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改革试点方案

2024-05-06

供销社改革试点方案(共6篇)

篇1:供销社改革试点方案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甘谷县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了认真贯彻农业部等部委《关于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实验任务的批复》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原则

(一)总体思路

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坚持“健全组织、理顺机制、强化职能、拓展服务”的总体思路,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三农”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领域和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着力将供销组织打造成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监督管理职能。

二是坚持社企分开、社事分开的原则,实行“两条线”运行模式,一条“社”线,即县供销联社、乡镇基层社、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一条“企业”线,即供销集团公司、分公司、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好,把依靠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做好,补齐市场“短板”,全面提高三农服务能力,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

四是拓宽服务领域。建设以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日用消费品供应四大网络为重点,以物流园区为平台,物联网为载体,供销组织系统、社有企业为依托的新型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方便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1.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甘谷县供销合作联社章程,明确全县供销系统由县供销联社、乡镇基层供销社、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社有企业四类主体组成,在全县15个乡镇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405个村成立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县供销合作联社机关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乡镇基层社机关为事业单位,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为合作经济组织。县乡两级供销社机关经费由财政资金保障。乡镇基层社机关人员由县上统一从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中划拔,组织关系隶属于县供销合作联社。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采取民办公助、自负盈亏的办法,依托村两委阵地、种养基地、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资源,进行组建。

2.合理确定职能。按照社企分开、社事分开的原则,坚持

导、服务,接受村级两委的监督管理。乡镇基层供销社要充分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承办好县供销社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指导服务协调好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为农服务职能

1.着力强化农业生产服务。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载体,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协调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科技信息、提供优质种苗、安全农资等多种服务,为农户提供放心、可靠、便捷的专业化服务。要顺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着眼解决农村农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创新服务方式,发展农业服务队、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加快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供销社组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育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农民。健全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依托家庭农场、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供销系统协调职能,大力推广大农业实用技术。继续开展“百千万”农技推广活动,下派农技特派员,发挥农技推广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参与“商标富农”工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本土农产品品牌。

3.探索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通过政府注资、企业参股、各类专业经济组织及广大群众社员入股的方式,组建公益性和微利型相结合的农民资金互助协会,开展资金互助服务,向社

县供销社挂县物流中心管理委员会牌子。支持供销社参与实施“千县万村计划”试点工作,依托物流园区,吸纳县内外有影响的金融、物流、电商等企业,引进集群物联网技术,发展B2C+O2O新型商业模式,成立甘谷县物联网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形成以物流园区为中心、乡(镇)超市、村便民店为配送网点的营销服务网络。到2015年,发展物联网和智慧农资、智慧生活体验馆30个,体验商户50户,到2016年,实现各乡镇和中心村物联网服务全覆盖。

1.构建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大力培育综合性农资经营服务企业,鼓励农资公司拓展经营范围,开展种子、农机具、饲料、兽药、有机肥等经营服务,促进其从单一经销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进一步健全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完善仓储物流设施,加强乡镇基层社农资经营网点建设,扩大县级配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乡村放心示范店的覆盖面,提高安全放心农资市场占有率。

2.构建农产品现代经营网络。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在特色农产品产地和重要集散地,培育和新建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扶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健全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蔬菜直营店30个,购置配送车5-10辆,提高农产品购销能力。大力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多渠道抓好产销对接,重点推进农超、农企、对出资人投入的资产资金负有保值增值责任,不得损害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县供销社主任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实行经理负责制。县供销合作联社对供销集团公司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权利,实行市场化聘任管理者。县供销合作联社设立社有资产管理中心对社有资产行使监管职能,县供销集团公司定期向社有资产管理中心报告经营收益情况,接受其监督和业绩考核,防止社有资产流失。

2、创新公司运营模式。以甘谷供销集团公司为龙头,盘活社有资产,通过联合合作、共同开发等形式,兴办为农综合服务的各类子公司、延伸到乡、村的便民经营点,提供市场化服务。县供销集团公司对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经营点负有资产监督职能,不直接参与子公司和经营点的具体营销业务,激发市场经营活力。对不控股的公司和经营点,要依法履行出资人的权利,保证为农服务宗旨不变。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股权出让、有进有退的办法,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注资持股或控股经营,实现社有企业资产结构多元化经营格局。

四、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从2014年12月开始,2016年10月结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召开动员大会,加强舆论引

1011-

篇2:供销社改革试点方案

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精神,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要求,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总原则以及打造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总目标,把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与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工作抓手。现将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情况和主要举措 实施供销社“互联网+”行动,加快建设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1、打造县域快捷电商服务平台,推进网上供销社建设。供销社抓住列为全国供销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契机,依托新供销启源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成功打造了全国首家聚焦县域的型、本地化网上超市——新供销“网”,作为网上供销社平台。新供销“网”整合了供销社日用消费品、农资农技、煤气、农产品等实体资源,采取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联动,打造5公里半径服务圈,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日用品、农产品和农资商品等服务,并实行“三对接”:对接农民合作社,对接系统社有企业、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网”经过3年多的发展,从原来平方米的“网”实体超市,扩大到集超市

购物、线上商品体验、网络销售、社区配送和农村电商五位一体,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新供销电商广场,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网上超市体验店,现入会会员10万多人,月均上线1万多次,网页月点击量100多万次,提供200多人就业;2016年1-11月,新供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实现销售总额6797万元,是同期的3倍;利润190万元。

2、整合资源,上联下接,纵深推进镇村农村电商实体网络建设。供销社创新经营业态,主动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流通方式变革,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有效帮助农民对接市场,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均等化。2016年8月,网上供销社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该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供应、惠农贷款、代办政务等业务整合,有效恢复了基层供销社经营服务功能。市供销社并以网上供销社牵引带

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开展为农服务,如镇田江村综合服务社通过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积极开展农产品上行服务,通过供销社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的蔬菜、无花果、黄皮、红糖、生姜等农产品;市茶叶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均以合作共享电商平台的方式,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上行网销服务,以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电商服务。

3、对接系统经营服务网络。加强与省市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对接,以业务经营为立足点,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大力推进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等经营业务与省市供销社经营服务平台协调、对接。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系统已与11家省市供销社企业进行了业务对接,业务对接网点总数221间,业务对接企业销售总额4559万元;改造基层社农资门店和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等

70多家。

以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为农综合服务体系。

1、积极领办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市供销社把领办专业合作社作为基层供销社改革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来抓,从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单独生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市场难以对接这一环节入手,结合各地名优特农产品资源,指导基层供销社以当地主导产业、骨干农产品、经营优势等为依托,组织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至2016年11月底止,市供销社系统共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90个,涉及蔬菜、水果、蚕桑、农资等多个农业产业和经营领域,入社社员5000多人,带动近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种养。市供销社系统有1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示范专业合作社,有2家专业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等12部门评为“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12家

专业合作社被省供销社评为“广东省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实行开放办社,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市供销社根据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以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为抓手,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主办、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供销社生产、生活、农产品购销和农村电子商务等功能与涉农综合服务平台有机融合,改造和完善农村经营服务网络体系。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已建成投入运营的涉农综合服务平台48家,实现销售总额3328万元,其中销售化肥、农药吨,实现利润万元;举办果蔬种植技术培训班34期,参加培训农民2170人。实现了“农民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和行政服务不出片区就可以解决”的目标。2016年10月,根据《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核办法》有关规定,经审核,我市供销社系统领办的英红田江村、望埠黄田村等4家综合服务社被认定为2015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五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转变职能、理顺机制,构建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1、完善了联合社组织体系,召开了市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强化了市供销合作社管理、监督、指导、服务职能。

2、组建成立了市新供销尚业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在全市供销系统内推进以“统一核算、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县基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对市直企业和基层社的资产、资金、人事、业务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3、设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制定实施了《市供销社系统企业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细则》、《“县基一体化”改革的企业人员统一管理办法》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制度。

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1、构建三农经营服务平台。由市供销社负责建设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已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加快融入珠三角,承接广州江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广州市白云区与我市对接帮扶项目,并且已申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环境评价、立项审批,首期宝石洞地块已征用土地约800亩,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市供销社以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我市为契机,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推进我市供销社与广州市白云区供销社洽谈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合作,促进资源互补。

2、建成烟花爆竹储存新仓库,做强做大供销传统主业。市供销社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了位于市镇的烟花爆竹储存新仓库,并于2016年10月投入使用,成为清远市标准档次最高、功能最完善的烟花爆竹储存仓库,为我市供销社烟花爆竹安全储存、安全配送提供了有力保

障。

3、依托资源优势,推动红茶产城融合项目。

市供销社依托红茶产业资源优势,利用市农批市场迎宾大道宝石洞地块约500亩土地,拟兴建红茶产城融合项目。2016年11月,注册登记成立了“天成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展红茶产城融合项目。红茶产城融合项目是省供销社巩固和发展涉农产业的重要项目,项目总投资18亿元。天成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在建设国际标准的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茶农种植达到20万亩的高标准红茶,并将该基地打造成为生态茶园特色旅游小镇,引导周边农户开展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全面促进红茶品牌推广、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

二、初步成效和主要经验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积极主动向上级供销社和上级党委政府汇报,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纳入市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为供销社综

合改革试点创造宽松的环境。市供销社抓住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市编办批复,自2017年1月份起市供销社重新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关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实行全额财政供养,今后将有效保障供销社机关人员的经费来源渠道。

系统经营运行机制更高效。据统计,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亿元,同比综合改革前一年增长%,系统利润总额万元,同比增长%;系统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增项目投资总额8900多万元,同比增长4倍多。重塑了供销社新形象。市供销社创办综合服务社的做法得到省供销社、清远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把它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加以推广。综合服务社的创办,使当地农民享受到优质高效综合服务,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供销社帮助农民增收

致富的民心工程,充分展示了供销社的新形象。

提升了供销社的社会影响力。中华合作时报、南方日报、清远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均专题深入报道了市供销社“网”电商发展经验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在省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给予充分肯定。此外,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指导,中华合作时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供销金融杯”2015-2016中国合作经济成就奖评选活动中,付尚波同志作为市供销社代表荣获了“十大改革人物”荣誉称号。

三、主要存在问题

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真正成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基层供销社普遍存在缺乏经营资产、经营资金、经营人才,社有资产开发利用难度大,一些企业银行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目

前上下联接的经营服务平台对接层次、深度还很不够,尤其是业务经营上没有做到联结成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难以做强做大;三是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不完善,不配套,农产品大多没有注册商标和实施qs认证,没有建立起有影响力的品牌,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的销售和效益仍有待提高;四是市社机关以及下属企业干部队伍断层、人员老化、专业人才匮乏,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供销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农村经济主体缺乏资本上的合作共赢;为农服务的基础仍显薄弱,一些基层组织发展乏力、服务功能弱化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接下来,市供销社将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通过上下联动、集聚资源、共享要素、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成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骨干力量,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

篇3:供销社改革试点方案

一、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原则

虽然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也考虑过制定原则,但是有关部门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不一定完全按照改革方案制定的原则行事,甚至有些还违背了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原则。 为此,应组织专门的力量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原则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高考改革方案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1.需求的原则。即国家及考生对于高考改革方案是否有需求,需求有多大,有多充分。根据前期研究、观察,总体上决策者可能没有完全按照需求原则制定高考改革方案,决策者也没有完全掌握国家和考生双重的需求。正因为没有完全掌握需求,没有前瞻性的调研,导致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准备不充分。应在评估的基础上运用诱致性制度安排逻辑和制度“需求—供给”分析方法,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是否按照需求的原则进行,有多少高考改革方案是根据需求原则进行的,有多少没有按照需求原则进行而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安排,并提出如何考察需求,分析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伪需求”,在有多大的需求时就可以考虑提出制定高考改革方案并将其纳入改革安排的议事日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提出根据需求原则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相关意见和操作方法。

2.参与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涉及到多个主体, 因此改革方案必须征询相关主体的意见,特别是要让考生参与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因为考生是高考改革方案实施的对象,保证考生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才能确保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是考生真正需要的改革。根据前期研究和观察,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民主程度不高,特别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对象参与方案制定的程度不高。因此应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评估,考察在高考改革方案参与的过程中, 相关利益主体特别是考生参与的程度、考生参与的数量、考生意见被采纳的程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切实保障考生参与方案制定过程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试点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涉及面广,而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差异性很大,加上高考改革方案供给的统一性与改革方案需求对象的差异性,这些都需要高考改革方案先试点,尽量考虑地区差异性和人群差异性。因此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进行,尽量使高考改革方案供给满足改革的需求,尽量解决改革方案的统一性与改革方案对象之间差异性的矛盾。在对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程序评估的基础上,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的试点情况,即有多少改革方案在实施前试点,试点是否考虑了地区差异性、需求的差异性,是否考察了高考改革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4.量力而行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包括两个方面:是否尽力、是否量力。前者是有能力而不制定,后者是没有能力而制定。为此,需要在高考改革方案评估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考察高考改革方案是否量力而行,是否存在超越能力的改革方案,或者某些政府有能力但是改革方案实施不够,需求满足度不高, 问题解决得不够。因此,量力而行是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一项重要原则。

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研究的需要,对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主体性原则、效益和效率原则、公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时机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制定、安排和实施既须考虑考生的需要,也须考虑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实,还须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因此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一个时机问题,条件不成熟不行, 高考试点的安排和实施的时间必须是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考改革方案发挥最大效用。为此,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出台时机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问题分析。根据高考改革方案描述、 跟踪与评估分析高考改革方案时机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即是否存在时机不成熟而超前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或者存在时机成熟而滞后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问题,两者的比重各有多大,并分析这两个问题分别诱致了什么样的后果。二是原因分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时机选择的原因,将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分析高考改革方案时机把握不准、把握不好的原因。三是完善建议。如果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没有科学的时机和条件成熟的基本标准,而是根据国情和民意及方案制订者的主观判断,那么这种时机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因此,应在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握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时机的基本建议。

1. 要清楚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成熟的条件。即高考改革方案成熟由什么条件组成的,如何发现这些条件,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除了政府自己调研获取成熟的条件外,还可以考虑接受、接纳民间智库的调查研究成果,共同判断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成熟条件。

2. 要把握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时点。 把握时点“说易行难”,因为需要决策者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与标准进行对照。根据已有研究,可以按照高考改革试点的边际收益与改革前的边际损失或者缺少改革的边际损失相当为成熟的主要标志, 即高考改革试点的边际收益等于改革前的边际损失或缺失改革的边际损失。一旦出现此标志,表明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条件成熟,相关决策部门就可以考虑制定和实施相关高考改革方案。

3. 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及时推出高考改革方案。 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也是一个博弈过程。一旦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条件已经成熟,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要整合力量,排除阻力,迅速制定改革方案并及时实施改革方案。因此应提出量化的标准和明晰的条件,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部门把握改革方案时机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目标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总体而言是改革,但是国家也有改革以外的其他隐性目标,如教育改革目标、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民心目标、政治稳定目标等。因此,制定高考改革方案首先要确定目标及目标组合。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描述、跟踪和评估,并结合前期研究:高考改革方案一般都有多元的目标,但是考生对改革需求的目标是单一的,多元的高考改革目标与单一的考生需求目标往往会产生冲突。因此,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集合,明确主要目标,并选择最佳目标组合是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要分析我国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确定的问题。目前主要问题是目标过多,对改革方案赋予了过多的任务,寄予了过多的期望,从而导致高考改革方案不堪重负,主要目标模糊,组合目标相互冲突、改革效应相互抵销,从而导致目标组合效益无法最大化。[1]其次是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目标多元化的原因。对于决策者来说都存在用最少的改革方案解决最多的问题,或者用最小的改革方案成本获得最大改革效益的问题,但是方案的容量有限、功能有限,一项方案只能根据其性质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可能解决太多的问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此,还要分析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目标多元化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组合的基本对策。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目标多元化、目标最大化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确定高考改革方案最佳目标组合的方式和方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的方式和方法。

1.清晰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集合。制定一项高考改革方案肯定会有多方面的目标考虑,决策部门首先要明确此项改革目标究竟有多少。因而应分析高考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基本目标和附带目标, 同时针对不同目标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即弄清楚到底高考改革方案企图实现多少目标。

2.明确高考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标。在明确目标集合的基础上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目标、主要目标。基本目标是最低要求的目标,主要目标是针对性目标。只要确定了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改革效益就好考核,改革内容就好制定,改革功能也好赋予。所以应在明晰高考改革目标集合的基础上, 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并提出确定基本、主要目标的一般性方法。

3.选择最佳的高考改革目标组合。在明确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以后,就须要选择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组合。因为有些目标存在内在冲突,有些目标功能相互抵销。这就要选择好目标组合。根据整体效应最大化和增量目标效益等于零的方法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组合,即在一项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专项方案,考察其改革方案组合边际效益,当加入最后一个目标时,其组合边际效益为零,这时的高考改革目标组合就是最佳目标组合。[2]为此,需要提出选择高考改革方案最佳目标的程序和方法,为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提供分析工具。在确定目标组合的基础上再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性质并赋予一定的改革功能。

四、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程序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改革方案的制定程序。只有较科学的、完善的制定程序,才能够较好地满足相关主体的需求,实现其最大效益。高考改革方案有一定的制定程序,相关部门也较严格地按照程序办事,但是实践中仍存在程序不太完善、制定中忽视程序或者程序化不够等问题。因而,须在高考改革方案的描述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程序的对策和建议。

1.高考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提出有多个渠道,如中央高层领导、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还有些是考试研究等机构。应具体分析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主体的整体性偏差问题、提出主体的自我利益导向问题、提出主体渠道单一性问题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主体应当多元化、中立化、公共化,只有这样才会保证高考改革方案的相对公平性、公正性。

2.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调研的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前都进行过调研,也有前期研究,但还是存在研究和调研的充分性、客观性、广泛性等问题,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安排的调研是部门进行的,区域或阶层利益导向比较明显,客观性不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只是有选择性调研,地方的差异性考虑不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调研,高考改革方案的广泛性考虑不足。根据这些问题,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调研应坚持四个原则:专家参与性、主体中立性、区域广泛性、评估的客观性,即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调研要充分考虑“四性原则”。

3.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主体的选择。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还涉及到制定主体的问题,即由谁来制定, 如何制定。其实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考改革方案由相关部门制定,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和沟通的问题,以及部门为本部门的利益而改变方案目标等问题。为了避免高考改革方案出现偏误、部门化、孤立化的倾向,我们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中立性、独立性、超然性和综合性的 “四性标准”,即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部门利益要超然,并建议组成包括管理部门的综合性改革制定小组,整合力量,充分沟通,保证高考改革方案的中立性、客观性、协调性和目标的针对性。

4.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合法化程度。当前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层级还是有些差别。有些是教育部制定的,有些是省(市、自治区)政府或教育部门制定的。 从程序来看,高考改革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但是由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主体较多,部门较多, 不可避免地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从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决策者。根据现在高考改革方案合法化的层级和问题,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主体和资格问题:大致方向是考虑将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层级提高,即尽量考虑将高考改革方案交给全国人大、国家政策研究室、教育部、省级政府等地位比较超然的机构和部门来制定,以避免高考改革冲突、 矛盾的问题,提高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合法程度。

5.改进方案制定意见的征询方式和方法。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后还应该征求专家、相关部门和利益主体特别是执行者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和改革主体(考生)的意见。根据前期调查,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还是存在意见征询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考生和教师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将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的整体性偏差。因此,应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意见的征询方式、方法和基本原则。

五、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内容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得好不好,主要在于内容的完善程度。只有内容较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的成效才会比较好,才能够实现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目标。总体而言,最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容还是较为完善的,但是在针对性、灵活性、外在协调性、内在冲突性、环境兼容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者缺陷。可以从五个方面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考改革方案。

1.高考改革方案的针对性。目前我国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统一性比较强,而较少考虑地区差异、 社会分层和人群差异,因此导致有些地方、有些阶层、有些人群高考改革试点效果较好,有些则较差, 针对性不强。所以,需要研究提高高考改革方案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将从方案多层次性、多方位性、多需求性方面着手研究。[3]

2.高考改革方案的灵活性。当前高考改革方案规制性比较强,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操作的灵活性不太够,从而约束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可以从调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性角度研究高考改革方案的灵活性,即高考改革方案如何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以便调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和执行高考改革方案的积极性,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成效。

3.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的协调性。由于这次高考改革方案出台比较多、比较急,而且不少高考改革方案出自不同部门,导致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性较差。应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分析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的协调性,并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程度、配合程度的基本策略和办法,从而减少高考改革方案的相互抵销和内在冲突,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绩效。

4.高考改革方案内在的冲突性。考虑到有些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安排比较匆忙,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内涵之间还存在内在冲突和矛盾的地方,这也使执行者束手无策或者选择性地执行高考改革方案。如将“体育纳入高考”理想图景虽然美好,然而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残疾考生以及身体素质较差的考生显然是一种伤害和不公平对待。[4]因此,应具体分析当前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在冲突、矛盾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冲突和矛盾的基本方案和方法,并将这些方案和具体的改进措施提交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参谋和决策。

5.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的兼容性。高考改革成效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还与高考改革方案执行、 落实与接受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前高考改革方案较多地考虑了执行和落实环境的兼容性,但较少考虑高考改革方案与接受环境、社会文化、信息环境的兼容性,因此导致了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的兼容性不够,经常受到参与者的排斥。方案的制定者应对主要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提出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兼容的基本措施和路径。

总之,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制定须以求真为目的的理论理性,这种理性主要是来自于理解和解释考试评价与改革实践的认知理性,没有对考试改革理论和考试发展规律的清晰认识,任何考试改革都可能面临失败的教育代价。[5]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是高考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考改革关键的一环,制定环节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直接影响高考改革试点的实施和效果。探索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环节的策略,仍然是当前和今后高考改革频密期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郑方辉.民意调查与公共政策评估[J].江汉论坛,2007(3).

[2]王建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行政论坛,2006(2).

[3]王后雄.“高考城市化倾向”的成因及矫正[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4]吴胜涛.将体育纳入高考应三思而后行[J].教学与管理,2015(15).

篇4: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发布

该方案面向国家、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协同推进原则。改革主要内容涵盖推进治理结构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一流学科”;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创新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创新资产和后勤管理模式,提升综合保障能力等八个方面。

在收费方面,南昌大学将拥有教育收费适度定价自主权,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拥有学费上下浮动的自主调节权。江西省编办在核定的学校编制数内,给予南昌大学一定的编制管理自主权,允许将目前的编制“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南昌大学将优化办学层次结构。到2020年,学校本部学生规模控制在4.5万人以内,其中研究生规模占到总数的1/3左右。为提高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南昌大学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获得的净收益,60%~95%奖励给研发创业团队。学校知识产权作价出资获得的股权收益,60%~95%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及其研发创业团队。

南昌大学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允许学习期限延长一至三年,创业时间可视为学习实践教育折算学分。

《南昌大学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大背景下出台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综合改革,努力使南昌大学成为江西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者、科学发展的示范者、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者,成为江西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聚集的战略高地,成为江西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成为江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

篇5:供销社改革试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求,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合作社服务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和服务“三农”宗旨,以组织体系科学化、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强力推进我县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和金融体系创新,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农村工作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利于调整优化涉农资源配置,明确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工作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坚持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我县农业服务体系的主体力量;坚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催生供销合作社体制内生动力;坚持有利于实现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科学体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16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要求,把供销合作社建成集管理职能、经营职能、服务职能于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上下贯通、规范运行的以合作经济服务管理体系和社属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为支撑的基本构架。

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管理体制创新入手,以县政府批准已挂牌成立的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36家合作社会员为依托,以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企业公司“三位一体”为支撑,构建科学规范的新型供销合作社体制架构。

建设以县供销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园区)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村两委为服务终端的覆盖全县的农资配送中心;2015年,要建立起县、乡、村的配送体系,向农民群众供应各种优质化肥及其生产资料。

以珍缘超市为依托,以合作入股方式,以供销社销售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以修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修枣科村“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做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县供销社土产部为依托,以资本融合、业务联合的方式,结合省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设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按照综合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总要求,规范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产权交易和农业合作保险等业务,构建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本着有利于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增强供销社发展动力,积极引进培育供销社急需人才。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组织体系

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壮大农民合作社体系。组织体系创新,就是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建立和健全,使供销社的组织管理体系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农村大力发展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科学方式,引领“三农”实现发展上的新突破。各乡镇(园区)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领和引导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县级以供销社为依托,建立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各方面的服务和保障,以此形成供销合作社+供销企业公司+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

(1)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支持、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出台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县供销社、县农业局要对专业合作社进行章程制定、生产经营、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各方面培训,组织更多农民入社,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实力和凝聚力。(2)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各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和供销社牵头,以各乡镇(园区)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广的合作社为依托,联合本行政区域内其他农民合作社自愿参加,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使联合社起到统领和引导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目的,2015年底,所有乡镇(园区管委会)都要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和注册工作。

(3)以供销社为主导,健全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全县不同类型、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乡镇的联合社,以业务链接、资本合作为纽带,全部纳入县级联合社。供销社通过产权介入、项目支持、资金合作、业务带动等方式,引导和推动全县合作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全方位服务。

2.明确组织职能。新型供销合作社在承担原有供销合作社职能的基础上,承担以下政策性和经营性职能:

(1)受政府委托协助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

(2)负责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服务、协调工作;

(3)维护成员社的合法权益,反映成员社的呼声和建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4)负责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的管理、使用,负责财政补助合作社形成资产的持有和管护,承办合作社申报政府支持项目的报审和组织实施等。

(5)组织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帮助农民合作社与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合合作,培育品牌,开拓市场;

(6)搭建生产、流通、金融、保险、产权交易、培训、交流和信息等综合服务平台,为成员社和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7)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发展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等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合作金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创新服务体系

1.构建农村综合服务网络。以供销社企业公司和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组建服务集团,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网络。按照县有商贸综合服务体系,乡镇有综合服务中心,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综合服务模式要求,加强服务平台和阵地建设,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农业知识和供销信息等服务。2015年完成我县9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村级服务社建设覆盖全县80%乡村。

2.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牵头,部门联合、企业承办”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县供销社要积极与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联合,探索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流转式、组合式等土地托管模式,并推进各项为农综合服务。2015年培育示范试点,2016年在全县推广,2016年底,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逐步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主要组织形式。

3.建立人才储备制度。根据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入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等院校技术知识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供销社发展急需人才,建立供销社发展人才储备制度,提升供销社发展能力。

(三)创新经营体系

1.加快农资流通网络建设。2015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以县供销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村两委和综合服务社为服务终端的覆盖全县的农资配送体系建设,开展农业技术、测土施肥等服务,解决好农资进村、农资安全问题;2015年下半年,在全县各乡镇中偏远村庄,再增建10个村级服务社,每个村级服务社不少于60平方米,建立起县、乡、村农资配送体系,以满足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对农资的需求。到2016年,农资流通网络覆盖率达到90%的乡村,优质化肥供应量占到全县市场份额的85%以上。

2.加快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以珍缘超市为依托,以合作及入股等多种方式,以供销社销售网络优势,建立健全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在县城建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加快推进省供销社提出的“百城购物·供销社超市”项目建设,实行统一连锁配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设施、统一品牌标识。2015年完成全县9个乡镇基层社超市建设,每个超市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3.发展农业园区及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以修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修枣科村“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做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以县供销社土产部为依托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把触角延伸到乡镇、村庄各个角落,为我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集团式发展,发挥供销社应有的作用。

(四)创新农村金融体系

1.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心)。开展土地流转、林地使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的信用评估和产权交易,参与农作物生态、农业机械、农民宅基地等农村资产评估。

2.做强做大投资融资担保平台。依托现有的省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办事处和省社小额贷款公司,加大与金融部门合作,探索新型融资担保方式,为合作组织提供融资支持。

3.开展农业合作保险业务。依托省、市相关机构和县供销社安全统筹中心,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合作业务、联合保险与再保险方式,有效分散农民农业风险。4.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探索社内成员资金互助新模式,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供销合作社,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组织、服务、经营、金融和管理创新的任务,在人才、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供销社大力支持和帮助。

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供销社建设流通网络和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并确保上级扶持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全县供销社系统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供销合作社组织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按照具备法人资格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依法给予工商注册登记。

支持供销社组建合作企业集团,对所属改制、破产企业的土地、资产过户等产权变更事项减免相关费用。供销合作社所属划拨土地出让金收益,优先用于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解决职工安置、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及其他公益性建设项目。对经核复的供销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县政府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处理。

支持供销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有关金融机构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采取减免本金、豁免利息、停收滞纳金等优惠措施,加快处置供销社拖欠的金融债务。供销社的县城商贸综合体及购物广场和乡村供销社超市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内统筹安排,按照相关规定免征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三)强化舆论宣传。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宣传报道,对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做法、新经验和新典型,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良好氛围。

篇6:旅游事业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一、××镇旅游建设概况

××镇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南部,新安江上游,是“

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主景区、“三潭枇杷”源产地,拥有黄山市最大的内陆码头,又是国际黄金旅游线黄山──千岛湖的交通枢纽,距黄山市52公里,黄山风景区80公里,水路距浙江淳安千岛湖镇65公里。1996年被国家体改委、建设部等11个部委命名为57个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2003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和省建设厅评为“村镇建设先进镇”,荣获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优秀旅游乡镇、“一镇一品”特色产业镇和安徽省首届文明乡镇等称号。全镇镇域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2.8万,镇区现有人口0.7万人。2007年,财政收入5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镇镇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公安、工商、海事、国税、地税、交通、电信等部门及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农业银行都在××设有分局或办事机构;成立了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旅游开发中心负责山水画廊旅游接待服务,景点开发管理;为加强对水上旅游秩序的管理,县政府还在××成立了××水上游船管理办公室。

镇区拥有日供水1000吨自来水厂,供电所年供电491万千瓦时。拥有二星级宾馆一家,旅行社3家,旅游公厕一座。其中,××宾馆为二星级涉外宾馆,拥有标准客房52间,家庭客房4间,大型会议室及多功能室一间,小型会议室3间,可承办各种会议、论坛,同时提供140人住宿、400人就餐。其他社会旅馆酒店拥有床位300多个,其中接待规模在100人以上的酒店3家,均能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服务。

××水、陆交通便捷,镇内设有新安江游船公司等四家游船公司,拥有游船16艘,船位2300个;快艇26只;有两条县道通县城,有专门的社会汽车公用站,每天有20多班次客车直通县城,另有4班次客车直通黄山风景区和市政府所在地。

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之称的国家级4a风景名胜——新安江山水画廊贯穿全境,境内拥有十余人合抱的千年古樟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万亩优质枇杷基地、万亩有机茶基地。特色农产品“三潭枇杷”有“天上王母蟠桃”之誉,每年5月枇杷成熟季节和3月有机茶采摘季节,前来休闲旅游、品尝枇杷、尝试采茶乐趣的游人络绎不绝。目前,已开发接待旅客的景点有:漳潭“千年古樟树”、“十里红妆馆”;“三潭枇杷观光园”、“绵潭将军埠”、“绵潭古戏”,“民俗风情”等。

2007年底,从事旅游就业人数2000余人。2007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其中新安江山水画廊接待3万人次,旅游收入4200万元,创税80万元,旅游税收占我镇全年财政税收的19%。沿江各村凭借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实现枇杷园观光游接待游客1万人次,枇杷也因此卖上了好价钱,实现人均增收650元。旅游业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已日益凸显。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镇总体规划和发展改革试点方案目标要求,依据市场导向和资源条件,在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大背景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力量办旅游为方向,利用新安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徽文化历史积淀,通过旅游开发,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把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风景区建成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二)发展思路:在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及徽文化特色旅游,建立景观优美、生态健全、环境优良、设施齐全、服务优质的生态旅游景点网络及其运行机制,成为杭州至黄山水陆并进的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的生态观光度假基地,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华东地区著名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观光旅游区、徽文化修学旅游基地,力争到试点未2012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0万人次,其中,过境游客稳定在25万人次,目的地游客增加到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亿元。

三、试点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做好修编《新安江山水画廊总体规划》,积极着手修编《××镇生态规划》、《××镇环境保护规划》、《××镇文化发展规划》等规划,为旅游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成立××镇旅游管理委员会,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整治旅游秩序,统一宣传促销,互通市场信息,实现客源市场互补,走集团化、集约化规模经营新路子。

(三)、加强与辖区内旅游公司、旅行社的合作,组织民间艺人开展地方民俗表演活动,丰富徽文化旅游内涵;积极抓好景点之间道路网的规划与建设,开展旅游运输服务,确保景点间交通畅通,建设旅游绿色通道。

(四)、按照统一规划、多元投资、共同开发、利益共享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旅游建

设资金,鼓励外来投资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强镇目标。

(五)、加大景区景点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根据××镇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启动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项目建设。

1、民俗风情项目

挖掘开发一些旅客参与性强、吸引力大、兴趣浓厚的民俗风情项目。如春季茶笋、夏日枇杷、秋天板栗、初冬柑桔,再如粮食土加工、徽州农家风味莱肴烹饪、四时节日食品等,都可吸引游客体验参与采摘、制作、品尝,实现自娱自乐。还可开发古老的传统手工作坊造纸、榨油、土织布、竹编、四雕、听绵戏、微州婚嫁民俗表演等参观游。让游客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桃花源”、“男耕女织”的梦境之中。要借举办三潭枇杷节、五月龙舟节、凤凰秋夜水灯节等节庆活动,用新安江这条多姿多彩的飘带,把这些独具徽味徽韵徽俗的光彩耀眼的明珠串联起来,清纯而古典、浪漫而绰约,形成—个具有特殊风格的山水风情画中游专项旅游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该项目投资30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自筹为主的方式,实施时间为2008年—2012年。

2“三潭”景点

瀹漳、漳潭、绵潭是全国著名枇杷产地,“一江新安水,万重枇杷山”、“天上王母蟠桃,地下三潭枇杷”歌咏的就是这里。以漳潭为重点在沿江两岸开辟两个互为对应的景点,—是建设枇杷观光采摘园。在村对面划一片枇杷园,园内修观光道路,并修建—座与同围环境相适应的“尝鲜亭”,让游客能在五月枇杷季节,弃舟入园,自行品尝枇杷,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二是“千年古樟”保护开发。村中有一棵无愧“树王”称誉的“千年古樟”(可申报吉尼斯纪录),其树杆之粗(树干胸径周长为10.4米)、树冠之大、树龄之长、繁茂之势实为罕见。2007年初,已经投资2000万元配套开发了漳潭“十里红妆馆”和绵潭古戏台,就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下一步将围绕“树王”挖掘开发富有美丽情趣,引人入胜的相关传说,配合表演相关民俗,以增加“树王”的神秘性和观赏性。该项目投资10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自筹为主的方式,实施时间为2008年—2012年。

3、农家乐景点

新杨村、绵潭,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村落,该村古风甚浓,景色宜人,整体布局好,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因新杨村有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初步规划:将“山水画廊新安江”风情旅游的重头内容摆在该村,整个村庄通过环境治理后均可为民俗旅游服务。为集中再现徽州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利用新杨村对岸的两座小山坡,修建传统手工造纸作坊(其生产的“澄心堂”纸,是中国宣纸的鼻祖,享誉四海)、榨油坊、古农具操作、脚踏水车、竹编、土织布、四雕工艺等内容。安排游客于农户家中,让其参与所有能参与的生产、生活内容,与古风古趣浓郁的山民们把盅交谈,领略徽州农家的怡然之情,尽情享受“世外桃源”之乐。该项目投资30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自筹为主的方式,实施时间2008年—2012年。

4、花果山屏障

为使“山水画廊新安江”旅游线更具魅力,我们打算利用沿江两岸适宜的自然条件,把××所有的果品在两岸进行合理布局种植。因此,沿江两岸建成茶果连绵的彩色屏障,让游客一年四季游新安江,都置身于花的海洋、果的世界。同时,也为旅游土特产品开发提供了基地,无疑将产生极大的效益。该项目投资45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自筹为主的方式,实施时间2008年—2012年。

5、九里潭休闲山庄

九里潭村位于××上游4.5公里处,背靠龙椅山,面临新安水。在依山坡地盖数栋别墅并利用其较大面积的平缓滩地开发野营烧烤、亲水戏鱼及运动场所,在水面上开发刺激惊险的水上游乐项目。该项目投资30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自筹为主的方式,实施时间2008年—2012年。

6、开发徒步(山地车)旅游线路

为了适应广大国内外徒步(山地车)旅游爱好者的需要,将开设雄村(渔梁)一朱村一浦口一南源口一瀹岭下一瀹潭一漳潭一九砂一九里潭一凤凰岛一××的徒步(山地车)旅游线路,该路段力求保持原来石板甚至泥土路面,使其具备原生态气息。该项目投资8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自筹为主的方式,实施时间2008年—2012年。

7、绵潭画家创作基地及新杨村写生基地

绵潭村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独具特色的绵戏,秀丽的山川还孕育了古往今来不少的画师与画家,现今就有新安画派庄家汉等杰出代表。新杨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加上新安江畔独具魅力的诗画山水,都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该项目投资50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自筹为主的方式,实施时间2008年—2012年。

8、特色游船开发

开发特色游船是为了拉升新安江旅游线,充实旅游品位,以徽州独有的特色游船及游船上文化娱乐项目的开发,来提升新安江山水文化游的内涵。该项目投资15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企业自筹为主的方式,实施时间2008年—2012年。

9、完成××老街整治工作,建成保持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步行旅游商业一条街(总投资1600万元)。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经营权转让融资等方式,实施时间2008年—2012年。

10、新区建设。以被列入省861重点项目“黄山千岛旅游休闲中心”建设为重点,全力加强××大茂新区建设。加速完成该项目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分期分批完成农民新村、产权式酒店、写生基地、商业街等项目建设,争取在2012年完成500亩大茂新区的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5.1亿元,由开发商资建设)。

11、凤凰岛旅游度假村项目建设。地处××码头对岸,距离1公里,全岛面积200余亩,内外各有湖泊,整个岛三面临水,呈半岛型,称凤凰岛。景点已进行了一期开发,该项目建设主要是提供一个黄金旅游线上的旅游驿站,供大部分的休闲游客和一部分的观光游客在度假村内休憩、游乐,充电后展开更好的旅程,另一个功能是提供一些产权式别墅,供商务人士来此度假、交流、会晤及享受天伦之乐。项目创造“临流别馆,梦里徽州”的意境,建筑全都采用徽派和仿徽派建筑。项目二期7500万元,由开发商投资,建设实施时间2008年—2010年。

四、实施步骤

××镇旅游事业发展改革试点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为启动阶段(2008年):包括成立组织、制定方案、拟定规划、宣传发动等工作。

第二步为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2012年):包括依照方案整体实施、立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铺开,逐步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步为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包括总结验收、巩固成果,解决好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实现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全新城镇体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确保××镇旅游建设发展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镇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旅游事业发展改革试点领导小组,领导××镇试点期间的旅游规划、建设、管理、开发、资金筹措等工作,负责试点方案的具体实施。××镇领导小组与镇直、驻镇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实行年初确定任务、年终考核验收的目标管理,按照工作内容定岗、定职、定责,严格奖惩兑现。

(二)制定政策,大力支持

为了保证××镇旅游事业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县政府将同意在试点期间给予如下扶持政策:

1、试点优先权。国家、省、市、县新出台的各项改革试点优先安排××镇进行。

2、优先安排各项旅游建设项目申报(如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项目等)。

4、属国家严格控制计划的指标,如土地用地计划等应重点倾斜,优先支持××镇旅游事业的发展。

5、允许国家、集体、个人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来客商和农民进镇投资,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制。××镇政府实行“一条龙”服务,县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简化程序、放宽审批、从速办理。凡国家政策允许由企业自行投资的项目,除需核准项目外,总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备案项目由镇政府自行审核备案,报县发改部门备案。证照办理中,国家、省、市规定的收费按下限收取。

(三)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镇城旅游事业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是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动性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为此,将采取广播、电视、报纸、会议、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提高××镇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营造人人关心试点,人人支持试点,人人参与试点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细化任务,分步实施

上一篇:职业规划范文下一篇:高中数学必修一微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