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农村实施方案

2022-08-12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供销社农村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供销社农村实施方案

农村供销社改制法律问题刍议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供销社改制法律问题刍议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 要:农村供销社的改制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及扶持,由于国家法规及政策的制定不完善以及农村供销社改制中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农村供销社的发展与政府、农业经济、农民息息相关,农村供销社改制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合理的政策以及完备的改制方案与之匹配。本文通过对农村供销社改制性质的界定,对农村供销社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一些有利于农村供销社改制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供销社; 产权制度; 治理结构;

引 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的弱势和低效,是其难以参加国际竞争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农民的弱势地位难以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成为影响农民致富和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农村供销社的发展符合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农村供销社的成功改制不仅能有效利用国家资源发展经济,还能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供销社改制中出现的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供销社的发展前景,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一、农村供销社的性质及改革趋势

关于农村供销社性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2005)第一章二条和中央5号文件对此做了界定:中国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农村供销社是农民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群众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但是由于供销社成立的历史原因以及处在政府、市场、农民之间,也成就了农村供销社具有特殊的性质,“即亦官、亦商、亦民”。 ①

首先,农村供销社是一个政府参与经营的群众性经济组织。虽然现在各级供 ① 吴星原《农村供销社性质及职能认识》[J].农村经济.2008年第6期,第55页。

第 1 页 共 9 页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销合作社已经退出政府行政机构序列,依然行驶政府授权的某些职能,接受政府的扶持与指导。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生产资料的购买高价格以及农业生产高成本,使农民增收无法实现。所以政府通过供销社进行市场运作,把富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民手中,供销合作社依靠一定的政府职能和财力代替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达到帮助农民增收的目的。

其次,供销合作社是一个为农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①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办农民所需,实现对农民社员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供销合作社再发展过程中积极为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民生产以及生活资料的供应提供便利,引导农民积极的进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最后,供销合作社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作为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它以国有投资控股社有企业,并享有国家许可的涉农物资专营权,这充分显示供销合作社的国有国营性质。同时,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社和专业社吸收农民入股,以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目的,又体现入股农民集体共同所有和持股农民联合合作民有、民治、民享的特点,既有集体经济的特点,又有民营经济的特点,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深入,在与传统农村经济发展体制的碰撞下,农村供销社的性质以及存在价值尤其突兀,在保持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走集约化的经营道路是供销社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直属企业为依托,引入社会的优质资源,组建供销社实业发展的股份制企业是供销社发展的必定模式。全面拓展经济领域,走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以优价优质为根本的农资配送糸列化服务,以小超市为窗口,方便群众购买,开展日用消费品代理制和物流中心,以加工增值为目的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糸,实现最佳劳动价值,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建立绿色品牌,是体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特色发展趋势。

二、农村供销社在改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新形势下,由于宏观指导不力,对供销社改革的政策不配套、不及时,供销社在理论思想上准备不足等 ① 吴星原《农村供销社性质与职能认识[》J].农村经济.2008年第6期,第61页。

第 2 页 共 9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原因,干部职工对市场经济与合作经济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给供销社改革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致使部分地区和单位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改革偏向,因此,供销社的改制前后存在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法律措施加以规制,使农村供销社的存在更加合法、合理,通过看清这些存在问题,制定出有理由农村供销社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一)农村供销社改制存在的内部法律问题

一是产权结构设计问题。社有企业对自己所掌管的财产只有经营权和管理权,没有所有权,而这套产权结构是参照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设计的,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问题,但是没有根本解决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和独立法人地位问题。“两权分离”设计的所有权与经营分离不是通过法律上的物权和债权两种方式分离。所以实际运作中,由于没有处理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对立统一的辩论关系,往往会出现经营权无限膨胀的现象,甚至对抗抵销了所有权,使所有者事实上无法监督控制经营者,供销社社有企业产权结构参照“两权分离”设计,不仅把两权分离理论弱点全部包容,而且直接造成与国家法律规定不相符的悲惨性后果。

二是产权归属问题。供销社资产在建立初期,少部分资产来自农民的投资,大部分资产来自经营后的盈余。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供销社承担政府一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购销业务,政府给予供销社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也成为供销社资产的来源。还有一部分就是上级社投入和历年职工劳动的积累最终成为了供销社资产。资本构成的复杂致使社有资产的产权无法明晰,供销社与国营企业的“三分三合”,后来政府的入股,行政机构随意的转移和处置资产,社有资产的产权问题更是雾里看花,造成了社有资产和国家、农民权属关系不清。

三是诸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问题。社员、职工、农村供销社的主任是利益纠纷的关键点。由于中国农村文化以及制度的影响,致使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意识不强烈,管理与监督体制的不完善,社员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职工与社是纯粹的劳动关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供销社的职工存在两种身份,即未置换身份的老职工和已置换身份或新招聘和职工。前者是社建立初期的固定工,后者是新型劳动关系成立下的合同制员工。前者是社有资产的管理和营运者,对社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是无法享有社有资产的所有权,在身份进行置换的过

第 3 页 共 9 页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程中按照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和企业发展情况最终不能保障其养老,解决其医疗福利等问题。农村供销社主任严格说是职工的身份,由于其薪金发放和权益得不到保证,运用其掌握的舍友资产控制权,靠租赁社有资产获取收入。即权利无法保证也违反的义务。

四是内部治理结构问题。相关政策规定供销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农村供销社被当做是县社的下属企业看待,农村供销社的资产少以及规模小致使其无法建立如此规模的现代企业结构,致使农村供销社发展与总社发展方向脱节。

(二)农村供销社外部法律问题。

农村供销社外部发展环境是农村供销社运营与发展的依托,由于农村供销社所处的政治位置以及受总社关注的程度的影响,农村供销社在发展中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是资产确权登记问题。政府政策实施的制约以及缺断扶持,致使农村供销社的法律地位处于“流浪”状态,由于其市场经济地位和法人性质不明确,产权归属不明晰,加上供销社几经改制,目前想要确权登记或土地“变性”十分困难。这就给供销社带来了权属纠纷、拆迁风险、融资困难和固定资产废置等一些列问题,政府规划、商业资本的强行占有以及社有实际控制者的不合理经营,导致供销社资产无法确认,利益相关者维权困难。

二是发展环境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下,供销社的革新与发展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市场地位逐渐弱化,“农村市场物资流通的转变使供销社遭到个体商业户何商业组织的冲击,由农村市场的宠儿变成市场经济的普通竞争①者”。无论在农村日用消费品的供应还是废旧农资的收购上市场的份额都被个体商户逐渐替代。另一方面政策制定与供销社实际发展的冲突,其合法地位也在受威胁,缺少有效制度给予,致使供销社连年亏损、剩下大额的职工、退休干部和遗属以及大额资金挂账,很多基层社都面临生存危机。

三、农村供销社改制路径设计

① 孙迪亮《新农村建设中供销社的价值与困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卷3期,第28页。

第 4 页 共 9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为了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需要农村供销社发挥其媒介作用。深化农村供销社的产权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农村供销社的服务体系,使之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是农村供销社发展的根本所在。政府、企业积极引导,为农村供销社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氛围。

(一)深化产权改革与引导供销社制度化经营

“发展供销社最根本就是要确定产权改革的方向,供销社是由农民入股,国家扶持下兴办起来的,同国营商业几分几合,集体财产又由理事会受托代表和管理,因此存在着多种复杂的产权关系及处发理方式”①邵科在《供销社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文中提到。现在,供销社与国家之间的产权关系基本明确,但是供销社系统内部的产权关系尚未理顺。因此,供销社产权改革的方向不是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而是制度革新,制度构建。

第一,加快体制创新,明确相关利益者关系。“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优先实现形式,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态,基层社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造的主要途径就是进行股份制改造”。② 在盘活盘活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全资、独资的组织模式。要探索多种途径推进基层社的体制创新。其次,要积极推进现有职工身份置换工作,配套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严格意义上的基层社,农民社员是“老板”,职工是“雇员”。”③由于历史原因,现有职工都变成了供销社的“主人”。因此,笔者认为在推进基层社体制创新过程中,首先要盘活资产,对现有的固定工、聘用制用工等实施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对严重资不抵债的基层社,依法实施破产,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妥善安置好现有职工。

第二,理顺供销社理事会与所属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目前来看,企业只是把理事会当作单纯的行政管理机构,致使理事会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另外,企业使用的资产没有明确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无法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笔者认为,应当明确企业中的资产所有权属于供销社理事会,理事会以出资者身份享有对参与企业管理及监督的权力,而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企 ① 邵科《供销社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J]..http:///GB/40764/66877/66880/4911038.html.访问于2012年1月12日。 ③ 许道明《供销社改革和农村合作社的价值》[J].中国改革论坛,2010年第6期,第88页。

第 5 页 共 9 页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业应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成为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对理事会资产和其它出资者资产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三,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规政策指导。“体制机制改革不管深化,可以增强发展的能力。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可以更有效的强化经营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农村新型体系”。①总社章程中规定按《公司法》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供销社企业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股权单一结构,但是指导性还是很模糊。笔者认为对基层社的立法必须要明确其合法地位和供销社改革发展方向,对基层社的性质、职能、产权归属、组织结构、社员权利义务等都要明细的界定,以此来完善供销社的改革。

第四,构建健全完备的内部治理结构。彻底改革农村供销社的管理体制是构建完备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和前提。各级供销社正在探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在产权制度上明细产权、权责分明、优化股权、落实债权,对于内部系统,则应体现这个组织的合作性与社团性、经济型和企业性,联社以出资人的身份的身份行使管理权和决策权,完备各个社员的基本权利,科学的精简内部管理系统才能明细内部治理结构,“新的管理体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②

所以在设置内部治理结构时,应该增加经济职能精简相应的行政职能,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带来的经济“瓶颈”。

(二)以法规政策为基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健康的外部发展环境是供销社正常经营的依托,健康的发展环境不仅需要各级联社的共同创造,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引导及规制,因此在供销社改制期间,各级政府在改革时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和法律的规定,明确资产产权确认登记程序,不可借机改革之名,违法占有供销社的合法资产,影响供销社的发展。其次,国家和政府在制定法规及相应的政策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避免发生冲突,损害了供销社的合法利益。再次各级供销社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坚决做到在清理整顿和规范社员股金期间,不得吸收新股金,变相的占有社员的财产。最后要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协调扶持和监督,供销合作社的结构调整、企业改革、再就业工程、化解股金风险 ① 胡成钢:《新形势下供销社改革发展初探》,《经济纵横》,2010年第9期,第42页。

第 6 页 共 9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等工作需要政府组织协调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要切实保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经营活动,不得随意下达政策性经营任务和进行各种行政性摊派及收费。

(三)建立合理切合实际改革政策和方案

许多改制企业在完成改制后,由于改制中涉及的问题处理不当,陷入了许多法律的纠纷的漩涡当中,所以建立合理切合实际的改革政策和方案可以有效的避免相关法律问题的出现,做当及时的救济。

企业改制是确立或改变一个企业的法律地位和产权关系,在我国由于地区的差异、行业差异较大、国务院在制定有关企业改制政策时,难以对这种差异做出全国性的统一规定,所以往往需要政府、上级供销社及基层社本身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或行业性的法规政策。因为企业的改制具体涉及企业资产的清理、评估作价、处置、职工安置方案、债权债务的处理、改制后企业的法律地位及各项制度的安排,改制前权属的确认、产权纠纷的清晰界定等等,都与企业诸利益相关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具体到农村供销社本身的改制方案则需要征求职工的意见,改制的框架方案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的讨论和认可,框架方案在征求意见一起拿必须保证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根据供销社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能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及与农村经济发展契合的改制方案。

结 语

每一项改革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都有一个特定目标,农村供销社的改革是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农村供销社是一个政府、企业引导的,以农民为主导的混合制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由于没有特定法规的指导以及前期三番五次的实验性改革致使供销社面临着尤其尴尬的境地,产权归属不明确、内部治理结构混乱、经营制度的瘫痪、相关利益者的权利严重受损等一系列内部问题,市场地位弱化、商品经济的冲击已经国家政策的冷待等外部问题,致使供销社改制面临另外一番困境。改革不仅仅要改变供销社的发展制度,还要改变供销社的发展理念,要使供销社不仅要坚定办社为民的服务宗旨,还有不断发展完善自我,抵抗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这是农民、供销社、国家三方的责任。不仅要求国家跟进和完善相关

第 7 页 共 9 页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法律、明确相关指导性政策,还要求供销社在改制中坚持制度革新的理念,逐步向股份制企业改造,明细产权结构,完善经营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及农民参与下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改制方案,革新农村供销社的发展面貌,促进农村供销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光.供销社改制原因初探[J].现代经济.2008年第5期. [2]马德.关于加快新疆供销合作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社科论坛》,2001年1期. [3]柏林森.浅析农村供销社的性质[J].江苏省社科院学报,2002年第5期. [4]吴盈、邓连喜.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和供给制约[J].农村经济,2004年第11期. [5]许军利、刘天增.法眼看改制[D].企业管理,2003年第5期. [6]高凌云、程敏.农村供销社改制制度建设[J].商业时代,2004年第6期. [7]董岩.农村基层供销社生存和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6期. [8]赵瑞然.农村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J].合作社主任论坛,2009年第2期. [9]吴永光.供销社改制原因初探[J].现代经济,2008年第5期. [10]暴力艳.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经济商业报,2009年第2期. [11]邵强.全新打造供销合作社的方向和重点[J].江苏农村经济,2011年第315期. [12]胡清芬.供销合作联社内部治理结构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Legal problem of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Restructuring

YUAN Chun-ming (Department of Law and Politics, 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835000,Xinjiang,China) Abstract: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support, because of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s well as imperfect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restructuring by many objective factors, there are many legal problems.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and

第 8 页 共 9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the government, farmers,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restructuring, there must be a perfect system, the reasonable policy and complete the reform scheme and matching. Based on the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restructuring definition, on the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the reform process of the legal issues that arise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and hope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the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restructuring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to provide the certain value. Key words: Rur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Roperty rights system ; Governance structure;

第 9 页 共 9 页

第二篇:浅议供销社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牢牢把握“三农”问题这条主线,找准位置、创新思路,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在服务中壮大,在合作中发展。面对农村、农业的新形势,作为一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供销合作社,能否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继续担当起为“三农”服务的重任这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销社的生存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为农服务的功能有所减弱,但经过近几年的体制机制上的大胆改革,债务包袱、人员包袱减轻了,相比农村其他经济组织,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供销社已具有为农服务的基础条件,全系统已兴办了一些专业社、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的根基在农村,有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供销社一定要找准位置,建立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农民联合起来,与大市场进行有效的联接。

1、创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较好的组织形式和有效载体。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贸工农一体化,即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利益上的一体化,从我国目前的经营体制来看,基本上三个环节被割断,农民得不到加工、销售环节上的利润,三个环节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和利益上的一体化。而专业合作社可以将生产者、加工企业或销售企业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公司或企业,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有、民享、民管”新体制机制。目前,合作社的形式较多,有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加工合作社、营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医疗合作社等,从供销社自身优势来看,应重点抓好营销合作社和加工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销售农产品,以及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如由供销社创建的宁都田头草席专业合作社、会昌脐橙合作社,都深受农民欢迎。2、组建协会。协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入WTO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协会等组织,但这些组织绝大多数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且存在着组织分散、规模小、不规范、自律性差、服务功能不强,无法形成相互联合、加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导致协会发展相当缓慢,与拥有9亿农民的中国极不相称,农村、农业的组织体系不发达已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尽管路子各不相同,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组织也多种多样,但合作社、协会组织是根本的主导形式,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农业领域大量存在着合作社、协会,美国的股份制合作社组织在农业组织中达到90%以上,可以说,合作社、协会是世界各国最普遍、最受农民欢迎的经济组织形式。我国农业组织发展滞后的原因除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以及人多地少,生产分散的国情外,还有很重要的因素是组织成本无法得到落实,靠农户自身有困难,各级农业服务单位没有经费来源,银行贷款不大可能。因此,组建各类协会的前期投入经费得不到有效满足也是影响农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协会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相比,其投入资金、组织成本相对较低,组织起来也较容易。供销社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围绕赣州以脐橙为主的果业、商品蔬菜、花卉、生猪、烟叶等主导产业组建各类农产品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农业生产资料、日用生活品协会等,这几年供销社也发展了一些协会,如瑞金的生猪协会、脐橙协会等,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协会的发展应成为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切莫错过这一极好的发展机遇。

3、搭建为农服务新平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构筑新型的农村物资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加快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进程,来促进农村与城市、工业与农业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供销社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着重加快经营业态的改革,搭建为农服务的新平台:一是构建农资连锁经营体系。供销社通过改革改制后要对原有的网络进行整合,建立以市、县农资企业为骨干的农资连锁配送,农资超市的经营网络,要在乡镇和大村庄设立直营店、配送点,使网络遍布各乡村。二是构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以市、县大中型超市、小超市,组建覆盖城乡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三是构建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以农产品流通协会,行业协会为基础,以农产品信息预测发布中心为平台,以龙头企业、大中城市超市为载体,积极培育和组织名优特产品进行加工、包装、打入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和经营网络。四是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综合服务站应办成是供应化肥、农药、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农村建筑材料、农机农具等商品,农产品信息发布、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农村邮政代办、农民娱乐、休闲、农民知识化培训等为内容的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

第三篇:把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工作列入供销社

把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工作列入供销社“十二五”发展规划

1月7日,四川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现场工作会在德阳召开,四川省供销社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席了会议。

四川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刘国成在会上发言,他表示,供销合作社作为四川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将充分发挥经营网络遍布全省农村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努力为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做出贡献。各级供销社将把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并落实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层层抓落实,并依托全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回收站点和保洁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刘国成在会上介绍了该省供销社再生资源经营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和供销社推进农村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并保证做好服务、经营工作,加强配合,加快实施,努力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刘国成讲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利用,不仅是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重点工作,更是惠及广大农民、广大农村的民生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供销社就承担着党和政府赋予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职责。近年来,四川省供销系统通过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系统再生资源经营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以加工利用龙头企业为支撑,以遍布城乡的回收网络体系为依托,以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中心)为节点的回收加工利用网络体系。全系统拥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78个、回收网点1.2万个,年回收再生资源200万吨,是四川省内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四川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废纸、废金属回收企业,年回收废纸、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60多万吨,经营额12亿多元。2009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四川省供销社联合投资的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总占地5000亩,投资34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西南部最大的再生资源综合处理集散基地,达到年聚集并处理各类再生资源185万吨,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00万台套,拆解报废汽车5万辆的规模,一年可以为国家节约100万吨原油。

刘国成讲道,推进农村垃圾回收处理,加强农村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既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造福广大农民的一项德政工程,又为供销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全省供销社将按照本次会议精神,积极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参与度,全力做好这项惠及全川农民的工作。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将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为推进方式,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标准,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为目标,充分利用供销社遍布城乡的经营服务网点和专业合作社,通过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建立回收龙头企业(集散市场)+乡村回收站(点)+保洁员(农户)联动配套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并力争三至五年内,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集分拣分类、回收、交易、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使村有再生资源回收点,乡镇有规范、环保的回收站,县有具备储存、交易、初加工等功能的再生资源集散中

心(市场),做到农村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变废为宝。

刘国成表示,全省供销社将找准工作切入点,围绕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狠下功夫。龙头企业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的载体,全省供销社将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培育省、市、县三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积极布设镇(乡)村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综合考虑各地行政区划、人口结构等,制定统一规划,形成从上至下的收购员运交至回收站,回收站转交至县公司的回收流程模式。2011年,四川省供销社初步确定在全省300个乡镇、3000个自然村开展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示范工作;积极做好优质规范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易于操作的回收方法与制度,保证回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走村串户的回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和规范化经营服务;加快建设县域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中心),着力完善市场的回收、分拣、储存、初级加工、交易、集散、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功能,实现小市场与大市场、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对接。

第四篇: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提要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为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定位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本文从分析供销合作社自身存在的优势出发,结合临沂市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情况以及现行金融政策,提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模式选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产生了积极影响。供销合作社也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对其职能进行了科学定位,参与到农村新型金融服务体系的创建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优势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于农村,活跃在城乡之间,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供销合作社,尤其是基层供销社作为一种具有为农服务天然使命的组织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现实价值。

(一)供销合作社拥有多年形成的经营网络资源,以及 1

与之相配套的场地和设施等物质资产。供销合作社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是领导机构,在省、市、县有合作社的各级联合社。截至2005年末,全国供销社系统有省级社31个,市级社342个,县级社2,366个;在乡镇有2.6万个基层社。在这个组织体系中还包含着数量居多的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积累,还拥有一定的物质资产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二)供销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弥补了农民自身存在的缺陷。供销合作社具有一定数量擅长流通、营销和管理的人才。他们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网络资源平台,能够收集到大量的、丰富的市场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反馈到农民手中,使交易渠道畅通,并拓宽了市场空间,减少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农民在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市场营销以及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不足。

(三)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品牌优势。供销合作社的职工长期工作在农村,有较熟悉的地缘、血缘和人缘关系;供销合作社职工有丰富的采购、加工储运、管理等经验,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和农民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也为供销合作社创立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二、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情况

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初步形成了当地

农村资金互助网络体系。该体系利用山东亿嘉担保有限公司具备投资资格和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条件,发展社员入股开展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资金互助业务,目前已发展社员1,016户,募集互助资金2,575万元,发放助农增收互助金508万元。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由传统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了产业化发展。这主要依赖于两个平台的建设:

第一,山东亿嘉担保有限公司的设立。山东亿嘉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由河东区供销社发起,联合会成员参股、系统内干部职工入股成立,设立业务部、财务部、管理资产部和行政部,注册资本3,0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2,000多万元。2007年担保投资3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公司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会员提供信用担保投资服务,指导和监督全区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作、吸纳专业合作社富余互助资金,在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资金调剂使用。公司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投资规程,采取事前调查评估、事中跟踪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担保公司的投资经营业务与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资金调剂有机结合,发挥了蓄水池、调节器的作用,初步形成了资金互助网络体系,增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向心力、凝聚力。以信用合作带动生产经营合作,促进了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生产经营的合作,又支撑了信用合作体系建设。

第二,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是对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生产、加工、种植、养殖等缺乏发展资金给予扶持与调剂。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除农民社员入股外,河东区供销社参股进行指导管理,山东亿嘉担保有限公司入股参与经营和监督管理。(图1)

专业合作社社员有股东社员和普通社员两种。股东社员不得退社,承担经营风险,享受经营成果;普通社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不参与分红,只领取股息。入社资金用于专业合作社经营业务自用和向社员发放助农增收互助金,每户社员可享受限额5万元的互助金,贷款手续简便,利率与信用社相同。专业合作社的富余资金,由亿嘉担保公司在合作经济组织之间进行调剂使用,风险由担保公司承担,专业合作社获取固定收益,确保合作社的稳步发展。目前,7个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16户,募集互助资金2,575万元,发放助农增收互助金508万元。

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内部资金互助,既满足了专业经营发展需要,方便了入社社员的资金需求,又解决了担保公司调剂资金不足的问题,担保公司的经营业务与合作社资金互助、资金调剂有机地结合,初步形成了资金互助网络体系,同时也增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模式选择

(一)组建投资担保公司。这种模式与河东区供销社采取的模式基本相同,由供销社牵头成立投资担保公司,具体

的运作方式是:担保公司把注册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银行,并以此为担保金,获得信用社或其他银行的贷款,信用社或其他银行对担保公司推荐的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解决部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该模式在全国试点省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系统共成立农信担保公司38家,注册资本金4.5亿元,其中供销社入股比例占49.6%,为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担保业务5,213笔,担保额约18.3亿元。

(二)引导农村资金互助。这种模式是由供销社引导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合作社为依托开展资金互助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的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社员利用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季节差异,在会员之间办理短期的小额资金互助。山东临沂市河东区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资金互助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另一种方式就是由供销社成立资金互助社,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入股。资金互助社为社员提供担保贷款,根据贷款的额度大小确定由多少社员为贷款提供担保,按期偿还贷款的,给予担保人一定的奖励。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姚子店镇供销社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成立以来,已经为社员提供22笔资金互助业务,累计互助金额83.7万元。

(三)农民合作组织+供销社+农村信用社的“三位一体”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依靠三者各自的优势和三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融资需求。农村合作组织依靠农业信息和技术进

行标准化生产,供销社发挥其流通网络优势提供优质的销售服务,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合作组织成员提供融资支持。

(四)参与村镇银行建设。供销社参与村镇银行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融资服务,还为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供销社长期扎根于农村地区,熟悉农村和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自身具备的优势同组建的村镇银行形成互补关系。目前,供销社系统参与组建的村镇银行有2家。

(五)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供销合作社可以抓住机遇参与到其中。在产权方面,供销合作社可以出资入股;在经营方面,推广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农户“四位一体”的模式。

(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第五篇:供销合作社农村改革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2017年,XX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社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和《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社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汉委发﹝2017﹞6号)等文件精神,坚持“返本出新,服务农民”的指导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社在改革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省、市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我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工作任务,突出发展优势,稳步推进供销社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1.分类推进基层社升级改造,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我社把新型基层社建设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内挖潜力、外寻合作,实施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重建基层组织体系,现已建设、富林、大树、清溪等17家由县社控股的基层社,全县还有6个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恢复重建。

2.强化流通渠道建设,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经营。直属企业红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与“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现已吸收20余户130余种商品进店上线,并将力争建成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85%,网点具有供销特色、互联互通、功能多样、上下联动,具有线上线下销售农副产品及各类工业品的 O2O“网上供销社”。

3.供销社以土地托管为载体,强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生产服务,截止今年6月初,我社在后域乡、晒经乡累计完成土地托管3000亩,县供销社取得了11226元的托管收益;同时,也解决了土地“谁来种”“种什么”和“怎么种”的问题;还带动周边农户转变管理理念,自行聘请管护技术人员进行经果林管护,辐射面积达10000多亩,在2015年人均2500元的基础上今年增收2500元达到人均5000元,土地托管工作初见成效,起到了“托管一方、示范一片、带动一县”的目的,实现了农民与县社双赢双收,土地托管工作初见成效

4.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建设,年内完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85%,组织红云电子商务公司对个村级服务站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开展晒经乡基层社改造工作,成立“两个中心”,即电子商务中心和土地托管中心,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除此之外,我们还按照建设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优化县级联合社机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完善健全了供销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的配置;强化专合社的组织、业务和财务管理工作,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12个。

上一篇: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下一篇:给新进员工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