 溶于水中, 稀释至100mL, 贮于棕色瓶内。

3)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 (NH4) 2Fe (SO4) 2·6H2O≈0.1mol/L]:

称取39.5g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 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 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标线, 摇匀。临用前, 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4) 硫酸-硫酸银溶液:

将2500mL浓硫酸中加入25g硫酸银。放置1~2d, 不时摇动使其溶解 (如无2500mL容器, 可在500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 。

1.3 方法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 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 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1.4 实验说明

1.4.1 硫酸亚铁铵标定

准确吸取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 加水稀释至110mL左右, 缓慢加入30mL浓硫酸, 摇匀。冷却后, 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 (约0.15mL) , 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 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undefined

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

V——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 (mL) 。

1.4.2 回流消解

取20.00mL混合均匀的水样 (或适量水量稀释至20.00mL) , 置250mL磨口的回流锥形瓶中, 准确加入10.00m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数粒洗净的玻璃珠, 连接磨口回流冷凝管, 从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30.00mL硫酸-硫酸银溶液, 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 加热回流1h (自开始沸腾时计时) 。冷却后, 用90 mL水从上部慢慢冲洗冷凝管壁, 取下锥形瓶。溶液总体积不得少于140mL, 否则因酸度太大, 滴定终点不明显。

注: (1) 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 可先取上述操作所需体积1/10的废水样和试剂, 于15mm×150mm硬质玻璃试管中, 摇匀, 加热后观察是否变成绿色, 再适当减少废水取样量, 直到溶液不变绿色为止, 从而确定废水样分析时应取用的体积。稀释时, 所取废水样量不得少于5mL, 如果化学需氧量很高, 则废水样应多次逐级稀释。 (2) 废水中氯离子含量超过30mg/L时, 应先把0.4g硫酸汞加入回流锥形瓶中, 再加20.00mL废水 (或适量废水稀释至20.00mL) 、摇匀。以下操作同上。

1.4.3 测定

溶液再度冷却后, 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 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 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测定水样的同时, 取20.00mL重蒸馏水, 按同样操作步骤作空白实验。记录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1.4.4 计算

undefined

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 mL;

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mL;

V——水样的体积, mL;

8——氧 (1/2O) 摩尔质量, g/mol。

1.4.5 注意事项

1) 使用0.4g硫酸汞络合氯离子的最高量可达40mg, 如取用20.00mL水样, 即最高可络合2000mg/L氯离子浓度的水样。若氯离子的浓度较低, 也可少加硫酸汞, 使保持硫酸汞∶氯离子=10∶1 (W/W) 。若出现少量氯化汞沉淀, 并不影响测定。

2) 本方法测定CODcr的范围为50~500mg/L。对于化学需氧量小于50mg/L的水样, 应改用0.025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回滴时用0.01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对于CODcr大于500mg/L的水样应稀释后再来测定。

2 测定过程和讨论

2.1 精确度和准确度

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标准样品200154号 (34.4±3.4) 和200155号 (99.9±5.0) 进行比对测定, 结果见表1。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缩短1h回流时间测得标准样品200154号和标准样品200155号的平均值分别为34.2和99.8, 与保证值34.4±3.4和99.9±5.0相比, 准确度、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都令人满意。

2.2 对受污染水样测定结果比对

对武威市辖区的地表水样及受污染的水样品, 用回流1h法和回流2h同时进行测定和比对分析。测定结果见表2。

注:本数据为5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

从表2可以看出, 两种方法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相一致, 相对偏差最大值均不超过3.0%。另外, 也曾将两方法的测定结果用配对t检验法加以检验, 结果表明, 他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CODcr消解回流1h试验缩短了实验时间, 既节约能源,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两种方法的相对偏差均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定要求, 测定结果可靠,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对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过程中样品消解回流时间对样品测定值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经过反复实验对比, 表明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消解回流1h与标准回流法2h测定结果相一致, 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等均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定要求, 回流1h既节约试验周期, 且降低能耗, 尤其适合批量样品测试。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第4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社, 2002:210-213.

篇4:硝酸钾的化学式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CODcr);空白实验;平行双样;质控图

为了实现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技术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时,为了取得满足质量要求的监测结果,必须在分析过程中实施各项控制测试质量的技术方法。

重铬酸钾法测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GB1194-89),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时,水样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盐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CODcr值是反映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化验分析的过程中,化验人员的操作水平,实验用水、化学药品、试剂的纯度、化验器具、实验条件等,均有可能对检测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质控手段,来确保实验结果的精密性和准确性。

1 空白实验法

空白试验是化学实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样品分析的响应值,通常不仅是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响应值,还包括

其他所有因素(如试剂中的杂质,器皿、环境及操作过程中的玷污等)的响应值。由于影响空白值的各种因素大小经常变化,为了减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分析样品的同时,每次均应做空白试验。

所谓空白试验是指用纯净水代替样品外,其他所加试剂和操做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

通常实验用水应符合要求,其中待测物质的浓度应低于所用方法的检出限。否则将增大空白试验值及其标准偏差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由表1的CODcr空白实验数据可见,其总平均值是31.64mg/L,由此表明在化验分析中实验用水、化学试剂的纯度等其他因素对空白值的影响是较明显的,在运算CODcr的结果时应扣除CODcr空白值。因此在测定样品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可以准确地衡量实验用水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还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

2 平行双样法

在CODcr的空白测定中,我们将同一样品的两份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双份平行。控制平行测定值二者之差不得大于0.1,否则要查找原因,并重新测定,直至达到质控的要求。在操作分析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操作水平的不同,会引起一定的随机误差,通过平行双样的分析方法可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控制CODcr空白值的精密度。

3 质量控制图法

质量控制图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实验室化验分析过程中,通常用质量控制图的方法来控制与检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中是否处于受控状态。由于对CODcr空白的测定时采用的平行双样法,因此CODcr空白的质控图应选用均值-级差质控图,均值质控图部分可以控制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批间精密度,极差质控图控制的是分析结果的批内精密度。

3.1 制作质量制图的数据的选取

按质控图的要求,每天测定,在4-6月份,平均气温约25℃,积累了1百多个数据进行绘制质控图。其中标准差S的值不得大于所用分析方法中规定的相应浓度水平。

如果数据点落在了上控制线以外,则表示数据失控,应予以剔除,应重新测定,补充上新的数据。如果数据连续7个以上的点落在中心线的一侧,则表示系统已出现系统误差,需剔除这几个数据,查找原因,纠正错误,补充上新的数据直至合格。

制作质控图的数据是从实验条件相当的一批监测数据中,按照以上制作质控图的原则,在制作质控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筛选了20组CODcr空白值的数据。

3.2 CODcr空白值的均值-级差质控图的制作

经过对CODcr空白的多次平行测定,连续进行了20次以上的重复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得到一系列中心线,(上、下)辅助线,(上、下)警告线。从理论上来说,空白实验值应越小越好,因此CODcr空白实验值的质量控制图应没有下控制限和下警告限。当测定的CODcr空白值稳步下降而低于中心线时,表明实验水平有所提高。

3.2.1 CODcr空白值均值质控图的制作

当测定CODcr空白值为平行双样时,即n=2,可在质控图系数表中查得A2=1.88,均值质控图的数据计算统计量如下(单位:mg/L):

X总平均=31.64 平均级差=0.031 标准偏差=0.022

上控制限 X总平均+A2×平均极差=31.64+1.88×0.031=31.70

上警告限 X总平均+2/3A2×平均极差=31.68

上辅助线 X总平均+1/3A2×平均极差=31.66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结果制作出图1:

将测定的数据点置于质控图中,由图1可见,20组数据点的均质都在质控图的控制线以内,因此表明CODcr空白值的分析过程是位于受控状态的。

3.2.2 CODcr空白值极差质控图的制作

当测定CODcr空白值为平行双样时,由质控图系数表中可查得:D3=0, D4=3.27

上控制限 D4×平均极差=3.27×0.031=0.1014

上警告限 平均极差×(1+2D4)/3=0.078

上辅助限 平均极差×(2+D4)/3=0.054

CODcr空白值的级差越小,说明平行样品的平行越好,因此极差质控图的下限无需控制。

由图2可见,所有分析的CODcr空白值的级差均在其极差控制图的控制限之内,因此表明CODcr空白值的分析过程是处于受控状态的。

4 结果

在应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耗氧量的化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空白实验可判断实验用水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同时可减少其他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平行双样法可提高测定的精密性和准确性;质控图法,对化验分析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判断分析测试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及时调整测试过程,保证样品的分析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提高样品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监测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章亚麟,等.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2]程子峰,等.环境数据统计分析基础[M].北京:化学公约出版社,2006.

篇5:硝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专题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硝酸钾

化学品英文名称: potassium nitrate

中文名称2: 火硝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74

CAS No.: 7757-79-1

分子式: KNO3

分子量: 101.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硝酸钾 ≥99.5% 7757-79-

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1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1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5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工业级 一级≥99.5%;二级≥99.0%;三级≥98%。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斜方或三方晶系颗粒或白色粉末。

pH:

熔点(℃): 334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2.1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烟火、火药、火柴、医药,以及玻璃工业。

其它理化性质: 400(约)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75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56

UN编号: 1486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篇6:硝酸钡化学式怎么书写

硝酸钡的物化性质

硝酸钡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有吸湿性。在高于熔点时分解。易溶于水,极微溶于乙醇和丙酮,几乎不溶于浓酸。有强氧化性,助燃,有毒。加热时分解放出氧气,跟硫、磷、有机物接触、摩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熔点592℃,温度再高即分解。燃烧时呈现绿色火焰。该品有毒。吸入或口服有害。与易燃品及有机物接触、摩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接触皮肤后,应用大量指定液体冲洗。

篇7:硝酸化学教案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情感目标:

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本节教学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硝酸的氧化性。教法建议

硝酸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硝酸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实验 结论 问题(硝酸受热分解)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硝酸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硝酸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硝酸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硝酸的化学性质①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 ;金属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硝酸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硝酸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硝酸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硝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硝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篇8:硝酸钾的化学式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荧光法、示波极谱法、催化动力学法、气相色谱法等检测方法等,中国国家标准采用的是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这些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都是使用大型仪器来分析,操作比较复杂,检测时间长。因此研究简单易操作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本实验研究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干化学试纸,并将其和干式化学分析仪配套使用,将干式化学试纸显色技术与颜色传感器相结合,检测试纸颜色的变化,通过软件计算,快速准确地得到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且不需要大型仪器,操作简单,可以现场测试,实验数据准确,为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

材料准备与实验过程

材料与试剂包括盐酸萘乙二胺,分析纯的氨基苯磺酸、硼砂、乙酸锌、亚铁氰化钾、冰乙酸、亚硝酸钠,蒸馏水。主要仪器包括722型紫光栅分光光度计(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HH-S数显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试验方法是采用食品中亚硝酸盐干化学试纸来生产与检测。

溶液A:称取2.00g试剂NAF-2,加入100m L乙酸,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00m L;溶液B:称取4.00g FIT-6,1.00g WED-1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 L。将材料裁成20×28cm的长纸条,浸泡于一定量的溶液A中20min,于60℃恒温干燥箱中烘干,约30min;后于溶液B中浸泡20min,于60℃恒温干燥箱中烘干,约40min;将显色试纸切割成8×8mm的试纸片粘贴于长形硬白纸板上。将制作好的试纸条放在铝箔袋中,密封后低温(2~6℃)、干燥、避光保存,食品中亚硝酸盐干化学试纸就制成了。

准确称取0.100g亚硝酸钠,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 L,即为100mg/L(以亚硝酸钠计),用上述溶液配制浓度分别是0.00、1.00、3.00、5.00、10.00、20.00、50.00mg/L的亚硝酸钠标液,取食品中亚硝酸盐干化学试纸平放于桌面上,用移液器取35μL标液,滴加于试纸检测区的中心位置,3~5min后目视观察显色情况。

采用干式化学分析仪测试法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并绘制标准曲线图。配制浓度分别是0.00、0.20、0.50、0.75、1.00、1.50、2、3.50、5.00、7.50、10.00、20.00mg/L的亚硝酸钠标液,取1条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试纸,放于试条座中,用移液器取35μL标液,滴加于试纸检测区的中心位置,并立即将试条座推入食品安全干式化学分析仪中,开始测试,每个浓度测试4个平行,其中3个浓度测试16个平行,每个平行保留60组数据。将数据进行整理,并用特定的软件处理,绘制标准曲线。

采用国标法测试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绘制标准曲线图。准确移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5mg/L)0、0.2、0.4、0.6、0.8、1.0、1.2、1.5、1.8、2.0m L分别置于10m L带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m 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g/L),静置3~5min后,加入1m 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2g/L),加水至刻度,摇匀,静止15min,用1cm比色皿,调节零点,于波长538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之后,将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准确度的比较。

结果与分析

干化学试纸的生产与测试

食品中亚硝酸盐干化学试纸成品见图1,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液与试纸反应后,显色情况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亚硝酸钠标液和试纸反应后显紫红色,且色阶明显,亚硝酸钠浓度越大,显色越深,即颜色深浅与亚硝酸钠浓度呈正相关。

干式化学分析仪将化学干式试纸条显色技术与颜色判别技术相结合,检测干式试纸条颜色的变化,用RGB值表示,RGB值与待测物质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上位机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进行换算,就可以得出物质的含量。

绘制干式化学分析仪测试曲线

由图3可以看出,当亚硝酸钠含量的浓度为0~20mg/L时,亚硝酸钠标液浓度与干式化学分析仪测试亚硝酸钠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0301x-0.08429,相关系数R2=0.99667。对浓度为1.00、5.00、20.00mg/L的亚硝酸钠标液进行16次平行测定,所得该方法的相对偏差为0.04%~2%。

绘制国标法测试曲线

由图4可知,当亚硝酸钠含量的浓度为0~15mg/L时,亚硝酸钠含量与吸光度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699x+0.0214,相关系数R2=0.9967。

两种测试方法结果的比较

两种方法测试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干式化学分析仪测试结果和国标法的测试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2台仪器之间的测试结果也没有显著性差异,RSD≤20%,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测试方法所得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亚硝酸钠的快速检测。

结论与期望

食品中亚硝酸盐干化学试纸和亚硝酸钠反应,显紫红色,且色阶明显,将试纸用于干式化学分析仪,所得曲线相关系数R2达到0.99以上,与国标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相对偏差符合要求。由此可见,此种方法可以应用到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初步检测中,为食品安全检测部门提供数据依据。但是本实验并没有用实际样品进行测试,下一步需要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加标回收率等进行研究,以期为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检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准确的检测方法。

北京华益精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应用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干化学试纸,结合干式化学分析仪,对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篇9:硝酸钾的化学式

一、在离子共存或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查考

例1 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Cu+2Fe3+Cu2++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H2O2Na++2OH-+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

Cl2+H2O2H++Cl-+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4+6H++5H2O2

2Mn2++5O2↑+8H2O

解析 B中元素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中的HClO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的离子方程式本身没有问题,但KMnO4的强氧化性能将浓盐酸氧化,不能实现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的目的(还原性:HCl>H2O2,HCl先反应),D错.

答案:A

例2 某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Ba2+、Al3+、SO2-4、NO-3 B.Na+、AlO-2、K+、SO2-4

C.I-、K+、Na+、MnO-4D.NH+4、NO-3、Fe3+、Cl-

解析 A选项中Ba2+和SO2-4会生成BaSO4沉淀;B选项中AlO-2会与H+反应;C选项中I-与MnO-4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

二、在混合气体除杂问题中考查

可以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除去具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

例3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

K2SO4+2MnSO4+2H2SO4

图1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中含有SO2和CO2

(1)实验时,反应产生的气体应从

端通入; 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填空).

(2)可观察到A瓶的溶液的现象

.

(3)B瓶溶液的作用是

.

(4)C瓶溶液的作用是

.

解析 由于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检验CO2之前应先将SO2检验出来并除干净.A装置为检验SO2气体的装置,B装置为除去SO2的装置,C装置为检验SO2是否除尽的装置.当C瓶品红不褪色,说明SO2已经除干净,b口连接澄清石灰水的装置,以检验CO2.

答案:(1)a; b; (2)品红溶液褪色; 除去SO2; 检验SO2是否除尽.

三、在有机物鉴别中考查

中学化学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类别主要有:

1.不饱和烃;2.苯的同系物;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 4.醇类有机物;5.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6.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石油);7.天然橡胶.

例4 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

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2-4和CO2-3

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解析 Al3+和Mg2+与氨水反应都只生成沉淀,不溶解,无法鉴别,故A错;SO2-4和CO2-3与Ba(NO3)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错;1-溴丙烷有三种等效氢,其核磁共振谱有三个峰,而2-溴丙烷有两种等效氢原子,其核磁共振谱有两个峰,故可鉴别,C正确;碳碳双键、醛基都能被酸性KMnO4氧化,KMnO4溶液都退色,故无法鉴别.答案:C

例5 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一种合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

HOH3COCHO+H2CCOOHCOOHC5H5N△

香兰素 丙二酸

HOH3COCHCHCOOH+H2O+CO2↑

阿魏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

B.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Na2CO3、NaOH溶液反应

C.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

D.与香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2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A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仅有碳碳双键,酚羟基也能使其褪色;B项,酚羟基和羟基都可以与NaOH和Na2CO3反应;C项,它们都不能进行消去反应;D项,根据条件,其同分异构体为HOCH2OCHO和HOOCH2CHO.

答案:BD

四、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中考查

KMnO4法是以KMnO4标准溶液为滴定剂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由于KMnO4在强酸性溶液中的氧化能力强,且生成的Mn2+接近无色,便于终点的观察,所以KMnO4滴定多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所用的强酸是H2SO4,不能用HCl和HNO3.

高锰酸钾法的优点:氧化能力强,不需另加指示剂,应用范围广.

例6 抗击“非典”期间,过氧乙酸(CH3COOOH)是广为使用的消毒剂.它可由H2O2和冰醋酸反应制取,所以在过氧乙酸中常含有残留的H2O2.测定产品中过氧乙酸浓度c0.涉及下列反应:

①□MnO-4+□H2O2+□H+=□Mn2++□O2+□H2O

②H2O2+2I-+2H+=I2+2H2O

③CH3COOOH+2I-+2H+=CH3COOH+I2+H2O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配平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配平系数填人以下方框内):□MnO-4+□H2O2+□H+=□Mn2++□O2十□H2O

(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反应④)选用的指示剂是

.

(3)取b0 mL待测液,用硫酸使溶液酸化,再用浓度为a1 mol·L-1的KMnO4标准溶滴定其中的H2O2,耗用的KMnO4体积为b1 mL(反应①,滴定过程中KMnO4不与过氧乙酸反应).

另取b0 mL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并用硫酸使溶液酸化,此时过氧乙酸和残留的H2O2都能跟KI反应生成I2(反应②和③).再用浓度为a2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耗用Na2S2O3溶液体积为b2 mL.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过氧乙酸的浓度(用含a1、a2、b0、b1、b2的代数式表示).c0=

.

(4)为计算待测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c0,加入的KI的质量已过量但没有准确称量,是否影响测定结果

(填是或否)

解析 (1)(2)(4)略

(3)根据2MnO-4~5H2O2,可得H2O2的物质的量为5a1b12000 mol,会生成同量的I2.

根据2Na2S2O3~I2关系式,可得生成I2的总的物质的量为a2b22000 mol,那么根据方程式:

CH3COOOH+2I-+2H+CH3COOH+I2+H2O

CH3COOOH的物质的量为(a2b22000-5a1b12000)mol

浓度为:

(a2b22000-5a1b12000)mol/b01000=a2b2-5a1b12b0mol.

答案:(1)2MnO-4+5H2O2+6H+2Mn2++5O2+8H2O

(2)淀粉溶液 (3) a2b2-5a1b12b0 (4)否

篇10:硝酸钾的化学式

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归纳法、集体讨论法。

[重点难点]

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自主地探究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气管,小烧杯、玻璃棒;蔗糖固体、品红试液、硝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稀硫酸、稀硝酸、铜丝、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所学内容,并能通过看书提出疑惑的问题; 准备笔记本、书本、笔。

[课前教学效果分析]

对于硫酸的通性,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难度并不大。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初中学生虽有了解,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太清楚因此,但通过本节课现场实验演示,学生可直观看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实验,增加记忆强度。

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通过试验及引导性思考会对其反应原理有清楚的认识。

硫酸与硝酸的用途很广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有机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补充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篇11:硝酸化学教案设计

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

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

3. 常见硝酸a%=63%-69.2% c=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

化学性质:

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

2. 不稳定性: 光或热

4hno3 =====4no2 + o2 + 2h2o

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

3. 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

4.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

与金属反应:

[实验]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盛有铜片, 向两支试管理再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

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 4h2o

ag + 2hno3(浓) ==agno3 + no2 ↑+h2o

3ag + 4hno3(稀) ==3agno3 + no ↑+ 2h2o

硝酸能与除金、铂、钛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6mol/l)则生成no.

钝化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铬(都可呈+3价金属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而钝化. 而稀硝酸则与它们反应.

fe + 4hno3(稀) ==fe(no3)3 + no + 2h2o

王水: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铂.

au + hno3 + 4hcl ==haucl4 + no + 2h2o

m + hno3(12∽14mol/l) ↗no2为主.

m + hno3(6∽8mol/l) ↗no为主

m + hno3(约2mol/l)↗n2o为主, m较活泼.

m + hno3(<2mol/l) ↗nh4+为主(m活泼)

m + hno3还可能有h2产生(m活泼)

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 需要加热.

c +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实验演示)

h2s + 8hno3(浓) ==h2so4 + 8no2↑ + 4h2o

3h2s + 2hno3(稀) ==3s + 2no + 4h2o (冷)

so2 + 2hno3(浓) ==h2so4 + 2no2

3so2 + 2hno3(稀) + 2h2o ==3h2so4 + 2no

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与硝酸共存.

与有机物反应: 生成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

1. 硝酸的制法: space prefix =o />

[设问] 生成硝酸的措施有哪些? 对比优缺点.(三种)

1. 实验室制法: 微热

nano3(s) + h2so4(浓) ==nahso4 + hno3

[讨论] 1. 反应温度

2. 反应装置:

3. 收集装置:

2. 氨氧化法制硝酸:

4nh3 + 5o2 ====4no + 6h2o (氧化炉中)

2no + o2 ==2no2 (冷却器中)

3no2 + h2o =2hno3 + no (吸收塔)

4no2 + o2 + 2h2o ==4hno3 (吸收塔)

过程: (1)先将液氨蒸发, 再将氨气与过量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铂、铑合金网的氧化炉中, 在800℃左右氨很快被氧化为no. 该反应放热可使铂铑合金网(催化剂)保持赤热状态.

(2)由氧化炉里导出的no和空气混合气在冷凝器中冷却, no与o2反应生成no2.

(3) 再将no2与空气的混合气通入吸收塔. 由塔顶喷淋水, 水流在塔内填充物迂回流下. 塔底导入 的.no2和空气的混合气, 它们在填充物上迂回向上. 这样气流与液流相逆而行使接触面增大, 便于气体吸收.

上一篇:很凄美的伤感话语下一篇:班组长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