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防除

2024-05-17

杂草防除(精选十篇)

杂草防除 篇1

目前,我国在棉田杂草防除中主要采取人工防除、化学防除、农业防除、植物检疫等手段。

1.人工防除。在棉田,人工防除杂草是一项结合培土起垄的传统技术,主要通过人工拔除或使用简单农具进行除草。人工除草虽然耗力多、功效低,但依旧是广大小农户种植者局部铲除杂草的主

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出”,加之棉花栽培管理相对费时、费力,直接导致棉花栽培面积逐年减小。因此,提高棉田杂草防除效率,使棉花的栽培管理变得轻简化已成为一种迫切要求。

2.化学防除。我国化学除草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在棉田使用敌草隆、氟草隆等药剂。现在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类除草剂已在棉田广泛推广应用。但实践证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效果易受天气状况、空气湿度和土壤等因素影响,使用不当还会发生药害。而且频繁、大量使用除草剂,可能导致棉田杂草产生抗药性。有报道称,湖南省不同棉区的牛筋草种群对高效氟吡甲禾灵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因此,生产中应科学选药、谨慎使用,同时合理轮换用药,避免杂草抗药水平上升。

3.农业防除。农业防除主要是通过农事操作等栽培手段来减少杂草,创造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环境,从而控制其危害,主要方法有精选良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轮作倒茬、土壤深翻、保持田园清洁、地膜覆盖等。该措施优点多,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防除杂草的有效措施。

4.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国际和各地区间防止有害杂草等外来生物传播的一种预防性措施。这项措施对恶性杂草的远距离传播能起到有效拦截作用。菟丝子、假高粱、毒麦、列当、豚草等均已被列为检疫性杂草。

棉田杂草的防除方法还有物理防除、生物及生态防除等,但这些方法只对个别特殊棉田杂草防除效果明显,不能大面积推广。

简述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篇2

简述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大豆田杂革防除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除、生物防除和药物防除等方面.其关键问题是,无论采用化学除草、机械除草还是人工除草,都要争取在大豆3~4片复叶展开前,将已经出苗的杂草铲除干净.

作 者:殷曼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抚远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4 关键词:简述   大豆田杂草   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防除策略 篇3

关键词:玉米田;杂草防除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97-1

1 玉米杂草种类的地理分布与危害特点

玉米田的杂草种类繁多,大约有130多种,隶属30科。春播玉米田以多年生杂草、越年生杂草和早春性杂草为主,如田旋花、打碗花、苣荬菜、荠菜、泥胡菜、黎、蓼、葎草。夏玉米田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晚春性杂草为主,如稗草、马唐、狗尾草、反枝苋、马齿苋、龙葵和异型莎草等。夏玉米生长期由于气温高、降雨量大,有利于杂草的萌发与旺盛生长,因此更容易形成草荒。

玉米苗期受杂草为害严重,中后期的杂草对玉米生长影响不大。玉米苗期受杂草为害时植株小,秆细叶黄,导致中后期生长不良,空秆率提高,穗粒数和粒重明显下降,减产严重。

2 玉米田杂草的防除策略

以农业防除为基础、化学除草为主要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2.1 合理轮作

玉米与大豆、花生轮作。由于目前尚缺乏防除玉米田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的苗后处理除草剂,凡是旱田内禾本科杂草,特别是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狗牙根、芦苇、双穗雀稗和白茅等严重发生的田块,可以先种大豆、花生等阔叶作物,在苗后施用盖草能、禾草克和稳杀得等专门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待有效控制后再种玉米。

2.2 深翻耕作

深耕可防除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在草荒严重的农田和荒地,通过深耕改变杂草生长的生态环境,将表层杂草种子深埋入土壤中,可以消灭大部分杂草,减少一年生和越年生杂草的数量,又可将大量根状块茎杂草翻到地面,破坏了根状块茎,使根状块茎繁殖减少。播娘篙、米瓦罐、王不留行、马齿苋、龙葵、苋菜、灰菜、马唐、狗尾草和千金子等在0~3厘米土层中,只要温度、湿度合适,就可出土为害,一旦埋在土壤深层,出苗率低,形不成为害。刺儿菜、芦苇、白茅、打碗花、莎草、酸模、地黄等,通过深翻,破坏根状块茎,有的被翻到地表面,经过风刮日晒,失去水分严重干枯,再加上耙耱、人工拾检等可使杂草大量减少。野燕麦种子难出土,即使出土也生长不良,生长优势明显降低,竞争力弱,造成不了为害。

2.3 除草剂的使用

玉米田杂草防除的用药适期一般有三个。一是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进行芽前封闭除草。此时,杂草正处于萌发盛期,对药剂反应敏感、抗性差,除草效果好、作物安全。二是在玉米出苗后3叶一心期、禾本科杂草3叶期前、阔叶杂草5叶期前施药。对于玉米出苗前土壤处理效果不好或因某种原因未处理田块的杂草防治有较好的效果。三是在玉米株高30㎝以上时,对再生杂草定向喷雾除草。目前生产中各期作用的除草剂主要包括:

2.3.1 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除草剂有以酰类、三氮苯类为主,如乙草胺、甲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莠云津(阿特拉津)、草净津、除草通、利谷隆及混剂乙莠合剂、都莠合剂、乙草合剂、乙利合剂等,其中乙草胺、莠去津,尤其是二者混配剂乙莠合剂价格便宜,除草效果较好,是目前使用面积最大的玉米除草剂品种,此外,拉索(通用名甲草胺,43%乳油),又名草不绿,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对大豆安全,适用于玉米、大豆间作地块的化学除草。

2.3.2 玉米苗后杂草茎叶处理 除草剂以莠去津、2,4—D丁酯和磺酰脲类(玉农乐、康施它、宝收)为主。莠去津残留期长、污染环境,苗期除草效果不太理想;2,4—D丁酯持效期短、使用不当对玉米有药害,且喷雾器不易清洗。磺酰脲类除草剂(玉农乐、康施它、宝收)除草效果好,但依赖进口、除草成本高。因此,玉米苗后杂草茎叶处理化学除草剂可供选择品种较少。目前,在玉米生产中,许多地方主要采用乙莠合剂、乙莠氰合剂等乙草胺混配品种在玉米苗后早期用药,且有逐年扩大之势。

2.3.3 玉米生长中后期 除草剂主要有草甘膦、百草枯、克无踪和灭绿等。

3 主要耕作方式下的化学除草

玉米耕作方式不同,选择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不同。

3.1 免耕玉米田

由乙莠合剂与农民乐制成的乙阿乐桶混剂是免耕带茬播种玉米田的理想除草剂。该剂的杀草谱广、药效显著,既能防除已出苗杂草,又能防除或控制未出苗的一年生由种子繁殖的禾本科及阔叶杂草,持效期长,一次施药能保证整个生长季节不受杂草为害,而且对当季和后茬作物安全。具体施用方法:在小麦收割后,玉米播种前,每公顷用40%乙阿合剂2250~3000克加74.7%农民乐600~900克,对水450升,喷头高度应高于杂草30厘米,均匀喷雾。

3.2 地膜覆盖玉米田

在气温冷凉和干旱的春玉米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来增温保墒,促进玉米出苗快长。由于地膜内温度高,十分有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因此,与露地施药相比,地膜玉米田除草剂用量一般比常规用量减少1/4~1/3。具体施用方法:每公顷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1800~2500毫升,或50%乙草胺乳油750~1050毫升,或72%都尔乳油900~1200毫升,90%禾耐斯乳油600~750毫升,或48%拉索乳油2250毫升,或33%除草通乳油1500~2250毫升,在玉米播种镇压后加水450~750升,均匀喷雾,然后覆膜封土。如果是苗带施药,要根据实际施药面积计算用药量。

杂草农业防除技术 篇4

1 深耕翻土

草害严重的农田, 经深翻耕作, 可将大量种子埋入土层深处, 有效消灭许多种草, 大大减轻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的为害;同时将大量杂草的根、茎等翻至地表干死和冻死等, 从而显著减轻杂草危害。如马齿苋、苋菜、马唐、狗尾草、播娘蒿、蒺藜、灰灰菜等杂草种子在0~3 cm的土层中, 只要温、湿度适宜就可出土, 如将它们翻入土层深处, 就难以出苗和造成草害。芦苇、白茅莎草和刺儿菜等, 深翻可破坏其根茎, 翻到地表, 经过风吹日晒和人工耙耱、捡拾等, 可大量减少杂草发生, 明显降低危害。野燕麦种子只要深翻在土层15 cm以下, 就难以萌芽, 即使出土也生长不良;若其种子深翻在30 cm以下土层, 基本上就不能发芽。大豆菟丝子在15~20 cm土层, 基本不能出苗;如其在10~15 cm土层, 出苗率仅1%~3%, 且出土后长势弱、扭曲, 不久即死亡。

2 精选良种

杂草种子千差万别, 大小、重量也不同, 可利用它们大小、轻重、有芒无芒、是否光滑、漂浮力等的不同, 用手工、机械、风力、筛、水选等方法除去杂草种子, 可大幅减轻杂草的传播和危害。通过过筛和风选, 可大量去掉小麦中野燕麦的种子, 阻止其蔓延传播和危害。如大豆种子中常夹杂有菟丝子种子, 用过筛的办法, 就可以将大豆中的菟丝子种子清除出来, 防除效果高达80%~90%[5]。大豆留种田若长有苘麻时, 应在其种子未成熟前人工拔除, 然后收打大豆, 有显著防效。水稻秧田和本田, 可根据水稻与稗草植物形态的不同, 用人工方法尽早拔除稗草, 防止其随割、打混入稻种中, 其防效可达75%~95%。

3 推迟播种

有计划地推迟作物的播种期, 使杂草提前出土, 除草后再播种, 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如花生等旱作物, 在播种或移栽前10~15 d翻耙地, 待杂草出土后再翻耕播种, 可消灭40%~60%的杂草。

4 提高作物覆盖度

利用农作物高度和密度的荫蔽作用, 能有效控制或消灭杂草, 实现以苗欺草、以高控草和以密灭草等目的。80%~90%的杂草比玉米、高粱、果树等低矮, 如在玉米田先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除草, 一段时间后玉米长到一定高度, 就可明显抑制杂草的生长。大豆播种密度提高到18.0万~19.5万株/hm2, 前期施用1次45%豆草畏乳油除草后, 当大豆长到一定高度, 防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 并可增产20%~30%。桃、梨等果园适当提高早期栽培密度, 使密度达到固定密度的1~2倍, 可尽快使果园得到覆盖, 控、防草效果可达80%~90%, 并能提高早期产量, 不过封行后要将预植树移栽或间伐掉。

5 高温堆沤有机肥

有机肥来源十分广泛, 如秸秆、落叶、干草和青草、绿肥、垃圾等里面夹混有大量的杂草种子, 若不经高温堆腐就施于农田, 将人为扩散传播杂草, 有可能导致农田杂草的严重危害。有机肥的高温堆沤方法是:选一平坦地, 捶实地面后 (也可据需挖坑或沟) , 先铺1层厚10~15 cm的秸秆或泥炭等, 接着将切碎的秸秆等铺20~30 cm厚并浇适量水, 撒上1%~2%石灰, 再盖厚10 cm的猪、牛、马粪等, 如此逐层堆成高1.5~2.0 m的堆, 最后用厚塑料薄膜或泥密封住整个堆;一般3~5 d堆中温度就可上升至40~50℃, 最高可达60~70℃;夏季经1~2个月, 冬季经2~3个月, 可完全杀死有机堆肥中杂草及种子, 同时也能杀死其中绝大部分作物病原菌。

6 控管水源

野燕麦、稗草、泽泻、慈杂草主要随流水、洪水传播, 科学地管控好水源, 就可起到防控杂草的作用。农田漫灌和串灌, 是造成一些杂草和病虫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在灌溉口装上过滤网并及时清除堵塞物, 可有效防控杂草。水稻秧田播种前保持田间水深10~20 cm, 待稻种萌芽后排干田水, 齐苗后再灌水深10~15 cm, 可淹死大部分杂草。

7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技术简单, 针对性强, 除草干净彻底, 又可促进作物生长。旱作物生长期 (主要在前期) , 可根据实际情况中耕除草2~3次, 即可基本上防除杂草的危害。中耕除草必须做到除早、除小、除彻底和不漏锄。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 时间紧, 劳动成本也大, 劳动力也不充足。因此, 有条件的要采用机械中耕除草, 但播种时要留下机械行走的空间。

摘要:目前农田杂草的防除越来越依赖化学除草剂,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杂草产生抗药性等问题。采用农业措施防除杂草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的优点, 总结了杂草农业防除技术, 旨在促进其推广应用。

关键词:农田杂草,除草,农业措施

参考文献

[1]耿兰霞.长残效除草剂使用现状及其对后作的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174.

[2]郭公正, 张玉聚.除草剂药害调查方法与处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9) :64.

[3]娄国强, 吕文彦, 校李明.麦田常用除草剂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9) :73.

[4]陈一品.麦田化学防除杂草五注意[J].农家科技, 2010 (2) :12.

杂草防除 篇5

96%金都尔乳油防除榨菜田杂草试验

进行了96%金都尔乳油防治榨菜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96%金都尔乳油对榨菜安全,能有效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 500mL/hm2.

作 者:谢炎康 叶吉松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农技站,浙江余姚,3154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4) 分类号:S481.+9 关键词:96%金都尔乳油   榨菜田杂草   防效   安全性  

常见稻田杂草及防除措施 篇6

关键词:稻田杂草;种类及为害;化学除草技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48

1 稻田杂草种类及危害

吉林省稻田常见的杂草大约有31种,分属14科22属。其中禾本科稗属杂草出现频率最高,在不同地区占杂草总数60%~80%。大量稗草种子通过耕翻混杂于耕层的不同深度,4月中旬当地平均气温达7.3℃~10℃,有充足水分及氧气时,稗草即开始萌发。4月末~5月初部分出土生长,5月下旬长出1~2叶。6月上中旬以后,气温上升水稻进入生长旺盛季节,其主要杂草,例如雨久花、扁秆藨草、泽泻、野慈菇、牛毛毡及小茨藻等大量生长。同时恶性宿根性杂草,例如眼子菜也相继出土为害。此时水田中上层出现稗草和扁秆藨草等莎草科杂草,水面是眼子菜、雨久花、野慈菇、泽泻等阔叶杂草,水面以下是藻类、牛毛毡、水绵等,形成了立体结构的为害群落。据调查,每平方米有扁秆藨草600~800株,雨久花每平方米有80~101株。眼子菜每平方米有250~300片叶。这些杂草繁殖力强,有性繁殖及无性繁殖同时进行,根深叶茂,强烈地与水稻争夺养分、水分、光照及降低水温。前期影响保苗,中期影响生育,后期影响产量,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有的地块几乎绝收,因此水田杂草的发生与为害直接影响水稻的稳产高产及面积的扩大。化学除草是利用化学药剂代替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的一项现代农业技术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为害,增加水稻产量,而且可以节省大量除草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2育苗田化学除草技术

水稻育苗田杂草与水稻争水、争光、争营养,严重地影响秧苗素质。如不及时防除,还会被带进本田继续为害水稻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吉林省普遍采用旱育苗,因此苗床杂草除了稗草以外,一些旱田型杂草,例如狗尾草、藜、苋、蓼、苍耳等也有发生,杂草种类多,数量大,长势快,严重地影响秧苗生长发育。为了培育壮秧,消灭夹棵稗,安全有效地防除苗田杂草是非常重要的。

苗床化学除草就是在芽前封闭灭草,这种方法是目前秧田化学除草最重要的方法。其除草原理是利用水稻与杂草之间的耐药性差异和位差选择性,使杂草发芽接触药剂而死亡,稻苗可安全生长。注意事项:施药前要特别注意清洗喷雾器,施药时床面不要露出种子;施药前床面一定浇透水,在3叶前要注意保湿,缺水要及时补水,否则影响除草效果,并要注意及时通风,防止高温发生药害;凡按使用技术要求用药后,如杂草出土,及时浇水后均可死亡,不需要再施,喷药时必须做到现用现配;药剂放置阴暗处保存。

3水稻本田化学除草技术

吉林省稻田化学除草的应用始于60年代。当时应用的品种仅有2~3个,例如五氯酚钠、2.4-D等,稻田中的杂草也主要是稗草。70年代陆续引进敌稗、除草醚等十几个品种。进入80年代先后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引进几十种新型除草剂。例如杀草丹、丁草胺、禾大壮等除稗剂,在全省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由于年复一年的使用以除稗剂为主的除草剂,稗草为害基本被控制,其他的一年生杂草基数也大大降低。但阔叶杂草例如雨久花、泽泻、野慈菇、眼子菜、扁秆、藨草、莎草、牛毛毡等杂草相继增多,使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稗草演替为以稗草为优势种及其他杂草混生的多种杂草群落。在这个期间,为了防除这些难治杂草又引进了苯达松、农得时、草克星及复配剂禾田净、杀草丹-S、威罗生等,国内也生产出多种除草剂,以及现在又新发展出来的各类型的除草剂。各地根据杂草群落,杂草基数大小,因地制宜应用各种除草剂品种,全省已基本实现稻田化学除草。

本田化学除草以插秧前后为界,可分为插秧前处理及插秧后处理两种。插秧前土壤处理主要是在整地后,插秧前进行药剂处理。插秧后土壤处理,是在稻苗返青稗草萌动期施药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是目前全省用之最多的方法,应用的除草剂品种繁多,最常用的丁草胺也是一种选择性芽前处理剂。它能有效防除稻田以稗草为主的杂草群落,并能抑制一年生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对水稻安全。

本田除草剂要做到准和匀,还要注意气候及水层管理等条件。准是指施药面积,用药量及施药时间要准确、认真;匀是指混土、砂、肥料、对水喷雾或手撒都要匀;水层管理是施药先调水,水层在3~5厘米,然后保水7天,缺水补水,决不能施药后串水。除草剂保存于阴凉干燥处,用完器具及时清洗处理好。要求插壮秧,弱苗、倒苗不要插。

4水直播田化学除草技术

水直播田是在水稻出苗阶段进行水管,所以杂草种类与水稻本田相同。但杂草基数大,需采用化学除草为中心与农业作业相结合的综合除草体系,即“耙、杀、拔”及生态调控与一次性化学除草相结合控制草害两种体系。根据杂草群落种类,选择上述两种体系。如稗草、扁秆藨草为主的杂草群落应选用“耙、杀、拔”体系。这一体系经济有效切实可行,除草效果控制在95%以上,节省用工89%,增产稻谷15.1%,投入产出比为1:8.3,深受农民欢迎。

以生态调控与化学药剂除草相结合的综合除草体系,主要是生态调控,指农业综合措施,如农田作业措施,水肥管理措施等。从精选种子到合理耕作再到水肥管理和化学除草,在稻田中一次性施药,能基本控制水稻一生杂草为害。主要防除稗草或稗草加阔叶杂草群落,这一体系是以生态调控与农田作业相结合,调节水肥管理等,以一次施药化学除草为主的除草体系。无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农田杂草的农业防除技术 篇7

1深耕翻土除草

草害严重的农田, 经深翻耕作, 可将大量种子埋入土层深处, 有效消灭许多种草, 大大减轻1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的为害;同时, 将大量杂草的根、茎等翻到地表干死和冻死等, 从而显著减轻杂草危害。

马齿苋、苋菜、马唐、狗尾草、王不留行、播娘蒿、蒺藜、灰灰菜等杂草种子在0~3 cm的土层中, 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就可出土, 如将它们翻入土层深处就难以出苗。

芦苇、白茅莎草和刺儿菜等深翻可破坏其根茎, 部分还被翻到地表, 经过风吹日晒和人工耙耱、捡拾等, 可明显降低为害。

野燕麦种子只要深翻在土层15 cm以下, 就难以萌芽, 即使出土也生长不良;若将其种子深翻在30 cm以下土层, 基本上就不能发芽。

大豆菟丝子种子在15~20 cm土层基本不能出苗;即使在10~15 cm土层出苗率也只有1%~3%, 且出土后长势弱、扭曲, 不久即死亡。

2良种精选除草

杂草种子形状千差万别, 大小、重量也不同, 可利用它们大小、轻重、有芒无芒、粗糙光滑、漂浮力等方面的差别, 用手工筛选、机械清选、风力选、水选等方法除去杂草种子, 可大幅减轻杂草的传播和危害。通过过筛和风选, 可大量去掉小麦中野燕麦的种子, 阻止它的蔓延传播和为害。如大豆种子中常夹杂有菟丝子种子, 用过筛的办法就可以将其清除出来, 防除效果可高达80%~90%。

大豆留种田若长有苘麻时, 应在其种子未成熟前人工拔除, 然后收打大豆, 有显著防效。水稻秧田和本田, 可根据水稻与稗草植物形态的不同, 用人工方法尽早拔除稗草, 防止其随割、打混入稻种中, 其防效可达75%~95%。

3轮作倒茬

科学的轮作倒茬, 可使原来生存环境良好的优势杂草种群处于不利的环境条件下, 从而减少或杜绝危害。野燕麦严重的小麦田连作3年, 第4年又种小麦的有野燕麦104株/m2, 而改种马铃薯的仅有野燕麦7株/m2, 防效达93.3%。小麦-玉米轮作改为小麦-水稻轮作能基本防除野燕麦, 因为野燕麦种子深埋在10~20 cm的稻田土中37天就腐烂, 全部失去发芽能力。

稻麦两熟种植模式时, 碱茅、硬草、棒头草等发生严重, 个别田块达1 000株/m2以上。通过改种棉花、玉米、蔬菜等旱作物, 杂草数量可大为减少, 有的几乎绝迹。花生、大豆、棉花、果树和林木育苗地等旱作地若改种水稻, 对狗尾草、牛筋草、马唐、蓼藜、野苋等的防除效果可达到90%以上。

4有机肥高温堆沤除草

有机肥来源十分广泛, 如秸秆、落叶、干草和青草、绿肥、垃圾等里面夹混有大量的杂草种子, 若不经高温堆沤就施于农田, 将人为扩散传播杂草。有机肥的高温堆沤方法是:选一平坦地块, 捶实地面后 (也可据需挖坑或沟) 先铺一层厚10~15 cm的秸秆或泥炭等, 接着将切碎的秸秆等铺20~30 cm厚并浇上适量水, 撒上1%~2%石灰, 再盖10 cm厚的猪、牛、马粪等, 如此逐层堆成高1.5~2.0 m的堆, 最后用厚塑料薄膜或泥密封。一般堆中温度3~5天就可上升到40~50℃, 最高可达60~70℃, 夏季经1~2个月、冬季经2~3个月即可完全杀死有机堆肥中杂草及种子, 同时也能杀死其中绝大部分作物病原菌。

5尽早、尽快提高作物的覆盖度

利用农作物高度和密度的荫蔽作用, 能有效控制或消灭杂草, 实现“以苗欺草”、“以高控草”和“以密灭草”的目的。

80%~90%的杂草比玉米、甘蔗、高粱、果树等低矮, 如在玉米田先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除草, 待玉米长高封行后就可明显抑制杂草生长。

夏播棉密度提高到0.8万~1.0万株/亩, 前期人工除草一二次或使用除草剂一次, 待棉花长高封行后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可达90%以上。

大豆播种密度提高到1.2万~1.3万株/亩, 前期施用45%豆草畏乳油除草一次, 当大豆长到一定高度后防除杂草效果可达95%以上, 并可增产20%~30%。

柑橘、桃、梨等果园适当提高早期栽培密度, 使密度达到固定密度的1~2倍, 可尽快使果园得到覆盖, 控、防草效果可达80%~90%, 并能提高早期产量, 但是封行后要将预植树移栽它地或间伐掉。

6迟播诱发除草

有计划地推迟作物的播种期, 使杂草提前出土, 除草后再播种, 有良好的除草效果。

花生、棉花等旱作物, 在播种或移栽前10~15天翻耙地, 待杂草出土后再翻耕播种, 可消灭40%~60%的杂草。

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秧田, 栽插或播种前25~30天, 每隔10~15天翻耙一次, 共翻耙两次, 可除去60%~80%的稗草等水田杂草。

为防野燕麦等杂草, 可灵活推迟播种时间, 待诱发其大量出土后, 再用钉齿耙浅耕浅耙或用拖拉机带动圆盘耙除草, 当年除草效果可达85%, 连续用此法4年野燕麦可基本消除。

7控管水源除草

野燕麦、稗草、泽泻、慈姑等杂草主要随流水、洪水传播, 科学管控好水源就可起到防控作用。农田漫灌和串灌是造成一些杂草和病虫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在灌溉口装上过滤网并及时清除堵塞物, 有很好的防控杂草作用。水稻秧田播种前保持田间水深10~20 cm待稻种萌芽后排干田水, 齐苗后再灌水10~15 cm深, 可淹死大部分杂草。

8中耕除草

草坪杂草的综合防除措施 篇8

1 加强植物检疫

在草坪引种时, 以避免带进大量的杂草种子, 做好杂草检疫工作是防止杂草远途传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 栽培措施

清除路边杂草, 可防止杂草的种子、地下根茎等向栽培草坪地扩散蔓延。

3 诱杀杂草

杂草种子的生活力和适应性都很强, 遇到适合的条件, 即萌发生长, 在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点诱发杂草萌芽, 然后加以消灭。

4 园艺栽培措施

进行合理的肥水管理, 促进草坪草的长势, 增强草坪与杂草的竞争能力, 并通过良好的刈剪措施, 抑制杂草发生和防止杂草种子的产生。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在较寒冷地区, 当马唐等的生长结束时, 对草坪进行更新和施肥, 在此基础上, 于春夏季进行高位刈剪, 可抑制杂草弱苗的早期生长;在较温暖地区, 可进行早期施肥, 促使草坪在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开始生长之前旺盛生长;在生长季节的早期, 进行高刈剪, 可有效抑制和防止杂草幼苗的生长, 同时要减少夏季的草坪施肥量和在霜期前进行高位刈剪。

5 化学除治

5.1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除治

芽前处理, 在马唐等杂草种子发芽产生幼苗前大约2周施用除草剂, 常用的除草剂有草坪净1号、绿茵1号, 氟草胺、地散磷, 敌草索、环草隆、芽眠灵等;芽后处理, 在禾本科杂草幼苗3~5叶期施用, 每2周重复1次, 常用除草剂有草坪宁2号、绿茵1号、甲胂钠等。

5.2 冷季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除

此类杂草生长在草坪部分或全部休眠的时期, 可以强烈地侵占草坪, 用化学防除效果较好, 对卷耳类杂草可用麦草畏或2, 4-D, 最好在秋季根据杂草幼苗生长的情况作一次性防治, 到次年春季开花结籽之前再重复处理1次;对一年生早熟禾, 使用地散磷, 于夏季或初秋种子产生大量幼苗时施用, 早春再重复喷药以除掉剩余植株。

5.3 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其它恶性杂草的防除

此类杂草因其结构等与草坪草相类似, 对除草剂有相似的抗性, 多选用非选择性除草剂, 并同时采用择株喷施的方法进行个体杀灭, 用绿茵1号除草剂对狗牙根、双穗雀稗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以及多年生莎草均有良好的防除作用, 且对草坪草安全。

5.4 阔叶杂草的防除

夏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篇9

由于夏玉米生长季节高温、多雨, 为杂草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因此, 生产上常因除草不及时造成草荒, 导致玉米减产。

1. 干扰玉米生育

杂草干扰玉米生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竞争作用。杂草与玉米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 使玉米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这就是玉米与杂草争夺环境生存因素的“竞争作用”。另一种作用是异株克生作用。即杂草释放出特定的化学物质, 干扰周围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据报道, 目前世界上约有90多种杂草对作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克生作用。如蓼、断节莎、大狗尾草等对玉米均有异株克生作用。

2. 恶化环境, 污染产品

杂草可谓无孔不入, 从土表到深层, 从玉米株间到行里, 从农田到渠道、田埂, 几乎所有空间都有杂草的踪迹, 因而使土壤、水域、产品等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某些杂草有毒或有异味, 混入粮食及饲料中会对人畜健康造成为害。

3. 其它影响

很多杂草是玉米病虫的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由于杂草抗逆性强, 生育期长, 病虫常在其中寄生或过冬, 翌年玉米生长季节再转移为害。如玉米、石茅、高粱是玉米丛矮病毒和玉米矮花叶病毒的寄主。玉米田常见的旱稗, 可传染叶蝉、粘虫、螟虫、褐斑病等。草害还会使农业生产耗费大量工时和资金, 增加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据调查, 目前我国每年由于除草的工时约占用工总量的1/3~1/2。杂草的大量发生还给机械化作业带来麻烦。

二、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1. 杂草种类

夏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田旋花、藜、画眉草、绿狗尾、香附子。其为害率依次递减。主要杂草群落有玉米-马唐+马齿苋+藜, 玉米-马齿苋+牛筋草+马唐+藜, 玉米-牛筋草+马唐+马齿苋, 玉米-田旋花+马唐+马齿苋, 玉米-藜+马唐+马齿苋+反枝苋, 玉米-绿狗尾+马唐+反枝苋+藜, 玉米-反枝苋+香附子+马唐+藜, 玉米-香附子+马唐+绿狗尾+马齿苋。其中, 一些温带、热带杂草如马唐、马齿苋在黄淮海地区南部危害较北部为重, 温带-亚热带杂草如藜、葎草、反枝苋、铁苋菜、龙葵主要危害该区北部的玉米田, 南部仅有出现, 为害较轻, 而香附子在该区南部危害较重。'

2. 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

黄淮海夏播玉米田草害区, 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 (即上茬种植冬小麦, 下茬种植夏玉米) 为主, 杂草种类以晚春性杂草为主, 如马唐、反枝苋等, 它们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出土, 至日平均气温25℃以上 (7月初) 达出苗高峰。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及降雨量加大, 杂草出苗数增加;至日平均气温30℃ (7月20日左右) 达最高值。以后由于杂草之间的竞争产生群体调节作用, 个体较小的杂草因对水、肥、光竞争能力差而死亡, 从而使杂草群体株数减少。由此也看出, 7月中下旬以后再出土的杂草, 竞争能力减弱, 基本上对玉米产量不构成影响。所以, 在杂草第一次出苗高峰到来之前应投入化学除草措施。由于该区较干旱, 杂草出土高峰与降雨时间及降雨量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 在7月下旬以前, 有一次10毫米以上的降雨就有一次出土高峰。

夏玉米按种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翻耕和免耕两种种植方式。翻耕玉米田, 由于小麦收获后翻动土层, 除去了收麦前出土的杂草, 玉米播种后杂草与玉米几乎同时出苗。只要土壤湿度适宜, 用一般的土壤处理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即可以起到理想除草效果。为了充分利用光热及土地资源, 延长下茬玉米的生长期, 增加玉米产量, 目前大部分玉米田采用免耕种植。免耕玉米有两种种植方式:一是在小麦收获前1周左右于麦垄间套种玉米;二是小麦收获后, 保留田间麦茬直接播种玉米, 即贴茬播种。免耕玉米不论哪种种植方式, 玉米播种前及生育期内都不进行整地。因此与翻耕播种的玉米相比, 免耕玉米田杂草与作物的矛盾更加突出。大部分农田, 小麦收获前就已经有一部分杂草出土, 这部分杂草在麦收后不整地的情况下“转嫁”玉米田。而夏玉米播种前后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由于杂草在出苗上的时间优势及与玉米竞争的空间优势, 生长迅速。这部分杂草及与玉米同时出土的杂草形成庞大的杂草群落, 在玉米出苗前就对其生长构成了威胁。而土壤处理剂对这些已出苗的杂草防效较差, 只有在玉米播后苗前喷施触杀型茎叶处理剂 (如克无踪) 进行时差选择除草, 或苗后喷洒选择性茎叶处理剂 (如玉农乐) , 才能起到理想除草效果。

三、夏玉米田杂草的综合治理

1. 杂草种子检疫

种子是杂草传播、蔓延和发生的主要原因。新的杂草种子传入某一地区, 对该地区的杂草群落的演替及防除起着很大作用。在华北地区夏玉米田出现频度较高、为害较重且不易防除的两种杂草野黍及落粒高粱就是通过玉米或其它作物的种子包装带入传播蔓延的。因此, 为防止危险性杂草种子传播蔓延, 必须加强杂草种子的检疫工作。

2. 农作措施除草

利用农作措施除草是指通过耕作、栽培手段改善作物与杂草的关系, 使杂草在与作物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而达到控制杂草、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耕作措施影响杂草种子在土壤中的分布、籽实寿命及出苗, 从而影响着杂草的发生。很多学者对耕作制度与杂草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明连续免耕, 又没有好的控草措施, 无疑会加重杂草发生。但免耕使杂草种子集中在表土层, 促进了表土层草籽出土和深层草籽休眠, 再配合有效的杂草控制措施如合理施用除草剂等, 可以使土壤种子库的杂草种子量减少, 数年后, 杂草危害降低。

用作物秸秆覆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近年的研究表明, 玉米采用免耕种植, 在玉米播种后每亩用上茬小麦残体400千克左右覆盖土壤表面, 可以使杂草的密度降低30%~50%, 依据杂草的发生情况结合点片定向喷施苗后除草剂可很好地控制杂草, 并使除草剂用量降低。

3. 化学除草

目前, 化学除草仍然是杂草防除的主要措施, 它以其快速、高效、易操作等优势占据除草措施的首位。尤其是夏播玉米生长季节内, 由于高温、高湿, 杂草生长迅速, 加之常出现连阴雨天气, 人工及机械防除困难, 化学除草就有了更大的优势。

稻田杂草防除技术的应用 篇10

要根据杂草种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单杀稗草可使用敌稗、杀草丹、禾大壮等除草剂;灭杀三棱草、鸭舌草、泽泻、牛毛草等杂草可使用二甲四氯、苯达松等除草剂;防除眼子菜, 可使用西草净、扑草净等除草剂。

要根据杂草的不同生育时期选择相应的除草剂。芽期稗草可使用去草胺、恶草灵等除草剂;苗期稗草, 可使用敌稗、杀草丹、禾大壮等;杀灭泽泻、三棱草, 可在水稻分蘖盛期使用二甲四氯、苯达松等除草剂。

要根据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移动性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大的除草剂, 易发生药害, 残效期短。沙土地或漏水田药剂移动性大, 应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 如杀草丹、禾大壮等;粘土地、有机质多的肥地, 吸附力强, 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 可选择去草胺、恶草灵、扑草净等安全性低的除草剂。另外, 还要掌握好施药后田间灌溉水层和保水时间。一般土壤处理剂, 应保持3~5 cm水层5~6 d;茎叶处理剂, 施药时田间要排干水, 使杂草充分接触药剂, 施药后2 d灌水3~5 cm, 保持5~6 d。此外, 还要在晴天, 光照充足时施用除草剂。

2 稻田除草剂的使用

2.1 秧田除草播种后出苗前施药。这种施药方式简单、

方便、除草效果好, 应用非常普遍。通常在水稻播种覆土后施药。由于旱育秧的床土系采用旱田土做床土, 所以秧田不仅稗草危害, 而且旱田阔叶杂草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这样单用丁草胺, 禾大壮难以防治阔叶杂草, 而农得时, 草克星则难以彻底防治稗草, 所以最好混合, 比较好的配方是: (1) 丁草胺+农得时 (苄嘧黄隆) 795~990 g+27g或是60%丁草胺乳油1500 m L+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270 g; (2) 丁草胺795~990 g+24 g草克星 (水星、吡嘧黄隆、一克净) 或60%丁草胺乳油1500 m L+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40g; (3) 快杀稗 (神锄) 225~375 g+27 g农得时;或50%快杀稗可湿性粉剂450~750 g+10%农得时可湿粉剂270 g。将这些除草剂与10~15 kg面土或砖面混合均匀, 撒在25~30 m2的苗床上, 以上这些配方可以自己动手配制应用,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少投入。

2.2 本田除草不同除草剂混配使用是水稻插秧后的最

好施药方式, 据水稻田的杂草种类, 通常将防治稗草的除草剂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进行混配,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2.2.1 丁草胺+农得时 (苄嘧黄隆、苄黄隆、稻无草)

每hm2795~990 g+24~30 g.用国产的丁草胺与国产的苄嘧黄隆进行混配, 是目前水稻插秧后应用的除草剂效果好、成本低的最佳配方。

2.2.2 丁草胺+草克星, 每hm2795~900 g+24~30

g, 或是60%丁草胺乳油1500 m L+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40~300 g。这也是最佳配方, 但成本比配方1高。

2.2.3 快杀稗 (神锄) +苯达松 (灭草松、排草丹) 每

hm2210~300 g+990~1500 g, 或50%快杀稗可湿性粉剂420~600 g+48%排草丹液剂2070~3720 m L。此配方可消除稗草与莎草科杂草。

2.2.4 丁草胺+西草净每hm2795~900 g+390~540 g,

或60%丁草胺乳油1324~1500 m L+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590 g。此配方可防治稗草及眼子菜 (水上飘) , 但施用期较晚。

施药时间:以上配方通常都是在水稻插秧后4~7 d内施用, 堵死排水口与进水口, 保持4~6 cm水层, 将除草剂与旱田细土或沙混拌均匀, 人工手撤;也可结合返青肥混施。撒药后1周内, 停止排灌, 如果在此期间, 田面露干, 可缓慢灌水, 但不能排水。

2.2.5 30%阿罗津750~900 m L/hm2于插秧前5~7

d施用, 插秧后15~20 d再施一遍30%阿罗津+10%农得时 (10%草克星) 600~750 m L/hm2+150~225 m L/hm2。

2.2.6 50%瑞飞特插秧前3~5 d施用750~900 m L/

hm2, 插秧后15~20 d50%瑞飞特+10%农得时 (10%草克星) 60 (0) ~750m L/hm2+1500 m L/hm2, 如防除稻稗需增加10~20药量。

2.2.7 60%马歇特插秧前5~7 d, 1200~1500 m L/

hm2, 插秧后15~20 d60%马歇特+10%农得时 (10%草克星) 1200~1500 m L/hm2+150 m L/hm2。

2.3 池埂和水渠的化学除草采用40%农达 (草甘膦)

水剂或20%克无踪 (百草枯) 进行定向喷雾, 这两种除草剂均为灭生性除草剂, 在池埂上使用要加防护罩, 防止喷洒在水稻上造成药害。农达的传导性强, 通过茎、叶吸收可传导到根部把整株杀死, 用于水渠内除草效果好。克无踪为触杀型除草剂, 只能杀死地上部分, 用于池埂上除草, 同时还能防止池埂不塌。■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稻田常用除草剂的选择及使用技术, 供参考。

上一篇:小学生厌学问题分析下一篇:吸收机制